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西桂林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桂林市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一年级 生物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花开后人工去雄 B. 去雄的豌豆为父本 C. 正、反交结果相同 D. F1出现性状分离 ‎【答案】C ‎【解析】‎ ‎【分析】‎ 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条件下只能进行自交,要进行杂交实验,需要进行人工异花授粉,其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据此答题。‎ ‎【详解】A. 豌豆是自花闭花授粉植物,要在花粉未成熟前人工去雄,A错误;‎ B. 去雄的豌豆为母本,B错误;‎ C. 控制豌豆高矮性状的基因位于细胞核中,正交、反交结果相同,C正确;‎ D. F1表现出显性性状,F2才出现性状分离,D错误。‎ 故选C。‎ ‎2.大豆的白花和紫花为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种杂交实验中能判定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 )‎ A. 紫花×紫花→紫花 B. 紫花×紫花→301紫花+110白花 C. 白花×白花→白花 D. 紫花×白花→98紫花+107白花 ‎【答案】B ‎【解析】‎ ‎【分析】‎ 显隐性的判断方法:①定义法(杂交法):不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具有这一性状的亲本为显性纯合子,F1为显性杂合子。举例:高茎×矮茎→高茎,则高茎对矮茎为显性性状,矮茎是隐性性状。②自交法:相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不同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都为杂合子。举例:高茎×高茎→高茎、矮茎,则矮茎是隐性性状,双亲表现型为显性,基因型为Dd。‎ - 23 -‎ ‎【详解】A、紫花×紫花→紫花,亲代子代性状一致,可能是AA×AA→AA,也可能是aa×aa→aa,所以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A错误;‎ B、紫花×紫花→301紫花+110白花,紫花与紫花杂交后代出现了白花,所以白花为隐性性状,紫花为显性性状,B正确;‎ C、白花×白花→白花,亲代子代性状一致,可能是AA×AA→AA,也可能是aa×aa→aa,所以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C错误;‎ D、紫花×白花→98紫花+107白花,可能是Aa(紫花)×aa(白花)→Aa(紫花)、aa(白花),也可能是aa(紫花)×Aa(白花)→aa(紫花)、Aa(白花),所以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D错误。‎ 故选B。‎ ‎3.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 A. 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 B. 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 C.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D. 测交后代分离比为1∶1‎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F2表现型的比为3:1,属于性状分离,不能体现分离定律的实质,AB错误;F1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产生配子的比为1:1,C正确;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是现象而不是实质,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玉米中含支链淀粉多且具有黏性(由基因A控制)的花粉遇碘不变蓝;含直链淀粉多且不具有黏性(由基因a控制)的花粉遇碘变蓝色。A对a完全显性。把AA和aa杂交得到F1,F1的种子播种下去,获取其花粉(内含精子),滴加碘液观察统计,结果应为( )‎ A. 花粉全部变监 B. 花粉1/4变蓝 C. 花粉全部不变蓝 D. 花粉1/2变蓝 ‎【答案】D ‎【解析】‎ - 23 -‎ ‎【分析】‎ 用纯种的黏性玉米(AA)和非黏性玉米(aa)杂交产生F1,则F1的基因型为Aa,其能产生A和a两者比例相等的配子,其中含有A的黏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支链淀粉,遇碘不变蓝色;而含有a的非黏性花粉中所含的是直链淀粉,遇碘变蓝色。‎ ‎【详解】AA和aa杂交,F1的基因型为Aa,其能产生A和a两者比例相等的配子,其中A遇碘不变蓝色,a遇碘变蓝色,即产生的花粉遇碘1/2不变蓝色,1/2变蓝色,D正确。‎ 故选D。‎ ‎5.一个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的高等植物自交,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产生的雌雄配子种类和数量都相同 B. 子代中共有9种不同的遗传因子组成 C. 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D. 子代的4种表现类型之比为9:3:3:1‎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意可知: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AaBb的高等植物体自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9(A_B_):3(A__bb):3(aaB__):1 (aabb)。‎ ‎【详解】A、基因型为AaBb的高等植物体经减数分裂后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不相同,雄配子远远超过雌配子,A错误;‎ B、AaBb自交后代共有9种基因型,B正确;‎ C、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结合的机会均等,C正确;‎ D、AaBb自交后代共有4种表现型,比例为9: 3:3: 1, D正确。‎ 故选A。