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0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五部分选修⑥环境保护第二讲高考为标——把握考向_精准备考教案(中图版)
第二讲高考为标——把握考向·精准备考 考纲展示 2017年全国卷 2016年全国卷 2015年全国卷 考情分析 卷Ⅰ 卷Ⅱ 卷Ⅲ 卷Ⅰ 卷Ⅱ 卷Ⅲ 卷Ⅰ 卷Ⅱ 环境与环境问题 近三年全国卷对环境污染与防治和生态环境问题的考查较多,试题多以现实中存在的环境问题为背景,提供图文资料,考查获取、解读、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 √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 √ √ √ 环境污染与防治 √ √ 环境管理 [典题领悟] (2016·全国卷Ⅱ)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快递业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2015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完成206亿件,同比增长48%,快递业务收入完成2 760亿元。与此同时,由快递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说明废弃的快递外包装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审题指导] 1.审设问 “快递外包装”→根据生活常识,快递外包装材料主要有包装盒(袋)、胶带等,难降解。 “解决措施”→针对“快递外包装”产生的废弃物而采取的措施。 2.审材料 “2015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完成206亿件,同比增长48%,”→快递业发展迅速,固体废弃物产生增长快→相应措施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由快递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环境污染严重→加强废弃物再利用。 [答案] 环境污染问题:快递外包装会产生大量的包装盒(袋)、胶带等固体废弃物;不可降解的包装塑料袋和胶带等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解决措施:推广使用环保的外包装材料,实行绿色包装;在确保货物不受损坏的情况下,实行适度包装;对外包装中的纸张(纸盒)等可利用废品,实行分类回收。 [类题通法] 环境污染的原因及治理措施分析 1.不同环境污染的形成原因各不相同,但是各类污染的出现都与三个因素有关: (1)人类向环境排放过多的废弃物。 (2)废弃物参与环境中的物质循环与能量迁移(大气运动或水体运动)。 (3)环境(大气、水体、土壤等)自净能力有限。在分析时要结合其特点进行具体分析。例如,赤潮产生的原因:沿海地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和过度海水养殖,造成海水富营养化,促使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适宜的水温、盐度等环境有利于赤潮生物的繁殖;水体交换不良的港湾和沿岸海域容易发生赤潮。 2.同一环境污染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带来的危害也不相同。下面以我国长江南、北地区的酸雨危害为例进行比较: 地区 危害 形成原因 长江以南 大 ①降水多,有利于酸雨的形成;②多丘陵、盆地地形,且风速小,不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③土壤呈酸性,因而大气中的灰尘也呈酸性,无法中和酸性气体 长江以北 小 ①降水少,不利于酸雨的形成;②地形平坦,风力较强,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③土壤呈碱性,大气中的灰尘也呈碱性,可以中和部分酸性气体 3.针对造成环境污染问题的成因采取相应措施: 环境污染的成因有多种,但都是因为污染物的浓度与数量超过了环境承载力而造成的,因此环境污染的整治应重点从降低污染物的浓度、减少污染物的数量两方面着手。此外,再好的措施也需要人来实施,因此需要政府、公众的参与。 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区域特点补充针对性的措施。 [过关训练] (2014·福建高考)如图示意流经某城市小河水污染程度与流量、降水的关系。读图回答问题。 (1)说出小河水污染的变化特点,简析该次水污染形成的原因。 (2)简述防治该河水污染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解析:第(1)题,从污染物浓度曲线可以看出水污染总体呈“W”形变化。形成原因要结合降雨量和河流流量进行分析。第(2)题,防治该河水污染的措施主要有禁止各种生产、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建设完善的城市截污管网和净化设施,加强宣传教育等。 答案:(1)污染总体呈“W”形变化(先减轻后加重,3日污染最严重,随后减轻恢复常态)。 城市地表污染物较多;降雨后污染物被径流带入河流;河流流量小,河水自净能力差。 (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水环境的保护意识;禁止各种生产、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建设完善的城市截污管网和净化设施;引水冲污,增强河水自净能力。 [典题领悟] (2017·全国卷Ⅰ)干旱区的柽柳为耐旱灌木,侧向枝条多,种子多,不易发生病虫害,移栽易成活。近年来,某东北林区的公路绿化中引种了柽柳,生长良好。然而不久,在公路两侧的天然林中,发现了柽柳幼苗。 分析该林区潜在的柽柳入侵天然林的危害。 [审题指导] 1.审设问 “柽柳入侵天然林”→明确了回答问题的方向→生物入侵。 2.审材料 “柽柳耐旱”“不易发生病虫害”→说明其生存适应能力。 “种子多”“移栽易成活”→说明繁殖力旺盛,能够迅速生长、扩展生存领地。 “柽柳侧向枝条多”→会影响其他乔木树苗对光热资源的获取。久而久之,柽柳不断挤压当地天然植被的生长,导致自然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环境恶化。 [答案] 柽柳种子多,繁殖快(易扩散),侵占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侧向枝条多,妨碍其他乔木幼苗的生长,导致森林结构变化(乔木林向灌木林演化)。破坏食物链,减少植食动物数量。 [类题通法] 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思路 每一种生态环境问题都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针对不同地区的区域特征可以判断该地区容易出现什么样的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生态问题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多与区域特征有关),也有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活动造成的)。现对我国主要生态问题的成因及防治措施做具体分析: 1.水土流失的原因、治理措施(黄土高原、江南丘陵红色荒漠化、西南地区石漠化、南亚、东南亚地区): 自然原因 ①气候(降水);②地形(坡度);③土质;④植被 人为原因 破坏植被(乱砍滥伐;修路;开矿) 治理措施 禁止乱砍滥伐;大力植树造林;禁止陡坡开荒;修建梯田;退耕还林;解决农村能源问题(水电、风能、太阳能、沼气等);制定法律法规;提高环保意识 2.土地沙漠化的原因、治理措施(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 自然原因 ①气候(降水、蒸发、风力);②植被 人为原因 破坏植被(过度放牧、过度垦殖、过度樵采、修路、开矿) 治理措施 制定合理的载畜量;人工种草;实行轮牧;退耕还牧还草;生态移民;解决牧区能源问题(风能、太阳能等);制定法律法规;提高环保意识 3.土壤盐碱化的原因、治理措施: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治理措施 华北地区 地形低洼;春秋季节干旱,蒸发旺盛;土壤中盐分向地表积聚 不合理灌溉(只灌不排、大水漫灌) 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西北地区 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不合理灌溉(只灌不排、大水漫灌) 减少种植业比例;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过关训练] (2018·湖北模拟)滨海滩涂是沿海居民的天然“粮仓”和“聚宝盆”,中国的滨海湿地是候鸟迁徙的重要枢纽。近年来,我国近半数以上滨海湿地被围垦填海固化。红树林、珊瑚礁这两种极具观赏价值的滨海湿地已经越来越少见了。 分析我国滨海湿地减少产生的危害。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滨海湿地被围垦填海固化,会使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渔业资源受到损害。同时会导致沿海地区的水质下降、旅游资源被破坏等。 答案:抵御台风、风暴潮等自然灾害能力下降;渔业受损;滨海旅游资源遭到破坏;水质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恶化。 [典题领悟] (2016·全国卷Ⅲ)长江刀鱼是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天从长江口进入长江干流、支流以及通江湖泊湿地产卵、孵化。长江刀鱼曾经是寻常百姓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近年来长江刀鱼资源严重衰竭。 分析导致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 [审题指导] 1.审设问 “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原因首先要考虑过度捕捞,其次考虑人类对其生存环境的破坏,如河湖湿地的减少及水污染等。 “保护措施”→一方面要从原因入手分析,即解决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另一方面要从人工繁殖促进鱼类资源的增长角度考虑。 2.审材料 “长江刀鱼是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天从长江口进入长江干流、支流以及通江湖泊湿地产卵、孵化”→根据长江刀鱼的生活习性,洄游受阻、水质下降、湖泊面积减少等可能造成刀鱼资源减少。 “长江刀鱼曾经是寻常百姓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市场需求量,捕捞过度。 [答案] 原因:过度捕捞;河湖湿地减少;水体污染。