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学期语文 第9讲 记叙文阅读--结合情节,概括人物特点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初一上学期语文 第9讲 记叙文阅读--结合情节,概括人物特点

第9讲 记叙文阅读——结合情节,概括人物特点 课前一开心 某哲学系老师在期中考时只考了一题申论题:“什么是勇气?”‎ 就当大家拼了命在想怎么写时,有个同学交卷了! ‎ 不过,他只写了五个字:“这就是勇气。”‎ 到了期末考,老师依然是只考一题:“这就是题目,请作答。” ‎ 大家依然不会写,不过那位同学还是很快就交卷了。 ‎ 他写了:“这就是答案,请给分。” ‎ 老师气不过,传唤了那位同学: ‎ ‎“我有两道题目问你,你若答出第一题,就可不必答第二题。”‎ 同学:“嗯。”‎ 老师:“你的头发有几根?”‎ 同学:“一亿两千万三千六百零一根。”‎ 老师(!?):“你怎么知道?” ‎ 同学:“这一题我不用回答。”‎ 知识梳理 ‎1、阅读思路:‎ 分析标题→明确内容→理清结构→把握主题→人物特点 ‎2、典型例题:‎ ‎(1)结合全文,具体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2)请结合具体情节,举例说明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3、方法:‎ 抽取细节,概括内容,具体分析人物特点 ‎(1)提取文章中直接交代的人物特点。‎ ‎(2)辨识描写,分析人物特点。‎ ‎(3)分析在事件中呈现出的人物特点。‎ ‎4、积累有关概括人物形象的词语:‎ 平凡、朴实、纯真、善良、可爱、沉着、冷静、乐观、稳重、害羞、幽默、谨慎、正直、勇敢、从容、耐心、踏实、谦虚、勤俭、敬业、诚实、热心、执著、洒脱、豪放、老实、狡猾、泼辣、孤独、悲伤、胆小、圆滑、暴躁、势利、郁郁寡欢、寡言少语、循规蹈矩、…… ‎ 爱孩子 ‎5、答题思路:‎ ‎①提取出文章明确呈现的人物特点;‎ ‎②揣摩事件,分析体现出的人物特点;‎ ‎③依据中心筛选、合并、理清关系;‎ ‎④按照回答题干——概括内容——总结的思路具体答题。‎ 金题精讲 题一: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戏缘 ‎ ①我爱戏,爱得如醉如痴。这种爱好,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 ‎ ②我的父亲艺术造诣甚深。不仅画儿画得好,而且戏也唱得好,京胡也拉得好。我们家是个大家庭,几重的四合院幽深幽深,晚饭后,父亲常坐在石榴树前拉胡琴自娱。那琴声脆亮流畅,美妙动听,达到一种至臻至妙的境界。几位兄长亦各充角色,生旦净末丑霎时凑全,“家庭自乐班”就此开场,热热闹闹一直唱到月上中天。我在其中充任裹乱的角色,所以不太受欢迎,往往开戏不久,就被母亲哄进屋去“睡觉”,躺在床上,听着外面悠扬的乐曲,我的心一阵阵发痒。‎ ‎③听父亲说谭富英唱腔酣畅痛快,当今名角中他喜欢谭富英。我说那我就当谭富英。父亲就教我唱他的《捉放曹》,他教的是陈宫见曹操杀死吕家数口后的大段唱词“听他言吓得我心惊胆怕,背转身自埋怨我自己作差。”我唱不好,父亲说是生吞活剥走过场,又说这两句西皮慢三板并不是谁都能把谭老板那“云遮月”的韵味儿唱出来的,叶家门里除了我四哥,谁都不行。四哥对母亲说:“丫丫这模样演刘媒婆不用化妆。”我不知刘媒婆为何许人,想必与父亲喜欢的谭富英一样,是个娇美俊俏的花花娘子。每日跟父亲学唱“听他言”,并自报家门系谭派正宗。逢到我唱兄长们便撇嘴起哄,说刘媒婆的“痰”派的确唱得无与伦比,一遍跟一遍毫不相同,比天桥的绝活还绝。父亲的琴拉得一丝不苟,并不因了我的稚嫩而稍有疏忽,我便也唱得极努力,信心不为兄长们的讽刺与挖苦所动,父亲说过,学戏与做人事理相通,凡事都得用心,不能投机取巧。‎ ‎ ④一日随父母去吉祥剧院看戏,听说里面有谭富英,有刘媒婆,我就在台上那转来转去花花绿绿的男女中寻找。父亲告诉我刘媒婆是那个脸上有黑痣穿肥短衫的。肥短衫是个又丑又老的婆儿,扯着公鸭嗓,挤眉弄眼很不中看。 我很生气,敢情憧憬了许久的刘媒婆竟是这般嘴脸,当下我眼里便含了泪。