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湖北省天门、仙桃、潜江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湖北省天门、仙桃、潜江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湖北省天门、仙桃、潜江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作答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作答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王朝建立后,国体一改商王朝时异姓国林立而臣服于商的运作模式,逐渐建立起一个“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华夏国家。”材料意在说明西周王朝 A. 是单一民族国家 B. 有一定的统一性 C. 实行土地国有制 D. 有一定的集权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一改商王朝时异姓国林立而臣服于商的运作模式”“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知,材料体现了商王时期是异姓国林立到周王朝时期强调凡是天下的土地没有不是属于帝王的,凡是在天下水土上生活的人没有不是帝王的臣民,因此这里强调的是国家民族的统一性,故B选项正确;这时期民族国家还没有形成,也没有体现单一的民族国家,故A选项错误; 材料内容体现了从商朝的异姓国林立到周朝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主要反映了商到周朝加强统一性的趋势,而不是实行土地国有制,故C选项错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秦朝时期建立,材料没有体现集权,故D选项错误。‎ ‎2.下图是“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特种邮票,对图片信息解读准确的是 A. 此生活场景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 B. 图中生活以土地国有制度为前提 C. 体现了小农经济耕织结合的特点 D. 反映了古代富足祥和的农家生活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材料图片是牛耕和女织的信息,体现了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耕织结合的特点,故C选项正确;小农经济是开始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但A选项没有对图片信息解读,图片没有体现小农经济出现的时间,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而不是土地国有制,故B选项错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主要是为了自给自足,无法达到“富足”,故D选项错误。‎ ‎3.皇帝与“士大夫治天下”成为宋朝政治的基本特色。宋朝的御史台和谏官合一,既牵制宰相,也约束皇帝,有时还与宰相合作对抗皇帝。材料旨在说明宋朝 A. 文官政治发达 B. 监察体系完备 C. 中央集权加强 D. 皇权相权冲突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皇帝与‘士大夫治天下’成为宋朝政治的基本特色”“ 宋朝的御史台和谏官合一,既牵制宰相,也约束皇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吸取唐代“藩镇割据”及五代十国武将权力过大的教训而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同时宋代科举制的发展和完善推动文官政治的发展,故A选项正确;材料中“士大夫治天下”“ ‎ 御史台和谏官合一”等信息主要强调了文官在政治事务中的作用,没有强调监察体系是否完备,故B选项错误;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而材料内容没有体现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强调了文官在政治生活中的活跃,没有体现皇权和相权的冲突,故D选项错误。‎ ‎4.明末小说《醒世恒言》中说:施复夫妇靠养蚕织绸生活。由于他们织的丝绸光彩润泽,在市场上卖的很好,赚了许多银子。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不到十年,积累了几千两金子。材料反映当时 A. 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B. 政府放弃抑商政策 C.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D. 工业革命影响中国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他们织的丝绸光彩润泽,在市场上卖的很好,赚了许多银子”“ 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不到十年,积累了几千两金子”可知,施复夫妇靠养蚕织绸发家致富,说明这时期商品经济迅速发展,故A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中国古代一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没有放弃,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只体现了施复夫妇靠养蚕织绸而发家致富的现象,没有体现雇佣关系的出现,无法得出资本主义萌芽,故C选项错误;工业革命影响中国是在近代,故D选项错误。‎ ‎5.在1882年,由于廉价的印度棉纱的大量进口,“文昌女工既失其纺纱职业便转入织布”了;江苏睢宁县,也由于“洋纱盛行,村人均有抱布之乐,户户织棉,轧轧机声”。这反映出 A. 中国农村耕织分离 B. 民族工业有所发展 C. 西方经济侵略加剧 D. 自然经济渐趋解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由于廉价的印度棉纱的大量进口,文昌女工既失其纺纱职业便转入织布” “洋纱盛行,村人均有抱布之乐,户户织棉,轧轧机声”等信息可知,西方国家先进的纺织技术,使其棉纱价格低廉,且西方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倾销,使棉纱的进口量急剧增加,冲击我国传统手工业,推动自然经济的瓦解,故D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近代随着外国列强物美价廉的棉纱大量进口而冲击我国传统手工业,反映了我国自然经济的瓦解,没有体现农村耕织的分离,故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了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现象,没有体现民族工业的发展,故B 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随着外国商品的倾销而冲击我国传统的手工业的问题,没有体现西方经济侵略加剧的问题,故C选项错误。‎ ‎6.五四运动中形成了“一批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他们“渐知工人阶级势力比学生力量大了”,开始“实行和工人阶级接触而做工人运动了”。据此可知,五四运动 A. 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 是工人阶级领导的新型运动 C. 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创造了条件 D. 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一批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 “实行和工人阶级接触而做工人运动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前期以学生为主力,后期以工人为主力,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创造了条件,故C选项正确;五四运动的结果取得了初步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故A选项错误;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的作用是主力军的作用,故B选项错误;五四运动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但没有体现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故D选项说法有误。