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20年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北京市2020年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2020年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1.2019年,北京平谷上宅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中发现了大量陶器、磨制石器和半地穴式房屋遗存,这三类考古发现还出现在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2.如图是“医”字已知最早的写法,是用勾(医疗器具)将矢(箭)从人体上剔出,表示医疗。该字属于A.甲骨文B.小篆C.隶书D.楷书3.以下博物馆的名称来源于古代一项政治制度。这项制度是A.分封制B.郡县制C.科举制D.行省制4.如图《全国出土秦计量器主要分布图》可用于研究秦朝A.铁犁牛耕的推广B.巩固统一的措施C.迅速灭亡的原因D.“推恩令”的实施5.飞天是我国石窟艺术中最富舞蹈美感的形象之一,以下飞天形象的变化反映出试卷第13页,总13页 A.书法艺术成熟B.北方民族融合C.江南经济开发D.南北政权对峙6.如图材料共同说明了唐朝A.兴盛的原因B.农业的发展C.衰落的过程D.割据的结果7.唐朝时期,东亚国家与中国在语言文字、思想意识、社会组织、物质文明等方面联成一体,形成一个以中国为文化源的中华文化圈。以下促成这一文化圈形成的有①日本遣唐使来华②鉴真东渡③新罗学习唐朝政治制度④郑和下西洋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如图《中国古代局部人口密度变化图》能反映出A.中外文化交流B.经济重心南移C.疆域面积扩大D.君主专制强化9.一位同学要按照北京城的历史沿革参观以下地点,顺序应为①元大都城墙遗址②明城墙遗址③金中都水关遗址试卷第13页,总13页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③①②10.以下史实的历史作用的共同点是A.维护了祖国领土完整B.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C.推行了闭关锁国政策D.实现了清朝对全国的统治11.如图示意图中①处应填的是A.戚继光抗倭B.雅克萨之战C.黄海海战D.《马关条约》12.如表反映了中国近代史前期的有识之士的探索历程①处应填A.军事技术B.文学艺术C.实业救国D.民主共和13.对以下材料理解正确的是①维新派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在上海创办《时务报》②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是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其作用远不是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A.①属于历史结论B.①说明戊戌变法废除了旧制度C.②属于历史史实D.②肯定了戊戌变法的历史作用14.以下内容是一位历史人物的部分经历,他是试卷第13页,总13页 A.洪秀全B.梁启超C.章炳麟D.孙中山15.如图反映的是A.北伐胜利进军B.工农武装割据C.坚持敌后抗战D.三大战役胜利16.1935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会议,会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领导下,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此会议是A.中共一大B.古田会议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17.如图漫画《搁浅》(依原图改绘)创作于1941年,该漫画表达的是A.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B.淞沪会战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试卷第13页,总13页 C.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支持中国抗战D.中华民族空前团结,英勇抗争必将取得抗战胜利18.如图纪念章反映的历史事件A.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B.推翻了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C.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D.摧毁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19.深圳一直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现在正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迈进,深圳成为“窗口”的起点是指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成为首批经济特区D.开启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20.如表是某班制作的“云展板”的主要内容,其主题是A.核能利用B.走向太空C.大国外交D.军队改革21.从13世纪晚期到16世纪,欧洲出现了对古典文明的再发现,但最令人感兴趣的成就都是全新的,因此,当时主要是“兴”,而不是“复兴”。其中的“兴”是指A.对古典文化的全面继承B.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兴起C.人文主义思潮逐渐流行D.文艺复兴向西欧的传播22.如图是绘制于1543年的地球平面球形图,图中的航线是试卷第13页,总13页 A.达伽马到达印度B.哥伦布首次到达美洲C.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D.“三角贸易”路线23.示意图能够勾勒出史实之间的关系。如图示意图中①处应为A.英国“光荣革命”B.美国的建立C.美国内战D.日本明治维新24.《拿破仑法典》第8条和第537条规定:“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可以看出法典①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②保护私有财产权③意在压榨欧洲各国人民④维护君主立宪制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5.