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教案:第17讲-化学实验基础(二)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二化学教案:第17讲-化学实验基础(二)

辅导教案 学员姓名: 学科教师:‎ 年 级: 辅导科目: ‎ 授课日期 ‎××年××月××日 ‎ 时 间 A / B / C / D / E / F段 主 题 化学实验基础(二)‎ 教学内容 本次课的重点、难点,需要掌握的方法技巧 ‎1.复习物质检验的基本方法,掌握物质检验实验判断思路;‎ ‎2.复习物质的分离、提纯基本方法,具备基本的分离、提纯实验分析、设计思路;‎ ‎3.复习课本定量实验,掌握各定量实验中的要点、难点与误差分析思路。‎ ‎【预习作业】气体摩尔体积测定实验中选择的气体有什么要求?‎ 该实验气体的选择需要具备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的性质。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也需控制。‎ 初高中涉及的实验室制备气体有:O2、CO2、H2、HCl、Cl2、H2S、SO2、NH3、乙烯、乙炔等,根据实验原理分析可选择的气体:‎ 首先,气体制备不能加热也不能放出大量热,否则温度迅速升高,气体体积测定误差较大:氯酸钾制备氧气、HCl、Cl2、乙烯、乙炔制备均需加热,排除。‎ 其次,使用间接排水方式测量气体体积,气体需难溶于水:HCl、NH3极易溶于水,排除;氯气可以采用排饱和食盐水方式,H2S、SO2、CO2均可以采用排饱和酸式盐的方式减小溶解性,暂时保留。 ‎ 再者,制备过程需注意安全,尽量保证制备气体无毒无污染:HCl、Cl2、H2S、SO2、NH3均有毒,尽量不列入考虑范围。‎ 最后,根据反应物计算制得的气体的物质的量,则需保证反应物纯净、稳定,双氧水制备氧气,双氧水易分解,浓度难以准确测量,一般不考虑,二氧化碳也需采用纯净的碳酸盐,不能使用石灰石、大理石等混合物。氢气需采用纯净的镁条,而非杂质较多的锌粒。‎ ‎【教学建议】对于没有完成这部分预习内容的学生应该点名批评。根据学生预习情况,给每位学生基准分5分、3分、1分。‎ ‎【具体操作】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建议用时10分钟。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可以采用由某一个学生分享他的答案,与其他两位同学比较,对于不同的选项让学生间相互分析、比较,教师负责正误的判断以及学生讨论过程中的引导,侧重引导学生相关探讨、共同分析问题的习惯。‎ 主动分享的学生加2分。补充的学生每次1分。‎ ‎1、有编号为1、2、3、4的四瓶无色液体,仅知道是1%酚酞、0.1mol/L NaOH溶液、0.1mol/L盐酸和0.1mol/L NaCl溶液,现要求甲、乙、丙、丁四位学生进行鉴别,而且每人只鉴别两瓶溶液,告诉学生鉴别两瓶溶液都正确得满分,只有一瓶正确可以及格。四位学生的鉴别结果如下:‎ 甲 ‎1号为0.1mol/L盐酸 ‎4号为0.1mol/LNaCl溶液 老师评价:四位学 生都及格,但是没   有一个得满分 乙 ‎1号为0.1mol/LNaOH溶液 ‎3号为0.1mol/L盐酸 丙 ‎1号为1%酚酞 ‎2号为0.1mol/L盐酸 丁 ‎4号为0.1mol/L盐酸 ‎2号为NaOH溶液 正确的结论是(    )‎ A.1号为1%酚酞  B.2号为0.1mol/L NaCl溶液 ‎ C.3号为0.1mol/LNaOH溶液  D.4号为0.1mol/L盐酸 答案:A ‎2、用标准的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选用酚酞作为指示剂,造成测定结果偏高的原因可能是(     ) ‎ A.配制标准溶液的NaOH中混有Na2CO3杂质 ‎ B.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滴定管的刻度,其他操作正确 ‎ C.盛装未知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过,未用未知液润洗 D.