‎ ‎【点睛】运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解答问题,相关比例是关键。‎ ‎6. 用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后代有黄色圆粒70粒、黄色皱粒68粒、绿色圆粒73粒、绿色皱粒77粒。亲本的杂交组合是( )。‎ A. YYRR×yyrr B. YYRr×yyRr C. YyRr×YyRr D. YyRr×yyrr ‎【答案】D ‎【解析】‎ - 23 -‎ ‎【分析】‎ 已知黄色圆粒70粒、黄色皱粒68粒、绿色圆粒73粒、绿色皱粒77粒,分别考虑两对性状的分离比。黄色:绿色=(70+68):(73+77)≈1:1,说明亲本的相关基因型是Yy、yy。圆粒:皱粒=(70+73):(68+77)≈1:1,说明亲本的相关基因型是Rr、rr。‎ ‎【详解】由于黄色与绿色交配后代既为黄色又有绿色,则符合测交实验,推测亲本为Yy×yy;圆粒与皱粒交配,后代有圆也有皱,也为测交,亲本基因组合为Rr×rr;所以组合而成的与亲本表现型吻合的基因型为YyRr×yyrr。‎ 故选D。‎ ‎【定位】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点睛】比值问题——已知子代表现型分离比推测亲本基因型(逆推型),正常规律举例:‎ ‎(1)9∶3∶3∶1⇒(3∶1)(3∶1)⇒(Aa×Aa)(Bb×Bb);‎ ‎(2)1∶1∶1∶1⇒(1∶1)(1∶1)⇒(Aa×aa)(Bb×bb);‎ ‎(3)3∶3∶1∶1⇒(3∶1)(1∶1)⇒(Aa×Aa)(Bb×bb)或(Aa×aa)(Bb×Bb);‎ ‎(4)3∶1⇒(3∶1)×1⇒(Aa×Aa)(BB×BB)或(Aa×Aa)(BB×Bb)或(Aa×Aa)(BB×bb)或(Aa×Aa)×(bb×bb)。‎ ‎7.现用一对纯合灰鼠杂交,F1都是黑鼠,F1中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体色表现为9黑∶6灰∶1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F2黑鼠有两种基因型 B. 若F1与白鼠杂交,后代表现为2黑∶1灰∶1白 C. F2灰鼠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2‎ D. 小鼠体色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F2中小鼠的体色为黑:灰:白=9:6:1,是“9:3:3:1”的变式,这说明小鼠的毛色受两对等位基因的控制(相应的基因用A和a、B和b表示),且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黑色鼠的基因型为A_B_,灰色鼠的基因型为A_bb和aaB_,白色鼠的基因型为aabb。‎ ‎【详解】A、F2黑鼠有四种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AaBB、AaBb,A错误;‎ B、若F1黑鼠AaBb与白鼠aabb杂交,后代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所以表现型为1黑:2灰:1白,B错误;‎ - 23 -‎ C、F2灰鼠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比例为1:2:1:2,所以,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C错误;‎ D、F2体色表现为9黑:6灰:l白,是“9:3:3:1”的变式,这说明小鼠的毛色受两对等位基因的控制,遵循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D正确。‎ 故选D。‎ ‎8.四分体是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 A. 一对同源染色体配对时的四个染色单体 B. 互相配对的四条染色体 C. 大小形态相同的四条染色体 D. 来源相同的两条染色体的四个染色单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因此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同源染色体,由此可判断一个四分体含2条染色体(2个着丝粒),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 ‎【详解】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含有4条染色单体,称为一个四分体。因此一个四分体就是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后每对同源染色体有四条染色单体。即A正确。‎ 故选A。‎ ‎【点睛】‎ ‎9.某生物的精原细胞含有42条染色体,在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开后,细胞内含有的核DNA分子数是( )‎ A. 84 B. 42‎ C. 21 D. 42~84之间不定 ‎【答案】B ‎【解析】‎ ‎【分析】‎ - 23 -‎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详解】由题干信息可知,该生物精原细胞含有42条染色体,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同源染色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减半,在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开,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每条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则细胞内含有的核DNA分子数是42,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0.下列结构或物质的层次关系正确的是( )‎ A. 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 B. 染色体→DNA→脱氧核苷酸→基因 C. 染色体→脱氧核苷酸→DNA→基因 D. 基因→染色体→脱氧核苷酸→DNA ‎【答案】A ‎【解析】‎ ‎【分析】‎ 染色体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DNA,一条染色体上有1个或2个DNA分子。‎ ‎【详解】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和DNA的基本单位均为脱氧核苷酸。‎ 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11.