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 2016-2017 学年高一历史 3 月月考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一历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 2016-2017 学年高一历史 3 月月考试题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1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 2016-2017 学年高一历史 3 月月考试题 一、单选题(共 50 分) 1.《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 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 A . “ 重 农 ” 的 思 想 B.“ 靠天吃饭”的观念 C . “ 不 误 农 时 ” 的 思 想 D.“精耕细作”的特点 2.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可能填写的是( ) A.精耕细 作 B.铁犁牛耕 C.封建土地私有 制 D.自然经 济 3.春秋时期,齐桓公的国相管仲认为“地之守在城,城之守在兵,兵之守在人,人之守在粟”。这 种思想( ) A.加剧了诸侯之间的争霸战争 B.限制了城市商品经济的 发展 C.体现了发展农业富国强兵的要求 D.肯定了封邦建国的重要作用 4.唐朝均田制规定了占田的最高限额,如贞观年间,泽州(今山西晋城现)刺史长孙顺德以“前刺史 张长贵、赵士达并占境内膏腴之田数十倾,顺德并劾而追夺,分给贫户”,这说明唐朝均田制 ( ) A.对土地买卖的限制有所松动 B.通过授田把小农固定在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2 土地上 C.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 D.平均分配土地以缩小贫 富差距 5.下表是宋代南北方户数变化表 时间 户数(人口数) 北宋初期 北方人口 100 多万户,南方人口 230 多万户。 宋元丰三年 北方人口 459 万户,南方人口 830 万户。 影响上表南北方户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朝代长短变化 B.王朝力量变化 C.疆域面积变化 D.经济格局 变化 6.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粉彩和 珐琅彩。这座墓葬的时间应不早于( ) A.魏晋 B.隋 唐 C.宋 代 D.清代 7.景德窑,宋景德年间烧造,土白壤面增,质薄腻,色滋润。真宗命进御瓷,瓷底书“景德年制” 四字,由此判断此窑的性质是( ) A . 官营 手 工业 B. 民营 手 工业 C . 家庭 手 工 业 D.私营手工业 8.宋史专家赵宝珠认为,“……是宋代以前商品经济发展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事物,它扎根于农村 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后把与城市相连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 市区,使宋代城市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创出了中国古代城市……的新道路。”材料说明( ) A.宋代坊市界限被打破 B.宋 代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C.宋代草市加速城市化进程 D.宋代城乡差别消 失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3 9.宋朝经济发展的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西方汉学家把宋朝的转折 点称为一次“复兴”或者一次“商业革命”,是毫不为过的,特别是与同时代的欧洲相比,更显 现出开风气之先的独特风采。以下属于宋朝“商业革命”的表现是( ) ①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②工商业市镇大批涌现 ③对外贸易发达 ④市和坊的界限被 打破 A . ① ② ③ B . ① ③ ④ C.①②④ D.② ③④ 10.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中说:“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泛 指开发山泽资探的人)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下列 符合材料主张的是( ) A . 农 为 邦 之 本 B.对农工商业一视同仁 C . 士 农 工 商 四 民 平 等 D.重农抑商 11.“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 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 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以此来判断新航路开辟的影晌( ) A.促进欧洲开始社会转型 B.资产阶级 开展了殖民黑奴贸易 C.推动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D.导致欧洲 商业贸易中心的转移 12.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是四位航海家开辟的新航路。其中迪亚士船队的航行路线是( )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4 A.① B.② C.③ D.④ 13.马克思就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曾指出:“问题并不在于英国是否有权利来征服印度,而在于印 度被不列颠人征服是否要比被土耳其人、波斯人或俄国人征服好些。”下列观点最切合马克思这 一论述的是( ) A.英国有权利征服印度 B.英 国侵略印度具有双重作用 C.先进文明侵略落后文明值得肯定 D.落后文明难以征服先进文明 14.据联合国公布的资料,1650~1850 年,非洲人口处于同一水平,甚至有所减少,这在人类历史 上是前所未有的 。由于人口锐减,用地荒芜,城镇、村落成为废墟,贝宁、安哥拉及刚果地区 都面目全非了。出现上述的主要原因是( ) A . 奴 隶 贸 易 的 开 展 B.西方工 业文明的冲击 C.非洲生产力落后,疫病流行 D.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 15.