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浙江省台州市联谊五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浙江省台州市联谊五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浙江省台州市联谊五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 下列生物的细胞中,不具有核膜的是(  )‎ A. 鱼和鲸 B. 玉米和棉花 C. 细菌、蓝藻 D. 蘑菇、酵母菌 ‎【答案】C ‎【解析】‎ ‎【分析】‎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 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 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放线菌.       病毒既不是真核也不是原核生物.‎ ‎【详解】鱼和鲸都属于动物,是真核生物,具有核膜,A错误; 玉米和棉花是高等植物,属于真核生物,B错误; 细菌和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核膜,C正确; 蘑菇、酵母菌属于真菌,是真核生物,具有核膜,D错误。‎ ‎2.下列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的是( )‎ A. 细胞分化 B. 细胞衰老 C. 细胞癌变 D. 细胞凋亡 ‎【答案】C ‎【解析】‎ 细胞癌变是细胞畸形分化的结果,是正常细胞中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使之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恶性增殖细胞,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故C正确。‎ ‎3. 下列物质属于糖类的是( )‎ A. 磷脂 B. 淀粉 C. 胆固醇 D. 氨基酸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磷脂和胆固醇均属于脂质,A、C项错误;淀粉属于糖类中的多糖,B项正确;氨基酸为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中的化合物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4.关于生物组织中物质的检测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 检测还原糖时,需用水浴加热 B. 选用西红柿果肉作为实验材料来检测还原糖 C. 检测脂肪时,将花生子叶染色后,用盐酸洗去浮色 D. 检测蛋白质时,把双缩脲试剂的A、B液混合后再加入蛋白样液中 ‎【答案】A ‎【解析】‎ 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鉴定时,需要沸水浴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A正确;红色的西红柿果肉会对还原糖的鉴定试验产生颜色干扰,B错误;脂肪需要使用苏丹Ⅲ(苏丹Ⅳ)染色,使用50%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C错误;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D错误。‎ ‎【点睛】区分双缩脲试剂与斐林试剂的4点不同:‎ 比较项目 双缩脲试剂 斐林试剂 CuSO4浓度 ‎0.01 g/mL ‎0.05 g/mL 使用方法 先加A液,再加B液 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方可使用,且现配现用 反应条件 不需加热 需水浴加热 颜色反应 紫色 砖红色 ‎5.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中心体的复制和移向两极的时期分别是:‎ A. 间期;间期 B. 前期;间期 C. 间期;前期 D. 间期;后期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中心体的复制发生在间期,在前期移向细胞两极,C正确,A、B、D均错误。‎ ‎【点睛】识记和理解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 ‎6. 下列有关肝细胞的膜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肝细胞的光面内质网上有氧化酒精的酶 B. 质膜上的膜蛋白比磷脂分子更容易移动,以便完成各自功能 C. 肝脏移植需进行组织配型,与膜蛋白有关 D. 电子传递链有关的蛋白质复合体位于线粒体的内膜上 ‎【答案】B ‎【解析】‎ 与肝脏解酒精的功能相适应,人肝脏细胞中的光面内质网有氧化酒精的酶,A正确;质膜上的磷脂分子比蛋白质分子更容易移动,B错误;肝脏移植配型主要是检测质膜表面组织相容性抗原的相似性,即MHC的相似性,C正确;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是第三阶段,[H]与氧气反应生成水,与此功能相适应,线粒体内膜上存在与电子传递链有关的蛋白质复合体,D正确。‎ ‎【考点定位】细胞膜的成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7.动物和人的细胞中,合成ATP的主要场所是 A. 线粒体 B. 叶绿体 C. 内质网 D. 高尔基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ATP合成场所的相关知识,属识记内容,相对简单,应理解加记忆并举。‎ ‎【详解】线粒体是动物和人体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是合成ATP的主要场所,A正确。‎ ‎【点睛】ATP在细胞内的含量很少,但是细胞对于ATP的需要量很大,ATP与ADP在细胞内不停地转化,保证了细胞对于ATP的大量需求,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合成场所在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叶绿体。‎ ‎8.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氨基酸可以含有两个氨基或者两个羧基 B. 不一定每种蛋白质都含有20种氨基酸 C. 肽键的数目与蛋白质的多样性无关 D. 蛋白质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含有一个H和一个侧链基团R基;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肽链,除去R中的氨基或羧基,一条肽链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是: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不同。‎ ‎【详解】A. 每个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故氨基酸可以含有两个氨基或者两个羧基,A正确;‎ B. 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但每种蛋白质不一定都含有20种氨基酸,B正确;‎ C. 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不同,故肽键的数目不同可以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C错误;‎ D. 人体内的每种蛋白质都是由氨基酸形成的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大分子物质,D正确。‎ ‎9.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处于分裂间期和中期的细胞数目大致相等 B. 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 C. 观察到分裂末期有的细胞内细胞板正在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 D. 如果在一个视野中不能看各个时期,可移动装片从周围细胞中寻找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一个细胞周期=分裂间期(在前,时间长大约占90%~95%,细胞数目多)+分裂期(在后,时间短占5%~10%,细胞数目少),所以观察到的间期的细胞数目远远多于其它时期的细胞数目。赤道板表示细胞中央的位置,不是真实存在的结构。该实验需要制作临时装片,其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其中解离步骤后细胞已经死亡。