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25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广西防城港市港口区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2019-2020学年广西防城港市港口区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 1.(2分)“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是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如果要考察“来自元谋”且能“直立行走”的远古人类,应该去( ) A.陕西省 B.云南省 C.浙江省 D.北京市 2.(2分)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半坡居民遗址 3.(2分)下列属于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在生产、生活中的共同特点是( ) A.已学会种植农作物 B.建造干栏式房屋 C.广泛使用打制石器 D.使用木结构水井 4.(2分)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 A.建筑技术的进步 B.人工取火的发明 C.饲养水平的提高 D.生产工具的改进 5.(2分)每至清明,陕西黄陵都会隆重举行公祭轩辕帝的典礼,海内外炎黄子孙满怀虔诚与崇敬之情拜谒礼祭祖,宣读祭文。上述文字中的轩辕帝指的是( ) A.蚩尤 B.炎帝 C.黄帝 D.秦始皇 6.(2分)禹结束部落联盟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该王朝指的是( ) A.夏朝 B.春秋 C.战国 D.秦朝 7.(2分)《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其中,“选贤与能”指的是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 ) A.分封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宗法制 8.(2分)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9.(2分)下列哪一观点体现老子的思想主张( ) 第15页(共15页) A.“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B.“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C.“民贵君轻” D.“法治” 10.(2分)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 A.奴隶制开始瓦解 B.封建制度确立 C.生产力飞速发展 D.诸侯兼并争霸 11.(2分)假如穿越到秦朝,当时社会上流通的货币应该是( ) A. B. C. D. 12.(2分)“尊王攘夷”一词出现于《春秋•公羊传》,大意是齐桓公会过问和制止那些侵犯周王室权威的事,而他也借着周天子的影响号令诸侯。齐桓公提出这个号召的目的是( ) A.扩充疆界 B.维护周天子 C.争夺中原霸主 D.控制少数民族 13.(2分)“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诗中描绘了赢政( ) A.十年征战,统一全国 B.自称皇帝,君临天下 C.任免官员,中央集权 D.焚书坑儒,思想专制 14.(2分)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成都平原成为“天府”得益于战国时期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 ) A.都江堰 B.灵渠 C.长城 D.大运河 15.(2分)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这次战争的性质是( ) A.反抗封建统治的农民战争 第15页(共15页) B.争夺帝位的战争 C.刘邦反对项羽残酷统治的战争 D.维护农民阶级利益的战争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16题10分,17题10分,18题10分,共30分) 16.(10分)思想文化建设也是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有教无类”。 材料二:我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 材料三: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大力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战国时,七国的文字书写各异。秦始皇为了消除文字的差异,命丞相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文字,作为通用文字领行全国。 ﹣﹣2016部编版《中国历史》(七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孔子在政治方面的主张是什么?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什么突出贡献? (2)材料二反映出的学术思想领域大放异彩的局面叫什么?在这个时期,提出“兼爱”、“非攻”,即反对不义战争的思想家是哪一派?写出其中一名代表人物的名字。 (3)材料三所提到的丞相具体是谁?秦始皇统一采用哪一种文字?请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说说统一文字有什么作用? 17.(10分)工具改进是生产力发展的最显著的标志,是社会变革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15页(共15页) (1)根据图1石器的制作方式,写出考古学上对使用这种石器时代的称呼。由于工具简单,生产力低下,所以当时的北京人是怎么样生活的? (2)写出图2所示农业工具的名称,写出该原始聚落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的名称。 (3)商周青铜器大量出现,用途广泛。当时聪明的工匠们采用哪一种方法来制作青铜器?写出与图3同一时期的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的名称。 (4)写出图片所示农具的出现,在农业生产方面带来的变化。 (5)综合以上材料,概括以上不同时期生产工具演变的特点。 18.(10分)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结合所学的知识,请写出商鞅变法得到谁的支持?在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2)秦始皇最终在哪一年统一全国?定都在什么地方? (3)为巩固统一,秦始皇实行什么制度来管理地方?这一地方制度的推行有何历史意义? (4)强大的秦朝只存在十几年就灭亡了,灭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根本原因是什么?由此给我们什么启示? 第15页(共15页) 2019-2020学年广西防城港市港口区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 1.(2分)“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是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如果要考察“来自元谋”且能“直立行走”的远古人类,应该去( ) A.陕西省 B.云南省 C.浙江省 D.北京市 【分析】本题考查元谋人的相关知识。 