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枣庄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质量检测 高一历史 ‎2020.7‎ 第Ⅰ卷(选择题)‎ ‎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正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转折时期。决定这一历史转折的根本因素是 A. 诸侯争霸 B. 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C. 铁农具的使用 D. 商鞅变法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铁农具的使用是生产力发展的表现,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故答案为C项。A项诸侯争霸是上层建筑领域的斗争,体现了分封制的瓦解,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土地私有制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商鞅变法是推动历史转折的因素,但不是根本因素,排除。‎ ‎2.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主要是利用了改造后的儒家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 B. “民贵君轻”的思想 C. “格物致知”修养论 D. “大一统”的思想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体现了“大一统”的思想,意图通过思想的统一来巩固政治的统一,因此汉武帝主要是利用了改造后的儒家“大一统”的思想,故D正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仁”的思想,“民贵君轻”是孟子的民本思想,不符合题意,故AB错误;“格物致知”的修养论是南宋朱熹的思想,故C错误。‎ ‎3.从均田制到租庸调制再到两税法,赋税制度的变化反映出 A. 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不断加强 B. 完全废除以人丁为主的收税标准 C. 收税标准由繁到简的发展历程 D. 社会矛盾消除,巩固国家统治 ‎【答案】C ‎【解析】‎ ‎【详解】‎ - 14 -‎ 据所学可知,租庸调制是与均田制对应的赋税制度,租是每丁每年要向国家缴纳粮食;调是缴纳绢和布;庸是应服徭役而不服徭役纳绢或布代替。随着土地兼并,均田制被破坏,租庸调制无法实行,唐朝转而实行两税法,标准是“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一年分夏秋两季征税,体现了收税标准由繁到简的发展历程,C正确;据材料可知,国家对人身控制在减弱,A说法错误;两税法的实施开始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收税标准,B说法错误;D违背史实。‎ ‎【点睛】租庸调制是与均田制对应的赋税制度,租是每丁每年要向国家缴纳粮食;调是缴纳绢和布;庸是应服徭役而不服徭役纳绢或布代替。‎ ‎4.如图所示政治制度出现于 A. 宋朝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废除了丞相,皇帝直接统率六部,明成祖以后以内阁作为皇帝的助手,C选项符合题意;宋代中央实行二府三司制度,元代实行中书省,清代在内阁之外,还有军机处,ABD三项错误。‎ ‎5.“15世纪初的明代,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它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这段话赞誉 A. 郑和下西洋增加了明王朝的财政收入 B. 中国明朝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的高超 C.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外之间友好交往 D. 郑和下西洋对中国社会推动作用巨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是因为它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并结合所学可知,郑和下西洋进行的是政府控制下的朝贡贸易,其促进了中外之间友好交往,C正确;朝贡贸易不以赢利为目的,不能增加收入,排除A项;B项与主旨无关,排除;郑和下西洋进行的是政府控制下的朝贡贸易,对社会转型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排除D项。‎ ‎6.中国近代列强逼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下列内容属于《马关条约》的是 - 14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和工厂及输入各种机器”,属于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①符合题意,A项正确; “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出自《南京条约》,“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是《南京条约》附件中的内容,“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出自1901年的《辛丑条约》,②③④均不属于《马关条约》的内容,BCD三项错误。‎ ‎7.戊戌变法运动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A. 挽救了民族危亡 B. 完成了政治改革 C. 发展了社会经济 D. 促进了思想启蒙 ‎【答案】D ‎【解析】‎ ‎【详解】戊戌变法运动不仅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还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D正确;戊戌变法并没有挽救当时的民族危机,A错误;戊戌变法是想通过改良,实现君主立宪制,但结果失败了,所以没有完成政治改革,B错误;戊戌变法主要是政治领域的变革,促进经济发展并不是戊戌变法运动的突出历史功绩,C错误。‎ ‎8.某校历史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主要收集了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们研究的课题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辛亥革命 D. 国民革命运动 ‎【答案】C ‎【解析】‎ - 14 -‎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涉及的研究课题是辛亥革命,故C正确;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国民革命运动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BD错误。‎ ‎9.民国十五年的一篇誓文中写道:“嗟我将士,尔肃尔听。国民痛苦,火热水深。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与该誓文有关的是( )‎ A. 辛亥革命 B. 二次革命 C. 北伐战争 D. 抗日战争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国民痛苦,火热水深。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可看出,这场战争的斗争对象是军阀和帝国主义,属于国民革命时期,故C正确;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故A错误;二次革命是继辛亥革命后的一次资产阶级革命派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故B错误;抗日战争时期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与“土匪军阀”“帝国主义”不符,故D错误。故选C。‎ ‎10.