‎ ‎【详解】分裂间期占细胞周期的时间长,所以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远多于处于中期的细胞数目,A错误;由于大多数细胞处于间期,间期为染色质的形态,而染色体是分裂期的形态,故显微镜下只有少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B错误;经过解离后细胞已经死亡,故不能看到细胞的动态变化,即观察不到分裂末期有的细胞内细胞板正在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C错误;由于不同细胞可能处于不同的分裂时期,故若在一个视野中不能看全各个时期,可移动装片从周围细胞中寻找,D正确。‎ 故选D。‎ ‎10.下列有关植物细胞中ATP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ATP包含一分子的腺嘌呤和三个磷酸基团 B. ATP在细胞中含量很多才能满足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 C.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的反应式中,物质不可逆,能量可逆 D. ADP转化为ATP的过程中所需要的能量可以来自化学能或光能 ‎【答案】D ‎【解析】‎ ATP包含一分子的腺嘌呤、一分子核糖和三个磷酸基团,A错误; ATP在细胞中含量很少,但是转化非常迅速,所以可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B错误;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的反应式中,物质可逆,但是能量不可逆,C错误; ADP转化为ATP的过程中所需要的能量可以来自物质分解产生的化学能,也能来自于光能,D正确。‎ ‎【点睛】ATP的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普通磷酸键,~代表高能磷酸键。 ATP为直接能源物质,在体内含量不高,可与ADP在体内迅速转化。‎ ‎11. 下列关于高尔基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在大肠杆菌细胞壁的形成过程中,不需要高尔基体直接参与 B. 在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中,高尔基体膜面积基本不发生变化 C. 高尔基体是一个在动植物细胞中都存在但功能有差异的细胞器 D. 高尔基体与细胞内的氨基酸脱水缩合有关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在大肠杆菌细胞壁的形成过程中,不需要高尔基体直接参与,A正确;在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中,高尔基体膜面积基本不发生变化,B正确;高尔基体是一个在动植物细胞中都存在但功能有差异的细胞器,C正确;细胞内的氨基酸脱水缩合在核糖体上进行,与高尔基体无关,D错误。‎ 考点: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12.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酶具有专一性 B. 酶都是由细胞中的核糖体合成的 C. 某些化合物会影响酶的作用 D. 酶与底物结合时形状发生改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或RNA,酶作用的特点是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等特点。‎ ‎【详解】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A正确;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或RNA,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而RNA的合成场所不是核糖体,B错误;某些化合物可能通过影响酶的结构而影响酶活性,比如重金属盐,C正确;酶与受体参与化学反应或生理过程中,与相关物质(比如底物)结合后其形状均要发生改变,但是作用过后保持不变,D正确。‎ ‎【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酶的概念、本质、作用特点和作用机理,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进行推理、判断。‎ ‎13.下列关于细胞器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溶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具有分解细胞器碎片的功能 B. 洋葱根尖细胞中含有DNA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 C. 蓝藻、细菌、草履虫和烟草细胞都具有核糖体这种细胞器 D. 抗体的合成和分泌需要经过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器的分布及结构和功能、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溶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A正确;洋葱根尖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含有DNA的细胞器是线粒体,B错误;蓝藻和细菌细胞均为原核细胞,草履虫和烟草细胞都是真核细胞,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都具有核糖体这种细胞器,C正确;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依次通过的细胞结构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整个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D正确。‎ ‎14. 在显微镜下能看到细胞核的是( )‎ A. 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 B. 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后期 C. 正在分裂的细菌 D. 正在分化的根尖细胞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能够观察到细胞核的是不再分裂的真核细胞,A、B细胞正在分裂,细胞核消失;C是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D是高度分化不再分裂的细胞,所以D在显微镜下能看到细胞核。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核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获取信息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5.生物体内无机盐的含量很少,但对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无机盐特性或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氯化钠通常以离子状态存在 B. 人体血液中钙离子含量过低时会发生肌肉抽搐 C. 镁元素参与血红蛋白分子的构成 D. 碘元素参与甲状腺激素的构成 ‎【答案】C ‎【解析】‎ 细胞中的无机盐主要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如Na+、K+、Cl-等,A正确;无机盐对维持细胞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如人体血液中钙离子含量过低时会发生肌肉抽搐,B正确;铁元素参与血红蛋白分子的构成,而镁元素参与叶绿素的合成,C错误;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元素,D正确。‎ ‎16. 下列是相对性状的是( )‎ A. 人的身高和体重 B. 豌豆的圆粒和黄色 C. 兔子的长毛和黑毛 D. 水稻的高杆和矮杆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人的身高和体重、豌豆的圆粒和黄色、兔子的长毛和黑毛,均为同种生物的不同性状,因此不属于相对性状,A、B、C三项均错误;水稻的高杆和矮杆,属于相对性状,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相对性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7.