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散文二篇课件新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散文二篇课件新人教版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新课导入 16 散文二篇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 理清课文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品味文章的语言。 3. 探寻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永久的生命 走近作者 严文井(1915 —— 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人。当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儿童文学家。著有《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等。中共党员,《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 字词积累 臼 齿 兴 味 洗 涤 牛 犊 繁 殖 蔓 延 jiù xìnɡ dí dú zhí màn 初读感知 对于“生命”,作者在文中有鲜明的情感态度,请自由 朗读课文,并圈点出这些关键词。 可怜 感谢 感动 赞美 1. 作者为什么 说“我们都非常可怜”?请在文中找到依据。 细读品味 过去了时间永不再回来。 2.对于时间易逝、生命短暂,文人先哲众说纷纭,你还 知道哪些相关名言诗句 ?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3. 自主 学习2—5段,在相应段落勾画出作者“感动”“感谢”“赞美”情感变化的依据,并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感动: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 感谢: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的,合起来却是永久的。 赞美: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毁灭不掉的生命吧!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4.自由朗读这些语句,你们有什么发现? 这些语句是所在段落的中心语句,富有哲理,饱含感情。 1942年,日本 侵略者 在我国横行,杀害我国同胞,国民党反动派也欺压老百姓。但是勇敢的中国人民不会因为他们的暴行而灭绝,反而会凝聚成更强大的生命力,同这些残暴势力作斗争,就如同“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生命如此不易又如此坚韧,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高度赞美及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写作背景 生命流动着 永远不朽 感谢生命的奇迹 它分开来是暂时的 合起来却是永久的 让我们赞美生命 赞美那毁灭不掉的生命吧 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 这就是奇迹。 永久的生命 颂扬生命 写法探究 作者对生命进行了热情的歌颂与赞扬,为什么要在开篇提到 时间易逝,生而可怜呢?这属于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先写生命易逝,人们无奈、可怜,感 情转入低谷;接着用“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一转,描写生 命的神奇,个体生命有限,集体生命无穷,生命永久不朽,值得 赞美;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要以爱情来赞美生命,感情高亢,给 人以磅礴的力量。这样写,前后对比,把对生命的思考引向更深 层次,同时使行文有了波澜,打动人心。 语言赏析 范例: 有限的岁月只能一度为你所有,它们既然离开,就永远不会再返回。智者对此也无能为力! 这句话言简意赅,富有睿智的道理,饱含作者惋惜的感情。 文章语言或精炼隽永,或形象可感,请你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进行赏析。 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 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用“凋谢的花朵"比喻生命的消亡,“色彩”芬芳”比喻思想、 精神,生动形象的说明生命虽然消亡了,但是生命里留下了许 多可贵的精神、思想,这些精神、思想将跟随着生命永远流传 下去。 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 就可以脱下它来洗涤,把它再补好。那存在过的忧愁,也许 你能忘却,但却不能取消它遗留下的印迹。 将"生命”和”衬衣”相对比,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过去了的 生命永远不会再返回的道理。 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地在哪一 个个 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 远存在。 把“生命”比作“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生动形象地表现出 个体的生命虽然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却是永无休止的, 富有深刻的哲理。 文章语言睿智又形象,请你选一处比喻句,进行仿写,表达你对生命的见解。 课堂练笔 我为什么而活着 作者简介 伯特兰 · 罗素( 1872—1970 ), 英国 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世界和平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罗素195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西方哲学史》《哲学问题》《心的分析》《物的分析》等。 遏 制 飓 风 濒 临 俯 瞰 深 渊 嘲 讽 è jù bīn kàn yuān fěng 字词积累 整体感知 说说作者为什么活着。 ①对爱情的渴望; ②对知识的追求; ③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1. 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有哪些? 爱情可以带来狂喜; 爱情可以解除孤寂; 爱情的结合可以使人看到想象的仙境的神秘缩影。 细读感悟 2. 你认为爱情的真谛是什么?用世上广为流传的美好爱情故事加以佐证。 示例: 梁祝跨越世俗的爱情,牛郎织女的人神之恋,泰坦尼克号的生死之恋,周恩来邓颖超的志同道合之恋…… 作者寻求爱情,实际上就是在寻求美好的仙境,寻求仙境中的美——对爱情的渴望,实质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探寻。 3.如何理解“看到圣贤和诗人们所想象的仙境的神秘缩影”这句话? 3.作者追求知识的具体内涵是什么?这些知识分哪几个类?结果如何? 一是可以了解人类心灵;二是可以知道星辰为什么发光;三是能够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 人类、自然和社会。 我获得一些成就,然而并不多。 知识链接 罗素一生著书 71 种,著述涉及哲学、数学、政治、伦理、教育、文学、社会学。 20 世纪初,取得了现代数学基础研究的重大成果“罗素悖论”及解决这一悖论的“类型论”。罗素于 1950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95 岁高龄完成 《 罗素自传 》 。 4. 作者活着的第三条理由是什么?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胸怀? 爱情和知识把人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对人类苦难的同情让人把目光投向现实世界。 于是,作者耳边经常回响起痛苦的呼唤,眼前浮现的是饥饿中的孩子,被压迫者和孤苦无依的老人。 表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博大胸怀。但作者同时也不得不承认,他对苦难的拯救往往失败,这就使人更加痛苦。 罗素一生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为维护世界和平,多次发表声明和演讲,反对侵略战争。二战期间,还因反战坐了六个月牢。 1955 年初,罗素、爱因斯坦和各国科学家发起了禁核签名运动。 1961 年, 89 岁高龄的罗素偕夫人到英国国防部门前静坐示威,被判两个月监禁。 1964 年创立罗素和平基金会。 知识链接 5.这几种追求有何内在联系?顺序能否颠倒? “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追求爱情、知识的 真正动力,社会责任程度更深。 不能颠倒。 6. 你是如何理解最后一段话的? 这段话再次重申活着的理由,并表明对自己一生的肯定。 确实,爱情、知识和同情,写在了罗素生活的旗帜上,高高飘扬。他的追求激情,追求知识,关爱人类,从不同角度塑造了伟人罗素。 这篇文章,可看作罗素生活的宣言书,这其实也是古今中外许多伟大人物共同的人生准则,具有普遍意义,所以它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你想过自己为什么活着吗?请写几条自己活着的理由或者自己的追求目标。 随堂练习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