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版历史新导学人教必修一练习: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一单元 第二课 时间:45 分钟 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1.《三字经》中说:“周辙东,王纲坠。”这反映出( C ) A.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 B.封建社会已经确立 C.宗法分封制逐渐遭到破坏 D.人民渴望东周实现统一 [解析] 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被少数民族灭亡后,周平王东迁,东周开 始,但周天子大权旁落,王室日益衰微,诸侯逐渐强大,宗法制、分封制逐渐遭到破坏。故 答案选 C 项。 2.(2019·安阳高一检测)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 481 年后,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 后人逐渐控制国政,最终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史称“田氏代齐”。这种现 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D ) A.郡县制的出现 B.中国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期 C.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D.宗法制和分封制被破坏 [解析] 战国时期,随着诸侯割据混战,宗法分封制进一步瓦解,一些诸侯被实力强大 的卿大夫所取代,“田氏代齐”就是这一现象的表现。故选 D 项。 3.秦始皇统一六国,创立了( D ) A.分封制度 B.世袭制 C.宗法制度 D.皇帝制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能力。A、B、C 三项在西周时已实行, 秦统一后创立了皇帝制度。故选 D 项。 4.皇,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帝,生物之主,兴益之宗。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以“德 兼三皇,功过五帝”,用皇帝作为自己的称号。其主观目的是( B ) A.炫耀文治武功 B.树立专制权威 C.寻求暴政依据 D.宣扬君权神授 [解析] 题干反映秦始皇认为皇、帝都不能彰显自己,故将两者合而为一,其主观目的 是树立专制权威,故选 B 项;从题干表面上看有炫耀文治武功的特点,但不是主观目的,C、 D 两项与题意无关。 5.秦汉时的中央官制习惯上被概括为“三公九卿”。秦朝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 要职责是( A ) 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任命郡守和县令 C.管理全国军务 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 [解析] 郡守和县令由皇帝任命,太尉管理全国军务,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B、C、 D 三项错误。丞相的职责是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故 A 项正确。 6.(2019·长沙高一期末)史载:“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 百官,上下相监临。”由此可见,御史大夫行使( D ) A.立法权 B.财政权 C.军事权 D.监察权 [解析] 从材料“典正法度,以职相参……上下相监临”,可知御史大夫行使的是监察 权,故 D 项符合题意。 7.(2019·阳江高一期末)2019 年 2 月 5 日是农历春节,春节就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 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 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D ) A.中央集权 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独断性和随意性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解析] 材料体现了因犯讳而改称谓,以维护皇帝神圣不可侵犯的独尊地位,故 D 项正 确。 8.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中始终贯穿着的两大矛盾是( C ) ①中央和地方 ②君权与相权 ③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 ④汉族与少数民族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解析] 中央集权制度中规定皇帝大权独揽,地方要绝对服从中央,因此存在着皇权与 相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矛盾,这是中央集权制度本身所无法解决的。故 C 项正确。 9.(2019·郑州高一检测)柳宗元评论秦始皇时指出,他“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 秦始皇开创出这种局面主要得益于其( C ) A.统一了六国 B.建立皇帝制度 C.推行郡县制 D.设置三公九卿 [解析] 统一六国,是秦始皇统治天下的前提条件,而非统治举措,故 A 项错误;建立 皇帝制度,体现的是皇权至高无上,与题意也不相符,故 B 项错误;秦始皇之所以能控制 四海统一全国,主要得益于郡县制的推行,使地方完全服从中央,丧失独立性,故 C 项正 确;三公九卿制规定官员之间的职权分工与制约,故 D 项错误。 10.(2019·浙江瑞安中学高一检测)据宋代《图经》记载:“秦郡天下,定江南郡会稽, 置长水县(今嘉兴南湖区)……”下列各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A ) A.秦以郡县制作为地方管理制度 B.会稽郡的长官由皇帝任命并可世袭 C.长水县是会稽郡郡守的封地 D.长水县的长官由会稽郡郡守任免调动 [解析] “秦郡天下,定江南郡会稽,置长水县(今嘉兴南湖区)”说明说秦朝时实行郡 县制,在江南设会稽郡,郡下设了长水县,所以 A 项说法符合史实;B 项中会稽郡的长官 是由皇帝任命的,但是不能世袭,故 B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B 项;C 项错在了长水县 是会稽郡的下辖县,不是其郡守的封地,故排除 C;在郡县制下,长水县的长官是由皇帝任 免和调动的,故 D 项说法也不符合史实。 11.(2019·南昌高一检测)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时说:“其 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公天下”主要体现在( D ) A.地主阶级开始夺取政权 B.按照德才察举官员 C.布衣将相格局全面形成 D.