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重庆市大足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重庆市大足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重庆市大足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 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春、夏、秋、冬”四字。“春”字像植物生长的形状;“夏”字像草木繁茂之状;“秋”字像果实累累,谷物成熟;“冬”字则形如把谷物藏于仓廪之中。整体寓意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由此可以得出:‎ A. 甲骨文以记载手工业为主要内容 B. 商朝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 C. 重农抑商一直是中国传统农业政策 D. 商朝时期农业活动已有四季之分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殷墟是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殷墟甲骨文中记载了春夏秋冬作物生长的情况,判断D项正确。甲骨文基本上都是商王朝统治者的占卜纪录,排除A项。B项说法本身错误,中国原始农业起源于原始社会。C项理解有误。‎ ‎2.为迎接2015年国际博物馆日的宣传活动,某历史小组开展探究性上搜集到以下历史图片。下列图片中器物最早出现的是 A. B. C. D. ‎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龙虎纹尊是商代的青铜器。素纱禅衣是西汉时期纺织技术巅峰时期的作品,为国家一级文物。白瓷长颈瓶是唐朝时期。元朝黄道婆发明脚踏三锭纺车。故答案选C ‎3.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 A. 白银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 B. 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C. 大量的工厂兴起 D. 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注意时间限定词“宋朝”,A项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与史实不符,排除;北宋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四川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 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B项符合史实;C、D项是在明朝时期,排除;故选B项。‎ ‎4. 农耕文化塑造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面貌,影响深远。“重农抑商”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 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 B. 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 C. 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 D. 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时期已停止执行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的是重农抑商政策。所谓"重农抑商",就是通过采取贬低、压制商人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政策及措施,限制从商人数。其目的是防止农民大量弃农从商,保护农业的优先发展地位。即使到了明清,重农抑商政策仍然不时推出。明清两代都还曾重申商人不得穿丝绸衣服及不得仕宦的旧规。D项错在“基本瓦解”,应为“受到一定冲击”(资本主义萌芽及早期民主启蒙思想)。‎ ‎5.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的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家庭手工业开始与农业分离 ②农村商品开始交流到城市市场 ‎③近代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开始出现 ④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的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家庭手工业开始与农业分离,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逐渐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9世纪60年代以后近代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开始出现,故①③④表述正确,C项符合题意;农村商品开始交流到城市市场在古代社会就已经存在,②表述错误,故排除A、B、D三项。故选C。‎ ‎6. 说洋务运动适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其依据是洋务运动 A. 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B. 目的是维护统治 C. 使清政府内部矛盾缓和 D. 使中国强大起来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世界进入近代社会之后,如何实现近代化变成为世界上所有国家进步发展的主要课题,也是世界历史进步的主要趋势和潮流,所以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符合历史发展的进步潮流,答案选A,B目的与历史进步不具有直接关系,D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7. 下列对中国近代“抵制洋货”这一历史现象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反映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B. 促使近代中国实现了富强 C. 中国近代史上曾经出现多次“抵制洋货”运动 D. 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结合所学,近代中国由于是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没有实现国家富强。故容易选B.‎ 考点: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抵制洋货运动。‎ ‎8. 图1为歼10战斗机,是中国最新一代单发多用途战斗机,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图2为2009年国庆节16名女飞行员驾驶着新一代国产战斗机参加阅兵式。中国空军力量得以快速发展,所依赖的国内工业基础应主要归功于 A. 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B. “大跃进”运动 C. 