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语文课件死海不死 (5)_鲁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七年级上语文课件死海不死 (5)_鲁教版

死海不死 目标导学一、学习本文说古道今,运用神话故事、传说,了解死海的特点及其成因。二.学习几种常用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引用、作诠释、打比方。三、理解题目的新颖与巧妙,理解神话传说在文章中的作用。 1、注音:游弋耶路撒冷安然无恙谕告经年累月不逊惩罚氯化钠塌陷日趋干涸(yì)(sā)(yàng)(yù)(lěi)(xùn)(chéng)(lǜ)(tā)(qū) 2、朗读课文,理清本文结构:一(1—4)死海的特征二(5—6)死海的成因三(7—8)死海的现状和未来 合作探究合作探究(一) 阅读课文(1—4)节,思考:(1)第一段介绍了哪些内容?(2)第二段为什么说“死海不死”?(3)第三段引用传说说明了什么?(4)死海的浮力为什么这么大?如何说明的? 汇报展示(1)第一段介绍了哪些内容?交代死海的地理位置和得名的原因。(2)第二段为什么说“死海不死”?浮力大,人不会被淹死。 引用罗马统帅狄杜处决奴隶们屡淹不死的传说,说明死海浮力之大,既形象又神奇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3)第三段引用传说说明了什么? 汇报展示(4)死海的浮力为什么这么大?如何说明的? 矿物质含量(亿吨)氯化纳135.46氯化钙63.7氯化钾20溴、锶若干合计占23%—25%死海海水咸度很高1、准确揭示了死海的本质特征--咸度高。2、增强了文字的直观性,简明、具体,更有说服力。 合作探究合作探究(二) 阅读课文(5—6)节,思考:1、第5段讲述的是不是死海的成因?其作用是什么?2、 死海的真正成因是什么? 第5段讲述的是不是死海的成因?其作用是什么?明确:不是,这只是神话,是人们无法识认死海形成过程的一种猜测。作用:1、加强科普类文章的趣味性,使本文更加生动。2、反映了人类对死海的认识的从无知到有知,从愚昧到科学的发展过程。汇报展示 汇报展示2、 死海的真正成因是什么? 2死海成因:(1)地形特点。(2)矿物质很多。(3)水蒸发、矿物质沉淀。约旦巴勒斯坦东西宽5-16公里蒸发沉淀南北长75公里146米耶路撒冷 合作探究合作探究(三) 阅读课文(7—8)节,思考:1、死海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是怎样的?2、如何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死海的资源? ?死海的过去:死海的现在:死海的将来:一片荒凉出现生气可能干涸汇报展示1、死海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是怎样的? 汇报展示2、如何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死海的资源? 感受神奇的死海泥 一位女士在死海著名的旅游景点因盖迪全身涂上死海泥后面露微笑。在因盖迪旅游景点随处可见这样的景象。死海是亚洲西部的内陆咸水湖泊,据信涂抹死海泥有减轻疲劳,促进血液循环和美容的作用。 约旦大学地质学教授萨拉迈赫在经过多年研究后表示,死海水面的高度虽然在许多地图上标明是海平面以下392米,但那只是20世纪60年代的数据,现在死海水面的实际高度是海平面以下412米。这个数字说明,死海的水面在过去40年里正以每年0.5米的速度(现在还有水位每年下降1米的说法)在下降。按照这个速度,再过10年,死海的面积将从60年代的大约1000平方公里减少到650平方公里。如果水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并继续以这个速度下降,死海也许会变成一个小湖;而萨拉迈赫教授则警告说,如果不采取措施,任凭死海水面不断下降的话,死海最终将会“死亡”,并从地球上永远消失。死海的眼泪: 练    习一、说出下列画线的“死”字的不同含义:死海(              )死海不死(     )死海真的要死了(         )二、填空题:本文说明死海“死”与“不死”的特征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________;说明死海咸度高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说明死海成因的神话,其说明方法是,作用是(1)________,(2)反衬“科学成因”指鱼虾、水草等不能生存人被淹死指死海干涸、消失举例子列数字引用增加趣味性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本文的说明方法有:日本科学家注意到,在地震发生前几周,卫星就能测到震区地理位置的移动。如:1989年7月11日伊东地震前一年,他们就发现伊东地区的位置向南移动,到震前2-3天,位移达到最大值,向南偏移13.6厘米。上段文字用了哪些说明方法?逻辑顺序,由现象到本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引用(举例子列数字)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