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世界近代史2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世界近代史2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1.(2015·湖南怀化一模·41)(12 分)历史图片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阅 读图片,完成下列要求。 比较图 1、2 和图 3、4,提炼两项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 明确,论从史出,逻辑严密) 【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茶马古道;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图 1、2 反映了茶马古道,图 3、4 反映了新航路开辟,题干要求比较茶马古道 和新航路开辟这两个历史事件。“比较”一般可以从相同点和不同点两个角度去分析。 注意题干要求提炼两项信息,即答出两点才能得分,既可以是相同点也可以是不同点。 “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即要求先提出论点再提供充分的论据对论点进行论证。 总 归两步:第一步提炼论点,第二步进行论证。比较两个历史事件可以从背景、过程、方 式、性质、结果、影响等角度去比较。比如从背景的角度比较,可以提出茶马古道是封 建社会农耕文明高度发展下对外贸易的表现,而新航路开辟是欧洲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 主义萌芽下对外扩张的表现;从性质角度比较,茶马古道是封建经济的交流,而新航路 开辟是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从方式角度比较,茶马古道主要是通过陆路交通完成的, 而新航路开辟是通海上交通和远洋航行来完成的;从过程比较,茶马古道穿越了中国西 南西北边疆地区和印度、尼泊尔等地,是亚洲的经济交流路线之一,而新航路开辟使世 界的联系日益密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出现;从结果和影响来看,相同点是茶马古 道和新航路开辟都促进了文明的交流(从文明史观的角度)、都促进了经济的交流、都 体现了人们征服自然和战胜自然的精神,不同点是新航路开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封建制度的瓦解,而茶马古道没有起到推动社会转型的作用。一般来说,背景、影响这 些角度比较有可比性,可以先选择这些角度进行比较。选准角度、摆开观点、展开论述, 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示例 1 茶马古道和新航路的开辟分别体现了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的特点。(2 分) 茶马古道的出现是农耕文明高度发展的结果,对外交往的方式主要通过陆路交通,体现 的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之间的交流及对外输出农业产品。(2 分) 新航路的开辟是欧洲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对外交往的方式主要通过远洋航 行,体现了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行资本原始积累,掠夺金银财富的特点,是典型的海 洋文明。(2 分) 示例 2 茶马古道和新航路都促进了经济的交流。(2 分) 茶马古道促进了中原地区和边疆地区的经济交流,形成了持久互补互利的经济关系;交 易的产品以土特产为主,贸易双方具有互补性;边境贸易、对内贸易共同发展,促进了 西南地区的经济开发与发展;(任意答对两点即可得 2 分) 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与联系,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引 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 分) 示例 3 茶马古道和新航路都推动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2 分) 茶马古道促进了中原汉族和边疆藏族等少数民族的交流,成为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联系 的纽带;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在长期的交往中,藏文化、汉文化、佛教文化、伊斯 兰教文化等各种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形成了兼容并尊、相互融合的多元文化格局。(任 意答对两点得 2 分) 新航路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东西方的文明开始汇合交融,加速了人类 从传统农耕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进程。(2 分) 示例 4 茶马古道和新航路的开辟都体现了人类征服自然开拓创新的精神。(2 分) 茶马古道上的商旅不畏艰险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高原国际商道,体现出了超越自我的 人文精神。(2 分) 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们勇于探险,用无畏的精神证实了地圆学说,冲击了神学世界观, 彰显了人的伟大力量,促进了人文主义的传播和人们的思想解放。(2 分) (学生从其他角度来答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但总分不得超过 12 分) 2.(2015·湖南长沙一模·41)(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至少概括 15 世纪中西探险航行的两个共同点并分析其原因。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郑和下西洋 【解析】依据材料中所给地图信息可以看出,二者在目标上都是海洋。