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语文课件《白杨礼赞》 人教版(2016部编版) (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白杨礼赞》 人教版(2016部编版) (2)

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 白杨礼赞茅盾 1.了解并掌握文章结构及抒情线索。2.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3.学习本文准确、优美、富有感情的语言。教学目标 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大毡子(zhān)开垦(kěn)外壳(qiào)主宰(zăi)坦荡如砥(dĭ)丫枝(yā)潜滋暗长(qián)无边无垠(yín)倦怠(dài)恹恹欲睡(yān)晕圈(yùn)虬枝(qiú)参天(cān)初融(róng)秀颀(qí)鄙视(bĭ)婆娑(sūo)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1921年他与郑振铎、叶圣陶等组织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个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文化部长。在他逝世后遵其遗嘱将其捐献的25万元设立了中国长篇小说创作奖。 代表作有:《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散文《白杨礼赞》、《风景谈》 时代背景1938年底,茅盾应朋友之邀赴新疆学院任教。12月20日从香港出发,途经兰州,住了一些时候,第二年3月经哈密到迪化(今乌鲁木齐)。1940年4月离开迪化,经兰州去西安,5月中旬在西安遇见朱总司令。接受朱总司令的邀请,全家同去革命圣地延安。在延安参观、访问,到鲁迅艺术学院等处讲学将近5个月。同年10月,茅盾夫妇和董必武同志一起乘八路军军车从延安到达重庆。 思考题:1.白杨树有哪些特点?将重点语句画在书上。集中写白杨树特点的文字在第五段。从白杨树的外形、色彩、性格三个方面写。在原文中划出关键语句。 归纳:外形:“笔直”的干;“绝无旁枝”“丫枝一律向上”“绝不旁逸斜出”的枝;“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叶;色彩:“银色”“淡青色”;风格:“倔强”“直”“不折不挠”“力争上游”。最关键、最重要的词是“力争上游、倔强挺立”,它表现了白杨树不仅外形美,内在的精神更美。 2.提问:白杨树与北方农民有哪些相似之处?找出原文回答。明确:“它在西北极普通,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 3.提问: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明确:“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我们民族解放斗争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说明]先找出白杨树与北方农民的关联,再去理解作者赞美白杨树的原因,就顺理成章了。这三步是按照:白杨树──白杨树的象征性──赞美白杨树的原因的思路,这也是文章的思路。 4.课文第2、3段写了什么内容?这些内容与写白杨树有什么关系。第二、三段介绍了白杨树生长的环境,衬托出白杨树傲然挺立的形象,而且也点明了地点是西北高原,暗示了陕甘宁边区──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战的根据地,为后文揭示白杨树象征意义、表达中心意思做了有力的铺垫。从写作上来说,文章一开头就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接下去不接着说明理由,而是先写黄土高原。这样一转折,使语气舒缓起来,然后由缓到急,由疏到密,文章显得迭宕曲折有节奏感。 一熟读课文。二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是本文的抒情线索:生长环境不平凡,外部形态不平凡,内在气质不平凡。结合课文,口头回答下列问题:1.白杨赖以生存的“景美”是──2.白杨自身的“形美”是──3.白杨内在的“神美”是──1.辽阔坦荡、气象雄伟、色彩鲜艳的西北高原,它是白杨树赖以生存的不平凡的典型环境。2.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干、枝、叶都“一律向上”,“绝无旁枝”,“紧紧靠拢”,“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3.它力求上进,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挺拔、坚强不屈。 研究本文抒情的特点。1.提问:题目“白杨礼赞”改成“白杨赞”,意思是不是一样?为什么?明确:不一样。“礼赞”是崇敬和赞美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以及它所象征的对象的热烈赞颂的感情。“赞”的感情色彩比“礼赞”弱,也不能完全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说明]这是从词语的含义理解作者的感情。 2.文中很多语句没有用“赞美”的词,但是里面却蕴含着作者赞美的感情。请找出这样的例子。明确:“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这是虽在北方风雪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说明]还可以找出例子。通过这样的练习,引导学生注意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研究下面的问题: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是本文的抒情线索。画出直接抒发赞美感情的独立成段的4句话,比较这4句话表达上的变化;结合上下文内容,说说它们各自的作用。 明确:第1句:“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第2句:“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第3句:“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第4句:“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参考答案第1句在文章开头,起到了开门见山,提领全文主旨的作用。