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 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地矿双语学校七年级(上)月考地 理试卷(12 月份)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6-2017 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地矿双语学校七年级(上)月考地 理试卷(12 月份)

第 1页(共 23页) 2016-2017 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地矿双语学校七年级(上)月考地 理试卷(12 月份)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读经纬网示意图,回答 1~2 题. 1.图中 A 点所在的半球是( ) A.南半球、西半球 B.北半球、西半球 C.北半球、东半球 D.南半球、东半球 2.图中 B 点位于 C 点的( ) A.西南方 B.东北方 C.东南方 D.西北方 演示地球自转时,用手电筒模拟“太阳”,拨动地球仪,感悟地球运动,读图完成 3~4 题. 3.P 点此时正处在( ) A.日出时刻 B.中午时刻 C.日落时刻 D.午夜时刻 4.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是( ) A.昼夜现象 B.昼夜更替现象 C.四季变化 D.昼夜长短变化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 2013 年 11 月 9 日至 12 日 在北京举行.据下图,完成 5~6 题. 5.大会召开时,地球位于( ) 第 2页(共 23页) A.甲乙之间 B.乙丙之间 C.丙丁之间 D.甲丁之间 6.会议期间,我国昼夜长短的情况是( ) 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C.昼夜平分 D.无法确定 教室里有两幅大小一致的地图: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在上完“地图”这节课后, 小莉发现了一些问题.据此请你帮她回答 7﹣9 题. 7.在浏览地图时,小莉发现了不可能出现在中国地图上的图例是( ) A. B. C. D. 读图,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 8~9 题. 8.C 点所在的山体部位名称是( ) A.山脊 B.山谷 C.鞍部 D.山顶 9.最有可能发现河流的地方是( ) A.A 地B.B 地 C.C 地 D.D 地 10.2011 年 3 月 11 日日本东部沿海发生里氏 9.0 级大地震.关于成因,下图中 正确表示的是( ) A. B. C . D. 读 A、B 两地月平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 11~13 题. 第 3页(共 23页) 11.A 地气温特点是( ) A.终年高温 B.夏季高温 C.终年严寒 D.四季如春 12.B 地降水最多的月份是( ) A.4 月 B.6 月 C.8 月 D.12 月 13.关于 A、B 两地的气候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 是温带海洋性气候B.B 地是地中海气候 C.两地都是热带雨林气候 D.B 是温带季风气候 读图,完成 14~16 问题. 14.图中,甲、乙、丙、丁四处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5.图中反映了对降水的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洋流因素 C.海陆位置 D.地形因素 16.炎热的夏季人们经常到甲、丙两地避暑的原因是( ) A.甲地位于沿海地区,丙地处于迎风坡,两地降水多 B.地形的影响,甲地海拔低,丙地海拔高 C.甲地在沿海,丙地海拔高,两地气温较低 D.海陆位置的影响,甲处距海近,丙处距海远 第 4页(共 23页) 2012 年 12 月 10 日,莫言在欧洲的瑞典参加了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莫言, 祖籍山东高密,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读材料完成 17~18 题. 17.莫言在欧洲瑞典看到的主要人种是( ) A.黄种人 B.黑种人 C.白种人 D.混血种人 18.当地居民主要信奉( ) A.佛教 B.伊斯兰教 C.基督教 D.喇嘛教 19.苹果手机 iPhone 是由美国苹果公司、韩国三星公司及 LG 公司、日本索尼公 司和中国台湾富士康公司多个厂家合作生产的,这一实例说明( ) A.国际合作和经济全球化 B.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独成一体 C.国家之间和平共处 D.国际商业竞争越来越弱 20.下列在政治及经济等方面的商谈被称为“南北对话”的国家是( ) A.英国、美国 B.中国、朝鲜 C.英国、日本 D.中国、美国 二、读图题(每空 1 分,共 30 分) 21.读图“一带一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出发,经甲 海峡,过 A 洋,B 洲, 穿乙 运河,最终到达 C 洲. (2)“一带一路”连接大陆东西,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国家多 为 (发达或发展中)国家. (3)请补充完整陆地丝绸之路经济带起点西安的经纬网位置( , 第 5页(共 23页) 39°45′N). 2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以看出此大陆东岸属于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因此 C 为 气候, 可以判断此大陆为 大陆. (2)此大陆的西岸分布的 A 为 气候,B 为 气候. (3)终年炎热少雨的是 气候,大陆内部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寒 带气候分布于 圈以北地区. 23.读“世界部分地区人口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亚、非、欧三大洲中,人口密度较大且人口分布较为均匀的是 洲. (2)亚洲的 部和 部人口稠密;亚洲北部 B 地人口稀少的原因 是 . (3)世界上人口分布最多的地形类型是 ;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 A.北半球高纬度地区 第 6页(共 23页) B.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 C.南半球高纬度地区 D.