过渡时期的“三大改造” D. “一五”计划的建设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结合所学,一五计划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基础。因此,本题选D.其他选项均不对,排除。‎ ‎9.‎ ‎ 全聚德创建于1864年,以传统挂炉烤鸭而闻名中外,享有“天下第一楼”的美誉。但在20世纪中期曾经濒临破产,为了保住这家老店,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采取注入资金、公私合营的方式,使全聚德获得了新生。这反映了我国政府 A.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合理调整 B.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C. 将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扩大了企业自主权 D. 国家推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结合材料提供的时间和新中国政府“采取注入资金、公私合营的方式”,这体现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信息,故选B。‎ ‎10. “前年卖粮用箩挑,去年卖粮用船摇,今年汽车装不了,明年火车还嫌小”(1958年发表于《中国青年报》),这首江西民歌反映了下列哪一历史史实 A. “一五”计划 B. 三大改造 C. “大跃进”运动 D.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前年卖粮用箩挑,去年卖粮用船摇,今年汽车装不了,明年火车还嫌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1958年“大跃进”运动的浮夸风,故C项正确。“一五”计划,不涉及浮夸,故A项排除。三大改造,属于所有者的改革,与材料无关,故C项排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生于改革开放时期,故D项排除。‎ ‎11.农民与土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核心问题。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其共同点是 A. 改变了经营方式 B. 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 保护了农民利益 D. 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建国以来农村土地制度的变化。根据所学知识,人民公社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损害农民的利益,CB不符合,排除;人民公社制度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是土地公有制,D项不符合,排除。所以答案选A。‎ ‎12. 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犯过“左”的错误。其中,“左”的错误的表现不包括 A. “大跃进”运动 B.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文化大革命” D.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择否定项,本题考查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左”的错误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跃进”运动属于“左”的错误,故A正确,排除。人民公社化运动属于“左”的错误,故B正确,排除。“文化大革命” 属于“左”的错误,故C正确,排除。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属于成就,故D错误,符合题意。‎ ‎13.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了8.1级强震。人们第一时间获知这一消息主要是通过 ‎①电影 ②电视 ③报纸 ④互联网 A. ①③ B. ①②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知识的识记能力,难度为小。结合所学,能第一时间获得新闻咨询的现代媒体包括电视、互联网,所以本题选D.‎ ‎14.亚当·斯密说:“发现美洲和经好望角至东印度群岛的航道,是人类历史上所记载的最伟大的、最重要的事件。”文中所谓“发现美洲”的历史人物是 A. 麦哲伦 B. 达·伽马 C. 哥伦布 D. 迪亚士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达•伽马发现经好望角至印度群岛的航道,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哥伦布发现美洲,故C正确;迪亚士发现好望角,故D错误。故选C。‎ ‎15.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花独放”的局面,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各先进国家“竞相开放”的局面,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成就最为突出的国家是 A. 英国、法国 B. 日本、俄国 C. 德国、美国 D. 意大利、英国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为小。结合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在若干国家同时开展,其中,美国和德国的成就最高。故本题选C。‎ 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6. 1979年,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的英国保守党执政。她采取的发展经济的措施是实行 A. 凯恩斯主义 B. 宏观调控、微观自主 C. 货币主义 D. 统制经济体制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1979年5月,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的保守党采取货币主义政策,在英国进行经济改革。其主要措施是 ①国有企业私有化 ②削减社会福利以减少财政赤字 ③加强对经济的管理和控制 ④用财政和货币政策来调整经济。所以本题选C。‎ ‎17.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进行政策调整,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在内的“福利国家”制度。其主要目的在于 A. 缓和社会矛盾 B. 改善劳资关系 C. 刺激社会消费 D. 重塑政府形象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在内的福利国家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福利国家制度的目的是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故A正确。