其形成此特点的 原因结合古代中国的丝绸之路可知印度洋是当时已知沟通东西方往来的海上通道;印度 洋地区有着悠久的航海贸易活动;依据所学知识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和郑和下西洋的背景 可知二者都是在封建王室的支持下完成的航行,究其原因就是还上航行需要大量的人 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而封建王室有实力提供这些条件;结合所给地图中展现的航路 来看,都是在先前丝绸之路航线的基础上进行的航行,究其原因就是要将风险降到最低, 节省成本。 【答案】共同点一:都把目标投向了印度洋 原因:印度洋是当时已知沟通东西方往来的海上通道;印度洋地区有着悠久的航海贸易 活动。 共同点二:背后的支持力量都是专制君主 原因:海外探险航行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资源,君主专制有利于集中资源。 共同点三:尽可能沿前人原有航线航行 原因:海外探险航行风险巨大,沿前人原有航线航行有利于节省成本,获取最大收益。 (每一点 6 分) 3.(2015·湖南郴州二模·40)(25 分)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商品经济的发展极大地解 放了生产力,推动着社会的变革和撬动了大国的崛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以来世界贸易发展的概况;(4 分)并结合史实评 述 19 世纪后世界贸易发展与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之间的关系。(要求:有观点,有史实并 言之成理)(8 分) 【考点】(3)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 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解析】(3)第一小问,要注意结合四份图表,全面地概括近代以来世界贸易发展的概 况,可分为新航路开辟、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二战后三个阶段;第二小问一定要做到史 论结合,既要摆出具体的史实来说明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影响世界贸易,例如第一次工业 革命之后的英国、二战后的美苏、两极瓦解后的多极化等,又要把观点和评论蕴含到史 实的表述之中。 【答案】(3)概况: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联系加强,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贸易范围 进一步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19 世纪中期到 20 世纪初期, 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主宰世界贸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二战后,建 立起关贸总协定和世贸组织等,逐步减少贸易壁垒,推动了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世 界贸易额不断增长。(4 分,答出 2 点即可,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评述: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动影响着世界贸易的发展。(2 分)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和以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 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促使全球贸易两极分化,美国占据绝对支配地位;两极格局结束后, 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迅速发展,使世界贸易发展趋向平稳和多元化。(6 分, 结合史实言之成理即可)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1.(2015·湖南株洲一模·19)郭家宏在《从旧帝国到新帝国》中认为:“英国政府开拓殖 民地的动机是为了商业与财富,并非为了领土扩张,所以英国在政治上对殖民地的控制 比较松弛……1783 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第一帝国正式解体。”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 是( ) A.英国在新航路开辟后不重视对外殖民扩张 B.英国海外殖民扩张更关注对殖民地的经济掠夺 C.英国不重视控制殖民地是美国获得独立的主要原因 D.英国的殖民动机与管理政策是导致第一帝国解体的主要原因 【考点】英国的殖民扩张 【解析】英国在新航路开辟后重点对外殖民扩张,故 A 项错误;材料提及英国开拓殖民 地是为了商业和财富,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掠夺,故 B 项错误;美国获得独立主要是北 美人民的争取和斗争,故 C 项错误;材料主要提及英国的殖民动机是为了商业和财富, 因而放松对殖民地的控制,使得美国独立,第一帝国正式解体,故 D 项正确。 【答案】D 2.(2015·湖南永州三模·34)近代以来,一个国家的疆界观与现代化历程紧密相连。我国 学者孙宏年认为“疆界观”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文化上的“疆界观”,另一种是地理上 的“疆界观”。对以下两幅地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 A.两幅地图体现的“疆界观”并无本质区别 B.英国的“疆界观”不利于整体世界的发展 C.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决定了中英两国“疆界观”不同 D.清朝的“疆界观”的实质是一种夷夏之辨的传统观念 【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代“疆界观”;英国的殖民扩张 【解析】一种是文化上的“疆界观”,另一种是地理上的“疆界观”,二者有本质区别, 故 A 项错误;英国的“疆界观”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有利于整体世界的发展,故 B 项错误;自然地理环境是影响因素,但非决定性因素,故 C 项错误;清朝的宗、藩关系, 反映的是传统以华夏为世界中心的夷夏之辨的传统观念,故 D 项正确。 【答案】D 3.(2015·湖南衡阳一模·32)维多利亚时期(1837—1901 年)是英国发展史上的“黄金 时代”,出身高贵、温文尔雅、教养良好等绅士理念逐渐弱化,边沁和穆勒提出的功利 主义伦理道德观成为信条,形成所谓“维多利亚主义”道德风。