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中化学 第三章第1节课时2 铝与NaOH溶液反应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计算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高中化学 第三章第1节课时2 铝与NaOH溶液反应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计算学案

课时2 铝与NaOH溶液反应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计算 ‎1.掌握铝与强酸、强碱反应的性质。(重点)‎ ‎2.掌握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难点)‎ ‎ 铝与酸、碱溶液反应 ‎[基础·初探]‎ ‎1.铝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6HCl===2AlCl3+3H2↑,离子方程式为2Al+6H+===2Al3++3H2↑。‎ ‎2.铝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3H2↑。‎ ‎3.金属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 电子转移 价态变化 表现性质 发生反应 失去电子 化合价升高 还原性 氧化反应 ‎[探究·升华]‎ ‎[思考探究]‎ 铝与强酸、强碱反应的实验探究 实验 操作 实验 现象 试管中产生气泡,铝片溶解,点燃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时发出爆鸣声 试管中产生气泡,铝片溶解;点燃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时发出爆鸣声 有关化学 方程式 ‎2Al+6HCl===2AlCl3+3H2↑‎ ‎2Al+2NaOH+2H2O===2NaAlO2+3H2↑‎ ‎(1)等量的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气的量有什么关系?‎ ‎【提示】 铝无论是与稀盐酸反应还是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均存在以下关系:2Al~3H2↑,所以等量的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气的量相同。‎ ‎(2)若要除去铜粉中的少量铝粉,可采用什么方法?‎ ‎【提示】 可利用铜和铝化学性质上的差异除去铝粉,铝可与酸或碱反应,而铜不与稀硫酸、盐酸或强碱反应,可将混合物加入过量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解,然后过滤、洗涤、干燥后即可除去铜粉中的铝粉。‎ 6‎ ‎(3)将两小块质量相等的金属钠,一块直接放入水中,另一块用铝箔包住,在铝箔上刺些小孔,再投入水中,试分析两者放出的氢气是否相等。‎ ‎【提示】 不相等。因为用铝箔(刺有小孔)包住的金属钠放入水中时,钠先与水反应,产生的氢气与直接把钠投入水中所产生的氢气的量相同,但生成的氢氧化钠溶液会与铝箔反应产生氢气,故后者产生的氢气总量大于前者。‎ ‎[认知升华]‎ 铝与盐酸、NaOH溶液反应的比较 ‎(1)反应原理 ‎①铝与盐酸反应:‎ ‎2Al+6HCl===2AlCl3+3H2↑,‎ Al是还原剂,HCl是氧化剂。‎ ‎②铝跟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是分步进行的:‎ a.2Al+6H2O===2Al(OH)3+3H2↑;‎ b.Al(OH)3+NaOH===NaAlO2+2H2O。‎ 总反应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 Al是还原剂,H2O是氧化剂。‎ ‎(2)“量”的关系 ‎①等量的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消耗HCl和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②等量的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H2的体积比为1∶1。‎ ‎③足量的铝分别与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H2的体积比为1∶3。‎ ‎[题组·冲关]‎ ‎1.如图所示的实验中,投入铝片后(  )‎ A.①中产生气泡,②中不产生气泡 B.①和②中都不产生气泡 C.①和②中都产生气泡,①中是H2,②中是O2‎ D.①和②中都产生气泡,且都是H2‎ ‎【答案】 D ‎2.除去镁粉中的少量铝粉,可选用(  )‎ A.硫酸    B.氨水 C.盐酸 D.氢氧化钠溶液 ‎【解析】 铝粉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可溶性的偏铝酸钠,而镁粉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 ‎【答案】 D 6‎ ‎3.称取两份铝粉,第一份加入足量的盐酸,第二份加入足量的烧碱。若同温同压下放出相同体积的气体,则两份铝粉的质量比为(  ) ‎ A.1∶1 B.1∶2‎ C.1∶3 D.3∶1‎ ‎【解析】 铝与盐酸或烧碱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Al+6HCl===2AlCl3+3H2↑,2Al+2NaOH+2H2O===2NaAlO2+3H2↑,因为盐酸和烧碱都是足量的,铝粉将全部参加反应,当生成等体积气体时消耗铝的量相同。