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 (4)表中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1%,表明欧洲的总人口出现的趋势,由 此带来的人口问题有 ; . 亚洲 欧洲 非洲 人口数(亿)2001 年 37.20 7.27 8.18 人口自然增长率(%) 1.4 ﹣0.1 2.4 (5)A 地区的居民主要信奉 教,主要语言是 语. 24 . 读 图 , 回 答 下 列 问 题 . (1)甲图所示为 聚落,乙图所示为 聚落. (2)甲图地居民从事行业是 和 . (3)据丙图中信息分析,ABC 三处聚落选址的共同因素是 . (4)从上题分析来看,先有城市聚落还是先有乡村聚落? . 第 7页(共 23页) 2016-2017 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地矿双语学校七年级(上) 月考地理试卷(12 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读经纬网示意图,回答 1~2 题. 1.图中 A 点所在的半球是( ) A.南半球、西半球 B.北半球、西半球 C.北半球、东半球 D.南半球、东半球 【考点】1F: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 【分析】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 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 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 E 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 大,就是西经,用符号 W 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 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 N 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 纬,用符号 S 表示. 【解答】解:依据经纬度的判读,图中 A 点的经纬度是 150°W,60°S.东西半球 分界线是 20°W 和 160°E 组成的经线圈,20°W 以东、160°E 以西为东半球,20°W 以西、160°E 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 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 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可判定,图中 A 点位于西半球、南半球. 故选:A. 2.图中 B 点位于 C 点的( ) 第 8页(共 23页) A.西南方 B.东北方 C.东南方 D.西北方 【考点】1F: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 【分析】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 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 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 E 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 大,就是西经,用符号 W 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 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 N 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 纬,用符号 S 表示. 【解答】解: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 南北方向.读图分析可知,从经度看,B 点位于 C 点的西方;从纬度看,B 点位 于 C 点的北方;由此可判定,B 点位于 C 点的西北方向. 故选:D. 演示地球自转时,用手电筒模拟“太阳”,拨动地球仪,感悟地球运动,读图完成 3~4 题. 3.P 点此时正处在( ) A.日出时刻 B.中午时刻 C.日落时刻 D.午夜时刻 【考点】15: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 【分析】(1)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 差异. (2)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 向东,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 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 【解答】解: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太阳在同一时刻只能照亮 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个地球称为昼半球,相对于另一半未被照亮的半球 被称为夜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昏线;将到达白天的是晨线,将到 第 9页(共 23页) 达夜晚的是昏线;由于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因此可知图上 P 点位于晨线 上,是日出时刻.故选项 A 符合题意. 故选:A. 4.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是( ) A.昼夜现象 B.昼夜更替现象 C.四季变化 D.昼夜长短变化 【考点】15: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 【分析】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自转,自转一周是一天;地球自转的方 向为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 间差异.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叫地球公转,公转一周是一年;地球公转的方 向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太阳 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 【解答】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 差异.