(其他答案合理均可) 措施:禁止过度捕捞,规定休渔期;保护湿地;治理河流污染;人工孵化、放养鱼苗等。(其他答案合理均可) [类题通法] 资源问题产生原因与应对措施的分析思路 1.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资源短缺问题 根本原因是人类不合理活动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消耗激增。 2.应对资源短缺问题的措施——“开源”和“节流” (1)“开源”的具体举措: ①不断增加资源的探明储量。 ②扩展开发的范围和渠道。 ③开发新的资源和能源。 (2)“节流”的具体举措: 加强节约,利用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过关训练] (2018·济南模拟)20世纪50年代,苏联在西西伯利亚平原及哈萨克丘陵北部地区组织大规模的垦荒。这一地区属于草原带向半干旱荒漠化过渡的干草原带。该地区后期土壤风蚀加剧,由此引发的“黑风暴”十分严重。 根据图文材料,分析苏联垦荒区土壤风蚀的自然原因,并说明人类生产活动是如何加剧这一过程的。 解析:本题考查风力侵蚀、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土壤风蚀的自然原因应从气候干旱,降水少,风力较大,植被稀少等方面分析;人类活动(如过度开垦、破坏植被、不合理的耕作方式等)则加剧了风蚀的过程。 答案:自然原因:处于亚欧大陆的中部偏北地区,虽处于西风带但远离水汽来源,故降水稀少且季节、年际变化大,植被稀少。距离蒙古西伯利亚高压近,冬季风势力强大,大风天气多。地势平坦,没有任何天然屏障阻挡来自极地和西伯利亚寒风的侵袭;该区域是草原向荒漠过渡地带,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 人类生产活动:过度开荒;破坏植被;粗放耕作,不让土地休耕;不合理的耕作方式,比如深翻土地,埋茬入土。 [课时跟踪检测] 一、高考真题集中研究——找规律 1.(2017·全国卷Ⅲ)人们受经济利益驱动,砍伐热带雨林,种植橡胶、油棕等热带经济作物。观测发现,在一些地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内湿度明显低于雨林。 分析这些地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比雨林湿度低的原因。 解析:人为砍伐雨林,种植橡胶、油棕等经济作物之后,植被种群密度下降,树种单一,涵养水源功能和蒸腾作用减弱,所以湿度下降。 答案:(天然林层次丰富,林冠密度高,)人工种植的橡胶林层次单一,林冠密度较低,截留的降水量较少。地表(缺乏草本、灌木等的保护,)水分易散失。土壤裸露,土壤蓄水能力较低。 2.(2016·全国卷Ⅰ)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陆上修建高位养虾池(如图)。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 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 解析: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养殖过程中会造成海水渗漏,导致地下淡水咸化,附近表层土壤盐碱化,进而影响农作物和地表植物的生长,影响居民生活;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可造成海域污染和海水富营养化,危及海洋生物生存。 答案:养殖过程海水渗漏,导致地下淡水咸化、附近表土盐碱化,影响农作物和地表植物的生长,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废水造成附近海域污染、海水富营养化。 3.(2016·海南高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冬虫夏草主要生长在青藏高原海拔3 000 m以上的地区,其采挖时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每年采挖过程中大量草地被践踏和碾压,采挖结束后到处都是裸露的松散泥土和土坑。 简述大规模采挖冬虫夏草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根据材料提示,冬虫夏草主要生长在青藏高原海拔3 000 m以上的地区,海拔高,生态环境脆弱,破坏后很难恢复;采挖时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对其他植被破坏严重;每年采挖过程中大量草地被践踏和碾压,加剧草场退化,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采挖结束后到处都是裸露的松散泥土和土坑,导致土层结构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答案:(生态环境脆弱,破坏易,恢复难。)植被破坏;草场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层结构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水分涵养能力下降;水旱灾害发生频率加剧;鼠害等生物灾害易发。 4.(2014·全国卷Ⅱ)中华秋沙鸭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目前全球只有1 000只左右。中华秋沙鸭生活在河流与小型湖泊等湿地中,主要以淡水鱼、虾等为食。以长白山某河流作为繁殖地的中华秋沙鸭种群,春季为50余只,秋季迁徙时,数量增至200只左右。但只有近百只到达赣东北的越冬地,而第二年春季只有50余只返回繁殖地。 