下面与“维多利亚主 义”道德风产生相关的是( ) ①民主代议制 ②工业革命 ③对外扩张 ④启蒙运动 A.①②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议会改革;工业革命;英国的殖民扩张;启蒙运动 【解析】根据材料的时间信息(1837—1901 年)结合所学可知,维多利亚时代,进行了 多次议会改革,资产阶级代议制进一步发展,故①正 确;1840 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故②正确;工业革命后,英国为了满足资本主 义对市场、原料的需求,对外殖民扩张,故③正确;启蒙运动最先在英国起源,思想方 面的启蒙运动也必然会对“维多利亚主义”道德风的产生有一定影响,故④正确,选择 D 项符合题意。 【答案】D 4.(2015·湖南益阳一模·40)(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在工业革命前服务业已经存在,但是从事服务业的只有极少数专业生产者,或 更寻常地它是多数社会成年人的兼职活动。……工作从手工作坊移向工厂和办公室,于 是产生了同样的专业化和分离过程,如更多工作制度化,更多的男女被吸收进全日制的 职业中,像教育、甚至医药那种服务业,过去只限于家庭中进行,此时日益由受过训练 的专业人员提供了。 ——摘自《财经政治资讯》2001 年第 2 期 材料二 大不列颠各部门国民收入表(单位:万英镑)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801 75550 5430 10320 1811 10750 6250 13110 1821 7600 9300 12200 1831 7950 11710 13340 1841 7990 15550 19690 ——摘自《财经政治资讯》2001 年第 2 期 材料三 英国 1938 年至 1984 年第一、二、三产业就业人数及其比例表 产 业 1938 年 1948 年 1984 年 就业人数 (万人) 占全部就 业人数% 就业人数 (万人) 占全部就 业人数% 就业人数 (万人) 占全部就 业人数% 第一产业 94.9 5.3 112.3 5.6 34 1.69 第二产业 871.6 49.1 973.9 48.9 721.5 33.2 第三产业 909.8 45.6 904.8 45.5 1415 65.2 ——摘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王佩琨《英国第三产业的发展》 材料四 1944 年英国制定了新的教育法令,根据法令的规定,年龄从 5 岁到 16 岁的孩 子接受全日制教育。目前英国有 38000 所中小学,1100 多万孩子入学,绝大多数学生 都从公共基金得到免费教育。 1948 年英国国民医疗保健制度建立。……英国居民从国民保健系统取得的医疗一 般都是免费的,包括就诊、药品和住院。……1984 年卫生保健部门的就业人数 134.2 万人,占整个国民经济就业人员总数的 6.2%,这个比例大大超过了第一产业部门就业 人数所占的比例。 英国的商业部门包括国内和国外贸易,还有旅馆、餐饮和修理部门。1948 年,商 业部门的就业人数是 235.4 万人,到 1984 年增加到 334.2 万人,增加了近一百万人, 就业人数 1984 年比 1948 年增加了 42%。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 1948 年起,英国的无形贸易都是顺差,无形贸易的构成包 括旅游收入、运输费用、保险收入、贷款利息、投资利润及侨民汇款等项劳务收入。 英国是制造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经济危机经常由这些部门开始。 但英国的经济危机程度,与同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而较轻。 ——摘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王佩琨《英国第三产业的发展》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划分出英国第三产业发展的阶段,分析指出各阶段 的主要特点及其成因。(18 分) 【考点】(1)工业革命;英国的殖民扩张;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现代信息技术 【解析】(1)第一阶段,由材料一可以得出工业革命后是第三产业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由材料一可以得出其特点是就业人员专业化程度大大提高,由材料二可以得出国民收入 的比重迅速增加,主要原因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的阶段特征角度考虑;第二阶段,由材料三和材料四可以看出第二个阶段是第二次工业 革命到第三次科技革命之前,由材料三所给数据可以看出,第二阶段特点是第三产业徘 徊不前,原因根据所学知识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逐步落后的角度来回答;第三阶段, 由材料三和材料四可以得出是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特点由材料三可以得出,从业人员 超过第一二产业总和,原因从材料四所涉及的社会福利方面,以及经济全球化和第三次 科技革命角度考虑。 【答案】(1)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工业革命兴起后。(1 分)特点是就业人 员专业化程度大大提高;所占国民收入比重快速增加。(2 分)主要原因:一是君主立 宪制建立与发展,政治稳定;二是工业革命推进,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三是英国确立 了世界殖民霸权,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3 分) 第二阶段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到科技革命前。(1 分)特点是第三产业徘徊不前。(2 分) 主要原因一是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资本家不愿更新企业的生产设备和提高生产技 术,把资本主要投资国外;二是英国拥有广大的殖民地,依靠殖民地利润而忽视工业生 产技术水平的提高。(3 分) 第三阶段是 1948 年后(或科技革命后)。(1 分)特点是就业人数超过第一、二产业人 数的总和,成为国家就业人数最多的行业。