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通用版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判读-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通用版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判读-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学案

‎1.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分布和成因。‎ ‎2.学会根据图表资料判断气候类型。‎ ‎ ‎ 一、影响气候的因素 ‎1.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 ‎(1)纬度位置:纬度位置影响着地面获取太阳辐射的多少,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不同纬度,气候不同,主要影响气温。‎ ‎(2)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季节移动,主要影响降水。‎ ‎(3)海陆位置:同纬度陆地夏季气温比海洋高,冬季低;内陆降水少。同纬度海洋冬季气温比陆地高,夏季低;近海一般降水多。‎ ‎(4)洋流:暖流经过地区,气温较高,降水较多;寒流经过地区,气温较低,降水较少。‎ ‎(5)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使全球气候变暖。人类植树造林、修水库也可调节局部气候。‎ ‎2.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1)山地由于地势的影响,形成了周围气温高、中心气温低的分布特点;盆地因地势中间低周围高,形成了周围气温低、中心气温高的分布特点;高大的山地由于海拔的影响,引起水热的垂直分异,从而形成气候的垂直变化。‎ ‎(2)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形成雨影区。‎ ‎(3)山脉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分布规律和范围。如南、北美洲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使得西海岸气候呈现南北狭长延伸而逐步更替的变化特点。‎ 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判断 ‎1.热带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亚马孙河流域、刚果河流域、印度尼西亚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 非洲中部、巴西南部、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南部 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干、湿季明显交替 热带季风气候 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 全年气温高,旱、雨两季分明 北纬10°~北回归线之间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撒哈拉、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 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全年干旱少雨 ‎2.亚热带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 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地中海沿岸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3.温带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温带季风气候 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 我国华北、东北,日本、朝鲜半岛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内部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冬寒夏热,干旱少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西欧 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全年温和多雨 ‎4.亚寒带和寒带气候类型 气候带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亚寒带 亚寒带大 陆性气候 北纬50°~70°之间的大陆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 全年受极地气团控制 冬长严 寒,夏 短温暖 寒带 苔原气候 北半球极地附近的沿海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 纬度高,太阳辐射弱,受极地气团或冰洋气团控制 全年严寒 冰原气候 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 南极大陆、格陵兰岛 全年 酷寒 纬度最高,太阳辐射弱,受冰洋气团控制 高原和高山气候 高大的山地、高原 青藏高原、南美安第斯山脉 地势高,地形起伏大 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特别提示】非地带性气候类型的分布 ‎(1)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地形迎风坡+沿岸暖流”)‎ 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巴西东南部沿海和中美洲的东侧等地,虽然远离赤道,却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这些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出现在南北纬5°~25°信风带大陆东岸及热带海洋中的岛屿上,它们均处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地带,东侧附近海域有暖流经过,再加上地形的抬升,形成地形雨,因而发育成热带海洋性雨林气候。