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陕西省咸阳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陕西省咸阳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

‎2018-2019学年陕西省咸阳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全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须准确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 ‎3.第Ⅰ卷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第Ⅱ卷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涂写要工整、清晰;‎ ‎4.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铁器用于农业生产的同时,牛耕也得到了使用,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开始出现。这一局面出现于 A. 西周时期 B. 春秋战国 C. 秦汉时期 D. 汉朝以后 ‎【答案】B ‎2.《唐律疏议》中明文记载:“物勒(刻)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该材料说明当时 A. 手工业管理严格 B. 手工业者缺乏人身自由 C. 技术垄断是行规 D. 私营手工业分工明确 ‎【答案】A ‎3.宋代土地买卖盛行,出现“千年田换八百主”“田宅无定主”的现象,政府出台了较为严密的法律,对土地买卖实行规范化管理,要求买卖双方在政府机构办理登记备案手续,作为土地产权转移的证明。这一做法 A. 有效保护了自耕农经济 B. 反映了宋代商业立法的完备 C. 促进了土地私有制发展 D. 说明政府立法抑制土地兼并 ‎【答案】C ‎4.明清时期,商业繁荣催生了一批新兴工商业市镇。松江棉布有“衣被天下”之称;丝绸业市镇有著名的盛泽镇、濮院镇;景德镇瓷业也是“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A. 草市开始成为地方商业中心 B. 区域生产的专业化明显 C. 手工业的经济主导地位日趋显现 D. 市镇的规模不断扩大 ‎【答案】B ‎5.1875年,宜昌开埠,开启川渝地区大量进口洋布时代。洋布大量输入,不但未能促进川渝织布业发展,反而使基础较好的本地织布业备受打击。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当时 A.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 洋布完全垄断了市场 C. 棉纺织业开始衰落 D. 沦为西方原料产地 ‎【答案】A ‎6.下列为1895年至1900年间,中国新设工矿企业统计表。这说明中国 共计 其中 ‎122家 商办 官办、官督商办 厂数 占资本总额 厂数 占资本总额 ‎107家 ‎83.3%‎ ‎15家 ‎167%‎ A. 近代企业资本雄厚 B. 工业形成完整体系 C. 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D. 列强加速资本输出 ‎【答案】C ‎7.下面是民国初年我国经济法规类目统计表。这一情况表明民国初年 经济法规类别 条数 工商矿业类 ‎21‎ 农林牧渔业 ‎14‎ 交通运输类 ‎6‎ 银行金融类 ‎7‎ 标准器物类 ‎5‎ 特别税则类 ‎11‎ 经济社团类 ‎12‎ A. 工商业发展最快 B. 金融业不受重视 C. 交通发展速度较慢 D. 政府重视发展经济 ‎【答案】D ‎8.据《新中国60年》统计,一五计划期间,东北、陕西等地区的人均工业产量的增长率,高于近代以来工业比较发达的京津、江浙地区。这反映出当时中国的 A. 工业布局得到一定程度调整 B. 优先发展重工业带来“大炼钢铁”‎ C. 成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D. 针对工商业的改造已经顺利完成 ‎【答案】A ‎9.1980年,青浦商榻乡南车大队成员高兴地说:“这么一包,早稻亩产736斤,比上一年每亩增产119斤,超历史水平,田与我们更贴肉了,群众生产积极性可大大提高。”此话从一个侧面肯定了 A. 土地改革喜获丰收 B. 人民公社制度优越 C. 联产承包切实有效 D. 对外开放硕果累累 ‎【答案】C ‎【解析】‎ ‎10.下图所示是1908年上海第一辆有轨电车,只有一节车厢,车速很慢,乘客可随时上下。中国有轨电车的出现 A. 促进了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 B. 完全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C. 消除了中外交通事业的差距 D. 实现了自由平等的政治诉求 ‎【答案】A ‎11.19世纪6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和部分商人开始创办近代中文报刊;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境内绝大部分报纸已为中国人所办。这一变化说明 A. 外报在中国生存的艰难 B. 中文报刊内容日趋丰富 C. 政府舆论控制能力削弱 D. 民族报刊业的迅速发展 ‎【答案】D ‎12.有学者认为,15、16世纪世界首次出现了“南北美洲和东欧(包括西伯利亚)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品,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的现象。这表明当时 A. 亚非拉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 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C. 殖民战争被经济贸易活动取代 D.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答案】B ‎13.下图是16世纪至18世纪欧洲向美洲贩运的奴隶数量图,这说明奴隶贸易 A. 造成了亚非拉美经济的落后 B. 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C. 导致了英国工业革命的产生 D. 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 ‎【答案】D ‎14.1876年,爱迪生在门洛帕克建立了美国第一个工业研究实验室,也就是“爱迪生发明工厂”。招聘工程师,按照计划进行发明,然后将专利权出售给企业,他的实验室所产生的发明是世界上最多的。爱迪生的实践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A. 科技和生产紧密结合 B. 电力技术改变了人类 C. 垄断组织已发展起来 D.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答案】A ‎15.这一时期,电力、电器、化学、石油等新兴工业部门出现,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这里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A. 传统工业逐渐退出社会 B. 轻纺工业日趋减少生产 C. 重化工业日益占据主导 D. 工业发展渐趋依赖科技 ‎【答案】C ‎16.1903年,有英国企业家宣称:最初,自己单独经营一家企业,后来有了几个合作者。