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历史复习-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

第五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 自然经济即自给自足的经济,它的基本特点是: 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交换,而是为了直接满足 本经济单位或生产者个人的需要。 ® 商品经济是指社会经济关系的商品货币化,它 包括商品生产、商品交换、货币流通这样几个 组成部分。 ® 从有人类社会起,一直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 立以前,基本上是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商品 经济只具有从属和补充的作用。 ® 自然经济抵制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瓦解自然经 济。 ® (1)原始社会末期:产生原始商业。 ® (2)商朝时期:产生职业商人、货币 ® (3)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 (4)春秋战国时期:私商出现并逐渐成为商人的主 体;金属货币的出现; 出现许多都会。 ® (5)隋唐时期:商贸蓬勃发展;闻名中外的大都会; 西域以及阿拉伯、波斯商人来往经商频繁;丝绸之 路空前繁荣。 ® (6)宋代:出现纸币;集镇、夜市兴盛。 ® (7)元代:广泛流通纸币。 ® (8)明清: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大量进入市场;广泛使用白银; 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 ®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封建经济的繁荣。 “工商食官”政策 v“工”即官府控制下的手工业者, v“商”是官商, v他们在官府的监督、控制下劳动,由官 府给以必需的生产原料和衣食等菲薄的 生活资料,称之为“食官”。 v他们职业世代相袭,没有经营、迁徙的 自由,专为官府和贵族服务。 二、中国古代城市的繁荣 1、城市的起源: 夏代出现供商人进行物品交换的 “市”,即城市的雏形 ①凡县治以上的城市,都有官设的市作为交易 场所,设市长或市令管理 ②市设在城中特定位置,用围墙与居民区隔开 (“市”与“坊”分开) ③县城以下,禁止设市 v ④这时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经济功 能不显著 2、周秦至唐代城市的特点: 3、宋代城市的特点 A、整齐划一的市坊制被打破,市坊界限不 复存在 B、市分散在城中,面街而设,形成街市 C、城郭和乡村,被允许置市贸易 D、市的启闭不再由官方统一规定时间, 出现夜市、晓市、草市 E、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出现前所 未有的繁荣 登观音台望城 唐·白居易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遥认微微入朝火,一条星宿五门西。 北宋汴京城 (汴京)金银彩帛交易之所, 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 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请思考: 对比唐代长安城,想一想,北 宋汴京有哪些不同?导致这种变化 的原因是什么? • 不同:唐代都城坊市布局严格分 开,商业贸易受到官府的严格监 视和控制,市场活动的范围和时 间受限制。 • 宋代都城商业活动打破了坊市限 制,形成了街市,取消了营业时 间限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 原因:政府放松了对商业的限制、 商业的发展、城市的发展。 二、城市的繁荣 • 古代城市与城镇发展的两个阶段: • (1)严格限制阶段(从周至唐): • (2)放松限制阶段(宋至明清): 4、汉唐宋明清时期三种不同类型城市的发展 A、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兴起(略): 敦煌、楼兰、龟兹、于阗、莎车、疏勒 B、沿海港口城市的兴起: 广州、泉州、明州、杭州、扬州、登州 C、明清工商业城市的兴起: 松江、佛山、景德镇、汉口、盛泽镇 ①位于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②经济功 能为主,商业贸易繁荣③多位于江南,人口 密集 ®稳定的政治局面;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政府开放开明的政策; ®内外交通的便利; ®自然经济影响弱(某一时期)等 等。 ®2.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关系: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三、重农抑商政策 1、重农抑商政策提出的原因: ①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人流动大等特点,与强调 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发生了矛盾(工商业与 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政权统治。) ②法家的抑商思想随法家人物的政治活动而被付 诸实践 2、演变:(1)战国时期提出(商鞅变法) (2)汉 代进一步 加强 ①严格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 ②征收较重的租税 ③严禁商人购置土地 (3)唐朝中期以后,重农抑商政 策有松动。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实 行官商分利政策 (4)明清坚持重农抑商,限 制商人活动,重征商税,严厉 控制民间贸易 ®重农抑商政策 ® ①重农抑商政策:商鞅变法首倡;是中 国封建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 ® 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手工业和商 业的发展。 ® 根本原因:农业经济是古代社会赖以存 在和发展的基础。 ® 目的:维护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的征 派和赋税的征收,达到巩固封建统治的 目的。 ®②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A积极性:一定时期(封建社会前 期),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保障 社会稳定,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消极性:在封建社会后期尤其是明 清时期,阻碍了社会经济和商品经 济的发展,特别是阻碍了资本主义 萌芽的发展。 ® ①重农抑商的实质是维护封建国家统治的经济 基础。重视农业,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 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对维护 社会稳定、巩固封建统治起了积极作用。 ® ②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强化了自然经济,不 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是中国封建社会漫 长的重要原因,从根本上造成了近代中国社会 的落后。 ® ③从根本上说,“重农”是正确的,但不能把 “农业”和“商业”长期放在对立面。 ® (10四川)“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 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错误 的是 ® 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 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 ® 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 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 ® (11福建)《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 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 贱矣;故俗人之所贵,主人之所贱也;吏之 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 ®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 C.百姓皆重商轻农 ®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 ® 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 ①建立在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 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存在; ® ②宋元时期空前繁荣; ® ③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国际贸易全面发 展; ® ④长期处于封建政府的压制和控制之下发 展; ® ⑤在发展中出现了类似于银行的柜坊、类 似于汇票的飞钱,纸币也较早出现。 ®特点: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独特的地 方。 ®特征:特别的征象、标志;特点 。 ® 另一种表述: ®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1)起源早,与农业、手工业相辅相成,各期发展 不平衡。 (2)古代中国的市场交换比中世纪的西欧发达。 (3)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城市中有市,乡村中有草 市,且有夜市和晓市等。 (4)城市商业经济发达,商人群体活跃,形成地域 性商帮。 (5)商业领域官营和专卖制度长期存在。 (6)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的社 会地位较低。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 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 ®在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的汉代,司 马迁敢于通过《史记·货殖列传》为 商人立传,总结经商的规律,抨击 政府的政策,这充分体现出司马迁 在编写过程中,注重现实,捍卫真 理,不畏权贵,具有强烈的现实主 义色彩。 ® 解析与探究 ® 1、贾谊认为农业是天下之根本,工商业皆末, 主张重农抑商。理由是:经商的人多了,则 “物力必屈”,农业发展了,则“蓄积足而人 乐其所”。贾谊的观点,在农耕时代有利于汉 初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 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反对传统的”重农 抑商“政策。理由是:”以工商为末,妄议抑 之“是”世儒不察“所造成的,工商业都有利 于社会经济发展,明确提出”工商皆本“。黄 宗羲的经济思想反映了明清之际工商业发展和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要求,具有突出的时 代特征。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