多数历史学家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应由欧洲列强分摊责任,德国不是战争的唯一发动者。以下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德国迅速发展B.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扩军备战C.交战国使用了许多新式武器D.战争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26.某位历史人物认为,1914年时英国人仅以几万名官员和士兵就统治了3亿印度人,这是因为各阶层正与英国人合作,如果取消这种合作,英国的统治必将崩溃。这位历史人物是试卷第13页,总13页 A.玻利瓦尔B.章西女王C.甘地D.纳赛尔27.将俄国这个欧洲专制主义“堡垒”变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事件是A.彼得一世改革B.俄国农奴制改革C.俄国十月革命D.实施新经济政策28.第二次胜利的重要原因是反法西斯国家相互支援,协同作战。以下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①欧洲、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②《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③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解救英军④诺曼底登陆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9.如图《美苏国防开支数据图》可用于说明A.冷战时期美苏两大国进行军备竞赛B.二战后美苏两国经济实力交替上升C.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国家D.冷战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30.1995年1月,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它成立后的10年里,世界贸易总额增加了3倍。以下关于世贸组织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以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为宗旨②可向冲突地区派出维和部队③彻底消除了世界各国间的贸易摩擦④符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1.人类在与疫病的斗争中不断进步。材料一①东汉末年,疫病流行,张仲景不顾自身安危,尽力救治病人。②“五禽戏”创编于东汉末年,有助于强身健体,预防疾病。试卷第13页,总13页 ③两宋时期,政府在疫病流行时常向百姓施散医药。④明朝的李时珍采用多种方法治疗疫病,无论病人贫富都悉心治疗。⑤我国古代民间发明“种痘”方法预防传染病——天花,这一方法后来传播到其他国家。⑥康熙年间,面对疫情,政府免除租赋,鼓励垦荒,恢复生产。(1)将材料一的史实与以下观点相对应。(填序号,每空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我国古代政府有应对疫情的措施:我国古代医生具有高尚的医德:我国古人有预防疫病的做法:材料二19世纪以前,欧洲人主要凭借经验或想象对抗疫病。19世纪被称为“科学世纪”,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等,充分揭示了自然界运动、变化的规律。西方医学逐渐凭借实验研究和对疾病实体的观察,建构起生物医学体系的框架。在此基础上,发现了细菌与传染病的关系,采用现代医学技术防治疫病,发明了人工减毒疫苗技术,研制成功狂犬病疫苗等。(2)依据材料二,写出19世纪前后欧洲人应对疫病手段的变化。结合所学,说明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材料三中国免疫规划四十年大事记(部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1978年以来我国实施免疫规划取得的成就。结合所学,分析取得成就的原因。材料四如图是2020年的一幅抗疫主题海报,其中的文字内容体现了人类历史上对抗疫病的经验和智慧。试卷第13页,总13页 (4)综合以上材料,在①处补充一项符合主题的内容。32.劳动传承智慧劳动开创伟业劳动成就梦想材料一(1)从以下著作中选取正确内容填入材料一相应的位置。(填序号)依据材料一,概括三部著作成书过程的共同点。①《伤寒杂病论》②《齐民要术》③《本草纲目》④《天工开物》材料二18世纪中期,英国工业生产动力主要是水力,受地点、季节等条件限制,需要发明一种“万能”动力机。1763年,瓦特为格拉斯哥大学修理机器,同时旁听了理论课程。经过深入思考和反复实践,瓦特改进了蒸汽机。由于有了这种动力装置,曼彻斯特地区的棉纺厂从18世纪80年代初的2家发展到1830年的99家。1785年瓦特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为英国的发明家树立了榜样。——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个人和社会的角度分析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原因及作用。材料三试卷第13页,总13页 人类的起源既是生物进化过程,也是社会进化过程。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肯定达尔文学说的基础上,揭示了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马克思说:“自然界没有制造出任何机器,没有制造出机车、铁路、电报、走锭精纺机等等。它们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变成了人类意志驾驭自然的器官……它们是人类的手创造出来的人类头脑的器官。”——摘编自萧前等《历史唯物主义原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写出“达尔文学说”的观点,概括马克思对劳动作用的认识。材料四全国劳动模范是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在新中国建设事业中做出重大贡献者的荣誉称号。在1956年开展的全国劳动模范表彰活动中,劳模主要集中在重工业战线,很多是提前完成计划规定指标的先进生产者。在这次劳模评选过程中,辽宁、北京等8个省市共涌现出20多万名先进生产者。——摘编自姚力《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劳模表彰及其社会效应》(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写出与1956年劳模评选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分析这次劳模评选的作用。