依据功绩任免官吏 [解析] 郡县制的设立是国家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手段,是地主阶级建立政权后强化统 治的手段,故 A 项错误;察举制按照德才选拔官员,故 B 项错误;西汉为了加强皇权曾形 成过“布衣将相”的局面,故 C 项错误;郡县制实现了由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地方官员直 接由中央任免,故 D 项正确。 12.(2019·泰州高一期末)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认为“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 治,到今天民国时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 材料表明郡县制的主要作用是( C ) A.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B.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C.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 D.是中央集权制形成的重要环节 [解析] 材料并未体现郡县制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故 A 项错误;材料并未体 现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故 B 项错误;据材料可知郡县制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的巩固发展,故 C 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郡县制是中央集权制形成的重要环节,故 D 项错 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26 分,共 52 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为中国古代某个朝代的刀刻诏书版文,版文内容为: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 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状、绾均为人名),法度量则不壹歉(嫌)疑者,皆 明壹之。 图二为我国某一朝代的度量衡和货币。 材料二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 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始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 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汉祖以匹夫起 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之变局,至是始定。 ——赵翼《廿二史札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判断所在朝代,并说出判断的依据。 [解析] 本问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通过两幅图片可判断出是秦朝。 [答案] (1)朝代:秦朝。依据:图中圆形方孔半两钱;诏书版文内容有皇帝制度和丞相 制度的设立。 (2)图一中的版文内容反映的政治制度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形成的? [解析] 分析秦朝建立的历史背景。 [答案] ①宗法制、分封制维系的权力格局逐渐解体。②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完成统一。 (3)分析材料二,说明“天下变局”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 体制发生的变化。 [解析] 国家体制方面从分封制过渡到郡县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建立。 [答案] 天下变局:统治阶级在西周由世袭贵族组成,到西汉建立时皇帝和大臣多出身 布衣。变化: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建立、巩固。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肇端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郡县制度,秦代趋于成熟,两汉则日臻完备,成为汉帝 国地方政治活动的核心与基干,也构建了两千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框架。 ——周长山《汉代地方政治史论:对郡县制度若干 问题的考察》 材料二 郡县制打破了传统领主特权,为全国大市场的建立创造了条件,而传统农民在 摆脱旧领主的人身控制之后,也发挥出巨大的生产积极性,他们第一次从底层产生了生产革 新的冲动……他们已经破天荒地成为独立的生产机构,而不再是具有人身依附的农奴。郡县 制革命符合一切历史进步性要素,事实上也成为一切现代国家的典范。欧洲从黑暗时代过渡 到现代民族国家,也是在内部实现郡县制革命的过程,现代国家的本质就在于郡县制。 ——《郡县制度与秦汉时期的霸业》 材料三 郡县制实行以来,历经褒贬。在第一期论争中,以唐代为高潮。柳宗元等人持 完全肯定的态度;与之相反,朱敬则、孙樵等人则认为郡县制度祸害社会,流弊颇深。明末 至清中叶是论争的第二期。顾炎武、黄宗羲等人从天下长治久安的高度,提出了地方官专任 等限制皇权的社会权力结构新模式。然而,他们仍未脱离秦代以来或言封建、或言郡县的窠 臼。戊戌变法以来,论争进入了第三期,时人引入了宪政、联邦制等新型社会权力架构思想, 对郡县制进行了更高层次的阐释,章太炎、梁启超、毛泽东等人提出了改造中国旧社会行政 结构的一些新思想,但因社会环境、思维角度的不断转换,他们的一些重要见解并非一成不 变。 ——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推行的郡县制度所产生的主要 影响。 [解析] 材料一表明郡县制成为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后世所沿用,据 此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归纳其影响。 [答案] 中央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巩固了秦汉时期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奠定了两千多 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基础(框架)。 (2)根据材料二,概括郡县制度的主要历史作用。 [解析] 注意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角度分析其作用。 [答案] 打破贵族领主世袭特权,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推动了自然经济的发展;成为中外封建国家的典范制度。 (3)根据材料三,分析概括郡县制度“历经褒贬”的主要原因。 [解析] 从材料三提取相关信息,注意逐条梳理,言之有理。 [答案] 对郡县制度所起到的历史影响(利弊)看法不一致;地方长官专任等限制王权思 想的提出;西方宪政、联邦制度的传入;改造中国旧社会行政结构的需要;社会环境、思维 角度不断转换的影响。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