(2 分)主要原因:一是国家推行社会福利 政策,重视教育,建立医疗保健制度等;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三是科技革命后科技水平大大提高,特别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3 分) 工业革命 1.(2015·湖南常德一模·30)1672 年和 1692 年英国政府又先后颁布《航海条例》,到 1849 年废除大部分《航海条例》。1854 年,外国的商船被准许从事英国沿海的贸易,至此, 《航海条例》所规定的限制完全取消。英国完全取消《航海条例》( ) A.表明英国已无力主导世界市场 B.说明自由主义已成为英国的经济政策 C.是因为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D.反映出美国已成为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强劲对手 【考点】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19 世纪中期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主导世界市场,故 A 项 错误;《航海条例》是英国需要保护自己的利益在重商主义思潮的影响下颁布的,这样 就能减缓荷兰、两牙贸易对于英国的冲击,而且把殖 民地的经济也紧紧拉到本土上,提高本土经济的实力,而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成为“世 界工厂”他可以凭借自己发达的工业在世界市场上与其他国家竞争,取消《航海条例》 说明自由主义取代重商主义而成为英国经济的指导思想,故 B 项正确;在工业革命后世 界市场只是初步形成,并不是已经形成,故 C 项错误;在工业革命后,美国还未成为英 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强劲对手,故 D 项错误。 【答案】B 2.(2015·湖南常德一模·31)“自由主义”这个词在英语中第一次出现是在 1819 年;“激 进主义”,1820 年;“社会主义”,1832 年;“保守主义”,1835 年。“个人主义”、“立宪 主义”、“人文主义”、“女权主义”和“君主主义”这些词,都出现于 19 世纪 30 年代。 “民族主义”、“共产主义”、“浪漫主义”则是在 19 世纪 40 年代出现的。以下评论,正 确的是( ) A.工业革命造成了主义的泛滥 B.所有“主义”都具有政治色彩 C.近现代政治概念均源于欧洲 D.工业革命深刻影响了欧洲社会 【考点】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材料列举到了很多主义,但是并没有到泛滥的地步,故 A 项错误;材到料中的 “主义”涉及到政治、文化等方面,并不是都有政治色彩,如“浪漫主义”,故 B 项错 误;不能仅仅凭借这些“主义”就说明近现代政治概念都源于欧洲,故 C 项错误;一定 时期的思想反映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从 19 世纪开始各种“主义”出现,是因为受 到工业革命的影响,故 D 项正确。 【答案】D 3.(2015·湖南株洲一模·22)马克斯·勒纳在评价《国富论》时指出:“他在封建欧洲解 体之末、近代世界开始之时写作,在这个世界中,封建制度仍以既得利益集团经常表现 的顽固性坚持。他正是为了反对这种利益集团而写作。”据此,可知《国富论》诞生的 主要背景是( ) A.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的普遍确立 B.法国大革命席卷整个欧洲 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工业革命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刚刚完成 【考点】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材料中讲“封建制度仍以既得利益集团经常表现的顽固性坚持”,故 A 项错误; 材料所提供评价不能判断其与法国大革命关系,且与经济联系不够密切,故 B 项错误; 封建欧洲解体之末、近代世界开始可以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工业革命相联系,符合事 实,故 C 项正确;《国富论》为经济著作,与英国革命联系不大,故 D 项错误。 【答案】C 4.(2015·湖南岳阳一模·21)如下图所示,19 世纪英国与美国的产品平均年出口值(百 万镑)经历了不断变化的过程。从这幅图表中,我们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 A.英国通过工业革命发展成为“世界工厂” B.美国凭借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外贸领域反超英国 C.英国并未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获得利益 D.美国通过签订关贸总协定掌握贸易霸权 【考点】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图中可见,从 1841 年到 1890 年间美国的产品出口额逐渐超过英国,英国“世 界工厂”的地位不保,故 A 项错误;从时间上判断,美国的产品出口额逐渐超过英国的 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故 B 项正确;英国也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获得利益,故 C 项错误;君主制与共和制,在材料中并未涉及,故 D 项错误。 【答案】B 5.(2015·湖南长沙一模·34)美国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原文:“任何一州未经正当法律程 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但是 19 世纪后半叶最高法院把修正案中的 “任何人”解释为任何“法人”。这样解释所产生的影响是( ) A.社会公共利益得到宪法保护 B.启蒙思想成为宪法理论来源 C.维护产权成为司法判决核心 D.私人垄断发展获得法律保障 6.(2015·湖南衡阳二模·32)“一般来说,其主要影响就是迫使女性走出家庭,进入新的 工薪经济……工厂和有薪工作成为抚养孩子和家务劳动之外的又一选择……而后建立 的公共学校也使妇女们受益匪浅。在那里,她们可以接受与男子们相同的教育。到 20 世纪初期,妇女已经赢得了选举的权利。”材料中所反映出来的妇女地位提高的主要原 因是( ) A.工业革命的开展 B.启蒙思想的传播 C.家庭结构的变动 D.