‎ ‎7.在20世纪的某个时期,我国新增的常见人名主要有建国、建军、和平、爱华、国华、建民、国强、新民、新华、抗美、保国、卫国、跃进、超英、超美、红专等。这反映了人民群众 A. 对信息的获取及时准确 B. 对人民政权的认同与拥护 C. 对战胜英美侵华的自信 D. 对三面红旗的肯定与支持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常见人名主要有建国、建军、和平、爱华、国华、建民、国强、新民、新华、抗美、保国、卫国、跃进、超英、超美、红专等”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国、爱华等人名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人民实现当家作主后的喜悦和对新生人民政权的认同和拥护;报国、卫国反映了朝鲜战争胜利后人民对保家卫国的热情,因此这些人名体现了人民群众具有强烈的国家认同观念,故B选项正确;这些人名主要体现了人民群众对国家政权的认同感,与对信息的获取是否及时准确无关,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些人名应该出现在新中国成立后,这时期中国已经结束英美对中国的侵略,故C选项错误;“三面红旗”指的是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材料中只有跃进、超英、超美等人名可以体现这“三面红旗”,因此D选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内容,故D选项错误。‎ ‎8.以下是1952—1957年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比较表。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年份 钢:万吨 电力:亿千瓦时 石油:万吨 粮食:亿吨 棉花:万担 ‎1952‎ ‎135‎ ‎72.6‎ ‎44‎ ‎1.639‎ ‎130.4‎ ‎1957‎ ‎535‎ ‎193.4‎ ‎146‎ ‎1.95‎ ‎164‎ 增长率 ‎396.3%‎ ‎266.3%‎ ‎331.8%‎ ‎119%‎ ‎125.8%‎ A. “一五”计划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B. 优先发展重工业效果突出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农业发展 D. 大跃进对各项指标的修正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数据可知,1952—1957年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比较中能够看出,这时期中国钢、电力、石油等的增长率比粮食和棉花的增长率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结果,故B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五”开始改变中国重工业薄弱的局面,但没有实现我国的工业化,故A选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改革开放后的事情,不是这时期发生,故C选项错误;大跃进产生于1958-1960年,故D选项错误。‎ ‎9.1979年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重视立法。截止七届人大共制定了138部法律,对10部法律进行了修改,包括有关国家机构的法律、民法、刑法以及经济方面的法律等。材料主要表明“文革”后我国 A. 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B. 法制建设注重立法和修订相结合 C. 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得到提高 D. 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完整法律体系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截止七届人大共制定了138部法律,对10部法律进行了修改,包括有关国家机构的法律、民法、刑法以及经济方面的法律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革严重破坏民主法制,随着改革开放方针的确立,国家加强法制建设,材料体现了法制建设注重立法和修订相结合,故B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强调了法制建设,没有体现民主政治建设的问题,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国家政府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措施,没有体现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是否得到提高的问题,故C选项错误;随着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材料没有体现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完整法律体系的内容,故D选项错误。‎ ‎10.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积极地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其中与海南岛在对外开放战略上同类的是 A. 厦门和珠海 B. 天津和广州 C. 长江三角洲 D. 上海浦东区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这四个出口特区改称为经济特区,1988年4月,设立海南经济特区,因此与海南岛在对外开放战略上同类是厦门和珠海,故A选项正确;天津和广州是属于沿海开放城市,不与海南岛对外开放战略上同类,故B选项错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是属于沿海经济开放区,不与海南岛同类,故C选项错误; 199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长远战略着眼,做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的决策,提出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因此浦东开发区与海南不是同类,故D选项错误。‎ ‎11.以下是1979—1983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收入 农村(家庭收入)‎ ‎17.6%‎ 城镇(职工货币工资)‎ ‎8.0%‎ 消费水平 农村 ‎8.9%‎ 城镇 ‎4.5%‎ A. 城市居民消费水平高于农村 B. 农村家庭收入水平比城市高 C. 家庭承包经营促进农业发展 D.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数据可知,1979—1983年期间我国农村家庭收入和消费水平都高于同时期的城市,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即家庭承包经营促进农业发展,导致此阶段的农村家庭收入及消费水平的增长率高于同时期的城市,出C选项正确;根据材料呈现的数据可知,这时期农村居民消费水平高于城市,故A选项错误;根据材料内容可知,这时期农村家庭收入和消费水平比城市高,但这不是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始于1984年10月,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12.“万隆会议的成功对于中国的重要意义可以分为国家间关系和思想意识两个层次。应该说,万隆会议是中国第二次建交高潮的起点。”上述材料说明,万隆会议 A.