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云天化中学高中联盟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云南省云天化中学高中联盟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云天化中学高中联盟学校2019—2020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 第I卷(选择题)‎ ‎1. “封建制度”中“封建”的原始含义,即“封”土而“建”国,“封”之本义起始于“丰”字,在甲骨文与金文中,其字形状如“植树于土堆”,故“封”是“疆界”“田界”之意。“建”乃由“封”而来,指“建国立法”。这一制度在古代最早应指 A. 世袭制 B. 宗法制 C. 礼乐制 D. 分封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题干中认为“封建”的原始含义是指“疆界”“建国立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封邦建国,以藩屏周,符合题干中“封建”的原始含义,D正确;世袭制与“封建”原始含义无关,排除A;宗法制强调血缘关系,与“疆域”等无关,排除B;礼乐制度是维护等级制度的手段,内容如礼制、音乐舞蹈等,与封建的原始含义不符,排除C。‎ ‎2. “朝为田中郎,暮登天子堂”,极大增加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一定程度体现了社会的公正性。这种比喻形象的选官制度是 A. 世卿世禄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朝为田中郎,暮登天子堂”是说明该制度下选官不依据门第,主要按才学选官,结合所学可知与科举制的选官标准一致,故选D;世卿世禄制属于血缘世袭,排除A;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后来都演变成按照门第授官的制度,排除BC。故选D。‎ ‎3. 有学者指出,我国古代专制制度在肯定君主一人对国家最高权力的独占,在赋予君主以无限的权力(全权)的同时,也就使他背上了无限繁重、超负荷的管理负担。与此描述最为符合的史实是 A. 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 B. 北宋设通判监督官吏 C. 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D. 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 ‎【答案】D - 18 -‎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也就使他背上了无限繁重、超负荷的管理负担”,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废除丞相,皇帝政务繁忙,负担沉重,故D项正确;AB两项都涉及的是地方的制度,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能够为皇帝分担政务,也有利于加强皇权,故排除C项。‎ ‎4. 金冲及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说:“它带来两个结果:一个是大大加深清政府对帝国主义列强的依赖,只能大量举借外债来支付赔款。这便成为列强借以在华争夺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发端。”材料中的“它”是指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不得不举借外债来支付赔款,使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马关条约》割地的条款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在华争夺和划分势力范围,故“它”指《马关条约》,故选C;《马关条约》割地的条款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在华争夺和划分势力范围,AB不符合题意,排除;D不符合“在华争夺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发端”,排除。‎ ‎5. 史家陈旭麓说:“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失去了城市,在退出城市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又得到了农村,这种得与失,在一开始的时候并不是自觉选择的结果……它最终又成为一种自觉的选择。”这种选择 A. 坚持攻打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 B. 是从城市向农村的自觉退却 C. 以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代表 D. 无视国情对革命的制约影响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失去了城市,在退出城市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又得到了农村”和所学知识可知,“这种选择”选定了农村包围城市,创建了以井冈山为代表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故选C项;“这种选择”并没有坚持攻打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故排除A项;最终选定农村包围城市是由当时中国的国情和革命实际决定的,并非是自觉的退却,排除B;“这种选择”是建立在当时中国国情的基础上的,正是国情对革命制约的具体表现,排除D。‎ - 18 -‎ ‎6. 原国民政府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的秘书在回忆录中写道:民国二十九年,住在延安窑洞里的毛泽东、朱德,最让人佩服之处,是他们的政治远见,他们知道在需要的时候打一场合适的仗,依我看,这一仗的政治意义远远大于它的军事意义。“这一仗”‎ A. 坚定了全民族抗战的信心 B. 推动了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C. 取得了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D. 粉碎了日军速亡中国的企图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民国二十九年”可知,这是1940年,涉及到的人物“国民政府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的秘书”“ 毛泽东、朱德”,由此可以判断这是国共合作背景下的一次战役。根据材料“这一仗的政治意义远远大于它的军事意义”,结合所学可知,这次战役的百团大战,坚定了全民族抗战的信心,选项A正确;选项B是武汉会战的影响,排除;台儿庄战役取得正面战场最大胜利,排除C;选项D是淞沪会战的意义,排除。‎ ‎【点睛】解题关键是通过题干信息判断出这是百团大战,之后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 ‎7. 1954年10月,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提出有关召开第二届政治协商会议的建议。其中包括调整政协的组织形式,地区和军队今后不再作为参加人民政协的单位,不再制订新的《共同纲领》,各民主党派经研究协商,一致同意。这一建议表明 A. 政协职能的转变提上日程 B. 《共同纲领》的临时宪法作用延续 C. 政治协商制度的初步确立 D.