女权运动的发展 【考点】工业革命 【解析】从“工薪经济”、“工厂和有薪工作”,可知是工业革命为妇女提供了工作的 机会,从而提高了妇女地位,故 A 项正确;启蒙运动是反对封建制度和教会特权,建立 民主制度,与题中“工厂和有薪工作”等信息不符,故 B 项错误;从“工厂和有薪工作 成为抚养孩子和家务劳动之外的又一选择”,可知“工厂和有薪工作”改变了家庭结构, 因而家庭结构的变动不是导致妇女地位提高的主要原因,故 C 项错误;女权运动材料中 没有体现,故 D 项错误。 【答案】A 7.(2015·湖南岳阳一模·22)不同的经济模式折射出不同经济学派的经济学说。在西方资 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始终存在着两大相互对立的经济学说——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 义。他们( ) A.看似相互矛盾但目的一致 B.对国家干预经济看法一致 C.对市场调节作用看法一致 D.都始终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 【考点】工业革命——自由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凯恩 斯主义 【解析】首先明确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的含义:自由主义提倡市场机制,反对人为干 涉经济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主张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凯恩斯主义主张 政府干预经济,即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扩大政府 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两者都是为了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维 护资本主义制度,故 A 项正确;前者反对国家干预,后者支持国家干预,故 B 项错误; 对市场调节作用看法不一致,故 C 项错误;两者在特定的时间内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并非始终,故 D 项错误。 【答案】A 8.(2015·湖南衡阳一模·32)维多利亚时期(1837—1901 年)是英国发展史上的“黄金 时代”,出身高贵、温文尔雅、教养良好等绅士理念逐渐弱化,边沁和穆勒提出的功利 主义伦理道德观成为信条,形成所谓“维多利亚主义”道德风。下面与“维多利亚主 义”道德风产生相关的是( ) ①民主代议制 ②工业革命 ③对外扩张 ④启蒙运动 A.①②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议会改革;工业革命;英国的殖民扩张;启蒙运动 【解析】根据材料的时间信息(1837—1901 年)结合所学可知,维多利亚时代,进行了 多次议会改革,资产阶级代议制进一步发展,故①正确;1840 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 工业革命,故②正确;工业革命后,英国为了满足资本主义对市场、原料的需求,对外 殖民扩张,故③正确;启蒙运动最先在英国起源,思想方面的启蒙运动也必然会对“维 多利亚主义”道德风的产生有一定影响,故④正确,选择 D 项符合题意。 【答案】D 9.(2015·湖南怀化二模·41)(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20—1948 年世界贸易增长率与世界工业生产增长率比较表 时 段 世界贸易年均增长率(%) 世界工业生产年均增长率(%) 1820—1840 1840—1860 1860—1870 1870—1900 2.81 4.84 5.53 3.2 2.9 3.5 2.9 3.7 1900—1913 1913—1929 1929—1938 1938—1948 3.7 0.7 −1.2 0.0 4.2 2.7 2.0 4.1 ——摘编自姚曾荫《国际贸易概论》 根据表格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项影响世界贸易增长率的主要因素,并选取表格 中任一时段用史实进行说明。(注意:必须用同一时段的史实对三因素进行分析说明。) 【考点】工业革命;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解析】第一小问因素,依据表格中“世界贸易年均增长率”“世界工业生产年均增长率” 信息,从工业生产状况、科学技术发展情况、国际贸易政策、国际局势等方面回答即可; 第二小问说明,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同一时段的史实对三因素进行分析说明即可。 【答案】示例一: 1860—1870 年世界贸易增长迅速。 因素:科技的进步(世界工业生产状况);新交通工具的出现;国际贸易政策;世界市 场。(任答 3 点。记 6 分) 说明:工业革命在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的完成,世界工业生产迅猛发展;新交通工具的 出现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为便捷;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资产阶级 大力开拓市场,抢占殖民地,世界市场初步形成,。(6 分) 示例二: 1929—1938 年世界贸易出现负增长。 因素:世界工业生产状况;国际贸易政策和世界市场;国际局势。(6 分) 说明:经济大危机,使得世界工业生产大幅下降;为应对危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行 贸易保护政策,世界市场体系遭到破坏;法西斯上台,国际局势紧张动荡,世界贸易受 到严重影响。(6 分) 示例三:1913—1929 年世界贸易增长率迅速下降。 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国际贸易政策。(6 分) 说明:一战前协约国与同盟国之间的扩军备战,导致地区动乱和世界局势的紧张;一战 使交战双方深受战争的破坏,经济遭到沉重打击,欧洲的工业生产水平大倒退;由于战 争给交战双方带来长期的心灵创伤,各国之间特别是交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难以立刻消 除,严重影响世界贸易。(6 分) 10.(2015·湖南益阳一模·40)(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在工业革命前服务业已经存在,但是从事服务业的只有极少数专业生产者,或 更寻常地它是多数社会成年人的兼职活动。……工作从手工作坊移向工厂和办公室,于 是产生了同样的专业化和分离过程,如更多工作制度化,更多的男女被吸收进全日制的 职业中,像教育、甚至医药那种服务业,过去只限于家庭中进行,此时日益由受过训练 的专业人员提供了。 ——摘自《财经政治资讯》2001 年第 2 期 材料二 大不列颠各部门国民收入表(单位:万英镑)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801 75550 5430 10320 1811 10750 6250 13110 1821 7600 9300 12200 1831 7950 11710 13340 1841 7990 15550 19690 ——摘自《财经政治资讯》2001 年第 2 期 材料三 英国 1938 年至 1984 年第一、二、三产业就业人数及其比例表 产 业 1938 年 1948 年 1984 年 就业人数 (万人) 占全部就 业人数% 就业人数 (万人) 占全部就 业人数% 就业人数 (万人) 占全部就 业人数% 第一产业 94.9 5.3 112.3 5.6 34 1.69 第二产业 871.6 49.1 973.9 48.9 721.5 33.2 第三产业 909.8 45.6 904.8 45.5 1415 65.2 ——摘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王佩琨《英国第三产业的发展》 材料四 1944 年英国制定了新的教育法令,根据法令的规定,年龄从 5 岁到 16 岁的孩 子接受全日制教育。目前英国有 38000 所中小学,1100 多万孩子入学,绝大多数学生 都从公共基金得到免费教育。 1948 年英国国民医疗保健制度建立。……英国居民从国民保健系统取得的医疗一 般都是免费的,包括就诊、药品和住院。……1984 年卫生保健部门的就业人数 134.2 万人,占整个国民经济就业人员总数的 6.2%,这个比例大大超过了第一产业部门就业 人数所占的比例。 英国的商业部门包括国内和国外贸易,还有旅馆、餐饮和修理部门。1948 年,商 业部门的就业人数是 235.4 万人,到 1984 年增加到 334.2 万人,增加了近一百万人, 就业人数 1984 年比 1948 年增加了 42%。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 1948 年起,英国的无形贸易都是顺差,无形贸易的构成包 括旅游收入、运输费用、保险收入、贷款利息、投资利润及侨民汇款等项劳务收入。 英国是制造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经济危机经常由这些部门开始。 但英国的经济危机程度,与同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而较轻。 ——摘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王佩琨《英国第三产业的发展》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划分出英国第三产业发展的阶段,分析指出各阶段 的主要特点及其成因。(18 分) 【考点】(1)工业革命;英国的殖民扩张;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现代信息技术 【解析】(1)第一阶段,由材料一可以得出工业革命后是第三产业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由材料一可以得出其特点是就业人员专业化程度大大提高,由材料二可以得出国民收入 的比重迅速增加,主要原因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 阶段特征角度考虑;第二阶段,由材料三和材料四可以看出第二个阶段是第二次工业革 命到第三次科技革命之前,由材料三所给数据可以看出,第二阶段特点是第三产业徘徊 不前,原因根据所学知识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逐步落后的角度来回答;第三阶段, 由材料三和材料四可以得出是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特点由材料三可以得出,从业人员 超过第一二产业总和,原因从材料四所涉及的社会福利方面,以及经济全球化和第三次 科技革命角度考虑。 【答案】(1)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工业革命兴起后。(1 分)特点是就业人 员专业化程度大大提高;所占国民收入比重快速增加。(2 分)主要原因:一是君主立 宪制建立与发展,政治稳定;二是工业革命推进,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三是英国确立 了世界殖民霸权,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3 分) 第二阶段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到科技革命前。(1 分)特点是第三产业徘徊不前。(2 分) 主要原因一是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资本家不愿更新企业的生产设备和提高生产技 术,把资本主要投资国外;二是英国拥有广大的殖民地,依靠殖民地利润而忽视工业生 产技术水平的提高。(3 分) 第三阶段是 1948 年后(或科技革命后)。(1 分)特点是就业人数超过第一、二产业人 数的总和,成为国家就业人数最多的行业。(2 分)主要原因:一是国家推行社会福利 政策,重视教育,建立医疗保健制度等;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三是科技革命后科技水平大大提高,特别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3 分) 11.(2015·湖南郴州二模·40)(25 分)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商品经济的发展极大地 解放了生产力,推动着社会的变革和撬动了大国的崛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 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 20 世纪 30 年代,又加入 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 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摘编白电视记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英美两国对传统市场经济模式创新分别是什么?两国 新的市场经济模式产生的历史背景分别是什么?(6 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以来世界贸易发展的概况;(4 分)并结合史实评 述 19 世纪后世界贸易发展与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之间的关系。