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福州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福州市九年级期末质量抽测语文试题(完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友情提示:所有答案都必须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一、积累与运用(17分)1.默写(1)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_。(2)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_。(3)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_____________________。(4)山河破碎风飘絮,_____________________。(5)皓月千里,浮光跃金,____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_____,万钟于我何加焉!(7)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塞外的冰雪世界想象成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象,表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8)《醉翁亭记》中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直挂云帆济沧海(2).千里共婵娟(3).长烟落日孤城闭(4).身世浮沉雨打萍(5).静影沉璧(6).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7).忽如一夜春风来(8).千树万树梨花开(9).(若夫)日出而林霏开(10).云归而岩穴暝【解析】【详解】“婵”“萍”“璧”“辩”“暝”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2.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师生们积极参与植树活动,践行了习主席所倡导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B.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国际学生生源国,约占在美留学生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左右。C.好的演讲材料不是抄来的,而是演讲者对事实、数据等进行认真研究、整理、搜集的结果。D.经过充分地讨论,大家认为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答案】A【解析】【详解】B.“约”与“左右”意思重复,应该删去其中一个;C.语序不当,应该将“研究”和“搜集”互换位置;D.“随声附和”意思是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与此处的语境不符,可以改为“异口同声”。故选A。【点睛】病句的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后矛盾。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对他来说,礼貌待人___________习以为常,轻松自然,______________让他心情愉快。有教养的人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无论接触的人年长还是年幼,是社会贤达还是平民百姓。②有教养的人待人处事绝不会甲(A.自怨自艾B.自吹自擂)。有教养的人懂得珍惜别人的时间。(有句谚语说得好:国王的礼貌是恪守时间。)有教养的人允诺别人的事一定尽力去做,他不会摆架子、“翘鼻子”。无论何时何地,他的行为举止都保持一致——无论是在家里、在学校、在研究所、在供职的单位,还是在商场或者在公共汽车上,他都乙(A.始终如一B.适可而止),稳重随和。(1)依次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恪(kè)诺(luò)B.恪(gè)诺(nuò)C恪(kè)诺(nuò)D.恪(gè)诺(luò)(2)第①段中需补上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语,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从第②段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別填人甲、乙处。(只填序号)甲_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_【答案】(1)C(2)例:不仅而且(符合语境即可)(3)甲B乙A【解析】【详解】(1)“恪守”的意思是严格遵守,“恪”应该读kè,“允诺”是“应许”的意思,“诺”应该读nuò,故选C。 (2)此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掌握。要首先理解句子内容,明辨分句间的关系,逐层分析,推断句子的层次。这是一个递进关系的复句,可以选用“不仅……而且……”作为关联词语。(3)选词填空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来辨析。“自怨自艾”意思是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自吹自擂”比喻自我吹嘘。结合上文的“待人处事”可知,“自吹自擂”符合此处语境,甲处应该选B。“始终如一”意思是自始自终一个样子,指能坚持,不间断,“适可而止”意思是到了适当的程度就停止,指做事不过分。从“无论是在家里、在学校、在研究所、在供职的单位,还是在商场或者在公共汽车上”这一语境可知,乙处应该选A。二、阅读(73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睛。4.下列对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冒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豪迈之情。B.“山头斜照却相迎”句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词人经历风雨后,夕阳斜照给他带来的清新和喜悦之情。C.“也无风雨也无晴”启示我们:自然界的雨晴实属寻常,人生也会“栉风沐雨”,只要顺境不骄,逆境不惧,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宁静和快乐。D.这首词苏轼以风趣幽默的笔调,写出途中遇雨的所感所思,表现了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5.林语堂先生曾评价苏东坡是个“不可救药的浪漫主义者”,这首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充分体现了他的这种人生态度。【答案】4.B5.(1).莫听(2).何妨(3).谁怕任平生却相迎(写出三个即可)【解析】【4题详解】赏析古诗词,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B 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述有误,从“相迎”可知,这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5题详解】此题考查品味关键词语。“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谁怕”写出了苏轼旷达的人生态度,“任平生”是说一生任凭风吹雨打,而始终那样的从容、镇定、达观,“却相迎”,是苏轼经历磨难和打击之后,在灵魂上的升华。据此可作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诸葛孔明千载人,其用兵行师,皆本于仁义节制,自三代以降①,未之有也。盖其操心制行②,一出于诚,生于乱世,躬耕陇亩,使无徐庶之一言玄德之三顾则苟全性命不求闻达必矣。其始见玄德,论曹操不可与争锋,孙氏③可与为援而不可图,唯荆、益可以取。言如蓍龟④,终身不易。 (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 注:①三代以降:夏商周三代以来。②操心制行:思虑行动。③孙氏:孙权。④言如蓍(shī)龟:(这些)论断像蓍占、龟卜(一样准确)。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尔来二十有一年矣()(2)夙夜忧叹()(3)一出于诚()(4)唯荆、益可取()7.用“/”给文中画线处断句(断三处)。使无徐庶之一言玄德之三顾则苟全性命不求闻达必矣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2)生于乱世,躬耕陇亩。9.【甲】文中作者追述二十一年的经历,下面对其作用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追述寓情于事,抒发了对先帝的感激之情。B.希望后主效法先帝任人唯贤,知人善任。 C.表明自己只求报效尽忠,激励后主完成统一大业。D.劝谏后主体谅老臣,兴复之事应交给攸之、祎、允等人。10.【乙】文中诸葛亮被称为“千载人”,请简述其理由。【答案】6.(1).(1)自那时以来(2).(2)早晚(日日夜夜)(3).(3)全(都)(4).(4)只有7.使无徐庶之一言/玄德之三顾/则苟全性命/不求闻达必矣。8.(1)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本分。(2)(他)生在乱世,亲身耕种田地(为生)。9.D10.①他用兵行师,都以仁义之道为本(其用兵行师,皆本于仁义节制);②他的思想行为,都出于对刘玄德和恢复汉室事业的忠诚(盖其操心制行,一出于诚);③他一生都论断准确,料事如神(言如蓍龟,终身不易)。