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任务已经完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调整政协的组织形式,地区和军队今后不再作为参加人民政协的单位,不再制订新的《共同纲领》”可知政协职能的转变提上了日程,故选A项;1954年9月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共同纲领》不再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故排除B项;政治协商制度的初步确立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故排除C项;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任务的完成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以后,故排除D项。‎ ‎8. ‎ - 18 -‎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关于世界古代史的一些表述,其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十二铜表法》限制了贵族任意解释法律,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C正确;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根源是商品经济而非地理环境,排除A;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排除B;万民法是罗马帝国时期法律,排除D。‎ ‎9. 利益是联合的基础,各州都想从联合中获得更多的好处,但又担心自己的利益或权益在这个过程中因中央政府权力增大而遭受损失。为了解决上述困境,美国最终推行了 A. 邦联制 B. 联邦制 C. 两党制 D. 总统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各州都想从联合中获得更多的好处”“因中央政府权力增大”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为解决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通过1787年宪法实行联邦制,故B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邦联制下中央政府没有实权,地方有很大的独立性,不符合题意,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的是解决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与两党制和总统制无关,故C、D选项错误。‎ ‎10. 德国1871年宪法规定;联邦议会由联邦成员代表组成,其票权分配如下表:‎ 由此可见,德意志帝国 A. 联邦议会是帝国最高权力机构 B. 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 C. 普鲁士在帝国拥有特殊的地位 D. 继承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 ‎【答案】C - 18 -‎ ‎【解析】‎ ‎【详解】依据表格信息可知,普鲁士王国在联邦议会中票权最大,说明普鲁士在帝国中拥有特殊的地位,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联邦议会是帝国最高权力机构;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内容无法得出德意志帝国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德意志帝国继承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11.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中国和苏联把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两国在革命道路上的相同点有 A. 以城市为中心,夺取全国政权 B. 以农村为中心,夺取全国政权 C. 实行了斯大林模式,发展经济 D. 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武装夺权 ‎【答案】D ‎【解析】‎ ‎【详解】十月革命是在列宁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领导的武装起义,建立人类历史上由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中共诞生后,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经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故选D项;以城市为中心,夺取全国政权是苏联革命的道路,排除A项;以农村为中心,夺取全国政权是中国革命的道路,排除B项;实行了斯大林模式,发展经济是两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排除C项。‎ ‎12. 美国官方人士形成共识,认为在西欧遏制苏联的最好办法“是面包和投票而不是子弹”。基于这个共识,美国(   )‎ A. 对苏联进行孤立和封锁 B. 推行马歇尔计划 C. 主导成立了“北约”组织 ‎ D. 提出杜鲁门主义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面包”说明不是遏制而是扶植,“不是子弹”说明不是要通过军事手段,结合所学可知,此处的“面包”是指马歇尔计划,即通过援助西欧的经济建设来增强资本主义阵营的实力,从而对抗苏联,所以美国是要扶植西欧反共势力,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 18 -‎ ‎;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二战后美国为了遏制苏联而对西欧国家进行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国家恢复和发展经济,不是指对苏联进行孤立和封锁,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为首的国家成立“北约”组织是成立军事集团,与材料中“是面包和投票而不是子弹”不符,故C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的开始,与材料“认为在西欧遏制苏联的最好办法‘是面包和投票而不是子弹’”不符,故D选项错误。‎ ‎13. “别了,雅尔塔”寓意着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崩溃,其标志性事件是 A. 不结盟运动兴起 B. 东欧剧变 C. 欧盟成立 D. 苏联解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在欧洲形成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两极格局的瓦解,答案为D;A是多极化趋势表现,排除;东欧剧变,欧盟成立不是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BC错误。‎ ‎14. 《史记·平准书》中记载:“天下已定,高祖乃令贾人(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该材料体现了汉代的经济政策是 A. 苛捐杂税 B. 重农抑商 C. 休养生息 D. 朝贡贸易 ‎【答案】B ‎【解析】‎ 材料“高祖乃令贾人(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体现出汉代的经济政策是重农抑商,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对农民的苛捐杂税,故A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出轻徭薄赋的休养生息政策,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对外贸易,故D项错误。