下图中a→d表示连续分裂细胞的两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 B. c段结束时DNA含量增加一倍 C. d段过程中会发生染色体数目加倍 D. b和c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A正确;c段表示分裂间期,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所以结束时DNA含量增加一倍,B正确;d段表示分裂期,其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C正确;b、c属于两个细胞周期,D错误。‎ 考点:细胞周期 ‎【名师点睛】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细胞周期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持续的时间长,主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分裂期主要完成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c持续的时间长,为分裂间期;b、d持续的时间短为分裂期。‎ ‎18. 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及其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建立者主要是施莱登、施旺和魏尔肖 B. 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 C. 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D. 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多样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细胞学说的内容有:‎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英国科学家虎克是细胞的发现者并且是命名者;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来自细胞”,为细胞学说作了重要补充。‎ 所以,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施莱登、施旺和魏尔肖;故A正确;由细胞学说的内容可知BC正确;细胞学说揭示的是动植物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故D错。‎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学说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9.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ATP,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半乳糖。半乳糖这种物质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是( )‎ A. 扩散 B. 易化扩散 C. 主动转运 D. 被动转运 ‎【答案】C ‎【解析】‎ ‎【分析】‎ 解题的关键在于明确简单(自由)扩散、易化(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这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区别和联系,需要能量的为主动转运,不需能量的为被动转运。‎ 方向 载体 能量 举例 自由扩散 高→低 不需要 不需要 水、CO2、O2、N2、乙醇、甘油、‎ 苯、脂肪酸、维生素等 协助扩散 高→低 需要 不需要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 低→高 需要 需要 氨基酸、K+、Na+、Ca+等离子、‎ 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详解】溶质分子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扩散不消耗ATP,A错误;易化扩散是指物质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不消耗ATP,B错误;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ATP,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半乳糖,因此半乳糖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是主动转运,C正确;被动转运包括简单扩散和易化扩散,不消耗ATP,D错误。‎ ‎20.研究发现,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都有水分的生成。下列关于生成的水中氧的来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光合作用全部来自CO2,细胞呼吸全部来自O2‎ B. 光合作用全部来自CO2,细胞呼吸全部来自H2O C. 光合作用部分来自CO2,细胞呼吸全部来自O2‎ D. 光合作用全部来自H2O,细胞呼吸部分来自C6H12O6‎ ‎【答案】A ‎【解析】‎ 光合作用生成的水,产生于暗反应阶段,而CO2是暗反应的原料,因此光合作用生成的水中氧,全部来自CO2;细胞呼吸生成的水,产生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过程是: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与氧结合生成H2O,并释放大量的能量,所以细胞呼吸生成的水中氧,全部来自O2。综上分析,A正确,B、C、D均错误。‎ ‎21. 下列关于肽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一条由n个氨基酸组成的肽链中含有的羧基数目和氧原子数目至少分别为1和n B. 通常情况下,分子式为C63H103O45N17S2的多肽链中最多含有16个肽键 C. 由m个氨基酸组成的n条肽链中,完全水解共需要(m-n)个水分子 D. 一条多肽分解成n条短肽链时增加的氨基和羧基分别为(n-1)‎ ‎【答案】A ‎【解析】‎ 蛋白质中氧原子数目=肽键数+肽链数×2+R基中的氧原子数目,因此该蛋白质至少含有氧原子数目=肽键数+肽链数×2=n-1+1×2=n+1,A错误;根据分子式可知该蛋白质含有17个N元素,则最多有17个氨基酸组成,所以最多含有16个肽键,B正确;由m个氨基酸组成的n条肽链中,完全水解共需要(m-n)个水分子,C正确;每条肽链的一端含有一个羧基,另一端含有一个氨基,一条多肽分解成n条短肽链时增加的氨基和羧基分别为为n-1,D正确。‎ ‎【考点定位】氨基酸的脱水缩合 ‎【名师点睛】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 ‎(1)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条数;‎ ‎(2)蛋白质分子至少含有的氨基数或羧基数,应该看肽链的条数,有几条肽链,则至少含有几个氨基或几个羧基;‎ ‎(3)蛋白质中氧原子数目=肽键数+肽链数×2+R基中的氧原子数目。‎ ‎22. 吸烟是人体摄入化学致癌物质的主要途径,从香烟的烟雾中可分析出20多种化学致癌因素。有的细胞受到化学致癌因素的作用变成癌细胞。下列属于癌细胞主要特征的是 A. 无限增殖,形态改变 B. 表面粘连蛋白数量增多 C. 细胞周期长,核糖体数量减少 D. 癌细胞与正常细胞一样不易转移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形态会发生改变,故A正确。表面黏连蛋白数量减少,故B错误。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数量增加,故C错误。癌细胞易扩散,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癌变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23.在动物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的结构是( )‎ A. 线粒体和高尔基体 B. 线粒体和叶绿体 C.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D. 线粒体和细胞核 ‎【答案】D ‎【解析】‎ 高尔基体是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A错误;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B错误;内质网是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C错误;线粒体是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细胞核的核膜也是双层的,D正确。‎ ‎24. 下列关于细胞呼吸原理在生活、生产中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施肥同时结合松土,有利于根吸收矿质元素离子 B. 