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 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故选项 B 符合题意. 故选:B.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 2013 年 11 月 9 日至 12 日 在北京举行.据下图,完成 5~6 题. 5.大会召开时,地球位于( ) A.甲乙之间 B.乙丙之间 C.丙丁之间 D.甲丁之间 【考点】17: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 【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 66.5°的固定倾角,这 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直射 在南回归线上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 12 月 22 日前后,北半球昼最短夜最 长,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为北半球夏至日, 日期为 6 月 22 日前后,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当太阳 第 10页(共 23页) 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为 3 月 21 日前后,此时全 球昼夜平分;当太阳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为 9 月 23 日前后,此时全球昼夜平分. 【解答】解:读图可知,当地球位于图中的丙处时,为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为 9 月 23 日前后;当地球位于图中的丁处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为 12 月 22 日前后;11 月 9 日至 12 日地球运行在图中的丙秋分和丁冬至之间.故选项 C 符 合题意. 故选:C. 6.会议期间,我国昼夜长短的情况是( ) 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C.昼夜平分 D.无法确定 【考点】17: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 【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 66.5°的固定倾角,这 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直射 在南回归线上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 12 月 22 日前后,北半球昼最短夜最 长,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为北半球夏至日, 日期为 6 月 22 日前后,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当太阳 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为 3 月 21 日前后,此时全 球昼夜平分;当太阳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为 9 月 23 日前后,此时全球昼夜平分. 【解答】解:读图可知,当地球公转到图中的丙处时,为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 为 9 月 23 日前后,此时全球昼夜平分;当地球公转到图中的丁处时,为北半球 的冬至日日,日期为 12 月 22 日前后,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11 月 9 日至 12 日 地球运行在丙秋分和丁冬至之间,位于北半球的我国此时昼短夜长.故选项 B 符合题意. 故选:B. 教室里有两幅大小一致的地图: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在上完“地图”这节课后, 小莉发现了一些问题.据此请你帮她回答 7﹣9 题. 第 11页(共 23页) 7.在浏览地图时,小莉发现了不可能出现在中国地图上的图例是( ) A. B. C. D. 【考点】24:图例和注记. 【分析】图例是地图上所用符号和色彩所表示特征的释义和说明.注记是在地图 上表示地理事物的名称和山高水深等的数字.在地图上起说明作用的各种文字、 数字,统称注记.注记常和符号相配合,说明地图上所表示的地物的名称、位置、 范围、高低、等级、主次等等. 【解答】解: 表示洲界线; 表示沙漠; 表 示的是湖泊; 表示的是水库; 根据题意:小莉发现了不可能出现在中国地图上的图例是洲界线;结合选项. 故选:A. 读图,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 8~9 题. 8.C 点所在的山体部位名称是( ) A.山脊 B.山谷 C.鞍部 D.山顶 【考点】29: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 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 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密集, 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解答】解:读图可得,C 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是山脊. 故选:A. 第 12页(共 23页) 9.最有可能发现河流的地方是( ) A.A 地B.B 地 C.C 地 D.D 地 【考点】29: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 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 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 方为陡崖. 【解答】解: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山谷为集水线,可以发育成河流.读图分析可 知,图中 D 地位于山谷地带,最有可能发现河流. 故选:D. 10.2011 年 3 月 11 日日本东部沿海发生里氏 9.0 级大地震.关于成因,下图中 正确表示的是( ) A. B. C . D. 