‎ ‎15. 唐代在长安,胡饼已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异域美食,许多从西域传来的食品如毕罗、奶酪、黄油等食品越来越受到上流社会的喜爱。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政府政策的引导 B. 经济重心南移 C. 民族交融的加深 D. 大运河的开通 ‎【答案】C ‎【解析】‎ ‎【详解】唐朝时期实行开放的民族政策,少数民族的饮食传入长安城,主要是当时民族融合的不断加深导致,C正确;政府政策的引导不是材料现象的主要原因,A - 18 -‎ 错误;经济重心南移和大运河的开凿都有利于国内南北经济的发展,与材料中“西域传来的食品”信息不符合,B和D错误。‎ ‎16. 据统计,英美等国从中国进口的茶丝数量,1844年为茶7047.65万磅,丝2604包;1853年茶超过10122.7万磅,丝为62896包。这一变化 A. 扭转了对外贸易逆差局面 B. 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C.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 增加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差、丝出口量增幅较大,说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搞高,这是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的表现,故答案为B。材料没有显现扭转了贸易逆差,A错误。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材料是四五十年代,时间不符合,C错误。D项内容与材料主旨意思不符,排除D。‎ ‎【点睛】通过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茶、丝出口量的变化来考查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题体,考查学生地材料信息的解读和分析能力以及对自然经济解体相关知识的掌握。‎ ‎17. 下图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线型图,促使a到b段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A. 一五计划提前完成 B. 农业科技取得了进展 C.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 “八字方针”的调整 ‎【答案】D ‎【解析】‎ ‎【详解】国民经济调整的方针的制定,发生于1960年,到1965‎ - 18 -‎ 年调整工作基本完成,而且从材料中给出的数据可以看出,a到b段明显上升,主要是1960年实行“八字方针”的调整导致,D正确。一五计划时间是1953年到1957年,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排除A项;此时新中国刚成立不久,农业科技并未有取得明显进步,故排除B项;大跃进运动是我国经济建设中错误的实践,不利于经济发展,故排除C项。‎ ‎18. 下表是1985年到1987年中国经济信息。此表说明 A. 私营工商业逐渐恢复和发展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 我国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 D. 企业自主权不断得到扩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数据可知,计划管理下的工业生产及商品的数量下降,这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在改革过程中不断扩大企业的自主经营权,企业能够依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故D正确;这些企业都是国家集体的企业,只是自主权大了,故排除A;B项是1992年才提出的,排除B;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19. 如图是不同时期威尼斯每年从亚历山大里亚(埃及地中海沿岸港口)进口香料数量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 商业危机的爆发 B. 传统商路被断绝 C. 美洲被发现开发 D. 商业革命的发生 - 18 -‎ ‎【答案】D ‎【解析】‎ ‎【详解】图表信息反映了地中海贸易的衰落,这是由于欧亚新航路开辟后,随着商业革命的发生,欧洲的贸易中心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故D正确;商业危机的爆发和传统商路被断绝都发生于新航路开辟前,而图表所示的16世纪初已经开通了欧亚新航路,排除A、B;美洲的发现和开发导致了欧洲的价格革命,而不是商业革命,与图表现象无关,排除C。故选D。‎ ‎20. 19世纪70年代之前,英国商人要先通过中国茶栈或商人了解茶叶相关行情,大概在四个月后才能将信息带回国内。而在70年代之后,英商可以随时了解中国的茶叶行情,并派人直接来华采办。导致茶叶这场“贸易革命”的直接原因是 A. 新航路的开辟 B. 蒸汽动力应用于交通 C. 新通讯技术的产生 D. 列强将中国瓜分完毕 ‎【答案】C ‎【解析】‎ ‎【详解】题干材料反映的是19世纪70年代前后,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英国商人将茶叶的相关信息传回国内从“四个月”变为了“随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产生的电话机等新通讯技术有直接关系,故C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在15、16世纪,故A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蒸汽动力的使用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而材料给出的时间判断是二次工业革命,故B选项错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19世纪末,故D选项与材料不符。‎ ‎21. 据统计,苏俄(联)的农业播种面积从1920年的0.97亿公顷增加到1925年的1.04亿公顷,同期粮食产量增加了17亿普特。这一局面的出现得益于 A. 余粮收集制的实施 B. 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C. 农业集体化的开展 D. 斯大林体制的建立 ‎【答案】B ‎【解析】‎ - 18 -‎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0年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此这一时期农业播种面积较少;但是1921年之后,苏俄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促进了生产的恢复和发展,B选项符合题意。余粮收集制在1921年被新经济政策所取代,A选项排除。农业集体化时间是从1930年大规模推行的,C选项排除。斯大林模式建立时间是1936年,D选项排除。‎ ‎22. 1933年,美国国会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授权政府招募失业者从事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建设和资源保护,该法案的主要目的是 A. 