适当降低温度和氧浓度,有利于果蔬储藏 C. 用透气的纱布包扎伤口,可抑制厌氧菌的大量繁殖 D. 给含有酵母菌的发酵液连续通气,可以提高产酒量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植物根吸收矿质离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消耗能量,施肥同时结合松土,有利于根细胞的有氧呼吸,A项正确;适当降低温度和氧浓度,能降低细胞呼吸强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故有利于果蔬储藏,B项正确;用透气的纱布包扎伤口,能给伤口创设一个有氧环境,防止厌氧型菌的繁殖,C项正确;酵母菌酿酒过程中前期充入氧气,有利于酵母菌的繁殖,使细胞数目增多,而后期要创设无氧环境,让其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原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的能力。‎ ‎25.下列生命活动中,最终一定需要消耗ATP的是 A. 柠檬酸循环 B. 卡尔文循环 C. 质壁分离 D. 载体蛋白的变形 ‎【答案】B ‎【解析】‎ ‎【分析】‎ 柠檬酸循环中发生的总反应是1分子丙酮酸产生3分子二氧化碳、1分子ATP、4分子NADH 和1分子FADH2。卡尔文循环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需要消耗光反应产生的ATP和还原氢;如果将成熟的植物细胞放在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细胞通过渗透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将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在清水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该过程不需要消耗ATP;如果将成熟的植物细胞放在一定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该过程中植物细胞通过主动转运的方式吸收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需要消耗ATP。通过载体蛋白变形运输物质的方式包括协助扩散和主动转运,如果是协助扩散,则不需要消耗ATP,如果是主动转运则需要消耗ATP。‎ ‎【详解】A. 柠檬酸循环能合成ATP,A错误; ‎ B. 卡尔文循环需要消耗ATP,B正确;‎ C. 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不一定需要ATP,C错误; ‎ D. 主动转运和协助扩散过程中载体蛋白的形状都会发生改变,而协助扩散不消耗ATP,D错误。‎ ‎26.在面包制作时,先将一定量的酵母加入和好的面团中,后经蒸烤得到松软可口的面包。在此过程中不会发生的变化是 A. 酵母菌进行了乙醇发酵 B. 酵母菌的细胞溶胶中有CO2产生 C. 丙酮酸产生酒精时伴随ATP的生成 D. 酵母菌线粒体中,特殊分子所携带的氢和电子传递给氧形成水 ‎【答案】C ‎【解析】‎ ‎【分析】‎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性微生物,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 ‎【详解】该过程中,酵母菌可以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称为乙醇发酵,A正确;酵母菌无氧呼吸发生的场所是细胞溶胶,B正确;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和[H]反应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该过程没有ATP的生成,C错误;在酵母菌的线粒体内膜上,特殊分子所携带的氢和电子传递给氧形成水,D正确。‎ ‎27. 将一个细胞中的磷脂成分全部提取出来,并将其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结果测得单分子层的表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用下列细胞实验与此结果最相符的是:‎ A. 酵母菌细胞 B. 蛙的红细胞 C. 乳酸菌细胞 D. 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答案】C ‎【解析】‎ 将一个细胞中的所有磷脂提取出来,铺成单分子层的面积是细胞膜表面积的2倍,说明该细胞中除了细胞膜外,没有其它的膜结构,由于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除细胞膜外,无其它的膜结构,所以磷脂分子的面积是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故选C。‎ ‎28. 在下列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一些物质,甲试管:豆浆;乙试管:氨基酸溶液;丙试管:牛奶和蛋白酶;丁试管:人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蒸馏水。上述四支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振荡后,有紫色反应的是 A. 甲、丁 B. 甲、乙、丁 C. 甲、乙、丙 D. 甲、丙、丁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豆浆中含有蛋白质。双缩脲试剂能和肽键发生反应,氨基酸中没有肽键。牛奶中的蛋白质虽然会被蛋白酶分解,但蛋白酶本身也是蛋白质。人的红细胞会在蒸馏水中吸水涨破,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流出。‎ 考点:本题考查蛋白质的鉴定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9.下列试管中,能产生大量气泡的是 A. B. C. D. ‎ ‎【答案】B ‎【解析】‎ 酶具有专一性、高效性和需要适应的条件等特点。‎ ‎【考点定位】 酶 ‎30.下列选项中,属于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糖类是( )‎ A. 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 B. 麦芽糖、糖原和果糖 C. 淀粉、脱氧核糖、纤维素 D. 麦芽糖、果糖、乳糖 ‎【答案】A ‎【解析】‎ ‎【分析】‎ 熟记糖类的种类、功能和分布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 ‎【详解】葡萄糖、核糖和脱氧核糖,都属于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糖类,A正确;果糖大多存在于植物细胞中,麦芽糖是植物细胞特有的二糖,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糖原是动物细胞中储能物质,人和动物的乳汁中含有丰富的乳糖,B、C、D均错误。‎ 二、选择题 ‎31.如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0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氧浓度为a时,需氧呼吸最弱,适于贮藏植物器官 B. 氧浓度为b时,厌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需氧呼吸的6倍 C. 氧浓度为c时,厌氧呼吸强度高于d时 D. 氧浓度为d时,需氧呼吸强度与厌氧呼吸强度相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氧浓度为a时,只有二氧化碳的释放,没有氧气的吸收,此时植物只进行厌氧呼吸;氧浓度为b、c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大于氧气的吸收量,此时植物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厌氧呼吸;氧浓度为d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等于氧气的吸收量,此时植物只进行有氧呼吸.‎ 解:A、氧浓度为a时,植物只进行厌氧呼吸,会产生大量酒精,因此在a浓度下不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A错误;‎ B、氧浓度为b时,厌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为(8﹣3)÷2=2.5,而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为3÷6=0.5,可见该浓度下,厌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5倍,B错误;‎ C、氧气浓度为c时,氧气的吸收量是4,释放的二氧化碳是6,细胞厌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6﹣4)÷2=1;氧浓度为d时,植物只进行有氧呼吸,所以氧浓度为c时,厌氧呼吸强度高于d时,C正确;‎ D、氧浓度为d时,植物只进行有氧呼吸,D错误.