【解答】根据已学知识可知,在云南省元谋县,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的炭屑、小块烧骨,经专家鉴定,证明他们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这一远古人类就是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 2.(2分)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半坡居民遗址 【分析】本题以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为切入点,考查北京人的相关知识。 【解答】北京人生活于距今70﹣﹣20万年前,北京人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在北京人遗址发现了比较完整的人类骨骼化石,还有大量的石器和石片等。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丰富、材料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故选:B。 【点评】本题以北京人的历史地位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北京人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3.(2分)下列属于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在生产、生活中的共同特点是( ) A.已学会种植农作物 B.建造干栏式房屋 C.广泛使用打制石器 D.使用木结构水井 第15页(共15页) 【分析】本题以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在生产、生活中的共同特点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生活状况。 【解答】半坡原始过定居生活,居住半地穴式房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的粮食作物是粟,能制造色彩艳丽的彩陶,能够饲养家畜。河姆渡原始居民过定居生活,居住干栏式房屋,种植是农作物是水稻,使用磨制石器,会制造陶器,能够饲养家畜,使用木结构水井,A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相关史实。 4.(2分)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 A.建筑技术的进步 B.人工取火的发明 C.饲养水平的提高 D.生产工具的改进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生产工具重要性的认识。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由于生产工具不断改进,劳动能力的不断提高,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5.(2分)每至清明,陕西黄陵都会隆重举行公祭轩辕帝的典礼,海内外炎黄子孙满怀虔诚与崇敬之情拜谒礼祭祖,宣读祭文。上述文字中的轩辕帝指的是( ) A.蚩尤 B.炎帝 C.黄帝 D.秦始皇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距今约四五千年。炎帝和黄帝在涿鹿打败蚩尤部落,汉族的前身华夏族是由炎黄部落结成联盟后不断发展形成的,炎帝和黄帝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中国历来称为神州大地。而轩辕指的是黄帝,因为黄帝名叫“公孙轩辕”姓公孙名轩辕。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注意掌握黄帝的相关知识。 第15页(共15页) 6.(2分)禹结束部落联盟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该王朝指的是( ) A.夏朝 B.春秋 C.战国 D.秦朝 【分析】本题考查夏朝的建立。重点掌握夏朝出现阶段分化和等级界限的史实。 【解答】禹当部落联盟首领的时候,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就有了剩余产品,私有财产更多地的出现。私有制的出现,氏族首领利用职权占有较多的剩余产品,成为剥削阶级,为了镇压被剥削阶级,建立了国家机器,夏朝建立。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夏商周更替的相关历史史实。 7.(2分)《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其中,“选贤与能”指的是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 ) A.分封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宗法制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禅让制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指原始社会时期的禅让。在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尧在年老时推举舜为继承人,舜年老后采用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他们之间采用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 故选:C。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禅让制的相关知识点。 8.(2分)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老文字的有关知识。应重点掌握甲骨文的有关知识。 【解答】甲骨文是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故选:B。 第15页(共15页) 【点评】要注意区分甲骨文(商)、金文或铭文(商周)、大篆(西周)、小篆(秦)出现的朝代。 9.(2分)下列哪一观点体现老子的思想主张( ) A.“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B.“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C.“民贵君轻” D.“法治” 【分析】本题考查老子的思想,把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体现了老子的思想主张。 【解答】A.“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孙子的主张。 B.老子是春秋晚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主要思想主张有: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正是体现了这一思想。 C.“民贵君轻”是孟子的主张; D.“法治”是韩非子的主张。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辨析能力。 10.(2分)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 A.奴隶制开始瓦解 B.封建制度确立 C.生产力飞速发展 D.诸侯兼并争霸 【分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特点。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都是春秋战国时期争霸中留下的成语,因而集中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兼并争霸社会特点。ABC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掌握春秋战国相关知识。重点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11.