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25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南省师大附中七年级(上)第四次联考历史试卷
2018-2019学年河南省师大附中七年级(上)第四次联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1.(1分)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第一编中写道:“……一九二九年发现生存在约四五十万年前的猿人头骨、牙齿、下颗骨和躯干骨化石。……他们已经知道选取砾石或石英,打击成为 有棱角的石片,当作武器或生产工具来使用。”材料描述的远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2.(1分)在中国远古的传说中,涌现了许多杰出的领袖人物。为了了解这一时期的伟人事迹,我们可到下列哪一地方参观学习( ) A.轩辕故里 B.秦兵马俑 C.孔子庙 D.仲景堂 3.(1分)“大鼎器型高大厚重,形制雄伟,气势宏大,纹饰华丽……(鼎)高133厘米,长110厘 米,宽78厘米,重约832千克,鼎腹呈长方形,上竖两只直耳,下有四根圆柱形鼎足,是 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这段材料是对下列哪一青铜器的描述( ) A.利簋 B.毛公鼎 C.司母戊鼎 D.四羊方尊 4.(1分)有网友评价秦始皇:“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吞并八荒,六合一统,千古一帝,夺万世之潇洒。”该网友评价的主要是秦始皇哪一方面的功绩( ) A.开始启用“皇帝”称号 B.修筑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C.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D.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5.(1分)监督法律、法令的实施,维护国家法律、法令和法制的统一等,是中国古代监察机构及 监察官员的主要职责。下列秦汉时期的官职中具有监察功能的是( ) ①丞相②刺史③御史大夫④太尉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第23页(共23页) 6.(1分)有人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仍、兵荒马乱的时代,又是一个最为自由、最为开放的时代,它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以下最能反映这一状况的史实是( ) A.佛教传入中国 B.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C.道教在中国兴起 D.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7.(1分)“一进为过厅,内院有双鹤对舞……二进为堂屋,堂上置蹲酒,主客对酌……楼下系一猛犬,有仆役执帚清扫。”东汉画像砖中这一安逸祥和的世俗生活景象反映了( ) A.光武中兴,人民生活安乐 B.宦官专权,社会动荡不安 C.外戚专权,政治腐败不堪 D.“文景之治”,经济繁荣发展 8.(1分)有一位圣贤,出生于春秋时期。500年后他成为了“中国人”,又过了 500年成为了“东亚人”,现在正逐步成为“世界人”。这位“圣贤”是( ) A.老子 B.孔子 C.赢政 D.铁木真 9.(1分)司马迁取材广泛,修史态度严肃认真,《史记》记事详实,内容丰富。下列内容可能出现在《史记》中的是( ) A.河姆渡聚落的兴衰 B.探寻秦国崛起的原因 C.道教的兴起与传播 D.东汉末年军阀混战 10.(1分)黑板上写着四点信息:“4世纪晚期”“以少胜多”“为南方经济持续发展营造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北方再度陷人混战割据状态”。与这些信息相关的战役是( ) A.淝水之战 B.赤壁之战 C.官渡之战 D.牧野之战 11.(1分)某位历史老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一张名人卡片(如图)。其中,空格处不能填写的内容是,( ) 第23页(共23页) A.数学名著《缀术》 B.3.1415926﹣3.1415927 C.先进历法《大明历》 D.著有《水经注》 12.(1分)近几年,网上热议“中国会不会因北京持续雾霾而迁都”的问题。网友吴铭说,有迁都 的可能性,我国历史上就曾因种种原因而发生过多次迁都,如商王盘庚、周平王、北魏 孝文帝、明成祖等在其统治时期都迁过都。其中,北魏孝文帝迁都( ) A.长安 B.咸阳 C.洛阳 D.成都 13.(1分)下面是某同学的笔记片段,据此判断,其探索的历史主题是( ) 利:避免了因王权更替而导致的混乱,确保了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 弊:无法保证继承人的才能与品德。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 14.(1分)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经验的积累,人类进入了靠自己的劳动来增加天然生产物的时期,产生了原始农业,这是人类经济史上第一次重大革命。下列与原始农业的出现无关的是( ) A.农作物的出现 B.家畜的饲养 C.城市的出现 D.磨制石器的发展 15.(1分)战国时期,为了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确立新的政治秩序,不断壮大国力,各国竞相采用的方式是( ) A.争夺霸权 B.变法改革 C.创办私学 D.兴修水利 16.(1分)2018年1月,中央电视台《国家宝藏》栏目展示了文物“商鞅方升”并演绎了它的前世今生。这一文物可以作为秦国变法中哪一项举措的佐证( ) A.加重刑罚 B.奖励农耕 C.统一度量衡 D.推行县制 17.(1分)公元前138年,张骞率领随从西出长安,踏上前往西域的征程。其目的与下列哪一事件类似( ) A.蒙恬北击匈奴,修建长城 第23页(共23页) B.楚汉相争,得民心者得天下 C.秦灭六国,完成统一 D.百家争鸣,思想文化繁荣 18.(1分)“他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其中尤其擅长外科。他发明了麻沸散,并成功地让病人在全身麻醉的情况下施行了腹部外科手术。”下列发明与“他”相关的是( ) A.“治未病”理论 B.《伤寒杂病论》 C.五禽戏 D.中医临床理论 19.(1分)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为其提供物质条件的是( ) A.造纸术 B.甲骨文 C.圆周率 D.地动仪 20.(1分)被后人称为“书圣”的书法家是( ) A.钟繇 B.胡昭 C.