第二折是《捉放曹》,‎ 一个戴黑胡子的男人出场,唱出我熟悉的“听他言吓得我心惊胆怕”,我才知道这就是父亲喜欢的谭富英,数日来我效仿的竟不是什么美娘子而是这么个半大老头子,窝窝囊囊地追着个大白脸,该睡觉的时候不睡觉,一个人站那里傻唱…… 想象与现实的错位对我是个沉重的打击,一种失望的悲哀终于使我失却了看下去的愿望,我将身子缩进座位,盖着大衣,在“背转身自埋怨我自己作差”的慢板中昏昏睡去……‎ ‎⑤八九岁时,中国戏曲学校招生,我决计去报名。那时父亲已去世,便与母亲商量,她不答应。一气之下我在墙上拿大顶抗议,声称不答应就决不下来。母亲不睬我,也不让大家睬我,人们从我身边过来过去,任我头朝下用胳膊支撑着身体,竟没有一个肯为我说句话的。我下不来台,开始寻事,喊着七哥的小名开骂。七哥过来,揪着我的两腿把我摔在砖地上,使我一颗门牙脱落。我嚎啕不止。母亲说我们不懂事,说着掉下了眼泪。七哥在母亲的泪水中认了错,我也在母亲的泪水中绝了唱戏的念头。这一念之差是否使中国京剧界失了一个角儿,我不知道。‎ ‎⑥“文革”时都唱样板戏,我也进了文艺宣传队,人们赞赏我这一口脆亮京白,就让我演阿庆嫂。有小时的戏曲功底,那大段的二黄慢板“风声紧雨意浓走低云暗”唱下来也很自如,自我感觉颇为不错。给兄长们写信,以期得到祝贺,然而却如同当年在墙上拿大顶一样。没得到一个人的反响。演出在即,队长找我谈话。无商量余地让我演沙奶奶,我则只好由青衣改唱老旦。临上戏前,队长又让我改演革命群众……后来,我得知这一串的更改是因了我的家庭出身和社会关系时,便离开了宣传队,自此再不唱戏,连口也懒得张了,紧接着是一场大病,嗓音被彻底摧毁,由此唱戏的一颗心终究是冷了。‎ ‎⑦至今,我还是爱看戏,爱看谭富英、梅兰芳后代传人们演的戏。从那些艺术家们的精湛表演中,体味到中国古老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体味到昔日无数个甜酸苦涩的梦。‎ 请仔细阅读选文第③段,说说从“我”的学戏经历中可以看出“我”哪些特点。‎ 题二: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三件不能让母亲知道的往事 ‎ ①我是个乡下孩子。母亲是土生土长的乡下人,没什么文化。但没文化的母亲对孩子的爱并不会因为愚昧、不科学的原因而比有文化的母亲少一分,只不过有的时候会以“特别”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已。‎ ‎②念高三那年的一个周末,母亲第一次搭别人的车来到县城的一中。在递给我两罐咸菜后,又兴奋地塞给我一盒包装得挺漂亮的营养液。我惊讶地问母亲:“咱家那么困难,买它干什么?”母亲很认真地说:“听人家说,这东西补脑子,喝了它,准能考上大学。”我摩挲着那盒营养液嘟嚷着:“那么贵,又借钱了吧?”母亲一笑:“没有!是用手镯换的。”那只漂亮的银手镯是外祖母传给母亲的,是贫穷的母亲最贵重的东西了。多年来一直舍不得戴,压在箱底。‎ ‎ ③母亲走后,我打开一小瓶营养液,慢慢地喝下了那浑浊的液体,没想到我当天晚上便被送进医院。原来母亲带来的那盒营养液是伪劣产品。回到学校,我把它全扔了。‎ ‎④当我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母亲欣然道:“那营养液还真没白喝呀,当初你爸还怕人家骗咱呢。”我使劲儿点着头。‎ ‎ ⑤一个炎炎夏日,正读大学的我收到一个来自家里的包裹单。我急匆匆赶到邮局取邮包,未及打开那里三层外三层包裹得格外严实的小纸箱,一股浓浓的馊味已扑面而来。屏着呼吸打开才发现里面装的是5个煮熟的鸡蛋,经过千里迢迢的邮途,早已变质发臭。心里禁不住埋怨:也不动动脑子,这么大的城市,什么样的鸡蛋吃不到?大热天的,还那么老远从乡下寄,肯定要坏的。‎ ‎⑥很快,母亲让邻居代写的信飞至。原来,前些日子家乡正流行一种说法,说母亲买5个鸡蛋,煮熟了送给儿女吃,就能保儿女的平安。母亲在信中还一再嘱咐,让我一定要一口气吃掉那5个熟鸡蛋……‎ ‎ ⑦读信的那一刻,我的心暖融融的,仿佛母亲就站在面前,慈祥地看着我吃下了5个鸡蛋。放暑假回家,母亲问我鸡蛋是否坏了,我笑着说:“没有,我一口气都吃了。”于是,我看到母亲一脸的幸福,阳光般灿烂。‎ ‎ ⑧毕业后,我写信告诉母亲我交女朋友了。母亲十分欢喜,很快寄来了一条红围巾。当我拿给女友时,她不屑地说:“多土啊,你看现在谁还围它?”女友说得没错。城里的女孩子,几乎没有一个围这种围巾的。‎ ‎⑨后来,我跟女友的关系越来越淡,最后只得分手。那日,我问她:“那条红围巾呢?”“那破玩意儿我早扔了,你要,我可以再给你买一条。”