材料五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2013年《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5)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对劳动的认识。33.大国治水利国利民材料一汉武帝高度重视兴修水利。在长安附近开掘漕渠,方便了长安附近的运输,还可灌溉田地一万余顷。此外关中地区兴建了白渠、灵轵渠等工程。白渠灌溉得力,受益农田年年丰收。——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试卷第13页,总13页 (1)依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时期关中地区水利工程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这一时期兴修水利工程的背景。材料二开挖大运河是这个短命的王朝最大的成就,后世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继承和改善了运河体系。两宋以后,北京之所以成为首都,也是这条运河延伸的结果。元朝在今北京地区开凿通惠河后,南方来的船只可以到达大运河的终点——积水潭。积水潭沿岸的斜街与钟鼓楼一带发展成为最繁华的商业市场,通惠河不仅是大都赖以生存的命脉,还是一条供城里人游览的风光河。——摘编自张妙弟《元大都与京城水系》等(2)依据材料二,写出这个“王朝”的名称。概括大运河对北京城发展的作用。材料三(3)依据材料三,比较两项水利工程的相同点。任选一项水利工程,结合所学,分析其兴建的历史背景。材料四试卷第13页,总13页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这一工程经过几十年的论证和准备,2002年正式开工。在建设过程中,成立了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协调了各部委、沿线各省市等力量。该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输水线路长,穿越河流多,其难度国内外没有先例。至2020年6月,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输水300亿立方米,沿线6000万人口受益,京津冀地区人民生活饮用水质量明显提高。华北地区地下水过度开采状况得以缓解,水资源环境得到初步改善。(4)近年来一系列大型工程的兴建,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依据材料四,谈谈对南水北调工程的认识。34.朝阜路浓缩北京历史,延续城市文脉。某历史社团开展了朝阜路考察活动。(搜集资料规划路线)朝阜路东起朝阳门,西至阜成门。这条路形成于元代,元大都平则门与齐化门所在位置就是今天的阜成门与朝阳门。历史上这条道路曾被皇宫隔为东西两段,民国时期,人们才可以穿行于旧时的皇家禁地,东西城交通距离缩短。(1)依据资料,填写①②处对应的内容。写出朝阜路路线的变化。(实地考察、主题研究)(2)以上是朝阜路沿线的几处重要考察地点。从以下主题1、2、3中任选一个,并选取两个相关的考察地点,分别说明考察地点与主题的关系。(仿照示例完成)主题1:近代思想解放;主题2:民俗文化;主题3:公共文化事业发展试卷第13页,总13页 示例:(整理笔记感悟文化)朝阜路和中轴线相互结合,一条横贯东西,另一条纵贯南北,共同支撑起北京老城的文脉骨架。在朝阜路两侧,密布着元朝以来类型多元的历史文化遗存。其中元朝的妙应寺白塔是藏式佛塔,清代的西什库教堂是西方哥特式建筑,民国时期修建的中央医院是北京市第一家公立医院,20世纪50年代修建的华侨大厦是首都“十大建筑”之一。(3)依据以如图文笔记,概括朝阜路的历史文化特点。(成果运用提升认识)今天我们的城市建设,在对历史传统加以继承的时候,也要体现我们的时代精神。传统形式并非一个固定形式,而是一段一段的历史所赋予,一代一代的城市居民所创造。例如,在妙应广场规划方案中,采用下沉式广场的方式。使白塔更显得高大,附近公共建筑设计屋顶花园,与广场花园绿地呼应,广场下部安排地下停车场,缓解了周边地区绿地、广场和停车场短缺的问题。——摘编自高毅存《传统建筑与主流意识——朝阳门一阜成门文化街的思考》(4)结合学者观点和考察内容,为朝阜路的发展提出一个建议。试卷第13页,总13页 参考答案1.D【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人是我国黄河流域农耕时代的代表,他们使用磨制石器,会制造彩陶,种植粟,住半地穴式房屋。所以这三类考古发现还出现在半坡遗址。选项D符合题意;元谋人、北京人属于早期人类,居住洞穴,AB排除;河姆渡遗址地处长江流域,居住干栏式房屋,C排除。故选D。2.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甲骨文是商朝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医”就体现了会意造字法,故A符合题意;小篆、隶书、楷书,是从甲骨文演变而来,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3.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建立后,周天子把土地、奴隶和平民分封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当时分封到今天山东省的有齐国和鲁国,分封到今天山西省的主要是晋国,分封到今天北京的是燕国。故这项制度是分封制。故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CD项。故选A。答案第17页,总17页 4.B【解析】【分析】【详解】通过地图分析,这是秦朝计量器分布图,可反映出秦朝经济上统一度量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了巩固国家的统一,统一了全国度量衡、货币、文字,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选项B符合题意。A主要是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工具革新,排除;C图片没有体现出秦迅速灭亡,排除;D西汉时期实行推恩令,排除。故选B。5.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大同云冈石窟中北魏早期的飞天舞姿雄健,具有游牧民族的审美特色”“北魏迁都洛阳后开凿的龙门石窟中,飞天的服饰、舞具都有中原汉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飞天形象的变化反映出北方民族融合;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书法艺术,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江南经济开发和南北政权对峙,故排除CD项。