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11 发布 |
- 37.5 KB |
- 2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台州市2020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评估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台州市2020年4月高三年级教学质量评估试题 生 物 一、选择题 1.下列疾病中不属于遗传病的是( ) A. 新冠病毒引起的肺炎 B. 高胆固醇血症 C. 高血压病 D. 猫叫综合征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于生殖细胞或受精卵里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从而使发育成的个体患疾病,这类疾病都称为遗传性疾病,简称遗传病。根据目前人们对遗传物质的认识,可以将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病三类。单基因遗传病是由染色体上单个基因的异常所引起的疾病,多基因遗传病是指涉及许多个基因和许多环境因素的疾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是指由于染色体的数目形态或结构异常引起的疾病。 【详解】新冠病毒引起的肺炎属于传染病,高胆固醇血症属于单基因遗传病,高血压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猫叫综合征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A选项不属于遗传病。 故选A。 2.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深海热裂口不属于生物圈 B. 温室效应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C. 臭氧减少会让人体免疫功能明显减退 D. 野生生物会传播疾病,无需保护野生生物的多样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 29 - 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导致二氧化碳的全球平衡受到了严重干扰,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会通过温室效应影响地球的热平衡,使地球变暖。在距地球表面15-20千米处的平流层中,臭氧的含量非常丰富,它能吸收对人体和生物有致癌和杀伤作用的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从而保护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短波辐射的伤害,酸雨是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所产生的硫和氮的氧化物,与大气中的水结合而形成的酸性产物正常,雨水的pH值一般都在6左右,不会低于5.6,目前有些地区的雨水的酸度已到了pH2-5。由于水体污染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所以很多国家已采取措施,对江河湖海进行保护和治理,如严格控制污染源、发展生产工业无害化、工业用水封闭化、采用无水造纸法、无水印染法和建立污水处理厂等。 【详解】A、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深海热裂口属于生物圈,A错误; B、温室效应改变全球降雨格局,不利于提高农业生产能力,B错误; C、臭氧减少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强度增加,会让人体免疫功能明显减退,C正确; D、野生生物会传播疾病,因此我们需要注意防护,但是野生生物仍有其存在价值,野生生物在美学、科学和实用方面的价值近期和长远的价值很大,因此需保护野生生物的多样性,D错误。 故选C。 3.液泡膜上存在H+—ATP酶,能从细胞质中运输质子进入液泡,导致液泡的pH为5.5,细胞质pH为7.0~7.5。液泡这种转运质子的运输方式属于( ) A. 易化扩散 B. 主动转运 C. 扩散 D. 胞吞 【答案】B 【解析】 【分析】 方式 跨膜运输 非跨膜运输 扩散 易化扩散 主动转运 胞吞 胞吐 条件 高浓度→低浓度 高浓度→低浓度,载体蛋白 高浓度→低浓度,低浓度→高浓度,载体蛋白,能量 能量 能量 【详解】液泡pH为5.5,酸性,细胞质pH为7.0~7.5,碱性,液泡中H+浓度大于细胞质中,因此H+能从细胞质中进入液泡(低浓度到高浓度),该方式为主动转运。 故选B。 4.下列关于固定化酶特性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能够提高酶的稳定性 B. 酶的活性可能会损失 - 29 - C. 方便重复利用 D. 固定化酶柱的长度与反应程度无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 通常酶催化反应都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而固定化酶是将水溶性酶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使之成为不溶于水的,但仍具有酶活性的状态。酶固定化后一般稳定性增加,易从反应系统中分离,且易于控制,能反复多次使用。便于运输和贮存,有利于自动化生产,但是活性降低,使用范围减小,技术还有发展空间。 【详解】A、固定化酶使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使酶不溶于水又有酶活性,能够提高酶的稳定性,A正确; B、在固定化的过程中,与其它介质的接触可能使酶的活性有所损失,B正确; C、固定化酶便于和产物分离,方便重复利用,C正确; D、固定化酶柱的长度与固定化酶的量有关,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快更彻底,与反应程度有关,D错误。 故选D。 5.下列有关HIV的叙述,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 遗传物质是核糖核酸 B. 外层脂类膜来自宿主细胞 C. 脂类膜镶嵌有病毒编码的蛋白质 D. HIV的RNA通过RNA复制形成前病毒 【答案】D 【解析】 【分析】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一种削弱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疾病。HIV病毒是艾滋病的病因,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它侵入人体后能识别,并结合辅助性T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进入细胞,经过长时间的潜伏后,辅助性T淋巴细胞被激活,前病毒复制出新的HIV并破坏辅助性T淋巴细胞,还可感染体内其他类型的细胞,如脑细胞、巨噬细胞。由于HIV的破坏作用,艾滋病人的免疫功能严重减退,便会招致一些平时对免疫功能正常的人无害的感染。 【详解】A、HIV遗传物质是RNA,RNA中文名称为核糖核酸,A正确; - 29 - B、HIV没有膜结构,外层脂类膜来自宿主细胞,B正确; C、脂类膜来自宿主细胞,但镶嵌有病毒编码的蛋白质,C正确; D、HIV的RNA通过逆转录得到DNA,再通过转录得到RNA,翻译得到蛋白质,RNA和蛋白质组合形成新的病毒(前病毒),D错误。 