滴定到终点读数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处悬挂一滴溶液 ‎ 答案:D ‎3、下列除去杂质(试样中括号内的物质是杂质)时,选用的试剂正确的是( )‎ A.‎ B.‎ C.‎ D.‎ 试样 Na2CO3(NaHCO3)‎ Mg(OH)2 (Al(OH)3)‎ CO2(SO2)‎ Cl2(HCl)‎ 除杂试剂 澄清石灰水 NaOH溶液 饱和碳酸钠溶液 NaoH溶液 答案:B ‎【教学建议】整个教学过程可以对每个学生的表现进行统计,答题、方程式书写正确均记1分,得分最多的学生可以适当减少回家书面作业或给予其他小奖励。‎ 围绕物质的检验、分离实验,讲解中要突出对于实验合理性的探讨,如检验现象与结论间的是否充分、必要,分离方法的选择是否妥当等;对于定量实验,除了整体实验的操作流程,误差的分析判断也是重点。‎ 一、物质的检验 ‎(一)基本检验方法 ‎(1)常用的物理方法:‎ ‎ ①观察法:状态、颜色 ‎ ②嗅试法:挥发性物质不同气味 ‎ ③水溶法:利用在水中溶解情况鉴别 ‎ ④加热法:易升华物质鉴别 ‎ ⑤焰色反应法:特征金属元素焰色 ‎【思考】可用哪些方法鉴别NaCl、CuSO4、NaOH固体?‎ 加少量水,呈蓝色的是CuSO4,放出热(微沸)的是NaOH,剩余的是NaCl。‎ ‎(2)常用的化学方法:‎ ‎①加热法:受热易分解物质或结晶水合物受热失水 ‎②水溶法(或加水):与水反应或溶解观察溶液的颜色、温度等变化甄别 ‎③指示剂测试法:酸碱性 ‎④点燃法:利用物质的助燃性或可燃性,燃烧的现象和产物的特点 ‎⑤指定试剂法:利用待鉴别物质性质的差异性,选择合适的试剂进行 ‎⑥分组法:当被鉴别的物质较多时,长选择试剂将鉴别物质分成若干小组,再对各小组进行鉴别。‎ ‎【思考】如何用点燃法鉴别甲烷、乙烯、乙炔?‎ 观察火焰的焰色和产生的黑烟鉴别。‎ ‎【教学建议】物质的检验需要强调针对检验对象的不同点合理选择检验方法。‎ ‎【典型例题】下列各组物质,只用水不用其他试剂无法鉴别的是 ( )‎ A.氢氧化钠、硝酸铵、氯化钠三种晶体 B.苯、乙醇、四氯化碳三种液体 C.硫酸铜、碳酸钠和硫化铝三种粉末 D.甲醇、乙醇和溴苯三种液体 答案:D ‎(二)特征检验实验 用于检验的化学反应,一般应条件温和(如常温或稍加热),操作简便,并具有明显的反应现象(如颜色变化、沉淀的生成或溶解、生成气体等)。‎ 单一阴离子的检验 离子 检验方法与现象 OH-‎ 加入无色酚酞、紫色石蕊或橙色甲基橙试液分别变为红色、蓝色、黄色 CO32-‎ 加入含BaCl2 (或C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盐酸,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HCO3-‎ 加入含Ba Cl2 (或Ca Cl2)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入稀盐酸,生成无色无味气体 Cl-‎ 加入稀硝酸酸化,无明显现象,再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的白色沉淀 Br-‎ 加入稀硝酸酸化,无明显现象,再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的淡黄色沉淀 加入氯水,再加入CCl4,充分反应后下层溶液呈橙红色 I-‎ 加入稀硝酸酸化,无明显现象,再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的黄色沉淀;‎ 加入氯水,再加入CCl4,充分反应后下层溶液呈紫红色 SO42-‎ 加入稀盐酸酸化,无明显现象,再加入含BaCl2溶液生成的白色沉淀 SO32-‎ 加入BaCl2溶液,生成的白色沉淀溶于稀盐酸,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加入稀盐酸(或稀硫酸),产生的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S2-‎ 加入Pb(Ac)2、CuSO4溶液,生成黑色沉淀 单一阳离子的检验方法 离子 检验方法与现象 H+‎ 加入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加入NaHCO3或Na2CO3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浑浊的气体 NH4+‎ 