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届 高考历史必刷试卷(新课标卷)05(考试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届 高考历史必刷试卷(新课标卷)05(考试版)

2020年高考历史必刷试卷(新课标卷)05 (考试时间:5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 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小题,每小题 4分,共 48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24.先秦典籍中常用“伯(孟)仲、叔、季”来表示兄弟长幼的次序。班固《白虎通姓名》:“嫡长称伯, 伯禽是也;庶长称孟,以鲁大夫孟氏。”《释名释亲属》说:“伯,把也,把持家政也。”与这一理念紧密相 关的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 D.宗法制 25.东汉光武帝刘秀确立了贵族阀世袭制度,意识形态上主张尊亲世袭制度的古文学派逐渐流行,遂与今 文学派并列成为主流学术。古文经书也成为选荐官僚的准则,而今文经学反而逐渐式微,成为少数人的秘 传家学。这反映出 A.儒学发展深受政治影响 B.儒家思想流派的分化 C.东汉经学发展成果显著 D.古今经文学冲突严重 26.宋朝主要实行募兵制。招募对象多为灾荒饥民,并实行灾年招募饥民为兵的养兵制度。此外,还鼓励 营伍子弟接替父兄当兵等。一经应募,终身为伍。其家属可随住军营。这些举措的主要影响是 A.创新了军队管理体制 B.有效杜绝农民起义的发生 C.老弱充斥,素质低下 D.开士兵职业化先例 27.明代是中国数学史上的特殊时期。民间出现大量数学书籍,各种公式和法则编成歌诀,朗朗上口,珠 算逐渐普及。这反映出 A.经济发展对科技的影响突出 B.科学理论研究氛围浓厚 C.士人价值取向呈现重大变化 D.工商皆本成为社会共识 28.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江苏松江、太仓一带出现“无纱可以纺,松、太布市,削减大半”现象;福 建漳州、同安一带的土布原畅销于台湾、辽宁等地,此时也是“壅滞不能出口”的情况。这些现象(情况) 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B.西方经济势力的入侵 C.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 D.跨区域的商路被阻断 29.维新志士赵振在《说败》一文中认为,义和团非为“雪国之耻”举动;另一维新派代表孟华指责义和 团为一群“愚者”,其“贸然排外”的野蛮之举,是因其不知中国衰弱是“国政之腐败”造成的。这些观点 A.忽略了义和团排外救国的内蕴 B.意在为维新变法寻求列强支持 C.指出了义和团运动失败的根源 D.彰显了晚清新知识分子的愚拙 30.近年来,“没有晚清,何来五四”的观点渐成学术界共识,这主要是基于晚清 A.政治体制的改革 B.文化传媒的发展 C.民族工业的进步 D.社会转型的成果 31.20世纪 80年代初,火车、轮船和长途汽车上到处是拎着装有建筑材料、纺织品和食品等商品样本的大 包小包的乡镇企业推销员,形成了“推销员满地跑”的景象。这一景象 A.表明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B.反映出商品市场的活跃 C.直接推动了国有企业改革 D.体现了私营企业的活力 32.修昔底德曾这样描述雅典执政官伯里克利:“当他看见他们过于自信时,他会使他们感到危险;当他们 丧失勇气时,他会恢复他们的自信心。所以雅典在名义上是民主政治,实际上权力正逐渐落人第一公民手 中。”据此可知,修昔底德 A.批评伯里克利的僭越行为 B.为民主政治的衰落感到惋惜 C.认识到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D.意识到公民大会已徒有其表 33.近代确立的民主政体中,英国规定国王无权停止法律执行;美国规定最高法院有权宣布总统违宪,总 统任命的法官需要国会确认;法国规定议会可对宪法进行补充。这些规定的共同点是 A.体现共和精神 B.说明司法权独立 C.防止专制独裁 D.凸显行政权至上 34.学者孙国慧认为“苏联新经济政策的终结有多种原因,在思想文化方面主要包括新经济政策理论不够 确和完善,新经济政策政没有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和接受,俄国历史化传统上的专制主义和村社传统的影 响,当时苏联民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普遍不高以及急于求成的赶超心理等”。另一学者李述森则认为,“新经 济政策得不到布尔什维克党意识形态观念的支撑”是其失败的的原因之一。据材料,新经济政策终结的原 因不包括 A.新经济政策没有形成完善的理论 B.与民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不高有关 C.新经济政策在意识形态上是反市场经济的 D.受俄国历史传统的影响 35.如图为英国城市化进程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城市人口比重(%) A.AB段城市化水平较低是因为国内政局的纷争动荡 B.BC段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是因为工业革命的推动 C.CE段城市化水平持续提高是因为世界局势的稳定 D.FG段城市化水平滞缓是因为经济滞胀的不利影响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41—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45 —47题为选考题,考生任选一题作答。 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借词是一种语言从另一种语言中“借”来的词,通常这种词都是音译词。历史上各民族各地区之间在交 往交流中,当某种物品或文化现象的名称在交流一方使用的话言中并不存在,借词就产生了。