【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1)“尔来二十有一年矣”的意思是“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尔来”的意思是“自那时以来”;(2)“夙夜忧叹”的意思是“早晚忧愁叹息”,“夙夜”的意思是“早晚”;(3)“一出于诚”意思是“完全出于对刘玄德和恢复汉室事业的忠诚”,“一”的意思是“全”;(4)“唯荆、益可取”的意思是“只有荆州、益州可以夺取”,“唯”的意思是“只有”。【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这句话的意思是:假使没有徐庶一句话的推荐、刘玄德三顾茅庐的诚心相邀,那么他苟且保全性命、不求扬名显达是一定的了。可以根据句意进行停顿。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8题详解】 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所以(用来)”“职分(职责本分)”“躬(亲自)”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9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得出答案。D项有误,应该是劝谏后主把兴复之事交给自己。【10题详解】此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千百年来,诸葛亮被誉为“智慧”“正义”的化身。他效忠刘氏父子,确立北伐曹魏,外结孙权,统一天下的宏伟蓝图,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所以称他“千载人”。据此作答即可,注意结合乙文中相关语句。甲:选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作者:诸葛亮年代:三国乙:选自《容斋随笔》作者:洪迈年代:南宋参考译文:甲: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务农亲耕,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扬名显身。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而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由此使我感动奋发,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唯恐先帝托付给我的事不能完成,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乙:诸葛孔明是千载伟人,他用兵行军、指挥作战,都以仁义之道为本,这是自夏商周三代以来未曾有过的。他的思想行为,完全出于对刘玄德和恢复汉室事业的忠诚。他生在乱世,亲自种田谋生,假使没有徐庶一句话的推荐、刘玄德三顾茅庐的诚心相邀,那么他苟且保全性命、不求扬名显达是一定的了。诸葛亮在隆中第一次会见玄德,纵论天下大势时,就提出不可与曹操较量高低,对孙权也只可相互支援,不可图谋,只有荆州、益州可以夺取。这些论断像蓍占、龟卜一样准确,终其一生的经历看,确是不容变更之论。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藕荷色羊绒衫刘心武①她被老同学们动员很久,才加入了同窗微信群,但她基本上只是浏览别人的微信,自己极少回应发言,表情包也不会用。但若干同窗并不因她孤僻而疏离她。前几天就有人问她:重阳节登高了吗?她心里回答:又读《红楼梦》里“琉璃世界白雪红梅”一节呢,仿佛和薛宝琴及其丫头小螺同立在那琉璃世界的山坡上,共览美景啦;还有人问她:赏菊了吗?她当然把《红楼梦》里的菊花诗再诵读了一遍。但有人问她:今年重阳节晚辈孝敬的是什么呀?还是菊花糕吗?她心里就不大淡定了。②老伴去世五年了,她独居。儿子儿媳孙女儿住得远。儿子在外企,儿媳妇在国企,孙女儿大学刚毕业跟几个同窗联袂创业。晚辈们自打中秋节以后就再没来看她,这倒还罢了,却也基本上没来电话聊天。算起来一人来过一次电话问候吧,问忙吗?回答是“忙倒不忙”“还行吧”“瞎忙”,话比以往少。不免有些挂念。③今年重阳节不在双休日,晚辈们没来看望很正常,但现在年轻人多能网购,前面几个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如她的生日,端午节,也都不在双休日,人没来,却总有快递小哥按响门铃,送来晚辈们网购的应景应节礼物,虽说隔些天晚辈人来了,嗔怪他们多事,“人来时带东西就好,何必非咬定正日子”,心里却暖暖的,这不,晚辈人没来,电话没来,东西也没来,心里就有点子空落落的了。④重阳节过后的那个星期日下午,门铃脆响,开门一迎,三张笑脸。“妈”“奶奶”的热乎呼唤重叠一起。⑤原来,儿子儿媳妇孙女儿,一上午转了三个商场,为的是给她孝敬一件羊绒衫。她不免嗔怪:“现在不是什么都能从网上买到吗?怎么非得到实体店买?又怎么要转悠三个商场?什么精怪的羊绒衫?够贵的吧?奢侈品我可不要!”