提高公共事业水平以稳定社会秩序 B. 拉动国内就业以恢复社会经济 C. 扩大政府支出以平息公众不满情绪 D. 加强资源保护以合理配置资源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招募失业者从事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建设和资源保护”可以看出材料涉及的是以工代赈,其目的是解决就业问题,恢复社会经济,故B项正确。当时社会最突出的是失业问题,人们没有工作,无法维持温饱,提高公共事业水平也无济于事,排除A;扩大政府支出并不必然会平息公众不满情绪,也有可能会加剧社会的不满,排除C;D与A项同理,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考查以工代赈的目的,解题的关键是对“招募失业者从事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建设和资源保护”的分析理解,结合以工代赈的目的解答即可。‎ ‎23. 美国总统克林顿执政期间,美国经济年均增长率在3.3%以上,一直困扰美国的通货膨胀问题也被化解。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受“宏观调控,微观自主”政策影响 B. 受凯恩斯经济理论影响 C. 美国政府加强对国家经济的全面干预 D. 政府奉行赤字财政政策 ‎【答案】A ‎【解析】‎ ‎【详解】‎ - 18 -‎ 克林顿执政时期,实行“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降低了美国的通货膨胀,同时促进了就业,使得国民经济持续增长,A正确;克林顿经济学是一个混合物,是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的混合物,不是单纯的凯恩斯经济理论,排除B;克林顿时期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排除C;赤字财政主要强调加大政府开支,这与凯恩斯主义相符,克林顿时期并未出现严重的财政赤字,排除D。‎ ‎24. 下图是欧洲一体化发展简史(部分),以下有关欧洲一体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A. 英国是欧洲一体化的创始成员 B. 欧洲一体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C. 消除了西欧国家间的历史矛盾 D. 推动了政治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欧洲一体化发展简史看出,欧洲一体化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扩大的渐进的过程,故选B;1951年欧洲一体化开始,1973年英国加入欧共体,参与欧洲一体化,A错误;C项中“消除了”表述错误,排除;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是一种发展趋势,D项中“形成”表述错误,排除。‎ ‎25. 有人把春秋战国各种思想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中央集权的法制派”“提倡节俭与互爱互利的反战派”“拥有无限同情心与爱心的礼仪派”。下列正确对应描述的是(  )‎ A. 儒道墨法 B. 墨儒法道 C. 法儒道墨 D. 道法墨儒 ‎【答案】D ‎【解析】‎ ‎【详解】“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是道家,道家强调顺其自然,无为而治;“中央集权的法制派”是指法家,法家强调君主的权威,强调建立中央集权制;“提倡节俭与互爱互利的反战派”是墨家,墨家主张互爱互利,反对不义战争,提倡节俭,反对浪费;“拥有无限同情心与爱心的礼仪派”是儒家,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选项D正确,选项A、B、C排除。‎ ‎26. 理学家提出“理”为宇宙万物的本原,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反映出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特质是 - 18 -‎ A. 中正平和,阴阳和合 B. 崇尚自然,清静无为 C. 接受挑战,科学理性 D. 兼收并蓄,勇于创新 ‎【答案】D ‎【解析】‎ 儒学吸收佛道思想,促使儒学焕发生机,说明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兼收并蓄的特点,故D正确;A和B属于道家思想特点;C中理性科学不符合材料主旨。‎ ‎27. 《仲夏夜之梦》是莎士比亚喜剧作品的巅峰之作,以最富幻想色彩和浪漫情调在轻快的节奏中展现出人们对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该作品所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A. 理性主义 B. 禁欲主义 C. 人文主义 D. 民主主义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莎士比亚”,“展现出人们对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结合所学可知,其时代精神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主义,C项正确;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A项错误;禁欲主义是文艺复兴反对的观点,B项错误;民主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要求,D项错误。‎ ‎【点睛】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 ‎28. 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以来人文精神进一步发展的结果。人们已从对人的崇拜发展到对理性的崇拜,认为人类凭借理性就能完美地了解整个世界。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根本上是因为 A. 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结果 B. 近代欧洲自然科学体系的建立 C. 启蒙思想家提出了思想的自由 D. 欧洲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答案】D - 18 -‎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7、18世纪,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等级制度则成为资本主义最主要障碍,它们的存在严重阻碍了资产阶级追求财富、民主、平等、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封建制度的尖锐矛盾,必然在思想领域有所反映,这是启蒙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是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发展的影响,不是原因,B选项错误,近代欧洲自然科学体系的建立是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发展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C选项错误,启蒙思想家提出了思想的自由是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发展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29. 