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三国鼎立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 ‎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基本史实,思考两场战役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初步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了解战争过程,提升复述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分析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提高对比、分析的能力;识读《三国鼎立形势图》,学习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阅读《三国演义》的片段,认识文学作品和真实历史之间的区别。了解历史人物的相关史实,认识到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在于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史实。‎ 教学难点:如何看待三国鼎立这一局面;如何全面评价曹操、诸葛亮、孙权等历史人物。‎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一是戏剧舞台上的白脸曹操,被刻画成一个阴险狡诈、凶暴多疑的奸臣。图二是史书上的曹操,是一个多谋善断、有眼光、有帝王之才的人物。‎ 同一个历史人物,人们对他的看法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差异?你心目中的曹操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6课《三国鼎立》。‎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官渡之战 ‎1.教师讲述:东汉末年,群雄并起,陷入分裂割据局面。大一统的局面被打破了,而由于战乱,各割据势力趁机扩充实力,相互攻战,使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社会生产力也遭到严重破坏。‎ ‎2.创设情境:假设同学们是东汉末年的老百姓,面对这种艰难的生活状况,你们的愿望会是什么呢?‎ ‎3.教师讲述:东汉当时的老百姓最渴望的是早日结束战乱,实现统一,重新过上安定的生活。而当时北方主要有两股强大的军事势力,就是袁绍和曹操。他们都有完成统一的实力,那么究竟谁能统一北方?‎ ‎4.阅读图片:《官渡之战形势图》‎ ‎5.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复述官渡之战的过程。‎ ‎6.问题思考: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曹操能够在官渡之战中取胜的原因有哪些?‎ ‎7.教师归纳:‎ 曹操: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将汉献帝接到许昌,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②农业生产上:开荒屯田。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③军事上:军事才能出众。典韦、许褚等皆是东汉末年的猛将。④重用人才。官渡之战中的刘晔、荀攸、荀彧(yù)皆是有名的谋士。‎ 袁绍:袁绍内部不和,又骄傲轻敌,刚愎自用,不能采纳部属的正确建议,迟疑不决,一再丧失良机。‎ ‎8.教师归纳:官渡之战后,曹操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9.教师过渡:官渡之战后,曹操继续与袁绍的残余势力作战,到公元207年终于统一了北方,而当他凯旋回朝时,途经渤海,写下一首《龟虽寿》,其中有四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此时的曹操已经53岁了,他的“壮心”究竟是什么?‎ 目标导学二:赤壁之战 ‎1.阅读图片:《赤壁之战形势图》‎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复述赤壁之战的过程。‎ ‎3.问题思考:赤壁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特点分别是什么?赤壁之战中曹操为什么失败?‎ ‎4.教师补充:‎ ‎(1)公元208年,曹操和孙刘联军在赤壁交战,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 ‎(2)赤壁之战中曹操失败的原因:①曹军来自北方,士兵疲惫,水土不服,且不习水战。②曹操骄傲自满。③孙刘联军战术正确。④当时统一的条件尚未成熟。(根本原因)‎ ‎5.材料展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教师提问: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哪一著名战役有关?这一战役有何历史作用?‎ 提示: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目标导学三:三国鼎立 ‎1.阅读图片:《三国鼎立形势图》‎ ‎2.表格展示: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情况。‎ 提示:‎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魏 ‎220年 曹丕 洛阳 蜀 ‎221年 刘备 成都 吴 ‎222年 孙权 建业 ‎3.教师提问:三个政权为了战胜对方,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恢复和发展生产?‎ 提示: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蜀: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 吴: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230年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这是大陆与台湾联系的最早记录,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拓展延伸 ‎(1)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首先,一分为二,从其功、过两方面去评价。要看他一生的主要作为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 功过界定:是否有利于促进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是否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是否有利于文化的繁荣发展。‎ 其次,论从史出。‎ 例子:评价曹操。‎ ‎(2)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补充:曹操能谋善断,“挟天子以令诸侯”,他戎马一生,兼并群雄,统一北方,发展生产,功劳不可低估。他用自己富有创造性的诗作开创文学上的新风气。曹操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三、课堂总结 教材介绍了两次重要的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这两次战役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果明确,脉络清晰,易于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曹操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本节课在导入部分时采用其戏剧中的形象和史书中的形象进行对比,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本课涉及的时间较多,如何让学生掌握这些史实的时间,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如在讲述三国鼎立的知识点,通过画表格的形式进行归纳。如何看待三国鼎立这一局面,如何全面评价曹操、诸葛亮、孙权等历史人物是本课内容的难点,采用了小组讨论的形式,教师先对人物评价的方法进行指导,然后指导学生对曹操进行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史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本课教学中还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