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红绿色盲的男孩。男孩的外祖父、外祖母和祖母色觉都正常,祖父为色盲。该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 )‎ A. 祖父 B. 祖母 C. 外祖父 D. 外祖母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已知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则该红绿色盲男孩的基因型是XbY,其致病基因Xb一定来自于他的妈妈(而与父亲无关,父亲提供的是Y),但是妈妈正常,所以妈妈的基因型是XBXb,由题干已知外祖父母色觉都正常,外祖父给妈妈的一定是XB,则妈妈的色盲基因肯定来自于外祖母(XBXb)。‎ 考点: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12.研究者对某遗传病家系进行调查, 绘制成如图所示的系谱图。据图分析,这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最可能是( )‎ - 23 -‎ A.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C. X染色体隐性遗传 D. X染色体显性遗传 ‎【答案】B ‎【解析】‎ ‎【分析】‎ 遗传病的判断:有中生无为显性,无中生有为隐性。‎ ‎【详解】根据双亲均患病而后代有正常的个体可知,该病为显性遗传病,又根据第三代男患者的母亲正常可知,该病不是伴性遗传病,故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13.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是( )‎ A. S型细菌的荚膜多糖 B. S型细菌的蛋白质 C. S型细菌的DNA与DNA酶混合物 D. S型细菌的DNA ‎【答案】D ‎【解析】‎ ‎【分析】‎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B、S型细菌的荚膜、RNA、蛋白质等物质不能使R型细菌转换为S型细菌,因此S性细菌的荚膜、RNA、蛋白质等物质不是转化因子,AB错误;‎ C、DNA酶会将S型细菌的DNA水解,不会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C错误;‎ D、S型细菌的DNA能使R型细菌转换为S型细菌,因此S型细菌的DNA是转化因子,D正确。‎ - 23 -‎ 故选D。‎ ‎14.一种生物只含一种核酸,且碱基组成为∶嘌呤占34%,嘧啶占66%,则这种生物是( )‎ A. 烟草花叶病毒 B. 变形虫 C. 噬菌体 D. 蓝藻 ‎【答案】A ‎【解析】‎ ‎【分析】‎ 题中生物只有一种核酸,所以是病毒,由于嘌呤与嘧啶不等,所以不是双链DNA病毒。‎ ‎【详解】A、烟草花叶病毒是RNA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且是RNA,故嘌呤和嘧啶数不等,A正确;‎ B、变形虫是真核生物,细胞中既有DNA又有RNA,B错误;‎ C、噬菌体是DNA病毒,只含有DNA一种核酸,但嘌呤和嘧啶数相等,C错误;‎ D、蓝藻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既有DNA又有RNA,D错误。‎ 故选A。‎ ‎15.一个DNA分子复制完毕后,新形成的DNA子链(  )‎ A. 是DNA母链的片段 B. 与DNA母链之一相同 C. 与DNA母链相同,但U取代T D. 与DNA母链完全不同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所以DNA复制完毕后,得到的DNA子链不可能是DNA母链的片段,A错误;由于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因此复制完毕,新形成的DNA子链与DNA模板链互补,与母链之一相同,B正确;U是尿嘧啶,只存在于RNA分子中,DNA分子中没有,C错误;由于复制是以DNA的双链为模板,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所以新形成的DNA子链与DNA模板链互补,与母链之一相同,D错误。‎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 ‎16.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DNA分子上任意一个片段都是基因 B. 等位基因的根本区别是基因的长度不同 C. 人体细胞中的线粒体也可以是基因的载体 D. 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线粒体,所以也就没有基因 - 23 -‎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2、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3、真核细胞中,基因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含有少量的基因。‎ ‎【详解】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A错误;‎ B、等位基因的根本区别是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B错误;‎ C、人体细胞中的线粒体也含有少量的DNA,因此也可以是基因的载体,C正确;‎ D、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线粒体,但含有遗传物质DNA,因此含有基因,D错误。‎ 故选C。‎ ‎17.DNA分子复制、转录、翻译所需的原料依次是( )‎ A. 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蛋白质 B. 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蛋白质 C. 核糖核苷酸、脱氧核苷酸、氨基酸 D. 