‎ 故选:C.‎ 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32.豌豆的花色受一对基因控制,A控制紫花,a控制白花,A对a完全显性.现欲研究某株紫花豌豆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最简便的方法是()‎ A. 测交 B. 自交 C. 与基因型为AA的植株杂交 D. 与基因型为Aa的植株杂交 ‎【答案】B ‎【解析】‎ ‎【分析】‎ 常用的鉴别方法: (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 (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 (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 (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 (5)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 ‎【详解】鉴别一株紫花豌豆是不是纯合体,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豌豆是闭花自花授粉(自交)植物,因此自交法最简便。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鉴别,能扣住题干中关键词“最简便”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33.下列有关孟德尔定律的一些概念叙述,错误的是 A. 性状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等特征的总称 B. 根据显性现象的表现形式,可将显性分为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共显性三种类型 C. 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种不同形式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 D. 性状分离是指子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答案】D ‎【解析】‎ ‎【分析】‎ 所谓性状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等特征的总称;每种性状又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即称为相对性状;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即基因控制的,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种不同形式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根据显性现象的表现形式,可将显性分为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共显性;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表现出的亲本性状为显性性状,未出现的亲本性状为隐性性状,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性状分离。‎ ‎【详解】A. 性状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等特征的总称,A正确;‎ B. 根据显性现象的表现形式,可将显性分为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共显性三种类型,B正确;‎ C. 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种不同形式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如C和c,C正确;‎ D. 性状分离是指杂种后代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同时出现的现象,D错误。‎ ‎34.下图为在某温度和pH条件下,人血液中的碳酸酐酶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底物浓度为a时,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加快 B. 底物浓度为b时,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加快 C. 底物浓度为a时,若改变反应温度,反应速率可能改变 D. 底物浓度为b时,若改变反应pH,反应速率可能改变 ‎【答案】B ‎【解析】‎ a点时反应物浓度是反应速率的限制因素,a点时反应速率随着反应物浓度增大而增大,A正确;b点时的限制因素是酶的浓度,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不变,B错误;底物浓度为a时,改变反应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反应速率可能改变,C正确;底物浓度为b时,改变反应pH,会影响酶的活性,反应速率可能改变,D正确。‎ ‎【考点定位】酶促反应 ‎【名师点睛】分析酶促反应曲线的要点 ‎(1)首先要弄清横坐标和纵坐标表示的意义,相同的曲线在不同的坐标系中表示的含义不同。其次明确曲线中的几个关键点,如:起点、与纵横轴的交点、拐点、最低点、最高点等。‎ ‎(2)在分析影响酶促反应因素时,一般情况下,生成物的量未达到饱和时,影响因素是横坐标所表示的因素,在达到饱和后,限制因素是除横坐标所表示的因素之外的其他因素。‎ ‎35.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线粒体中葡萄糖不能被分解为 CO2 和 H2O B. 电子传递链过程中需要 O2 的参与,不一定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 C. 需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转变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D. 运动员剧烈运动时,骨骼肌产生的 CO2 部分来自厌氧呼吸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呼吸包括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需氧呼吸三个阶段的产物依次是丙酮酸和[H]、CO2和[H]、H2O,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厌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第一阶段与需氧呼吸完全相同,第二阶段的产物是乳酸或酒精和CO2。需氧呼吸三个阶段都有能量释放,厌氧呼吸仅第一阶段释放能量;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转变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详解】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被分解产生的丙酮酸,在有氧存在的条件下进入线粒体中被彻底分解为CO2和H2O,A正确;电子传递链过程中需要O2的参与,对于真核生物而言,电子传递链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中,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但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B正确;需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转变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C正确;运动员剧烈运动时,骨骼肌产生的CO2只能来自需氧呼吸,因为骨骼肌细胞的厌氧呼吸不产生CO2,D错误。‎ ‎36.如图甲表示物质出入细胞的一种方式,图乙表示某种物质排出细胞的过程,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图的这种转运方式是主动转运 B. 甲图膜蛋白控制该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向 C. 乙图的过程可以说明排出细胞的物质可以不通过质膜 D. 