‎ ‎(2)赤道地区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 大约在5°N~10°S之间、38°E以东的东非高原上,虽位于赤道附近却为热带草原气候而非热带雨林气候。大部分地区全年降水量不超过1‎000毫米,仅在山地高原迎风坡和维多利亚湖区等部分地区年降水量约为1‎000毫米~1‎500毫米。形成原因是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 ‎(3)南亚的热带沙漠气候 这一地区为塔尔荒漠,又称印度荒漠,包括印度河流域的印度西部和巴基斯坦东部干旱区。虽然处于南亚季风区并与世界降水量最多的乞拉朋齐分别在印度半岛北部平原东西两侧,却形成鲜明对比,年降水量仅为‎75毫米~‎150毫米。‎ ‎(4)西风带内的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西风带但处于山脉的背风坡”)‎ 同纬度西侧太平洋沿岸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巴塔哥尼亚高原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的形成原因是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脉雄踞其西侧,阻挡了西部暖湿的西风气流,成为西风带背风雨影区。‎ ‎(5)南北美洲西海岸的各种气候 南北美洲西海岸各种气候的分布范围仅局限在沿岸地区的狭长地带,形成南北延伸、南北更替的分布特点。主要原因是受到南北走向、雄踞美洲西侧的科迪勒拉山系的限制,各气候带不能向东延伸。‎ ‎(6)南半球缺失苔原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原因在于南北半球海陆分布不同。在南半球55°~65°的纬度地带大部分是海洋,所以缺失苔原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7)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如澳大利亚东南部及新西兰南北二岛、智利火地岛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高频考点一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影响 ‎(2017·天津高考)读图文材料,回答第1题。‎ 全球气候变暖相关数据变化趋势示意图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环境变化越来越引人关注。地理小组的学生将图中近十几年来(阴影所示)相关数据的变化趋势与以前进行了比较。‎ ‎1.学生经比较后得出的结论,与图中所示信息相符的是(  )‎ A.海洋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减速上升 B.地球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仍在上升 C.火山喷发频率增加,海平面加速上升 D.‎800米以下海洋储热量增加,海平面减速上升 ‎(2016·全国卷Ⅱ)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2~4题。‎ ‎2.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 A.大气温度       B.降水量 C.积雪厚度 D.植被覆盖度 ‎3.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 A.年降水最少 B.冬季气温最低 C.年日照最少 D.冬季风力最大 ‎4.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  )‎ 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 C.降雪期推后 D.太阳辐射减弱 ‎【答案】2.C 3.D 4.C 【解析】第2题,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积雪厚度。一般来说,坡度越大,积雪厚度越小,故选项C正确。第3题,冻害是由气温过低造成的。长白山西北坡是冬季风的迎风坡,与其他坡向相比,西北坡冬季风力最大,冻害多发,故选项D正确。第4题,积雪对地表植被具有保温作用,全球气候变暖,降雪期推后,导致积雪对植被的保护作用下降,‎ 冻害加剧,故选项C正确。‎ ‎【变式探究】(2017·天津高考)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冻土是指温度在‎0℃‎或‎0℃‎以下,含有冰的土层或岩层,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我国科学家考察了全球变暖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后果。‎ 多年冻土结构示意图 据图文信息判断,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 A.活动层厚度变小,补给河流的水源增加 B.活动层厚度变大,春耕播种的时间推迟 C.永冻层上界上升,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 D.永冻层上界下降,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 高频考点二 全球气候变化 读近45年来某地气候变化示意图,回答1~2题。‎ ‎1.影响该地年均温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全球气候变化     B.地壳运动 C.大气运动      D.洋流 ‎2.关于近45年来该地气候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春季降水量变化趋势和年降水量相反 B.春季和冬季降水量都以增加趋势为主,但春季降水量增加趋势小于冬季 C.气候变化趋势以暖湿化趋势为主 D.气温不断升高,缺水现象日益严重 ‎【解析】第1题,从图中年均温曲线的变化看,该地年均温逐年上升,这与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的变化趋势一致,说明影响该地年均温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全球气候变化。