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新泰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新泰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018.10 第I卷(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正确答案) 1.“孔子认为,只有在道德高尚的人的英明领导下,中国才有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希望。”孔子认为人性道德的至高境界是达到( ) A. 仁 B. 礼 C. 孝 D. 忠 2.成语“相濡以沫”出自于先秦某思想家的著作。“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体现了该派思想自由洒脱的特征,该思想流派在政治上主张( ) A.“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贤者举而上之,不肖者抑而废之” D.“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3.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如《春秋》里称郑庄公为郑伯,孔子把他的爵位从公降为伯,以此表达对郑庄公谋算兄弟这一行为的批判。这种写法被称为“春秋笔法。”儒家认为“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根据所学,下列评价正确的是( ) A. 孔子编写《春秋》来维护君主专制 B. “春秋笔法”有利于历史记录的客观性 C. 《春秋》奠定了古代正史的编撰体例 D. 儒家重视史书的道德评判和教化功能 4.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仁”和“礼”,法家强调“法”和“刑”,老子强调自然的静态平衡,这些主张的共同之处是( ) A. 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 B. 重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C. 都阐释了各自的“和谐”思想 D. 都体现“礼”、“法”并用思想 5.董仲舒提出“天,仁也”,“为政而任刑,谓之逆天,非王道也”。他提出这一观点主要是为了( ) A. 树立君主权威 B. 宣扬“君权神授” C. 提高儒家地位 D. 制约绝对君权 6.汉代中医著作《汤液经法》把方剂命名为大小青龙汤、白虎汤、玄武汤、朱雀汤等,宋代官方主编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出现了藿香正气散、四君子汤等新的方剂名。这反映了汉宋中医( ) A. 理念发生根本变化 B. 深受主流思想影晌 C. 具有强烈迷信色彩 D. 主要关注人的品行 7.董仲舒说“且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该言论体现出的思想包括( ) ①仁政 ②工商皆本 ③天人感应 ④无为而治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8.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 A. 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 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9.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齐家”“治国”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 A. 树立理学统治地位 B. 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 修身养性,提高修养 D. 规范社会秩序,维护统治 10.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对于朱熹的影响,作者认为其( ) A. 推动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 B. 促进了儒学的政治化 C. 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 D. 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 11.“人之一身应事接物,无非义理之所在,人虽不能尽知,然其大端宜亦无不闻者要力行其所己知,而勉求其所未至,则自近及远,由粗及精,循循有序,而日有可见之功矣。”材料所强调的观点是( ) A. 格物致知 B. 经世致用 C. 知行合一 D. 明道救世 12.我国古代思想家对君主的权力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A. 孟子和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 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C. 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D. 三种主张都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的巨变 13.围绕“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社会的影响”这一研究性学习课题,四位中学生各自拟定如小论文标题,其中比较恰当的是( ) A. 造纸术——欧洲近代科学产生的基础 B. 指南针——西方文明的引擎 C. 火药——摧毁欧洲封建城堡的有力武器 D. 印刷术—文艺复兴的根本动力 14.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以其独特的意蕴与风格,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①草书把书法的写意发挥到极致,最能表现和抒发情感 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是传统文入画的特点 ③“同光十三绝”是当时京剧艺术各行当的代表人物④楚辞奠定了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5.有学者认为宋代的中国是一个平民兴起的社会,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文化现象包括( ) ①印刷术的改进推进了文化的普及工作②瓦肆等娱乐场所的盛行③京剧、昆曲等剧种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④《清明上河图》等市井风俗画的出现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6.太史公曰:“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据此可 知,司马迁为司马相如作赋( ) A. 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世风 B. 注意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 C. 创作形式与《诗经》一致 D. 重视吸取西汉败亡的教训 17.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 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 A. 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B. 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 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 D. 