第2句是在描绘了黄土高原的景色,勾勒白杨树的远景之后出现的,这句与第1句稍有不同,强调“不平凡”的同时,提出了“极普通”这一点,而且指出所赞美的白杨树是在“西北”。在细致、具体地描绘了白杨树的近景之后,出现了第3句,与第2句又略有不同:第2句指的是“远景”,所以用“那”,这里是指“近景”,所以用“这”。在句式上也有变化。第3句用肯定句表示赞美,这一句的后面是否定句式。第4句是在文末出现的。在批判了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之后,作者以同白杨树在一起,赞美白杨树为骄傲,为光荣,感情激昂慷慨,声调也自然是“高声”的了。这一句将感情推向高潮,与开头紧紧呼应。 这独立成段的四个抒情的句子,将全文内容串联起来,体现出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从修辞角度看,这四句是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使作者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强调与深化。 二朗读课文,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三、本文运用象征、烘托、对比等方法,多方面把文章写得深厚丰富。白杨树象征什么?描写高原的景色有什么作用?写楠木的目的何在?1.白杨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2.描写高原景色,作用有二:①交代白杨树生长的典型环境,渲染一种不平凡的环境气氛,衬托出它傲然挺立的形象;②暗示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作铺垫。3.写楠木的目的,为了以树比树(白杨比楠木),反衬白杨树的不平凡;以人比人(以北方农民比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表明自己对共产党所领导的北方抗日军民的热爱,写楠木深化了中心。 (2)提问:“那也是直挺秀颀的”意思是什么?归纳:这句话形褒实贬,意思是楠木虽也有高高挺立的风姿,却自居高贵,缺乏内在的美,一语双关,指树实指人——“贱视民众”(国民党反动派)的人。 (3)提问:把白杨树和楠木进行对比用意如何?①表达了作者对贱视民众的顽固倒退的国民党反动派的愤慨、鄙弃之情。②深化了散文的主题③以高昂的斗争精神赞美白杨树,形成首尾呼应,结束全文。 “普通”的常常是“平凡”的。然而作者几次强调“普通的白杨树”却是“不平凡”的。仔细揣摩“普通”的含义:_____________“不平凡”的含义:______________两者是怎样统一的?以白杨树是一种“极常见”和“极易生长”的树来说,它当然极平常,“极普通”,但以它的外形美,尤其是它的内在美来说,它又是不平凡的。两者就是这样统一的。伟大和平凡常常是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伟大寓于平凡之中。但平凡又常常包含着伟大。 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动手画出文中排比句,反问句。看一看句法有何变化。归纳:句法变化是①只觉得……②不想到……③竟一点也不联想到……④又不更远一点想到……句法同中有异,点破象征意义。 这四句排比句和反问句连用,意思怎样加强?①让人由树联想到什么(启发思考人和白杨树的关系,引发读者共鸣,为下文作铺垫。)②让人由白杨树的朴质、严肃、坚强,联想到有相同特点的北方农民。(肯定白杨树不平凡,肯定白杨树和北方农民之间的联系。)③由白杨树的坚强不屈联想到傲然挺立、守卫家乡的抗日军民。(进一步明确指出白杨树象征坚强战斗的抗日军民)④由白杨树枝枝叶叶紧靠团结,力争上游的精神,联想到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精神和意志。(肯定白杨树的精神面貌正是象征了敌后抗日群众的精神和意志。)四个反问旬由外向内,逐层加深地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3)提问:第7自然段用拟人和对比给白杨树以高度的评价,这是先抑后扬的写法。具体说说怎么抑又怎么扬?’.两个“没有……”和“算不得好女子”似乎要否定白杨树的美,这是欲扬先抑。“但是……伟丈夫”笔锋一转,则是变抑为扬。否定的是“好女子”肯定了“伟丈夫”,两词一对比更突出了白杨树与众树的不同。先抑后扬。赞美由树到人。 课文语言运用的特点是什么?举例说说。归纳:特点是语言凝练优美,富于变化。尤其是谴词用字更注意形象贴切。如用“无边无垠”写高原的“大”;用“坦荡如砥”写高原的“平”;用“黄绿错综”写高原的“色”;用“伟岸”“挺拔”“参天耸立”写白杨树的高大等等。 描写手法的运用:散文的开头从赞美白杨树不平凡起笔,没有说理由,这是这篇课文的主线。写高原景色,一波三折,先是有壮美的感觉,同时又产生倦怠、单调,这一扬一抑之后才让白杨树出场。从白杨树生长环境、广袤的大自然又收缩到特定环境的一点,这是由面到点。从远视哨兵似的白杨树,到近视干、枝、叶、皮的细致描写,这叫由远及近的描写。 9、本文结构上的特点:本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表现得十分突出。“神”是作者“礼赞”白杨的根本;“形”是作者工笔细描的白杨树外貌,是作者笔下的白杨树赖以生存的“景”——黄土高原。这篇散文能够广为传诵,与它的“神不散”有很大关系。结构上有疏有密,有散有拢,线索清晰,层次井然,作者淋漓尽致的抒情,一切都让白杨树的神韵风采活现于我们的面前。真是一篇难得的好范文。 .一、把作者要说而不愿直说的内容“托义于物”,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二、帮助作者把想说而不能说的话,巧妙地传达给读者。象征的作用 造句练习:用“无边无垠”做口头造句。其要求是:请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运用“无边无垠”造句,把该词语用于可能想到的各种事物,而且造句的内容不得重复。 (1)我渴望见到黄土高原上那无边无垠的麦浪。(2)见到那无边无垠的大海,令人精神为之一振。(3)在无边无垠的大草原上,汽车可以随意驰骋,不用担心超速违章,也没有红绿灯。(4)看那蔚蓝的无边无垠的天空,有几朵白云在飘荡,它载着我的理想,载着我的希望。(5)在无边无垠的大沙漠上,有一队骆驼在行进。(6)知识的海洋无边无垠,我们应该勇于探索,勇于追求。(7)陈景润在无边无垠的数学海洋里遨游。(8)红军在无边无垠的草地上艰难地行进。(9)无边无垠的宇宙,等待着我们去揭开它的全部奥秘。(10)他坐在飞机上俯视无边无垠的大地,脸上露出了甜美的微笑。(11)一个分子虽然极其微小,但对于原子核来说,却是个无边无垠的世界。(12)我们的祖先曾经生活在无边无垠的原始大森林里。 什么是象征手法?它和比喻手法有什么区别?思考下列形象可以象征什么? 春天的桃花雪中梅花黄山松竹竹 幽谷兰花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