故选D。 6.果蝇的复眼由正常的椭圆形变成条形的“棒眼”是由于发生了( ) A. 染色体重复 B. 染色体缺失 C. 染色体易位 D. 基因突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物的变异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狭义的基因重组包含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广义的基因重组包含转基因技术。基因突变是指由于基因内部核酸分子上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发生改变的现象,DNA分子上碱基对的缺失、增添或替换都可以引起核苷酸序列的变化,因而引起结构的改变,如A→a。染色体畸变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重复、易位、倒位)和数目变异。 【详解】果蝇的X染色体某个区段发生重复时,复眼由正常的椭圆形变成条形的“棒眼”,此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 故选A。 7.下列有关不同脂质特性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油脂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橙黄色 B. 磷脂中的每个脂肪酸分子都有两条碳氢链 C. 血液中的胆固醇过多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D. 植物蜡具有防止果实的水分过多蒸发及微生物侵袭的功能 【答案】B 【解析】 【分析】 脂质包括磷脂(细胞膜的成分)、油脂(贮能物质)、植物蜡(保护细胞)、胆固醇、性激素等。磷脂中由含氮基团、磷酸基团、甘油和2分子脂肪酸组成。 【详解】A、苏丹Ⅲ染液可将油脂染成橙黄色,A正确; - 29 - B、磷脂中的甘油连接着两个脂肪酸分子,每个脂肪酸分子都有1条碳氢链,B错误; C、胆固醇是人体所必需的,血液中的胆固醇过多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C正确; D、植物蜡具有防止果实的水分过多蒸发及微生物侵袭的功能,对植物细胞起保护作用,D正确。 故选B。 8.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玉米种子发育成植株体现出胚细胞具有全能性 B. 有一类基因在所有分化的细胞中都会表达 C. 细胞癌变可能是细胞凋亡机制被破坏 D. 衰老细胞的核体积不断增大,核膜向内折叠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全能性是指个体某个器官或组织已经分化的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再生成完整个体的遗传潜力。 【详解】A、玉米种子已经是幼体(有胚芽、胚轴、胚根等),发育成植株不能体现胚细胞具有全能性,A错误; B、有一类基因在所有分化的细胞中都会表达,如呼吸酶基因,B正确; C、细胞癌变可能是细胞凋亡机制被破坏,癌变的细胞无限增殖,不能发生正常凋亡,C正确; D、衰老细胞的核体积不断增大,核膜向内折叠,许多酶活性降低,D正确。 故选A。 9.杜泊羊以其生长速度快、肉质好等优点,被称为“钻石级”肉用绵羊。科研工作者通过胚胎工程快速繁殖杜泊羊的流程如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过程中可通过给雌性杜泊羊注射相关激素促其超数排卵 B. 乙过程的目的是促进卵母细胞和精子的成熟 C. 丙过程与乙过程中应采用相同成分的培养液 - 29 - D. 丁过程中应注射免疫抑制剂避免普通绵羊对植入胚胎产生排斥反应 【答案】A 【解析】 【分析】 体外受精是指哺乳动物的精子和卵子在体外人工控制的环境中完成受精过程的技术。成熟的精子需获能处理。精子和卵子受精后,受精卵需移入发育培养液中继续培养以检查受精状况和受精卵的发育潜力,质量较好的胚胎可移入受体母畜的生殖道内继续发育成熟。 【详解】A、甲过程中可通过给雌性杜泊羊注射促性腺激素促其超数排卵,A正确; B、乙过程的目的是促进卵母细胞成熟和使成熟的精子获能,这样在体外培养一段时间便可受精,B错误; C、丙过程与乙过程中应采用不同成分的培养液,满足其不同的生理需求,C错误; D、普通绵羊对植入胚胎不会产生排斥反应(免疫耐受),丁过程中无需注射免疫抑制剂,D错误。 故选A。 10.下列关于核糖体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核糖体由蛋白质和tRNA组成 B. 抗体是由浆细胞中游离的核糖体合成 C. 多个核糖体串联在一条mRNA上可快速合成多条肽链 D. 核糖体在完成一条mRNA的翻译后两个亚基立即被降解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表达是指将来自基因的遗传信息合成功能性基因产物的过程,基因表达产物通常是蛋白质。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过程由RNA聚合酶进行,以DNA为模板,产物为RNA。RNA聚合酶沿着一段DNA移动,留下新合成的RNA链。翻译过程是以信使RNA(mRNA)为模板,指导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详解】A、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RNA组成,A错误; B、抗体是分泌蛋白,由浆细胞中附着的核糖体合成,B错误; C、多个核糖体串联在一条mRNA上可快速合成多条肽链,提高翻译的效率,C正确; D、核糖体在完成一条mRNA的翻译后大小亚基会分离,不会立即被降解,D错误。 - 29 - 故选C。 11.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开始前,将温水化开的酵母菌悬液加入盛有葡萄糖液的广口瓶后需振荡混匀 B. 实验选用的温水温度为30℃是因为该温度处于酵母菌发酵的适宜温度范围内 C.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酵母菌只进行需氧呼吸 D. 拔掉塞子后如能闻到酒味,说明一定有酵母菌进行了厌氧呼吸 【答案】C 【解析】 【分析】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需氧呼吸以葡萄糖为底物,消耗O2产生CO2,厌氧呼吸以葡萄糖为底物,产生CO2和酒精。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详解】A、实验开始前,将温水化开的酵母菌悬液加入盛有葡萄糖液的广口瓶后需振荡混匀,增大酵母菌与葡萄糖的接触,使其快速繁殖,A正确; B、实验选用的温水温度为30℃是因为该温度处于酵母菌发酵的适宜温度范围(25-30℃)内,B正确; C、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需氧呼吸产生CO2,厌氧呼吸产生CO2和酒精,因此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能说明酵母菌只进行需氧呼吸,C错误; D、酵母菌厌氧呼吸产生CO2和酒精,拔掉塞子后如能闻到酒味,说明一定有酵母菌进行了厌氧呼吸,D正确。 故选C。 12.下列关于神经元及其膜上动作电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神经元膜上特定的通道蛋白是产生电位变化的基础 B. 