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B. 推动了西方国家与中国的建交 C. 有利于淡化意识形态束缚 D. 否定了“一边倒”外交的合理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对于中国的重要意义可以分为国家间关系和思想意识两个层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推动了会议的顺利发展,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特别注重同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外交政策更加灵活,逐渐淡薄意识形态的束缚,故C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初期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标志着我国外交的成熟,故A选项错误;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会议推动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的建交,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与“一边倒”外交方针无关,故D选项错误。‎ ‎13.1981年,中国明确表示肯定和原则支持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维和行动,并开始缴纳有关摊款。1986年,中国政府派人前往中东实地考察了“停战监督组织”。1988年,中国成为联合国维和特委会成员。1990年,中国首次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遣观察员,积极参加在联合国的维和行动。由此可知 A. 联合国维和事务离不开中国参与 B. 中国在努力构建新型区域关系 C. 中国为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D. 中国全面参与联合国各项事务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开始缴纳有关摊款”“ 中国政府派人前往中东实地考察了‘停战监督组织’”“ 中国成为联合国维和特委会成员”“ 积极参加在联合国的维和行动”等信息可知,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中国热爱和平、积极履行国际法义务的负责任大国形象,为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故C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的维和事务,而不体现联合国维和事务离不开中国参与,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的维和事务,没有体现中国在努力构建新型区域关系,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没有体现其他方面的参与,因此也无法得出“全面参与联合国各项事务”,故D选项错误。‎ ‎14.雅典不借助中介或代表,自己对自己的事务进行直接管理,即人民不间断地直接参与行使权力。材料表明雅典政治的特点是 A. 小国寡民 B. 独立自主 C. 分权制衡 D. 直接民主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不借助中介或代表,自己对自己的事务进行直接管理”“ ‎ 人民不间断地直接参与行使权力”可知,雅典民主强调直接管理,因此材料内容体现了雅典政治的直接民主的特点,故D选项正确;小国寡民强调的是政治现状,可以理解为国家小、人民少,材料没有体现小国寡民的特点,故A选项错误;独立自主指的是国家或政党维护主权,不受别人的控制或支配,材料内容没有体现独立自主的特点,故B选项错误;分权制衡是被西方国家普遍运用在政治体制和其他国家管理活动中的重要法理。在民主革命后,由分权制衡学说引申而形成“三权分立”制度,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分权制衡的特点,故C选项错误。‎ ‎15.“最活跃的是欧洲的商人们,他们把中国的茶叶、丝绸等物品运到欧洲、美洲和非洲等地销售,然后把欧洲、美洲的物产运到世界各地。从公元1500年前后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材料旨在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A. 促进了人类文明的汇合交融 B. 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C. 确立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 D. 使商路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把中国的茶叶、丝绸等物品运到欧洲、美洲和非洲等地销售,然后把欧洲、美洲的物产运到世界各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不但拓宽了交往渠道,还让世界上许多原本互不相知的国家和地区开始有所来往,使世界逐渐成为了一个整体,材料内容强调的是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和民族之间的联系加强,故A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但材料内容没有强调加速资本主义原始资本积累的问题,故B选项错误;新航路开辟没有确立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欧洲中心地位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文艺复兴等一系列运动,各方面领先世界其他地方而成为世界中心的,故C选项错误;新航路开辟使得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但材料内容没有体现该内容,故D选项错误。‎ ‎16.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未经国会同意,各州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和军舰,不得和另外一州或国缔结任何协定或契约,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这表明,当时美国 A. 国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B. 贯彻分权制衡原则 C. 扩大了中央政府权力 D. 实行民主共和制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美国的联邦制。根据材料内容“各州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和军舰,不得和另外一州或国缔结任何协定或契约,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可知,各州的军事和外交权受到国会限制,有利于加强联邦政府权力,建立强大统一的美国,因此材料内容扩大了中央政府权力,故C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总统是美国权力中心,而不是国会,故A选项错误;分权制衡指的是三权分立,是指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相互牵制,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分权制衡的原则,故B选项错误;民主共和制度指的是国家的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民主共和制度,故D选项错误。‎ ‎17.在19世纪上半叶的曼彻斯特,社会下层平均寿命只有17岁。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1805年4605起;1842年达到31309起。人们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材料旨在说明英国 A. 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背景 B. 1832年议会改革的原因 C. 工业革命中存在的问题 D. 