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语文课件《再别康桥》 (5)_苏教版(2016)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再别康桥》 (5)_苏教版(2016)

解题: 自人类诞生以来,离别便是一把打开诗国 大门的钥匙,蕴藏着丰富的情感,成为历代文 人不断吟颂的对象。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江淹《别赋》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雨霖铃》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 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 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的《赠汪伦》 诗人避开了一般别离诗的告别对象。一般别 离诗告别的是人,这首诗告别的却不是人,是“ 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天空转移,跳 出了“执手相看泪眼”或寒暄叮咛的俗套,给人 清新飘逸之感。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一首 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钟情诗神的心。 徐志摩,他就这样悄悄地来,又这样悄悄地走了。 被胡适称为“情圣”和“诗圣”的诗人徐志摩到 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这节课让我们和徐志摩一 起《再别康桥》,走进诗人追求爱、自由和美的 诗意的内心。 徐 志 摩 徐志摩与张幼仪 林徽因 “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 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徐志摩 徐志摩、林徽因和泰戈尔在一起 陆小曼 徐 志 摩 与 陆 小 曼 诗人简介 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 散文家。1916年入北京大学法科,并于同年与张幼仪 成婚。1918年赴美学习银行学。1920年赴英国剑桥大 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爱恋林徽因,并于1922年与 张幼仪离异。同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 回国。历任北大、清华教授。1923年 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1924年,印度 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 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1926年10 月,与陆小曼结婚。1930年秋,应胡 适之邀,到北大任教授。1931年11月 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 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 时年35岁。 这位英年早逝的诗坛巨星的噩耗传来,震惊了海内 外,胡适连呼:“天才横死,损失的是中国文学!”在 他的许多朋友中,包括师辈的梁启超、同辈的郁达夫、 陈西滢、刘海粟等,亦包括晚辈的陈梦家、沈从文等, 没有一个不赞赏佩服他的才华和品行的。 茅盾说他既是中国布尔乔亚(资产阶级)的“开山” 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的新诗可称千古绝唱。他的 行为与品格也同样受到同人、朋友、学生的赞赏与爱戴。 他对爱情的执著追求虽为文坛风流佳话,亦留有诸多遗 憾。但他那天真无邪,崇尚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 义情怀,追求人生真谛的精神是惊天地、泣鬼神的。胡 适说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 是自由,一个是美。 徐志摩的 “康桥情结”   在那里,他接 受了资产阶级教育, 形成以“爱、自由、 美”为核心的人生 观和“康桥理想”。 《我所知道的康桥》 《康桥,再会吧》 1922年,第一次离开剑桥,写下长诗 1926年,第二次旅游英国,留下散文 1928年,第三次去剑桥,告别剑桥, 留下佳作 《再别康桥》 康 桥 的 灵 性 全 在 一 条 河 上 ; 康 河 , 我 敢 说 是 全 世 界 最 秀 丽 的 一 条 水 。 — 徐 志 摩 在那里,他结识 了影响他生命、终生 为之倾慕的一个重要 女性——林徽因。 康桥:诗人爱之梦破灭的地方 康桥:诗人自由之梦飞翔的地方 1921年,徐志摩经狄更生介绍在皇家学院作旁 听生。 在那里,他遇 到了当时伟大的诗 人泰戈尔,他的诗 作很大程度上都受 到了这位大师的影 响。 林徽因、泰戈尔与徐志摩 康桥:诗人美之梦蕴积的地方 听课文录音,读准字词。 河 畔( ) 荡 漾( ) 青 荇( ) 榆 阴( ) 揉 碎( ) 浮 藻( ) 长 篙( ) 漫 溯( ) 斑 斓( ) 笙 箫( ) pàn yàng xìng yú róu zǎo gāo sù lán shēng xiāo 朗读课文,读准节奏,读出情感。 思考问题 • 1、你认为这首诗主要抒发了什么感情? • 2、诗人在离别时,写了康桥哪些风光?你 能概括出几幅画面? • 3、诗人告别时,做了哪个动作? 金柳图、青荇图、彩潭图、寻梦图、 沉默图、作别图 对康桥的依依惜别之情 招手 诗歌解析 ①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第一节最引逗我们情思的是那 三个“轻轻”,使我们体会到 康桥是美丽的,而这美的最集 中的表现在一个“静”字。三 个“轻轻”是诗人对康桥之美 的观照,即使“作别”一刻还要把这种宁静之美藏于内 心,不忍打破这种宁静之美,写诗人与康桥依依惜别, 表现了诗人惜爱之情,并为全诗确定了情感基调。 全诗蕴涵了对康桥对母 校的依依惜别之情 总体语调:舒缓、低沉   节奏:轻柔、和谐 第二节写了岸边的柳 树,表现了诗人的无限欢喜 和眷恋之情。“金柳”是夕 阳照射下的柳树,它镀上了 妩媚的金色。金色的柳条随 风摇摆,秀美婀娜,好像美 艳的“新娘”,形象逼真的 写出了金柳的美好姿态,又 传达出诗人的无限欢喜和眷 恋之情及浓烈的温柔之爱。 “艳影”在诗人“心 头”“荡漾”,物我合一, 情景交融。谁舍得离开美丽 的新娘呢? 可见康桥在徐志 摩心中的地位。 ②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③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第三节写了康河的水草,寄予着 作者对康桥的无限留恋。 。青荇, 是再普通不过的水草,为什么徐志 摩却愿意做这样的一条水草? 在这里,软泥让人们联想到泥 的细腻与光滑,很可爱,让人有亲 近的愿望;而水草是油油的,让你 直觉到它的生命力的旺盛;招摇一 词写出了水草随微波起伏的轻盈之 态。在柔波里招摇的意象,是诗人 对自己在康桥幸福生活的隐喻。并 有向诗人打招呼,欢迎诗人之意。 “甘心”两字,表达了诗人对康河 的永久恋情,愿意永远流在康河, “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 本来很一般的景物为何会在诗 人的眼里变得如此美好?