分析中华秋沙鸭在迁徙途中不断死亡,导致数量减少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保护对策。 解析:中华秋沙鸭迁徙途中不断死亡,导致数量减少的可能原因应从迁徙路线上缺少休憩和觅食地、误食被污染的食物、人或动物的猎杀等方面分析;保护对策应从恢复湿地、治理污染、严禁猎杀、进行观察与保护、做好宣传等方面分析。 答案:可能原因:迁徙路线上缺少湿地等休憩和觅食地,疲劳饥饿致死;食用了被污染的鱼虾;人或动物的猎杀等。 保护对策:在迁徙路线上建设与恢复湿地,使湿地间距小于单日迁徙距离;治理水体污染;严禁猎杀;在迁徙路线上建立观测点,组织志愿者观察与保护;做好保护中华秋沙鸭的宣传工作等。 二、名校模拟重点研究——明趋势 1.(2018·石家庄二模)近年来,湖南省岳阳、益阳和常德养猪业快速发展,三市规模以上(年出栏500头)养猪场均有1 500家左右,规模以下的更是数量惊人。随着生猪规模的不断扩大,养猪场粪便和污水随意排放现象突出,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如图示意岳阳、益阳和常德三市位置。 简述岳阳、益阳和常德养猪场粪便和污水随意排放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解析: 由文字材料和图可知,养猪场粪便和污水随意排放的危害有污水和粪便臭气影响周边群众生产生活;粪便和污水进入河流和洞庭湖,导致河湖水污染和富营养化;粪便和污水随地表水下渗,污染地下水。污染的防治措施包括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和宣传教育等。法律措施如加大环境保护执法力度,依法取缔污染严重养殖场;宣传教育措施如加强养殖污染危害与防治的科学普及和宣传;技术措施如完善粪污处理设施,加强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答案:危害:养猪场粪便和污水随意排放,污水和粪便臭气影响周边群众生产生活;粪便和污水进入河流和洞庭湖,导致河湖水污染和富营养化;粪便和污水随地表水下渗,污染地下水。 防治措施:加强养殖污染危害与防治的科学普及和宣传;加大环境保护执法力度,依法取缔污染严重养殖场(禁止在河流和湖泊附近、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建设禽畜养殖场);完善粪污处理设施,加强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2.(2018·合肥二模)荷兰西南部莱茵河和马斯河下游的三角洲地区地势低洼,河汊交错。为抵御风暴潮灾害,荷兰人在河汊处建设多道防潮闸坝。 简析这些闸坝对闸内水环境的影响。 解析:闸坝对闸内水环境的影响主要从闸坝对于海水、河流径流及生物的影响角度考虑。从闸坝对海水的影响来看,修建闸坝可以防止海水倒灌,降低闸内水体盐度。从闸坝对河流径流的影响来看,建设闸坝会导致水流流速降低,水质恶化,泥沙淤积加重,形成内涝。从闸坝对生物的影响来看,闸坝影响鱼群的洄游,容易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答案:阻挡海水倒灌,可使闸内水体盐度降低;闸坝导致水流速度减缓,水质恶化;阻挡泥沙,导致河道泥沙淤积加重;对鱼群的洄游和生存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易造成河口排水不畅,形成内涝。 3.(2018·山东临沂一模)如图示意某段高速公路沿线土壤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及风向频率。 概述该段公路沿线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解析:图示重金属浓度由高速公路向两侧递减;东西两侧相比,东侧大于西侧。可推测重金属来自高速公路,而高速公路沿线重金属来源主要是汽车尾气排放;另外从风向频率图可看出,该地盛行偏西风,则东侧浓度较大可能是尾气中重金属被风吹到公路东侧较多的缘故。 答案:特点:距离公路越远,含量越低;公路东侧含量高于西侧。 原因:公路沿线土壤重金属主要来自汽车尾气;距公路越近,接受的尾气越多;东侧位于盛行西风(最大风频)的下风向,接受的汽车尾气较西侧多。 4.(2018·福建厦门一模)北京某地采用土壤生物工程对公路沿线边坡(路基两侧的坡面)进行整治,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该工程是在公路边坡上顺坡码放块石或卵石,在石块缝隙扦插柳干。如图示意柳干扦插时和柳干生根发芽后的景观。 分析该地的土壤生物工程在控制边坡稳定和水土保持方面所起的作用。 解析:图示块石或卵石压在坡地的土壤上,柳干置于坡面且根系垂直于地面。对边坡稳定的作用体现在:块石可压紧表面土壤使其不易下滑,柳干根系对边坡起到了固土作用。对水土保持来说:块石、柳干枝叶可防止暴雨冲击土壤,也可减缓坡面径流、增加雨水下渗。 答案:对边坡稳定作用:块石可固定表土,紧实土壤,增加坡面稳定性;柳树生长时根系固土,吸收多余水分,防止土坡下滑。 对水土保持作用:该地夏季多暴雨,码放的块石可防止土壤直接遭受暴雨的袭击,增加下渗,减少坡面径流;植物的枝叶还可拦截降雨防止坡面溅蚀。 阶段评估·综合验收 全程综合检测(一)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如图所示的城市群内,既有大城市,又有中等城市和众多小城市,其特点是把大城市多种职能分散到中、小城市,城市之间的距离为10~20 km,以快速交通网络连接。城市和交通线间是面积约400 km2的绿色沼泽和农业用地,被称为“绿色心脏”。读图完成1~2题。 1.