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7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伤仲永》课件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人教版7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伤仲永》课件

作者:王安石 本文选自 《 临川先生文集 》 , 作者 王安石 ( 1021-1086 ),字 介甫 ,号半山,江西临川人, 世称 临川先生 .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他是 唐宋八大家之一 。 简介作者    韩愈 柳宗元 苏洵  苏轼 苏 辙 欧阳修 曾巩 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 唐朝 宋朝 第一部分:朗读 仲 隶 尝 啼 焉 邑 扳 谒 称 泯 矣 zhòng lì cháng yì yān tí mǐn yè pān yǐ chèn 一、读准字音 朗读检查 二、划分下列句子朗读节奏 1 、金 溪 民 方 仲 永 3 、借 旁 近 与 之,即 书 诗 四 句,并 自 为 其 名。 朗读检查 2 、仲 永 生 五 年 4 、其 诗 以 养 父 母、收 族 为意 …… 朗读检查 5 、传 一 乡 秀 才 观 之 6 、自 是 指 物 作 诗 立 就 7 、日 扳 仲 永 环 谒 于 邑 人 8 、余 闻 之 也 久。 1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 、父利其然也。 3 、不能称前时之闻。 4 、泯然众人矣。 —— 愤怒语气 —— 惊叹语气 —— 遗憾语气 —— 痛心语气 三、揣摩下列句子的朗读语气。 朗读检查 第二部分:整体感知 一、归纳文章的段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写方仲永才华初露时的情形。 写方仲永才能衰竭, 终于成为普通人。 议论虽有先天的聪明, 但后天的学习更重要。 二、思考: ㈠课文写了方仲永的(才能)发展(即变化)经历有哪几个阶段? ① 童年时期 , 才思敏捷 ,天赋极高,有作诗才能,如五岁时就 “ 啼哭求之 ” , “ 书诗为名 ” , “ 指物作诗立就 ” , “ 文理可观 ” 等。 ② 少年时期 , 才思衰退 ,大不如前, “ 十二三矣,会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 。 ③ 青年时期 , 才思平庸 ,与众无异, “ 又七年 …… 泯然众人矣 ” 。 从方仲永个人情况看 原因 是 “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 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 “ 不使学 ” , 把仲永当做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 从道理上说, 原因 作者(议论)认为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 “ 其受于人者不至 ” ,即没有进行后天的正常学习和教育 .   ㈡ 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用原句回答。你还有什么新的、独到的见解吗? 本文用 “ 伤 ” 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 “ 伤 ” 是哀伤,哀怜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方仲永这样的人才, “ 泯然众人 ” 的哀伤,惋惜之情。 三、题目“伤仲永”的“伤”是什么意思? 第三部分: 理解文意 金溪民方仲永,世 隶 耕。 出生、诞生 仲永 生 五年,未 尝 识书具, 忽 啼求 之。父 异焉 , 给 借旁近 与 之, 属于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从事农业生产。 曾经 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写字的工具 , 对 …… 感到诧异 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诧异, 从邻居家借来给他, 疏通文意 即 书 诗四句, 并自 为 其名。 其诗以 养 父母、 收族 为意, 传 一 乡秀才观之。 写 他当即写了四句诗, 题写 并且自己在诗后题写上他的名字。 奉养 这首诗以奉养父母、团结宗族的人作为内容, 传出去后,全乡的读书人都看了这首诗。 全 疏通文意 自 是 指物作诗 立就 , 其 文 理 皆 有 可 观 者。 邑人 奇 之, 稍 稍 宾客 其父, 这 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 文采、道理 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同乡的人认为他很神奇,渐渐地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 立即完成 值得欣赏 渐渐 把 …… 当做宾客 疏通文意 或 以钱币 乞 之。 父 利 其然 也, 日 扳 仲永 环谒 于邑人,不 使 学。 