我当然没有要一条。只是心里充满悲哀,为母亲那条无辜的红围巾。‎ ‎ ⑩后来当我和妻恋爱时,我送她的第一件礼物,就是跟母亲那条一模一样的红围巾,并告诉她是母亲买的。妻很珍惜。‎ ‎ ⑪后来,母亲曾自豪地跟很多人说:“一条红围巾,一下子就帮儿子拴住了一个好媳妇……”看着母亲那一脸的喜悦,我当然不能告诉母亲,这个媳妇不是用她那条红围巾给“拴住”的……‎ ‎⑫不过这有什么关系呢,我只要知道母亲是爱我的,而我能给予母亲的最大安慰就是——让母亲知道正是这爱成就了儿子的人生幸福。所以这三件事的真相我决定永远不告诉母亲。‎ 结合全文,具体说说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题三: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距离 ‎ ‎ ‎ ①当我来到继父家时,我知道我打量那个家的目光是敌意的,我与那个家是有距离的。那陌生的屋檐下挂着,惨白惨白而寒意逼人的冰凌,融化了的冰水不时地顺着瓦檐滴到墙上,发出沉重的响声。墙用石灰新刷过,隐约还露出凌乱的稻草。‎ ‎②为了不影响我读书,继父把我安置在条件最好的西厢房,自己和母亲住到了阴湿的东厢房。他还特意到供销社买了一盏台灯放在我的书桌上。每天晚上,他都拿着一本从书店买来的新书,坐在我对面,陪着我学习。他只是安安静静地坐着,偶尔翻一下书。还有几个月就中考了,每晚我都看书到很晚,然而不论多晚,他都会一直陪着我,直到替我关上灯。我知道,干一天农活下来是很累的,而且我很不愿意他坐在我对面,我便对母亲说:“叫他以后晚上不要再到我房间里来。”母亲嘴唇动了动,没有说话,眼睛红红的。那天晚上,我无意中听到他对母亲说:“晚上学习辛苦,有个人陪伴,精神点!”‎ ‎③以后我便没介意他陪着我看书,只是他又放了一张桌子在我房里,跟我书桌的距离正好足台灯光线的边缘。每天晚上,他依然陪着我一块看书,只是更安静了,翻书声也更小了。偶尔声音稍大一点,他便像做了错事的孩子一样,惊恐地抬起头看看我,见我没在意,才会继续安心地看书。就这样,直到中考前,他陪着我翻掉了厚厚十几本书。‎ ‎ ④考试那天,他执意要骑车送我去,我没说什么。坐在后座上,看着他汗流浃背的样子,我觉得我们的距离已经缩短了。考试结束那天,他又骑了三十多里路来接我,却一点没问我考得怎样,就像来的时候一样,默默地骑着车,但我知道,我跟他的距离更近了。‎ ‎⑤发录取通知书那天,我正在别人家玩。当我飞奔回到家门口时,他正和邮递员面对面站着。邮递员让他签收,他望了望我,又望了望邮递员,接过笔,在邮递员指的地方,打了一个钩,说:“我不识字,不会签名!”然后又禁不住自己的喜悦,朝着周围的村民笑了。这时我的大脑一片空白:“什么,他不识字,可他,却……”一种难言之情涌上心头,我泪流满面跪在他面前,失声喊道:“爸——”他依然只是笑,却带着几许酸楚、几许欣慰。 ⑥夏日的阳光照着家门,我再次打量这个家时,我觉得已经与这个家没有距离了。‎ 结合具体情节,概括文中继父这一人物的主要特点。‎ 每课一积累 我一直以为比星星更高的是他的面子和骄傲。可是,那天我终于知道,比星星更高的是他在九天之上的爱。 ‎ ‎ 父亲顶着风,给了儿子顺风的成长环境;儿子长大后,成为父亲,他依旧会顶着风,把这爱传递给他的儿女。世间的爱也因此而传递。‎ 这就是父母啊,我们陪他们,只是尽义务,他们陪我们,却从来都是奉献。‎ 第9讲 记叙文阅读——结合情节,概括人物特点 金题精讲 题一:天真可爱、努力认真、不为兄长们的讽刺打击而动摇(坚定执著)‎ 题二:1、母亲是一个虽不免愚昧、没文化,却是全心全意关心孩子学习、关爱孩子成长,为孩子愿意付出自己的一切的爱孩子的人。‎ ‎2、从用银镯子换劣质的营养液,为我邮寄熟鸡蛋,都能看出母亲的“愚昧”,但这愚昧的出发点,却是为我上大学、保平安,都体现了母亲对我的爱。‎ 题三:善良、淳朴、富有爱心、具有牺牲精神。‎ ‎①继父是一个善良、淳朴、有牺牲精神、爱孩子的人。‎ ‎②从我不喜欢继父,要和他保持距离,继父却依然安静坐在对面陪我看书,看出继父的善良、淳朴;从他陪我看书时小心翼翼的表现,可以看出他的有牺牲精神;从最终我才知晓他不识字,才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他的有爱心,这是一个伟大的父亲对孩子毫无保留的爱。‎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