(要求:有观点,有史实并 言之成理)(8 分) 【考点】(1)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自由主义);罗斯福新政 (3)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 全球化趋势;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解析】(1)第一小问,要分开英国、美国分别回答,英国是自由主义的典型代表,美 国罗斯福新政则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第二小问,英国自由主义经济模式产生 的历史背景,与当时资产阶级革命确立统治、工业革命、亚当斯密的理论分不开,而美 国国家干预经济模式产生的历史背景,则与美国的政治制度、罗斯福新政、凯恩斯的理 论分不开。 (3)第一小问,要注意结合四份图表,全面地概括近代以来世界贸易发展的概况,可分 为新航路开辟、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二战后三个阶段;第二小问一定要做到史论结合, 既要摆出具体的史实来说明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影响世界贸易,例如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 的英国、二战后的美苏、两极瓦解后的多极化等,又要把观点和评论蕴含到史实的表述 之中。 【答案】(1)创新:自由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和国家干预经济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市 场经济模式。(2 分) 背景:英国: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成功;亚当·斯密《国 富论》的自南经营、自南竞争和自南贸易思想。 美国:美国民主制度;罗斯福新政;凯恩斯主义。(4 分,每点 1 分,英美各答两点即 可。) (3)概况: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联系加强,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贸易范围进一步扩 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19 世纪中期到 20 世纪初期,欧美发 达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主宰世界贸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二战后,建立起关 贸总协定和世贸组织等,逐步减少贸易壁垒,推动了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世界贸易 额不断增长。(4 分,答出 2 点即可,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评述: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动影响着世界贸易的发展。(2 分)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和以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 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促使全球贸易两极分化,美国占据绝对支配地位;两极格局结束后, 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迅速发展,使世界贸易发展趋向平稳和多元化。(6 分, 结合史实言之成理即可) 12.(2015·湖南衡阳二模·40)(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3 年 9 月在湖广总督张之洞的主持下,汉阳铁厂在湖北龟山建成投产。创 办经费最初定为 246 万余两 ,到建成时,实际支出 500 万两左右。1896 年 4 月该厂改 为官督商办形式,“所有盈亏,全归商认,与官无涉”。 因计划不周,所购设备不适于 炼制大冶铁矿提供的含磷较高的矿砂,所炼钢料不符合铁路钢轨的要求,钢铁生产陷入 困境。1908 年 3 月 26 日,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合并组成汉冶萍煤铁厂矿有 限公司,改官督商办为完全商办公司,盛宣怀任总理。至辛亥革命前,有炼铁炉 3 座, 炼钢炉 6 座,约年产生铁 8 万吨,钢近 4 万吨,钢轨 2 万余吨 。……抗日战争时期, 汉阳铁厂部分冶炼设备内迁重庆,其余被日军侵占。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接收,作 为敌伪产业清理结束。 ——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862 年,卡内基把以前自己入股的两家公司合并起来,成立了联合制铁公司。 1890 年,卡内基将公司名称变为卡内基钢铁公司,资金增长到 2500 万美元,他持公司 半数以上股份。1892 年,卡内基在合并了 30 多家厂商公司的基础上,在全美范围内成 立了钢铁托拉斯公司,建立了从铁矿石开采、炼钢、以及运输到销售的一整套经营系统。 到了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卡内基钢铁公司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企业。它拥有 2 万多员工以及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它的年产量超过了英国全国的钢铁产量,年收益额 达 4000 万美元。卡内基与洛克菲勒、摩根并立为当时美国经济界的三大巨头。 ——摘编自《公司的力量》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汉阳铁厂和卡内基钢铁公司建立的背 景,并归纳汉阳铁厂发展的特点。(14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与汉阳铁厂相比,卡内基钢铁公司具 有哪些发展优势?并据此谈谈其对现代企业发展的启示。