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01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安塞腰鼓》导学案
3 安塞腰鼓 学习目标: 1.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2.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表现出来的生命中奔腾的力量和阳刚之美。 3.理解排比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 教学难点: 品味排比句的作用、气势与激情 预习·导学 1.自读文章,解决生字、词。给加点的字注音。 瞳仁( ) 亢奋( ) 羁绊( ) 山崖( ) 冗杂( ) 烧灼( ) 磅礴( ) 戛然( ) 闭塞( ) 束缚( ) 2.填空.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 )地搏击着,( )地搏击着。它( )着你,( )着你,( )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 )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 )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 )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 )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3.作者链接 刘成章,1937年生,陕西省延安市人。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已出版六种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探究文章主旨 1.按照时间顺序将文章分为三部分。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了安塞腰鼓的特点?描写安塞腰鼓的目的是什么? 3.“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反复出现,从全文看,它起什么作用? 4.“好一个安塞腰鼓”中的“好”体现在哪儿?请用“好在......你看(听)......”的句式叙述。 探究场景描写的作用 1.表演前“安静的腰鼓”和表演“寂静的腰鼓”两个场景中的“静”是否一样? 2.作者写腰鼓的响声,为什么要写“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 3.文章最后“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有什么作用? 语言赏析 1.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 2.对文中“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一句如何理解? 3.文中“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的土层啊”是什么含义? 第 4 页 共 4 页 4.“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含义? 5.西北现在好像成了贫困落后的代名词,作者为什么这样歌颂西北汉子? 修辞手法 1.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2.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3.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4.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拓展延伸 1、神州大地,古往今来,“鼓”的用法确实很宽泛,中国的鼓文化源远流长。 我国最早的鼓,是进入陶器时代用陶土炼制的“土鼓”,鼓成为精神的象征。随都会时代的发展,各地出现了富有地方特色的鼓,除安塞腰鼓外,你还知道哪些地方的特色鼓? 2、请你简要谈谈鼓在古代和现代有哪些用场。 当堂训练 好一个安塞腰鼓!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A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 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B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的安塞腰鼓! 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 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 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第 4 页 共 4 页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的安塞腰鼓! 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 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 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1.解释文段中画横线的语句的意思。 2.第二段中的“你”和第三段中的“你”意思一样吗?谈谈你的看法。 3.文段中第一、六、八段的首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第七至十一段的内容重点写( ) A.舞姿 B.舞姿与鼓点的交融 C.鼓点 D.舞姿与鼓点交融产生的神奇效果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七段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绘了舞姿给人的感觉。 B.第八段中的“痛快”“蓬勃”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C.第九、十、十一段形式上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内容上是完全并列的。 D.“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可理解为以“鸡啼”反衬寂静,当鼓声停止后,人们仍然沉浸在激情中,好像炽热后的沉寂。 语言赏析 1.从短句的运用、词语的排列及语言的气势几个方面进行赏析。 第一个词语就是一个短句,排列从小到大,从低到高,从中心到四周,非常有次序。语句铿锵,气势强劲,突出了安塞腰鼓的豪放美。 2. 这句话把南方与北方作了对比。把“多水的江南”比作“易碎的玻璃”,比喻贴切形象。 南方秀美,适合轻柔的丝竹;北方壮美,适合充满力量的安塞腰鼓。 这句话突出了作者对雄浑有力的鼓声的赞美。 3. 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厚实的精神文化土壤,也是他风雨变迁的见证。 4. 这句话表达了那些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有着自然、健康的生命,竟然勃发出如此激昂奋发、奇伟磅礴的生命力,实在令人钦佩和震撼。 5. 西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在今天,西北好像落伍了。但那里的人民并没有因生活的贫困和环境的封闭而丧失希望,生命的能量就在这沉重的躯壳内奔突,终有一天会喷发。这里的人们,这里的土地是有希望的。落后是暂时的,只要生命还在期盼“搏击”,重生之日并不遥远。 第 4 页 共 4 页 第 4 页 共 4 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