王羲之 D.谢灵运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5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中华民族自古就重视农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枚邮票的图片 (1)图一中工具的名称是什么?图二中的水利工程起到了什么作用?图三中的生产技术最晚出现于什么时期? (2)综合以上三幅图片说说,你认为农业的发展与哪些因素息息相关?(两点即可) 22.(7分)改革是推动民族进步、国家富强、社会稳定的不竭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令把十家编成一什,五家编成一伍,互相监视检举,一家犯法,十家连带治罪。不告发奸恶的处以拦腰斩断的刑罚,告发奸恶的与斩敌首级的同样受赏,隐藏奸恶的人与投降敌人受同样的惩罚…… ﹣﹣译自《史记・商君列传》 第23页(共23页) 材料二(魏孝文帝)平常喜欢读书,手不释卷。“五经”的要义,看过之后就能讲出来……史传百家,没有不涉猎的。善谈《庄子》《老子》,尤其精通释义。……并且擅长写各种文章,一气呵成,不改一字。 ﹣﹣摘编自《后魏书》译文 (1)阅读材料一说说,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哪次改革的内容?依据材料指出,这一法令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阅读材料二说说,这段材料突出说明了孝文帝具有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任举一例其改革内容。 (3)商鞅变法与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历史上两次成功的改革。你认为促使这两次改革成功的因素有哪些?(一点即可) 23.(6分)制度可以保障国家的长久兴盛,但一成不变的制度却会把国家送进坟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周室笼络天下的时候,尚且害怕外界的侵犯;抵御侵犯的措施,没有比亲近亲属更好的了,所以用亲属作为周室的屏障。 ﹣﹣译自《左传・禧公二十四年》 材料二 前606年,楚庄王……一直打到洛水边,“观兵于周疆”,在周都洛阳陈兵示威。周王派王孙满去慰劳,庄王竟问“鼎之大小轻重”,意欲移鼎于楚。 ﹣﹣《左传・宣公三年》 材料三 巧妙措施 (1)依据材料一说说,材料涉及的是什么制度?“周室”实行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阅读材料二说说,楚庄王问鼎中原是以什么名义号令诸侯的?这段材料反映出了怎样的社会特征? (3)阅读材料三指出,为了解决分封王国带来的弊端,秦朝和西汉王朝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请简要概括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发展趋势。(言之有理即可) 第23页(共23页) 24.(7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分裂时期。某历史兴趣小组以“三国两晋南 北朝的历史面貌”为主题,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请你也参与进来! 任务一【政治形势﹣分裂酝酿统一】 (1)请指出上图中实现了短暂统一的政权。简要概括上图所体现的政治特征。 任务二【经济发展﹣落后走向发展】 当时南方的地主阶级……迫切要求开发江南,建立强大的经济基拙,以增强南方 的军事力量。北方南迁的人民来到南方地区后……政府无法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 ……有需要劳动力来开发山川泽林的积极性,南迁人民有需要解决生计问题的积极 性,在这两种积极性的推动下,南方地区的面貌焕然一新。 (2)依据材料,概括江南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南方地区的面貌焕然一新”有何积极影响? 任务三【民族关系﹣碰撞之中融合】 (3)观察图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边疆地区迁人内地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图二、图三反映了我国北方地区民族间的交往与融合。这一现象 的出现有何历史意义? 任务四【科技文化﹣传承不乏创新】 第23页(共23页) (4)请用一句话指出图四中著作的历史地位。图五中的书法作品有何特点?图六中作品的作者是谁? 25.(5分)请依据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 第23页(共23页) 2018-2019学年河南省师大附中七年级(上)第四次联考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1.(1分)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第一编中写道:“……一九二九年发现生存在约四五十万年前的猿人头骨、牙齿、下颗骨和躯干骨化石。……他们已经知道选取砾石或石英,打击成为 有棱角的石片,当作武器或生产工具来使用。”材料描述的远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分析】本题考查北京人,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地区,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手脚分工明显,但已经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故材料描述的远古人类是北京人。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北京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1分)在中国远古的传说中,涌现了许多杰出的领袖人物。为了了解这一时期的伟人事迹,我们可到下列哪一地方参观学习( ) A.轩辕故里 B.秦兵马俑 C.孔子庙 D.仲景堂 【分析】本题以在中国远古的传说中,涌现了许多杰出的领袖人物为切入点,考查的是黄帝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轩辕故里”是黄帝的故乡,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制造舟车等,为以后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被后世尊称为“人文初祖”。A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黄帝的有关内容。 