第2题,‎ 从图中显示的降水距平曲线的变化看,20世纪70年代以来,该地的降水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结合气温的变化可知,该地的气候变化特点是以暖湿化趋势为主。‎ ‎【答案】1.A 2.C ‎【变式探究】读全球温室效应影响图,回答3~4题。‎ ‎3.结合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受温室效应影响,粮食产量有所增大的国家是(  )‎ A.巴西      B.埃及 C.南非      D.俄罗斯 ‎4.下列有关温室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其原理是二氧化碳增多,可以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 B.全球各地均升温,但升温幅度不同 C.温室效应主要与矿物燃料燃烧和植被破坏有关 D.海平面上升对我国的影响比对小岛国家的影响大 ‎【答案】3.D 4.C ‎【变式探究】读北冰洋冰面范围变化图,回答5~6题。‎ ‎5.下列因素与北冰洋冰面范围变化关联度最高的是(  )‎ A.全球气候变化      B.日地距离缩短 C.正午太阳高度增大     D.日照时间变长 ‎6.北冰洋冰面范围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 A.全球水资源总量增大 B.台湾岛面积扩大 C.海水盐度升高 D.西欧地区可能会变冷 ‎【答案】5.A 6.D 高频考点三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下图为某地某时刻等温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最可能出现图示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月份和地方时为(  )‎ A.8月 22时         B.8月 13时 C.1月 22时 D.1月 13时 ‎2.影响图中39°纬线上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大气环流 B.海陆分布、地形 C.大气环流、海陆分布 D.地形、洋流 ‎【答案】1.A 2.B ‎ ‎【方法技巧】影响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 ‎(1)如果是相距较远的南北两地,则年均温大小差异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纬度因素。‎ ‎(2)如果是相距较远的东西两地,则年(日)温差大小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因素;如果某地冬温明显偏高,则可能有地形对冬季风起阻挡作用,常考虑地形因素;如果夏温明显偏低,则可能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地或高原。‎ ‎(3)如果是位于大陆同纬度东西两岸的两地,则气温大小差异一般要考虑洋流因素。‎ ‎(4)如果是距离较近的两地,气温大小有明显差异,则一般考虑地形因素。‎ ‎【变式探究】读海南年降水量分布(单位:毫米)图,回答3~4题。‎ ‎3.海南年降水量总体分布特点是(  )‎ A.沿海多内陆少 B.西北多东南少 C.南部多北部少 D.东部多西部少 ‎4.海南省西部热带滨海沙漠的成因是(  )‎ A.地处内陆,受大陆气团控制 B.终年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C.地处夏季风背风地带,降水少、蒸发强 D.海水侵蚀形成 ‎【答案】3.D 4.C 【解析】第3题,海南年等降水量线大体呈闭合曲线,其中东部地区降水量较大,可达2 400毫米,西部地区只有1 000毫米左右,故东部降水多,西部降水少。第4题,根据降水分布东部多、西部少,结合海南地理位置可知,其受东南季风、东北风的影响强烈,而西部地处东南风和东北风的背风地带,降水少,故形成热带滨海沙漠。 ‎ ‎【变式探究】图中的昌化降水相对较少,下列与其降水较少的原因相似的地区是(  )‎ A.秘鲁沿海地区 B.巴塔哥尼亚沙漠地区 C.澳大利亚的珀斯地区 D.非洲的纳米布沙漠地区 高频考点四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例4、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及棉花带范围图。‎ 材料二 图中甲、乙两城市气温比较表。‎ 甲(37°48′N)‎ 乙(36°54′N)‎ ‎1月气温(℃)‎ ‎9.3‎ ‎4.7‎ ‎7月气温(℃)‎ ‎17.1‎ ‎25.7‎ ‎(1)描述美国西部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据表比较甲、乙两城市的气温差异,并解释其原因。‎ ‎【解析】第(1)题,据美国西部等降水量线南北延伸、自沿海向内陆递减的特点可得出其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而这主要是由距海远近以及地形对水汽深入的显著影响造成的。第(2)题,气温差异包括气温值高低的差异和年较差大小的差异。而分析造成气温差异的原因,则应从纬度、大气环流、下垫面因素(地形、洋流、海陆位置)等着手。根据材料二,不难得出甲城比乙城1月气温高、7月气温低,甲城气温年较差小的特点。而两地纬度相当,造成气温差异的原因就应从两地不同的大气环流、沿岸洋流、地形的影响着手分析。‎ ‎【答案】(1)分布特点:大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西北部降水空间差异较大。‎ 成因:西部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山脉西侧地处迎风坡,降水多;西部的山间、高原、盆地,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 ‎(2)甲城比乙城冬季(1月)气温高,夏季(7月)气温低。甲城气温年较差小。‎ 冬季:甲城有高大山脉的阻挡,受北冰洋的寒冷空气影响较弱,气温较高。美国东部为低缓山地,乙城易受北方寒冷空气影响,气温较低。‎ 夏季:甲城受寒流影响,气温较低。乙城受暖流和东南暖湿气流影响,气温较高。‎ ‎【变式探究】下图为某地降水量和气温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地的气候类型为(  )‎ A.