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8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潍坊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山东省潍坊市2019——020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座号、考号填涂在相应位置。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为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状况图。据此可知,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图 A. 彼此隔绝,缺少交流 B. 相对独立,多元发展 C. 起源非洲,全球扩散 D. 欧洲发达,领先世界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图片可知,中国、印度、两河流域、埃及、希腊等各种古代文明都是在一定的区域内相对独立地发展的,故选B;A项“彼此隔绝”不符合史实,排除;图片无法体现“起源非洲,全球扩散”“欧洲发达,领先世界”,排除CD。 2.中古时期西欧有一句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自由”是市民阶层的合法身份,农奴一旦进入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获得市民身份,领主无权强迫他们变回农奴。这反映出 - 12 - A. 农奴是城市的主要组成部分 B. 城市中人人都有自由的身份 C. 自治城市与封建势力的对峙 D. 封建领主势力遭到空前削弱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强调城市的自治属性,“领主无权强迫他们变回农奴”反映出封建领主无法限制住满一年零一天的农奴,这体现了自治城市与封建势力的矛盾与对峙,C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农奴是城市的主要部分,排除A;只有住满一年零一天,才能获得市民身份,排除B;空前削弱过于夸张,排除D。 3.1670年,英国国王任命鲁珀特王子成立“哈德逊湾公司”,许其以哈德逊湾入海流域的皮毛贸易专营权。英国政府授予该公司制定法律、审判罪犯、组建军队的政治权力,并将这片领土面积达400万平方公里的公司辖地命名为“鲁珀特领地”。由此可知,哈德逊湾公司 A. 拥有了部分国家职能 B. 成为殖民侵略的先行者 C. 一度垄断了世界贸易 D. 确立了英国的殖民霸权 【答案】A 【解析】 【详解】英国政府授予哈德逊湾公司制定法律、审判罪犯、组建军队的政治权力,说明哈德逊湾公司有了部分国家职能,故选A;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列强即开始殖民侵略,B项中“先行者”错误,排除;C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点睛】 4.“现代西方文明之所以建筑在古典文明的基础之上,完全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以来,西方人在文化上主动认亲的结果。”促使西方人主动认亲的根源是 A. 新航路开辟的推动 B. 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 C.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D. 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文艺复兴是欧洲人打着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宣扬资产阶级思想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所以其根源应该是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故选D;文艺复兴的出现在新航路开辟之前,排除A;BC是文艺复兴出现的原因,但不是根源,排除。故选D。 5. - 12 -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往往存在与启蒙思想家们所倡导的民主思想和原则相背离的地方。对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不可只看它怎么说,更要看它怎么做,运作比字句更重要,只有了解实际的运作过程,才能有真正深刻的理解。”这表明西方民主政治 A. 体制的弊端暴露日益明显 B. 与启蒙思想相背离 C. 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 D. 具有虚伪性欺骗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往往存在与启蒙思想家们所倡导的民主思想和原则相背离的地方”可以看出,西方民主政治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C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理论与实践的差距,而不是体制存在的问题,排除A;材料强调的是与启蒙思想家们所倡导的民主思想和原则相背离,而不是与启蒙思想想背离,排除B;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6.英国发展方式以和缓、平稳、渐进为主要特色,即英国是一个稳重的民族,它注重实际而不耽于空想,长于宽容而不爱走极端。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英国方式”的是 A. 贵族迫使国王签署《大宪章》 B. 热衷扩张确立了全球优势 C. “光荣革命”巩固革命成果 D. 参加协约国集团对抗德国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注重实际而不耽于空想,长于宽容而不爱走极端”可知“英国方式”最典型的特点是通过妥协达成目标,因此最能体现“英国方式”的是光荣革命,光荣革命通过不流血的方式实行了对革命成果的巩固,故选C;ABD都不能体现通过妥协达成目标的特点,不能体现“英国方式”,排除。故选C。 7.“日前,无可争辩的和容易解释的事实是,‘美好的旧时代’人数众多的小中间阶级已经被工业摧毁,从他们当中一方面分化出富有的资本家,另一方面又分化出贫穷的工人”。这反映了工业革命 A. 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B. 改变了社会阶级结构 C. 致使贫富矛盾激化 D. 推动了垄断组织产生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从他们当中一方面分化出富有的资本家,另一方面又分化出贫穷的工人”可知,工业革命促进社会阶层日益分化成两大对立阶级无产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改变,故选B;A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垄断组织,排除D。 - 12 - 【点睛】 8.1848年6月,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起创办了《新莱菌报》……尽管《新莱茵报》仅存在了354天,但却出版了301期,恩格斯说它不愧是“革命年代德国最著名的报纸”。该报纸 A. 推动了革命发展 B. 指导了巴黎公社运动 C. 顺应了社会转型 D. 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1848”这一时间,以及“革命年代德国最著名的报纸”这一评价,可以看出,《新莱茵报》对推动欧洲1848年革命热潮起到了重要作用,故A正确;B项是1871年,排除;当时没有社会转型,排除C;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9.“自1900年,德国统治精英内部一直企图占领法国、比利时、俄罗斯的领土,并且在非洲和海外挑战英国的殖民地……面对国内社会民主党势力日益强大,可能把帝国推向民主共和的局面,萨拉热窝暗杀正好为德国宣战找到了借口。”这反映了德国发动一战主要是由于 A. 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B. 国内民主势力强大 C. 法西斯势力的上台 D. 英德商业竞争激烈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企图占领法国、比利时、俄罗斯的领土,并且在非洲和海外挑战英国的殖民地”可知德国发动一战的目的实际上在于对外扩张,抢夺更多的殖民地,即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故选A;德国是国内民主党势力强大,而非民主势力强大,排除B;法西斯势力上台是在二战前夕,排除C;英德商业竞争激烈是刺激德国发动一战的因素,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D。故选A。 10.《联合国先章》中明确提出,“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依据之友好关系”。上述原则的提出 A. 改变了战后国际秩序 B. 加速了殖民体系瓦解 C. 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 D. 缩小了全球贫富差差距 【答案】B 【解析】 - 12 -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联合国先章》强调人权,各国之间的平等,各国的独立主权的利益,因此这有利于反对殖民主义与殖民压迫,加速了殖民体系瓦解,B正确;“改变了”的表述夸大了这一原则的作用,排除A;《联合国先章》强调的原则是针对所有国家,排除C项;《联合国先章》强调的原则并不能缩小全球的贫富差差距,排除D。 11.苏联经济学家普列奥布拉斯基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工业化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在俄国这样一个生产力水平低下,小生产者占优势的国家里,“社会主义原始积累”的资金不能依靠掠夺殖民地,只能把小生产者当作“殖民地”。为此,苏俄(联)政府实行 A. 余粮征集制 B. 新经济政策 C. “农业集体化” D. “新经济体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只能把小生产者当作‘殖民地‘”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苏联通过实行农业集体化以积累进行工业化的资金,但这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故选C;余粮征集制和新经济政策都不是通过损害农民利益积累进行工业化的资金,排除AB;苏联实行“新经济体制”时已经完成了工业化,“新经济体制”不是苏联政府实行的通过损害农民利益积累进行工业化的资金的措施,排除D。故选C。 12.冷战时代确实是个“漫长的和平”时代,在这个时代里,美苏关系可以说有其最低限度的共同利益,特别是在危机中将此置于最优先地位。“共同利益”是指 A. 避免美苏战争 B. 争夺世界霸权 C. 坚持冷战对抗 D. 维护世界和平 【答案】A 【解析】 【详解】美苏最低限度的共同利益是避免美苏战争,并将此置于最优先地位,故选A;争夺世界霸权、坚持冷战对抗都是为了各自利益,无法体现美苏的“共同利益”,排除BC;维护世界和平不属于美苏关系的“共同利益”,美苏为了争霸,不惜破坏世界和平,排除D。 【点睛】 13.下表为英国经济变化的主要趋势(1970-1979年) 1970 年 1 974 年 1 979 年 公共支出占GDP 的比例(%) 37.7 40. 4 41. 1 - 12 - 通货膨胀率(%) 7.8 16.9 13. 4 失业人数占劳动力人 口比例(%) 2.6 2. 6 5. 7 工业产出指数 ( 1975 年= 100) 99.9 105. 7 112. 8 表中反映70年代英国经济变化的主要趋势是 A. 社会结构多层次化 B. 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C. 政府加大公共开支 D. 工业产值趋于稳定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英国失业人口比重不断增加,通货膨胀也在不断增加,结合材料时间可以看出此时英国处于滞胀时期,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故B正确;A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70年代凯恩斯主义失灵,要减少支出,排除C;英国工业发展趋缓,不是趋于稳定,排除D。 14.下图主题是“2018年的奔牛节开始了,特朗普牛带着‘美国保护主义’冲向贸易伙伴”。其反映的实质是 A. 霸权主义依然盛行 B. 区域集团化受到排战 C. 逆全球化现象泛起 D. 经济多极化不断加强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美国保护主义”可以看出,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不利于全球化的发展,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的主旨不是霸权主义,排除A;挑战的不是区域集团化,而是全球化,排除B;材料并没有体现经济的多极化,排除D。 15. - 12 - “构建公平正义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加强对全世界的民族认同。……事实上,世界是由不同的民族组成,每个民族都是平等的,所形成的独特的民族现宝是无价的。”基于这一认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着重 A.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B. 提升科技研发水平 C. 加深公共卫生合作 D. 