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教学课件:苏州园林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教学课件: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 叶圣陶 叶圣陶 (1894—1988) ,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 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教材的建设有重大贡献。 作者名片 代表作品 有长篇小说 《 倪焕之 》 ,短篇小说 《 多收了三五斗 》 ,童话有 《 稻草人 》《 古代英雄的石像 》 等,作品收在 《 叶圣陶集 》 里。 第二部分 (3-9) 第一部分 (1 - 2) 第三部分 (10) 概括苏州园林的地位、价值以及总体特征 —— 图画美。 作者从园林建筑设施的各个方面,说明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总的特征。 指出苏州园林的美还不止以上说的这些。 总 分 总 1. 听朗读,划分结构层次,理清文章思路。 整体感知 2.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被说明事物——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是什么? 第2段“务必使浏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是 贯串 全文的中心,也是苏州园林的总体 特征 3.作者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来介绍苏州园林的? 文章采用先总后分式的结构展开。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图画美”这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作为线索贯穿全篇。 作者先介绍了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即“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然后,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和每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园内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 图画美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角落重修饰 门窗重图案 色调重配合 总 分 主 次 逻辑顺序 品析第一 、 二段,思考: 1. 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句中的“据说”一词能否去掉? 2. 哪个词最能说明苏州园林的重要地位? 标本。 课文解读 不能,“据说”表明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只是作者听说而已,并不确定,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 “据说”是留有余地的说法,很有分寸。 3.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标本”在这里是典范、样本的意思。这个词形象地表明它继承了古代园林艺术传统,浓缩了中国园林艺术精华,具有典范性。 4. 务必 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 总是 一幅完美的图画。 “务必”“无论”“总是”强调了什么? “务必”“无论”“总是”强调了图画美。 5. 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 似乎 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 务必 使 …… (句中红色的字是否可以去掉?) 不能去掉。“似乎”表推测,因为这些园林都是古代建筑,设计者和匠师们都已故去,所以只能是推测。“务必”表明设计者们坚定的追求。 6.第二自然段中四个“讲究”的次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不能调换。 四个“讲究”构成排比,一气呵成,说明设计者和匠师们为达到其“一致追求”,是如何设计园林的,是总括为了实现园林“图画美”的目的,设计者在设计时遵循的总原则。它们的次序不能任意颠倒,因为前后有着从主体到“配合”到“映衬”,并由近而远的关系。它们的次序也关系到下文段与段之间的排列。随意颠倒会使文章条理不清晰,影响表达效果。 7.课 文第三、四、五、六自然段内容与第二自然段是什么关系? 第二自然段是总说,第三、四、五、六自然段是分说。每一段与前面的一个“讲究”相,照应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某一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图画美。上述四方面是重点,作者详细说明。 小结 1 、 2 段 以上两段文字概括了苏州园林的地位、价值以及总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 图画美。第二段用排比句,概括出苏州园林的特点,四个“讲究”领起后文。 苏州园林的特点,是从游览者的感受方面侧面烘托了苏州园林之美,园林是供人游览的,从游人的角度说明园景的特色,并用“没有一个不”的双重否定,突出苏州园林讲究一幅画的特点,语气更加强烈。 品读第三自然段 - 园林之美 1 . 亭台轩榭的布局有什么特点?(用文中的话回答) “ 绝不讲究对称”。 2. 文中哪句话紧扣“图画美”这一特征? 阅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3. 本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 ……” 打比方(图案画和美术画)、作比较(古代宫殿和苏州园林) 5. ( 1 )苏州园林 可绝不 讲究对称 …… ( 2 )苏州园林里 都有 假山和池沼。(句中红色的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这两个词表意肯定,一点都不含糊,合乎实际,用词非常准确。 1.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品析第四段 2.“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句中的“大多” 一词有何作用? “ 大多”起限制作用,表明苏州园林中的池沼绝大部分引用的是活水,而并非是全部,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 1. 