改善劳资关系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福利国家制度的目的之一,但不是主要目的,B错误。刺激社会消费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福利国家制度的影响,而不是目的,C错误。重塑政府形象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福利国家制度的影响,而不是目的,D错误。‎ ‎18. 黄苇町在《苏共亡党十年祭》中说,……当时的苏联社会科学院曾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仍然代表工人的占4%,认为代表全体人民的占7%,认为苏共代表全体党员的也只占11%,而认为苏共代表党的官僚、代表干部、代表机关工作人员的,竟占85%!依据这则材料,得出苏联社会主义事业失败的原因是 A. 严重脱离群众,日益失去群众的支持 B. 党内无特权、党员一律平等 C. 体制健全,监督机制完善 D. 人民群众对党信任有加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 “斯大林模式”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权利的高度集中。这种经济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即通过国家权力,全面干预和管理国民经济各部门,通过指令性计划集中进行资源配置,进行社会生产活动。所以正确选项是A。‎ ‎19. 有人对布雷顿森林体系做过如下比喻:如果把组建联合国的设想比喻为战争灾难里产生的建造诺亚方舟的冲动,那么布雷顿森林体系更像是一个重建圣经中通天塔的计划,货币就是前来造塔的各方人等所操的语言,“官方语言”则被指定为美元,每一种其他“语言”都要求按照一定的方式(汇率)“翻译”成美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旨在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②美元充当了世界货币的职能③各国货币按一定的汇率与美元挂钩 ④否定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本特点是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积极作用:①使国际货币金融关系有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 ②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扩大了世界贸易; ③客观上起到扩大世界购买力的作用; ④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资本的流动 消极作用:①使美国在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 ②加强美国在国际金融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确立美国在相当长时间左右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故选A.‎ ‎20. 与下列宣传画报相关的主题分别是 A. 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经济区域集团化 B. 经济全球化、可持续发展、知识经济 C. 可持续发展、经济全球化、经济区域集团化 D. 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可持续发展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PEC是亚太经合组织,主要讨论加强亚太地区经济合作问题,是一个经济区域化集团组织。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上中国被正式批准加入世贸组织,体现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探讨的是世界性的气候问题和环境保护问题,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故选D项。‎ ‎21. 2014年虽然中国足球再次无缘世界杯,但各大体育盛宴中总是不乏中国元素的参与。大到球场建设的器械,小到球迷手中的吉祥物、吹的口哨。这一现象表明( )‎ A. 发展中国家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导者 B. 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C. 美国一极独霸世界已被多极格局取代 D.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BC都是很明显的错误。发达国家仍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导者,所以A错。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所以B错。多极格局不过是个趋势,所以C错。2014年虽然中国足球再次无缘世界杯,但是材料的主题很明显是说“中国足球再次无缘世界杯,但是世界杯由中国的很多元素,世界杯和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更多发展机遇。故D项正确。‎ ‎22. 境外设厂是多数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重要选择,如海尔、TCL、创维等在墨西哥、俄罗斯、匈牙利、捷克等国建立了众多的海外彩电生产基地和合资公司。下列关于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参与国际竞争,壮大企业实力 B. 说明中国经济可以通过海外市场做文章 C. 促进了中国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 D. 给中国主权和经济安全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挑战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为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潮流。发展中国家更应顺应潮流,趋利避害。D项没有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故选D.‎ ‎23.有人说:“单边世界容易产生霸权,两极世界容易形成对峙,只有三极或者多极世界才是稳定的格局。”在两极格局瓦解后,推动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因素是 ‎①美国超强地位更加明显 ‎②欧盟一体化进程取得重大进展 ‎③日本从经济大国试图向政治和军事大国迈进 ‎④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建设成就显著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信息出发,结合所学进行判断,可知① 叙述有误。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超强地位更加明显”不利于世界多极化发展。 结合所学,欧盟一体化进程取得重大进展、日本从经济大国试图向政治和军事大国迈进和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建设成就显著,均是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现象。