增强文明交流互鉴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世界是由不同的民族组成,每个民族都是平等的,所形成的独特的民族现宝是无价的”可以看出材料主旨强调不同地区文化文明的交流与互动,故D正确;ABC项都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16题10分,第17题1l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0分,第20题12分,共55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2世纪,西欧具备了自治城市形成的必要条件,更多的行业集中到城市,刺激了商业和贸易的繁荣。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一个新的市民阶级,这使得争取人身自由开始成为城市斗争的主要内容。西欧的商人打破了封建等级依附关系的纽带,在城市中建立起全新的个人法律地位,逐步形成了与封建社会有很大反差的市民文化,它崇尚民主参与和自由平等、强调私有和尊重法律、注重契约和权利、关注世俗利益,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升华而形成近代市民阶级精神,即现代法治精神。 ——摘编自鲁蒙娜《中国与西欧城市发展影响因素浅析》 材料二 中世纪的城市共同体鼓励了人们“一种自从古希腊和古罗马衰落以来已经不复存在的自信心、权威和作为公民的自幸感”,使城市法得以出现。城市法抛弃了不符合城市生活的封建习惯,重新确立了新的民事财产商业制度。对瓦解封建制度起着积极的催化作用,并为重新建立社会法则开辟了道路。 ——摘编自程化美《简述中世纪城市自治的主要内容》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欧城市自治运动兴起的社会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城市自治运动对欧洲社会发展的影响。 【答案】(1)条件:行业集中,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力量壮大;市民文化影响;封建势力衰落。 (2)影响:有利于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奠定了近代民主、法治基础;促进封建主义瓦解,推动欧洲社会转型。 - 12 - 【解析】 【详解】(1)条件:根据“更多的行业集中到城市,刺激了商业和贸易的繁荣”得出行业集中,商品经济繁荣;根据“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一个新的市民阶级”得出市民阶层力量壮大;根据“形成了与封建社会有很大反差的市民文化”得出市民文化影响;根据“西欧的商人打破了封建等级依附关系的纽带”得出封建势力衰落。 (2)影响:根据“重新确立了新的民事财产商业制度”得出有利于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根据“它崇尚民主参与和自由平等、强调私有和尊重法律、注重契约和权利、关注世俗利益”得出奠定了近代民主、法治的基础;根据“对瓦解封建制度起着积极的催化作用,并为重新建立社会法则开辟了道路”得出促进封建主义瓦解,推动欧洲社会转型。 17.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杰出人物则对社会发展起重大作用。请从以下人物中任选两个人物,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内容,概括一个主题并简要评述。 罗伯特·沃波尔 亚当·斯密 华盛顿 瓦特 爱迪生 甘地 罗斯福 杜鲁门 马歇尔 曼德拉 【答案】示例一 人物:罗伯特·沃波尔、华盛顿 主题: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评述:18世纪20年代,在当时的多数党领袖、财政大臣沃波尔主持下,英国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推动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和完善;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赢得独立,并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参与制定美国《1787年宪法》,对推动美国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示例二 人物:杜鲁门、马歇尔 主题:美国推行冷战政策 评述:杜鲁门发表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的演说,成为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标志;在马歇尔主导下,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对美国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称霸世界发挥了重要作用。 【解析】 - 12 - 【详解】本题是开放性试题,根据题目要求选择两个相关联的人物,结合所学可选择罗伯特·沃波尔、华盛顿。结合所学可知,这两位人物都与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有关,因此可定一个主题: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论述时可从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美国的建立及宪法的颁布的过程这些方面进行概括。言之有理即可。 18.医疗体系与公共卫生制度的构建,是人类战胜各种疾疫、保障国民健康的必由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8年,在霍乱等流行病侵袭下,随着公共卫生改革运动兴起,世界上第一部《公共卫生法》出台,英国建立起全球最早的公共卫生制度。19世纪后半叶,面对贫困疯人数量增长以及医疗资源短缺的局面,英国各地纷纷成立郡立疯人院,使贫困疯人的收容与医治有了基本保障。20世纪上半叶,为满足国民日益增长及多元化的医疗需求,英国成立隶属于地方的市立医院,后又将其转型为承担全民免费医疗的国有医院。 ——摘编自刘金源倪念念等《英国医疗卫生史研究》 材料二 北美地区早期的医院是居民个人出于非营利的目的自愿筹建的。……1798年,美国联邦政府真正介入卫生保健领域。19世纪中叶美国出现的城市化和移民浪潮,加剧了传染病和流行病的蔓延,从1866年开始,纽约等许多城市和州建立了卫生委员会,担负公共卫生方面的责任。1873年,美国各种类型的医院仅有178所,1993年,这个数字增加到5579所。 ——摘编自冯文《美国医院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医疗体系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医疗体系发展的趋势及影响。 