多个小电位叠加到一定阀值可以产生动作电位 C. 动作电位不会随着传导距离的增加而衰减 - 29 - D. 动作电位会因刺激强度的增强而增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膜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刺激神经元,神经元会兴奋,达到阈刺激,会引起膜去极化,Na+内流,膜内正电荷越来越多,导致膜内为正膜外为负的反极化状态,这样的一种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到达动作电位的峰值后,Na+通道关闭,K+通道打开,K+外流,使得膜内外重新恢复为外正内负的极化状态,该过程称为复极化,有时K+外流过多,还会发生超极化。 【详解】A、神经元膜上特定的通道蛋白是产生电位变化的基础,钠离子通道蛋白使得膜外的钠离子内流,钾离子通道蛋白使得膜内的钾离子外流,A正确; B、小电位不能传播,多个小电位叠加到一定阀值可以产生动作电位,B正确; C、动作电位的传导具有不衰减性,不会随着传导距离的增加而衰减,C正确; D、动作电位的“全或无”是指只要达到阈刺激,动作电位便可产生,而再增大刺激强度,动作电位的峰值也不会改变,若达不到阈刺激,不会产生动作电位,D错误。 故选D。 13.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如图所示,其中①~④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复制时,DNA聚合酶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 B. ①形成②时,RNA聚合酶可使DNA双螺旋解开 C. ②和③之间既有氢键的破坏也有氢键的形成 D. ③上的碱基序列决定了④中的氨基酸序列 - 29 -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表达是指将来自基因的遗传信息合成功能性基因产物的过程,基因表达产物通常是蛋白质。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过程由RNA聚合酶进行,以DNA为模板,产物为RNA。RNA聚合酶沿着一段DNA移动,留下新合成的RNA链。翻译过程是以信使RNA(mRNA)为模板,指导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详解】A、①为DNA,DNA复制时,DNA聚合酶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使得脱氧核苷酸连成脱氧核苷酸链,A正确; B、①形成②为转录,RNA聚合酶有解旋的功能,可使DNA双螺旋解开,B正确; C、②为mRNA,③为tRNA,两者配对时有氢键的形成,当tRNA离开时有氢键的破坏,C正确; D、②上的碱基序列决定了④中的氨基酸序列,D错误。 故选D。 14.下列关于新物种形成的叙述,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 异地的物种形成需要种群间遗传差异的积累 B. 四倍体和二倍体杂交得到的三倍体是新物种 C. 新物种可以在亲本物种所在地区产生 D. 一个新物种可以扩展形成多个基因库 【答案】B 【解析】 【分析】 物种是生物最小的分类单位,判断生物是否属于同一个物种,关键看它们是否存在生殖隔离,即能够交配并且后代可育的,属于同一个物种。种群,是指同一时间和空间同一物种的集合体,是物种的具体存在单位,也是进化和繁殖的单位。物种的形成方式有同地和异地之分,异地即地理隔离,同地如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变为四倍体,也可以产生新的物种。 【详解】A、异地的物种形成需要种群间遗传差异的积累,致使两种群基因库差异较大,再也无法进行交流,即产生新的物种,A正确; B、四倍体和二倍体杂交得到的三倍体不育,不能称为一个物种,B错误; C、新物种可以在亲本物种所在地区产生,如二倍体加倍变成四倍体,四倍体即是一个新的物种,C正确; - 29 - D、一个新物种在不同的区域可以形成不同的种群,可以扩展形成多个基因库,D正确。 故选B。 15.乙烯的生物合成途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外施ACC有利于果实生长 B. 果实成熟时ACC合成酶和ACC氧化酶的活性都增强 C. 果实经ACC合成酶抑制剂处理后可延长贮藏时间 D. 旱涝等不利的环境条件都可能增加乙烯的生物合成 【答案】A 【解析】 【分析】 植物激素亦称植物天然激素或植物内源激素,是指植物体内产生的一些微量而能调节(促进、抑制)自身生理过程的有机化合物。已知植物体内产生的激素有五大类,即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它们都是些简单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但它们的生理效应却非常复杂、多样。从影响细胞的分裂、伸长、分化到影响植物发芽、生根、开花、结实、性别决定、休眠和脱落等。所以,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调控作用。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能促进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而脱落酸和乙烯的作用则是抑制植物生长,促进成熟和衰老。 【详解】A、外施ACC有利于乙烯的生成,而乙烯促进果实成熟,赤霉素促进果实生长,A错误; B、乙烯促进果实成熟,果实成熟时ACC合成酶和ACC氧化酶的活性都增强,B正确; C、果实经ACC合成酶抑制剂处理后可减弱乙烯的合成,可以延长贮藏时间,C正确; D、旱涝等不利的环境条件都可能增加乙烯的生物合成,促进果实的成熟,D正确。 故选A。 16.用棉签蘸取不同液体分别涂抹在淀粉-琼脂块的5个圆点位置,然后将其放入37℃恒温箱中保温。24h后取出加入碘液(棕黄色)处理,观察圆点的颜色变化如下表: 圆点 ① ② ③ ④ ⑤ - 29 - 处理圆点的液体 清水 煮沸的新鲜唾液 与盐酸混合的新鲜唾液 新鲜唾液 2%蔗糖酶溶液 碘液处理后的颜色 蓝黑色 蓝黑色 蓝黑色 红棕色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圆点④处含有糊精 B. 引起圆点②③显色反应的原因是不同的 C. 圆点⑤处的颜色为蓝黑色 D. 该实验验证了淀粉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和高效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淀粉在α-淀粉酶的作用下降解成糊精,而糊精遇碘变红,在β-淀粉酶的作用下降解成麦芽糖,而麦芽糖遇碘不变色。淀粉遇碘变成蓝色。 【详解】A、淀粉在α-淀粉酶的作用下降解成糊精,而糊精遇碘变红,因此圆点④处含有糊精,A正确; B、淀粉遇碘变成蓝黑色,引起圆点②③显色反应的原因是不同的,②是因为高温使酶失活,③是因为强酸使酶失活,B正确; C、蔗糖酶不能降解淀粉,圆点⑤处的颜色为蓝黑色,C正确; D、该实验验证了淀粉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没有验证其高效性,D错误。 故选D。 17.下图表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基因型为AaBbDdee)处于减数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其中数字表示染色体,字母表示基因。