(2分)假如穿越到秦朝,当时社会上流通的货币应该是( ) A. B. 第15页(共15页) C. D. 【分析】本题以假如穿越到秦朝,当时社会上流通的货币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答】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规定以圆形方孔钱为标准样式,统一全国货币。从此圆形方孔钱成为中国最为广泛流通的货币,C选项是圆形方孔钱。 故选:C。 【点评】本题以材料为背景考查了秦始皇统一货币的知识点,考查的是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解题思路是用于所学对照选项得出答案。 12.(2分)“尊王攘夷”一词出现于《春秋•公羊传》,大意是齐桓公会过问和制止那些侵犯周王室权威的事,而他也借着周天子的影响号令诸侯。齐桓公提出这个号召的目的是( ) A.扩充疆界 B.维护周天子 C.争夺中原霸主 D.控制少数民族 【分析】本题考查春秋争霸,知道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目的是争夺中原霸主。 【解答】据所学知,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齐桓公看到周天子虽然失去了往日的权势,但名义上还存在,于是利用他的影响力来号令诸侯,减少自己争霸时在政治上的阻力。以“尊王攘夷”为口号为其称霸寻求“正义”的借口,也是为了收买人心,利用周天子的名义号令诸侯,发展自己的力量,从而提高齐国地位,争夺中原霸主。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春秋争霸,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弄清当时的时代背景,此类试题的一般解题思路为结合时代背景及问题,分析选项内容,然后做出选择。 13.(2分)“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诗中描绘了赢政( ) A.十年征战,统一全国 B.自称皇帝,君临天下 C.任免官员,中央集权 D.焚书坑儒,思想专制 【分析】本题以李白的诗句为依托,考查的是秦朝建立的知识。 【解答】材料“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第15页(共15页) 是李白的诗句,反映的是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全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的历史。 故选:A。 【点评】本题以李白的诗句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秦朝建立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14.(2分)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成都平原成为“天府”得益于战国时期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 ) A.都江堰 B.灵渠 C.长城 D.大运河 【分析】本题考查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相关史实。都江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解答】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都江堰修建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作用。 15.(2分)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这次战争的性质是( ) A.反抗封建统治的农民战争 B.争夺帝位的战争 C.刘邦反对项羽残酷统治的战争 D.维护农民阶级利益的战争 【分析】本题以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为切入点,主要考查这次战争的性质。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灭亡后,拥有重兵的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双方为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史称“楚汉之争”。因此“楚汉之争”的性质是争夺帝位的战争。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 第15页(共15页)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16题10分,17题10分,18题10分,共30分) 16.(10分)思想文化建设也是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有教无类”。 材料二:我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 材料三: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大力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战国时,七国的文字书写各异。秦始皇为了消除文字的差异,命丞相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文字,作为通用文字领行全国。 ﹣﹣2016部编版《中国历史》(七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孔子在政治方面的主张是什么?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什么突出贡献? (2)材料二反映出的学术思想领域大放异彩的局面叫什么?在这个时期,提出“兼爱”、“非攻”,即反对不义战争的思想家是哪一派?写出其中一名代表人物的名字。 (3)材料三所提到的丞相具体是谁?秦始皇统一采用哪一种文字?请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说说统一文字有什么作用? 【分析】本题以三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孔子的主要成就、百家争鸣、墨子的观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根据材料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有教无类’。”孔子在政治方面的主张是以德化民、以德治国或者“仁政”;孔子在教育方面有的突出贡献是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反映出的学术思想领域大放异彩的局面叫百家争鸣。在这个时期,提出“兼爱”、“非攻”,即反对不义战争的思想家是墨家学派。墨家的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3)根据材料“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大力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战国时,七国的文字书写各异。秦始皇为了消除文字的差异,命丞相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文字,作为通用文字领行全国。” 第15页(共15页)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所提到的丞相具体是李斯。秦始皇统一采用的文字是小篆。