故选B。6.A【解析】【分析】【详解】答案第17页,总17页 唐太宗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虚心纳谏,知人善用,他统治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治世局面。武则天重视发展农业,继续实行发展农业生产,宣布贤才的政策,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唐玄宗统治前期,整顿吏治,亲自选拔地方官员,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故材料共同说明了唐朝兴盛的原因,故选A;只有武则天提及了农业的发展措施,排除B;唐太宗到唐玄宗这一时期是唐朝逐渐兴盛的过程,故C错误;题干说明了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治理国家的措施,并不存在有关割据势的信息,故D错误。故选A。7.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日本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均传播了唐文化,新罗学习唐朝政治制度,也传播了唐朝文化,故A符合题意;郑和下西洋,发生在明朝时期,与题干无关,排除,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8.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公元2年北方人口密度远远大于南方,742年南方人口密度迅速增长,到1102年南方人口密度超过了北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人口密度变化,说明从汉代以来北方的人们开始南迁,促进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南宋完成。选项B符合题意;图片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局部人口密度变化,与中外文化交流、疆域面积扩大和君主专制强化的内容不符,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9.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115年阿骨打建立金政权,在今天北京定都;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北京);朱棣即位后开始修建北京城,1421年迁都北京。所以D为正确的顺序。A、B和C顺序错误,排除。故选D。答案第17页,总17页 10.A【解析】【分析】【详解】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中国台湾。1661年3月,郑成功从金门出发,进军台湾。包围了赤嵌楼和和台湾城。在高山族人民的支持下,1662年,荷兰总督被迫在投降书上签了字。至此,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我国神圣领土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捍卫了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1684年,清朝康熙时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A符合题意;台湾属于西南地区,排除B;材料属于对于台湾地区的管理,不是闭关锁国政策,排除C;表格还涉及明朝对于台湾地区管理,排除D。故选A。11.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示意图中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侵略与反抗的两大主题。甲午中日战争中,1894年9月,清政府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舰冲锋向前,激战中,致远舰多处中弹,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日舰躲避,同时施放鱼雷,击中致远舰,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故C正确;戚继光抗倭是发生在明朝反抗外来侵略的表现;雅克萨之战是发生在清朝17世纪中期,反抗沙俄的入侵;《马关条约》是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签订的条约,不属于反抗侵略的表现。故排除ABD项。故选C。12.A【解析】【分析】答案第17页,总17页 【详解】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90年代中期,洋务派领导发动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故①处应填军事技术。故A符合题意;文学艺术不是洋务运动学习内容,排除B;实业救国是19世纪末救国思潮,排除C;民主共和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主张,排除D。故选A。13.D【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是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其作用远不是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是对戊戌变法这一史实的评价,是历史结论,②肯定了戊戌变法的历史作用。选项D符合题意;①维新派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在上海创办《时务报》是对历史事实的表述,不属于历史结论,也没有涉及废除旧制度的内容,A排除;②肯定了戊戌变法的历史作用,不属于历史史实,C排除。故选D。14.D【解析】【分析】【详解】答案第17页,总17页 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创立了中国最早的革命团体兴中会,又联合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组织组建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民报》上,他提出的“三民主义”成为了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此后,他领导了多次反对清政府封建统治的武装起义。