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 DNA复制、转录、翻译的比较 复制 转录 翻译 时间 ‎ 细胞分裂间期(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 ‎ 个体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 场所 主要在细胞核 主要在细胞核 细胞质的核糖体 模板 DNA的两条链 DNA的一条链 mRNA ‎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20种游离的氨基酸 - 23 -‎ 原料 条件 酶(解旋酶,DNA聚合酶等)、ATP 酶(RNA聚合酶等)、ATP 酶、ATP、tRNA 产物 ‎2个双链DNA 一个单链RNA 多肽链 特点 半保留,边解旋边复制 边解旋边转录 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顺次合成多条肽链 碱基配对 A-T  T-A  C-G  G-C A-U  U-A   C-G  G-C A-U  U-A  C-G  G-C 遗传信息传递 DNA----DNA DNA------mRNA mRNA-------蛋白质 意义 ‎ 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 表达遗传信息,使生物表现出各种性状 ‎【详解】DNA分子复制是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两条与母链相同的子代DNA分子的过程。转录是以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以氨基酸为原料合成多肽链的过程。三个过程的原料分别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 故选D。‎ ‎【点睛】先判断出三个过程的产物:DNA、RNA、多肽链,然后再找出其基本组成单位,也可判断出所用的原料。‎ - 23 -‎ ‎18.下列有关tRNA和氨基酸之间相互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 A. 转运氨基酸的tRNA共有61种 B. 一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 C. 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种类由tRNA上的反密码子决定 D. 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几种特定的tRNA转运 ‎【答案】C ‎【解析】‎ ‎【分析】‎ tRNA识别并转运氨基酸.1种密码子决定1种氨基酸,tRNA上反密码子与mRNA上密码子互补配对,因此一种或几种tRNA可以携带运输同一种的氨基酸。‎ ‎【详解】A.、转运氨基酸的tRNA共有61种,A正确;‎ B、一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具有专一性,B正确;‎ C、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种类由mRNA上的密码子决定,C错误;‎ D、一种氨基酸可能对应一种或者几种密码子,故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几种特定的tRNA转运,D正确。‎ 故选C。‎ ‎19.DNA分子的解旋可发生在( )‎ A. 转录和翻译过程 B. 复制和转录过程 C. 复制和翻译过程 D. 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 ‎【答案】B ‎【解析】‎ ‎【分析】‎ 中心法则: (1)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 (2)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后来中心法则又补充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两条途径。‎ ‎【详解】A、翻译的模板是单链mRNA,不需要解旋,A错误;‎ B、DNA复制和转录过程都需要解旋,B正确;‎ C、翻译的模板是单链mRNA,不需要解旋,C错误;‎ D、翻译的模板是单链mRNA,不需要解旋,D错误。‎ - 23 -‎ 故选B。‎ ‎【点睛】‎ ‎20.下列属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的实例是( )‎ ‎①人类的白化病 ②囊性纤维病 ③皱粒豌豆 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豌豆的粒形;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如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 ‎【详解】①人类的白化病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的实例,①错误;‎ ‎②囊性纤维病是基因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的实例,②正确;‎ ‎③豌豆的皱粒是基因通过控制淀粉分支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的实例,③错误;‎ ‎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的实例,④正确。‎ 故选D。‎ ‎【点睛】‎ ‎21.产生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 )‎ A. 红细胞易变形破裂 B. 血红蛋白中的一个氨基酸改变 C. mRNA中一个碱基发生了改变 D. 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改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突变的典型实例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因此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碱基对的改变),直接原因是血红蛋白结构异常。据此答题。‎ ‎【详解】A、红细胞容易变形破裂不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根本原因,A错误;‎ - 23 -‎ B、血红蛋白子中的一个氨基酸不正常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直接原因,不是根本原因,B错误;‎ C、信使RNA中的一个密码子发生了变化不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根本原因,C错误;‎ 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基因突变,即基因中的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替换,D正确。‎ 故选D。‎ ‎【定位】基因突变的原因 ‎【点睛】基因突变是指DNA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从而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 ‎22.