当实业超过了合作者所提供的资本,于是,就组织了股份公司。现在,又需要把若干股份公司集合成为我们所谓的一种联合。这说明“联合”‎ A. 加剧了市场的不稳定性 B. 适应了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C. 推动了自由主义的发展 D. 标志着世界市场的扩大 ‎【答案】B ‎17.下表是《1913—1929年美国汽车产量变化表》‎ 年份 ‎1913‎ ‎1920‎ ‎1925‎ ‎1929‎ 汽车产量 ‎39万辆 ‎323万辆 ‎427万辆 ‎536万辆 与此同时,从1920~1929年,美国工人工资只上升了2成,农民的实际收入逐渐减少,以上数据反映出,美国经济“繁荣”背后的现象是 A. 美国工业快速发展跃居世界前列 B. 凯恩斯主义促进美国经济快速发展 C. 美国汽车销售价格下降 D. 美国经济存在潜在危机 ‎【答案】D ‎18.美国新政期间,规定雇主不得干预和图谋控制劳工组织,不得拒绝与工人进行集体谈判;同时规定每小时40美分的最低工资和每周40小时的最高工时,还禁止雇用16岁以下的童工。这些规定的出台,主要是为了 A. 推进以工代赈,缓解失业压力 B. 保护劳工权利,化解劳资矛盾 C. 建立社保机制,促进社会稳定 D. 提供直接救济,稳定社会秩序 ‎【答案】B ‎19.000家软件公司是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它们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不亚于世界500强企业,比如微软公司的产值已超过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产值的总和。这表明 A. 美国汽车产业全面衰弱 B. 知识创新推动世界经济 C. 软件产业主导世界经济 D. 新经济模式淘汰旧产业 ‎【答案】B ‎20.1960年,法国政府为农民购买农田和农业机械提供各种优惠贷款;70年代初,政府向55岁以上的农民一次性发放“离农终身补贴”,鼓励年老农场主退出土地经营。这些举措利于 A. 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B. 完善农村的保障制度 C. 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D. 摆脱经济滞胀的困境 ‎【答案】A ‎21.1921年至1926年,苏俄(苏联)与外国资本共签订135个租让合同,所有承租人的投资额为4,800万金卢布;租给私人和合作社的企业,到1922年底达3,874个。其实质是 A. 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B. 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C. 放弃社会主义道路 D. 实行多种所有制经营 ‎【答案】B ‎22.1928年10月起苏联开始实施计划经济,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维埃的机器产量和金属制造业增长了14倍。到1940年,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另外一方面,集体化伴随着对富农的镇压,导致农业减产,粮食困难,1930~1935年政府被迫在城市实行凭证供应制度。这说明 A. 集体化使农民为工业化付出代价太大 B. 排斥市场调节不利于经济发展 C. 斯大林模式导致国民经济结构不合理 D. 计划经济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 ‎【答案】C ‎23.1956年,赫鲁晓夫提出:要整顿劳动报酬制度,使工作人员从个人收入出发去关心生产。要在第六个五年计划中把工人和职员的月工资提高30%,把集体农庄庄员的收入至少提高40%。这反映出赫鲁晓夫的改革 A. 重视物质利益原则 B. 注意扩大企业自主权 C. 试图消除城乡差别 D. 强调工农业协调发展 ‎【答案】A ‎24.它是典型的南北双方为共同发展与繁荣而组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南北合作和大国主导是其最显著的特征。它是 A. 欧洲联盟 B. 北美自由贸易区 C.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D. 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B ‎25.‎ 进入2018年以来,美国加快推行贸易保护政策,不仅与曾经的“盟友”英法德意日等国撕破脸,中美贸易战也是硝烟四起。面对特朗普逆全球化的单边主义政策,全球贸易摩擦不断加剧,世界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这表明 A. 美、日、欧同盟面临解体 B. 逆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 C. 贸易保护阻碍世界经济发展 D. 世界经济秩序迫切需要进一步调整 ‎【答案】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与个体农民的成长相并行,许多手工业奴求也成为独立的手工业者。‎ 农民和手工业者之间的交换活动“以粟易械器,以其械器易粟”的比以前更多。当时各国统治者所居住的都城,以及位于交通枢纽的货物集散之处,都形成了繁荣程度不等的城市。在城市里,商品交换有固定的场所,叫“市”。市的四周有“市门”,设官管理。交易时间主要在上午,过午则渐散,至夕而罢。中国历史悠久的名产丝织品,在春秋战国时已先后见于波斯、希腊和印度的市场上。这是经西北民族(如匈奴)之手辗转贩运出去的。‎ ‎——摘编自任继愈主编《中国古代商业》‎ 材料二:两宋时期,在城市和交通枢纽地段,不论是通都大邑,还是集市小镇,多是商贩云集。如北宋开封城内不仅有繁华的商业街区,而且有专业交易场所,“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署,白昼通夜”经营。据统计,北宋时,东南亚、南亚等地区与我国发生贸易的国家已有50多个。南宋时,与这些国家的商业交往更频繁。据陈正祥在《中国文化地理》一书中指出,从宋代的城市分布图看,南方的城市数量和城市规模都很明显地超过了北方。‎ ‎——摘编自章开沅主编《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春秋战国时期相比,两宋时期商业领域出现新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答案】(1)特点:农产品与手工业品的交易增多;商业活动主要集中在作为政治中心的城市和交通要道的城市;交易地点、时间有限制;政府对市场加强管理;中国产品出现在国外市场。‎ ‎(2)新变化:城市商业繁荣;商业突破地点、时间的限制;政府对商业活动的控制有所松弛;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海外贸易较活跃。‎ ‎(3)主要因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国家政局的稳定;交通条件的改善;货币的发展;国家的政策。‎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对外开放40年,既是中国社会经济生活发生深刻变革的40年,也是中国与世界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的40年。在这40年里,开放成为了推动和深化改革、支撑和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开放带来了中国改革发展缺少的外部资源,拓展了中国发展的外部空间,形成了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倒逼机制”。