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语文课件《枣核》 (7)_苏教版(2016)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枣核》 (7)_苏教版(2016)

学习目标: • 理解枣核在文中的线索作用。 • 学习本文选材具体,小中见大的写作手法。 • 学习本文围绕枣核设置悬念,使文章起伏 跌宕的结构方法。 • 体会海外华人的思乡心态,培养热爱自己 民族和故乡的思想感情。 • 重点:理解本文精巧的结构,体会用词的 准确生动。 • 难点:理解作者通过选用细小的生活材料, 曲折地表达一个深刻意义的中心思想的写 做手法。 萧乾(1910.1.27-- 1999.2.11),原名萧 秉乾,蒙古族,现代 著名作家,记者,文 学翻译家。主要作品 有《矛盾交响乐》 《红色的九月》, 《伦敦的一周》, 《美国点滴》等        注音或写汉字: 蹊跷 山坳 嫣红 劈头 潜艇 厂甸 种籽 枣核 yīn切 玛nǎo 国jí 乾 qīqiāo ào yān pī qián diàn zǐ hé 殷 瑙 籍 qián 理解词义 • 风烛残年: • 故弄玄虚: • 蹊跷 • 劈头 • 嫣红 • 山坳 • 泛舟 比喻老年人所剩的日子不多, 随时会死去。 故意玩弄花招,使人高深莫测。 奇怪 开头,起首。 鲜艳的红色。 山间的平地。 坐船游玩。 1、课文的题目是《枣核》,请同学们看看 课文中哪些地方直接写到枣核或与枣核有关 的事情? 2、围绕枣核,文章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 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第一段,带枣核,第二段,托(枣核)在 掌心,,第七段,种枣核,由此可见“枣核”是 本文的线索。 第一部分: (1) 枣核 第二部分:(2-4) 枣核 第三部分:(6-10) 枣核 第四部分: (11) 枣核 索 见 话 议 1、这位友人不远万里,再三托付“我” 带去几颗普通的枣核,他想做什么呢?他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这位友人想在自家园中种下一颗 枣树——因为他思念家乡。 2、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位老人 思念故乡呢? (女生读第7节,男生思考 问题。) “年纪越大、思乡越切”(语言) “想厂甸、想隆福寺、想旧历年、想胡 同枣树”(心理) 3.我们看看文中的老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乡方式 的? (男生读7-10自然段,女生思考问题。) 1、栽杨柳树,种睡莲。 2、亲手建造“北海”。 3、追忆在北海泛舟的日子。 4、试种家乡的枣树。( 暂未做) 4、老人的花园里既有垂柳、睡莲,还有北海, 还即将种下枣树,老人何以这样不辞辛苦,不嫌 麻烦?而且她已到了风烛残年,到哪年才能看到 枣树长大?有种枣树的必要吗? 有必要,老人是把思乡的感情寄托 在这些事物上,寄托在这几颗看来普通 平常的枣核上,真是满园景色,满园乡 情——这就是老人表达思乡之情的独特 的方式。 总结 • 通过这个故事,作者想告诉我们一 点什么呢?(用原文回答) 明确:改了国籍,不等于改了 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 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 (若改为“这里过圣诞,我想旧历 年”,与原句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明确:“一……就…..”这个句式起 强调作用,把游子思乡之情表达得 自然深沉。 这篇文章,表现的是海外友人的思乡之情,为什么却 以“枣核”命题?而且就这么几颗枣核,作者这样反复渲 染,是不是有些小题大作了? 1、从内容上看,枣核形象生动地寄托了思乡之情。 2、从结构上看,枣核又是本文叙事线索。 3、从写法上看,以小(枣核)写大(思乡之情)。 (感受生活,要由表及里,做深入的思考;反映 生活,要通过具体的事物来加以表现,有时不妨 就用一个小小的物件,以小见大。)  枣核 _枣核 _枣核 _主题 设置悬念 如获至宝 加深悬念 解开悬念 为解乡愁 点明主题 爱国情深 索   见 话 点 海外华人 对故土的 依恋和思 念之情 思乡爱国一直是人类众多美好 情感之一。在这个方面,中华民族灿 烂的文化宝库给我们保留了众多优美 的诗篇。我们在课内外还读到过哪些 表现思乡爱国这一主题的作品? 积累游子思乡的千古名句:  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曹操《却东 西门行》 人情重怀土,飞鸟思故乡。 --欧阳修《送惠 勒归余杭》 孤客一身千里外,未知归日是何 年。   --崔涤《望韩 公堆》 游子悲其故乡,心怆恨以伤怀。    -- 班彪《北 征赋》 一时今夕会,万里故乡情。         --杜甫 谢 谢! 2009.9.18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