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18. 自明清以来,小说就在中国老百姓之中广为流传。康有为甚至认为,在那个时代,“经史不如八股盛,八股无如小说何。郑声不倦雅乐睡,人情所好圣不阿”。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①商品经济发展 ②市民阶层壮大 ③重商观念形成 ④小说的世俗性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19.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 A. 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 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C. 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 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20.《红楼梦》中贾府四位小姐的名字分别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谐音为“原应叹息”;第五回中有茶名为“千红一窟”、有酒名为“万艳同杯”,其谐音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这反映了该书的创作风格为( ) A.浪漫主义 B.现代主义 C.爱国主义 D.现实主义 21.有人将明清时期的中西方科技比喻为“近代科学的曙光和传统科技的晚霞”,这里的“晚霞”是指( ) A. 集大成的科技巨著涌现 B. 官方编纂的大型图书成就 C. 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出现 D. 古代小说的蓬勃发展 22. 17世纪来华传教士曾将《论语》《大学》等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这表明( ) A. 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 B. 儒家思想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 C. 中西文化交流限于传教士之间 D. 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 23.黑格尔在谈到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的区别时指出,苏格拉底同样提出过“人是尺度”的命题,但做了进一步的规定,在他那里,“人是尺度,是就人是思维的、人给自己提供一个普遍的内容而言的”。据此判断,苏格拉底( ) A. 沉迷于人的主观感受 B. 强调人的理性与智慧 C. 确认了人的主体地位 D. 怀疑普遍真理的存在 24.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 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C.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 25.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 ) A.宗教意识淡薄 B.反对神灵崇拜 C.注重物质生活 D.强调人的价值 26.苏格拉底认为,“只有神才是智慧的……他仅仅是用我的名字作为说明,像是在说,人们啊,唯有像苏格拉底那样知道自己的智慧实际上是毫无价值的人,才是最有智慧的人。”苏格拉底的这一思想反映出当时雅典人( ) A. 具有浓厚的宗教意识 B. 开始有了自我的意识 C. 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 D. 初具理性主义的精神 27.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是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这些谚语( ) A. 改变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 B. 引发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 C. 反映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 D. 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28.16世纪,西班牙医生塞尔维特因解剖人体进行血液循环研究,被宗教裁判所火刑处死。而达尔文在19世纪中期相继发表《物种起源》《人类的由来》,虽遭教会激烈反对,但并未受到教会的人身迫害,其原因在于( ) A. 进化论已被人们普遍接受 B. 教会失去原有权威 C. 进化论被证明是科学理论 D. 教会实行宽容政策 29. 英国哲学家指出: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下列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C. “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 D. “人因为自己的善行而得救” 30.教会宣称购买赎罪券可以拯救自己的灵魂,马丁·路德认为一个人得救要靠信仰,而不是外在的东西,这就是“因信称义”。从本质上看“因信称义”( ) A. 揭露了赎罪券对民众的欺骗 B. 削弱了罗马教廷的神圣权威 C. 赋予了德国民众自由精神 D. 促进了资产阶级新教派的产生 31.1689年,洛克在《政府论》中指出:“人人放弃其自然法的执行权而把它交给公众,……这样,就授权社会,或者授权给社会的立法机关,根据社会公共福利的要求为他制订法律,而他本人对于这些法律的执行也有尽力协助的义务。”引文表明他主张( ) A. 社会契约 B. 人民革命权利 C. 君主立宪 D. 三权分立 32.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代表作《明夷待访录》,比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还要早近一百年,有人称它为“另一部《人权宣言》”。这两部著作所反映的主要共同点是( ) A. 批判君主专制、保证人民基本权利 B. 构建未来资本主义政权组织形式 C. 反对封建礼教、强调人人生而平等 D. 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33.启蒙运动时期,启蒙思想家不但创作出诸如现实小说、哲理戏剧和讽刺诗歌等文艺作品,而且还印刷了大量的报刊、小册子等印刷品,让下层群众了解新观念。这说明启蒙运动( ) A. 起源于普通民众的意愿 B. 是一场纯粹的文艺运动 C. 认识到普通民众的力量 D. 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34. 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先前往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们,开始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这表明( ) A. 启蒙思想逐渐流行 B. 宫廷文化普及到民间 C. 专制王权已经衰落 D. 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 35.法国思想家伏尔泰认为,基督仅禁止人作恶,而孔子则劝人行善,孔子比基督高明得多,所以人应该遵循“既不使别人痛苦,也不以他人之痛苦使自己快乐”的准则。由此可知,伏尔泰试图( ) A. 推广儒家思想,拯救法国人民 B.揭露教会的压迫,宣扬思想自由 C. 号召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D抨击教会的虚伪和封建政府的苛政 36.