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25 发布 |
- 37.5 KB |
- 3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破阵子》 (14)_苏教版(2016)
这是课本上 的辛弃疾画像, 课本上的插图都 是名家所绘,代 表了画家对古人 身份、性格的理 解。 你从辛弃疾 的脸上看到了什 么表情?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水龙吟” 为词牌名。 建康,即今天的江苏南京市,是东吴、 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即 “六朝古都”。 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墙上的一座亭台。 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城西) 下水门城上,尽观赏之胜。”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 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 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 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 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 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 际。 • 楚地天空,晴空千里,空气清爽, 长江水流向天边,秋色无边无际。 • 整体写景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 髻。 • 远望遥远的山岭,如插着玉簪的螺髻,向 人们呈献不是美景,却是无限的愁与恨。 • 移情及物,把心中的愁转移到景中。 • 化用诗句,把山峰比喻成“玉簪”“螺 髻”。 •皮日休《缥缈峰》诗:“似将青螺髻, 撒在明月中。” •韩愈《送桂州严大夫》诗有“江作青 罗带,山如碧玉簪”之句。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 子。 • 流落江南的游子。在落日的时候,在 失群孤雁的哀鸣声中,站在楼上瞭望。 • 猜猜他眺望的是哪个方向呢? 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 会,登临意。 • 把腰间的宝剑看了一遍又一遍,一次次拍打着眼 前的栏杆,但没有人领会,我登临楼台的心思。 • “看宝剑”“拍栏杆”的动作表现了他怎样的心 情? • 怎样理解“无人会” ? 上片写了什么景?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作于淳熙元 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 议官时。这时,他自江东率领人马来到南宋 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 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当,决不肯让他带 兵去抗金复国。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压抑, 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 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 这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 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作者在赏心亭看到什么触动自己心弦的东西? 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断鸿 比喻,清秀之美。移情入景, 满怀愁恨。 江天 山景 落日 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也 表达了作者的愁苦悲凉心情。 浩渺壮 阔气势 雄浑苍 茫悲凉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我国历史 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和爱国者。 与苏轼齐名,并号称“苏辛”,史上与 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的词题材广泛,善于熔铸典故, 以文为词;词风以豪放为主;心中常怀不 平,词中爱用典故是他的特点。 作品集为《稼轩长短句》。 作为一个军事家和政治家的辛弃疾,色彩更 为绚丽。 1161年,21岁的辛弃疾率众 2000多人起义, 加入以耿京为首的抗金义军。他曾亲率 50 骑,直 入驻有 5万大军的金营,活捉了杀害耿京、瓦解义 军的叛徒张安国,渡过淮水,南归建康。 南归后,历任湖北、湖南、江西安抚使(掌 管一路军政的长官),多有利国便民举措。 从 43 岁起,闲居江西信州达20余年。到了晚 年,朝廷又起用他,任浙东安抚使和镇江知府。 任内因力主抗金而不能被掌权者支持,抑郁而殁。 • 某校拟制作古代名人宣传橱窗,已搜集到下列材料。请 你据此写一段辛弃疾的简介(不超过70个字),再就人物 言行、品质或贡献的某一点进行评价(不超过30个字)。 • ①辛弃疾(1140—1207),享年67岁,南宋词人。原字坦 夫,改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汉族。我国历史上伟 大的词人和爱国者。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与李 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 人中之杰,词中之龙。”有《稼轩长短句》。 • ②22岁的辛弃疾率众两千人树起抗金旗帜。未几,率部 归耿京起义军,并力劝耿京归宋,以图大业。1162年, 辛弃疾奉命南渡,联系起义军的归宋问题。不料叛徒张 安国杀了耿京,率部投金。辛弃疾在返回途中得知此消 息。他率领五十余名骑兵,奇袭金营,生擒叛徒张安国。 • ③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 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 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 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 以豪放为主。 •④他强调文学应反映重大的社会内容,提 倡严肃的写作态度。辛词的内容比苏词更 为广阔,真正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 不可言”(刘熙载《艺概·词曲概》)的境 界。 • 人物简介(名、时、地、评、作):辛弃 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 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我国历史上 伟大的词人和爱国者。曾参加义军反抗金 人的统治。其词豪放,抒写爱国热情。著 有《稼轩长短句》。 •人物评价:他文武双全、文才盖世,被后 世称为“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少有宏愿 一生求索 壮志难酬 报国欲死无战场 栏杆拍遍悲断肠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 归未? • 不要说鲈鱼正好美味,秋风吹遍大地,张 季鹰回乡了没有? • 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作官,见 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便弃 官回乡。 • 作者为什么会想起张翰?辛弃疾和张翰有 什么相同或相通之处? • 张翰:思乡、归隐;辛弃疾:一方面思乡, 另一方面不愿放弃自己的抱负而归隐。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 气。 • 如果只想像许汜一样,买 田置屋,怕会羞 于看见才气横溢的刘备。 • 表明自己不愿做个追逐个人享乐的人。 • 三国时许汜去看望陈登,陈登对他很冷 淡,独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许汜 去询问刘备,刘备说:天下大乱,你忘怀 国事,求田问舍,陈登当然瞧不起你。如 果是我,我将睡在百尺高楼,叫你睡在地 下,岂止相差上下床呢?(见《三国志•陈 登传》)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 此! • 可惜年华如水流去,生活中充满了忧愁, 就像自然界的风雨;时光流逝,让树木都 改变了很多,更何况是人的衰老呢?。 • 《世说新语•言语》,桓温北征,经 过金城,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长到 几围粗,便感叹地说:“木犹如此, 人何以堪?” • 辛弃疾在这里借桓温的典故感叹自 己年华逝去。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 雄泪! • 请谁唤来衣着华美的侍女拿着红巾,揩拭英雄流 下的眼泪? • 生活在“红巾翠袖”中,是辛弃疾的愿望吗? • 英雄的眼泪,为什么而流呢? 下片写了什么人? 张翰 :乐于归隐 有家难回的乡思, 以及对金人、对南 宋朝廷的激愤 许汜:谋取私利 不学、不愿, 刘备 :雄才大略 赞赏,志在为国 为民 桓温 :叹时光流逝 忧惧国事飘摇, 时光流逝,北伐 无期 反 例 正 例 用 典 词人借张翰、许汜、刘备、桓温的故事 表达了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思念家乡,渴望北伐中原,恢复国土,不愿 意追逐个人享受,希望报效国家却报国无门 的忧愁和郁闷。 借古人来表达自己情感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 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写辛弃疾自伤不能实现理想,又叹无 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孤寂。抒发作 者内心的孤独与痛苦。 上片所写景物,是作者登临时即目所见, 从中引出漂泊南方、渴望报国,而无用武之 地的幽愤。 下片述怀言志,三个典故叠用,表达了 丰富而复杂的情感内涵,体现了稼轩词擅 长用典、“以文为词”的特色。 这首词作者通过写登建康赏心亭的所见所感, 抒发作者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和 功业未成的苦闷心情,表现对南宋统治者苟 且偷安的批判,表达深沉的爱国之情。 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 刻成的。他是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 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辛 词比其他文人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的词 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 的。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 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一遍地哭诉,一次 一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 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 •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 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 兵。 •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 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 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