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后,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以后又在民间流行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故答案为: (1)主张:以德化民、以德治国或者“仁政”;教育贡献: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2)局面:百家争鸣;学派:墨家;代表:墨子。 (3)丞相:李斯;文字:小篆;作用: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孔子的主要成就、百家争鸣、墨子的观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等知识。 17.(10分)工具改进是生产力发展的最显著的标志,是社会变革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图1石器的制作方式,写出考古学上对使用这种石器时代的称呼。由于工具简单,生产力低下,所以当时的北京人是怎么样生活的? (2)写出图2所示农业工具的名称,写出该原始聚落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的名称。 (3)商周青铜器大量出现,用途广泛。当时聪明的工匠们采用哪一种方法来制作青铜器?写出与图3同一时期的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的名称。 (4)写出图片所示农具的出现,在农业生产方面带来的变化。 (5)综合以上材料,概括以上不同时期生产工具演变的特点。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远古居民的生产生活的史实。我国人民不断改进生产工具,这标志着生产力的不断进步。 第15页(共15页) 【解答】(1)图一是北京人使用过的石器,这种石器是通过打制方式制造出来的;使用这种石器的时代叫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考古学上称为“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大约距今200多万年到1万多年之间。由于工具简单,生产力低下,所以当时的北京人是过着群居或者集体生活,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的生活。 (2)图二的名称是骨耜;它是我国河姆渡原始居民最为典型的农业工具,说明农业生产有了一定发展。这一原始居民建造的最早的木构建筑是干栏式建筑。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 (3)商周青铜器大量出现,用途广泛。当时聪明的工匠们采用泥范铸造法铸造青铜器。商朝青铜器的著名代表有巨大的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现存最重的青铜器,是商王权力的象征。 (4)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的范围得到扩大。铁农具具有坚硬、耐磨损等优点,铁农具的使用,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得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5)总结性问题,符合题意即可,如工具改进是生产力发展的最显著的标志,经济发展最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变革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 故答案为: (1)时代:旧石器时代;生活:群居或者集体生活,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 (2)工具:骨耜;粮食作物:水稻。 (3)制作方法:泥范铸造法;青铜器:司母戊鼎。 (4)变化: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符合题意即可) (5)特点:工具改进是生产力发展的最显著的标志,经济发展最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变革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总结性问题,符合题意即可) 【点评】题干没有详细解述的图片型题目必须认真观察分析图片中包含的文字,根据相关文字的提示信息或准确识别图片确定正确答案。 第15页(共15页) 18.(10分)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结合所学的知识,请写出商鞅变法得到谁的支持?在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2)秦始皇最终在哪一年统一全国?定都在什么地方? (3)为巩固统一,秦始皇实行什么制度来管理地方?这一地方制度的推行有何历史意义? (4)强大的秦朝只存在十几年就灭亡了,灭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根本原因是什么?由此给我们什么启示?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商鞅变法、秦统一六国、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的暴政等相关知识,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发展起来,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解答】(1)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结合所学的知识,战国时期,秦孝公为了增强秦国的实力,在争雄战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经济措施有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了六国,都城咸阳(今陕西咸阳)。秦统一全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3)为巩固统一,秦始皇实行郡县制度来管理地方。郡县制的推行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为我国历代王朝所沿用。 (4)强大的秦朝只存在十几年就灭亡了,灭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由此给我们的启示是统治者要爱惜民力;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等等。 故答案为: (1)支持者:秦孝公。经济措施:①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②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③统一度量衡。(写出任意两点即可。) (2)统一时间:公元前221年。定都:咸阳。 (3)郡县制。历史意义:郡县制的推行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为我国历代王朝所沿用。 (4)根本原因:秦的暴政。启示:统治者要爱惜民力;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等等。(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 第15页(共15页)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商鞅变法、秦统一六国、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的暴政等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9/20 18:38:55;用户:张海燕;邮箱:lishi0014@xyh.com;学号:30475252 第15页(共15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