(11 分) 【考点】(1)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 (2)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解析】(1)第一小问背景,汉阳铁厂的背景归纳洋务运动开展的背景和兴办民用工业 原因的史实说明即可,从卡内基钢铁公司建立的时间,可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 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说明即可;第二小问特点,从材料一归纳汉阳铁厂在管 理形式、经营模式和发展状况等方面的史实总结特点即可。 (2)第一小问优势,从企业发展必需的技术条件、经营模式、制度保障、广泛市场等方 面总结卡内基钢铁公司具备的优势;第二小问启示,结合第一小问中的优势,阐述现代 企业发展所需措施即可。 【答案】(1)背景:汉阳铁厂:①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严重;②在抵抗外国侵略和镇 压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一些先进的中国人逐渐认识到洋枪洋炮的厉害;③洋务运动兴 起后,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方面的问题,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4 分。 答出 2 点即可) 卡内基: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新技术、新发明广泛应用;②重化工业生产规模扩大, 生产社会化趋势加强;③资产阶级调整生产组织形式,垄断组织出现。(4 分。答出 2 点即可) 特点:①由官办到官督商办再到商办;②由政府统筹到企业自负盈亏;③企业也由单个 经营走向关连企业的跨行联合;④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加上外国侵略和国内黑暗统治, 发展艰难。(6 分。答出 3 点即可) (2)优势:①技术领先:吸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最新科技成果;②经营模式优越:建立 了垄断组织最高形式托拉斯,并形成了从采矿、冶炼、运输,到销售的完整的经营系统; ③制度先进:资本主义制度为企业发展建立了民主、平等、自由、法治的经营环境(资 产阶级统治的建立);④市场广阔:殖民扩张推动海外市场扩大。(6 分。答出 3 点即可) 启示:①加强技术创新,变“中国制造”为“中国智造”;②推动行业整合,扩大规模, 提升市场竞争力;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④加强国家法治建设。(5 分。言之成理、谈出 3 点即可) 13.(2015·湖南永州三模·41)(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区域/国家 GDP 总量 百万美元 人均 GDP GDP 比例 世界百分之(%) 1820 年 清仁宗嘉庆二十五年 228600 600 32.9 法国 38434 1135 5.5 英国 36232 1706 5.2 日本 20739 669 3 德国 26349 1077 3.8 美国 12548 1257 1.8 1870 年 大英帝国 265000 24.1 清穆宗同治九年 189740 530 17.2 英国 100179 3190 9.1 美国 98374 2445 8.9 法国 72100 1876 6.5 德意志帝国 71429 1839 6.5 日本帝国(明治时代) 25393 737 2.3 1913 年 大英帝国 570406 21.1 美国 517383 5301 19.1 中华民国 241344 552 8.9 德意志帝国 237332 3648 8.8 英国 224618 4921 8.3 法国 144489 3485 5.3 日本帝国(大正时代) 71653 1387 2.6 历史学家李剑鸣认为,历史解释包括了解事实的真实含义,寻找不同事实之间的关系, 最后做出恰当的判断。请你以此为标准对上述表格进行历史解释。(12 分) 【考点】工业革命;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840 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侵略;晚清 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解析】比较从 1820 年到 1870 年各国 GDP 总量和比例的变化,中国的世界领先地位被 英国取代,依据英国工业革命、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 场分析;比较从 1870 年到 1913 年各国 GDP 总量和比例的变化,美、德、日迅速崛起, 逐渐超越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依据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后起资本主义国家科技创 新和制度创新分析。综上所述,国家的发展战略 在立足国情同时,还要加快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 【答案】含义:工业革命后,中国逐渐失去世界领先地位,并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西 方主要国家发展迅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德、日迅速崛起, 逐渐超越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3 分) 关系: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则逐渐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自然经济逐步瓦解,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随着西方各国资本主义代议制的 确立、完善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凭借科技创新和制度创 新等优势逐渐超越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6 分) 判断:国家的发展战略必须立足国情,走自己的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重视发展科教;与 时俱进,进行制度创新才能有效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3 分,言之成理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