第23页(共23页) 3.(1分)“大鼎器型高大厚重,形制雄伟,气势宏大,纹饰华丽……(鼎)高133厘米,长110厘 米,宽78厘米,重约832千克,鼎腹呈长方形,上竖两只直耳,下有四根圆柱形鼎足,是 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这段材料是对下列哪一青铜器的描述( ) A.利簋 B.毛公鼎 C.司母戊鼎 D.四羊方尊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司母戊鼎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据“大鼎器型高大厚重,形制雄伟,气势宏大,纹饰华丽……(鼎)高133厘米,长110厘 米,宽78厘米,重约832千克,鼎腹呈长方形,上竖两只直耳,下有四根圆柱形鼎足,是 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及所学知识可知,这段材料是对司母戊鼎的描述。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青铜器的相关史实。 4.(1分)有网友评价秦始皇:“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吞并八荒,六合一统,千古一帝,夺万世之潇洒。”该网友评价的主要是秦始皇哪一方面的功绩( ) A.开始启用“皇帝”称号 B.修筑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C.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D.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分析】本题以有网友评价秦始皇的话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秦始皇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分析材料可知,体现了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他还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推行郡县制,巩固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成为封建社会主要的政治制度,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秦始皇的有关内容。 5.(1分)监督法律、法令的实施,维护国家法律、法令和法制的统一等,是中国古代监察机构及 监察官员的主要职责。下列秦汉时期的官职中具有监察功能的是( ) 第23页(共23页) ①丞相②刺史③御史大夫④太尉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分析】“监察制度”“监察功能”“秦汉时期”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御史大夫是秦朝设置,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司隶校尉是汉至魏晋监督京师和地方的监察官;汉武帝创设了对地方监察的刺史制度,将全国划分为十三部州,每部设刺史一人,据此分析可知②③均具有监察的功能,而太尉是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需掌握以上四种官职的设置及功能。 6.(1分)有人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仍、兵荒马乱的时代,又是一个最为自由、最为开放的时代,它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以下最能反映这一状况的史实是( ) A.佛教传入中国 B.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C.道教在中国兴起 D.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分析】本题以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仍、兵荒马乱的时代,又是一个最为自由、最为开 放的时代,它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为切入点,考查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 【解答】最能反映题干这一状况的历史史实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此时的中国政治上由于诸侯争霸,“战乱频仍、兵荒马乱”,思想上“士”阶层活跃起来,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基础,即“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自由、最为开放…的…时代”、“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 故选:D。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主要考查学生材料分析和理解的能力。 7.(1分)“一进为过厅,内院有双鹤对舞……二进为堂屋,堂上置蹲酒,主客对酌……楼下系一猛犬,有仆役执帚清扫。”东汉画像砖中这一安逸祥和的世俗生活景象反映了( ) 第23页(共23页) A.光武中兴,人民生活安乐 B.宦官专权,社会动荡不安 C.外戚专权,政治腐败不堪 D.“文景之治”,经济繁荣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了光武中兴。公元25年,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解答】光武帝刘秀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故“一进为过厅,内院有双鹤对舞……二进为堂屋,堂上置蹲酒,主客对酌……楼下系一猛犬,有仆役执帚清扫”这一画面反映了光武中兴时期人民生活安乐的场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光武中兴含义的理解。 8.(1分)有一位圣贤,出生于春秋时期。500年后他成为了“中国人”,又过了 500年成为了“东亚人”,现在正逐步成为“世界人”。这位“圣贤”是( ) A.老子 B.孔子 C.赢政 D.铁木真 【分析】本题以孔子的影响为依托,考查的是孔子历史贡献及其影响的知识. 【解答】孔子生活于春秋时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唐时期,儒家学说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广泛传播,形成“儒家文化圈”。