地中海气候 B.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2.下列哪个城市的气候类型与该图符合(  )‎ A.开罗         B.上海 C.开普敦      D.悉尼 ‎【答案】1.A 2.C ‎【变式探究】索契位于俄罗斯联邦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与格鲁吉亚接界处,黑海沿岸,大高加索山脉西南麓。下表为索契多年平均气温与降水量,回答3~4题。‎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平均气温(℃)‎ ‎5.9‎ ‎6.5‎ ‎8.3‎ ‎12.1‎ ‎16.1‎ ‎19.9‎ ‎22.7‎ ‎22.6‎ ‎19.6‎ ‎15.1‎ ‎11.6‎ ‎7.9‎ 降水量(mm)‎ ‎184.5‎ ‎117.2‎ ‎116.0‎ ‎112.8‎ ‎89.6‎ ‎99.7‎ ‎93.3‎ ‎111.7‎ ‎134.0‎ ‎132.7‎ ‎177.0‎ ‎203.2‎ ‎3.索契气候特征是(  )‎ A.终年温暖湿润,四季如春 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C.全年降水少,气温年较差大 D.全年高温,干湿季明显 ‎4.影响索契气候的因素有(  )‎ ‎①地形 ②大气环流 ③洋流 ④海陆位置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3.A 4.D ‎【变式探究】下图是同一半球亚热带大陆东、西两岸沿海某地年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读图,回答5~6题。‎ ‎5.若曲线②位于南半球,则曲线①所示地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6.若曲线①表示上海,则关于曲线②所示地区(  )‎ A.雨热同期 B.河流以夏汛为主 C.典型植被是亚热带落叶硬叶林 D.代表作物是油橄榄、柑橘 ‎【解析】第5题,曲线②6~8月降水量逐月累计变化轻微,说明这三个月降水少。两线都位于同一半球亚热带,若曲线②位于南半球,则为位于大陆东岸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那么曲线①为大陆西岸的地中海气候区,冬季盛行来自海洋的西(北)风,降水丰富。第6题,若曲线①表示上海,则曲线②位于地中海沿岸,雨热不同期,河流以冬汛为主,典型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代表作物油橄榄、柑橘、无花果等。‎ ‎【答案】5.D 6.D 高频考点五 气候统计图的判读 下图为甲、乙两地的气候资料图。据此回答1~2题。‎ ‎1.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为(  )‎ A.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2.形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洋流 D.人类活动 ‎【答案】 1.D 2.B ‎【方法技巧】‎ ‎1.判读气候统计图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 ‎(1)气温高低对应月份反映气候区域所在的半球 ‎(2)最冷月、最热月的月均温可以反映所属温度带 月均温状况 温度带 最冷月平均气温>‎‎15 ℃‎ 热带 最冷月平均气温0~15 ℃‎ 亚热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5~0 ℃‎ 温带气候 最热月平均气温<-‎‎10 ℃‎ 寒带气候 ‎(3)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对应具体的气候类型 年降水量的分布 气候类型 年雨型(季节分配均匀)‎ 年降水量>2 ‎‎000 mm 热带雨林气候 年降水量700~1 ‎‎000 mm 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雨型(夏季多雨,‎ 冬季少雨)‎ 年降水量1 500~2 ‎‎000 mm 热带季风气候 年降水量750~1 ‎‎000 mm 热带草原气候 年降水量800~1 ‎‎500 mm 亚热带季风气候 年降水量500~‎‎600 mm 温带季风气候 冬雨型(冬季多雨,‎ 夏季干旱)‎ 年降水量300~1 ‎‎000 mm 地中海气候 少雨型(终年少雨)‎ 年降水量<‎‎250 mm 热带沙漠气候、极地气候 ‎2.气候统计图的解读流程 依据该流程对上面的8类图示判读如下:‎ 图1所示气候类型终年气温较高,降水季节变化显著,分旱、雨两季,为热带季风气候。‎ 图2和图4所示气候类型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为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图3和图6所示气候类型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为地中海气候。‎ 图5包括a、b、c、d四地的气候统计资料,读图时应注意看清图例,读出四地1月和7月的气温和降水量后再确定其气候类型;a、b、c、d四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图7中12条半径分别代表一年12个月,折线代表各月气温,以圆心为起点的放射粗线代表降水量,据图中数据可确定其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图8中P点所示气候类型为终年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变式探究】读世界某区域某季节等压线图(图1)及该区域三地年内气候资料图(图2),完成1~2题。 ‎ ‎1.图1所示季节(  )‎ A.地中海沿岸风暴潮高发 B.华北玉米正值收获季节 C.南半球各地昼长不断变短 D.青海湖附近油菜花盛开 ‎2.甲、乙、丙三地的气候资料依次是图2中的(  )‎ A.②③①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③②①‎ 所以①为乙地气候资料;丙地纬度较高,受西风影响时间较长,降水量要多于乙地,由此可知③为丙地气候资料。故甲、乙、丙三地的气候资料依次是图2中的②①③。选B。