据图判断错误的是( ) - 29 - A. 此细胞可能发生过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 B. 此细胞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两个染色体组 C. 染色体3和4因着丝粒分裂移向细胞两极 D. 细胞中B与b、B与B分别在MⅠ、MⅡ期分离 【答案】C 【解析】 【分析】 同源染色体是指一个来自父方,另一个来自母方,其形态大小相同的一对染色体。受精卵及体细胞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其上的等位基因随之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其上的非等位基因随之自由组合,产生不同的配子。 【详解】A、1或2上的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不同(A和a),可能发生交叉互换,体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Ddee,而3上有E、e,说明E为基因突变而来,因此此细胞可能发生过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A正确; B、此细胞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图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两个染色体组,B正确; C、染色体3和4的着丝粒并未分裂,C错误; D、细胞中B与b在MⅠ后期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B与B在MⅡ后期随着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而分离,D正确。 故选C。 18.G0期是细胞分裂完成数次后暂时停止分裂所处的时期,但在适当刺激下可重新进入细胞周期。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个完整细胞周期为G0→G1→S→G2→M B. 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处于G0期细胞 C. G0期细胞染色体数目与G2期相同 D. 赤霉素可促进休眠的种子细胞进人G0期 - 29 -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有丝分裂是指一种真核细胞分裂产生体细胞的过程。体细胞分为两种,一种能继续分裂的,一种为高度分化后的细胞,不能再继续分裂的细胞。有丝分裂分裂具有周期性,即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从形成子细胞开始到再一次形成子细胞结束为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间期和分裂期。 【详解】A、G0期是细胞分裂完成数次后暂时停止分裂所处的时期,一个完整细胞周期为G1→S→G2→M,A 错误; B、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高度分化不能再分裂,不是G0期细胞,B错误; C、G0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G2期相同,都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C正确; D、赤霉素促进萌发,可促进休眠的种子细胞进人G1期,D错误。 故选C。 19.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叙述,错误的是( ) A. 环境容纳量会随着气候的改变而改变 B. 同一生态系统中各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不同 C. 环境容纳量会随着种群年龄结构的改变而改变 D. 顶极群落中的各种群数量基本保持在环境容纳量上下波动 【答案】C 【解析】 【分析】 种群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的集合体。环境容纳量是指在长时间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总是受到环境容纳量(K)的限制。 【详解】A、气候影响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会随着气候的改变而改变,A正确; B、同一生态系统中各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不同,有的较大,有的较少,B正确; C、环境容纳量由环境决定,不会随着种群年龄结构的改变而改变,C错误; D、顶极群落中的各种群数量基本保持在环境容纳量上下波动,出生率与死亡率接近,D正确。 故选C。 - 29 - 20.某高等动物的毛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M/m和N/n)控制,M对m、N对n完全显性,其中M基因控制黑色素的合成。N基因控制褐色素的合成,两种色素均不合成时毛色呈白色。当M、N基因同时存在时,二者的转录产物会形成双链结构。用纯合的黑色和褐色亲本杂交,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到F2,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F1个体的毛色呈黑色 B. 若F1测交,后代一定有白色个体 C 若F2中黑色和褐色之和接近1/2,则白色个体没有纯合子 D. 若F2中白色个体基因型有5种,则F2表现型之比为9:3:3:1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用纯合的黑色(MMnn)和褐色亲本(mmNN)杂交, F1(MmNn)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到F2,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上,则F2表现型为10白色(9M_N_、1mmnn)∶3黑色(3M_nn)∶3褐色(3mmN_);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F2表现型为2白色(2MmNn)∶1黑色(1MMnn 3M_nn)∶1褐色(1mmNN)。 【详解】A、当M、N基因同时存在时,二者的转录产物会形成双链结构,说明不能正常翻译,因此M、N同时存在的时候为白色,即 F1个体的毛色呈白色,A错误; B、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F1测交,后代理论为1黑色(Mmnn)∶1褐色(mmNn),不会出现白色个体,B错误; C、若F2中黑色和褐色之和接近1/2,说明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白色个体为MmNn,没有纯合子,C正确; D、若F2中白色个体基因型有5种,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F2表现型之比为10白色(9M_N_、1mmnn)∶3黑色(3M_nn)∶3褐色(3mmN_),D错误。 故选C。 21.