外国语与汉 语之间互相借词使用,也由来已久,成为印证历史发展的缩影。 材料一 秦朝到明朝中期,进入英语的汉语借词主要是 China(瓷器)、silk(丝)等几个音译借词。明朝中 期到辛亥革命,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得到迅猛发展,主要是吸收了闽粤两地的方言发音习惯产生的音译借词, 如Moyune(婺源茶)、TSatlee(生丝)Coolie(苦力)等词汇。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有关饮食的有: bokChoy(小白菜)等;2.有关植物、水果的有:Longan(龙眼)、ginseng(人参)等;3.有关商业组织、文 化习俗的有:hong(商行)、kowtow(叩头)、KungIteiFatChoy(恭喜发财)等。 ——据陶岳炼《从英语中汉语借词看中国文化的影响》 材料二 20世纪上半期,出现了俄语词语被汉语借用的现象,尤其是 1921年至 1958年期间。例如:布尔 什维克( )红军( )苏维竣( )马克思列宁主义( )等。50年 代,一款苏联女士服装风靡我国,这就是被我国女士称为布拉吉(rmaTbe)的连衣裙。 ——据玛利娅《源于俄语的汉语外来词的分类和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期前后英语借词汉语现象的变化,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俄语词语被汉语借用所呈现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背景. 42.(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观察上述图片,运用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选择合适的角度提炼出一个观点,并对观点进行简 要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45.(15分)[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军户制,是明初在特定人户中实行的一种世袭的、有报酬的兵役制。朱元璋为了保证国家兵役、徭 役、田赋以及丁银收入的实现,把居民划分为:民户、军户、匠户、灶户。军户专门承担兵役,士兵享有月 粮和布帛钱钞等赏赐。明初,由于军队编制比较混乱,有原来的红巾军、有地主军、有新征兵、有降军(归 附军)也有犯罪充军(所谓恩军)等等,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明朝建立后,在元代旧籍册的基础上,由兵部 改置军籍勘合,评细开列军户从军来历、调补卫所年月、在营丁口之数,从而建立起新的较为完备的军户 制度。军户实行严格的世袭制度,其籍贯单列,由都督府管辖,非经皇帝特许或官至兵部尚书,任何人都 不得擅自改籍。军士在营,其职责分为镇守和屯垦,按时轮流,屯田固定上交粮食,以供给守备军及官吏。 自京师到郡县,设立卫、所管理,内统于五军都督府,外统于都指挥使司。军户制度使得兵有定籍,兵农 合一,屯守兼备,不但保证了兵源,也满足了军队的供给。明代中叶以后,军户制遭到破坏,逐渐为募兵 制取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实行军户制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军户制的主要特点及积极作用。 46.(15分)[历史——选修 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0年 5月 21日纳粹德国在英吉利海峡,把近 40万英法联军围遏在法国北部狭小地带,只剩下敦 刻尔克这个仪有万名居民的小港作为海上退路。德国军队在距离这个港口仅 10英里的地方,却接到停止前 进的命令。这一命令后来引起了的争论,被很多军事历史学家认为是希特勒独断专行、干涉军事指挥的一 个愚蠢的命令。央际上,希特勒的这一命令是有他的考虑,而且不能完全归结为他一人的责任。首先是在 法国北部的战事明朗后,德军需要为下一步作战行动保存装甲部队实力:其次敦刻尔克地势遍地沼泽和低 洼,担心装甲部队受因于敦刻尔克外围的河道纵横的地带而陷入阵地战,无法快速阻截英法部队的撤退。 英国政府就是利用这样一个时间段,动员人民营救军队。短短 10天内,这支前所未有的“敦刻尔克舰队”把 34万大军从死亡陷阱中拯救出来,为盟军日后的反攻保存了大量的有生力量,创造了二战史上的一个奇迹。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敦刻尔克奇迹”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敦刻尔克奇迹”的影响。 47.(15分)[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王猛,字景略,汉族,北海郡剧县(今山东昌乐)人,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王猛出身贫寒,博 学好问,善于谋略和用兵。他深得符坚赏识,仕致前秦宰相。他不畏权贵、抑制豪强,严惩不法的氏族贵 族,整肃吏治,加强了中央集权,他规定各级官吏要如实推举人才,推荐得人者受赏,推荐不当者受罚, 故虽是宗室外戚,如无实际才干就不能做官。他提倡儒学,兴办学校,培养了大批人才。前秦建元六年, 他统兵消灭前燕,为统一北方作出了重大贡献。他还很重视农业生产,劝课农桑,开放山泽,兴修水利, 改进耕作。由于采取了以上一系列的措施,前秦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有所发展。建元十一年(375王猛去世, 谧号“武”。他辅佐符坚扫平群雄,统一北方,被称为“功盖诸葛第一人”。 ——月高编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王猛的历史功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猛取得功绩的原因。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