敲窗人 Knocker-up 这一种职业出现在 19 世纪的英格兰,当时闹钟尚未发明,所以需要 Knocker-up。敲窗人的工作是每天早上沿街挨家挨户敲窗户,以叫醒要起床的男人们。每个被 叫醒的人会给他几便士。材料中需要按时起床的男人们主要是( )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5 A.为了准时到工厂上班 B.听 广播关注天气情况 C.躲避德军白天的轰炸 D.石 油危机致油料紧张 16.下面是英国人均原棉消耗量变化。这与变化( ) A.导致英国走上了对外掠夺道路 B.有利于棉纺织业进行技术革新 C.表明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时尚 D.说明工业革命促使棉织品普及 17.工业革命后,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 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赞:“我看到这列火车真高兴,我 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这说明铁路发展( ) A.促进了人口迁徙与种族融合 B.冲击了当时的社会关系 C.彻底结束了英国的贵族制度 D.加快了工业革命的进程 18.《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提到,大城市人口中的工人所占比重日益增强,工人中的女工、童 工人数所占比重加大,城市工人中的爱尔兰人所占比例增加,以及工人中患热病、肺结核等疾 病的人愈来愈多等等。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工人权利缺乏保障,劳资关系紧张 B.劳动力缺乏,工人境遇悲惨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6 C.工人散漫懒惰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D.蒸汽动力导致工人劳动强度增大 19.阅读下表,在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速最快的五十年,英国正在进行( ) A . 资 产 阶 级 革 命 B.第三次议会制度改革 C . 第 一 次 工 业 革 命 D.第二次 工业革命 20.1902 年,清政府上谕称:“近来地利日兴,商务日广,如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 条”,此后清政府颁行了 10 余类近 20 项经济法规。材料表明(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成为清政府经济支柱 B.清政府意在规范外国资本主义在华经营行动 C.清政府顺应法制化潮流,鼓励发展经济 D.经济法规的颁布满足了民族资产阶级要求 21.下列最能反映历史发展潮流的企业是( ) A.开平煤矿 B.江南制造总局 C.安庆内军械 所 D.继昌隆缫丝厂 22.光绪七年(1881 年),广东南海知县徐赓陛以“各省制办机器,均系由官设局,奏明办理,平民 不得私擅购置”,以及机器缫丝厂“男女混杂,易生瓜李之嫌”,“夺人之生业”为由,查封各处 缫丝厂。这说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 ) A.从产生之日起就注定必然会失败 B.是在清政府的财力支持下产生的 C.在设厂经营上遭封建官府的压迫 D.既具有进步性又具有先天软弱性 23. 如果给下面三幅图片配上一个共同的主题,最合适的应是( )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7 A.抵御外国侵略的清朝官员 B.推动近代工业发 展的重要人物 C . 实 业 救 国 的 倡 议 者 D.追求立宪的代表 24.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 19 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 “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创办了一些实 业,1916 年前后,他创办的企业最为红火,其原因不包括( )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政府提倡使用国货 C.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实业救国思潮以及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25.1937 年 8 月至 11 月上海共迁出民营工厂 148 家,机器物资 12400 吨。内迁的工厂第一步先迁 到武汉,第二步再迁四川,据统计:到 1940 年 6 月沙市、宜昌失守时,沿海沿江迁入四川的民 营工厂共计 245 家,物资总约 9 万余吨。迁移地址 90%以上均在川东重庆、巴县一带,少数在 成都和川西各县。自抗战爆发,沿海沿江的民营厂矿 40 余家率先迁移重庆。以下对材料解读错 误的是( ) A.企业内迁与战局发展直接相关 B.近代中国的工业布局因此发生 改变 C.为抗战的胜利打下了物质基础 D.民族工业在炮火洗礼中迅速发 展壮大 二、材料阅读(共 50 分) 26.(18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 的进步。……井田制度遭到严重的破坏。公元前 594 年鲁国“初税亩”。……围绕着“争霸”战争 的需要,春秋以至战国的整个历史阶段内,诸侯国们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改革。经过改革,公室宗族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8 逐渐衰亡,卿族甚或平民贵族势力增强,这些都为文化的理性主义和人本思潮的兴起奠定了社会物 质基础。 ——潘俊杰、魏婧《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 材料二: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绩(部分) 时期 内容 备注 春秋战国 牛耕、铁农具 都江堰、郑国渠 测知二十四节气 有利于安排农事 秦汉 楼车 提高播种效率 选种、育秧 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魏晋南北朝 翻车 《齐民要术》 隋唐 筒车、曲辕犁 宋元 踏犁 由人力操作,弥补耕牛的 不足 《农桑辑要》 元朝政府研发的农业指 导用书 《十二气历》 明清 《农政全书》 材料三: 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 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 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1)根据材料一,归纳出推动社会转型的因素。