花草树木的映衬有什么特点? “ 着眼在画意。” 2. 本段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作比较:与松柏,道旁树比较 举例子:“古老的藤萝” 打比方:把藤萝比作一幅画 阅读第五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3. 本段哪些句子紧扣“图画美”这一特征? 4.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 幅 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 (这个描写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这个句子写出了藤萝争春的情景,烘托园林的繁华气氛,生机昂然,沁人心脾。 第五段小结 本段文字综合运用了说明、记叙、议论、抒情。 “ 俯仰生姿 ” 从空间的角度写出了高树与低树种植在一起,上下相望的风姿, “ 花时不同的各种花树相间 ” 从时间的角度描述了各种花木错落有致的精心安排,符合自然美的原则。 语言运用准确生动,如 “ 盘曲嶙峋 ” 写藤萝的古老, “ 珠光宝气 ” 显示出藤萝开花时的典雅风韵,构成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烘托出整个园林的繁华气氛,像一幅光彩夺目、浓彩重笔的中国画,这些都紧扣 “ 着眼在画意 ” 这一特点。 读第六段,思考: 1. 近景远景的层次如何安排? 2. “ 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作用呢? 尽管花墙和廊子作为一个隔界把景致为几个部分,但是好像并没有把景致分开。 作用在于:增加风景的层次和深度,力求从有限的空间创造出更多的优美意境,使游览者好似置身在“画图中”,间接说明“如在画图 中”。 利用花墙、廊子或镜子为苏州园林增加景致的层次和深度。 品析第七段 1. 作者是如何举例说明苏州园林也讲究细小角落的图画美的? 阶砌旁边 栽 几丛书带草,墙上 蔓延 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 补 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2.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栽、蔓延、补”这几个动词用得好,为什么?) 这几个动词恰当形象地写出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精心布局,化静为动,化单调为多彩。这个例子体现了本文语言的精练。 第七段小结 运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法,“必然也不会忽略 ……” 和第六段的第 1 句“必然会注意到 ……” 相承接,表明两句都是从浏览者的角度来写的。“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引起下文,由从“大处讲究”过渡到“细部注意”,对苏州园林特征的介绍更加全面。 1.课文第七、八、九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为何写得简略? 这三段从园林角落的布置,门和窗以及色彩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这些是局部介绍,属非重点,所以写得简略。 品析第八至十段 2.“ 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 这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 极少 ” 说明了什么? 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说明苏州园林的色彩特点 —— 极少使用彩绘。 3. 文章结尾内容是否多余,能否去掉? 不能去。结尾留有余地,使人不断回味和思索,也想亲自到苏州园林观赏一番,领略其中的美景。 “极少”则从数量上加以限制。 8-10 段小结 苏州园林无论是整体,还是它的每一个局部,甚至每一个细部都注意到了图画美,作者反复用图画作比,目的在于始终强调苏州园林总的特征。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说明文始终要注意紧紧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本文语言的准确、生动、严密,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①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②描述性和概括性句子的灵活运用。③用词的精练、准确和周密。④多种修辞手法的使用。 苏州园林 点题: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结语:当然不止以上写的这些 分说 亭台轩榭的布局 假山池沼的配合 花草树木的映衬 图画美 总说: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近景远景的层次 园林角落的配置 门窗雕琢的匠心 色彩选配的协调 人如在画中 主 次 结构梳理 本文通过介绍苏州园林景色如画的特点,再现了它的美丽、精巧,显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赞颂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别具匠心和杰出的艺术创造力。 主旨概括 1. 总分结合,结构清晰。 文章开头就对苏州园林做了总体概括,即“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说明这个总体特征,作者主要从四个方面加以说明,突出了它的布局、配合、映衬、层次等方面的特色。最后再说明其他方面也体现了这一总体特征。对苏州园林的介绍有总说、有分说,总说和分说紧密结合,思路清晰。全文不是笼统地说明介绍,而是始终抓住苏州园林的主要特点进行说明。 艺术特色 2. 语言准确,耐人寻味。 ( 1 )动词的运用:如“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中的“补”字表现了匠师们的细心,善于化单调为多彩。 ( 2 )副词的运用:如“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其中的“大多”“极少”用得有分寸,既不夸大,又不缩小。 ( 3 )描写性词语的运用:如“重峦叠嶂”写出假山的平地突兀而起、层层叠叠的景象,“高低屈曲”写出池沼河道边沿的自然特色,“俯仰生姿”写出高树和低树上下相望的风姿。 3. 说明方法多样,突出事物特征。 文中恰当使用了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引用等多种说明方法,突出了苏州园林的特征。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