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Fe3+‎ 溶液呈棕黄色 加入KSCN溶液,变成血红色溶液;加入NaOH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 Fe2+‎ 溶液呈浅绿色 加入NaOH溶液,先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 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 Cu2+‎ 溶液呈蓝(绿)色 加入NaOH溶液,生成蓝色的沉淀 ‎ Al3+‎ 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生成白色絮状沉淀,继续滴加NaOH溶液,沉淀逐渐溶解 Ag+‎ 加入稀盐酸,生成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Ba2+‎ 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入稀硫酸,产生白色沉淀 Na+、K+‎ 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火焰分别呈黄色、浅紫色(通过蓝色钴玻片)‎ ‎【思考】在一溶液中,加入少量盐酸能产生白色沉淀,继续加入过量盐酸,沉淀完全溶解,这一现象能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AlO2-吗?‎ 不能, 可能是Ba(HCO3)2或Ca(HCO3)2溶液。如果溶液本身是强碱性,则可以证明是AlO2-。‎ ‎【教学建议】特征离子的检验是重点,需要学生能熟练描述检验过程、现象及结论。‎ ‎【典型例题】某含Na+的溶液中可能含有NH4+、Fe3+、Br—、CO32—、I—、SO32—。取样,滴加足量氯水,有气泡产生,溶液呈橙色;向橙色溶液中加BaCl2溶液或淀粉均无现象。为确定该溶液的组成,还需进行的实验有(    )   A.取样,滴加硫氰化钾溶液                      B.取样,加氯水和CCl4,振荡   C.取样,加足量盐酸加热,湿润的品红试纸检验气体   D.取样,加足量的熟石灰加热,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气体 答案:D ‎(二)常用气体检验 气体 方法及现象 反应方程式 H2‎ 无色、无味、可燃 点燃纯H2(要先验纯):火焰呈淡蓝色,火焰上方罩一干燥烧杯,烧杯壁上有水珠生成 ‎2H2+O2 2H2O O2‎ 无色无味 带火星的木条至集气瓶口,木条复燃 Cl2‎ 黄绿色刺激性气体有毒 湿润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Cl2+2KI→2KCl+I2‎ 湿润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后变白 Cl2+H2O→HCl+HClO CO2 ‎ 无色无味无毒 使燃着木条熄灭 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注意与SO2的区别 CO2+Ca(OH)2→CaCO3↓+H2O ‎ CO ‎ 无色、无味、剧毒 点燃火焰呈蓝色,火焰上方罩一沾有石灰水液滴的烧杯,液滴变浑浊 ‎2CO+O22CO2     ‎ CO2+Ca(OH)2→CaCO3↓+H2O NO2 ‎ ‎3NO2+H2O→2HNO3+NO 红棕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有毒 溶于水、水溶液无色,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注意与其他酸性气体的区分 NO 无色气体有毒 在空气中立即变为红棕色 ‎2NO+O2→2NO2‎ SO2 ‎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 通入品红溶液,品红褪色加热又恢复颜色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注意与CO2的区别 SO2+Ca(OH)2→CaSO3↓+H2O 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5SO2+2MnO4-+ 