‎ ‎(2018年全国Ⅱ卷)恩克斯堡岛(图3)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2017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2月7号,当恩克斯堡岛正午时,北京时间约为 A. 2月7日9时 B. 2月7日15时 C. 2月7日17时 D. 2月8日7时 ‎7. 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推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 A. 东北方向 B. 西南方向 C. 东南方向 D. 西北方向 ‎8. 对于极地科学考察而言,恩克斯堡岛所在区域的优势在于 A. 生物类型多样 B. 对全球变暖敏感 C. 大气质量优良 D. 人类活动影响少 ‎【答案】6. A 7. D 8. B ‎7.恩克斯堡岛位于70°S和80°S之间,属于极地东风带,其具体风向为东南风,五星红旗应飘向西北方向。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 ‎8. 根据材料所述,恩克斯堡岛是考察冰盖和冰被、陆缘冰、海冰的理想场所,这些地理事物受全球变暖影响明显。所以,该区域的优势是对全球变暖极其敏感,故B项正确。南极地区,气候严寒,不适合生物生存,生物种类较少,A项错误;整个南极地区人口都比较少、大气质量都比较好,所以人类活动影响小和大气质量优良不是恩斯克堡岛的独特优势,C、D项错误。‎ ‎(2018年天津卷)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如图)及产生的影响。‎ ‎5. 对如图所示地区1936~2015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 年蒸发量始终不变 B. 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 C. 生物种类保持不变 D. 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 ‎6. 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是 A. 沿海地区的海拔高度 B. 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 C. 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 D. 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 ‎ 循环经济是低碳经济的重要形式之一。循环经济旨在生产过程中对物质资源循环高效利用,实现无害、减量排放。天津市采用了许多循环经济的模式。‎ ‎7. 在下列经济活动中,不属于循环经济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5. D 6. D 7. B ‎6. 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不会因海平面上升发生改变。故不作为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的参考依据,其他选项都是与水面上升幅度或陆地直接相关的信息,是必须参考的数据。选D。‎ ‎7. 四选项中,ACD分别是人类生活废弃物的高效利用或无害化生产,只有B选项是共享单车的使用方式,是绿色出行方式,没有体现出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不属于循环经济,选B。‎ ‎ (2017·天津高考)读图文材料,回答第1题。‎ 全球气候变暖相关数据变化趋势示意图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环境变化越来越引人关注。地理小组的学生将图中近十几年来(阴影所示)相关数据的变化趋势与以前进行了比较。‎ ‎1.学生经比较后得出的结论,与图中所示信息相符的是(  )‎ A.海洋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减速上升 B.地球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仍在上升 C.火山喷发频率增加,海平面加速上升 D.‎800米以下海洋储热量增加,海平面减速上升 ‎【答案】B 【解析】B对,A、D错:阴影所示部分年平均陆面温度变化曲线和年平均海面温度变化曲线斜率变小,说明地球表面增温趋缓,而海平面仍在上升。C错:海平面仍在上升,但不是加速上升。‎ ‎ (2017·天津高考)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冻土是指温度在‎0℃‎或‎0℃‎以下,含有冰的土层或岩层,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我国科学家考察了全球变暖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后果。‎ 多年冻土结构示意图 据图文信息判断,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 A.活动层厚度变小,补给河流的水源增加 B.活动层厚度变大,春耕播种的时间推迟 C.永冻层上界上升,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 D.永冻层上界下降,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 ‎ (2017·江苏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7年是加拿大建国150周年,国家公园免费开放一年。加拿大落基山南段的众多国家公园,自然风光美丽壮观,吸引了世界各地游客。‎ 材料二 下图为“加拿大50°N附近温哥华—温尼伯地形剖面示意图及部分城市气候资料图”。‎ 游客感觉到莱斯布里奇与温尼伯气温不同。试比较同属温带大陆性气候的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其冬季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 ‎【解析】 ‎ 审读 设问 设问明确了比较区域是莱斯布里奇和温尼伯,比较内容是“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及原因”‎ 提取 信息 题中显示两地所在经纬度,图中显示莱斯布里奇位于背风坡位置,统计图中显示莱斯布里奇冬季气温较高,年温差较小,年降水量较少 调用 知识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冬季气温较低,年温差相对较大,降水较少;地形对气候影响较大,海拔影响气温,迎风坡背风坡影响降水 形成 答案 莱斯布里奇冬季气温相对较高;气温年较差相对较小,年降水量较少(温尼伯冬季气温低;气温年较差相对较大;年降水量较多)。 