⑥儿媳妇就把那精挑细选买来的羊绒衫从包装匣里取出来,抖开,举起给她看:“妈,怎么样?这颜色,绝了吧?”儿子、孙女儿站在儿媳妇两边,都笑吟吟地等待她作出反应。⑦“天呀!藕荷色的!”她激动得不行。⑧立刻理解了:藕荷色的羊绒衫,网购未必有货,就是有货,根据图片买来恐怕打开一看也难理想,而且实体店里也未必都备有这种颜色的货,难怪转到第三家商场才终于心想事成。⑨立刻试穿,照镜,合身,雅丽,镜子里绽放出四张如花的笑脸。 ⑩大家围坐到沙发茶话。她满脸放光,说:“原来你们记住了我以前说过的话。《红楼梦》里写到颜色的地方多了。贾母说那种软烟罗的纺织品,几种颜色呀?一种雨过天青,一种秋香色,一种松绿色,一种银红色。宝玉跟宝钗的丫头莺儿有关于颜色搭配的对话,怎么说的呀?大红要配黑色,松花色要配桃红色葱绿要配柳黄……书里还常提到玉色,有人以为玉色等同白色,不对,玉色比白色略暗却又润泽……当然啦,你们记住了,我最喜欢的,是藕荷色。书里起码三次写到藕荷色。林黛玉的床帐是藕荷色的,宝玉一次穿着簇新的藕荷色纱衫,鸳鸯抗婚,穿的也是藕荷绫袄……有人说藕荷色属于暖色,说的不准,藕荷色是中国画颜料里头的花青色和胭脂色调出来的,如果胭脂成分多些,那当然比较暖,如果花青色成分多了,就往紫色靠,那就又偏冷了,依我看,你们买的这件,属于最得宜的藕荷色,既不偏暖也不偏冷,很温馨,极雅致……"但她低头抚摸那羊绒衫下摆时,不禁问:“啊呀,很昂贵吧?从实招来,究竟多少钱买的?”⑪儿子报出价格,确实不菲,但安慰母亲:“我们三个人集体孝敬您的,一分摊,也就不算奢侈了。”⑫地眼光轮流扫视三个晚辈:“你们都顺遂吗?”三个人都笑了。儿子说:“妈,您就继续沉浸在您所喜爱的《红楼梦》世界里,安度晚年吧!”儿媳妇说:“您别为我们操心啦!”孙女儿依偎到她怀里,她搂住孙女儿,心里。11.根据文意,在文末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内容。(要求运用一种修辞手法)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主人公是一个寡居,不喜交往,沉浸在《红楼梦》世界里的上了年纪的女人。B.小说开头两次写“她”读《红楼梦》,表现了“她”喜爱读书,志趣高雅,老有所乐。C.文中“她”两次“嗔怪”晚辈,嘴上这么说着,心里其实还是觉得很温暖的。D.第⑩段中“她”滔滔讲述《红楼梦》中有关“藕荷色”的情节,是为了在儿孙们面前显示她读书读得仔细,记得准确。13.谈谈你对标题“藕荷色羊绒衫”含义的理解14.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1)立刻试穿,照镜,合身,雅丽(赏析句子)(2)孙女儿依偎到她怀里,她搂住孙女儿。(赏析加点词语)15.通过这篇小说,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观点态度?【答案】11.示例:甜蜜蜜的,像汪着一坛蜜水儿。/像沐浴着阳光一般,暖暖的。12.D13.“藕荷色羊绒衫”是晚辈们尊重“她”爱好,为她精心选择的一件色调及其温馨雅致的礼物,突出表现了晚辈的贴心和孝心。14.(1)运用短句(运用简洁的语言),表现“她”收到晚辈给她买的藕荷色羊绒衫时,先是急切,进而满意、高兴的激动心情。(2)“依偎”写出孙女对她的亲近和敬爱,“搂住”写出她的慈爱,体现了祖孙之间浓浓的亲情。15. ①肯定了尊老爱幼,和谐的家庭关系;②赞扬了年轻人对“孝顺”这一传统美德的传承;③肯定了老年人老有所乐,有自己的精神寄托;④“她”沉迷于《红楼梦》的世界,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人们的文化滋养。【解析】【11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解答这类补写填空题目,关键就是认真研究分析画线处的上下文,通过对材料的勾画、归纳等手段,确定所补写句子的内容。从上文的“孙女儿依偎到她怀里,她搂住孙女儿”可知,应该围绕老人内心的幸福和甜蜜来回答,可以运用比喻或夸张的修辞。【12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结合相关的句子和文章的主旨来回答。D项中“是为了在儿孙们面前显示她读书读得仔细,记得准确”的表述不正确,作者这样写是为了突出老人对藕荷色的偏爱和对羊绒衫色泽的满意,表现儿女的孝心。13题详解】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般情况下,标题是文章内容、作品风格、写作意图的直接或间接表现,不少文章的题目与中心意思、作者情感有密切的联系。“藕荷色羊绒衫”反映了老人的高雅的审美情趣,儿女知道老人的喜好,间接地反映出儿女们的孝心;从主旨看,“藕荷色”不暖不冷,正反映出一家过着质朴、平静的生活,这也是和谐家庭的象征。【14题详解】(1)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这里连续运用几个短句,写出了老人试衣服的过程和穿上藕荷色羊绒衫的效果,表现她内心的激动与欣喜。(2)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表达效果。