明清时期,儒学由传教士传到西方。18世纪,儒学在欧洲引起广泛讨论。20世纪,西方出现了钦佩孔子的高潮,形成了东方文化热。因此说材料中的“圣贤”指的正是孔子。 故选:B。 【点评】本题以孔子的影响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孔子历史贡献及其影响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9.(1分)司马迁取材广泛,修史态度严肃认真,《史记》记事详实,内容丰富。下列内容可能出现在《史记》中的是( ) A.河姆渡聚落的兴衰 B.探寻秦国崛起的原因 C.道教的兴起与传播 D.东汉末年军阀混战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史记》的相关史实。《史记》文笔简洁,语言生动,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第23页(共23页) 【解答】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选项A是在原始社会时期;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C是在东汉时期;选项D是在东汉末年。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史记》的相关史实。 10.(1分)黑板上写着四点信息:“4世纪晚期”“以少胜多”“为南方经济持续发展营造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北方再度陷人混战割据状态”。与这些信息相关的战役是( ) A.淝水之战 B.赤壁之战 C.官渡之战 D.牧野之战 【分析】本题考查了淝水之战。前秦在南下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打败。 【解答】黑板上写着四点信息:“4世纪晚期”“以少胜多”“为南方经济持续发展营造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北方再度陷人混战割据状态”。与这些信息相关的战役是淝水之战。383年,前秦王苻坚征集了八十多万兵力,打算一举灭亡东晋。但由于骄傲自大,指挥失误再加上秦军中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斗士不愿为前秦卖命导致前秦大军被东晋军队8万人在淝水之战中打败。“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成语典故都出自这次战役。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淝水之战的时间、特点与影响。 11.(1分)某位历史老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一张名人卡片(如图)。其中,空格处不能填写的内容是,( ) A.数学名著《缀术》 B.3.1415926﹣3.1415927 C.先进历法《大明历》 D.著有《水经注》 【分析】本题考查了祖冲之与郦道元。南朝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北魏的郦道元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 第23页(共23页) 【解答】南朝祖冲之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一千年。北魏的郦道元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全书以注录水道系统为纲,详细地介绍了江南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空格处不能填写的内容是著有《水经注》。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祖冲之与郦道元的贡献。 12.(1分)近几年,网上热议“中国会不会因北京持续雾霾而迁都”的问题。网友吴铭说,有迁都 的可能性,我国历史上就曾因种种原因而发生过多次迁都,如商王盘庚、周平王、北魏 孝文帝、明成祖等在其统治时期都迁过都。其中,北魏孝文帝迁都( ) A.长安 B.咸阳 C.洛阳 D.成都 【分析】本题考查了北魏孝文帝迁都。北魏孝文帝顺应历史发展趋势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改革措施。 【解答】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由于平城气候干旱,所产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而且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也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北魏孝文帝把都城迁到了洛阳。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13.(1分)下面是某同学的笔记片段,据此判断,其探索的历史主题是( ) 利:避免了因王权更替而导致的混乱,确保了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 弊:无法保证继承人的才能与品德。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 【分析】本题考查王位世袭制与禅让制,主要掌握他们的不同点。 【解答】据题干“避免了因王权更替而导致的混乱,确保了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同学探究的历史主题是王位世袭制,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任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 第23页(共23页) 变成了家天下。王位世袭制是凭血缘关系来继承王位,一般是父子相传,确保了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王位世袭制与禅让制的异同点。 14.(1分)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经验的积累,人类进入了靠自己的劳动来增加天然生产物的时期,产生了原始农业,这是人类经济史上第一次重大革命。下列与原始农业的出现无关的是( ) A.农作物的出现 B.家畜的饲养 C.城市的出现 D.磨制石器的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了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需要准确识记相关史实。 