图为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的染色体是Ⅱ、Ⅲ、Ⅳ、X、Y B. 对果蝇进行基因测序时,选择Ⅱ、Ⅲ、Ⅳ、X四条染色体即可 C. 雄果蝇体内所有的细胞都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D. 雄果蝇由受精卵发育而成,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属于二倍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雄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示意图,该细胞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2个染色体组(Ⅱ、Ⅲ、Ⅳ、X和Ⅱ、Ⅲ、Ⅳ、Y)。‎ ‎【详解】A、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的染色体是Ⅱ、Ⅲ、Ⅳ、X或Ⅱ、Ⅲ、Ⅳ、Y,A错误;‎ B、对果蝇进行基因测序选择Ⅱ、Ⅲ、Ⅳ、X、Y五条染色体,B错误;‎ C、雄果蝇体内的细胞,除生殖细胞外不都只含有两个染色体组,也有含有四个染色体组的,如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C错误;‎ D、雄果蝇由受精卵发育而成,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属于二倍体,D正确。‎ 故选D。‎ ‎23.利用秋水仙素诱导产生多倍体时,秋水仙素的作用是( )‎ A. 抑制着丝点的分裂 B.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 23 -‎ C. 抑制细胞板的形成 D. 促进染色体的复制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来诱导多倍体形成,也可以用低温处理诱导多倍体形成,两者的原理相同,都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详解】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可诱导形成多倍体植物,这是因为秋水仙素能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进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多倍体。‎ 故选B。‎ ‎24.下列关于变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染色体不分离或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B. 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了基因重组 C. 染色体复制时受诱变因素的影响,一定会导致基因突变 D. 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的移接,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答案】B ‎【解析】‎ ‎【分析】‎ 基因重组有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两类。前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后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详解】A、染色体不分离或不能移向两极,可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A错误;‎ 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原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均可导致基因重组,B正确;‎ C、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所以染色体复制时受诱变因素的影响,不一定会导致基因突变,C错误;‎ D、染色体某片段移接到另一非同源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D错误。‎ 故选B。‎ ‎25.遗传咨询对预防遗传病有积极意义,下列情形中不需要遗传咨询的是 A. 男方幼年曾因外伤截肢 - 23 -‎ B. 亲属中有智力障碍患者 C. 女方是先天性聋哑患者 D. 亲属中有血友病患者 ‎【答案】A ‎【解析】‎ ‎【分析】‎ 遗传咨询是降低遗传病发病率重要措施,常见的遗传咨询对象有以下几种:(1)夫妇双方或家系成员患有某些遗传病或先天畸形者;(2)曾生育过遗传病患儿的夫妇;(3)不明原因智力低下或先天畸形儿的父母;(4)不明原因的反复流产或有死胎死产等情况的夫妇;(5)婚后多年不育的夫妇;(6)35岁以上的高龄孕妇;(7)长期接触不良环境因素的育龄青年男女;(8)孕期接触不良环境因素以及患有某些慢性病的孕妇;(9)常规检查或常见遗传病筛查发现异常者。‎ ‎【详解】因外伤而截肢不属于遗传病,不需要遗传咨询,A错误;智力障碍可能是由遗传因素导致的,因此亲属中有智力障碍患者时需要进行遗传咨询,B正确;先天性聋哑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此女方是先天性聋哑患者时需要进行遗传咨询,C正确;血友病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因此亲属中有血友病患者时需要进行遗传咨询,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的相关知识点,明确遗传咨询可预防遗传病的发生,非遗传病不需要遗传咨询。‎ ‎26.下列的科学技术成果与所运用的科学原理对应正确的是( )‎ A. 培育太空椒是利用了基因重组的原理 B. 培育无子西瓜是利用了染色体变异的原理 C. 培育抗虫棉利用了基因突变的原理 D. 我国用来生产青霉素的菌种的选育原理和杂交育种的原理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育种的方法一般有: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它们分别利用了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的原理。‎ ‎【详解】A、培育太空椒属于诱变育种,利用了基因突变的原理,A错误;‎ B、培育无子西瓜属于多倍体育种,利用了染色体变异的原理,B正确;‎ - 23 -‎ C、培育抗虫棉属于基因工程育种,利用了基因重组的原理,C错误;‎ D、我国用来生产青霉素的菌种的选育属于诱变育种,利用了基因突变的原理,而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D错误。