有人 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 认为 …… 有利可图 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 , 拉扯、强要 每天拉扯着仲永到处拜访同乡的人,不让他学习。 讨取 到处拜访 让 疏通文意 余 闻 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 还 家, 于 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 作 诗,不能 称 前时之 闻 。 听说 我听说这件事已经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 在 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让 让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以前的传闻相符合了。 回 相当 传闻 疏通文意 又七年, 还 自 扬州, 复 到 舅 家 问 焉 。 曰 : “ 泯然 众人 矣。 ” 回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 再,又 又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 说 舅舅说:“他的特异之处消失净尽,已成为普通的人了。” 从 消失的样子 普通的、一般的 之,代指方仲永 疏通文意 补充课文注释 父异 焉 即 书 诗四句 焉:语气代词,代这件事。 书:动词,写。 或 以钱币乞之 父 利 其 然 也 从 先人还家 还自扬州 或:有的人。 利: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以 …… 为利。然:这样。 从:跟从。 从扬州回家。 贤 于 材人远矣 卒 之为众人 且 为众人 固 众人 得为众人而已耶? 反问句。恐怕他连普通人还不如罢了。 固:本来。 且:况且。 卒:最终。 于:比 …… 按注释学习加下划线的词语 解释加 红色 的词语    王子 曰:仲永之 通悟 , 受之天 也。其受之天也, 贤于材人 远矣。 卒 之为众人,则其 受于人 者 不 至 也。 彼其 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 且 为众人;今 夫 不受之天, 固 众人,又不受之人, 得 为众人而 已 耶 ? 本来 止 能 那些 终于 尚且 达到 译文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 本文用 “ 伤 ” 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 “ 伤 ” 是哀伤,哀怜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方仲永这样的人才, “ 泯然众人 ” 的哀伤,惋惜之情。 题目“伤仲永”的“伤”是什么意思? 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有两层,试归纳层意。 第一层: 第二层: 写仲永幼年做诗的非凡才能。 写其父贪利而 “ 不使学 ” 的错误作法。 奇 才 一奇 : 不识书具,忽啼求之 二奇 : 书诗四句 , 自为其名 三奇 : 以养父母 、收族为意 四奇 : 指物作诗立就,文理可观 第二段写方仲永才能衰竭,最终成为普通人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是其父贪其利不使学。 第三段议论写作者的观点。请简要说说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作者认为人的才能有赖于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即使是天赋很高的人,如果不加以教育和培养,也会变成平庸无能的人。 思考: 文章第一段介绍方仲永的家世和 “ 生五年未尝识书具 ” 的目的是什么? 衬托方仲永非凡的天资。一个没有家学背景的人,生而知之,更见其天资非凡。 揣摩语言 1 、 “金溪民方仲永 , 世隶耕。”交代了关于方仲永的哪些情况?联系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 金溪民方仲永”交代了他的 籍贯、身世、姓名、家世 。 “世隶耕”为下文作铺垫,既衬托出他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 。 表现了其父贪求钱财、鼠目寸光的性 格特点。 概括了其父求财的可鄙行为。 暗示了仲永“泯然众人”的必然结果。 2 、分析“父 利 其然也,日扳仲永 环谒 邑人, 不使学 ”一句。 本句用极其凝炼的笔墨,揭示了仲永才能衰竭,天资尽丧的原因。 “ 利” : “ 环谒” : “ 不使学” : 指物作诗立就 不称前时之闻 泯 然 众 人 矣 才能 年龄 生五年 十二三 又七年 伤 “ 神童” 常人 3 、写仲永最终沦为平庸,又是以“ 闻 ”的形式。 见闻结合,使叙事显得 真实可信 。 2 、写仲永十二三岁才思“不能称前时之闻”,是以“ 见 ”的形式。 仲永成长三个阶段的叙述,有见有闻,有详有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 、写仲永少时天资聪明,是以“ 闻 ”的形式。 1 、课文 详 写第一阶段。