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探索出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的特点是 A. 议会斗争与暴力革命相结合 B. 以城市为中心 C. 以资产阶级为革命对象 D. 农村包围城市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继续进行救国救民的探索,毛泽东领导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井冈山革命道路。故答案为D项。A项,议会斗争与暴力革命相结合明显不符合中国国情,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在秋收起义失败后放弃了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排除;C项,题干强调的是革命道路,不是革命的对象,排除。‎ ‎【点睛】知识型选择题的题干与备选项基本上是重复教材的文字表述,但备选项的迷惑性、干扰性较大,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可能会被干扰所迷惑而选错。解答此类选择题的关键是扎扎实实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 ‎11.‎ - 14 -‎ 中华民族经过抗日战争洗礼,风凰涅槃,浴火重生。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大转折点。这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基础是 A. 打倒列强除军阀 B. 国共首次合作 C.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D. 全民族团结抗战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华民族的复兴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洗雪了中国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奠定了基础。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的抗战。答案为D;A是北伐战争的目标,B是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国共合作,C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生存对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策略,均不属于抗日战争时期,排除。‎ ‎12.为适应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从1946年到1948年底,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 A. 实行减租减息政策 B. 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C. 推行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 D. 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适应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从1946年到1948年底,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答案为B;实行减租减息政策是抗日战争时期;推行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建国后的。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13.观察下图,中国占全球进出口额的比例出现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建立 B. 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 中国外汇储备位居全球第一 D. “一带一路”倡议逐步实施 ‎【答案】B ‎【解析】‎ - 14 -‎ ‎【详解】由图表数据可知,2001年到2015年,中国占全球进出口额的比例激增。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和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有关,故B正确;随着1953年一五计划开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建立,故A错误;中国外汇储备位居全球第一和题意无关,故C错误;“一带一路”倡议逐步实施不是主要原因,故D错误。‎ ‎14.首创了“历史”一词,被西方誉为“历史之父”的人是( )‎ A. 希罗多德 B. 修昔底德 C. 柏拉图 D. 亚里士多德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被誉为“历史之父”的是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故选A;修昔底德是古希腊历史学家,文学家,与题意不符,排除B;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思想家,与题意不符,排除CD。故选A。‎ ‎15.冶铁技术是人类重大文明成果,带领人们走进铁器时代。冶铁技术最初起源地是( )‎ A. 西亚 B. 北美 C. 东欧 D. 非洲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冶铁技术的最初起源地是西亚,故选A;BCD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A。‎ ‎16.在亚历山大大帝统治下的城市中,可以发现与希腊生活许多相似的制度。在任何地方希腊语都是官方语言、文化语言,一个人从希腊旅行到印度,不怕语言沟通不便。这有助于推动 A. 直接民主 B. 平等理念 C. 文化认同 D. 小国寡民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在任何地方希腊语都是官方语言、文化语言,一个人从希腊旅行到印度,不怕语言沟通不便”可知希腊文化在亚历山大大帝统治的城市中得到扩张,希腊文化的扩展有利于推动文化认同,故选C;材料反映的是各地对希腊文化的容纳和认同,直接民主、平等理念和小国寡民都是希腊城邦的特点,与题意不符,排除ABD。故选C。‎ ‎17.从12世纪末,日本武士集团重要性日益增强。这一时期之后,日本的政治体制集中表现为 A. 共和体制 B. 中央集权体制 C. 幕府政治 D. 立宪体制 - 14 -‎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2世纪末,武士集团的首领源赖朝在镰仓建立了自己的军事机构—幕府,并从朝廷获得了镇压叛乱、征收赋税等权力,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期,故选C;ABD与12世纪末的日本政治体制不符,排除。故选C。‎ ‎18.伏尔泰说“这无疑是我们地球上的头等大事,因为在这以前,地球的一半对另一半一直是一无所知,迄今为止,任何伟大业绩在这一新的创举面前都相形见绌。”“头等大事”是指 A. 工业革命 B. 新航路的开辟 C. 郑和下西洋 D. 殖民扩张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伏尔泰眼中改变“地球的一半对另一半一直是一无所知”状态的“头等大事”,是新航路的开辟,B项正确;工业革命开始以前世界市场已经粗具规模,地球一半对另一半早已不再是一无所知,A项错误;郑和下西洋并没有改变地球的一半对另一半“一无所知”的状态,C项错误;近代以来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建立在“地球的一半对另一半”了解的基础上,D项错误。‎ ‎19.2016年是巴黎公社145周年纪念年。11月29日,法国国民议会依据《宪法》通过决议,为所有遭镇压的1871年巴黎公社社员平反。巴黎公社的重大意义在于 A. 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B. 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 C. 