在肺炎双球菌转化的系列实验中,S型菌的部分DNA片段进入R型菌内并整合到R型菌的DNA分子上,使部分R型菌转化为S型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转移到R型菌内的DNA片段,其表达产物是荚膜多糖 B. 由R型菌转化的S型菌,其DNA上的碱基数量关系不遵循卡伽夫法则 C. 用DNA聚合酶处理过的S型菌的DNA是无法将R型菌转化为S型菌 D. 肺炎双球菌转化效率的高低与提取的S型菌的DNA纯度有关 【答案】D - 29 - 【解析】 【分析】 肺炎双球菌有光滑型(S型)和粗糙型(R型) 两种类型。其中S型细菌外面有由多糖类的荚膜,有致病性,其菌落是光滑的;R型细菌外面没有荚膜,无致病性,其菌落是粗糙的。在众多的肺炎双球菌菌株中,光滑型菌株(S型菌)是唯一能够引起小鼠患败血症且能引起人类患肺炎的类型。 【详解】A、转移到R型菌内的DNA片段,基因表达产物为RNA或蛋白质,而荚膜是多糖,不是基因的表达产物,A错误; B、由R型菌转化的S型菌,其DNA上的碱基数量关系遵循卡伽夫法则,数量上:G=C,A=T,B错误; C、DNA聚合酶不会破坏S型菌的DNA,可以将R型菌转化为S型菌,C错误; D、肺炎双球菌转化效率的高低与提取的S型菌的DNA纯度有关,纯度越高,转化效率越高,D正确。 故选D。 22.下表是一位患者甲状腺功能检测报告单,请分析报告单数据,判断该患者的症状是( ) 检验项目 结果 参考区间 单位 总甲状腺素(T4) 55.3 66.0-181.0 mmol/L 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3) 1.25 1.3-3.1 mmol/L 促甲状腺素(TSH) 12.43 0.27-4.20 mmol/L A. 甲状腺功能正常 B. 机体产能增加 C. 机体代谢偏低 D. 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 【答案】C 【解析】 【分析】 检测出来的值在参考区间内说明正常,如表中的总甲状腺素(T4)和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3 - 29 - )均低于参考区间内,均异常。促甲状腺素(TSH)结果为12.43,远远超出参考区间,说明也异常。T3和T4合称为甲状腺激素。 【详解】A、甲状腺激素含量下降,说明甲状腺功能不正常,A错误; B、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产热增多,而表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偏低,机体产能减少,B错误; C、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表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偏低,代谢减慢,C正确; D、甲状腺激素含量偏低,兴奋性减弱,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通过表格的信息考查学生对激素调节的掌握,学习时应清楚甲状腺激素以及促甲状腺激素等的功能及调节特点。 23.下列有关初级生产量的叙述,与事实相符的是( ) A. 初级生产量是指初级消费者所固定的能量或所合成的有机物 B. 总初级生产量减去呼吸和繁殖的消耗量即为净初级生产量 C. 生物的总初级生产量越大,则其净初级生产量和生物量也越大 D. 海洋面积是陆地的两倍,但其净初级生产量却比陆地低得多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初级生产量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或所固定的能量。在初级生产量中,有一部分被呼吸消耗掉了,剩下的那部分称为净初级生产量,用于植物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 【详解】A、初级生产量是指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或所合成的有机物,A错误; B、总初级生产量减去呼吸消耗量即为净初级生产量,净初级生产量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B错误; C、净初级生产量=总初级生产量-呼吸量,生物量是某一调查时刻前净生产量的积累量,生物的总初级生产量越大,则其净初级生产量和生物量不一定越大,C错误; D、地球上各地的温度和雨量有很大的不同,海洋面积是陆地的两倍,但其净初级生产量却比陆地低得多,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初级生产量、次级生产量、净初级生产量、生物量等重要概念的理解,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 29 - 24.下图为原核生物细胞内色氨酸的合成机制示意图。色氨酸操纵子是指编码色氨酸生物合成所需酶的一段DNA。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色氨酸操纵子的转录和翻译是不会同时进行的 B. 色氨酸和阻碍蛋白形成的复合物会阻止相关酶基因的转录 C. 基因“开启”和“关闭”的调节机制属于反馈调节 D. 色氨酸的这种合成机制避免了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浪费 【答案】A 【解析】 【分析】 基因表达是指将来自基因的遗传信息合成功能性基因产物的过程,基因表达产物通常是蛋白质。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过程由RNA聚合酶进行,以DNA为模板,产物为RNA。RNA聚合酶沿着一段DNA移动,留下新合成的RNA链。翻译过程是以信使RNA(mRNA)为模板,指导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详解】A、原核生物的转录和翻译是同时进行的,A错误; B、从图中可知,色氨酸足量时,色氨酸和阻碍蛋白形成的复合物会阻止相关酶基因的转录,从而使色氨酸不能合成,以此维持色氨酸的平衡,B正确; C、基因“开启”和“关闭”的调节机制属于负反馈调节,维持色氨酸的平衡,C正确; D、色氨酸的这种合成机制避免了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浪费,维持色氨酸数目的稳定,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重点考查基因表达及反馈调节,通过示意图让学生了解色氨酸如何维持数量恒定。 25.下图为甲种遗传病(基因为A、a)和乙种遗传病(基因为B、b)的家系图。其中一种遗传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Ⅰ3、Ⅱ5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29 - A. Ⅲ3和Ⅲ7的乙病致病基因都来自于Ⅰ4 B. Ⅲ2的基因型及其概率为AAXBY,1/3或AaXBY,2/3 C. Ⅲ4与甲病携带者结婚后生下两病同患的概率是1/128 D. 若正常女性中甲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1/10000,则H个体患甲病的概率是1/303 【答案】D 【解析】 【分析】 Ⅰ1和Ⅰ2生下II1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由a基因控制。乙病为伴X隐性,由b基因控制。