开放的内容不断扩展丰富。开放从中国作为一个整体对外部世界的开放逐步扩展到中国内部的相互开放,最后是世界各国之间更大的开放。‎ ‎——摘编自杨雪冬《对外开放40年的成就与思考》‎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对外开放的意义。‎ ‎【答案】(1)特点:具有主动性;由沿海到内地;由点到面逐步推进;形成全方位格局。‎ ‎(2)意义:促进了我国改革的开展;推动了我国的快速发展;加强了与其他国家的联系;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有助于加深世界对中国的了解。‎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航路开辟后,地中海贸易衰落……17世纪荷兰控制着波罗的海地区、大西洋地区乃至地中海与北欧地区的贸易,阿姆斯特丹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世界的贸易中心随着新航线的开辟从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继意大利诸城邦后……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经济中心。‎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编著《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由于“航海条例”的取消,运输费降低,从而降低了英国工业品的价格,增强了其竞争能力。英国的机床、机车等重工业产品也越来越畅销,从1845年到1870年的25年中,英国机器输出量增加了一倍。1870年英国的贸易总额竟达到近五亿五千万英镑。当时英国的对外贸易在世界上占居首位,成千上万的英国轮船,满载着英国工业品飘洋过海,远销其殖民地和落后国家,从那里攫取了大量的原料和粮食运回本国。英国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摘编自李自更《试论英国自由贸易政策》‎ 材料三:每一种新产品都要求为其他新产业的产生留下空间,以汽车为例,轮胎的需求为橡胶产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工业规模的逐步扩大需要运输和通信技术得到极大增强;总体上工业革命极大地增加了西方世界的财富,以世界性的规模有效地利用了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使生产效率得到了史无前例的提高;工业革命的最初阶段使拥挤的工厂出现在了新的工业城镇。‎ ‎——摘编自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从史前到21世纪全球文明的互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经济中心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是如何成为“世界工厂”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工业革命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的相同影响。‎ ‎【答案】(1)原因: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荷兰摆脱西班牙统治,造船业发达,被誉为“海上马车夫”;积极进行殖民扩张,开拓世界市场,垄断贸易;阿姆斯特丹是地处大西洋沿岸的重要港口,地理位置优越,商贸繁荣。‎ ‎(2)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迅猛发展;“航海条例”的废除增强了英国的竞争力;殖民地为英国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有利于倾销工业品并获取原料。‎ ‎(3)都推动了新产业、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都推动了生产力以及生产效率的提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都促进了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 ‎29.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世界经济发展进步的方向。‎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历史地看,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不是哪些人、哪些国家人为造出来的。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 ‎——习近平《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 材料二 可以说,至少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民族国家一直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受益者和最主要的推动者。但是,全球化进程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新变化挑战了原有国家的稳固地位。这种新变化主要体现为跨国活动和跨国主体的急剧增加,以及个人和国家团体力量地增强。前者超越了国家传统意义上的主权和边界;后者削弱了对国家的信任和依赖。因此,如麦克格鲁所说,全球化经常与“领土性民族国家的危机”密切相关。‎ ‎——杨雪冬《全球化:西方言论前沿》‎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从15世纪到20世纪初,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具体因素有哪些。20世纪末,世界经济全球化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标志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20世纪60年代前后,民族国家和经济全球化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二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前,民族国家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机构有哪些?请列举两例。‎ ‎(3)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 ‎【答案】(1)因素: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发展。‎ 标志:世界贸易组织或WTO成立。‎ ‎(2)变化:20世纪60年代前:民族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和推动者;20世纪60年代后:民族国家的职能被经济全球化弱化。‎ 载体: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 ‎(3)认识:趋利避害,在积极参与中谋求发展;积极谋求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