开辟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D. 将社会主义理论变成了现实 ‎【答案】B ‎【解析】‎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B正确;A是《共产党宣言》发表;C和D是十月革命意义。‎ ‎20.美国国会通过宪法第14条修正案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这肯定了联邦法律的 A. 公正性 B. 至上性 C. 多样性 D. 民族性 ‎【答案】B ‎【解析】‎ - 14 -‎ ‎【分析】‎ ‎ 【详解】材料“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说明联邦的法律高于各州的法律,故选B;ACD与材料无关,故排除。‎ ‎21.帝国主义瓜分非洲的过程中,非洲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帝斗争。19世纪晚期非洲民族解放运动斗争的最大特点 A. 斗争规模大,斗争水平不断提高 B. 以工人为主的城市反帝运动兴起 C. 伊斯兰教起了很大的号召作用 D. 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和武装起义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世纪晚期非洲民族解放运动斗争的最大特点是以武装斗争和武装起义为主,故选D;非洲经济发展落后,斗争规模有限,工人阶级没有发展壮大,工人并不是斗争的主力,排除AB;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并不以伊斯兰教为号召,排除C。故选D。‎ ‎22. 1914年秋,当欧洲卷入战争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说:“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由此推断,格雷认为战争将导致 A. 欧洲电力系统瘫痪 B. 欧洲中心地位丧失 C.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 资本主义制度崩溃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一战的理解。由“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说: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得知这主要反映了格雷认为一战后欧洲中心地位将丧失。其它与材料不相符合。所以选B。‎ ‎23.二战期间,有国际宣言指出:“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的或占领的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归还中华民国。”该宣言发表自 A. 开罗会议 B. 德黑兰会议 C. 雅尔塔会议 D. 波茨坦会议 ‎【答案】A ‎【解析】‎ - 14 -‎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43年中、英、美参加的开罗会议上通过的《开罗宣言》明确宣告,日本所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1944年德黑兰会议是英、美、苏三国参与的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有开辟第二战场等问题;C选项错误,1945年2月召开的雅尔塔会议是美、英、苏三国参与的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战后处置德国问题等;D选项错误,1945年7月召开的波茨坦会议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的精神,并发表了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24.美国总统尼克松回忆1972年访华时说:“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下列对尼克松的话理解正确的是 A. 两极格局最终解体 B. 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C. 形成了多极化格局 D. 中美两国结束对抗 ‎【答案】D ‎【解析】‎ ‎【详解】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又称《上海公报》)。它的发表,标志着中美隔绝状态的结束和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故选D;1991年苏联解体宣告两极格局最终解体,排除A;中美两国正式建交于1979年,排除C;1972年处于美苏两极格局,排除C。‎ ‎25.“以高科技的发展为动力,在地球各处勇往直前,世界也因此从一个球体变得平坦。”这一变化主要指 A. 世界多极化 B. 区域集团化 C. 经济全球化 D. 政治民主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世界也因此从一个球体变得平坦”是指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密切,形成一个整体,所以这一变化反映的应该是经济全球化,与多极化、区域集团化和政治民主化无关,故选C,排除ABD。‎ 第Ⅱ卷(非选择题)‎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14 -‎ ‎(1)据图1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两条有关唐朝加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治理的信息。‎ ‎(2)据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元朝是如何管辖广阔疆域的?‎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3对西藏的管理方式主要有哪些?说明清朝版图奠定的历史意义。‎ ‎【答案】(1)信息:西北:击败东突厥;在西域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西南:文成公主入藏;唐蕃会盟。东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2)地方实行行省制;设宣政院;设置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设置澎湖巡检司,以经略台湾。‎ ‎(3)方式:册封宗教首领;派驻藏大臣,共治西藏;以法律形式明确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中央专设理藩院管理民族事务等。‎ 意义: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解析】‎ - 14 -‎ ‎【详解】(1)信息:根据所学可知,唐朝在西北击败东突厥,在西域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而西南文成公主入藏、唐蕃会盟。东北则是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2)根据图片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概括元朝在地方推行的行政管理制度以及相关政策即可。‎ ‎(3)从图中可看出当时是清朝,结合所学可得出其方式是册封宗教首领,派驻藏大臣,共治西藏,以法律形式明确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中央专设理藩院管理民族事务等。意义:根据所学可从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等方面概括。‎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票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五四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巩固了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历史成果和新中国成立以来政治上、经济上的新胜利,反映了全国人民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意愿。