2H2O→‎ ‎2Mn2++5SO42--+4H+‎ HCl ‎ 无色刺激性气味 通入HNO3酸化的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注意与Cl2的区别 HCl+AgNO3→AgCl↓+HNO3 ‎ H2S 无色臭鸡蛋气味有毒 遇 (CH3COO)2Pb 、CuSO4溶液均产生黑色沉淀 Pb2++H2S→PbS↓+2H+‎ NH3‎ 无色刺激性气味 遇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 CH4‎ 无色无味、可燃 点燃后火焰呈浅蓝色,火焰上方罩一干燥烧杯,烧杯壁上有水珠罩生成;罩一沾有石灰水液滴的烧杯,液滴变浑浊 CH4+2O2CO2+2H2O C2H4‎ 无色稍有甜味 点燃,火焰明亮(少量黑烟):‎ C2H4+3O22CO2+2H2O ‎ 使KMnO4(H+)、溴水溶液褪色 CH2=CH2+Br2→CH2Br-CH2Br C2H2‎ 无色无味 点燃火焰明亮并伴有大量黑烟 ‎2C2H2+5O24CO2+2H2O 使KMnO4(H+)、溴水溶液褪色 CH≡CH+2Br2→CHBr2-CHBr2‎ ‎【思考】如何鉴别HCl气体和Cl2气体,建议采用抢答形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 1、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只变红的是HCl,有褪色现象的是Cl2;‎ ‎2、通入NaI溶液(或FeCl2溶液),产生固体沉淀(溶液颜色变深)的是Cl2;‎ ‎3、观察气体颜色,黄绿色的是Cl2等等。‎ ‎【教学建议】强调气体检验的思路:①气体的颜色和气味;②水溶液的酸碱性;③助燃、可燃及燃烧现象和产物;④遇空气的变化;⑤其它特有性质。‎ ‎【典型例题】某种混合气体可能含有N2、HCl、CO,把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NaHCO3溶液和灼热的CuO,气体体积都没有变化。再通过足量的Na2O2固体,气体体积减小。最后通过灼热的铜网,经充分反应后气体体积又减小,但还有剩余气体。以下对混合气体组分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一定没有N2;CO和HCl至少有一种 B.一定含有N2、HCl和CO C.一定有N2;CO和HCl至少有一种 D.一定有N2和HCl;没有CO 答案:C ‎ ‎(三)物质检验的一般顺序 初步试验 ‎1、外表观察:色泽、嗅味、硬度等。‎ ‎2、水溶性试验:能水溶,则配成溶液继续检验。(如测定pH 等)。‎ ‎3、酸溶性试验:不能水溶,则用HCl、稀H2SO4、HNO3溶解,配制酸性试样溶液继续试验。‎ ‎4、灼烧试验:不能酸溶的一定要作灼烧试验。看是否有颜色变化、是否有气体(包括水气)产生、升华现象等。‎ 注意事项:‎ ‎1、尽可能少的试样。‎ ‎2、多步试验,一般要分取试样。若试题中取样连续试验,则要考虑前加试剂对后续实验的影响。‎ ‎3、选择所加试剂,一般不含待测离子。‎ ‎4、每一步检验前,需有现象的预测;每一步检验后,要根据现象作肯定或否定的结论。‎ 物质检验答题要领 ‎1、不许用原瓶操作:鉴别的目的是为了以后的使用,若用原瓶操作,污染了原瓶中的试剂。要有“各取少许”字样。‎ ‎2、不许“指名道姓”:结论的得出,来自实验现象,在加入试剂之前,该物质是未知的,应该叙述为“若……(现象),则证明有……”,叙述时不可出现“取某某物质加入某某试剂……”的字样,一般间答顺序为:各取少许→溶解→加入试剂→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讨论】进行一次检验实验的设计,比如可以哪些方法检验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采用抢答的形式,要求学生详细描述实验过程和现象,强化主观题的答题用语规范。合理且用语规范的学生可以依据情况对于回家作业进行删减或者其他合理的奖励形式。‎ ‎【教学建议】检验实验设计不一定需要特征化学反应现象,也可以是其他合理的方法(如稀释后pH值的变化),目的在于拓展学生的思维。‎ ‎【典型例题】下列实验设计和结论相符的是( )‎ A.