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4-01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共18张PPT)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字音要塞(sài)阻塞(sè)堵塞(sè)塞子(sāi)锐不可当(dāng)当真(dàng)溃退(kuì)匮(kuì)乏馈(kuì)赠歼灭(jiān)阡陌(qiān)纤维(xiān) 何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何时: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何地: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何故:人民解放军要横渡长江,进而解放全中国。如何:分三路大军横渡长江,23日可全部渡完。何事:人民解放军全线告捷。1.六要素 2.请用三种方式把课文的内容表达出来①用一句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一句话说出了课文的内容;用一个语句单独介绍新闻的内容就叫标题。②用一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课文开头第一、二句话简明准确的说出了全文的内容;用一段话在开头介绍新闻的内容就叫导语。③用几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课文中关于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三个层次的内容说出课文的内容。用几段话具体地介绍新闻的内容就叫主体。 3.主体可分为哪几个层次?第一层:(20日夜起——已度过三十万大军)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人数。第二层:(21日下午五时起——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的情况,并加以评价。第三层:(汤恩伯认为——结束)写东路军渡江情况。 4、本文的主体部分,着重报道人民解放军渡江的战斗情况,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 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以及各路军进展情况来安排结构顺序的。中路军和西路军所遇到的敌军的抵抗,都比较小,东路军所遇之抵抗较为顽固,所以中路军、西路军放在一起写,东路军后写。而中路军渡长江行动在前,西路军在后,因此,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 5、哪是详写的?哪是略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中路军写得简略,西路大军写得稍详,东路大军写得详。此处敌人的防线比较巩固,敌人的抵抗较顽强。而且这一地区有包围敌军、解放南京的关键的战略重要意义。 课文分析1、最能反映国民党广大官兵厌战情绪的句子是?2、找出主体中的议论句子,并说说它的作用? 3、主体部分中,有两处写到“至发电时止”。这样写说明了什么?报道真实、及时、准确。 4、题目是“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是实数。中路军30万人;西路军35万人;东路军35万人人数的确切,更体现了报道的真实、准确、严密。 5、“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其中“不含”有什么作用?去掉它,行不行?“不含”在这个表明地点的句子里,准确反映了当时的情况,因为九江尚未解放。体现新闻的真实性 6、品味“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不料”二字,充满嘲讽意味。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正是……那一天”,使讽刺意味更浓,且避免了与上一句“二十一日”重复。“同日同时”,不仅用语简洁,也可见我军的气度。“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洋溢着胜利的自豪感。 7、把“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改为“我已歼灭一切抵抗之敌”或“我已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可以吗?为什么? 8、“占领”“控制”“封锁”三个词能互换使用吗?为什么?因为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已解放,为我军所有,所以用“占领”。而江阴要塞还没攻下来,还在敌军手中,不过不能任意活动或超出这一范围,所以用“控制”这个词来表明。江阴已被我军控制,敌军要想从长江逃走已无办法,所以用"封锁"这个词较恰当。 中心思想 下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