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语文课件《核舟记》 (19)_苏教版(2016)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核舟记》 (19)_苏教版(2016)

核舟记魏学洢 中峨(é)冠(guān)而多髯(rán)者为东坡鲁直居左佛印居右船头坐三人, 舟尾横卧一楫(jí)。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其船背稍夷(yí),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rén)戌(xū)秋日,虞(yú)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liǎo)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xī),技亦灵怪矣(yǐ)哉! 自学指导题:1、了解作者。2、、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它有什么特征?文章结尾有一个词与它相照应,是哪个词?这两个词说明了什么?3、你能理清本文的结构吗?这是一种什么结构?4、本文的说明什么顺序是什么样的?你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5、你能找出本文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吗?6、这核舟的主题是什么?你从哪些地方知道的?7、作者在说明船头三人时,着墨较多的是谁,为什么?这三人中,苏黄与佛印的特点有何不同?8、第四段中描述“舟子”神情动作渲染了一种什么氛围?9、本文是如何具体突出核舟之“奇巧”的?10、课文结尾为什么要点明核的大小与核舟上的内容呢? 1、作者简介。魏学洢(约1596--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现在浙江省嘉兴市)人。其父亲魏大在明熹宗时做“给事中”官,因上流指责权奸魏忠贤结党树威,被逮捕下狱。魏学洢尽力营救其父,末成。其父被害死在狱中,学洢痛父冤枉,晨夕号泣,自己又受到阉党迫害威逼,不久悲愤而死,只活了30岁。他一生没做过官,生前好学善文,撰有《茅檐集》。2、对象:核舟特征:奇巧。两个词:奇巧、灵怪。说明了雕刻者技艺之高超。 点明雕刻的技艺特点、主题及其来历.核舟记总详写核舟的大小、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分总总结全核舟的人、物、文字的数目,赞叹雕刻者技艺之高超。(1段)(2—5段)用事实说明雕刻者技艺精湛(6段)请你细读课文、掌握结构 说明顺序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船头坐三人中轩敞者舟尾横卧一楫其船背稍夷整体局部中间两边船背逻辑顺序空间顺序主——次(分)(总) 5、列数字: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打比方:细若蚊足,勾画了了。摹状貌: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6、主题:苏东坡泛游赤壁。依据“盖大苏泛赤壁云”“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因为它们分别出自苏东坡的《后赤壁赋》和《赤壁赋》暗点了主题。 7、是苏东坡。因为刻画得仔细,所以作者当然也写得细腻;同时还因为核舟的主题是“盖大苏泛赤壁云”,主角是苏东坡,这样说明与主题吻合。苏黄亲密,且专注于陶醉于手中的画卷。雕刻家的意图是表现他们豁达、豪放的胸襟,说明他们在山光水色的掩映之中,完全忘却了现实的烦恼,而陶醉在眼前画卷的美好意境里。佛印的形象则是苏黄二人的陪衬,他的表情给人一种空灵的感觉,表现出一种万物皆空的佛家四大皆空的心态。8、两“舟子”虽神情各异,一个“若啸呼状”,仿佛是在那里呼唤清风,显得悠闲自在;一个“视端容寂”,仿佛在专注听“茶声”。但表现了一个共同氛围,这就是愉悦、轻松、活泼自乐。 ⑴体积上:小⑵构思上:巧⑶雕刻的人、物、字数量上:多奇巧⑷人物姿态、神情、衣褶、念珠清晰明了、栩栩如生。灵怪 研读末段,作者为什么要统计“核舟”上的物品、文字的数目?最后一句从表达方式看是什么?有何作用?强调核舟容量大、所刻景物甚多。再用“而计其长曾不盈寸”体积之小与之对比,使人们更强烈地感到这个玲珑剔透、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有巧夺天工之妙。以此突出雕刻精湛的技艺,自然引出最后一句的赞叹。最后一句从表达方式看是抒情议论。结构上与开头相照应(首尾呼应),内容上再次赞颂雕刻者技艺之高超精湛,突出中心。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