‎ ‎【答案】 A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1 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与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 ‎       2Na + 2H2O ===2NaOH+H2↑‎ 质量之比: ‎46 g ∶‎36 g ∶ ‎80 g ∶‎‎2 g 计量数之比: 2 ∶ 2 ∶ 2 ∶1‎ 扩大NA倍: 2NA ∶2NA ∶ 2NA ∶NA 物质的量之比:2 mol∶2 mol∶2 mol ∶1 mol 结论: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粒子数之比,也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对于气体参与的反应还等于体积之比。‎ 教材整理2 物质的量与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1)图示 ‎(2)计算公式 n====c·V(溶液)‎ ‎[探究·升华]‎ ‎[思考探究]‎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基本步骤 向500 mL NaOH溶液中投入‎10.8 g Al,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后,计算:‎ ‎(1)Al的物质的量。‎ ‎(2)参加反应的NaOH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3)生成标准状况下H2的体积。‎ 6‎ ‎【解析】 (1)n(Al)==0.4 mol。‎ ‎(2)2Al + 2NaOH+2H2O===2NaAlO2+3H2↑‎ ‎ 2  2‎ ‎ 0.4 mol  n 则=,n=0.4 mol,‎ c(NaOH)==0.8 mol/L。‎ ‎(3)2Al+2NaOH+2H2O===2NaAlO2+3H2↑‎ ‎2 mol 3×‎‎22.4 L ‎0.4 mol V(H2)‎ = V(H2)=‎13.44 L。‎ ‎【答案】 (1)Al的物质的量为0.4 mol;(2)参加反应的NaOH的物质的量为0.4 mol,物质的量浓度为0.8 mol/L;(3)生成标准状况下H2的体积为‎13.44 L。‎ ‎[认知升华]‎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方法 ‎(1)基本步骤 ‎(2)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应用的注意事项:‎ ‎①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而非质量之比。‎ ‎②计算时,各种物质不一定都用物质的量表示,也可以用质量表示,气态物质还可以用体积表示,但要注意物质的量与其他各物理量之间的换算关系;只要做到“上下一致,左右相当”即可。‎ ‎[题组·冲关]‎ ‎1.标准状况下,‎3.25 g锌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x L氢气,下列比例式正确的是(  )‎ 6‎ A.Zn+2HCl===ZnCl2+H2↑‎ ‎ 1 mol 1 mol ‎ ‎3.25 g x L B.Zn+2HCl===ZnCl2+H2↑‎ ‎ ‎65 g ‎‎1 L ‎ ‎3.25 g x L C.Zn+2HCl===ZnCl2+H2↑‎ ‎ 1 mol 1 mol ‎ 0.05 mol x L D.Zn+2HCl===ZnCl2+H2↑‎ ‎ ‎65 g ‎‎22.4 L ‎ ‎3.25 g x L ‎【解析】 比例式应注意单位要“上下一致,左右相当”。‎ ‎【答案】 D ‎2.‎1.15 g金属钠与水反应,得到100 mL溶液,试计算:‎ ‎ (1)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析】 n(Na)==0.05 mol,设生成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为V,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c。‎ ‎2Na+2H2O===2NaOH + H2↑‎ ‎2 mol   2 mol ‎‎22.4 L ‎0.05 mol ‎0.1 L×c V V==‎0.56 L;‎ c==0.5 mol/L。‎ ‎【答案】 (1)‎0.56 L (2)0.5 mol/L ‎3.将‎20 g含杂质25%的大理石(杂质与盐酸不反应)投入150 mL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计算:‎ ‎(1)反应生成的CO2的体积(标准状况);‎ ‎(2)原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析】 n(CaCO3)==0.15 mol CaCO3  +  2HCl===CaCl2+H2O+CO2↑‎ ‎ 1 2 1‎ 6‎ ‎ 0.15 mol 0.3 mol 0.15 mol 故V(CO2)=0.15 mol×‎22.4 L/mol=‎‎3.36 L c(HCl)==2 mol/L ‎【答案】 (1)‎3.36 L (2)2 mol/L ‎【题后归纳】 有关物质的量计算中的“三个”规范 (1)书写规范:各种符号的书写要规范,大写字母与小写字母的意义各不相同。如“M”表示摩尔质量,而“m”表示质量,“N”表示微粒数,而“n”表示物质的量。‎ (2)符号规范 ‎①设未知数直接用各物理量的符号表示,且要注明物质(或粒子)的符号。如设参加反应HCl溶液的体积为V[HCl(aq)]。‎ ‎②各物理量及单位、物质的名称、公式等尽量用符号表示。如已知NaOH溶液的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求NaOH溶液的质量时就写成:m(NaOH)=c(NaOH)×V[NaOH(aq)]×M(NaOH)。‎ (3)单位规范:把已知量代入计算式中计算时都要带单位且单位要统一。‎ 6‎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