2019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奇妙的二氧化碳》教案 沪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奇妙的二氧化碳》教案 沪教版

奇妙的二氧化碳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知道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温室效应跟二氧化碳含量的升高有关;‎ ‎3.了解二氧化碳的主要用途。‎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影像资料、实验等获取有关二氧化碳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整理的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通过二氧化碳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关注身边的化学知识。‎ 教学重点:‎ ‎ 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 教学方法:‎ ‎ 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教学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合作探究、交流讨论等,归纳整理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和用途,提高学生实验动手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归纳整理能力。‎ 教学用品:‎ ‎ 教师演示器材:二氧化碳制取装置1套,汽水2瓶,软塑料瓶一只;试管3只,集气瓶3只;250mL烧杯1只,蜡烛2支(一高一低),火柴1盒,石灰石,稀盐酸。‎ ‎ 学生实验器材:每组火柴1盒,酒精灯1只,试管4只,试管夹1只,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汽水1瓶,大烧杯1只,蒸馏水,石蕊试液,澄清石灰水。‎ 教学过程:‎ 3‎ 1. 创设情景,问题引入:课件出示与二氧化碳有关的五个关键词:温室效应、汽水、植物粮食、人工降雨、灭火,请学生猜猜是什么物质。引出课题。‎ 2. 阅读材料: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图,交流讨论,归纳整理自然界中产生二氧化碳和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 3. 教师介绍:温室效应与二氧化碳的关系。‎ 4. 教师介绍二氧化碳的状态变化 ‎ 视频展示干冰升华;图片展示干冰的应用。‎ 5. 活动探究一:二氧化碳与汽水(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分组合作探究)‎ ‎ (1)展示几种常见含二氧化碳的饮料。‎ ‎ (2)观察汽水标签,发现二氧化碳和碳酸。(教师提问)为什么有些二氧化碳饮料成分中没有标注“二氧化碳”却标了“碳酸水”?‎ ‎ (3)打开汽水瓶盖,观察现象。‎ ‎ (4)在两只洁净试管中各倒入少量蒸馏水。倒掉一部分汽水,塞上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轻轻晃动汽水瓶,将二氧化碳通入其中一只装有少量蒸馏水的试管中。‎ ‎ (5)往两只试管中分别滴入几滴石蕊试液,观察颜色。‎ ‎ (6)加热通过二氧化碳的那只试管中的溶液。观察现象。‎ ‎ 教师引导,交流讨论,归纳出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碳酸分解反应。‎ ‎6.活动探究二:二氧化碳的检验。‎ ‎ 将汽水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 ‎ 教师指导:利用该原理检验二氧化碳。总结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7.实验演示:二氧化碳熄灭蜡烛。学生观察记录现象,分析实验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质。‎ 8. 师生共同总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 9. 课堂练习。‎ ‎ 思考题:(1)你还有哪些方法证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2)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中,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你能设计实验证明是碳酸而不是二氧化 3‎ 碳使石蕊变色吗?(3)上网查阅:为什么吃薄荷糖时不能同时喝可乐?‎ 教学设计说明:‎ ‎ 本堂课教学设计,力求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二氧化碳跟生产生活关系密切,本节课设计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利用形象生动的图片、视频、多媒体课件,通过教师对温室效应、干冰升华的介绍,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的实验演示和学生对碳酸饮料的合作探究,分析归纳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学生学习兴趣高,学习主动性强,也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考虑到课堂时间因素,本节课设计并没有对二氧化碳的相关知识面面俱到,有些内容留在了课后思考题中。学生活动探究中安排了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与石灰水反应两个主要实验,涉及到液体药品的取用、液体的加热等基本操作,操作难度不大,实验现象明显。而有一定难度的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的实验作为教师演示实验,有利于课堂时间的安排,也为以后学生的分组实验打下了基础。‎ 3‎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