该城市群发展的优势条件为( ) ①位置优越,商贸发达 ②交通便利,协作紧密 ③地势低洼,峡湾众多 ④河网密布,水能丰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该城市群的“绿色心脏”的功能为( ) A.粮食供给基地 B.改善城市环境 C.缓解海水入侵 D.提供生活水源 解析:1.A 2.B 第1题, 根据图中经纬度及文字信息可知,该城市群位于北海沿岸的荷兰。该城市群地处莱茵河入海口附近,地势较低,且多海湾而不是峡湾(峡湾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在欧洲多分布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该城市群靠近英吉利海峡,位置优越,且位于经济发达的西欧,商贸发达;结合材料可知城市之间有快速交通网络连接,且大城市多种职能被分散到中、小城市,所以该城市群交通便利,协作紧密;该区域地势低平,河流落差小,水能资源不丰富。第2题,由材料可知绿色沼泽和农业用地被称为“绿色心脏”。该城市群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暖湿润,晴天少,不适合发展种植业,以乳畜业为主,故A项错误;该城市群地势低洼,海水易入侵,海水盐度高,“绿色心脏”不适合提供生活水源,故C、D项错误;“绿色心脏”主要功能是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故B项正确。 如图示意我国某区域耕地分布及某大型农场生产用地随海拔分布、农场农业生产联系。读图回答3~4题。 3.关于图中甲、乙两地农业生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地种植业的分布主要受制于地形 B.乙地农产品品质优良主要与该地气候有关 C.甲地耕地分布在南部是因为纬度低 D.甲地耕地分布在河谷是因为灌溉水源 4.下列关于该农场生产经营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发挥了自然资源的综合效益 B.形成了良性农业生态系统 C.充分利用了劳动力的农闲时间 D.促使农产品价格更加低廉 解析:3.B 4.D 第3题,由图可知,乙地位于塔里木盆地,种植业分布在盆地边缘,主要是受水源的影响;甲地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海拔高气温低,河谷地带海拔低气温较高,适宜种植业的发展。第4题,由图可知,该农场生产用地随海拔变化而变化,发展了农、林、牧等多种经营,发挥了自然资源的综合效益,形成了良性农业生态系统。冬季时利用滑雪场、观光草地等资源发展旅游业,能够充分利用劳动力的农闲时间。该农场的生产经营不会使农产品价格变得更加低廉,相反可能由于旅客的到来,农产品价格会提高。 (2018·重庆巴蜀中学模拟)图中的铁路曾多次因大风导致列车脱轨、倾覆及设备损毁。读图完成5~7题。 5.受大风危害最严重的路段是( ) A.十三间房附近 B.红西附近 C.了墩附近 D.哈密附近 6.通过该铁路输往我国东部地区的货物主要是( ) A.钢铁和机械 B.石油和天然气 C.水稻和甜菜 D.棉花和瓜果 7.该段铁路没有沿虚线修建,主要是因为该线路( ) A.风灾危害大 B.修建成本高 C.洪涝灾害多 D.占用耕地多 解析:5.B 6.D 7.B 第5题,根据风频判断,该地盛行西北风,根据等高线的分布判断,红西位于山谷谷口处,峡谷地形加大了风速,所以受大风危害最严重的路段为红西附近,B对。第6题,我国西部地区工业相对落后,钢铁和机械不是主要运输货物,A错。石油和天然气主要通过管道运输运往东部地区,B错。该地区不是主要水稻产区,C错。该区域气候干旱,光照充足,为我国主要商品棉生产基地之一,昼夜温差大,有特色瓜果生产,该地区棉花和瓜果主要通过铁路输往我国东部地区。第7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山区修建铁路应尽量少穿越等高线。读图可知,若该段铁路沿虚线修建,需要穿越多条等高线,工程建设难度大,成本高,B对。 (2018·中原名校联考)外出农民工在春节回乡后,一部分人不再回到远方的大城市务工,转而选择去离家不远的地方务工,这一现象被称为务工潮“倒吸”现象。读2011~2015年我国农民工数量增长情况分布图,完成8~10题。 8.2012~2015年农民工总量增速回落幅度最大的年份是( ) A.2012年 B.2013年 C.2014年 D.2015年 9.出现务工潮“倒吸”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内地( ) A.交通条件改善,空气质量良好 B.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就业机会增多 C.人口政策调整,全面放开二孩 D.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吸纳更多劳动力 10.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因人口变化出现劳动力紧张的问题,下列应对措施中可行的是( ) A.提高劳动力素质和企业生产效率 B.大量接纳海外移民 C.改造和迁出劳动力导向型企业 D.取消计划生育政策 解析:8.B 9.B 10.A 第8题,读图可知,2013年农民工总量增速由2012年的3.9%回落到2.4%,回落幅度最大,B项正确。其他选项所列年份回落幅度均小于2013年。第9题,由文字材料可知,一部分人不再回到远方的大城市务工,转而选择去离家不远的地方务工,原因主要是离家近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就业机会增多,B项正确。A、C两项所述内容是原因的某些方面,但不足以成为主要原因;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会为城市发展解放更多劳动力,故D项也不是务工潮“倒吸”的主要原因。