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下层溶液显紫色,则原溶液中不一定有I-‎ B.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Fe2+,向溶液中滴入氯水后,再滴加KSCN溶液 C.某无色溶液中加Ba(NO3)2溶液,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 D.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NH4+‎ 答案:D 二、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一)常用的物理方法 方法 适用范围 主要仪器 注意点 实例 固+液  ‎ 蒸发 易溶固体与液体分开 ‎ 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 ‎①不断搅拌;②最后用余热加热;③液体不超过容积2/3 ‎ NaCl(H2O)‎ 固+固 ‎ 结晶 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差别大的溶质分开 ‎ KNO3(NaCl)‎ 升华 ‎ 能升华固体与不升华物分开 酒精灯 ‎ I2(NaCl)‎ 固+液 过滤 易溶物与难溶物分开 漏斗、烧杯 ‎①一贴、二低、三靠;②沉淀要洗涤;③定量实验要“无损”‎ NaCl(CaCO3)‎ ‎ 液+液 ‎ 萃取 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差异大,把溶质分离出来 ‎ 分液漏斗 ‎①先查漏;②加入溶液和萃取剂;③使漏斗内外大气相通;④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 从溴水中提取Br2 ‎ 分液 ‎ 分离互不相溶液体 分液漏斗 乙酸乙酯与饱和Na2CO3溶液 蒸馏 ‎ ‎①‎ I2和CCl4 ‎ 分离沸点不同混合溶液 蒸馏烧瓶、冷凝管、温度计、收集器 ‎ 温度计水银球位于支管处;②冷凝水从下口通入;③加碎瓷片 ‎ 气+气 ‎ 洗气 易溶气与难溶气分开 洗气瓶 ‎ 长进短出 CO2(HCl)‎ 液化 沸点不同气分开 常用冰水等冷凝 分离液态空气 ‎【思考】用萃取分离的条件是什么?‎ ‎①萃取剂与原溶剂互不相溶;②与溶质不反应;③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 ‎【教学建议】物理分离中仪器的选择、操作要点是常考点,需要强调说明。‎ ‎【典型例题】下列分离方法中,和物质的溶解度无关的是(    )‎ ‎ A.升华    B.萃取     C.蒸馏    D.结晶 答案:A ‎【变式训练】下列分离物质的方法中,根据微粒大小分离的是 (    )‎ A.萃取                 B.结晶               C.沉降               D.过滤 答案:D ‎【教学建议】变式训练要求学生讲解各分离方法的原理,答对可以得1分。‎ ‎(二)混合物的化学分离法 ‎ 方法 ‎ 热分解  ‎ 沉淀分离法 ‎ 酸碱分离法 ‎ 氧化还原法 ‎ 实例 NaCl(NH4Cl)‎ ‎ NaCl(BaCl2)‎ MgCl2(AlCl3)‎ ‎ Fe2+(Cu2+)‎ ‎【思考】要求学生各从上述分离方法中选择一项,说明分离方法中涉及的反应方程式分别是哪些?学生间不可重复选择。‎ 以NaCl(NH4Cl)为例:NH4ClNH3↑+HCl。‎ ‎【教学建议】在解答物质提纯试题时,选择试剂和实验措施应注意三个原则:①不能引入新杂质;②提纯后的物质成分不变;③实验过程和操作方法简单易行。‎ ‎【典型例题】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①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光照条件下通入Cl2,气液分离;‎ ‎②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分液、干燥、蒸馏;‎ ‎③除去CO2中少量的SO2;气体通过盛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洗气瓶;‎ ‎④除去乙醇中少量的水:加足量生石灰、蒸馏。