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01 发布 |
- 37.5 KB |
- 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登飞来峰》 (8)_苏教版(2016)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 王安石,字介甫,晚年 号半山,北宋政治家、 思想家、文学家、改革 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这 首诗选自《王临川集》。 列宁曾称王安石为 “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 家”。 知诗人 这首诗作于宋仁宗皇保二年, (1050年)当时王安石29岁。宋仁宗 庆历七年(1047)年,他被调充浙江 鄞(yín)县任知县。在任期间,大 兴水利,受到百姓欢迎。充分显示出 政治才能。 这首诗作于此间,正是他出仕以 来,初显才能,胸怀抱负的时期。这 种踌躇满志的情怀,充溢在字里行间。 写作背景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领悟诗意 飞来峰上的应天塔高入云端,听 说在上面可听见天鸡破晓,太阳初升。 我不怕飘浮的云把远望的眼睛遮住, 只因为我身处塔的最高层。 合作探究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1、飞来山缘何得名?你有怎样的感 受? 2、“千寻”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突 出了塔的什么特点? 3、诗人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 人怎样的感受?有何作用? v“飞来”充满神秘色彩,“千寻” 运用夸张手法,突出古塔之高,借 以点明自己立足点之高。 v“鸡鸣”“日升”充满生机活力。 v正面描写、侧面衬托、虚实结合 v诗句紧扣诗题下笔,点明地点。 v(景):飞来峰巍然挺立,千寻塔 高耸入云,破晓时分,雄鸡高唱, 红日喷薄而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壮 美景象。 v(情):表明诗人朝气蓬勃、胸怀 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 感情基调,又为下句抒情说理作铺 垫。 合作探究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如何理解“浮云”? 2、“不畏”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3、诗句有何深层含义? v“浮云”在古代诗歌中,常被用来形 容奸佞小人或其他消极事物(困难、 障碍、挫折等)。 v“浮云”在这里既是实写,也比喻保 守派势力。 • “最高层”表面指千寻塔的最高层, 暗喻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 v“不畏”表现了诗人为实现政治 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 精神。 v三、四句由写景转入议论抒情 王安石年轻有为,有着远大的政治抱 负,联系现实经验和历史经验,诗人感 到不站得高,就不能扫荡“浮云”,就 会贻误自己的大事。此句有自策自警之 意,说明王安石后来变法中能够抵挡保 守势力的种种打击,绝不是偶然。 主旨 诗人通过登塔望远,抒发了自己高瞻 远瞩,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进取精 神和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 拓展提升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同义诗: 反义诗: 想一想 • 最后一句中的“自”字,有的写作 “只”字,你认为哪一个字更好,为 什么? ①用“自”好。因为“自”在诗中是自 然之义,用在此处使得“不畏浮云遮 望眼”的原因解释不显得绝对。 ②用“只”好。因为“只”字在诗中念 起来通顺上口,更符合诗人的处境和 心情。 这是一首哲理诗,前两句侧重 写景,后两句侧重抒怀。前者为后 者做铺垫,后者是前者的升华。本 诗将写景、抒情、说理三者紧密结 合,有力地突出了主题。 巩固练习 1、王安石____(朝代)杰出的______家, ____家,____家,散文成就很高, 为_______________之一。 2、这是一首哲理诗,作者用“__________” 突出塔之高,为下文作__________。 3、从写作手法上看,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 的区别? 前两句是写景;后两句是议论抒情。 千寻(见日升) 铺垫 北宋 政治 思想 文学 唐宋八大家 4、这首诗中正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 侧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5、诗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飞来山上千寻塔 6、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 改革家”,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 他有怎样的政治抱负呢? 本诗表达了他对保守势力的蔑视,以 及要进入最高统治层,为实现自己的理 想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7、本诗的景、情、理是如何交融在一起 的? 中考期考链接 这是一首哲理诗,其主要特点是哲理 的诗化,诗化的哲理。请你用自己的语言 或借用别人的诗句来解读诗中蕴含的哲理。 站得高,望得远。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四川广安2011中考题 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 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 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 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 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D 2013级七上统考 1、诗人登塔望远是在破晓时分,请用 自己的话写出当时诗人眼前所见的景 象。 (2分) 天边云雾升腾,红日喷薄而出, 雄鸡高唱,一派生机勃勃的壮美景象。 2、请简要说说最后两句为什么能够 成为千古名句。(2分) 包含哲理:登得越高,看得越远越清; 表现了高瞻远瞩,不畏艰难的气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