武昌起义爆发后,他回国领导了辛亥革命,并组建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建立了民主政体。孙中山第一个提出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后,他又发动了旨在反对北洋军阀的二次革命。孙中山被称为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据题干内容可知,这是历史人物孙中山的部分经历。选项D符合题意。洪秀全成立的组织是“拜上帝教”,故排除A项;梁启超是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故排除B项;章炳麟的成就是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故排除C项。故选D。15.B【解析】【分析】【详解】据题干信息“中华苏维埃”“革命根据地及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发动秋收起义,部队在进攻长沙受挫后,率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创建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革命道路的开始,中央革命根据地在赣西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央革命根据地,是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区域,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B正确;1926年北伐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还没有建立革命根据地。A排除;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坚持敌后抗战,C排除;三大战役发生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所处地区是解放区,D排除;故选B。16.C【解析】【分析】【详解】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C符合题意;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排除A;古田会议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排除B;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D。故选C。17.D答案第17页,总17页 【解析】【分析】【详解】据题干漫画《搁浅》中信息可知,日本“膏药”旗的“日本丸”军舰,以象征侵略中国的日本帝国主义,军舰被写有“持久战”和“全面战”字样的两块巨大礁石高高撑起,离开水面搁浅,动弹不得。形象地表明在中国军民的“持久战”和“全面战”的沉重打击下,日寇就像那艘“搁浅”的军舰一样停止了前进,表达了中华民族空前团结,英勇抗争必将取得抗战胜利的信心,D正确;九一八事变是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与漫画信息“全面战”不符,排除A;漫画信息没有体现BC的内容,排除。故选D。18.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7月,美国侵略军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故C正确;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时,我国已经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故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时,推翻了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故排除B项;土地改革摧毁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故排除D项。故选C。19.C【解析】【分析】【详解】答案第17页,总17页 根据所学知识,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深圳在短短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故深圳成为“窗口”的起点是指成为首批经济特区,C正确;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排除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的改革措施,排除B;“开启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与深圳成为“窗口”的起点不符,排除D。故选C。20.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神舟五号……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成功。”可知,这体现了我国的航天技术飞速发展,逐步走向太空,故B符合题意;材料是在说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21.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题干“从13世纪晚期到16世纪,欧洲出现了对古典文明的再发现,但最令人感兴趣的成就都是全新的,因此,当时主要是‘兴’,而不是‘复兴’。”可知,其中的“兴”是指人文主义思潮逐渐流行。从意大利开始的文艺复兴运动,持续了近三百年。它使人们开始认识到,必须打破中世纪以来的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们的思想束缚,强调和发挥人在这个世界上的作用,倡导人文主义精神。而这些思想正是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故C正确;文艺复兴是新思想的诞生,不是复古,故排除A项;材料考查的是“13世纪晚期到16世纪”,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文艺复兴运动的传播,故排除D项。故选C。22.C【解析】【分析】答案第17页,总17页 【详解】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完成了世界上首次环球航行。故图中的航线是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故C正确;达伽马、哥伦布都没有做环球航行,故排除AB项;三角贸易在非洲、欧洲和美洲之间进行的,不是全球贸易,故排除D项。