‎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 答案:B ‎【变式训练】下列物质提纯的方法正确的是( )  A.除去混在CO中的O2: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除去混在CO2中的SO2:将气体依次通过足量酸性KMnO4溶液和浓硫酸  C.除去KCl溶液中的K2CO3:加入过量BaCl2溶液后过滤  D.除去Cl2中混有的少量HCl:将气体通过碱石灰 答案:B ‎【教学建议】典型例题和变式训练都要求学生说明错误选项的正确方法。‎ 三、定量实验 ‎(一)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配制100mL 1.00mol/L NaCl溶液)‎ ‎(1) 所用的仪器:电子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思考】如果是用10mol/L的浓硫酸配置100mL 1.00mol/L 硫酸溶液,上述仪器中哪些是不需要的?还需要什么?‎ 不需要电子天平、药匙,需要10mL量筒 ‎【教学建议】强调有精度要求、量程要求的仪器一定要选择最接近精度、量程的仪器。‎ 专用仪器:容量瓶 容量瓶的体积固定,有不同规格:100 mL、250 mL、500 mL、1000 mL等。‎ ‎【教学建议】强调牢记容量瓶的规格,不可胡编乱造容量瓶的规格。‎ ‎①构造:梨形、平底、细颈玻璃瓶,瓶口配有磨口玻璃塞或塑料塞(有一个塞子,且用绳子钓着,说明每个都有自己的原配)。‎ ‎②特点: ① 容量瓶上标有温度和容积 ‎ ② 容量瓶上有刻线而无刻度 ‎③使用范围:用来配制一定体积、浓度准确的溶液 ‎【思考】容量瓶的使用注意事项:‎ ‎①溶解或稀释的操作不能在容量瓶中进行 ‎②溶液温度与容量瓶上标定温度一致时,所取液体的体积最标准 ‎③不能长期存放溶液或进行化学反应 ‎④使用前须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水 ‎(2)步骤:‎ ‎①计算:计算所需NaCl固体的质量。‎ ‎【教学建议】强调所配溶液的体积与容量瓶的量程不符时:算溶质时则取与实际体积最接近的量程数据做溶液的体积来求溶质的多少,不能用实际量。如:实验室需配制480mL1moL·L-1的NaOH溶液,需取固体NaOH的质量应为20.0g,而不是19.2g;因为容量瓶只能配制其规定量程体积的溶液,要配制符合要求的溶液时,选取的容量瓶只能是500 mL量程的容量瓶。故只能先配制500 mL溶液,然后再取出480mL。‎ ‎②称量:用电子天平称量NaCl固体。‎ ‎【思考】如果用托盘天平称量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①使用前要调零;②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大小相同的称量纸;③称量时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 ‎④镊子夹取砝码应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⑤称量完毕应将砝码放回盒中,游码归零。‎ ‎③溶解:将称好的NaCl固体放入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用玻璃棒搅拌,目的是加速溶解。‎ ‎【教学建议】强调固体要先溶解,液体要先稀释,都要冷却至室温再移液。‎ ‎④转移:溶液冷却后,用玻璃棒引流 将烧杯中的溶液注入容量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思考】为什么不能将溶液直接倒入容量瓶中?‎ 容量瓶瓶颈较细,为避免液体洒在外面,应用玻璃棒引流 ‎⑤洗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洗涤液也都注入容量瓶。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 ‎【思考】量浓硫酸的量筒要洗吗?‎ 不用洗涤 ‎⑥定容: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液面离容量瓶颈刻度线下1~2厘米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平。