社会发展呈现衰退迹象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社会下层平均寿命只有17岁”“ 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1805年4605起;1842年达到31309起”“ 人们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等信息可知,材料体现了英国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下层公民平均寿命短、犯罪率增加、阶级矛盾激化等社会问题,因此材料主要体现了工业革命中存在的问题,故C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于1640年,故A选项错误;1832年议会改革是指工业革命后,新兴工业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强烈要求参与国家管理而进行的改革,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而存在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只是体现了英国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而暴露出的社会问题,而不是体现社会呈现衰退现象,故D选项错误。‎ ‎18.马克思认为公社“浪费了宝贵时间”去组织民主选举,而不是迅速地消灭凡尔赛军;公社向银行请求借钱,为防备谴责而选择不去没收银行的资产。据此可知,马克思 A. 为巴黎公社提出宝贵意见 B. 反思巴黎公社失败原因 C. 指出公社结局有其必然性 D. 否定巴黎公社革命措施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认为巴黎公社“浪费了宝贵时间”去组织民主选举,而不是迅速地消灭凡尔赛军,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法兰西国家银行就位于巴黎市,存放着数以十亿的法郎,而公社却对此原封不动也未派人保护。他们向银行请求借钱,马克思认为他们应该毫不犹豫地全部没收银行的资产,公社为防备谴责而选择不去没收银行的资产等,马克思分析了巴黎公社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材料内容反思了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故B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是巴黎公社失败后分析了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没有为巴黎公社提出宝贵意见,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70年代初,法国尚处于资本主义的“青年时代”,经济发展还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才是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材料没有体现巴黎公社失败的必然性,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反思了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没有体现巴黎公社的措施,故D选项错误。‎ ‎19.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中说:建设社会主义“不能直接凭热情,而要靠个人利益,靠同个人利益的结合,靠经济核算,在这个小农国家里先建立起牢固的桥梁。”据此可以看出,当时苏联(俄)‎ A. 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彻底否定了计划经济体制 C. 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D. 推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中指出“建社会主义要靠个人利益,靠同个人利益的结合,靠经济核算,在这个小农国家里先建立牢固的桥梁,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到达共产主义……”,材料强调的是“个人利益”,说明这时期推行的是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恢复了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故C选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是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取消了自由贸易等,不会强调个人利益,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计划经济体制在斯大林时期逐渐形成,因此材料内容不涉及彻底否定计划经济体制的问题,故B选项错误;推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时期,不是列宁时期,故D选项错误。‎ ‎20.有人说罗斯福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市场经济的毛病”根源于 A.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B. 生产力水平超越社会需求 C. 资本追逐利润具有盲目性 D. 政府对经济发展自由放任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体现了为消除经济危机给美国造成的影响,罗斯福担任美国总统后实行新政,而材料中的“市场经济的毛病”指的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故A选项正确;1929-1933年经济产生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而不是生产力水平超越社会需求,故B选项错误;资本家追逐利润具有盲目性不是经济大危机爆发的根源,故C选项错误;政府对经济发展自由放任的政策是导致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不是根本原因,故D选项错误。‎ ‎21.当代学者在评论二战后西方世界的国家和经济关系时说:资产阶级国家首先捍卫垄断资本的利益,与此同时它在解决资产阶级共同的阶级任务的方法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本国范围内,国家对社会生产进行调节的方式是个别垄断组织所办不到的。“当代学者”意在强调二战后 A. 资产阶级国家成为垄断资本利益的代表者 B.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具有历史的进步性 C. 资产阶级的共同任务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D. 建立福利国家是调节经济关系的独特方式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资产阶级国家首先捍卫垄断资本的利益,与此同时它在解决资产阶级共同的阶级任务的方法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国家对社会生产进行调节的方式是个别垄断组织所办不到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强调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比以往的垄断资本主义的先进性,有些调节方式是“个别垄断组织办不到”,因此材料强调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具有历史的进步性,故B选项正确;资产阶级国家成为垄断资本利益的代表者材料有所涉及,但不是材料中作者所强调的主旨,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中的主体是“资产阶级国家”而不是资产阶级,故C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进入国家垄断组织后,国家采取福利国家制度等方式对社会生产进行调节,因此福利国家制度是其中调节方式的之一,材料也没有体现建立福利国家是调节经济关系的独特方式,故D选项错误。