Ⅰ3、Ⅱ5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Ⅲ3患两种病,关于甲病,II3基因型为Aa,Ⅰ3的基因型为AA,则Ⅰ4的基因型为Aa,II4的基因型为1/2Aa、1/2AA,Ⅲ4的基因型为3/4AA、1/4Aa。关于乙病,II4的基因型为XBXb,Ⅲ4的基因型为1/2 XBXB、1/2 XBXb。 【详解】A、关于乙病,Ⅲ3的基因型为XbY,乙病致病基因来自II3、Ⅰ4,Ⅲ7的基因型为XbY,乙病致病基因来自II6、Ⅰ4,A正确; B、Ⅲ3的基因型为aaXbY,因此II2和II3的基因型为AaXBY、AaXBXb,Ⅲ2为正常的男性,因此Ⅲ2的基因型及其概率为1/3AAXBY或2/3AaXBY,B正确; C、关于甲病,Ⅲ4的基因型为3/4AA、1/4Aa,与甲病携带者(Aa)结婚后生下患病小孩的概率为1/4×1/4=1/16,关于乙病,Ⅲ4的基因型为1/2 XBXB、1/2 XBXb,与甲病携带者(XBY)结婚后生下患病小孩的概率为1/2×1/4=1/8,因此生一个两病皆患的小孩的概率为1/16×1/8=1/128,C正确; D、若正常女性中甲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1/10000,Ⅲ1为Aa的概率为1/10000,Ⅲ2的基因型为1/3AA、2/3Aa,因此H个体患甲病(aa)的概率是1/10000×2/3×1/4=1/60000,D错误。 故选D。 - 29 - 【点睛】本题着重考查学生对两种遗传病的判断及计算,应熟悉根据系谱图判断遗传方式。 二、非选择题 26.下图是某兴趣小组提出一种处理易腐垃圾的生物学方法。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处理易腐垃圾的过程中,蚯蚓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在蚓体中的动物蛋白是生态系统中第二次的有机物质生产,属于_________。 (2)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有机肥中的能量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被农作物直接利用。易腐垃圾经过多途径处理,实现了能量的_________,使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 (3)将易腐垃圾通过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这是利用了农业生态工程中的_________技术。采用生物方法处理垃圾时,除考虑处理环境的理化条件外,还需要考虑的因素有_________(写出两点)。 【答案】 (1). 分解者 (2). 次级生产量 (3). 不能 (4). 多级利用 (5). 洁净可再生的新能源开发 (6). 垃圾的性质 引进分解者的种类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成分包含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气候、能源、无机物、有机物)。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也包括蓝藻等,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不仅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消费者是指直接或间接利用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质为食物和能量来源的生物,主要指动物,也包括某些寄生的菌类等。根据食性的不同可分为一级消费者、二级消费者等。分解者是指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和腐食性动物(蚯蚓、蜣螂等)。它们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 - 29 - 【详解】(1)蚯蚓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在处理易腐垃圾的过程中,蚯蚓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动物靠吃一切现成有机物而生产出来的有机物,称为次级生产量。 (2)植物利用的是无机物,有机肥中的能量不能被农作物直接利用。易腐垃圾经过多途径处理,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使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 (3)沼气是洁净可再生的新能源,将易腐垃圾通过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这是利用了农业生态工程中的洁净可再生的新能源开发技术。采用生物方法处理垃圾时,原理是分解者对动植物残体的分解作用,除考虑处理环境的理化条件外,还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垃圾的性质、引进分解者的种类。 【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成分、结构以及分解者的作用,重在考查学生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7.为探究寡霉素和NaHSO3,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科学家针对某种水稻进行下列有关实验,水稻分组后分别喷施蒸馏水、寡霉素和NaHSO3,24h后再分组进行干旱胁迫和非胁迫处理(胁迫指对植物生长和发育不利的环境因素),测得未胁迫和胁迫8h时的光合速率如图甲所示。已知寡霉素抑制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中ATP合成酶的活性,图乙b为ATP合成酶的作用示意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本实验中喷施蒸馏水组的作用是_________。实验中测量光合作用速率的指标是_________。由图甲可知:喷施寡霉素和NaHSO3,对水稻光合速率的影响是_________(填“相同”或“相反”)的,且_________能减缓干旱胁迫处理引起的光合速率的下降。 (2)若图乙为寡霉素作用于叶绿体的部位,则其上产生的产物还有_________;若图乙为寡霉素作用于线粒体的部位,则该膜代表的是_________。 - 29 - (3)科学家还研究发现,水稻叶肉细胞中的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的比率(黄-绿比)与其P(光合作用)/R(细胞呼吸)值呈现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如图丙所示。在缺镁的土壤中,水稻叶肉细胞的P/R值和黄-绿比的关系应位于图中_________点(用下图中的字母表示),理由是_________。 【答案】 (1). 对照 (2). 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CO2吸收量(每秒每平方米的CO2吸收量) (3). 相反 (4). NaHSO3 (5). 氧气、NADPH (6). 线粒体内膜 (7). b (8). 镁是合成叶绿素的必需元素,缺镁会引起叶绿素含量下降,从而使P/R值下降,黄-绿比升高(写出镁是合成叶绿素的必需元素就给分) 【解析】 【分析】 光反应与碳反应的反应式如表所示。 