故选C。23.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示意图“来克星顿的武装村民与英军交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75年的来克星顿枪声是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根据示意图“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独立宣言》的发表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美国诞生。根据示意图“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联邦制共和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1787年制定出美国宪法的内容。综上所述题干图片内容体现了美国的独立,故图示意图中①处应为美国的建立,B正确;ACD与示意图表述的内容无关,排除。故选B。24.A【解析】【分析】【详解】答案第17页,总17页 拿破仑在位期间,对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了《民法典》(又叫《拿破仑法典》),后来《刑法典》《商法典》等法典相继出台,建立起完整的法律体系。《拿破仑法典》第一次确认了民事权利平等、废除贵族特权、财产所有权无限制和契约自由等资产阶级民法的基本原则,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它的立法精神和原则为后来很多欧洲国家借鉴和效仿。据“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可以看出,法典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私有财产权。①②符合题意。故A正确;法典并不是压榨欧洲各国人民,法典是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不是维护君主立宪制。③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和D。故选A。25.B【解析】【分析】【详解】第根据所学知识,二次工业革命后,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各帝国主义大国出于自身的利益,拉帮结派,寻找盟友,重新组合,导致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导致欧洲形势日趋紧张,最终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故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扩军备战能说明德军不是战争的唯一发动者,B符合题意;二次工业革命使德国迅速发展不能表明德国是战争的唯一发动者,A不符合题意;交战国使用了许多新式武器不能体现战争的责任者,C不符合题意;战争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是战争的后果,战争的后果不能体现战争的责任者,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C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B。26.C【解析】【分析】【详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印度民众和英国殖民政府之间的矛盾加剧。一战结束后甘地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据“1914年时英国人仅以几万名官员和士兵就统治了3亿印度人”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位历史人物是甘地。选项C符合题意;玻利瓦尔是南美民族解放运动领导者,排除A;章西女王是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领导者,排除B;纳赛尔是埃及民族独立运动领导者,排除D。故选C。27.C【解析】【分析】答案第17页,总17页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苏俄(或苏维埃俄国、苏维埃社会主义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将俄国这个欧洲专制主义“堡垒”变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事件是俄国十月革命。故C符合题意;彼得一世改革促使俄国走上封建社会。排除A;俄国农奴制改革促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社会的道路,排除B;新经济政策是对苏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排除D。故选C。28.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重要原因是反法西斯国家相互支援,协同作战。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②《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③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解救英军、④诺曼底登陆。故D正确;①欧洲、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是日本法西斯走上侵略道路的表现,不能体现反法西斯国家相互支援,协同作战,①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29.A【解析】【分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美国、苏联国防开支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美国、苏联国防开支表”可以看出:1950—1970年,美苏两国的军费开支增长迅速,这反映了二战后,美苏两国的军备竞赛不断升级。选项A符合题意;BCD在《美苏国防开支数据图》中无法体现,排除。故选A。30.D【解析】答案第17页,总17页 【分析】【详解】1995年1月,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它成立后的10年里,世界贸易总额增加了3倍。