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要具体理解出词语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依偎”的意思是“亲切地靠着,紧挨着”,表现了孙女对奶奶的依恋;“搂着”指两臂合抱,用胳膊拢着,表现了奶奶对孙女的疼爱。点睛: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15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作者情感态度的探究。小说的最后,描述了一幅其乐融融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祖孙三代相互关心,尽享天伦之乐的和谐生活的赞美;作者认为晚辈尊重支持长辈的爱好和生活习惯也是一种“孝”,同时肯定了老有所乐的生活状态。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最大的教养,是尊重自己爱的人①周国平曾说过:“对亲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对亲近的人不挑剔是种教养。”最好的教养,不仅是对陌生人彬彬有礼,更重要的是尊重自己最爱的人。因为你最亲近的人,只有你才懂得如何去爱。②当我们牙牙学语或蹒跚学步时,父母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微笑和鼓励,都能给我们带来莫大欢喜。但不知从何时开始,父母的生活离我们越来越遥远,有委屈从不向儿女吐露,哪怕生病了也只是默默地吃几片药,还在孩子面前假装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这背后,其实是父母对子女深深的爱与依赖。面对这种爱与依赖,我们又做了什么呢?③我们从乖顺听话的孩子,变成了独立、叛逆的成人,有时甚至让语言变成一把利器,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很可能在父母的内心很很地刺了一下,看似平常,伤人却深。很多子女都认为自己比父母强,却忽视了父母的经验与学历无关,这是必须亲身经历过才能拥有的体验。这些话不仅会让他们伤心,还会让他们因年老产生的自卑感加重,觉得自己没用,恐惧落后于时代。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含辛茹苦把我们养育成人。没有父母,哪有我们?④小时候,父母是我们的老师,教我们吃饭走路,从来没有嫌弃我们笨,父母老了我们应该做父母的老师,做到百问不烦,这其实也是一种孝道。“孝顺”两个字千百年来被我们挂在嘴边,但现代社会很少有人认真思考过它们的含义。“孝”体现了下对上的爱和尊重,“顺”要孩子在顺服父母的基础上进行沟通。如果在子女的内心里没有这个“顺”字,那么很容易在沟通中丧失谦卑和尊重。⑤每当父母因为某件事教育我们时,好多孩子会说:“我知道了,别说了,你说的我懂”等不耐烦的话,其实父母只是希望我们过得更好。直到我们为人父母后才明白,原来我们也是这么教育自己的孩子。对父母多一些体谅,等他们哪天不管我们了,不再教育我们的时候,我们会发现生活会更加难过。⑥鲁迅一生狷介耿直,从来都是心口如一,从不违心屈从,唯独对自己的母亲妥协过,哪怕是最平常的起居生活,也是极为妥帖、恭顺。为了不让母亲感到寂寞,鲁迅特地将母亲从老家接到北京,并把他最大的房间留给母亲住,自己和妻子住小的。每天晚饭后,都要到房间与她聊天。出门之前,总要先到母亲屋里说声:“阿娘,我出去哉!”回来后,也一定去母亲处说声:“阿娘,我回来哉!”还时常带回些母亲喜欢吃的小食品。是否,我们也像鲁迅一样,给予了父母足够的体贴与温情。其实他们所祈求的并不多,一份简单、耐心而温馨的爱就足矣。⑦父母忙了大半辈子了,当他们慢慢老去的时候,多些细心、多些用心、多些耐心,这是儿女能他们最好给予他们最好的报答。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提出中心论点:最好的教养,是尊重自己最爱的人。B.文章开头引用周国平的话,其作用是引入本文的论题,也作为事实论据论证中心论点。C.“对亲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对亲近的人不挑剔是种教养。”是转折复句。D.第③段中的反问句“没有父母,哪有我们?”在论述中起到转移话题并推进论证的作用。17.文章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简述其作用。18.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我们对待父母长辈该怎么做才算是一个有教养的人。【答案】16.B17.举例论证。列举了鲁迅体贴关爱母亲的事例,论证了“最大的教养,是尊重自己爱的人”的观点,使论证更具体,增强了说服力。(意思对即可)18.示例:面对父母长辈的唠叨,要虚心听取,耐心解释,不能让语言变成一把利器,出口伤人;长辈因年老产生自卑感,我们要多体谅,用心教他们学会使用电脑、手机,帮助他们跟上时代的脚步;关心长辈的生活,给予他们足够的体贴与温情等等。【解析】【16题详解】这是一道综合性试题,考查了中心论点、论据、论证过程以及有关复句的知识,需要在整体感知全文的基础上作答。B项“也作为事实论据论证中心论点”这一表述不正确,周国平的话是道理论据,不是事实论据。