铺陈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暗示其前途无量,而其父贪利导致他才能衰退。 2 、后两个阶段 略 写,几笔点出其沦为平庸的原因,引人深思。 这样详略处理,有力地 突出 了“伤”这一 主题 。 这三个阶段的叙述,有见有闻,有详有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幼年阶段详写。详写这一阶段,意在说明一方面 “ 仲永之通悟 ” 确实是 “ 受之天 ” ,有先天的因素;另一方面,正是在这个时期,就已经埋下了才能衰退的种子,即 “ 父利其然也, …… 不使学 ” 。以方仲永为反面的例子,来说明 “ 受之人 ” 即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你怎样认识 “ 受之天 ” 与 “ 受之人 ” 的关系,即 “ 人的天资 ” 与 “ 后天教育 ” 的关系?假如你认为自己很聪明的话,读了文章后,有什么感受和启发?假如你认为自己还有点笨,读了文章后,又有什么感受和启发? 小结 本文 寓理于事 ,通过方仲永 5 岁到 20 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说明了 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 。前两段 叙事 ,最后一段 议论 。叙事部分详写方仲永幼年才能出众的情形,而略写此后的情况,先扬后抑,对比鲜明,表达了作者的惋惜之情;然后 就事说理 ,提出作者的见解, 画龙点睛 ,起了突出中心的作用。 第五部分:总结及练习 邑人 奇 之: 以 …… 为奇 形容词意动用法, 认为 …… 奇特 宾客 其父:名词意动用法, 以宾客之礼对待,即 把 … 当作宾客。 利 其然:以 … 为利,名词作动词, 认为 …… 有利可图。 伤 仲永:哀伤,形容词作动词 。 词类活用 父 异 焉: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 …… ( 感到 ) 诧异。 古今异义 原文 古义 今义 自 是 指物作诗 稍稍 宾客其父 或 以钱币乞之 泯然 众人 矣 此 判断词 逐渐地 稍微 有的人 或许 普通人 许多人 理解下列句式 ⒈ “ 不使学 ” ⒉ “ 还自扬州 ” ⒊ “ 受之天也 ” 省略句,省略了宾语,即 “ 不使(之)学 ” :不让(仲永)学习。 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 “ 自扬州还 ” :从扬州回家。 省略句,省略了介词,即 “ 受之(于)天 ” :从上天那里得到或上天赋予的。 ㈠ 对文中的 “ 之 ”“ 于 ” 进行归类。 ㈡ 从文中找出词类活用的词语。 动手做一做 之 ①忽啼求 之 :它,指书具,代词。 ②借旁近与 之 :他,指仲永,代词。 ③余闻 之 也久:这事。指仲永父 “ 不 使学 ” 、 “ 环谒于邑人 ” ,代词。 ④不能称前时 之 闻:的,助词。 归纳 于 ①环谒 于 邑人:到,介词。 ② 于 舅家见之:在,介词。 几个特殊句式 1 、 不使学 省略句,省略了宾语,即 “ 不使(之)学 ” 2 、 令作诗 省略句,省略了宾语,即 “ 令(其)作诗 ” 3 、 还自扬州 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 “ 自扬州还 ” ㈠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A. 世 隶 耕( ) B. 未 尝 识书具( ) C. 即 书 诗四句( ) D. 其诗以 养 父母, 收 族为 意 ( )( )( ) E. 或 以钱币 乞 之( )( ) F. 从 先人还家( ) G. 贤于 材人远矣( ) 属于 曾经 写 赡养 团结 内容 有的人 求取 跟从 比 …… 优秀 ㈡ 指出下列句中的 “ 之 ” 各指代什么? A .忽啼求之( ) B .借旁近与之( ) C .邑人奇之( ) D .或以钱币乞之( ) 书具 方仲永 这件事 方仲永写的诗 ㈢ 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 .稍稍宾客其父。 2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 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从幼年时的天资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最终“泯然众人”,变得平庸无奇的实例,说明后天的学习和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小结: 人们把我的成功,归因于我的天才;其实我的天才只是刻苦罢了。 ---- 爱因斯坦 赠 言 ☆ 人的天才只是火花,要想使它成熊熊火焰,那就只有学习!学习!!! —— 高尔基 ☆ 饭可以一日不吃, 觉可以一日不睡, 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 —— 毛泽东 赠 言 ☆ 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 —— 歌德 ☆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 爱迪生 生之有神,也得 育之有方 ,否则大器难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