第10题,部分地区出现劳动力紧张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新增劳动力数量减少、劳动力成本上升等,故要提高劳动力素质和企业生产效率,减少这些地区对劳动力数量的过度依赖,A项正确。部分地区出现劳动力紧张的问题,并不意味着全国劳动力资源不足,且大量接纳海外移民会加剧我国人口对资源的压力,故大量接纳海外移民不可行,B项错误;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故迁出劳动力导向型企业不可行,C项错误;我国人口众多,计划生育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国策,D项错误。 (2018·巢湖联考)2017年7月7日当地时间下午1时,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二次峰会在德国汉堡(53°33′N,10°E)举行,会期2天。日前汉堡正实行夏时制,时间拨快1小时。据此完成11~13题。 11.峰会开始时,北京时间为( ) A.7月7日20时 B.7月7日19时 C.7月6日21时 D.7月6日18时 12.峰会召开期间,正值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 ) A.夏至 B.小暑 C.大暑 D.立秋 13.与汉堡相比,会议期间北京( ) A.日落时间较晚 B.白昼时间较长 C.正午太阳高度大 D.自转线速度小 解析:11.B 12.B 13.C 第11题,德国汉堡位于东一区,与北京(东八区)相差7个小时,但是德国汉堡夏季采用夏时制,时间拨快1小时,即采用夏时制时汉堡与北京相差6小时,汉堡13时举行开幕式,北京时间应为19时,B正确。第12题,6月22日为夏至,7月7日与6月22日相差半个月,是夏至后的第一个节气,小暑,B正确。第13题,北京比汉堡偏东,日出和日落时间早;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汉堡纬度高,昼更长;北京距直射点近,正午太阳高度大,C正确;北京位于(40°N,116°E),比汉堡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 2017年7月14日,亚洲开发银行和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发布联合编制的一份题为《处于危险中的地区:亚太地区气候变化的人文因素》的报告称,持续的气候变化将给亚太地区国家带来毁灭性的后果,不但可能严重影响其未来增长,还将抵消当前发展成果,降低生活质量。如果不采取积极措施,到21世纪末,亚洲大陆的气温预计将升高6 ℃。据此回答14~15题。 14.持续的气候变化将给亚太地区带来的影响是( ) A.强台风和热带气旋发生的频率下降 B.阿富汗等内陆国家的降水量增大 C.沿海和低洼地带面临更大的干旱威胁 D.东南亚部分国家水稻减产 15.气候变暖可能危及亚太地区的能源供应,加剧能源不安全形势,主要体现在( ) A.火电厂因缺乏煤炭而减少发电量 B.水电站因河流下泄流量不确定而间歇运行 C.中国在南海成功试采海底可燃冰 D.工厂因能源利用技术提高而减少能耗 解析:14.D 15.B 第14题,亚洲大陆气温上升,亚太地区发生强台风和热带气旋的频率将有所上升,A错误;亚太地区大部分国家的年降水量预计会增加,但阿富汗等内陆国的降水量可能会减小;B错误;亚太地区的沿海和低洼地带将面临更大的洪灾威胁,C错误;可能导致东南亚部分国家水稻减产,D正确。第15题,气候变暖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性事件增多,增加地区降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火电厂因缺乏冷却水而减少发电量,水电站因河流下泄流量不确定而间歇运行。中国在南海成功试采海底可燃冰,有利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对改变亚太地区乃至世界能源供应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工厂因能源利用技术提高而减少能耗,能够缓解能源供应紧张形势,有利于能源安全。 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结合图示完成16~18题。 16.判断方框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 ①土壤水增多 ②库区蒸发量增大 ③蒸腾加强 ④植被覆盖率增大 A.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17.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整体性特征 B.区域性特征 C.差异性特征 D.不稳定性特征 18.阿斯旺大坝修建之后,对尼罗河河口地带产生的负面影响有( ) ①土壤肥力下降 ②产生土壤盐碱化 ③洪涝灾害加剧 ④渔业产量下降 ⑤三角洲面积扩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④ 解析:16.C 17.A 18.D 该题组主要考查人类活动对自然要素的影响。人类修建水库使地下水位上升,土壤水增多,从而使植被生长旺盛,覆盖率增大,蒸腾作用加强,库区降水增多;同时,修建水库使水面面积扩大,蒸发量增多,也利于降水增多。从而说明了地理环境中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因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阿斯旺大坝建成后使输入下游的水量减少,挟带的含沙量和营养物质变少,土壤盐碱化加剧,土壤肥力下降,渔业产量下降。 