世贸组织①以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为宗旨、④符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符合材料的主旨。故D正确;②可向冲突地区派出维和部队是联合国,③彻底消除了世界各国间的贸易摩擦说法绝对,②③不符合题意。A、B和C组合错误,排除。故选D。31.(1)我国古代政府有应对疫情的措施:③⑥;我国古代医生具有高尚的医德:①④;我国古人有预防疫病的做法:②⑤。(2)19世纪以前,欧洲人主要凭借经验或想象对抗疫病;19世纪以后主要是西方医学建构起生物医学体系的框架,采用现代医学技术防治疫病,研制成功疫苗防治疫情。根据所学,出现此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有: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应用于医学,推动医学发展;自然科学理论的发展革新。(3)成就: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不断完善;基层疫苗接种率高升;儿童传染病发病和死亡率大大降低。原因:实行了改革开放。(4)是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解析】【分析】【详解】答案第17页,总17页 (1)根据材料分析,本题是选择相应的选项。来看各项:①东汉末年,疫病流行,张仲景不顾自身安危,尽力救治病人,这主要讲述张仲景个人医德,所以是我国古代医生具有高尚的医德。②“五禽戏”创编于东汉末年,有助于强身健体,预防疾病,这主要是古人防御措施,所以是我国古人有预防疫病的做法。③两宋时期,政府在疫病流行时常向百姓施散医药,这主要是政府方面工作,所以是我国古代政府有应对疫情的措施。④明朝的李时珍采用多种方法治疗疫病,无论病人贫富都悉心治疗。这主要讲述李时珍个人医德,所以是我国古代医生具有高尚的医德。⑤我国古代民间发明“种痘”方法预防传染病﹣﹣天花,这一方法后来传播到其他国家,这主要是古人防御措施,所以是我国古人有预防疫病的做法。⑥康熙年间,面对疫情,政府免除租赋,鼓励垦荒,恢复生产,这主要是政府方面工作,所以是我国古代政府有应对疫情的措施。(2)根据材料分析,19世纪以前,欧洲人主要凭借经验或想象对抗疫病;19世纪以后主要是西方医学建构起生物医学体系的框架,采用现代医学技术防治疫病,研制成功疫苗防治疫情。根据所学,出现此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有: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应用于医学,推动医学发展;自然科学理论的发展革新。(3)根据材料分析,1978年以来我国实施免疫规划取得的成就主要有: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不断完善;基层疫苗接种率高升;儿童传染病发病和死亡率大大降低。(4)根据材料分析,漫画是2020年的一幅抗疫主题海报,其中的文字内容体现了人类历史上对抗疫病的经验和智慧,主要有:全球携手抗疫;注重预防;完善公共卫生体系。除此之外还有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所以①是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32.(1)A﹣②《齐民要术》;B﹣④《天工开物》。共同点:广泛搜集前人文献;汲取前人的成果,但不盲从经典;注重亲身实践等。(2)原因:原有的生产动力受到地点、季节等条件限制;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经过深入思考和反复实践等。作用:使棉纺厂不再受地点、季节等条件限制,推动了纺织业的发展,为英国的发明家树立了榜样。(3)“达尔文学说”的观点:人类的起源既是生物进化过程,也是社会进化过程;人类是由古猿演变而来的,不是上帝创造的。马克思对劳动作用的认识: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劳动起了重要作用;机器是人类劳动的产物。(4)一五计划即将完成。激发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加快了经济建设的步伐,使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5)劳动创造财富。【解析】【分析】【详解】答案第17页,总17页 (1)根据题干框表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著作中选取正确内容填入材料一相应的位置;据材料一,概括。A“贾思勰任太守时亲自参与耕作,还广泛搜集前人文献”对应②《齐民要术》;B“宋应星全面总结古代多个部门的科技成果,亲自考察瓷、蔗糖等制作工艺并录入书中”对应④《天工开物》。三部著作成书过程的共同点是:广泛搜集前人文献;汲取前人的成果,但不盲从经典;注重亲身实践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可知,从个人和社会的角度看,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原因是:原有的生产动力受到地点、季节等条件限制;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经过深入思考和反复实践等。瓦特改良蒸汽机使棉纺厂不再受地点、季节等条件限制,推动了纺织业的发展,为英国的发明家树立了榜样。(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可知,“达尔文学说”的观点是:人类的起源既是生物进化过程,也是社会进化过程;人类是由古猿演变而来的,不是上帝创造的。马克思对劳动作用的认识是: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劳动起了重要作用;机器是人类劳动的产物。(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可知,与1956年劳模评选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一五计划即将完成。这次劳模评选激发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加快了经济建设的步伐,使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5)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的探究可知,劳动创造了财富,推动了社会进步,由此对劳动的认识是劳动创造财富。33.(1)以长安为中心,大规模兴建水利工程,形成发达水利网;水利工程即能承担运输作用又能灌溉农田。京都人口断增加;官僚机构迅速膨胀;又要用兵匈奴和经营西域;中央政府的粮食支出非常浩繁,压力很大。(2)隋朝。大运河延伸推动北京成为政治中心;大运河促进北京城商业贸易的繁荣;大运河丰富北京城市民生活,提供休闲娱乐场所。