乙图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如下:‎ ‎【详解】甲图显示:通道蛋白的开口朝上打开,某种物质与之结合后,通道蛋白朝上的开口关闭,朝下的开口打开,将物质释放出来;在此过程中,该物质是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需要膜上的蛋白的协助,因此出入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但不能说明膜蛋白控制该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向。乙图显示:需要外排的物质,先在细胞内形成囊泡,囊泡移动到细胞膜处,与细胞膜融合,将大分子排出细胞,此过程为胞吐,说明排出细胞的物质可以不通过质膜,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综上分析,A、B、D均错误,C正确。‎ ‎37.研究发现,某些植物在遭受干旱和盐碱等非致死性逆境袭击时,细胞内的可溶性单糖和氨基酸的含量有明显提高,下列推理或分析不合理的是 A. 细胞内淀粉酶、蛋白酶等酶的活性会增强 B. 可溶性单糖增多的过程可不断产生水 C. 细胞液的浓度增加,提高细胞的渗透吸水能力 D. 有机物的种类也会增加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植物在遭受干旱和盐碱等非致死性逆境袭击时,细胞内的可溶性单糖和氨基酸的含量有明显提高,使细胞液浓度升高,提高细胞渗透吸水能力,避免干旱和盐碱导致植物死亡。‎ ‎【详解】A. 细胞内的可溶性单糖和氨基酸的含量有明显提高,因此细胞内淀粉酶、蛋白酶等酶的活性会增强,A正确;‎ B. 可溶性单糖增多的过程是多糖水解的过程,需不断消耗水,B错误;‎ C. 细胞内的可溶性单糖和氨基酸的含量有明显提高,导致细胞液的浓度增加,提高细胞的渗透吸水能力,C正确;‎ D. 细胞内的可溶性单糖和氨基酸的含量有明显提高,故细胞内有机物的种类会增加,D正确。‎ ‎38.下列有关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糖类和蛋白质的活动叙述,错误的是 A. 制作徒手切片时,从后向前拖动刀片,将子叶切成薄片 B. 我们可以观察到位于两个细胞之间的脂肪滴 C. 检测蛋白质和还原糖观察颜色变化,都需要与样本上清液比较 D. 一般来说没有一种食物大量含有所检测的全部物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①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形成砖红色沉淀;②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③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详解】A. 制作徒手切片时,将双面刀片的刃口平放在子叶的平面上,轻压刀片,同时从前向后拖动刀片,均匀用力,将子叶切成1~2mm厚的薄片,A错误;‎ B. 脂肪需要使用苏丹Ⅲ(苏丹Ⅳ)染色,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两个细胞之间的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因为有脂肪流出细胞,B正确;‎ C. 观察检测蛋白质和还原糖颜色变化时,都保留部分样本上清液,以便与出现颜色反应组比较,C正确;‎ D. 人们需要从膳食中得到各种营养物质,这些物质或直接或经过转化成为生物细胞中的各种化合物,一般来说没有一种食物大量含有所检测的全部物质,D正确。‎ ‎39.下列关于人体中ATP—ADP循环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反应①消耗水,反应②合成水 B. 蛋白质的合成过程需要反应①供能 C. 需氧呼吸过程中氧气的消耗伴随反应②的发生 D. 能量2可用于乳酸在人体肝脏再生成葡萄糖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①表示ATP的合成,②表示ATP的水解过程,据此分析。‎ ‎【详解】A. 反应①是ATP合成,该过程产生水,反应②是ATP水解,需要消耗水,A错误;‎ B. 蛋白质的合成过程需要消耗能量,需要ATP水解即②供能,B错误;‎ C. 需氧呼吸过程中氧气的消耗发生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同时生产大量能量,伴随着ATP的合成,即有反应①发生,C错误;‎ D. 乳酸再转变为葡萄糖要消耗能量,需要ATP水解释放能量,故能量2可用于乳酸在人体肝脏再生成葡萄糖,D正确。‎ ‎40.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不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A. 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增生 B. DNA的复制和染色单体的形成 C. 细胞核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 D. 染色体数目加倍和胞质分裂的开始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 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增生发生在间期,A不符题意;‎ B. 间期发生DNA的复制,形成染色单体,B不符题意;‎ C. 细胞核在前期消失、末期重现,纺锤体出现在前期,两者不能在同一时期发生,C正确;‎ D. 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或末期,细胞质开始分裂,两者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D不符题意。‎ ‎41.如图是某种酶催化水解反应的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a点对应的温度表示该酶的最适温度 B. 图中b点酶活性较低,当温度降低时,该酶活性不会升高 C. 图中c点酶促反应速率较低,可适当升高温度提高反应速率 D. 在不同pH值下反应速率与温度关系曲线的走势均与图中相似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a点对应的温度为酶的最适温度,此时酶的活性最高;b点时温度过高,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已经失活;c点处于较低温度,此时酶的活性受到抑制,但酶的空间结构没有破坏。‎ ‎【详解】A. 据图可知,图中a点对应的温度表示该酶的最适温度,A正确;‎ B. 图中b点酶活性较低,此时酶的空间结构已经发生不可逆改变,当温度降低时,该酶活性不会升高,B正确;‎ C. 图中c点酶促反应速率较低,但空间结构没有被破坏,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可以上升,C正确;‎ D. 低温不会导致酶失活,但pH过低会导致酶失活,故不同pH值下反应速率与温度关系曲线不相同,D错误。‎ ‎42.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过程中,液泡的体积会随外界溶液浓度的变化而改变,如图所示。图中①、②两处滴加的溶液分别是 A. 清水、清水 B. 清水、30%蔗糖溶液 C. 30%蔗糖溶液、清水 D. 30%蔗糖溶液、30%蔗糖溶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曲线,在①处滴加液体后,液泡体积变小,说明细胞失水,出现质壁分离现象,推知滴加液体应是30%的蔗糖溶液;在②处滴加液体后,液泡体积逐渐变大,说明细胞吸水,出现质壁分离复原,推知滴加液体是清水。综上分析,选C。‎ ‎43.高等植物细胞中,下列过程只发生在生物膜上的是()‎ A. 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 B. 光合作用中CO2的固定 C. 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 D. 蛋白质的合成 ‎【答案】A ‎【解析】‎ ‎【分析】‎ 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水的光解,产生ATP和[H],同时释放氧气,ATP和[H]用于暗反应阶段三碳化合物的还原,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 有氧呼吸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葡萄糖分解为两分子丙酮酸、[H],释放少量的能量;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这一阶段也不需要氧的参与,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H],释放少量的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和氧气反应生成水,释放大量的能量。