读云山及其附近地区地层剖面图,回答19~20题。 19.图中灵河地区的构造地貌属于( ) A.向斜谷地 B.背斜谷地 C.向斜山岭 D.背斜山岭 20.下列对该地区的相关分析,最合理的是( ) A.该地地层的变形、变位状况反映出该地地质构造生成的顺序是先有断层后有褶皱 B.该地有大片的花岗岩存在,可以推断出地质时期变质作用显著 C.云山地处背斜构造处,因而是修建隧道的良好选址点 D.灵河所在地区可能蕴藏丰富的地下水 解析:19.A 20.D 第19题,从图中灵河地区的岩层弯曲状况可知该地区为向斜,从地貌形态来看为谷地,故其构造地貌为向斜谷地。第20题,由图可以看出该地先发生褶皱再出现断层;花岗岩为侵入型岩浆岩,该地大片的花岗岩可能是岩浆侵入岩层所形成的;云山所在地区有断层,不适宜修建隧道;灵河地区为向斜,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 填洼是降雨或融水产生的充填、滞蓄于地面坑洼的现象,是径流形成过程中重要的损失项。充填坑洼的水量称填洼量,最终耗于下渗、蒸发和地下水的补给。如图为黄土高原某地不同耕作措施地表最大填洼量随坡度变化图。据此完成21~22题。 21.在同一坡度下,不同耕作措施地表填洼量最大的是( ) A.等高条播 B.人工锄耕 C.等高犁耕 D.平整坡 22.在同一坡度下,造成该地地表填洼量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 A.降水强度 B.风速大小 C.土壤结构 D.地表糙度 解析:21.A 22.D 第21题,读图可知,在同一坡度下,不同耕作措施地表填洼量从大到小的顺序是:等高条播、人工锄耕、等高犁耕、平整坡。第22题,图示同一坡度下,不同耕作措施的地表填洼量不同,则根源在于不同耕作措施带来的影响。不同耕作措施下地表的平整程度有很大的差异,而降水强度、风速大小、土壤结构受耕作措施影响较小。故地表糙度是造成地表填洼量变化的重要原因。 (2018·山东日照一模)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发展出现新的特点:一方面,制造业的“西进运动”渐成燎原之势;另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机器代人的情况突出,有的工厂已实现关灯生产。据此完成23~25题。 23.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逐渐失去的区位优势主要是( ) A.劳动力成本 B.能源资源 C.环境承载力 D.市场需求 24.东部沿海地区工厂使用机器人的影响是( ) ①加速工厂向中西部转移 ②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降低对工人的素质要求 ④减缓企业用工荒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5.关于制造业“西进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促进东部地区城市化发展 B.增加东部地区的环境压力 C.带动人口大规模向西迁移 D.促进东、西部产业分工与合作 解析:23.A 24.B 25.D 第23题,东部地区劳动力价格不断上升,劳动力成本增加,制造业逐渐失去原有的区位优势,A正确。东部地区本来就没有能源资源优势,B错误。东部地区的环境承载力和市场需求量仍然比较大,C、D错误。第24题,东部沿海地区工厂使用机器人可以24小时工作,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劳动力的数量,减缓企业用工荒,②④正确;东部沿海地区工厂使用机器人解决工厂用工问题,减少工厂向中西部转移,但是对工人的素质要求较高,①③错误。第25题,制造业“西进运动” 促进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不利于东部地区城市化发展,A错误;东部地区工厂减少,排放污染物减少,环境压力减小,B错误;“西进运动”不会带动人口大规模向西迁移,C错误;因为工厂向西迁移,必然增加和东部地区的联系,促进东、西部产业分工与合作,D正确。 二、综合题(共50分) 26.读两国家示意图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孟买人口为 1 800 多万,里约热内卢人口为600多万,均为世界人口超级大城市;印度人口约为12.1亿,巴西人口约为1.9亿,两国均为世界人口大国。 (1)根据图中信息,说出两个国家在自然环境上的共同特征。(5分) (2)巴西将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到巴西利亚。请从地理角度分析其原因。(5分) (3)分析促进孟买、里约热内卢工业发展的共同区位因素。(6分) 解析:第(1)题,在回答本题时,一要充分利用图中的有效信息,二要明确自然地理特征的内涵(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植被、矿产等),然后逐项分析即可。第(2)题,里约热内卢的城市问题相当严重,所以分散大城市职能是巴西将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到巴西利亚的原因之一,另外巴西高原气候适宜人类居住以及促进内地经济的发展也是重要的原因。第(3)题,两市发展工业的共同区位因素主要从位置、资源、交通、市场等方面分析。 答案:(1)位置:海陆兼备;气候:纬度低,热量丰富;矿产:矿产资源丰富;土地资源:国土面积广大,土地资源丰富;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 (2)里约热内卢人口众多、交通拥堵、就业压力大、污染严重等;从沿海迁往巴西利亚所在的内陆,可以促近本国内陆地区经济的发展;巴西利亚为热带草原气候,气候条件优越。 (3)位置:位于沿海地区,对外交通便利;资源:充分利用附近的工业原料,带动工业发展;市场:城市及所在国家人口众多,经济迅速发展,国内市场广阔。 27.(2018·安徽江南十校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智利矿产丰富,北部荒漠高原地区有丰富的铜和天然硝石,但化石能源缺乏。早期硝石的开采解决了大量劳动力就业,是智利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一战后随着人造硝石的兴起,铜矿开采与冶炼逐渐上升为国民经济的支柱,目前智利已成为世界最大铜矿出口国。 材料二 智利某能源公司计划在本国M地东部的高山修建两座“水电站”(如图),利用先期开发的太阳能把海水抽到高山水库,然后让海水倾泻而下用于发电,以获得持续稳定的电能。 (1)描述智利气候类型的地区差异。(6分) (2)评价智利输出铜矿的交通条件。(3分) (3)从自然角度说明该公司计划在M地建水电站的理由。(3分) (4)分析智利“硝石经济”逐渐被“铜经济”替代的原因。(6分) 解析:第(1)题,首先明确智利东西地形差异明显,则气候有东西差异;其次沿海平原位于大陆西岸,气候类型随纬度不同有较大差异。第(2)题,“北部荒漠高原地区有丰富的铜”,说明铜矿位于荒漠高原上,则地形、气候条件不利于运输;其次图示铜矿距离沿海近,利于出口;图中还显示海岸线长且轮廓破碎,则港口众多,利于海运。第(3)题,依据材料二可知,该水电站利用太阳能抽取海水进入水库,再利用水库放水发电,则可从海水、太阳能和地势落差三方面回答。第(4)题,可从硝石开采的劣势或铜矿开采的优势方面分析,注意结合材料中的信息回答。 答案:(1)智利东部山区和西部沿海气候差异明显;东部山区为高原山地气候;西部沿海南北气候类型不同,西部沿海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中部为地中海气候,南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2)智利海岸线漫长多良港,便于海运;铜矿分布区距港口较近便于输出;矿区地形复杂,运输成本较高。 (3)依山傍海,落差大;距海近,方便抽取海水;该地太阳能丰富,有抽取海水的能源保障。 (4)人造硝石的兴起,导致天然硝石市场需求减小;硝石大量开采破坏生态,引起严重的荒漠化;人员工资升高,硝石开采成本加大,利润减小;北部地区水源缺乏,硝石开采需水多。 或该地铜矿资源丰富;世界工业发展对铜的需求量加大(市场需求大);铜矿开采利润较高;铜矿开采对生态破坏相对较小。 28.(选修3)(2018·湖北新联考四模)据国家旅游局统计,目前我国周末休闲和节假日出游的城市居民70%以上选择周边乡村旅游点。乡村旅游成为国内旅游消费的主战场,大众创业就业的新渠道。 乡村旅游具有的特点:一是“古、始、真、土”,有着城镇无可比拟的贴近自然的优势,为游客回归自然、返璞归真提供了条件;二是乡村的自然景色、生产、生活、传统风俗等受季节的影响较大,可满足游客多方面的需求;三是乡村旅游不仅包括观光游览还包括体验乡村民风民俗、农家生活和农作等,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诱惑力。 分析我国乡村旅游成为国内旅游消费主战场的原因。(8分) 解析:从乡村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城市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城市到乡村的经济距离,以及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等方面分析原因。 答案: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游览与体验价值;乡村旅游的“古、始、真、土” 迎合了城市居民回归自然、体验乡村田园生活、农田劳作的心理需求;城市与周边乡村旅游景点相距较近,可满足较短假期的旅游需求;乡村分布比较分散,能够缓解地区接待能力和环境容量不足的矛盾,使旅游者真正达到休闲娱乐的目的;城市人口不断增长,为乡村旅游提供越来越广阔的市场。 29.(选修6)(2018·河南九校一模)玛纳斯河发源于天山北麓,北流注入玛纳斯湖,长约450 km,上游水急多峡谷,下游平原坦荡,河曲发育。新中国成立后,玛纳斯河流域兴修水库,渠灌事业迅速发展,成为著名的棉粮产地。玛纳斯河流域由于面积大,用水单位多,流城内生态环境现已遭到了严重破坏。如图为玛纳斯河流域局部示意图。 简述玛纳斯河流域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8分) 解析:根据材料提示“玛纳斯河流域由于面积大,用水单位多,流域内生态环境现已遭到了严重破坏”可知,过度利用水资源,导致土地荒漠化严重,在低洼地方,不合理灌溉还会引起土壤盐碱化。根据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提出合理的具体治理措施。 答案: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措施:建立流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机构,合理分配水资源;改进耕作和灌溉技术;调整作物结构,发展耐旱作物等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在灌区建立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合理灌溉,减少大水漫灌。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