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9苏州园林教案新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9苏州园林教案新人教版

1 19 苏州园林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2.理清文章说明的顺序,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 3.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4.学习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 1 课时 【课时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苏州园林的特征。 2.理清文章说明顺序,了解苏州园林中的绘画原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有人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名闻全国,誉满世界。苏州现存的园 林近则四五百年,远则上千年,可谓源远流长。苏州园林究竟有几处,尚无确切的统计,现存园林尚近 二百处,无怪乎人们称苏州为“园林城市”。同学们想进一步了解苏州园林吗?接下来,让我们跟随叶 圣陶老先生一起去观赏那富有诗情画意的苏州园林吧。 (板书:苏州园林 叶圣陶)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介绍苏州园林的地位、概况,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去探寻园林之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作者简介(见《状元大课堂》本课“作者名片”栏目) 2.教师范读课文 (1)朗读时要求学生辨明字音、词义。(见《状元大课堂》本课“字词清单”栏目) (2)学生交流听读课文的感受,完成下面题目。 课件出示: 文章是从 的角度,抓住 条分缕析地介绍苏州园林的。 角度: 2 A.建筑学 B.园林历史 C.导游 D.欣赏者 特点: A.苏州园林总的特点 B.有代表性的园林的特点 预设 文章是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总的特点条分缕析地介绍苏州园林的。 【设计意图】注重基础的训练,以黑板展示、屏幕显示等形式,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回答问题 (1)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预设 (第 2 段)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 图画。” (2)这些共同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前四个方面比较容易找到,后面三个要稍微归纳(第 7、8、9 段)。 预设 课件出示: 这些共同特点表现在七个方面: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主要方面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角落的构图美 门窗的图案美、雕镂美 次要方面 建筑的色彩美 4.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 预设 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2):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地位及特点。 第二部分(3—9):分类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艺术美。 第三部分(10):结尾留有余地,引人回味。 5.把握作者的说明要点,探究本文的说明顺序 预设 从文章的结构角度来看,作者没有按常见的空间顺序介绍,而是采用了先总后分的逻辑顺序, 3 先点出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然后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 层次及每个角落、门窗、色彩七个方面展开介绍。从说明顺序方面来看,全文是按照从整体到局部,局 部由主到次的顺序进行有条理地说明。这样,读者不仅领略到了苏州园林的整体美,也获得了具体感受。 【设计意图】这是一篇逻辑性非常强的说明文,此环节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握重点语句段,理清文 章的说明顺序。 三、难点探究 师:文中多次提到绘画,把绘画和园林建筑联系起来,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或以园林建筑印 证绘画原理,试从课文中找出几处例子加以简要说明。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圈点勾画) 预设 1.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 称的。 2.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 足取的。 3.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4.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5.……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 蕉。 6.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 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师小结:1、2 句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以中国的审美观为依据,画龙点睛地发表议论,透过 景物表象,找出内在规律。3、4、5 句是作者随手摘取的几幅小景,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给人似 曾相识的审美感觉。6 句虽未点明绘画原理,但作者的分析说明却完全吻合传统的画论,这样的布局同 中国画采用“以大观小”的画法、尺幅之中具千里之势的道理是一样的。 四、布置作业 1.整理、掌握本课生字词、文学常识。 2.依据有关说明方法的知识,简析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带着问题,深入研习课文,为下节课的顺利开展做 准备。 第 2 课时 4 【课时目标】 1.把握文章的说明方法,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2.结合具体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直接由上一节布置的作业导入新课 二、把握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1.回忆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的相关知识 课件出示: 说明方法: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有相适应的说明方法。写说明文要 根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选用最佳的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引用、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画图表等。 【设计意图】进一步明确说明文的一些固定术语,以便学生在运用时不再模棱两可。 2.分析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结合实例体会其作用 (1)学生圈点勾画,独立分析。 (2)小组内交流看法,求同存异。 (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体会具体实例中说明方法的作用。 预设 本文采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列数字:如“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用“一百”“十多”等数字说明 “我”到过的苏州园林的数量,清楚明晰。 2.作比较:如“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 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将苏州园林内亭台轩榭的布局跟古代 宫殿和近代住宅的布局相比,突出了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特点;在介绍花草树木时说,“没有修剪得 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在介绍建筑物的色彩时,又与北京的园林相比较,“与北 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突出苏州园林的色彩美。 3.举例子:如第 4 段以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 叶间”为例,说明苏州园林像画一样,既有自然美又有艺术美。第 5 段以几个园里的古藤为例,生动形 象地说明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于画意。 4.