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新同步人教版必修2课时作业1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时分层作业(一) (建议用时:45 分钟) [合格基础练] 1.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 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 ) A.铁犁牛耕 B.个体牛耕 C.刀耕火种 D.石器锄耕 C [根据题干中“伐木”“焚烧”等信息,可知正确选项为 C 项。] 2.它在唐朝已经使用,“是古代中国耕作农具成熟的标志,其优点是深浅自 如、轻便省力”。该“耕作农具”是( ) A B C D D [能够调节深浅的是曲辕犁,故选 D 项。] 3.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点,下列各项中,能体现我国农业生产 技术在汉代取得明显进步的是( ) A.耧车 B.水排 C.高转筒车 D.曲辕犁 A [水排是东汉初南阳太守杜诗创造的水力鼓风装置,而题干反映的是精耕 细作的农业,故排除 B 项;高转筒车是宋朝出现的灌溉工具,而题干要求的是汉 代,故排除 C 项;曲辕犁是隋唐时期出现的,故排除 D 项。] 4.“时至而作,竭时而止”和“生地葱,熟地蒜,肥田芋,压平埠(意为提 高产量)”共同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 ) A.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讲究因地制宜 C.强调精耕细作 D.注重自给自足 C [“时至而作,竭时而止”强调因时安排生产,“生地葱,熟地蒜,肥田芋, 压平埠(意为提高产量)”强调因地制宜种植农作物,这都属于精耕细作的范畴,故 C 项正确。] 5.“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洼不做荒。” 这首《竹枝词》描述的灌溉工具是( ) A.耧车 B.翻车 C.高转筒车 D.风力水车 B [从题干材料“脚痛腰酸”“高田车进低田出”可知描述的是翻车,故选B 项;A 项不是灌溉工具;C、D 两项不需要人力。] 6.战国时期,李冰在成都平原主持修筑的一项著名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井渠 A [战国时期蜀郡太守李冰在成都平原修筑了都江堰,故选 A 项。] 7.南宋诗人范成大在《四时田园杂兴》中写道:“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 女各当家。”这句诗反映了( ) A.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B.农业灌溉方式的变化 C.民营手工业艰难经营 D.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A [由“耘田”“绩麻”“儿女”等信息可知,范成大的诗描绘的是小农经 济男耕女织的特点,故选 A 项。] 8.“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 以到处组织起简单的再生产。”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 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 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 B [题干中提到,凭借简单的劳动工具和劳动力,小农经济“就可以到处组 织起简单再生产”,可以判断题干主旨是在强调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故选 B 项。]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男耕女织图 材料二 (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 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 倍多,境内丰给。 是岁,年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 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后汉书》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古代的主要经济形式是什么?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 什么时候?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征。 [解析] 第(1)问,结合小农经济的基本史实回答即可。第(2)问,要结合材料 二从耕作方式、小农经济特点等方面综合回答。 [答案] (1)经济形式:小农经济。 时间:春秋时期。 原因: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特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受制于自然环境,具 有脆弱性。 [等级过关练] 10.“春初砍山,众木尽噘。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灭之,借其灰 以粪。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苗盛倍收。”上述耕作方式是( ) A.刀耕火种 B.铁犁牛耕 C.耜耕 D.耦犁 A [材料中“砍山”“众木尽噘”“明日雨作,乘热下种”说明这种耕作方 式特征是:放火烧山,用草木灰作为肥料,是典型的刀耕火种。] 11.我国古代有很多关于农业的谚语,比如“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小暑 不种薯,立伏不种豆”“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这些谚语反映出 我国古代农业生产( ) A.遵循自然规律,不违农时 B.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 C.面临自然灾害,难以抵御 D.生产效率不高,自给自足 A [题干中的谚语说明农作物种植按照节气进行,不违农时,故选 A 项。] 12.《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先秦时代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 备灾害”“还庐树桑,菜茹有畦,瓜瓠果,殖于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它 所体现的基本经济特征是( ) A.五谷六畜 B.自给自足 C.精耕细作 D.铁犁牛耕 B [材料中“种谷”“树桑”“鸡豚狗彘毋失其时”等信息体现了自然经济 自给自足的特征。] 13.叶茵《田父吟》诗说:“未晓催车水满沟,男儿鬼面妇蓬头,但求一熟 偿逋债,留得糠粞便不忧。”该诗主要反映了封建社会( ) A.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 B.开垦荒地逐渐增多 C.政治腐败,民不聊生 D.赋税沉重,农民生活困苦 D [从材料中“但求一熟偿逋债”可知,农民债务沉重。四个选项中只有 D 项符合这一状况。] 14.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立国,以农为本的国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侯,下诏曰:“方今之务, 在于力农。”以赵过为搜粟都尉。过能为代田,一亩三圳。岁代处,故曰代田。…… 用耦犁,二牛三人。一岁之收常过缦田亩一斛以上,善者倍之。……过试以离宫 卒田其宫壖地,课得谷,皆多其旁田亩一斛以上。……至昭帝时,流民稍还,田 野益辟,颇有蓄积。 ——《汉书·食货志上》 材料二 窃为四民之中,惟农最苦。农夫寒耕热耘,沾体涂足,戴星而作, 戴星而息。蚕妇育蚕治茧,绩麻纺纬,缕缕而积之,寸寸而成之。其勤极矣。又 水旱霜雹蝗,间为之灾。幸而收成……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己有矣。农夫 蚕妇所食者糠籺而不足,所衣者绨褐而不完。直以世服田亩,不知舍此之外有何 可生之路耳。 ——司马光《温国文正公文集》 材料三 在传统时代,所谓农业生产结构,其主要生产要素可归纳为四项: (1)耕地,(2)作物,(3)农具,(4)劳力。……农业负担过重,这是一个比起小农经济 的生产结构不符合现代要求更为严重、更为致命的病症。……中国的传统农业, 无论从其现实的经济效益,还是潜在的发展可能,它自身不是不能转变,而是其 “自转变”的通道受到来自帝国政治、经济体制的阻扼,被堵塞以至堵死。…… 农业经济效果、历史效应,不只取决于它生产的内环境,还要受制于它的外部环 境的有利与否。对传统中国而言,后者更是致命性的障碍。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进步的农业生产技术?农业技术的进步对农业产生了怎 样的作用?体现了怎样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归纳司马光认为“惟农最苦”的原因。 (3)材料三中的“内环境”与“外环境”分别指的是什么?结合材料一、二, 谈谈对材料三中观点的认识。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逐问回答即可。第(2)问,根据 材料二归纳概括即可。第(3)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的内容进行归纳;第二小 问,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答案] (1)农业生产技术:代田法;耦犁(二牛三人耕作法)。 作用:产量增加;耕地面积扩大。特点:精耕细作。 (2)原因:生产(生活)艰辛;自然灾害破坏;赋税沉重。 (3)“内环境”:自然环境(耕地);技术和农具,农作物;劳动力。 “外环境”:国家政策(体制)。 认识:小农经济在封建社会的早期已经得到较快发展;但受到封建体制(社会 环境)的阻碍,无法获得突破性发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