故,选B 。‎ ‎24. 2011年1月26日,世界经济论坛的创办人克劳斯·施瓦布在接受采访时说:“世界正在从根本上发生改变……这些根本性变化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地缘政治权势与地缘经济实力正在同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从西方向东方转移。”这反映出 A. “一超多强”的世界政治格局形成 B. 经济区域集团化取代全球化 C. 世界政治经济的多极化趋势 D. 布雷顿森林体系趋于解体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信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地缘政治权势与地缘经济实力正在同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从西方向东方转移”,说明涉及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的变化,A不对,只涉及政治领域;B不对,全球化是最终趋势;D不对,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在上世纪70年代解体。因此选C.‎ ‎25.“二战”后,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是 ‎①联合国 ②世界银行 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④关贸总协定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国际组织,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起着其它国际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它是一个综合性国际组织,不单纯是经贸和金融组织,联系所学,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是当今世界经贸和金融的三大支柱,故①错误,②③④正确,排除ACD,所以选B。‎ 二、非选择题 ‎2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工厂制日益普及;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为人口流动、制成品和原材料的流通,提供了快捷、安全的交通工具;市场不断扩大,商品经济日益繁荣;所有这些,推动了城市的发展。1760年,英国5万~10万人的城市只有1个,1851年达到13个;1851年,1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已经有7个。特别是新兴工业城市的发展迅速,如曼彻斯特、利物浦、格拉斯哥等。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2%。初步实现城市化。‎ ‎——摘自全日制普通高中教材《世界近现代史》(上)教师教学用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促成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回答,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答案】(1)条件:市场、资金、劳动力。(各1分)‎ 市场:圈地运动、海外殖民提供了国内外市场。(各1分)‎ 劳动力: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劳动力(1分)‎ 资金:圈地运动、贩卖黑奴(或海外贸易)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资本。(各1分)‎ ‎(2)影响:①大幅度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丰富了物质生活,②‎ 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变化,产生了对立的两大新兴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资产阶级随着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逐渐战胜封建势力,掌握了政权;无产阶级逐渐觉悟,他们要改变自己受剥削、受压迫的命运,开始起来进行斗争。③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价值观念,城市化开始兴起。④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客观上把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改变了世界面貌。‎ ‎【解析】(1)根据材料“很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 可供工业革命使用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 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等可以看出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海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张;流动资本和商业利润提供了充足的资金;行会瓦解和圈占农田确保了劳动力资源。‎ ‎(2)本问考查的是工业革命的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识记,难度为小。可结合教材中有关工业革命的动力蒸汽机适应的相关情况和工业革命中出现的交通条件的发展等加以说明。在归纳影响时,可从多元史观分析。‎ ‎2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 624亿元猛增到1988年的79 39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平均每年增长9.7%,不仅大大高于改革前26年(1952—1978)平均每年增长6.1%的速度,也明显快于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 ‎ ‎——国家统计局编《新中国五十年》‎ 材料二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材料三 由于长期政局不稳、社会动荡,以及在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决策方面屡有失误,1988年起苏联的经济每况愈下,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之中……据苏联国家统计局发表的数字,与1989年相比,1990年苏联国民收入下降4%,国民生产总值下降2%,劳动生产率下降3%,对外贸易下降6.9%……‎ ‎——周尚文等《苏联兴亡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78年后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什么?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 ‎(2)根据材料二归纳指出我国经济改革的重要阶段。