(3)都是政府主持兴建;都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苏联第聂伯河水电站是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兴建,此时的背景是苏联工业落后,国家迫切需要发展重工业;美国田纳西水利工程的背景是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大量工人失业,为解决就业问题,国家推行“以工代赈”来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经济恢复。答案第17页,总17页 (4)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取得的重大成就;工程量巨大、难度极大,是中国实力的体现。提高京津冀地区人民生活饮用水的质量,缓解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材料和地图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关中地区水利工程的特点,是以长安为中心,大规模兴建水利工程,形成发达水利网;水利工程即能承担运输作用又能灌溉农田。根据所学,汉武帝兴修水利工程的背景有:京都人口断增加;官僚机构迅速膨胀;又要用兵匈奴和经营西域;中央政府的粮食支出非常浩繁,压力很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西汉政府一方面在关中大修水利,以便发展当地农业,就近取粮。另一方面是改善水运条件,以便从当时主要产粮区的东部地方,调运更多的粮食进京。(2)根据材料“开挖大运河是这个短命的王朝最大的成就,后世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继承和改善了运河体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运河的开凿朝代是隋朝。由“两宋以后,北京之所以成为首都,也是这条运河延伸的结果”,可知,大运河延伸推动北京成为政治中心。由“积水潭沿岸的斜街与钟鼓楼一带发展成为最繁华的商业市场”,可知,大运河促进北京城商业贸易的繁荣。由“通惠河不仅是大都赖以生存的命脉,还是一条供城里人游览的风光河”,可知,大运河丰富北京城市民生活,提供休闲娱乐场所。(3)根据表格分析,可知,两项水利工程,一个是苏联五年计划时期的第聂伯河水电站,一个是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的田纳西水利工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者相同之处在于,都是政府主持兴建;都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苏联第聂伯河水电站是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兴建,此时的背景是苏联工业落后,国家迫切需要发展重工业。而美国田纳西水利工程的背景是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大量工人失业,为解决就业问题,国家推行“以工代赈”来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经济恢复。答案第17页,总17页 (4)根据材料“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该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输水线路长,穿越河流多,其难度国内外没有先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取得的重大成就;工程量巨大、难度极大,是中国实力的体现。由“至2020年6月,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输水300亿立方米,沿线6000万人口受益,京津冀地区人民生活饮用水质量明显提高,华北地区地下水过度开采状况得以缓解,水资源环境得到初步改善”,可知,南水北调工程提高京津冀地区人民生活饮用水的质量,缓解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34.(1)①阜成门。②民国时期。(2)选择主题一:近代思想解放。考察地点:④⑦.关系说明:④毛泽东故居,毛泽东是近代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军人物,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找到适合中国的革命道路,体现出近代思想的解放。⑦蔡元培故居,蔡元培曾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促进近代思想解放。(3)朝阜路和中轴线相互结合,共同支撑起北京老城的文脉骨架。朝阜路两侧,密布着元朝以来类型多元的历史文化遗存。建筑形式多元,文化丰富。(4)确定其文化街的定位,保护文化古迹;强化文物景观,弱化交通功能。【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材料分析并结合地图,“朝阜路东起朝阳门,西至阜成门”,可知①是阜成门。“历史上这条道路曾被皇宫隔为东西两段,民国时期,人们才可以穿行于旧时的皇家禁地,东西城交通距离缩短”,可知②是民国时期。(2)根据图表分析,可知本题是开放性题目,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示例:选择主题一:近代思想解放。考察地点为:④⑦.关系说明:④毛泽东故居,毛泽东是近代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军人物,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找到适合中国的革命道路,体现出近代思想的解放。⑦蔡元培故居,蔡元培曾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促进近代思想解放。答案第17页,总17页 (3)根据材料和地图分析,“朝阜路和中轴线相互结合,一条横贯东西,另一条纵贯南北,共同支撑起北京老城的文脉骨架”,可知朝阜路和中轴线相互结合,共同支撑起北京老城的文脉骨架。“朝阜路两侧,密布着元朝以来类型多元的历史文化遗存”,可知,朝阜路两侧,密布着元朝以来类型多元的历史文化遗存。“其中元朝的妙应寺白塔是藏式佛塔,清代的西什库教堂是西方哥特式建筑,民国时期修建的中央医院是北京市第一家公立医院,20世纪50年代修建的华侨大厦是首都十大建筑之一”,可知,建筑形式多元,文化丰富。(4)本题属于开放题型,根据材料分析,朝阜路的发展提出的建议有:确定其文化街的定位,保护文化古迹、强化文物景观以及弱化交通功能。答案第17页,总17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