‎ ‎【思考】若定容时不小心液面超过了刻度线, 能用胶头滴管把多余的液体取出吗?‎ ‎ 不能,必须重新配置,且容量瓶必须重新洗净。‎ ‎⑦摇匀:将容量瓶盖好塞子,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多次,使得溶液混合均匀。‎ ‎【思考】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能否立即补充水?‎ 不能。‎ ‎⑧装瓶贴标签:‎ 容量瓶中不能存放溶液,因此要把配制好的溶液转移到试剂瓶中,贴好标签,注明溶液的名称和浓度。‎ ‎(3)误差分析:根据c=n/V =m/MV来判断,看误操作对于m、V是变大还是变小,然后确定c的变化。‎ ‎【典型例题】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中,下列操作对所配得溶液影响的是(填偏小、偏大、无影响):‎ ‎(1)在烧杯中溶解溶质,搅拌时不慎溅出少量溶液; ‎ ‎(2)未将洗涤烧杯内壁的溶液转移入容量瓶; ‎ ‎(3)容量瓶中所配的溶液液面未到刻度线便停止加水; ‎ ‎(4)将配得的溶液从容量瓶转移到干燥、洁净的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 ‎ ‎(5)将烧杯中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之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 ‎ ‎(6)容量瓶中液面将达到刻度线时,俯视刻度线和液面; ‎ ‎(7)NaOH固体称量时在空气中暴露时间过长; ‎ ‎(8)易潮解物质称量时未用玻璃仪器; ‎ ‎(9)配制稀硫酸时,用蒸馏水洗涤量筒,洗液注入容量瓶; ‎ ‎(10)加水溶解后的NaOH的溶液在空气中暴露时间过长。 ‎ 答案:偏小 偏小 偏大 无影响 无影响 偏小 偏小 偏小 偏大 偏小 ‎【教学建议】讲解时紧紧围绕错误操作引起的数据变化,结合等式判断。‎ ‎(二)气体摩尔体积测定 ‎(1)实验原理:某温度下,用一定量的镁带跟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测出产生氢气的体积,从而计算出该温度下1 mol氢气的体积。故直接测定的物理量为镁带的质量m(Mg)和氢气的体积V(H2)。计算方法为:‎ ‎1mol氢气的体积(L)×24‎ ‎【思考】该实验气体的选择需要具备什么要求?‎ 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的性质。发生的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不是非常大。‎ ‎【教学建议】可以分析下计算式中需要测定的数据(V(H2))及其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气体摩尔体积测量装置 ‎ 气体摩尔体积测定装置(如下图示)由三部分组成,左边是气体发生器,中间是储液瓶,右边是液体量瓶。储液瓶上的刻度线标明了容积约为200 mL的位置,液体量瓶的容积约为130 mL,量瓶瓶颈上有110~130 mL刻度线,可正确读出进入量瓶的液体的体积。全部装置固定在专用底座上。底座放置气体发生器、液体量瓶的位置下有螺旋,能作高低的微调。‎ ‎ ‎ ‎【教学建议】强调液体量瓶的量程范围决定了反应产生的气体体积范围。‎ ‎(3)实验步骤 ‎①装配好气体摩尔体积测定装置,做好气密性检查。‎ ‎【思考】如何做气密性检查?‎ 用橡皮塞塞紧A瓶加料口,进行气密性检查。当橡皮塞塞紧时,,B瓶内导管中的液面会上升,上升液柱在1 min内不下降,确认装置气密性良好。‎ ‎【教学建议】可以拓展其他常用的气密性检查方法。‎ ‎②用砂皮擦去镁带表面的氧化物,然后称取0.100~0.110 g镁带(精确至0.001 g),把准确数值记录于表格中。‎ ‎【讨论】请学生相互讨论思考:影响镁条的称取范围在0.100g~0.110g之间的因素有哪些?回答正确因素最多的学生记1分。‎ 测量体积的范围在110~130mL,除去H2SO4体积后为100~120mL,以标准状况下H2的体积换算得到Mg所需质量为0.107~0.129g,考虑到温度、压强、Mg中可能含杂质等方面影响,称取0.100~0.110g的镁带较合适。