落基山东麓地区频繁受到下沉暖气流的影响(焚风效应)。‎ ‎(2016·全国卷Ⅱ)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2~4题。‎ ‎2.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 A.大气温度       B.降水量 C.积雪厚度 D.植被覆盖度 ‎3.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 A.年降水最少 B.冬季气温最低 C.年日照最少 D.冬季风力最大 ‎4.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 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 C.降雪期推后 D.太阳辐射减弱 ‎ (2016·天津高考)读图文材料,回答5~6题。‎ 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 图1 天津市等高线和古海岸线分布图 图2 天津市年平均气温和降水分布图 ‎5.与天津市其他地区相比,北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  )‎ A.锋面过境频繁 B.地处迎风坡 C.空气对流旺盛 D.多气旋活动 ‎6.图2所示甲地比周边地区气温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海拔低 B.降水少 C.人口密度大 D.距海远 ‎ ‎【答案】5.B 6.C 【解析】第5题,天津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东南风,东南风从海洋上带来充足的水汽,北部为山地且地处东南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第6题,甲区域位于天津主城区及其附近,人口密集,人类活动强度大,排放的人为热量多,气温高于周边地区。‎ ‎ (2014·山东文综)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冬季某日8时至次日8时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分布图,该时段该区域风向主要为偏东风,云量分布差异不明显。完成3~4题。‎ ‎3.造成该区域东西部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降雪量 B.温度 C.光照 D.地形 ‎4.图中M地积雪深度低于周围地区,该地可能是(  )‎ A.农田 B.林地 C.城区 D.乡村 ‎【答案】3.B 4.C ‎ (2014·天津文综)结合图文材料,回答5~6题。‎ ‎5.在图中所示甲乙丙丁四地,年降水量由多到少的正确排序是(  )‎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板栗属于喜光、喜暖的落叶阔叶树种,是北京西山地区重要的经济林木。‎ ‎6.在甲乙丙丁四地中,最适宜大面积栽种板栗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答案】5.A 6.A ‎(2014·浙江文综)水分盈亏量是降水量减去蒸发量的差值,反映气候的干湿状况。当水分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有盈余,气候湿润;当水分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有亏缺,气候干燥。下图为“我国两地年内平均水分盈亏和湿度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题 ‎1.①、②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和高山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D.高原和高山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答案】D ‎【解析】①地虽然地处北纬29.7°,但冬冷夏凉,最高月均温低于‎20℃‎,推测可能是因为海拔高,因此可能是高原和高山气候;②地冬冷夏热,冬季气温低于‎0℃‎,全年降水较少,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5.(2014·天津文综)读图,回答问题。‎ 据图2分析,与Q城相比较,B城的气候特点有何不同?形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案】气温年较差比Q城小(冬季比Q城温和,夏季比Q城凉爽);降水季节变化比Q城小,(年降水量比Q城多)。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 (2014·广东文综)有研究认为,近几年欧洲西北部(参见下图)冬季温度偏低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其合理的解释是(  )‎ A.海平面上升导致沿岸上升流减弱 B.冰川融水增加导致沿岸暖流减弱 C.极地东风带北移导致偏北风加强 D.中纬度降水增加导致气温年较差增大 ‎【答案】B 下图为欧洲南部沿北纬42°纬线部分地区剖面示意图和①、②两地降水量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②地气候(  )‎ A.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B.冬暖夏凉,降水均匀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全年高温,干湿分明 ‎2.造成①②两地年降水量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  )‎ A.洋流 B.大气环流 C.地形 D.纬度位置 ‎【答案】1.A 2.C ‎【解析】第1题,结合题干知,该区域位于北半球;由图示知②‎ 地夏季(6~8月)降水较少,气候炎热干燥,冬季(12~2月)降水较多,温和多雨,该地属于地中海气候。