‎ ‎22.1950—1973年的24年间,国际贸易额从607亿美元增至5740亿美元,增长了8.5倍,年均增长10.3%。与材料中贸易额变化有关的是 A.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 B.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C.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生 D. 世界贸易组织的推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包括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和关税总协定,布雷顿森林体系于1944年7月建立,关税总协定作为1944年后布雷顿森林会议的补充,连同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的各项协定,统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它的建立有利于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结束,因此材料所体现的内容与布雷顿森林体系有直接关系,故B选项正确;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溶合为一体的资本主义,20世纪初期产生,故A选项错误;根据材料“1950—1973年的24年间,国际贸易额从607亿美元增至5740亿美元,增长了8.5倍”可知,主要与布雷顿森林体系有直接关系,而不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故C选项错误;世界贸易组织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故D选项错误。‎ ‎23.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其著作《生活在后美国世界》中说:“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以下能用来说明作者观点的史实有 A. 以美为首的盟国离心力加强 B. 美国成为了唯一的超级大国 C. 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与发展 D. 美苏共同主宰世界局面结束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苏联解体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相关史实。根据材料“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可知,苏联解体,雅尔塔体系崩溃,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快,以美国为首的盟国离心力加强,而美国要维护自己唯一的超级大国地位当然与这一趋势背道而驰,因此对其来说是个灾难,故A选项正确;材料内容强调了苏联的解体加强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冲击美国主导地位,而不是强调美国成为了唯一的超级大国,故B选项错误;材料“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可知,材料内容只强调苏联解体加强了世界多极化趋势,而不是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和发展,故C选项错误;“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可知,苏联解体了而不是苏联主宰世界,故D选项错误。‎ ‎24.面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购买美国货”(限制其他国家货物进口)计划。而中国则指出: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中美两国策略具有互补性 B. 美国计划可有效化解全球危机 C. 中国战略存在风险和挑战 D. 意识形态的差异决定对外政策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购买美国货’”“ 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可知,中国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体现了自由贸易,而美国“购买国货”计划实际上是贸易保护主义,中国的战略有利于加强国际贸易的协调与合作,促进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但开放战略也存在风险和挑战,故C选项正确;中国的“互利共赢”和美国的“购买国货”计划是相对立的政策,而不具有互补性,故A选项错误;美国的计划可以减少外国商品在国内的竞争,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但不能有效化解全球危机,故B选项错误;国家利益决定对外政策,而不是意识形态,故D选项错误。‎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本题共3小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共52分。‎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末作(工商业)文巧(华而不实),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舍本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管子·治国》‎ ‎(1)根据材料一,概括管仲的经济主张及其理由。‎ 材料二 下表是1820—1911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情况统计表 时期 乡民迁出总人数 迁至他乡种田人数 迁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小商业人数 出国从事工商业人数 ‎1820-1849年 ‎29‎ ‎29‎ ‎0‎ ‎0‎ ‎1850-1879年 ‎72‎ ‎15‎ ‎49‎ ‎8‎ ‎1880-1911年 ‎156‎ ‎0‎ ‎118‎ ‎38‎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近代中国经济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答案】(1)主张:重农抑商。理由:发展农业可以富国强兵;弃农经商会导致国家贫弱。‎ ‎(2)变化:由重农抑商到重视工商业的发展(或工商皆本)。‎ 原因: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地理位置的优越;近代企业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思想观念的解放;西方文明的冲击。‎ ‎【解析】‎ ‎【详解】(1)第一问,根据材料“末作(工商业)文巧(华而不实),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可知,管仲的经济主张是重农抑商;第二问,“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舍本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可知,管仲认为发展农业可以富国强兵,而弃农经商会导致国家贫弱等结合材料分析回答。‎ ‎(2)第一问,根据材料二数据可知,1820-1911年期间乡民迁出总人口、迁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小商业人数及出国从事工商业人数越来越多,说明在近代中国经济观念由重农抑商到重视工商业的发展,即出现工商皆本的思想主张等角度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回答。