对下图解读中,正确地揭示了中西科技发展轨迹上的差异的是( ) A. 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西方 B. 公元前后到10世纪中国科技走向衰落 A. 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 B. 15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 37.某些画家根据光色原理对绘画色彩进行了大胆革新,打破了传统绘画的褐色调子,并直接面对自然风景写生,将光色瞬间变换的效果记录下来。这一绘画流派是( ) A. 古典主义 B. 浪漫主义 C. 印象派 D. 现代主义 38.哥白尼认为:“太阳居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而包括地球在内的各行星都绕太阳转动”,这一学说被当时人们视为一场“革命”。这是因为它( ) ( A. 撼动了中世纪神学基础,显示了挑战权威的态度 B. 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提出了研究自然的新方法 C. 概括了宁宙运动规律,指引人类认识自然的方向 D. 开辟了天文学新领域,标志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39. “迷惘的一代”一语源自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小说《太阳照样升起》。小说写的是一战后,一群流落法国的美国年轻人,由于战争给他们造成了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巨大伤害,他们空虚、苦恼和忧郁,对社会不满,对前途失望,只能在沉沦中度日。下列与《太阳照样升起》属于同一文学流派的是( ) A. 《西风颂》 B. 《红与黑》 C. 《母亲》 D. 《等待戈多》 40某学校举办一次介绍欧洲文化的活动,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来校演讲。演讲题目包括:“歌德的诗歌创作”、“拜伦与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和“雨果的小说艺术”等。为配合这项活动,学校还安排了一场音乐会,由钢琴家表演一场“贝多芬之夜”。这次活动的主题,应拟定为( ) A.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 B. 启蒙运动时期的学术 C. 古典主义的文化风格 D. 浪漫主义的文艺 第II卷(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1小题16分,第42小题24分,共40分) 4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 仲舒复对曰:“……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张载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在明清易代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慷慨呼号;文天祥、东林党人在异族强权或腐朽政治势力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无不浸润了理学的精神价值与道德理想。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要》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和董仲舒的思想主张。(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主张在当时的社会效果及其原因。(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学的价值。(4分) 4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宗羲认为政治之所以腐败,人民之所以受难,最大的祸根就是专制君主。为此他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恢复宰相制度,使宰相有职有权,能与天子“同议可否”。重视学校的作用,认为学校不但是培养人才的场所,而且应当成为“公其非是”的议政机关。要把学校发展成含有近代意义的议会机关,要求将决定是非的最高权力从天子手中转移到学校。他还主张将郡县制和分封制结合起来,加强地方的独立性和自立性。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他所谓的“天下之法”,也就是使天下之人都能”自私”、“自利”,或都能“各得自私、各得自利”之法。 ——摘编自武树臣《黄宗羲的法律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材料二 他(孟德斯鸠)批评共和政体容易走向“极端平等”,形成许多“小暴君”,“…主张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妥协,建立开明君主立宪制,也就是受国家基本法律约束的君主执政。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来保障资产阶级的利益。……他盛赞英国的政治制度用法律保障了资产阶级自由发展,使国力日益强盛…… ——摘编自王美芝《浅析孟德斯鸠的法律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的主要主张及产生的历史背景。(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黄宗羲与孟德斯鸠思想的异同,并分析二者思想主张产生差异的原因。(14分) 新泰一中2017级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 历史参考答案 2018.10 1-5 ADDCD 6-10 BCBDA 11-15 ABCAD 16-20 AACBD 21-25 ADBBD 26-30 DCBCC 31-35 AACAD 36-40 DCADD 41.【答案】(1)孔子主张“以德治民”(为政以德);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大一统。(4分) (2)孔子的主张在当时不被重视,未产生实践效果。原因:在当时诸侯争霸、社会动荡的情况下无法实施。董仲舒的思想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的加强,巩固了国家统一,使儒家思想获得“独尊”的地位。原因: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需要,被汉武帝采纳。(8分) (3)促进道德自觉和理想人格的建立,强化了中华民族气节和德操,增强了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4分) 42.【答案】(1)主张:反对封建专制、主张限制君权;重视民意,发挥学校的议政作用;中央和地方适度分权;以法律保障私有权利。(6分) 背景:明清之际,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加强;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4分) (2)相同点:都主张通过分权来限制君权;都主张法治;都主张建立代表民意的机关;都维护君主制。(6分) 不同:黄宗羲的思想本质上仍然是传统儒家思想;孟德斯鸠的思想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4分) 原因:明清之际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18世纪法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资产阶级力量壮大。(4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