摹状貌:如“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 淡灰色和白色对衬”等都是摹状貌,使说明更具形象性。 5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让学生自己在文章中找出运用了说明方法的句子,可以更加牢固地掌握 “说明方法”这一知识点。 三、揣摩具体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1.理解下面句子 (学生朗读句子,悉心体味、思考) 课件出示: 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师:“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 预设 “标本”在这里是样本的意思。用这个词非常简练地说明了苏州园林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课件出示: 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师:后半句能否改为“谁就不该错过苏州园林”?为什么?预设 不能。原句突出的是“苏州园 林”,改后突出的部分就成了“谁”了。 课件出示: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师:“一切”“决不”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预设 不能去掉。“一切”“决不”表示十分肯定的意思,强调苏州园林的总特点。去掉则无此表达 效果。 课件出示: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师:“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预设 “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 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课件出示: 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师:去掉“往往”好不好?为什么? 预设 不好。“往往”说明大多是这样,但又不全是。去掉“往往”,则表达失去了分寸,不符合说 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 课件出示: 6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 师:“盘曲嶙峋”“珠光宝气”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预设 写出了藤萝争春的情景,烘托园林的繁华气氛,生机盎然,豁人耳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语句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2.深度解读 思考:“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 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一句中“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 预设 “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尽管猛一看上去花墙和廊子把景致分开了,但因为墙壁 是镂空的,廊子两边无所依傍,所以景致并没有被真正隔开,而只是缓冲了一下视线,使得景物不是一 览无余地呈现在游览者跟前,而是逐次展开,给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这样 就使游览者在心理上觉得园林中景观众多、极有层次了。 结束语:本文介绍了苏州园林艺术的整体特征,说明顺序合理,说明方法得当,既突出了被说明事 物的特点,结构又显得清楚有序,实为一篇难得的好文章,显示了叶圣陶先生驾驭复杂事物的非凡笔力。 在领略苏州园林艺术美的同时,同学们要学习借鉴作者写说明文的技巧,力求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 苏州园林 【设计亮点】 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诗,中国园林更是极富传统文化意蕴的诗,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所以我 认为本课不仅要教会学生学写说明文,还要让学生学会用鉴赏者的眼光来看园林,扩而大之学会欣赏传 统艺术,进而激发学生热爱和保护祖国文化的感情。 《苏州园林》虽然是“谈”苏州园林,其体裁是说明文,但本文语言简洁、生动,很有一种“画意 美”,因而我认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就是引导学生感受苏州园林的画意美,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和重点 词句赏析充分调动想象力,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感受苏州园林“处处入画”的特点,大大激发了学生 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潜能,使传统说明文学习时的单调、乏味一扫而光,既丰富了学生的知 识,又唤起了他们对祖国美好风物的热爱,也有益于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7 资料链接 苏州古典园林 苏州古典园林,简称苏州园林,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美誉,被誉为“咫尺 之内再造乾坤”。 苏州古典园林始于春秋时期吴国建都姑苏时,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鼎盛于明清。到清末, 苏州已有各色园林 170 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 60 多处,对外开放的有 19 处,其中以沧浪亭、狮子林、 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为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苏州古典园林在世界造园史上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其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蕴含浓厚 的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内涵,是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典范,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是中国园林 的杰出代表。 南北方园林的差异 南方与北方的园林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各有特色,互有补益。 从时间上说,中原、北方园林比南方园林发展得早。但南方园林后来居上,当然,南方园林是在北 方文化南迁之后发展起来的。其后,北方园林又取材于南方园林。 1.南方园林 江南有温和的气候、充沛的水量、丰盛的物产、优美的景色、宽松的人文环境,其园林营建必然自 呈特色。《中国大百科全书·江南园林》将其总结为三点: 第一,叠石理水、水石相映。太湖石奇特多姿,在庭中造型尤佳。最称绝的是苏州瑞云峰、杭州植 物园绉云峰、上海豫园玉玲珑。 第二,花木种类多。 第三,建筑风格淡雅、朴素。布局自由,结构不拘定式,清新洒脱,小巧细腻,幽雅美丽。小阁临 流,冷色多,像山水画。青瓦素墙,褐色门窗,官僚政治意识淡薄,书卷气深浓。 南方园林以江南园林为代表。江南园林主要指以苏州、杭州、无锡、扬州、南京、上海、常熟等城 市为主的私家园林。江南园林属于文人写意派山水园,文人画家参与造园,以人工造景为主,规划巧妙, 设计精致,人文气氛浓。造园师在有限的空间再现真实的自然山水,以小见大,意蕴无穷。 陈从周先生写过一篇《园林分南北,景物各千秋》,说北方园林华丽,江南园林雅秀。北方高亢, 南方婉约。北方少水,缺乏天然条件,皇家园林有富贵之气,而庸俗之处在所难免。南方园林清雅平淡, 多书卷气,但不免寒酸简陋。北方园林如京剧,南方园林如昆曲,京剧受昆曲影响大,著名京剧演员都 在昆曲上下过功夫。 8 2.北方园林 以黄河流域为主体的北方园林系统发源很早,规模很大,与以长江流域为主体的南方园林系统互有 影响。历代都以黄河流域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正统”。 概言之,北方园林有以下特点: 其一,北方园林以宫廷园林为代表。既然是朝廷修建的园林,那么,在人力、物力、财力、智力诸 方面都是倾国而为之。并且,宫廷园林必然讲究帝王气派,雄伟高大、金碧辉煌,主体突出,强调中心。 所有的宫廷园林都占地较广,平面布局严谨,壮阔粗犷,厚重沉稳。 其二,北方园林受南方园林影响。清代康熙帝、乾隆帝南巡,喜好南方园林,把南方工匠招到北京 造园。北方人也自觉地学习南方园林。北京的园林实际上是全国园林的集锦,集全国名园之大成。如: 圆明园仿照了杭州的“断桥残雪”“柳浪闻莺”“平湖秋月”“雷峰夕照”“三潭印月”“曲院风荷”;圆明 园还仿照了苏州的“狮子林”,其文源阁仿照了宁波的天一阁,四宜书房仿照了海宁安阑园。颐和园仿 照了杭州西湖,二者的堤、桥、岛都有异曲同工之妙。承德避暑山庄的烟雨楼仿照了嘉兴南湖,小金山 仿照了镇江的金山,芝经云堤仿照了杭州苏堤。 其三,北方园林有四合院基调。四合院是北方普通的民居形式,贵族的四合院都是带花园的。北京故宫 的御花园,实际上是四合院花园的放大。前海四街的恭王府花园是研究北方私家花园的活教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