【答案】(1)背景:瘟疫流行,公共卫生改革运动兴起;贫富分化加剧;医疗资源缺乏;民众需求;政府重视;工业化推动。 (2)趋势:由私人筹建逐渐扩展到政府主导;医院数量、类型不断增多。影响:推动了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有利于保障国民健康;增强了国家治理能力,缓和了社会矛盾;增加政府财政负担。 【解析】 【详解】(1)背景:根据“在霍乱等流行病侵袭下,随着公共卫生改革运动兴起”得出瘟疫流行,公共卫生改革运动兴起;根据“贫困疯人数量增长”得出贫富分化加剧;根据“医疗资源短缺”得出医疗资源缺乏;根据“为满足国民日益增长及多元化医疗需求”得出民众需求;根据“《公共卫生法》出台,英国建立起全球最早的公共卫生制度”得出政府重视;根据“1848年”,结合所学工业革命的背景,得出工业化推动。 - 12 - (2)趋势:根据“北美地区早期的医院是居民个人出于非营利的目的自愿筹建的。……1798年,美国联邦政府真正介入卫生保健领域”得出由私人筹建逐渐扩展到政府主导;根据“美国各种类型的医院仅有178所”得出医院数量、类型不断增多。影响:可从推动了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有利于保障国民健康、增强国家治理能力,缓和了社会矛盾、增加政府财政负担等角度分析总结。 【点睛】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法德1871-1971百年大事记(部分) 1871年 德国取得普法战争胜利,实现统一,通过《德意志帝国宪法》 1875年 法国议会以一票优势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914-1918年 一战期间,德法分别加入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作战,德国最终战败 1919年 巴黎和会,德国被迫签订《凡尔赛和约》,接受和约中苛刻的条款 1939-1945年 二战期间,德国闪击法国,法国沦亡,德国最终战败 1946年 法国确定了大规模实施企业国有化、经济计划化和建设福利国家的发展方案 1949年 联邦德国阿登纳政府废除了中央统制经济,建立了介于计划和市场之间的经济发展模式 1951年 法国、联邦德国等西欧六国签订《巴黎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1963年 法国和联邦德国签订《法德友好条约》 根据材料,任选一个时段,围绕“法德关系与世界秩序”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据充分,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一: 论题:一战后,法德矛盾尖锐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祸根 阐述:一战后,巴黎和会召开,在法国主导下,对德国提出赔款、瓜分其殖民地等要求,建立凡尔赛体系,导致法德矛盾尖锐,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祸根。 示例二: - 12 - 论题:二战后,法德和解推动欧洲一体化影响国际秩序 阐述:二战后,法德达成和解,成为促成欧洲一体化发展的关键因素。西欧经济进一步发展,逐渐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冲击两极格局,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解析】 【详解】根据“巴黎和会,德国被迫签订《凡尔赛和约》,接受和约中苛刻的条款”,可提出论题:一战后,法德矛盾尖锐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祸根。阐述:结合所学,可从一战后,巴黎和会提出德国赔款、瓜分其殖民地的苛刻条款,德国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祸根等分析回答。 根据“法国、联邦德国等西欧六国签订《巴黎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可提出论题:二战后,法德和解推动欧洲一体化影响国际秩序。阐述:结合所学,可从法德达成和解是欧洲一体化发展的关键因素,西欧经济进一步发展,冲击两极格局,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等分析说明。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部分国家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一览表 国家 国民生产总值/亿美元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美元 美国 3810 2536 苏联 1260 699 英国 710 1393(1951年) 法国 500 1172 联邦德国 480 1001 日本 320 382 意大利 290 626(1951年) 材料二 1980年部分国家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一览表 国家 国民生产总值/亿美元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美元 美国 25900 11360 - 12 - 苏联 12050 4550 英国 4430 7920 法国 6330 11730 联邦德国 8280 13590 日本 11570 9890 意大利 3690 6480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分析其历史影响。 (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国家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答案】(1)现象:二战后,美苏实力膨胀;西欧、日本相对衰落。影响:美苏争夺世界霸权;西欧、日本从属于美国;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瓦解;推动两极格局形成。 (2)变化:美苏实力相对下降;西欧、日本实力增强。原因:美苏争霸;美国霸权地位受到冲击;苏联改革未取得重大突破;欧洲一体化推动经济发展;日本利用战后有利国际国内环境,大力发展经济。 【解析】 【详解】(1)现象:根据1950年部分国家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看出,二战后,美苏实力膨胀;西欧、日本相对衰落。影响:结合所学,可从美苏争夺世界霸权、西欧日本从属于美国、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瓦解、推动两极格局形成等角度分析回答。 (2)变化:根据材料一、二,可以看出,美苏实力相对下降;西欧、日本实力增强。原因:结合所学,可从美苏争霸、美国霸权地位受到冲击、苏联改革未取得重大突破、欧洲一体化推动经济发展、日本崛起等角度分析回答。 【点睛】 - 12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