‎ ‎(3)根据材料三,归纳当时苏联的经济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状况导致的严重后果。‎ ‎【答案】(1)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之后在城市全面展开;先试点,后推广(由点到面);突破旧体制,探索并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戈尔巴乔夫。经济衰退(或经济恶化等);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背离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战略。‎ ‎(3)改革要结合本国的国情,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解析】(1)本问考查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概括归纳能力。概括归纳要注意层次。可以从改革效果: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从改革进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改革的深度:突破了旧的经济体制,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2)本问考查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的能力,难度为小。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相关知识和苏联解体的原因。按教材分析的历史原因、直接原因、外部原因回答即可。容易表述为:经济衰退(或经济恶化等);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背离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战略。‎ ‎(3)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度为小。作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在归纳时,可以从中苏两国改革的比较中得到答案。可以表述为:改革要结合本国的国情,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2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会启动了银行改革立法……而且还把大部分私营企业置于集中的监管之下……新政参与者把公共工程署(PWA)设想成“注水泵”(pump-priming,意为政府为刺激经济而注人资金)的机构,旨在刺激非政府就业……山姆大叔究竟能不能通过注水使得工业之泵进入有效运转……在这期间,国会采取了一些对农民、贫困房主、一文不名的年轻人和田纳西河流山地人来说至关重要的措施,这些政策的清晰表达……带出了一项经验的遗产…… ‎ ‎——(美)狄克逊.韦克特的《大萧条时代》‎ 材料二 毛泽东的继承者发起了“现代化”运动,不仅采取了以前被视为“修正主义者”的措施,而且还沿着这条修正主义的道路走得更远——甚至走到了“市场社会主义”。这些措施包括废除人民公社,恢复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在工厂里以个人经理取代革命委员会;奖优惩劣;从工业的自力更生转向大量进口产品和技术。‎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美国前总统卡特在北京参加中美建交三十周年活动时曾表示,美中关系发展到这样的程度“谁都想不到”。三十年来,尽管磕磕碰碰不断,但始终没有影响两国关系大局。中美贸易额从1979年的不足25亿美元,迅速增长到2007年的3021亿美元,增加了80多倍。……面对金融危机,面对美欧日同时陷入衰退的局面,无论是布热津斯基、基辛格或是奥巴马当局,都一致认为只有美中两国更紧密合作与配合,才能为困局解套。‎ ‎——王健民《中美关系与世界新秩序》‎ 请回答:‎ ‎(1)概述材料一,概括美国在大萧条时期国会采取的措施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步入“市场社会主义”采取的措施。‎ ‎(3)指出当前世界局势和时代主题。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美建交30年来两国关系发展的基本特征。结合当前世界局势和时代主题,谈谈你对中美关系发展走向的看法。‎ ‎【答案】(1)①整顿金融、改革银行; ②恢复工农业生产; ③举办公共工程; ④救济。‎ ‎(2)①废除人民公社,实行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 ②工厂以经理取代革命委员会; ③奖优惩劣; ④从工业的自力更生转向大量进口产品和技术。(每点1分) ‎ ‎(3)①当今世界呈现全球化、多极化趋势;(4分)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4分)‎ ‎②特征:充满矛盾、有曲折性(或曲折发展)、呈良好态势。(每点1分)‎ ‎③中美双方在可持续发展、经济全球化等重大问题上都有着共同利益;(2分)两国可以求同存异,和平共处,共同发展。(2分)尤其是经济上有互补性,应积极发展面向21世纪的中美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造福两国人民。 (2分)(意思相近可酌情给分,但总分不能超过6分)‎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国会启动了银行改革立法…… 新政参与者把公共工程署(PWA)设想成“注水泵” …… 国会采取了一些对农民、贫困房主、一文不名的年轻人和田纳西河流山地人来说至关重要的措施 ”结合所学,容易归纳为①整顿金融、改革银行; ②恢复工农业生产; ③举办公共工程; ④救济。‎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为小。由材料,“这些措施包括废除人民公社,恢复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在工厂里以个人经理取代革命委员会;奖优惩劣;从工业的自力更生转向大量进口产品和技术。”可以归纳为①废除人民公社,实行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②工厂以经理取代革命委员会;③奖优惩劣;④从工业的自力更生转向大量进口产品和技术。‎ ‎(3)第一小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为小。结合所学,当今世界的局势是当今世界呈现全球化、多极化趋势,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第二小问,由材料“ 三十年来,尽管磕磕碰碰不断,但始终没有影响两国关系大局……一致认为只有美中两国更紧密合作与配合,才能为困局解套。”可归纳为充满矛盾、有曲折性(或曲折发展)、呈良好态势。关于中美关系的认识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可以从中美当前的热点和共同利益角度来归纳。可以表述为:中美双方在可持续发展、经济全球化等重大问题上都有着共同利益; 两国可以求同存异,和平共处,共同发展。 尤其是经济上有互补性,应积极发展面向21世纪的中美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造福两国人民。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