【17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辨析以及其作用的分析。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四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这是必须要知道并要记准确的内容。其作用要根据具体的文章来作答,一般运用论证方法的语句,证明其前面的观点,要到前面的文章中去读,去寻找。第⑥段列举了鲁迅尊重和孝顺母亲的例子,属于举例论证,具体生动地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使论证更加有力。【18题详解】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作答时结合第③④⑤段的相关语句,从理解长辈、尊重长辈、关心长辈等角度作答即可。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 垃圾分类是垃圾处理的一种先进理念和高级模式,有利于提升垃圾处理系统效能与二次污染控制水平,有利于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其意义还远不止于此,垃圾分类还可以促进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标准的逐步完善,通过转变发展模式与调整产业结构,通过推行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扭转目前“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局面,在生产过程和消费环节减少垃圾产生。【材料二】鼓楼区风湖新城附近有一座环保驿站,占地20多平方米,其外观主要为绿色,门口悬挂了一则“再生资源分类回收今日价目表”,内含金属、塑料、纸类、玻璃四大类,每一大类下方再细分,比如,纸张分为黄板纸、报纸、书本纸、混合纸等。驿站内金属、塑料、纸类、玻璃等垃圾的回收框和回收箱依次排列,每当有居民前来扔垃圾,工作人员就将可回收垃圾进行分类、计重,然后按照门口悬挂的价格表付费给居民,或者折算成积分发给居民,这些积分积累到一定量就可以兑换成生活日用品。然后,工作人员将分类后的回收物分別放入回收箱或者回收框。再将它们各自打包后送到"可回收垃圾临时分拣中心”,临时分拣中心会再次将这些可回收垃圾进行细分类,最后转卖给相关企业进行二次利用。【材料三】19.下列对垃圾分类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垃圾分类能够提升垃圾处理系统效能。B.垃圾分类有利于控制二次污染水平。C.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垃圾得利于垃圾分类。D.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标准的逐步完善全靠垃圾分类。20.仔细阅读【材料二】,并为【材料三】流程图中的②③两处填上恰当的文字说明。流程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程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鼓楼区风湖新城小区要在环保驿站的外墙上粘贴一张宣传垃圾分类的海报,请你设计一条宣传标语作为海报的标题。(要求:语言简练,主题突出。)【答案】19.D20.(1).流程②:工作人员将可回收垃圾进行分类、计重后,付费或折算积分给居民。然后,工作人员将分类后的回收物放入回收箱或回收框。(2). 流程③将分类后的回收物分别放入回收箱或回收框,打包后送到“可回收垃圾临时分拣中心”。21.示例:要使垃圾变为宝,分类回收不可少;垃圾分类人人做,做好分类为人人;地球是我家,垃圾分类靠大家;为垃圾分家,给城市减负。【解析】【19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准确把握能力,作答时要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D项“全靠垃圾分类”的表述过于绝对,应该是“垃圾分类还可以促进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标准的逐步完善”。【20题详解】这是一道信息筛选题,考查学生对于材料内容的整体感知能力。观察【材料三】中的流程②图片可知,这是工作人员在对垃圾进行称重,可以用【材料二】中的“工作人员就将可回收垃圾进行分类、计重,然后按照门口悬挂的价格表付费给居民,或者折算成积分发给居民”来回答;流程③的图片是工作人员在运送打好包的垃圾,可以用【材料二】中的“工作人员将分类后的回收物分別放入回收箱或者回收框。再将它们各自打包后送到‘可回收垃圾临时分拣中心’”来回答。【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拟写宣传标语的目的是让受众了解某些内容,所以一定要主题突出,中心明确。又因为受众的文化水平不一,所以宣传标语一定要易懂易记。此题可以采用对偶的修辞,写出垃圾分类的好处。