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 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 (共27张PPT)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部编版 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 (共27张PPT)

古诗世界寻月影 中秋词自«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清·胡仔 水调歌头苏轼 词的相关知识词来源于民间,原是配乐的歌词。后乐谱失传,学者依椐前人的词制成图谱,词人按图谱填词。词又名诗余、乐府、长短句,是诗歌的一种,也是格律诗。形式上具有律诗的一些特点,只是句子一般长短不齐。填词依据的乐谱叫词调。每种词调都有特定的名称叫“词牌”。词的段落叫做阕,也叫做片。 知人论世识苏轼苏轼(1037-1101)字号文学家、书画家,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更是独具风格,是词人的代表。子瞻东坡居士,北宋豪放派 三苏:苏洵苏轼苏辙唐宋八大家: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曾巩王安石韩愈柳宗元 写作背景:苏轼和弟弟苏辙自幼情谊深厚。写此词之时,他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宦途失意,贬官密州,心情抑郁。这时苏辙正在济南任职,兄弟二人已有七年多没见面了。这年中秋赏月,作者欢饮达旦,在醉意朦胧之中写下这首词。 三分诗七分读并是十分——苏轼 书声琅琅诵明月 诵读诗词的要求1.字正腔圆地读2.有板有眼地读3.有情有味地读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含英咀华悟情深深入文本,合作探究 1.这首词由几部分组成?小序、上阕、下阕 2.小序交代了什么内容?交代了写作时间、背景和写作目的。丙辰中秋中秋大醉怀子由 3.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实景:明月、酒、青天、风、清影、朱阁、绮户虚景:宫阕(琼楼玉宇)虚实结合想像 4.上阕作者遇到的艰难抉择是什么?他最终选择了什么?“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体现了作者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可以看出他最终在矛盾中做出抉择,表现出积极的人生态度,流露出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5.下阕作者无眠的原因是什么?“转朱阁,低绮户”指月的移动,暗示夜已深,但作者却相思难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可以看出作者经受离别之苦的惆怅与浓浓思念。 6.上下阕主要写了什么,是怎样联系起来的?上阕:望月(写景)下阕:怀人(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月有圆缺蕴人生 7.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8.面对明月,作者发出了怎样的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9.全词句句扣住“月”来写,情感多次起伏变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梳理作者情感的变化轨迹。苦闷矛盾豁达祝愿→→→ 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旷达的胸襟。10.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怎样的思考?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旷达的胸襟。 优秀的作品优秀的人值得我们一生用心去读。苏轼的这首词,从千年前的宋代向我们飘来,它的芳香,还将向遥远的未来飘去……在词中,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词人乐观的人生态度,积极的面对人生。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时常会遇到不如意,那我们怎么去迎接生活的挑战呢?我们应该是:失意时,莫悲伤;苦闷时,莫彷徨;失败时,莫气馁。 谢谢观赏2019年6月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