‎ 故选B。‎ ‎27.下列几种育种方法中,能产生新的基因(改变基因结构)的是( )‎ A. 杂交育种 B. 单倍体育种 C. 诱变育种 D. 多倍体育种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诱变育种:诱变育种是指利用人工诱变的方法获得生物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原理:基因突变方法:辐射诱变,激光、化学物质诱变,太空(辐射、失重)诱发变异→选择育成新品种优点:能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过程,可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变异范围广。缺点:有利变异少,须大量处理材料;诱变的方向和性质不能控制。改良数量性状效果较差。‎ ‎【详解】A、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是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该过程中没有新基因的产生,A错误;‎ B、单倍体育种过程中,会发生染色体畸变,也可能会发生基因重组,但没有新基因产生,B错误;‎ C、诱变育种是利用人工诱变的方法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故该育种方法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该过程中能产生新基因,C正确;‎ D、多倍体育种过程中使得细胞中基因的数目增多,但并未增加新基因,即该过程中没有新基因的产生,D错误。‎ 故选C。‎ ‎【点睛】‎ ‎28.要利用基因型为AaBB的生物,培育出以下基因型的生物:①AaBb;②AAaaBBBB则对应的育种方法分别是( )‎ A. 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 B. 杂交育种、诱变育种 C. 诱变育种、花药离体培养 D. 基因工程育种、诱变育种 ‎【答案】A ‎【解析】‎ - 23 -‎ ‎【分析】‎ 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详解】①将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转变为AaBb,采用的技术是诱变育种;‎ ‎②将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转变为AAaaBBBB,采用的技术是多倍体育种;‎ 故选A。‎ ‎29.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表述,错误的是 A. 捕食者的存在可促进被捕食者的进化 B. 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响生物的进化 C. 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答案】C ‎【解析】‎ ‎【详解】捕食者与被捕食者是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A正确;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B正确;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C错误;生物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30.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50%,aa的个体占20%。A基因和a基因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 A. 70%、30% B. 65%、35% C. 60%、40% D. 55%、45%‎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的方法: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2,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隐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2。‎ - 23 -‎ ‎【详解】由题意知,种群中AA=50%,aa=20%,则Aa=30%。由此计算:A基因频率=50%+30%÷2=65%,a基因频率=20%+30%÷2=35%,所以本题正确答案选B。‎ ‎【点睛】注意本题的计算方法只适用于种群中所有个体的基因组成都有且只有两个。‎ 二、非选择题 ‎31.图甲、图乙分别为某种高等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坐标图和细胞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曲线可表示①核DNA含量、②为______数目变化;b阶段为______分裂过程。‎ ‎(2)图乙中D细胞处于______期,此时期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含量之比为______。‎ ‎(3)图乙中除细胞B外,还有细胞______(填字母)具有同源染色体,图乙四个细胞中处于减数分裂的细胞是______(填字母)。‎ ‎【答案】 (1). 染色体 (2). 减数 (3).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 (4). 1∶1 (5). AC (6). B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中:a和b依次表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LM表示受精作用;c表示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 乙图中: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C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1)图甲中①段表示的是核DNA含量的变化曲线,②为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b阶段为减数分裂过程。