‎ ‎【详解】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水的光解,A正确;光合作用中 CO2 的固定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B错误;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C错误;蛋白质的合成发生在核糖体上,而核糖体无膜结构,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4.如图是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的实验装置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 本实验的自变量为pH,温度为无关变量 B. 本实验的检测指标为单位时间内气体产生量的多少,以此反映酶活性的高低 C. 实验开始前反应小室状态如图A所示,不能让滤纸片在小室下方 D. 如图B中倒置量筒可以用倒置的试管代替收集气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本实验中的自变量是pH,因变量是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除了自变量和因变量外,本实验中的无关变量有H2O2溶液的量、滤纸片的大小和数量、反应时间等,据此分析。‎ ‎【详解】A. 本实验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故自变量为pH,温度为无关变量,A正确;‎ B. 本实验的因变量是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其检测指标为单位时间内氧气产生量的多少,以此反映酶活性的高低,B正确;‎ C. 实验开始前反应小室状态如图A所示,不能让滤纸片在小室下方,以保证滤纸片中的过氧化氢酶与瓶中的H2O2不发生反应,C正确;‎ D. 实验中倒置的量筒用于检测单位时间内氧气产生量的多少,本实验需要定量检测,且H2O2量较少,产生的氧气较少,故不适合用倒置的试管代替,D错误。‎ ‎45.图甲表示菠菜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乙表示某种光合色素对不同波长光的相对吸收量,及在不同波长光照下的菠菜光合速率相对值的曲线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光合色素存在于图甲的Ⅲ上,其主要色素都是含镁的有机分子 B. 二氧化碳还原为糖的一系列反应称为卡尔文循环,它发生在图甲的Ⅱ中 C. 光的波长从650 nm变为780 nm,短时间内小麦叶中三碳酸的含量将下降 D. 图乙表示的光合色素最可能是指叶绿素a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甲图中Ⅰ表示叶绿体外膜,Ⅱ表示叶绿体基质,Ⅲ表示基粒;乙图表示某种光合色素对不同波长光的相对吸收量,据曲线可知,该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故推测该色素为叶绿素,据此分析。‎ ‎【详解】A. 光合色素存在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即图甲的Ⅲ上,光合色素中叶绿素占3/4,镁是叶绿素的重要组成成分,A正确;‎ B. 二氧化碳还原为糖的一系列反应称为卡尔文循环,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即图甲的Ⅱ中,B正确;‎ C. 据曲线可知,光的波长从650 nm变为780 nm,则叶绿素吸收的光能降低,而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故光合色素对光能的吸收总体上是降低的,产生的ATP和还原氢减少,导致C3的还原减少,短时间内小麦叶中三碳酸的含量将增加,C错误;‎ D. 据分析可知,该色素很可能是叶绿素,而叶绿素b在400-450nm处吸收率较低,叶绿素a在400-450nm处吸收率较大,故图乙表示的光合色素最可能是指叶绿素a,D正确。‎ 三、填空题 ‎46.下表是大豆的花色四个组合的遗传实验结果。若控制花色的遗传因子用D、d来表示,请分析表格回答问题:‎ 组合 亲本表现型 F1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紫花 白花 一 紫花×白花 ‎ 405‎ ‎ 411‎ 二 白花×白花 ‎ 0‎ ‎ 820‎ 三 紫花×紫花 ‎ 1240‎ ‎ 413‎ ‎(1)组合一中亲本基因型:紫花______,白花______。‎ ‎(2)表中能判断显隐性的关系的杂交组合是______。‎ ‎(3)组合一的交配类型是______。‎ ‎(4)组合三中的F1显性类型植株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_。‎ ‎(5)请写出组合一的遗传图解:_________。‎ ‎【答案】 (1). Dd (2). dd (3). 三 (4). 测交 (5). 2/3 (6). ‎ ‎【解析】‎ ‎【分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对性状显隐性的判断。根据子代性状判断显隐性的方法:①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双亲均为纯合子;②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为杂合子。‎ ‎【详解】(1) 组合三中,紫花与紫花杂交,F1中紫花∶白花=1240∶413≈3∶1,说明双亲均为杂合子,杂合子表现为显性性状,因此紫花对白花为显性性状。组合一中,紫花与白花杂交,F1中紫花∶白花=405∶411≈1∶1,此交配类型为测交,在结合对组合三的分析可推知:组合一中亲本紫花的基因型为Dd,亲本白花的基因型为dd。‎ ‎(2) 结合对(1)的分析可知:组合一为测交,其结果只能说明一个亲本为杂合子,另一个亲本为隐性纯合子,但谁是杂合子、谁是纯合子无法判断,因此只依据组合一不能判断显隐性的关系;组合二中的白花与白花杂交,F1均为白花,说明双亲可能都是纯合子,既可能是显性纯合子,也可能是隐性纯合子,或者是双亲均表现为显性性状,其中之一为杂合子,另一个为显性纯合子,所以只依据组合二无法判断显隐性的关系;依据组合三的结果可推知紫花双亲均为杂合子,进而说明紫花对白花为显性性状。‎ ‎(3) 结合对(1)的分析可知:组合一的交配类型是测交。‎ ‎(4) 组合三中,紫花双亲的基因型均为Dd,F1‎ 显性类型植株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DD∶Dd=1∶2,其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2/3。‎ ‎(5) 在书写遗传图解时,要注意写清亲代、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及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亲代产生的配子的种类等相关的过程需用箭头连接,如图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显隐性性状的判断方法,以及常见分离比的应用,测交不能用来判断显隐性,但能检验待测个体的基因组成,因此可用测交法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47.下图是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细胞与蓝藻相比结构上的最大区别是______________。‎ ‎(2)需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填写图中代号),该结构增大膜面积的方式是_______。‎ ‎(3)图中含有DNA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填写图中代号)。‎ ‎(4)图中含有色素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图中代号)。‎ ‎(5)如果该细胞离体培养成完整植株,说明植物细胞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2). 11 (3). 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 (4). 4 11 (5). 4 14 (6). 全能性 ‎【解析】‎ ‎【分析】‎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少量分布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叶绿体含有光合色素。液泡中的色素使花瓣、果实等呈现不同的颜色。需氧呼吸的三个阶段依次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线粒体通过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来增大膜面积。细胞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详解】(1) 图示的植物细胞是真核细胞,蓝藻细胞是原核细胞。