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选考二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1讲 基础过关课教案
第1讲 基础过关课 考点展示 1.第一次世界大战:(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1)凡尔赛体系的构建;(2)华盛顿体系的构建;(3)“非战公约”;(4)国际联盟。3.第二次世界大战:(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3)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4.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1)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2)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3)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5.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1)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2)中东战争;(3)两伊战争;(4)海湾战争。6.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考点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 1.背景 (1)20世纪初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一个整体,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 (2)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空前激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 (3)20世纪初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 (4)欧洲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盛行,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斗争愈发激烈。 2.经过 (1)1914年6月萨拉热窝事件,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德、俄、法、英相继投入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2)1914年,战争重心在西线:马恩河战役;东线:德军挫败俄军攻势。 (3)1915年,战争重心在东线:德军深入俄国,但未达目的。 (4)1916年,战争重心在西线: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 (5)1917年,美、中参战,俄国在十月革命后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6)1918 年,协约国总反攻,保、土、奥匈投降;德国爆发十一月革命,向协约国投降。 3.性质 (1)是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两大集团都是为了夺取霸权和奴役其他国家参战的。 (2)塞尔维亚、比利时抗击德奥侵略,具有民族解放斗争的性质,但并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4.影响 (1)大战给世界造成巨大损失,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2)导致世界格局发生变化:西欧相对衰落,瓦解四大帝国,美国和日本崛起,建立国际联盟,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亚、非、拉美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高潮。 (3)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成为新技术的催化剂,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思维导图 第一次世界大战 考点二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和平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构建 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帝国主义之间力量的对比。 2.建立 (1)1919年,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会,同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随后,协约国帝国主义又同其他战败国签订了一系列条约,这些和约共同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2)1921年,美、英、法、中等九国召开华盛顿会议,签订《四国条约》《五国条约》和《九国公约》,建立了华盛顿体系。 3.影响 (1)协调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远东和亚太地区的矛盾,使战后帝国主义力量对比形成了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2)该体系内部包含着种种矛盾,决定了该体系不可能长久地维护世界和平。 (二)国际联盟 1.背景 (1)建立国际联盟是巴黎和会的一项重要议题。 (2)巴黎和会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取得一致意见,通过了国联盟约。 2.实质:英法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3.主要活动 (1)恢复战后欧洲经济。 (2)处理国际争端和裁军。 (3)加强国际合作,为促进各国的交往和联系做了大量工作。 (4)20世纪30年代,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持姑息、纵容的态度。 4.评价 (1)盟约体现的基本宗旨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2)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裁军和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3)并没有给世界带来持久的和平。 (三)维护和平的尝试 1.1925年《洛迦诺公约》的签订,改善了法、德等国的关系,有利于稳定欧洲局势,但该条约也为德国重新迈入欧洲政治大国行列铺平了道路。 2.1928年《非战公约》的签订,为和平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奠定国际法中的互不侵犯原则,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 3.20世纪30年代,德、意、日建立法西斯专政,组成法西斯同盟,彻底打破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思维导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 考点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 1.背景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2)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德、日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形成了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他们对外侵略扩张,并逐步走上了结盟道路。 (3)局部反法西斯战争的失利:面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国的人民开展了反法西斯的局部战争,但由于没有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这些斗争没能阻止世界由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 (4)面对法西斯的扩张,英、法、美等大国推行绥靖政策,企图避免战争,并把法西斯祸水引向苏联。 (5)苏联在构筑集体安全的努力失败后,为中立自保,同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2.经过 (1)爆发: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接着,德军向西线发动全面进攻,法国亡国,英国也遭受了沉重打击。 (2)扩大:1941年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面对法西斯的侵略,世界人民建立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国际反法西斯的力量大大加强。 (3)转折:1942年到1943年发生的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和中途岛海战的胜利,使各主要战场都发生了根本性转折。 (4)结束:1943年,北非战事首先结束;1943年7月,意大利投降,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1944年,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加速了战争的胜利进程;1945年5月,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争结束;1945年9月,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结束。 3.意义 (1)使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西欧主宰世界的时代结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的军事力量和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2)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越出一国范围,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世界殖民体系迅速瓦解,一系列新生的民族国家出现在世界政治舞台上。 (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战后的科学技术革命奠定了基础。 名师点睛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为止人类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它带给人类的灾难也是前所未有的。战争不仅给被侵略国,也给侵略国人民带来灾难,战争就是灾难,我们必须反对军国主义的复活,捍卫世界和平,绝不能让二战的悲剧重演。人类命运休戚相关,为了应对人类发展的共同挑战,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应该和平共处,团结斗争。 考点四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一)“冷战”局面的形成 1.原因 (1)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为“冷战”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美苏均势局面的形成:战后美国成为头号军事强国;英法等欧洲传统强国元气大伤;苏联成为唯一可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加之社会主义阵营形成,美苏渐成均势格局。 (3)矛盾激化:由于意识形态的分歧和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矛盾激化,为了遏制社会主义国家,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推行“冷战”。 2.表现 (1)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提出马歇尔计划;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苏联:政治上建立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上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军事上组建华约组织。 (3)高潮:出现第一次柏林危机,导致德国最终分裂。 3.影响 (1)美苏“冷战”,大搞军备竞赛,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 (2)美苏控制的第三世界国家的局部冲突争端不断。 (3)因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4.特点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间所进行的除直接交战以外的全面对抗,涉及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各个领域。 (2)在美苏双方争夺重点地区未见热战,局部热战并未避免。 (二)美苏争霸 1.第一阶段的较量(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 (1)特点:表面上的短暂“和解”;实际上是争夺世界霸权最为剑拔弩张的时期。 (2)重大事件 (3)结局:重点在欧洲;美国处于攻势;战争未发生。 2.第二阶段的较量(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末) (1)特点:双方以“缓和”为主,也有对抗。 (2)重大事件 (3)结局:长期缓和;苏联处于攻势;美苏关系重陷低谷。 3.第三阶段的较量(20世纪80年代) (1)特点:美苏的第二次“缓和”时期;苏联开始转攻为守。 (2)重大事件:苏联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理论;里根政府提出“星球大战计划”;1987年美苏签署《中导条约》。 (3)结局:1989年的东欧剧变;1991年12月苏联正式解体;“冷战”格局结束。 名师点睛 两极格局就是以美苏关系为核心,以两大军事政治集团、两大阵营全面对抗为特点的世界格局,其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雅尔塔体系的建立是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它的建立也标志着两极格局初步形成(正式形成的标志是1955年《华沙条约》的签订)。,两极格局的形成、冷战局面的产生又是雅尔塔体系的组成部分,两极格局、冷战局面的形成从属于雅尔塔体系。 考点五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1.朝鲜战争 (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朝鲜半岛分裂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两个国家。南北政府之间不断发生矛盾和冲突。 (2)经过 2.越南战争 (1)背景 (2)经过 (3)结果:越南取得胜利,美国从越南撤军。 3.中东战争 (1)原因: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 (2)含义:1948~1982年,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爆发五次战争,统称为中东战争。 (3)核心问题:巴勒斯坦问题。 (4) 4.两伊战争 (1)原因:各种历史的、现实的、民族的、宗教的矛盾交织在一起。 (2)经过:1980年两伊战争爆发,一直持续到1988年。 (3)影响:两伊战争造成了两伊经济的全面倒退,造成了中东的分裂,为美苏等大国插手海湾地区创造了条件。 5.海湾战争 (1)背景 (2)经过 (3)特点 思维导图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考点六 和平与发展 (一)联合国 1.创立 (1)背景 (2)创立:1945年10月24日正式成立。 (3)意义:联合国是反法西斯同盟国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的一大进步,是世界和平的胜利。 2.宗旨与主要机构 (1)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以增强普遍和平等。 (2)主要机构:联合国大会、安理会、经济与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和秘书处。 3.作用 (1)积极性 (2)局限性:它不是凌驾于国家之上的权力机构,而是国家间的协调机构,有时协调冲突时无能为力。 (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1.依据 (1)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及全球化趋势的加强,整个世界日益成为息息相关的整体。 (2)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 (3)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下,优先发展经济成为世界的潮流。 (4)解决一些全球性问题的需要。 (5)维护持久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成为人类的共同愿望。 2.不利因素 (1)小规模的地区性冲突和局部战争时有发生。 (2)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没有消除。 (3)分裂势力、恐怖势力、极端势力的危害。 (4)世界发展很不平衡。 (5)恐怖主义、走私贩毒、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 名师点睛 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国际力量格局,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但“冷战”思维继续影响着国际关系的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 一、人类在20世纪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 1.随着工业革命深入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19世纪末,资本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整个世界基本上被瓜分完毕,世界最终连成一个整体。同时,出现了英、法、美、德等几个世界性大国。 3.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19世纪下半期,美、德、日三国跳跃式发展,实力直逼或超过老牌殖民帝国,从而引发了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战争。 4.对殖民地的争夺中英德矛盾最为尖锐,德国首先构筑同盟体系对付英法,从而出现了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重兵对峙的局面。 5.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应用于军事领域,准备了世界大战的技术基础。 二、“一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1.经济方面: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一战”中,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几乎将整个国家经济纳入了战争的轨道,战争迫使政府建立起一整套专门机构对经济进行干预,促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萌芽。 2.政治方面:改变了世界格局。 (1)促成一个新型的社会主义国家出现,改变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 (2)欧洲在国际上的统治地位发生了动摇,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分崩离析,英法等国受到重创。 (3)美日等国乘机迅速崛起。 (4)被压迫民族觉醒,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冲击了世界殖民体系。 3.科技方面:“一战”成为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1)“一战”前,发明不久的飞艇、飞机等在战争中受到重视,“一战”后很快向民用方面推广。“一战”中汽车的机动性被人们重视,逐渐代替马车成为陆上主要交通工具。 (2)战争还推动了化工技术的发展及生产流程和管理的不断改进。 4.思想观念:“一战”引起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情绪的高涨,同时也使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三、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比较 1.不同点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背景 一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战胜国与战败国媾和 美、日为争夺在亚太地区的霸权,矛盾尖锐;美、日、英三国开展海军军备竞赛 目的 协调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的矛盾 协调帝国主义国家在亚太地区的矛盾 内容 签订《凡尔赛和约》;签订对奥、保、匈、土和约;讨论建立国际联盟问题 《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中日《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附件》 结果 形成凡尔赛体系 形成华盛顿体系 2.相同点:都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均由少数大国操纵;都侵犯了中国的主权;都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和平体系,为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创造了条件。 四、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 1.相同点 (1)根源:都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引起的。 (2)影响:都导致西欧国家的衰落,都壮大了美国实力,都形成了新的国际关系格局,都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新发展。 2.不同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爆发形式 战前双方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战争很快全面爆发 先经历局部战争,后来由于西方大国的绥靖纵容和法西斯不断扩大侵略,终于演变为世界战争 责任 战争责任由交战双方共同承担 德、意、日等法西斯国家挑起战争,责任由其承担 对战败国处理 战胜国把战争责任推到以德国为首的战败国身上,对战败国进行掠夺性的惩罚,未追究战争中的个人责任 处理战败国的基本精神是清除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实行非军事化,在战败国建立民主体制,追究个人责任和审判战犯 性质 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五、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异同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雅尔塔体系 不同点 建立基础 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的基础之上 建立在美苏两大国力量均势的基础之上 调整矛盾 战胜国与战败国及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大国意图 体现了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大国的意志 体现了美苏两国的意志 相同点 ①都是在世界大战的基础上建立的;②都通过一系列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体系;③都体现了大国意志,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④都随着各国力量的消长而瓦解 六、国际联盟与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不同作用 国联 联合国 是帝国主义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工具 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做出重大贡献,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对苏俄等国无产阶级革命及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进行干涉 将两种社会制度和平共处纳入国际体系,同时联合国在处理战败国时按民主原则,具有进步意义 一直为大国所操纵,无视弱小民族利益 20世纪70年代以后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