第2题,在42°N带来降水的是西风,从剖面图可以看出,①地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②地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所以造成①②两地年降水量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下图为“甲、乙两地的气候资料图”。据此回答3~4题。‎ ‎3.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为(  )‎ A.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4.形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洋流 D.人类活动 ‎【答案】3.D 4.B 读“北极冰川面积逐月变化图”,完成5~6题。‎ ‎5.北冰洋冰川面积最小值推迟至9月份出现的原因是(  )‎ A.此时北极地区极昼时间较长 B.海洋水体升温较慢 C.秋季北极地区晴天多 D.此时北极冰川融化快 ‎6.为减小北极冰川面积变化的幅度,下列做法均合理的有(  )‎ ‎①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②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工业 ③利用太阳能发电 ④改进农业灌溉技术 ⑤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答案】5.B 6.D 读下列“四地气温和降水资料示意图”,完成7~8题。‎ ‎7.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的气候类型依次是(  )‎ A.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8.对于甲气候类型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3~5月光照强烈 ②6~9月云量多 ③10~12月湿度大 ④1~2月西南季风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7.A 8.A 山地迎风面的气压比背风面高很多,使等压线突然变形或突然密集,可将几根等压线用一条锯齿形线连接起来,称之为地形等压线,应画在山的迎风面或冷空气的一侧,与山脉平行,不能横穿山脉。读“我国某山地某季节地形等压线图”(下图),回答9~10题。‎ ‎9.山地迎风面气压比背风面气压高的原因是(  )‎ A.迎风面气温高 B.迎风面气流下沉 C.迎风面降水多 D.迎风面空气堆积 ‎10.图示季节最有可能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 9.D 10.D ‎【解析】 第9题,山地迎风坡受地形阻挡,空气积聚使气压增大。第10题,图中显示锯齿线北部气压高,且几条等压线呈锯齿状连接在一起,依题意可知,北面是山地迎风坡或冷空气一侧。结合我国山地和季风风向,可判断最有可能是冬季。‎ 读“某区域等降水量年较差(即某地降水量最多月和最少月之差)分布图”,完成11~12题。‎ ‎11.该地最可能位于(  )‎ A.亚欧大陆东岸 B.亚欧大陆西岸 C.北美洲东岸 D.北美洲西岸 ‎12.影响该地降水量年较差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洋流 C.纬度 D.海陆分布 ‎【答案】11.A 12.D ‎1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城市分别是什么气候类型?‎ ‎(2)①③城市气温特点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3)②④城市对比,冬、夏季气温有何不同?为什么?‎ ‎【答案】(1)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极地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2)①城市冬、夏(1月、7月)气温都比③城市高得多。‎ ‎①城市位于太平洋沿岸,终年受暖流和西风影响,高大的山脉对冷空气有明显的阻隔作用。③城市受寒流影响,冬季受北部冷空气影响。‎ ‎(3)冬季(1月)气温②城市高于④城市,夏季(7月)气温④城市反而高于②城市。‎ 冬季:②城市虽然受寒流影响,但高大山脉对北部冷空气有明显的阻隔作用;④城市虽然受暖流影响,但冬季受北部冷空气影响,气温较低。夏季:④城市不仅受暖流影响,且受东南暖湿气流的影响,气温高;②城市夏季受寒流影响,气温较低。‎ ‎【解析】第(1)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分布。第(2)(3)题,影响气温的因素有纬度、海拔、海陆、大气环流、洋流等因素,①和③、②和④城市纬度相近,气温差异主要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14.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 太平洋中两区域示意图 ‎(1)简述A国冬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说明B国阴影区域的气候类型及成因。‎ ‎(3)说明B国西北部1月盛行风向形成的原因及盛行风对该地区气候的影响。‎ ‎(4)全球变暖会对上述两国国土产生什么影响?遏制全球变暖可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A国冬季降水西北多东南少,夏季降水东南多西北少。 原因:冬季日本海一侧为迎风坡,多地形雨,太平洋一侧为背风坡,降水少;夏季太平洋一侧为迎风坡,多地形雨,日本海一侧为背风坡,降水少。‎ ‎(2)热带雨林气候。 成因: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东南信风从海洋吹来,水汽充足;地处迎风坡,多地形雨。‎ ‎(3)1月,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偏转成西北风。 西北风从海洋吹来,降水较多。‎ ‎(4)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 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率;采用新能源;加强国际合作。‎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