【考点】3D: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分析】板块运动学说的观点认为,由岩石构成的地球表层由六大板块组成,板 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解答】解:从板块构造来看,2011 年 3 月 11 日日本东部沿海发生里氏 9.0 级 大地震,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造成的.选项 D 符合题意. 故选:D. 读 A、B 两地月平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 11~13 题. 第 13页(共 23页) 11.A 地气温特点是( ) A.终年高温 B.夏季高温 C.终年严寒 D.四季如春 【考点】48:气温的变化及其变化曲线图;4O:降水量柱状图及其应用. 【分析】在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示意图中,横坐标轴表示月份,纵坐标轴左侧表示 气温,右侧表示降水量,气温年变化用平滑的曲线表示,降水年变化用长方形柱 状表示.观察气温曲线图,可以知道气温最高月和气温最低月,气温最高值和气 温最低值,观察降水柱状图,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 【解答】解:读图可知,A 地全年高温,B 地夏季高温,冬季寒冷.故选项 A 符 合题意. 故选:A. 12.B 地降水最多的月份是( ) A.4 月 B.6 月 C.8 月 D.12 月 【考点】4O:降水量柱状图及其应用;48:气温的变化及其变化曲线图. 【分析】在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示意图中,横坐标轴表示月份,纵坐标轴左侧表示 气温,右侧表示降水量,气温年变化用平滑的曲线表示,降水年变化用长方形柱 状表示.观察气温曲线图,可以知道气温最高月和气温最低月,气温最高值和气 温最低值,观察降水柱状图,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 【解答】解:读图可知,B 地降水最多的月份是 8 月份.故选项 C 符合题意. 故选:C. 13.关于 A、B 两地的气候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 是温带海洋性气候B.B 地是地中海气候 第 14页(共 23页) C.两地都是热带雨林气候 D.B 是温带季风气候 【考点】4O:降水量柱状图及其应用;48:气温的变化及其变化曲线图. 【分析】在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示意图中,横坐标轴表示月份,纵坐标轴左侧表示 气温,右侧表示降水量,气温年变化用平滑的曲线表示,降水年变化用长方形柱 状表示.观察气温曲线图,可以知道气温最高月和气温最低月,气温最高值和气 温最低值,观察降水柱状图,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 【解答】解:读图可知,A 图气候特点为全年高温多雨,为热带雨林气候;B 图 的气候特点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为温带季风气候.故选项 D 符合 题意. 故选:D. 读图,完成 14~16 问题. 14.图中,甲、乙、丙、丁四处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考点】4U: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分析】世界各地的气候为什么会千差万别?简单地说,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 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及人类活动等.也是影响气温和 降水的主要因素. 【解答】解:从图中看出,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暖湿气流被迫沿山 坡爬升,随着海拔升高,气温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叫地形雨.从 图中看出降水最多的是在乙点.故选项 B 符合题意. 故选:B 第 15页(共 23页) 15.图中反映了对降水的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洋流因素 C.海陆位置 D.地形因素 【考点】4U: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分析】世界各地的气候为什么会千差万别?简单地说,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 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及人类活动等.也是影响气温和 降水的主要因素. 【解答】解:如图,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 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叫地形雨.受地形的影响,山地迎风坡降水多, 背风坡降水少.故图中反映了对降水的影响因素是地形因素. 故选:D. 16.炎热的夏季人们经常到甲、丙两地避暑的原因是( ) A.甲地位于沿海地区,丙地处于迎风坡,两地降水多 B.地形的影响,甲地海拔低,丙地海拔高 C.甲地在沿海,丙地海拔高,两地气温较低 D.海陆位置的影响,甲处距海近,丙处距海远 【考点】4U: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分析】世界各地的气候为什么会千差万别?简单地说,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 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及人类活动等.也是影响气温和 降水的主要因素. 【解答】解: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 情况下,每增高 100 米,气温约下降 0.6℃;图中丙处海拔高,气温低,成为避 暑之地;在相同的太阳辐射条件下,海洋表面和陆地表面温度的变化有很大的不 同,纬度相同的地方,在夏季,海洋上气温低些,陆地上气温高些,在冬季,陆 地上气温低些,海洋上气温高些;从图中看出甲处在海边,海水对气温有调节作 用,成为避暑之地.根据题意. 故选:C. 2012 年 12 月 10 日,莫言在欧洲的瑞典参加了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莫言, 第 16页(共 23页) 祖籍山东高密,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读材料完成 17~18 题. 17.莫言在欧洲瑞典看到的主要人种是( ) A.