光反应 碳反应 水的光解:H2O→H++O2+e- CO2的固定:CO2+RuBP→三碳酸 ATP的合成:ADP+Pi+能量→ATP 三碳酸的还原:三碳酸→三碳糖 NADPH的合成:NADP++H++能量→NADPH RuBP的再生:三碳糖→RuBP 能量转化:光能→电能→ATP、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 能量转化:ATP、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详解】(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寡霉素和NaHSO3,喷施蒸馏水组作为对照。从图中可知,实验中测量光合作用速率的指标是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CO2吸收量(每秒每平方米的CO2,吸收量)。由图甲可知:无论是胁迫下还是未胁迫下,与蒸馏水组相比,喷施寡霉素对水稻的光合作用起抑制作用,喷施NaHSO3对水稻的光合作用起促进作用,因此两者对水稻光合速率的影响是相反的。比较胁迫和未胁迫条件下光合速率的差值可知,NaHSO3差值更小,说明NaHSO3能减缓干旱胁迫处理引起的光合速率的下降。 - 29 - (2)若图乙为寡霉素作用于叶绿体的部位,图乙能产生ATP,为光反应阶段,则其上产生的产物还有氧气、NADPH。线粒体内膜参与电子传递链(需氧呼吸第三阶段),若图乙为寡霉素作用于线粒体的部位,则该膜代表的是线粒体内膜。 (3)镁是叶绿素的必需元素,缺镁叶片偏黄,光合速率下降,所以应为b点。 【点睛】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植物两大重要的代谢活动,净光合作用是常见的考点也是难点,对于光合作用的考查,通常结合图形、实验来考察,要注意对图形信息的处理能力的培养。 28.亚洲瓢虫的鞘翅呈现色彩丰富的斑点,鞘翅的黑缘型、均色型和黄底型分别由SASA、SESE和ss控制。为研究鞘翅色彩的遗传特点,用三组亚洲瓢虫进行杂交实验,F1自由交配得F2,其结果如下表: 杂交组合 亲本 子一代 子二代 甲 均色型×黄底型 新类型一 均色型:新类型一:黄底型=1:2:1 乙 黑缘型×黄底型 新类型二 黑缘型:新类型二:黄底型=1:2:1 丙 新类型一×新类型二 黄底型:新类型一:新类型二:新类型三1:1:1:1 ? (1)欲确定子一代新类型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特征,需对其进行_________。 (2)若仅考虑鞘翅的色彩斑点由SA、SE和s基因决定,则与之相关的瓢虫的基因型有_________种,表现型有_________种。 (3)根据甲、乙杂交组合的实验结果分析,子一代全为新类型,子二代出现图中不同表现形的现象称为_________,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F1产生配子时,_________分离。 (4)丙组的子一代进行自由交配,在子二代中出现新类型的概率为_________。欲测定新类型三的基因型,可将其与表现型为_________瓢虫测交,若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则新类型三为杂合子。 (5)为了进一步明确鞘翅斑点的遗传特点,研究者又将黑缘型和均色型杂交,子代表现为两种亲本性状的嵌合体(如图所示),这种显性现象称为镶嵌显性。这种显性类型与人类AB血型的表现形式是有区别的,前者是将双亲的显性性状在_________表现,后者是将双亲的显性性状在子一代同一个体的相同细胞中表现。 - 29 - 【答案】 (1). 染色体组型分析 (2). 6 (3). 6 (4). 性状分离 (5). 等位基因 (6). 5/8 (7). 黄底型 (8). 新类型一:新类型二为1:1 (9). 子一代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部位) 【解析】 【分析】 由甲、乙、丙可知,SAs为新类型二,SEs为新类型一,SA SE为新类型三。丙中的F1为黄底型(ss)∶新类型一(SEs)∶新类型二(SAs)∶新类型三(SA SE)=1∶1∶1∶1,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SA ∶SE∶s=1∶1∶2,丙组的子一代进行自由交配,子二代为:黑缘型(SASA)∶均色型(SESE)∶黄底型(ss)∶新类型一(SEs)∶新类型二(SAs)∶新类型三(SASE)=4∶4∶16∶16∶16∶8。 【详解】(1)染色体组型分析是对染色体进行显微摄影、剪贴、排列等,可以确定子一代新类型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特征。 (2)若仅考虑鞘翅的色彩斑点由SA、SE和s基因决定,则与之相关的瓢虫的基因型有6种(SA SA、SA SE、SE SE、SAs、SEs、ss),表现型有6种(黑缘型、新类型三、均色型、新类型二、新类型一、黄底型)。 (3)根据甲、乙杂交组合的实验结果分析,子一代全为新类型,子二代出现图中不同表现形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可导致子代出现性状分离。 (4)丙组的子一代进行自由交配,在子二代中出现新类型的概率为2/8新类型一(SEs)∶2/8新类型二(SAs)∶1/8新类型三(SASE)=5/8。测交是跟隐性的个体进行杂交,欲测定新类型三的基因型,可将其与表现型为黄底型(ss)瓢虫测交。若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新类型一:新类型二为1:1,则新类型三为杂合子(SA SE)。 (5)图中可以看到镶嵌显性是将双亲的显性性状在子一代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部位)表现,而人类AB血型的表现形式是将双亲的显性性状在子一代同一个体的相同细胞中表现。 【点睛】本题重点考查分离定律的应用,且结合显性的相对性,考查学生对分离定律实质的理解。学生要有一定的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要有一定的计算基本功。 - 29 - 29.回答下列(一)、(二)小题。 (一)镇江香醋素以“酸而不涩、香而微甜、色浓味鲜”而蜚声中外。下图是镇江香醋的生产工艺简化流程: (1)蒸煮的目的:使原料在高温下灭菌,同时_________,淀粉被释放出来,淀粉由颗粒状变为溶胶状态。 (2)由于酵母菌缺少淀粉水解酶系,糯米需经蒸煮后在a-淀粉酶的作用下液化,后加入糖化酶糖化,目的是_________。30min后,装入发酵罐再接入酵母进行_________。在操作过程中,发酵罐先通气,后密闭。通气能提高_________的数量,有利于密闭时获得更多的酒精产物。 (3)醋酸发酵时酒精应先_________,否则会因浓度过高抑制醋杆菌的增殖。发酵过程需敞口操作,麸皮和糠等拌匀制作成松散的发酵料,其目的是_________。发酵过程中可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多种有机酸组成及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将_________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进行检测,绘制标准曲线。再根据其对发酵过程中的有机酸含量进行测算跟踪发酵进程。 (4)黑曲霉可产生a-淀粉酶用于液化,还可以产生果胶酶将果胶彻底分解为_________。 (二)请回答下列与基因工程和植物克隆有关的问题。 (1)质粒的抗性基因是常用的_________标记,如果质粒的抗性基因内有若干单一的限制性酶切位点就更好。