下表列举了近代不同派别的思想主张,其共同诉求是 A 宣扬自由平等 B. 实行西方政治制度 C. 挽救民族危亡 D.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答案】C ‎【解析】‎ ‎【详解】题干所列的不同阶级及其派别主张向西方学习,地主阶级主张学习器物,资产阶级主张学习制度,其目的都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C正确;地主阶级并未宣扬自由平等,排除A;B是资产阶级的主张,不是地主阶级的主张,排除B;D是资产阶级的主张,而非共同诉求,排除。‎ ‎30.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该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 遵义会议 B. 中共七大 C.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 中共八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 - 18 -‎ 结合所学可知,在1945年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C选项涉及的是新中国的成立问题;D选项涉及的是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和社会主义建设方针的制定。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第I卷(非选择题)‎ ‎31. 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国家基于自己的历史和现实,其政治制度都有着自己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公元前3世纪统一中原的秦王朝,18世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国。它们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但在治国方面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材料二 内阁是政府高级官员代表政府各部门商议政策的行政机构。明朝内阁为明成祖首先确立,是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至永历十六年(1662年)的皇帝咨政机构,此后权力逐渐增大,后成为明朝行政中枢。内阁辅臣的人数为一人至七人不等,辅臣、奉使出外办事,多自称阁部。在内阁制的资本主义国家,内阁是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某个政党单独组成,或由议会中构成多数席位的几个政党联合组成,由国家元首任命。内阁最初始于英国,由英王的枢密院外交委员会演变而来。‎ 材料三 “唯一摆脱困境(人们彼此妨害)的方式则是互相妥协。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制定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 ‎——古希腊思想家伊壁鸠鲁 整个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妥协的产物。因此也可以说,一个民族不善于妥协,就不可能走向真正的民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英国和秦王朝都曾经开创了新的政治制度,请分别举例说明。‎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比较英国内阁与明朝内阁在权限、性质方面的不同。‎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结合世界近代史说明“整个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妥协的产物”。‎ ‎【答案】(1)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英国: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等。‎ ‎(2)明朝内阁职权大小取决于皇帝意志,掌票拟权,是皇帝的侍从、顾问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英国内阁掌握独立的行政权,对议会负责,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 - 18 -‎ ‎(3)说明:英国光荣革命实现资产阶级与王权的妥协;法国君主派与共和派妥协建立共和体制,美国联邦制原则体现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妥协;国会参众两院议席的分配体现了大小州之间的妥协;宪法关于黑人公民权的规定体现了南方与北方的妥协,德国资产阶级和容克地主妥协实现国家统一,中国南北议和推翻封建帝制等。‎ ‎【解析】‎ ‎【详解】(1)秦朝:根据所学可得出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等。‎ ‎(2)根据“内阁是政府高级官员代表政府各部门商议政策的行政机构。明朝内阁为明成祖首先确立”并结合所学可得知,明朝内阁职权大小取决于皇帝意志,掌票拟权,是皇帝的侍从、顾问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根据材料“在内阁制的资本主义国家,内阁是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某个政党单独组成”并结合所学可得出,英国内阁掌握独立的行政权,对议会负责,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 ‎(3)说明:根据所学可从英国光荣革命中资产阶级与王权的妥协、法国君主派与共和派的妥协、美国联邦制之下大小州、参众两院的妥协等方面概括。‎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19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是一个工业化国家,往昔那种田园诗般的风情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忙忙碌碌的世界。乡村建起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竖起高耸的烟囱,工厂里回荡着机器的轰响,高炉前喷发出铁水的光亮。工业已成为国家的命脉,人们靠工业、而不是农业生存。‎ ‎——据钱乘旦、许沽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斯大林时期的苏联仍然关注重工业的发展,试图以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依托,并且还要时刻应对可能爆发的希特勒对共产主义的战争。斯大林所追求的不仅是单純的改变私人所有制形式,而是要彻底破除西方市场机制唯利是图的本质.因此,他不依靠价格竞争,而是使用正式的、集中的资源分配来安置设备和物质。‎ ‎——据迈克·亚达斯等《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材料三 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79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82.7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5%,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多年杂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 ‎——据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前后英国经济领城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相比苏联工业化道路的不同之处,并分析斯大林模式对苏联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改革开放意义。