黄种人 B.黑种人 C.白种人 D.混血种人 【考点】63:世界主要人种及其分布地区. 【分析】按照肤色差异,世界人口可以分为三大人种,即黄色人种、白色人种、 黑色人种,其中白色人种是目前分布最广泛的人种,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 欧洲以白色人种为主,非洲以黑色人种为主. 【解答】解:欧洲主要是白种人,该人种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人种,因此莫言在 欧洲瑞典看到的主要人种是白色人种. 故选:C. 18.当地居民主要信奉( ) A.佛教 B.伊斯兰教 C.基督教 D.喇嘛教 【考点】65:世界主要宗教及其分布地区. 【分析】世界上现有将近半数的人信仰宗教,其中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是 基督教,教徒总数超过 10 亿,分布在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欧洲、 美洲、大洋洲.伊斯兰教教徒被称为穆斯林,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 非洲的北部和东部.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教徒以亚洲为最多,在亚洲又集中 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斯里兰卡. 【解答】解:世界上现有将近半数的人信仰宗教,其中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 教是基督教,教徒总数超过 10 亿,分布在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欧 洲、美洲、大洋洲;欧洲的瑞典主要信仰基督教,故选项 C 符合题意. 故选:C. 19.苹果手机 iPhone 是由美国苹果公司、韩国三星公司及 LG 公司、日本索尼公 司和中国台湾富士康公司多个厂家合作生产的,这一实例说明( ) A.国际合作和经济全球化 B.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独成一体 第 17页(共 23页) C.国家之间和平共处 D.国际商业竞争越来越弱 【考点】7C:国际合作与经济全球化. 【分析】经济全球化使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相互依赖,相互融合, 有利于各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解答】解:苹果手机 iPhone 是由美国苹果公司、韩国三星公司及 LG 公司、ri 本索尼公司和台湾富士康公司多个厂家合作生产的,这一实例说明:各国之间经 济的联系日益密切;说明国际合作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根据题意. 故选:A. 20.下列在政治及经济等方面的商谈被称为“南北对话”的国家是( ) A.英国、美国 B.中国、朝鲜 C.英国、日本 D.中国、美国 【考点】71: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概况. 【分析】(1)发达国家大多分布在北美洲、欧洲、大洋洲,这些发达国家,除澳 大利亚和新西兰外,都分布在北半球(北); (2)发展中国家以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国家为主,这些发展中国家,主要 分布在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南). 【解答】解: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商谈,叫做“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 之间的合作,叫做“南南合作”;中国和美国分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 故选:D. 二、读图题(每空 1 分,共 30 分) 21.读图“一带一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第 18页(共 23页) (1)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出发,经甲 马六甲 海峡,过 A 印度 洋,B 非 洲,穿乙 苏伊士 运河,最终到达 C 欧 洲. (2)“一带一路”连接大陆东西,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国家多 为 发展中 (发达或发展中)国家. (3)请补充完整陆地丝绸之路经济带起点西安的经纬网位置( 109°E , 39°45′N). 【考点】9H:马六甲海峡的重要地理意义;1F: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 位置;34:四大洋的的地理分布和概况;35:洲界线. 【分析】地球上,广阔的海洋彼此相通,连为一体.洋(或称大洋)是海洋的主 体部分,一般离大陆较远;面积广阔,深度多在 2000 米以上.习惯上,人们把 大洋划分为四大部分,分别命名为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北冰洋.在经纬网 图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 大,就是东经,用符号 E 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 符号 W 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 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 N 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 南纬,用符号 S 表示. 【解答】解:读图可知,(1)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出发,经甲马六甲海峡,过 A 印度洋,B 非洲,穿乙苏伊士运河,最终到达 C 欧洲. (2)“一带一路”连接大陆东西,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国家多 为发展中国家. (3)图中经度数自西向东度数越来越大,为东经度,用符号 E 表示;西安的经 度为 109°E,纬度为 39°45′N. 