当外源基因插入这样的酶切位点时,会使该抗性基因失活,这时宿主菌变为对该抗生素_________的菌株,容易检测出来。 (2)双酶切会使载体和目的基因的DNA都产生两种不同的粘性末端,但DNA连接酶在适宜pH条件下会选择把_________连接起来,从而保证目的基因只以一个方向连接入载体。影响DNA连接反应的因素有_________(写出两点)。 (3)花药培养是单倍体克隆的主要方法。花药再生植株的产生有两条途径:一是烟草等植物通过形成花粉胚的_________途径,二是水稻等植物通过产生芽和根的_________途径,最后发育成单倍体植物。水稻花药培养除了得到单倍体植物,还可以得到来源于花药体细胞的_________植株,因此需要对后代进行进一步的筛选。 【答案】 (1). 使植物细胞破裂 (2). 将淀粉分解成糖 (3). 酒精发酵 (4). 酵母菌 (5). (用水)稀释 (6). 增加通气性 (7). 各种有机酸的标准溶液 (8). - 29 - 半乳糖醛酸 (9). 筛选 (10). 敏感 (11). 相同的粘性末端 (12). 温度、酶的用量、反应时间 (13). 胚胎发生 (14). 器官发生 (15). 二倍体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详解】(一)(1)蒸煮的目的:使原料在高温下灭菌,同时高温可以破坏细胞膜,使细胞中的淀粉被释放出来。 (2)淀粉在a-淀粉酶的作用下变成糊精,糊精在β-淀粉酶的作用下变成麦芽糖,麦芽糖在糖化淀粉酶的作用下变成葡萄糖。加入糖化酶糖化,目的是糖化。30min后,装入发酵罐再接入酵母进行酒精发酵,酵母菌利用葡萄糖进行厌氧呼吸可产生酒精。酵母菌繁殖需要能量,而需氧呼吸能提供更多的能量,通气能提高酵母菌的数量,有利于密闭时获得更多的酒精产物。 (3)酒精含量过高,醋杆菌容易死亡,因此醋酸发酵时酒精应先(用水)稀释。发酵过程需敞口操作,麸皮和糠等拌匀制作成松散的发酵料,都是为了增加通气性。将各种有机酸的标准溶液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进行检测,绘制标准曲线。再根据其对发酵过程中的有机酸含量进行测算跟踪发酵进程。 (4)果胶是半乳糖醛酸的高聚物,果胶酶可将果胶彻底分解为半乳糖醛酸。 (二)(1)质粒常含有抗性基因用于重组质粒的筛选。当外源基因插入这样的酶切位点时,会使该抗性基因失活,抗性基因无法表达,这时宿主菌变为对该抗生素敏感的菌株,容易检测出来。 (2)双酶切会使载体和目的基因的DNA都产生两种不同的粘性末端,但DNA连接酶在适宜pH条件下会选择把相同的粘性末端连接起来,避免单酶切使目的基因或质粒自连或反向连接,保证目的基因只以一个方向连接入载体。温度、酶的用量、反应时间都会影响DNA连接反应。 - 29 - (3)花药再生植株的产生有两条途径:一是烟草等植物通过形成花粉胚的胚胎发生途径(胚是植物的幼体),二是水稻等植物通过产生芽和根的器官发生途径(芽、根是植物的器官),最后发育成单倍体植物。水稻花药培养除了得到单倍体植物,还可以得到来源于花药体细胞的二倍体植株(秋水仙素加倍),因此需要对后代进行进一步的筛选(表现型进行筛选)。 【点睛】基因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基因工程涉及到很多技术,是重点也是难点,在学习时应在理解相应技术原理的基础上,熟悉各种技术的特点及应用范围。 30.为了研究巨噬细胞在免疫反应中的吞噬功能,科研人员以大鼠、鸡红细胞悬液、含蓝色染料的淀粉肉汤为材料,以吞噬百分率何吞噬指数卷(吞噬百分率=内含鸡红细胞的巨噬细胞数/巨噬细胞总数;吞噬指数=巨噬细胞吞噬的鸡红细胞总数/巨噬细胞总数)为测定指标进行实验。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讨论。(要求与说明:含蓝色染料的淀粉肉汤和鸡红细胞均能被大鼠巨噬细胞识别并吞噬从而显示出不同的颜色,其他实验条件均适宜)回答下列问题。 (1)完善实验思路 ①实验前三天,每天向大鼠腹腔注射少量含蓝色染料的淀粉肉汤。 ②用注射器吸取大鼠腹腔液,收集巨噬细胞。用移液管将腹腔液和鸡红细胞加入离心管进行吞噬实验。设置若干重复样品。 ③每隔一段时间,用_________在显微镜下计数并计算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 ④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 (2)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_(用坐标曲线表示,巨噬细胞吞噬的鸡红细胞在实验期间均能被检测) (3)讨论与分析 ①上述实验思路中,含蓝色染料的淀粉肉汤的作用是除了使巨噬细胞显色便于计数外,还可以作为异物,促使_________分化为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大量存在_________,这与该细胞具有趋向异物的特性有关。 ②实际观察表明,实验时间过长会造成吞噬率下降,原因是_________。 ③吞噬是高等动物的一种_________免疫防护机制。巨噬细胞除了直接吞噬清除异物外,还通过_________等方式辅助淋巴细胞实现免疫应答(写出两点)。 【答案】 (1). 血细胞计数板 (2). - 29 - 巨噬细胞吞噬指数和吞噬百分率的曲线图 (3). 单核细胞 (4). 组织液(组织间隙) (5). 吞噬的红细胞被消化 (6). 非特异性 (7). 分泌免疫活性物质、呈递抗原-MHC复合体 【解析】 【分析】 血球计数板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工具,医学上常用来计数红细胞、白细胞等而得名,也常用于计算一些细菌、真菌、酵母等微生物的数量,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学工具。计数池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大方格内分为16中格,每一中格又分为25小格即16 × 25 型(希利格式);另一种是大方格内分为25中格,每一中格又分为16小格即 25 × 16 型(汤麦式)但是不管计数室是哪一种构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每一大方格都是由16×25=25×16=400个小方格组成。使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先要测定每个小方格中微生物的数量,再换算成每毫升菌液(或每克样品)中微生物细胞的数量。 【详解】(1)③血细胞计数板是在显微镜下对细胞进行计数的一种方法。 (2)自变量为时间,以吞噬百分率何吞噬指数(吞噬百分率=内含鸡红细胞的巨噬细胞数/巨噬细胞总数;吞噬指数=巨噬细胞吞噬的鸡红细胞总数/巨噬细胞总数)为测定指标进行实验,纵坐标为吞噬指数和吞噬百分率,两者应该均呈上升趋势。曲线图如图所示: (3)①巨噬细胞是由单核细胞分化而来。巨噬细胞具有趋向异物的特性,因此大量存在组织液(组织间隙),以将异物清除。 - 29 - ②吞噬的红细胞被消化,影响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实验时间过长会造成吞噬率下降。 ③吞噬没有特异性,是高等动物的一种非特异性免疫防护机制。巨噬细胞除了直接吞噬清除异物外,还通过分泌免疫活性物质、呈递抗原-MHC复合体等方式辅助淋巴细胞实现免疫应答。 【点睛】本题以实验的形式考查巨噬细胞在免疫反应中的吞噬功能,除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还要求学生对重要的概念如巨噬细胞的功能有一定的了解。 - 29 - - 29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