该细胞与蓝藻细胞相比,在结构上的最大区别是该细胞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2) 需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11]线粒体。线粒体增大膜面积的方式是其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 ‎(3) 图中含有DNA的细胞器是[4]叶绿体和[11]线粒体。 ‎ ‎(4) 图中含有色素的细胞器是[4]叶绿体和[14]液泡。‎ ‎(5) 细胞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如果该细胞离体培养成完整植株,说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点睛】此类问题常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进行考查。解答此类问题的技巧是:一是明辨各种细胞结构及其化学组成,正确识别各种细胞器;二是准确掌握各种细胞器的功能、分布及特点,并与原核细胞的结构建立联系。在此基础上明辨图示各结构,进而对各问题情境进行解答。‎ ‎48.下图表示同一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图像。请据图分析回答:‎ ‎(1)该图所示细胞为________(填动物或植物)细胞。若按分裂时期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图_______(填序号),此时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于_______上。‎ ‎(3)该图中,能表示DNA分子数:染色体数=2:1的时期的是图________(填序号)。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图______(填序号)。纺锤体形成于分裂______期。‎ ‎(4)图中未标出分裂间期,该时期发生的主要变化为: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植物 (2). ①④③② (3). ④ (4). 赤道板 (5). ①④ (6). ③ (7). 前 (8). 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解析】‎ ‎(1)图示细胞没有中心体,但含有细胞壁,在有丝分裂末期(②)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所以该图所示细胞为植物细胞;根据图中染色体的变化特征分析可知,①细胞处于前期、②细胞处于末期、③细胞处于后期、④细胞处于中期,因此正确的分裂顺序应为①④③②。‎ ‎(2)④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此时此时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于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是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 ‎(3)该图中,①④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能表示DNA分子数︰染色体数=2︰1;③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有丝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导致每条染色体上都包含着两条并列着的姐妹染色单体。‎ ‎(4)有丝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 ‎49.下表格所示为高中生物的某一实验,请根据表中实验过程回答相关问题:‎ ‎(1)该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的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2个)‎ ‎(4)设计试管1和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5)该实验能否用碘液来鉴定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 ‎(6)验证酶有催化作用,可选择上表中试管_____________。‎ ‎【答案】 (1). 探究酶的专一性 (2). 底物种类或酶的种类 (3). 温度 (4). 淀粉溶液的量 (5). 验证淀粉和蔗糖能否与本尼迪特试剂反应 (6). 否 (7). 碘液只能鉴定淀粉有没有被分解,不能鉴定蔗糖有没有被分解 (8). ①③或②⑥‎ ‎【解析】‎ ‎【分析】‎ 分析表格信息可知该实验的原理是:淀粉酶和蔗糖酶可分别催化淀粉和蔗糖水解,二者的水解产物还原糖可用本尼迪特试剂进行检测。根据各试管中所加入物质的差异可知,该实验目的是探究酶的专一性,据此围绕“实验设计遵循的对照原则与单一变量原则”对各问题进行解答。‎ ‎【详解】(1)分析表中信息可知:该实验是探究不同酶对同一底物或同种酶对不同底物是否具有催化作用,因此其实验目的是探究酶的专一性。‎ ‎(2)‎ ‎ 试管3和4或5和6的差异在于加入的底物的种类不同,试管3和5或4和6的差异在于加入的酶的种类不同,因此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底物种类或酶的种类。‎ ‎(3) 除了自变量外,对该实验结果有影响的温度、淀粉溶液的量、蔗糖溶液的量、酶溶液的浓度等都属于无关变量。‎ ‎(4) 试管1和2均加入了的本尼迪特试剂,但二者加入的底物不同(试管1加入的是淀粉,试管2加入的是蔗糖),因此设计试管1和2的目的是:验证淀粉和蔗糖能否与本尼迪特试剂反应,从而排除无关因素对实验的干扰。‎ ‎(5) 碘遇淀粉变蓝。碘液只能鉴定淀粉有没有被分解,不能鉴定蔗糖有没有被分解,因此该实验不能用碘液来鉴定。‎ ‎(6) 验证酶有催化作用,自变量是酶的有无,因此可选择上表中的试管①③或②⑥。‎ ‎【点睛】本题对探究酶的专一性的实验进行了考查。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表中信息判断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以及无关变量,掌握其中空白对照实验的作用,同时能够利用单一变量和对照原则选择对应的试管进行验证实验。‎ ‎50.图甲为某种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简图,其中英文大写字母表示物质成分,e-为电子,数字表示过程。如图乙该植物叶片的气孔结构示意图,保卫细胞的细胞壁靠近气孔侧明显厚一点。请回答:‎ ‎(1)图甲中类囊体膜上的色素吸收的光是波长为400-700nm的_______,光合作用产生的O2用该图中__________字母)表示,O2离开这个植物细胞,需要穿过的膜包括有_______,据该图还可知ATP的形成与________(填物质名称)的跨膜运输有关。‎ ‎(2)图甲中物质H是_______、物质G是__________,若在夏季正中午由于光照太强,会因为图乙中的保卫细胞发生__________引起气孔关闭,短时间内物质D和F的含量变化是_____。‎ ‎(3)迁移率(Rf)是指用于叶绿体中各种色素分离的重要指标(迁移率=色素迁移距离/溶剂移动距离)。叶绿体中各种色素的分离常用______法,分离后迁移率最低的色素是____。‎ ‎【答案】 (1). 可见光 (2). A (3). 类囊体膜、叶绿体膜、质膜 (4). H+(氢离子) (5). 核酮糖二磷酸(RuBP) (6). 三碳酸分子 (7). 细胞失水 (8). 上升 (9). 纸层析 ‎ ‎ (10). 叶绿素b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甲图中①表示光反应,A是O2,B是H+,H是RuBp,G是三碳酸,②是CO2的固定,③是C3的还原,F是NADPH,E是NADP+,D是ATP,C是ADP;图乙该植物叶片的气孔结构示意图,据此分析。‎ ‎【详解】(1)图甲中类囊体膜上的色素吸收的光是波长为400-700nm的可见光,光合作用产生的O2为图甲中的A,产生场所在基粒,O2离开这个植物细胞,需要穿过的膜包括有类囊体膜、叶绿体膜、质膜,据该图还可知ATP的形成与H+的跨膜运输有关。‎ ‎(2)图甲中物质H是核酮糖二磷酸、物质G是三碳酸,若在夏季正中午由于光照太强,会因为图乙中的保卫细胞发生失水引起气孔关闭,导致CO2吸收减少,消耗的D和F减少,故短时间内物质D和F的含量增加。‎ ‎(3)迁移率(Rf)是指用于叶绿体中各种色素分离的重要指标(迁移率=色素迁移距离/溶剂移动距离)。叶绿体中各种色素的分离常用纸层析法,在滤纸条上扩散最慢的是叶绿素b,故分离后迁移率最低的色素是叶绿素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光合色素的种类,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生理过程是理解与运用,提高识图判断和分析能力。‎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