‎ ‎(2)图乙中D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开,不含姐妹染色单体,所以染色体与DNA含量之比为1∶1。‎ ‎(3)图中ABC细胞都含有同源染色体,所以除了B以外,AC细胞都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分裂细胞是BD。‎ - 23 -‎ ‎【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32.豇豆是我国夏秋两季主要的豆类蔬菜之一,各地广泛栽培。研究人员为了研究其花色遗传机理,用纯种的紫色花冠植株和白色花冠植株进行杂交,F1均为紫色花冠,自交后代F2中花色统计结果如下。请回答问题:‎ F2表现型 紫色花冠 白色花冠 浅紫色花冠 植株数目 ‎270‎ ‎68‎ ‎23‎ ‎(1)亲代豇豆的花冠有紫色、白色这两种表现型,叫做______,F2中出现不同花冠颜色植株的现象称为______。‎ ‎(2)根据表中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可推测豇豆花冠颜色受______(一对/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基因的______定律。‎ ‎(3)若用浅紫色花冠豇豆与F1紫色花冠豇豆杂交,获得的后代中紫色花冠∶白色花冠∶浅紫色花冠植株数量比接近______,则上述推测成立。‎ ‎【答案】 (1). 相对性状 (2). 性状分离 (3). 两对 (4). 自由组合 (5). 2:1:1‎ ‎【解析】‎ ‎【分析】‎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指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生物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1)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亲代豇豆的花冠紫色、花冠白色互为相对性状。性状分离指的是杂种的后代既有显性状,又有隐性性状。因此F2中出现不同花冠颜色植株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 ‎(2)据表格数据可知,F1均为紫色花冠,自交后代F2‎ - 23 -‎ 中紫色花冠:白色花冠:浅紫色花冠=270:68:23≈12:3:1,12:3:1是9:3:3:1的变形,因此可推测豇豆花冠颜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假如控制花色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是A、a与B、b,由表格数据可知,紫色花冠的基因型为A_B_、aaB_,(或A_B_、A_bb)白色花冠的基因型为A_bb(或aaB_),浅紫色花冠的基因型为aabb,若用浅紫色花冠豇豆(aabb)与F1紫色花冠豇豆(AaBb)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1:1:1,其中AaBb与aaBb(或Aabb)表现为紫色,Aabb(或aaBb)表现为白色,aabb表现为浅紫色,即获得的后代中紫色花冠:白色花冠:浅紫色花冠植株数量比接近2:1:1,则上述推测成立。‎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3.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致盲眼底病。研究者发现一名男性患者的家族系谱如下图所示,相关基因用B、b表示,图中Ⅱ1为该患病男子,基因检测发现其父不携带致病基因。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判断,该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遗传。Ⅱ5的基因型为______,Ⅱ5与Ⅱ6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______。在生育前应通过遗传咨询和______等手段对该遗传病进行监控和预防。‎ ‎(2)对该患者的DNA进行测序,发现编码视网膜色素变性GTP酶调节蛋白(RPGR)的基因发生了改变。与正常人相比,发生改变的相应部分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为转录的模板链)的碱基序列比较如下:‎ 正常人……GGGAGACAGAGATTAG……‎ 患者……GGGAGACAGATTAG……‎ 经分析可知,患者的RPGR基因缺失了______个碱基对,进而使RPGR蛋白的______(过程)提前终止,其氨基酸组成由原来的567个变为183个,丧失活性。(已知终止密码子有UAAUAGUGA)‎ ‎(3)研究还发现,多个来自英国、北美、德国及日本等地的RP患者家系,都是同一基因发生了不同的突变,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的特点。‎ - 23 -‎ ‎【答案】 (1). 伴X隐性 (2). XBXb (3). 3/4 (4). 基因诊断(产前诊断) (5). 2 (6). 翻译 (7). 不定向性 ‎【解析】‎ ‎【分析】‎ 结合题意和遗传系谱图分析,图中Ⅱ1为该患病男子,其双亲均正常,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而其父不携带致病基因,说明该男子的致病基因只来自其母亲,其遗传与性别相关联,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结合系谱图中各个体的表现型可得,Ⅰ1和Ⅰ2的基因型分别为XBY、XBXb,Ⅱ1和Ⅱ3的基因型XbY、XBY;根据患病Ⅲ3的基因型为XbY可推知,Ⅱ5和Ⅱ6的基因型为XBXb、XBY。‎ ‎【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该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隐性遗传。根据患病Ⅲ3的基因型为XbY可推知,Ⅱ5与Ⅱ6的基因型分别为XBXb、XBY,所以他们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3/4。因此生育前应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手段对该遗传病进行监控和预防。‎ ‎(2)对比分析正常人和患者的基因序列,正好相差2个碱基,即G和A,说明患者的该基因中缺失了G—C和A—T这2个碱基对,使得终止密码子UAA提前,进而使RPGR蛋白翻译提前终止,其氨基酸序列变短而丧失活性。‎ ‎(3)研究发现RP患者家系都是同一基因发生了不同的突变,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的特点。