(六)名著阅读(6分)22.填空。《简·爱》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主人公在四个主要地方的生活,这四个地方依次是舅妈家、_________________、桑菲尔德庄园、___________________。简·爱是以_____________的身份来到桑菲尔德庄园的。【答案】(1).雷罗德(罗沃德、劳渥德等)学校(2).圣约翰家(3).家庭教师【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积累。用心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了解关键情节,经典片段和名言警句,才能轻松应对试题。《简•爱》主要写了主人公在舅妈家、雷罗德学校、桑菲尔德庄园、圣约翰家的生活。简•爱毕业后留校当了两年教师,她受不了那里的孤寂、冷漠,登广告找到了一个家庭教师的工作,于是她来到了桑菲尔德庄园。据此可作答。 23.阅读《水浒传》语段,回答问题。吴用便说道:“头领息怒。自是我等来的不是,倒坏了你们山寨情分。今日王头领以礼发付我们下山,送与盘缠,又不曾热赶将去,请头领息怒,我等自去罢休。"A道:“这是笑里藏刀!言清行浊的人!我其实今日放他不过!"王伦喝道:“你看这畜生!又不醉了,倒把言语来伤触我,却不是反失上下!”A大怒道:“量你是个落第穷儒,胸中又没文学,怎做得山寨之主!”。这段文字中的“A”指的是谁?这件事情的结局是什么?请简述。【答案】林冲林冲火并(杀了)王伦,晁盖被拥立为梁山寨主。【解析】【详解】名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量你是个落第穷儒,胸中又没文学,怎做得山寨之主”是林冲对王伦的评价,所以“A”指的是林冲。王伦妒贤嫉能,吴用足智多谋。吴用说了上段中的话后,林冲大怒,和王伦起了激烈的冲突,最终林冲杀了王伦,晁盖被拥立为梁山寨主,开拓了梁山局面。三、写作(60分)24.“阅读”是人生中一种必不可少的生活姿态。“阅读”父母的点滴细节,体会劳作的艰辛;“阅读”自然的呻吟,明白要善待自然;“阅读”社会的美丑,懂得要守住道德的底线,阅读经典佳作,获得心灵的轻盈和洁净……请以“阅读,真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字数不少于600字。【答案】参考例文阅读,真好于微风轻拂的柔和中,于斜晖轻抚的温暖中,我轻翻书页,书香淡雅,在鼻尖缭绕。我品着书香,品味着文字里流露出的诗情画意,如鸣声婉转,如流水潺潺,我陶醉其间。阅读,真好!历史,叫人感叹世事变迁。傍晚的天空泛起红晕,我沉醉于《唐诗宋词三百首》中,仿佛那每一张轻薄的书页,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那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里,都沉淀了太多人间冷暖。喜欢李清照那一首《如梦令》,于是,我的思绪又来到宋朝。于溪亭脉脉的斜阳中,河岸旁,一窈窕女子迈着莲步,望染红了天边的落日,她恋恋不舍地踏上一叶小舟,轻轻地,拨动了船桨。她身着一袭长裙,纯白飘逸,在这粉绿相融的荷塘中,分外动人。她轻摇船桨,殊不知,桨声却惊动了栖息在水中的鸥鹭。于此,我不由得失声一笑,于这番优美宜人的天地里,一位活泼开朗、清秀优雅的少女跃然于我眼前。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金兵入侵中原,刀光剑影夺去了她昔日生活的美满,她的词也转而感叹世事悲凉,身世孤苦。“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句道尽了她的愁苦,怀着丧夫之痛,她度过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宋朝的灭亡令我感叹,转而一想,唐朝不也是由盛转衰的么?于是,我将书页翻至唐朝,思绪也随着翻动的历史来到唐朝。喜欢杜甫那一首《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后人常用此句来形容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从此情此景中,看到杜甫对春雨润物的喜悦,对自然崇高的热爱,他无愧于后人对他的赞颂,后人称他为“诗圣”,他的诗也被喻为“诗史”。唐朝由盛转衰,晚年的他,沦落他乡、年老多病。“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番萧瑟而浩荡的景色,暗藏了诗人心中无限的悲苦。他的忧愁和孤苦,就像那落叶和江水一样驱赶不绝,情景交融,真可谓“感极而悲者矣”。流连于唐诗宋词,感慨之余,诗词的情意及音韵美就像一股潺潺的细流,滋润我心田的每一个角落。于柔和的微风中,于温暖的斜晖中,于淡雅的书香里,我品味着文字的风景。阅读,真好!【解析】试题分析:“阅读,真好”是一篇命题作文训练。写作内容很广泛,既能反映学生的审题能力和思想深度,也反映了各校阅读教学的改革成果,充分体现了作文教学中的人文思想和精神。当然,也要注意思想健康,立意深刻,选材得当,结构完整。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