‎ ‎——摘编自《礼赞70年:从五四宪法到全面依法治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模仿下面的示例,用简洁的语言解释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示例:《权利法案》‎ 英国"光荣革命"后,1689年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基础,确立了议会所拥有的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42人被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申纪兰:第一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倡导并推动“男女同工同酬”写入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申纪兰为代表的人大代表这一群体为国家作出的贡献。‎ ‎【答案】(1)1954宪法:1954年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体现了我国的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确认了我国的国家制度和政权组织形式,规定了公民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初步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2)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人大代表职能;为建设国家政治制度(或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提高妇女地位做出贡献。‎ ‎【解析】‎ ‎【详解】‎ - 14 -‎ ‎(1)根据材料和所学,可从1954年宪法地位和影响进行解释,即:(地位)是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一部社会主义宪法。(意义)可从体现了我国的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初步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等解释说明。‎ ‎(2)根据“第一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得出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人大代表职能;根据“倡导并推动‘男女同工同酬’写入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得出为建设国家政治制度(或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提高妇女地位做出贡献。‎ ‎28.思想解放运动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的言论 ‎(1)据材料一概括人文主义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的关系。‎ 材料二 启蒙运动的发生也与自然科学有密切关系。牛顿的朋友记载:在晚餐后,我们走进花园,在苹果树下饮茶。在闲谈中他说正在思考引力的问题。事情的起因是:当他坐着冥想时突然苹果掉下来。他心里想:为什么苹果总是垂直地掉在地上。为什么它不斜着掉下,或者往上飞去?无疑地,原因在于:地球在吸引它。一定存在着一个吸引的力量:而吸引的力量一定在地球的中心,而不是在地球的任何一侧。因此,苹果才垂直落下,或者朝向地球中心落……这件伟大发现揭开了宇宙的面纱。自然界俨然成为按照自然法则运行的机械装置……在牛顿的启发下,启蒙思想家们力图发现支配人事及社会的永恒的法则。‎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上卷)》‎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牛顿为代表的科学家对启蒙运动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答案】(1)特征: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价值)。‎ 关系:文艺复兴冲击了封建秩序;促进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形成;促进民族国家的形成;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道路。(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 14 -‎ ‎(2)促进人们思想进一步解放;提倡独立思考的自主精神;用理性主义思考人类社会的法则。‎ ‎【解析】‎ ‎【详解】(1)综合材料一内容可知,人文主义主要是总是人的价值。文艺复兴宣扬了人文主义,重视人的价值,对封建等级秩序形成了冲击,从而促进了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形成,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2)根据“在牛顿启发下,启蒙思想家们力图发现支配人事及社会的永恒的法则”可知,以牛顿为代表的科学家在促进人们思想进一步解放,提倡独立思考的自主精神和用理性主义思考人类社会法则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天气潮湿,极宜于纺织类的工业:国内急流很多,故水力很富;英国的各种工业向来不十分受各种同业公会的束缚;英国的剩余资本、技巧工人当时亦都比任何一国为多,而且各国都需要英国的物品.英国自从经过工业革命以后面目为之大变。从前的农村社会逐渐瓦解,小规模的村镇因此大都消灭。各乡农民多迁往工厂林立矿产较富的地方,大城市于是兴起。‎ ‎——摘编自何炳松《世界简史·下》‎ ‎(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及工业革命后英国面目的变化。‎ 材料二 帝国主义就是工业发达的国家一种对外的政策,目的在于攫取退化民族所有的国家或领土,独占他们的天产,垄断他们的商业,并独享投资于他们的境内以发展其富源的权利。至于帝国主义的形式有时为直接的并吞,如英国对于印度,法国对于安南,美国对于夏威夷群岛,日本对于朝鲜。有时为势力范围的划定为将来并吞的准备,如英俄两国对于波斯,欧洲列强对于中国,英法两国对于暹罗。‎ ‎——摘编自何炳松《世界简史·下》‎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帝国主义”政策对世界造成的后果。‎ ‎【答案】(1)条件:自然条件适宜;资本积累富足;拥有较多技术工人;拥有广大海外市场。‎ 表现:形成大批城市;设立工厂。‎ ‎(2)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亚非广大地区成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造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解析】‎ - 14 -‎ ‎【详解】(1)据“英国天气潮湿,极宜于纺织类的工业:国内急流很多,故水力很富”得出自然条件适宜;据“英国的剩余资本、技巧工人当时亦都比任何一国为多,而且各国都需要英国的物品”得出资本积累富足;拥有较多技术工人;拥有广大海外市场。‎ 据“从前的农村社会逐渐瓦解,小规模的村镇因此大都消灭。各乡农民多迁往工厂林立矿产较富的地方,大城市于是兴起”可知工业革命后英国的变化主要是形成大批城市;设立工厂。‎ ‎(2)据“攫取退化民族所有的国家或领土,独占他们的天产,垄断他们的商业,并独享投资于他们的境内以发展其富源的权利。至于帝国主义的形式有时为直接的并吞”可知“帝国主义”政策对世界造成的后果主要是掀起瓜分世界狂潮,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造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 ‎ - 14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