故答案为: (1)马六甲;印度;非;苏伊士;欧; (2)发展中; (3)109°E. 2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 19页(共 23页) (1)据图可以看出此大陆东岸属于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因此 C 为 温带季风 气 候,可以判断此大陆为 亚欧 大陆. (2)此大陆的西岸分布的 A 为 温带海洋性 气候,B 为 地中海 气候. (3)终年炎热少雨的是 热带沙漠 气候,大陆内部的气候类型是 温带大陆 性 气候,寒带气候分布于 北极 圈以北地区. 【考点】4S: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概况. 【分析】习惯上,人们按照地球上的“五带”来称呼气候,如热带气候、温带气候 和寒带气候.科学家则主要依据各地气温和降水组合形成的气候特征,划分出一 系列的“气候类型”. 【解答】解: (1)C 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于温带亚欧大陆的东岸地区.夏季高温多雨,雨 热同期,对农业生产比较有利. (2)A 温带海洋性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纬 40°~60°的大陆西岸.B 地中海气候主 要分布在南北纬 30°~40°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地区最为典型,所以称为地中海 气候. (3)图中终年炎热少雨的是热带沙漠气候,大陆内部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 气候,寒带气候分布于北极圈以北地区. 故答案为: (1)温带季风;亚欧;(2)温带海洋性;地中海;(3)热带沙漠;温带大陆性; 北极. 第 20页(共 23页) 23.读“世界部分地区人口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亚、非、欧三大洲中,人口密度较大且人口分布较为均匀的是 欧 洲. (2)亚洲的 东 部和 南 部人口稠密;亚洲北部 B 地人口稀少的原因是 纬 度较高,气候过于寒冷 . (3)世界上人口分布最多的地形类型是 平原 ;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 B A.北半球高纬度地区 B.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 C.南半球高纬度地区 D.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 (4)表中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1%,表明欧洲的总人口出现的趋势,由 此带来的人口问题有 劳动力短缺 ; 国防兵源不足 . 亚洲 欧洲 非洲 人口数(亿)2001 年 37.20 7.27 8.18 人口自然增长率(%) 1.4 ﹣0.1 2.4 (5)A 地区的居民主要信奉 伊斯兰 教,主要语言是 阿拉伯 语. 【考点】62: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和迁移状况;65:世界主要宗教及其分布地区; 66:世界主要语言及其分布地区. 【分析】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 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的稠密地 区. 四大人口稠密地带: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 第 21页(共 23页) 四大人口稀疏地带:干旱的沙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 带雨林. 【解答】解:(1)结合图示得知:亚欧非三大洲中,人口密度较大且分布较均匀 的是欧洲; (2)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人口分布稠密;亚洲北部的 C 地人口少的原因是纬度 较高,气候过于寒冷; (3)世界上人们居住大多选择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的地 区,也就是中低纬度的平原地区; (4)欧洲人口增长情况是负增长,这类现象带来的问题是人口老龄化、劳动力 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等; (5)A 是西亚的阿拉伯半岛,属于阿拉伯国家,主要信仰伊斯兰教,说阿拉伯 语. 故答案为:(1)欧;(2)东;南;(3)平原;B;(4)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 足;(5)伊斯兰;阿拉伯. 24 . 读 图 , 回 答 下 列 问 题 . (1)甲图所示为 城市 聚落,乙图所示为 乡村 聚落. (2)甲图地居民从事行业是 工业 和 服务业 . (3)据丙图中信息分析,ABC 三处聚落选址的共同因素是 地形平坦开阔,水 源充足 . (4)从上题分析来看,先有城市聚落还是先有乡村聚落? 先有乡村聚落,后 有城市聚落 . 【考点】6B:聚落的概念和类型:城市和乡村;6C: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第 22页(共 23页) 【分析】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聚落的分布大多依 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 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 和发展.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 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 居民聚居地. 【解答】解:读图分析可知: (1)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相对拥挤,建造了许多高层住宅;乡村居民的居住地 相对分散,乡村的房屋一般都不很高,但经济实用,乡村的外围通常分布有大片 的农田.读图可知,甲为城市聚落,高楼林立,道路纵横;乙为乡村聚落,相对 分散,规模较小. (2)城市居民从事行业是工业和服务业等非农业,乡村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 (3)据丙图中信息分析,ABC 三处聚落选址的共同地形因素是地形平坦开阔, 水源充足. (4)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 落,后有城市聚落. 故答案为: (1)乡村;城市; (2)工业;服务业; (3)地形平坦开阔,水源充足; (4)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第 23页(共 23页) 2017 年 7 月 7 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