【解答】农业首先涉及农作物种植,所以农作物的出现是标志之一;从事农业生产还需要生产工具,所以磨制工具也是标志之一;从事农业生产使的远古居民有了稳定的生活来源,开始过上定居生活,于是聚落出现;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学会饲养家畜,比如猪狗等;与原始农业的出现无关的是城市的兴起。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15.(1分)战国时期,为了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确立新的政治秩序,不断壮大国力,各国竞相采用的方式是( ) A.争夺霸权 B.变法改革 C.创办私学 D.兴修水利 【分析】本题考查战国纷争,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战国时期,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以求富国强兵,统一全国。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战国纷争,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6.(1分)2018年1月,中央电视台《国家宝藏》栏目展示了文物“商鞅方升”并演绎了它的前世今生。这一文物可以作为秦国变法中哪一项举措的佐证( ) A.加重刑罚 B.奖励农耕 C.统一度量衡 D.推行县制 【分析】本题以2018年1月,中央电视台《国家宝藏》栏目展示了文物“商鞅方升” 第23页(共23页) 并演绎了它的前世今生为依托,考查商鞅变法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2018年1月,中央电视台《国家宝藏》栏目展示了文物“商鞅方升”并演绎了它的前世今生。商鞅方升是商鞅变法时统一使用的计量器具,斗呈长方形,直壁,后有长方形柄。因而这一文物可以作为秦国变法中统一度量衡的佐证。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商鞅变法的情况、内容和历史意义。 17.(1分)公元前138年,张骞率领随从西出长安,踏上前往西域的征程。其目的与下列哪一事件类似( ) A.蒙恬北击匈奴,修建长城 B.楚汉相争,得民心者得天下 C.秦灭六国,完成统一 D.百家争鸣,思想文化繁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张骞出使西域相关知识的掌握,汉武帝为反击匈奴,于公元前138年,派张骞出使西域。 【解答】据题干“公元前138年,张骞率领随从西出长安,踏上前往西域的征程。”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为反击匈奴,于公元前138年,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到过大宛、大月氏等国,获得了前所未闻的西域资料,也向各国介绍了汉朝的情况。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张骞出使西域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18.(1分)“他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其中尤其擅长外科。他发明了麻沸散,并成功地让病人在全身麻醉的情况下施行了腹部外科手术。”下列发明与“他”相关的是( ) A.“治未病”理论 B.《伤寒杂病论》 C.五禽戏 D.中医临床理论 【分析】本题以“他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其中尤其擅长外科。他发明了麻沸散,并成功地让病人在全身麻醉的情况下施行了腹部外科手术。”为依托,考查秦汉科技、文化和艺术。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他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其中尤其擅长外科。他发明了麻沸散,并成功地让病人在全身麻醉的情况下施行了腹部外科手术。”发明与“他” 第23页(共23页) 相关的是五禽戏。华佗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为减轻病人疼痛,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还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的活动姿态,编了一套医学体操,叫做“五禽戏”,能强身健体。华佗被称为“神医”。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秦汉科技、文化、思想等方面的成就。 19.(1分)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为其提供物质条件的是( ) A.造纸术 B.甲骨文 C.圆周率 D.地动仪 【分析】本题以为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提供物质条件的事件为切入点,考查纸的发明与改进。 【解答】东汉时,蔡伦在总结前人造纸经验的基础上,改进造纸术,降低了造纸的成本,同时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为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提供物质条件。 故选:A。 【点评】本题以纸的发明与改进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0.(1分)被后人称为“书圣”的书法家是( ) A.钟繇 B.胡昭 C.王羲之 D.谢灵运 【分析】本题以被后人称为“书圣”为依托,考查王羲之。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5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中华民族自古就重视农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枚邮票的图片 第23页(共23页) (1)图一中工具的名称是什么?图二中的水利工程起到了什么作用?图三中的生产技术最晚出现于什么时期? (2)综合以上三幅图片说说,你认为农业的发展与哪些因素息息相关?(两点即可) 【分析】本题考查河姆渡的原始农耕、都江堰、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据材料一可知,图一中工具的名称是骨耜,图二中的水利工程是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主持修建了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图三中的生产技术是牛耕,最晚出现于春秋时期。 (2)据材料二“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国务劝农桑”可知,汉景帝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等措施体现了其“农,天下之本”的思想。 (3)综合以上两则材料可知,我认为农业的发展与生产工具的革新、水利工程的修建、生产技术的提高、政府合理的政策等些因素息息相关。 故答案为: (1)骨耜;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春秋时期。 (2)生产工具的革新、水利工程的修建、生产技术的提高、政府合理的政策等。 【点评】本题考查河姆渡的原始农耕、都江堰、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2.(7分)改革是推动民族进步、国家富强、社会稳定的不竭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令把十家编成一什,五家编成一伍,互相监视检举,一家犯法,十家连带治罪。不告发奸恶的处以拦腰斩断的刑罚,告发奸恶的与斩敌首级的同样受赏,隐藏奸恶的人与投降敌人受同样的惩罚…… ﹣﹣译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魏孝文帝)平常喜欢读书,手不释卷。“五经”的要义,看过之后就能讲出来 第23页(共23页) ……史传百家,没有不涉猎的。善谈《庄子》《老子》,尤其精通释义。……并且擅长写各种文章,一气呵成,不改一字。 ﹣﹣摘编自《后魏书》译文 (1)阅读材料一说说,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哪次改革的内容?依据材料指出,这一法令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阅读材料二说说,这段材料突出说明了孝文帝具有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任举一例其改革内容。 (3)商鞅变法与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历史上两次成功的改革。你认为促使这两次改革成功的因素有哪些?(一点即可) 【分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据材料一“下令把十家编成一什,五家编成一伍,互相监视检举,一家犯法,十家连带治罪。不告发奸恶的处以拦腰斩断的刑罚,告发奸恶的与斩敌首级的同样受赏,隐藏奸恶的人与投降敌人受同样的惩罚……”可知,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商鞅变法的内容,据材料可知,这一法令在当时起到了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2)据材料二“(魏孝文帝)平常喜欢读书,手不释卷。“五经”的要义,看过之后就能讲出来……史传百家,没有不涉猎的。善谈《庄子》《老子》,尤其精通释义。……并且擅长写各种文章,一气呵成,不改一字”可知,这段材料突出说明了孝文帝具有喜欢、重视汉文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有说汉话、穿汉服等。 (3)商鞅变法与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历史上两次成功的改革。我认为促使这两次改革 成功的因素有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得到了统治者的大力支持,立足实际等。 故答案为: (1)商鞅变法;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2)喜欢、重视汉文化;说汉话、穿汉服等。 (3)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得到了统治者的大力支持,立足实际等。 【点评】本题考查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3.(6分)制度可以保障国家的长久兴盛,但一成不变的制度却会把国家送进坟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23页(共23页) 当周室笼络天下的时候,尚且害怕外界的侵犯;抵御侵犯的措施,没有比亲近亲属更好的了,所以用亲属作为周室的屏障。 ﹣﹣译自《左传・禧公二十四年》 材料二 前606年,楚庄王……一直打到洛水边,“观兵于周疆”,在周都洛阳陈兵示威。周王派王孙满去慰劳,庄王竟问“鼎之大小轻重”,意欲移鼎于楚。 ﹣﹣《左传・宣公三年》 材料三 巧妙措施 (1)依据材料一说说,材料涉及的是什么制度?“周室”实行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阅读材料二说说,楚庄王问鼎中原是以什么名义号令诸侯的?这段材料反映出了怎样的社会特征? (3)阅读材料三指出,为了解决分封王国带来的弊端,秦朝和西汉王朝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请简要概括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发展趋势。(言之有理即可) 【分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春秋争霸、秦汉时期巩固统一的措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据材料一“当周室笼络天下的时候,尚且害怕外界的侵犯;抵御侵犯的措施,没有比亲近亲属更好的了,所以用亲属作为周室的屏障”可知,材料一涉及的是西周的分封制,“周室”实行该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周王室的安全。 (2)据材料二“前606年,楚庄王……一直打到洛水边,‘观兵于周疆’,在周都洛阳陈兵示威。周王派王孙满去慰劳,庄王竟问‘鼎之大小轻重’,意欲移鼎于楚”可知,楚庄王问鼎中原是以尊王攘夷的名义号令诸侯的;这段材料反映出了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社会特征。 (3)据材料三可知,为了解决分封王国带来的弊端,秦朝推行郡县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势力。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可知,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发展趋势是中央不断加强对地方的统治,地方无条件服从中央领导。 第23页(共23页) 故答案为: (1)分封制;为了保障周王室的安全。 (2)尊王攘夷;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3)秦朝推行郡县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势力。 (4)中央不断加强对地方的统治,地方无条件服从中央领导。 【点评】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春秋争霸、秦汉时期巩固统一的措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4.(7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分裂时期。某历史兴趣小组以“三国两晋南 北朝的历史面貌”为主题,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请你也参与进来! 任务一【政治形势﹣分裂酝酿统一】 (1)请指出上图中实现了短暂统一的政权。简要概括上图所体现的政治特征。 任务二【经济发展﹣落后走向发展】 当时南方的地主阶级……迫切要求开发江南,建立强大的经济基拙,以增强南方 的军事力量。北方南迁的人民来到南方地区后……政府无法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 ……有需要劳动力来开发山川泽林的积极性,南迁人民有需要解决生计问题的积极 性,在这两种积极性的推动下,南方地区的面貌焕然一新。 (2)依据材料,概括江南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南方地区的面貌焕然一新”有何积极影响? 任务三【民族关系﹣碰撞之中融合】 (3)观察图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边疆地区迁人内地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图二、图三反映了我国北方地区民族间的交往与融合。这一现象 的出现有何历史意义? 第23页(共23页) 任务四【科技文化﹣传承不乏创新】 (4)请用一句话指出图四中著作的历史地位。图五中的书法作品有何特点?图六中作品的作者是谁? 【分析】本题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分裂时期。某历史兴趣小组以“三国两晋南 北朝的历史面貌”为主题,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请你也参与进来!”为切入点,考查西晋的短暂统一、江南经济的开发、北人南迁、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的农学和艺术成就。 【解答】(1)据所学知识可知,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结束分裂局面,实现短期统一。图②中所代表的朝代是西晋。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出现了大分裂,政权分立,因而说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政权分立。 (2)根据材料二可知,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主要是东汉以来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调整和农业发展。产生的影响是使江南得以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基础。 (3)观察图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边疆地区迁人内地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图二汉人胡食图与图三胡人汉服图反映了我国北方地区民族间的交往与融合。这一现象的出现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4)图四是《齐民要术》,贾思勰是北朝著名农学家,他的代表作品《齐民要术》,它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齐民要术》被达尔文称为“古代中国的百科全书”,书中介绍了北方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方法。图五《兰亭集序》,王羲之是我国古代大书法家,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图六是《女史箴图》,东晋的顾恺之有“三绝”,即才绝、画绝、痴绝,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他笔下人物线条优美,活泼传神、富有个性。 第23页(共23页) 故答案为: (1)西晋;政权分立。 (2)原因:东汉以来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调整和农业发展。产生的影响:使江南得以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基础。 (3)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4)它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收放自如,浑然天成;顾恺之。 【点评】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25.(5分)请依据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 【分析】本题以两张历史图片为切入点,考查丝绸之路、佛教的传入与影响。 【解答】图片反映的是丝绸之路,图片二反映的是佛教。因此题目定为“佛教的传入与影响”。联系:丝绸之路开通后,佛教传入中国内地,对中国影响深远;佛教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中国的雕塑艺术深受佛教的影响,云冈石窟就是中国佛教发展的历史见证。 故答案为: 题目:“佛教的传入与影响“;联系:丝绸之路开通后,佛教传入中国内地,对中国影响深远;佛教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中国的雕塑艺术深受佛教的影响,云冈石窟就是中国佛教发展的历史见证。 【点评】本题以丝绸之路、佛教的传入与影响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9/20 18:41:42;用户:张海燕;邮箱:lishi0014@xyh.com;学号:30475252 第23页(共23页) 第23页(共23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