‎ ‎【点睛】本题考查伴性遗传、遗传系谱图分析、基因突变相关知识,需要考生理解相关概念和特点,能准确根据遗传系谱图中亲子代的表现型推断该病的遗传方式以及个体基因型,并根据基因突变相关知识分析该遗传病的产生原因。‎ ‎34.请根据基因控制合成蛋白质的示意图回答问题.(①、②、③、④代表不同化学分子片段)‎ ‎(1)图中所示的细胞的遗传物质是指______分子。其遗传信息为E链上的______排列顺序。‎ ‎(2)合成②的过程在遗传学上叫做______。同一生物体不同的组织细胞中②的种类______(相同/不相同),导致此现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 ‎(3)图示涉及到的中心法则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 - 23 -‎ ‎【答案】 (1). DNA (2). 脱氧核苷酸(或碱基) (3). 转录 (4). 不同 (5).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6). DNA→RNA→蛋白质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示为转录和翻译过程,其中①是DNA分子;②是mRNA,是翻译的模板;③是tRNA,能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④是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 ‎【详解】(1)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分子,其遗传信息为E链上的脱氧核苷酸(或碱基)排列顺序。‎ ‎(2)以①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②mRNA的过程叫做转录。同一生物体不同旳组织细胞中②信使RNA旳种类不同,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图示表示转录和翻译,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可表示为DNA→RNA→蛋白质。‎ ‎【点睛】本题结合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示意图,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概念、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物质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35.某二倍体植物的花为两性花,其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研究发现,花色与显性基因的个数有关,含两个A基因的植株开红花,含一个A基因的植株开粉红花,不含A基因的植株开白花。请回答下列问题:‎ ‎(1)植株甲(AA)与植株乙(aa)杂交,得到F1,F1再与一株白花植株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 ‎(2)科研人员在植株甲的花蕾期用γ射线照射后,让其自交,发现子代出现几株开粉红花的植株。请结合题干信息,从可遗传变异的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条染色体上含有A基因的片段缺失。‎ ‎(3)若该植株一对同源染色体片段都缺失含有A基因的片段时会引起植株败育,现欲确定是第(2)题中的哪个原因引起的变异,进行如下实验:‎ 将上述开粉红花的植株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单株种植,并严格自交一代,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请你预测可能的结果:‎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为原因①。‎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为原因②。‎ ‎【答案】 (1). 粉红花∶白花=1∶1 (2). 一条染色体上的A基因突变为a基因 (3). ‎ - 23 -‎ 红花∶粉红花∶白花=1∶2∶1(或出现白花植株) (4). 红花∶粉红花=1∶2(或不出现白花植株)‎ ‎【解析】‎ ‎【分析】‎ 由题干信息可知,基因型AA的植株开红花,基因型Aa的植株开粉红花,基因型aa的植株开白花,据此分析。‎ ‎【详解】(1)植株甲(AA)与植株乙(aa)杂交,得到F1的基因型为Aa,表现为粉红花,F1再与一株白花(aa)植株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粉红花∶白花=1∶1。‎ ‎(2)在植株甲(AA)的花蕾期用γ射线照射后,让其自交,正常情况下子代基因型应均为AA,但是发现子代出现几株开粉红花的植株,从可遗传变异的角度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有:①一条染色体上的A基因突变为a基因;②一条染色体上含有A基因的片段缺失。‎ ‎(3)本题可根据2个假设逆向解题。将上述开粉红花的植株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单株种植,并严格自交一代,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若假设①正确,γ射线照射植株甲导致其发生了隐性突变,则其基因型为Aa,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因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粉红花∶白花=1∶2∶1(或出现白花植株)。若假设②正确,γ射线照射植株甲导致一个染色体上含有显性基因A的片段丢失,则其基因型为AO,由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片段都缺失含有A基因的片段时会引起植株败育,则其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O=1∶2,因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粉红花=1∶2(或不出现白花植株)。‎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需要考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结合生物变异的类型,准确分析异常个体出现的原因,并进行逻辑推理。‎ - 23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