(6 分)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9 (2)精耕细作是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4 分)结合所 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2 分) (3)指出材料三中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商鞅持此主张是基于什么认识?有何具体背景? (6 分) 27.(16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0 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 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 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 种菽粟。 ——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 材料二:马克思在 1853 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 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 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把 侵 略 同 侵 略 带 来 的 社 会 变 化 分 开 来 , 是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一 个 重 要 思 想 。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7 分)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10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概括 19 世纪外 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9 分) 28.(16 分)工业革命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 科技革命。但无论是它的兴起或是影响都看到政治的影子。 材料一 工业革命的展开有多种原因,其中,封建制度的结束就是一个明显的工业革命导火线。 随着封建制度于 18 世纪初在西方消失,贵族及大地主所享有的各种 特权(例如贸易的专利)也 随之消失。这些改变推动了自由贸易,形成了更大规模的市场,使工商业的发展更为蓬勃。在 这种改变下,旧有的家庭式工业生产模式已不能满足贸易发展的需要,所以人们便致力改进生 产技术和生产模式以增加产量,因而引发了工业革命。 ——维基百科 工业革命 词条 材料二 工业革命展开后,新兴工业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强烈要求参与国家管理。1830 年,在法国七月革命的冲击下,英国再次掀起改革运动高潮。资产阶级和工人都发动起来,改 革 的 呼 声 响 彻 全 国 。 集 会 、 游 行 此 起 彼 伏 , 有 些 地 方 甚 至 发 生 暴 动 。 ——百度百科 ××改革 词条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11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6 分) (2) 材料二中英国改革运动的高潮指的是什么事件?结果怎样?(6 分) (3)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工业革命和政治的关系。(4 分)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12 参考答案及解析 1. D B CCD 6. D A C B B 11. C A B A A 16.BB B D C 21.D C B A D 26.(1)因素: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生产关系的调整(阶级关系的变化、 诸侯国的改革);思想解放(百家争鸣)。(6 分) (2)表现: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改进耕作技术;兴修农田水利;重视农时;总结推广农业经验。 (4 分,每点 1 分,任答 4 点即可) 原因:人多地少;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重农抑商观念的长期影响。(2 分,任答两点即可) (3)态度:孟子:农商平等;商鞅:重农抑商。(2 分) 认识:农业是本业,商业是末业。(2 分) 背景:当时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2 分) 27.(1)自然经济加速解体;(3 分)农产品商品化,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2 分)农业经济与商品 经济的关系发生变化。(2 分) (2)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但使原有经济结构遭到破坏,社会经济出现新成分; 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企业创办,民族工业兴起;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市场。(9 分) 28.(1)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自由贸易和市场的扩大;改进生产技术和模式;手工工场的实 践。(6 分) (2)事件:1832 年议会改革。(2 分) 结果: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议席;促进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4 分) (3)关系:工业革命和政治的关系:英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是工业革命兴起的前提;工业 革命推进了英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4 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