因为这些 景物上寄予着作者对康桥的无限留 恋。柳草本无情,有情的是诗人。 ④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第四节写榆树下 的清潭。这里的潭 即指拜伦潭,相传 拜伦曾在这里游玩。 清泉倒映着天上的 彩虹,五彩斑斓, 多么富有诗情画意! 浮藻间好像沉淀着 彩虹般的梦。融情 入景,将人带入了 梦一般的意境中。 ⑤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第五节,诗人迷 恋的感情达到了高潮。 在流连忘返的观景过 程中,诗人似乎已经 忘了他即将要离别康 桥。想象自己撑着一 杆长篙泛舟到青草更 青处去寻找那“彩虹” 似的梦。到晚上归来 时,水波与星光交相 辉映,诗人情不自禁 的想要“放歌”,快 乐的情绪达到顶点。 ⑥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第六节,乐极生悲,诗人 由幻想回到现实。想到今晚就要和康桥 离别,不禁别情缕缕,离愁重重,情绪 顿时低落下来。于是不能“放歌“,只 能“悄悄”吹起离别伤感的笙萧,在沉 默中体味别离的惆怅。连夏虫好像也体 会到了离别之情,也为他保持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往日欢愉的康 桥也无语了,一切都为诗人的离去归于 寂然,将诗人的离愁推到了极点。真是 此时无声胜有声,无言胜过千万语呀! 怎样理解“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悄悄无声,笙箫有声,这是一对矛盾, 但在作者这里却达成了统一。诗人内心 一定翻滚如大海,但是离别愁绪压倒了 一切,所以笙箫的离别曲只能在心中回 荡。 ⑦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第七节,与开头呼应。诗人是那样不舍得离去。 云彩本是不能带走的,诗人却用夸张的手法强调说 “不带走一片云彩”,加上两个“悄悄”表露诗人 不愿掠动心爱的康桥一片温柔情意,不忍心让康桥 与我一同伤感。这一节不是对第一节的简单重复, 而是更加深情,更加眷恋。至此,将诗人对康桥 “浓得化不开”的感情于“沉默”、“悄悄”、 “轻轻”中表现了出来,同时排出了“伤离别”的 沉重感,增加了飘逸之感。 1难舍难分 2欢喜和眷恋 3更加欢喜和眷恋 4对康桥永久的眷恋 5感情达到高潮 6情绪低落 静思默想 7悄悄作别 挥手作别云彩图 河畔金柳倒影图 青草水底招摇图 榆阴浮藻清潭图 撑篙漫溯寻梦图 黄昏夏虫沉默图 招手惜别云彩图 艺术特点 1、形式:四行一节、错落排列、字数相近、回 环呼应——建筑美 全诗共七节,四行一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 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 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首句连用三个“轻轻的”,使我们仿佛感受到 诗人踮着足尖,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 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 天的云彩。”最后一节以三个“悄悄的”与首阙回环 对应。潇洒地来,又潇洒地走。挥一挥衣袖,抖落的 是什么?已毋须赘言。既然在康桥涅槃过一次,又何 必带走一片云彩呢?——首尾回环呼应、结构严谨, 给人以整体之美。 2、语言:节奏感、旋律美、弹跳性——音乐美 A、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 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B、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C、回环复沓。首节与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 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如诗歌的第一节,便三次用了“轻轻的”,这个 形容词,显得节奏轻快、旋律柔和,带着细微的弹跳 性;诗的第二节在音乐上像是用小提琴拉满弓奏出的 欢乐的曲子;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 朗上口。这优美的节奏契合着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 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 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正体现了徐志摩的诗美主 张。 3、意境:金柳 新娘 招摇 彩虹似的梦——绘画 美 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 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以美的享 受,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 七节诗,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 面,给人视觉上美的享受。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 面:其一是,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创造 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意境。如披着夕照的金柳,软泥 上的青荇,树荫下的水潭等。其二是,诗人通过动作 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 “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 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三 美 课文总结 《再别康桥》一诗,我们读到的是离情, 但给我们启示的却是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 爱生活。在当今商品经济社会里,世俗的砂轮 把我们的情感世界打磨得渐渐粗疏、冷漠时, 我们更需要这一类清新、真纯的文字来洗涤我 们的灵魂,从而使我们学会感动,让生活充满 激情。 迁移练习 ●试和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比较赏析: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 1、作者以凉风吹拂下的颤动的水莲花作比, 是为了突出其( )的风致,进而刻 画女郎( ) 的神态. 2、“那一声珍重里的蜜甜的忧愁”一句 中,“蜜甜”和“忧愁”矛盾么?请谈谈你的 理解. 这是诗人随泰戈尔访日后的感怀之 作。诗人捕捉到的是女郎道别时一刹那 的姿态,“温柔”、“娇羞”、“蜜甜 的忧愁”准确地传达出少女楚楚动人的 韵致以及依依惜别的情怀,“不胜凉 风”的水莲花的比喻也恰如其分,最终 使诗人对日本之行的观感定格在“水莲 花”般的少女“一低头”的温柔之中。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