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冲击中国传统经济;广东沿海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易与外界接触;近代企业在中国的广大沿海地区兴起和发展,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推动重视工商业的发展;近代随着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中国思想观念的解放推动等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 ‎26.阅读材料,解决问题。‎ 材料 人类肯定想象不出比这更好的政府: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录用。在中国,这些衙门就是治理一切的机构。……如果说曾经有过一个国家,在那里人民的生命、名誉和财产受到法律保护,那就是中华帝国。……尽管有时君主可以滥用职权加害于他所熟悉的少数人,但他无法滥用职权加害于他所不认识的、在法律保护下的大多数百姓。……人类智慧不能想出比中国政府还要优良的政治组织。‎ ‎——伏尔泰《风俗论》‎ 结合中国古代史有关知识,评述材料中作者的观点。(可以赞成或者反对作者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条理清晰)‎ ‎【答案】示例一:否定作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具有优越性的观点。(只表明态度,没有观点不给分)‎ 评述 角度一:皇权至高无上,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行政、司法等权力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角度二:中央集权加强,限制了地方自主性和创造性;‎ 角度三:专制制度是为了维护封建经济,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角度四:君主专制下,统治者推行的文化专制政策,钳制了思想,压抑了创造力。‎ 示例二:赞成作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具有优越性的观点。‎ 评述 角度一:利于多民族封建专制国家建立、巩固和发展,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 角度二: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角度三:在统一的环境下,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角度四:为人类创造了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解析】‎ ‎【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然后调动所学知识加以阐述。材料要求是可以赞成或者反对作者观点,答题时选择自己熟悉的角度,可以选择否定作者观点的角度,政治上君主专制的强化使立法、行政、司法等权力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经济方面,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思想方面,统治者推行的文化专制政策,钳制了思想,压抑了创造力等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加以论述。也可以选择肯定作者观点的角度,分析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积极方面分析回答。要求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言之有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实行新政的几年里,政府和国会先后颁发了七百几十个法令,涉及整顿财政金融、调节工业生产、节制农业发展、实行社会救济、举办公共工程、改善民众困境等各个方面。新政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已经改变了美国资本主义工作的着重点及其同政府的关系。这种趋向已经证明是不可逆转的。”‎ ‎——黄安年《罗斯福新政的历史地位和阶级性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在应对经济危机中采取的手段。“这种趋向已经证明是不可逆转的”,请列举二例二战后资本主义的相关史实。‎ 材料二 ‎ ‎ 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列宁《论粮食税》(1921年4月21日)‎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实施了什么政策,分析其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答案】(1)手段: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史实:二战后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福利国家的建立。‎ ‎(2)政策:新经济政策。作用: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3)启示:计划与市场是经济调节的手段之一;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制度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动;制度创新。(任答一点即可,表述合理者可同等给分)‎ ‎【解析】‎ ‎【详解】(1)第一问,根据材料“政府和国会先后颁发了七百几十个法令,涉及整顿财政金融、调节工业生产、节制农业发展、实行社会救济、举办公共工程、改善民众困境等各个方面”可知,罗斯福新政时期为应对经济危机而采取的手段是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第二问,材料“已经改变了美国资本主义工作的着重点及其同政府的关系。这种趋向已经证明是不可逆转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这是创新国家管理体制的体现,二战后在这方面的集中体现有二战后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密切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的建立,通过福利制度对社会财富进行新一轮的分配等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2)第一问,根据材料“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可知,材料强调了对待资本主义的态度应该是利用,说明这时期苏联实施了新经济政策。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后实行的,用粮食税取代了余粮收集制,恢复了自由贸易等,这一系列政策有利于促进经济的迅速恢复,同时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等角度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回答。‎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体现了西方国家采用国家干预的政策,材料二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利用市场货币关系推动经济的发展,说明计划与市场是经济调节的手段之一,而不是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区别;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借鉴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经验,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及时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应发展的眼光看待经济发展,制度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动等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表述合理者可同等给分。‎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