‎ - 18 -‎ ‎【答案】(1)变化:由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由手工生产到机器化大生产;由手工工场到工厂制。‎ ‎(2)不同:优先发展重工业;强调独立自主;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影响:使苏联迅速完成工业化,走上工业化道路;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农民付出代价过大;成为阻碍苏联改革的主要因素。‎ ‎(3)意义: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为世界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解析】‎ ‎【详解】(1)小问,根据材料“到19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是一个工业化国家,往昔那种田园诗般的风情不见了”可知,这时期的重要变化是由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乡村建起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竖起高耸的烟囱,工厂里回荡着机器的轰响,高炉前喷发出铁水的光亮”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手工生产被机器化大生产取代,管理方面由手工工场转为工厂制等结合材料内容分析回答。‎ ‎(2)第一问,根据材料“斯大林时期的苏联仍然关注重工业的发展”可知,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并且还要时刻应对可能爆发的希特勒对共产主义的战争”可知强调独立自主;“斯大林所追求的不仅是单纯的改变私人所有制形式”“他不依靠价格竞争,而是使用正式的、集中的资源分配来安置设备和物质”可知,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等结合材料内容分析回答。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迅速实现工业化,苏联成为工业强国,同时为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为一些西方的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借鉴。但斯大林模式的片面发展重工业,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衡,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农民付出代价过大;斯大林模式成为阻碍苏联改革的主要因素等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 ‎(3)小问,根据材料“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79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82.7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5%,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有利于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使得我国年均增长率远高于同期的世界经济增长率,有利于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同时也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中国的改革开放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为世界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等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 - 18 -‎ ‎33. 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著作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及其思想也推崇备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像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那。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黄宗羲 材料二 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会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 ‎(1)根据材料一,概括黄宗羲的政治主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孟德斯鸿的政治主张,并指出最早实践其主张的国家。‎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新社会思想的不同影响。‎ ‎【答案】(1)主张:批判君主专制;主张君臣平等,共同治理国家。‎ ‎(2)主张:三权分立(分权制衡)。‎ 国家:美国。‎ ‎(3)不同影响:中国: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未推动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有限;西方:启蒙运动推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影响深远。‎ ‎【解析】‎ ‎【详解】(1)主张:根据材料“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可知,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根据材料“像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那”可知,黄宗羲主张君臣平等,共同治理国家。‎ ‎(2)主张:根据材料“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可知,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分权制衡)。‎ 国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最早实行三权分立的国家是美国。‎ - 18 -‎ ‎(3)不同影响: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未推动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有限;西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推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影响深远。‎ - 18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