如镁带过多,产生气体体积超出量程,则需重做。‎ ‎③在A瓶出气口处拆下胶管,使A倾斜,取下加料口橡皮塞,用小烧杯加入约20mL水于A瓶中,再把已称量的镁带加到A瓶底部,塞紧加料口。‎ ‎【思考】为什么要加水?‎ 加水稀释酸的浓度,防止反应过于剧烈。‎ ‎④用注射器在A瓶加料口抽气,使B瓶导管内液面和导管外液面持平,注意要捏住针头拔出,不要使针头和针筒脱离。‎ ‎⑤用针筒吸取10 mL 2 mol/L硫酸,用针头扎进橡皮塞,将硫酸注入气体发生器,注入后要迅速拔出针筒,观察现象,记录气体温度(用于计算理论值)。‎ ‎【思考】为什么硫酸用量需过量?可以使镁条过量么?可以用18mol/L 的硫酸替代么?‎ 镁条及其产生的氢气是用于计算的,必须确保其被完全反应,所以必须酸过量,但不能用高浓度的酸,一来不产生氢气,二来反应过于激烈,放热过多;‎ ‎6.当镁带完全反应后,读出液体量瓶中液体的体积,读数估计至0.2~0.3mL,记录于表格中。‎ ‎7.用注射器在A瓶加料口抽气,使B瓶中导管内外液面持平,记录抽出气体的体积,并记录于表格中。‎ ‎ 计算后的氢气体积填入表格。重复上述操作进行第二次实验,并作计算。‎ ‎ 氢气体积=液体量瓶中液体体积-硫酸体积+抽出气体体积 ‎【思考】如果只用液体量瓶中的液体体积作为产生的气体体积进行计算,则结论偏大还是偏小?‎ 因为硫酸体积大于抽出的气体体积,故结论偏大。‎ ‎(4)误差分析 ‎【典型例题】分析下列操作,对气体摩尔体积测定实验结论的影响(填偏低、偏高、无影响):‎ 不除氧化膜 酸过浓 排除液滞留 放热 气压低 气密性差 仰视 镁条含有杂质铝 答案: 偏低 偏高 偏低 偏高 偏高 偏低 偏低 偏高 ‎【教学建议】此实验中只有氢气体积是实验需要测定的数据,因此可以引导学生把所有误操作的影响转变成对氢气体积的影响,结合等式进行判断误差。‎ ‎【典型例题】用98%的浓硫酸(ρ=1.84g/cm3) 配制250mL10mol/L的稀硫酸。用量筒量取_____mL浓硫酸,把_______缓缓注入到__________中,并用__________不断搅拌,待溶液_______后,将溶液沿着玻璃棒移入_________中,用少量蒸馏水洗涤_________和_______2~3次,将洗涤液移入_____中,向容量瓶中注入蒸馏水至刻度线___________时,改用________小心加水至溶液凹液面于刻度线相切,最后盖好瓶塞_________,将配好的溶液转移到________中并贴好标签。‎ 答案:135.9 浓硫酸 盛有约50ml水的烧杯 玻璃棒 冷却到室温 250 mL容量瓶 烧杯 玻璃棒 250 mL容量瓶 ‎(三)结晶水含量测定 ‎【教学建议】该实验方法为化学定量实验中的重量法,一般混合物中,经过化学变化,混合物内存在质量变化的都可以用此法测定组成,但需要强调的是,多数情况下都需要有恒重操作或者加入过量反应物确保反应能完全。‎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拓展,让学生设计定量实验:‎ 如:NaOH中Na2CO3的含量测定可以用哪些方法?‎ ‎①滴定法,以酚酞为指示剂,可以测出混合物总物质的量,结合总重量计算;‎ ‎ 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或不再产生气泡),测碳酸根总量,结合总重量计算;‎ ‎②重量法,加入过量盐酸后蒸干溶液,得NaCl纯净物,结合总重量计算;‎ ‎ 加入过量BaCl2(可用钙盐,但沉淀法中选用相对较重的沉淀误差小)得碳酸钡沉淀质量计算;‎ ‎ ……‎ 可以让学生讨论,集思广益,相互补充,相互探讨优缺点,活跃学生定量实验设计的逻辑。对于表现较好的学生给予一定奖励。‎ ‎(1)实验原理 称取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晶体,将其加热失去全部结晶水后再进行称量,可知道硫酸铜晶体中硫酸铜的质量和水的质量,然后根据硫酸铜和水的摩尔质量计算1 mol硫酸铜晶体中含多少摩尔结晶水:即 CuSO4·5H2O受热时逐步失去结晶水的过程可表示如下: ‎ ‎【教学建议】此实验对于温度的控制很重要,可以简要说明下:在250℃以下,CuSO4·5H2O失掉的结晶水是全量的4/5,剩下的1个水分子需要在较高的温度下才能失去;但是加热过度也会造成硫酸铜分解成黑色氧化铜。‎ ‎【思考】Na2CO3与NaHCO3固体混合物中组分的测定能否用相同的方法?‎ 可以,分解前后有一个差量,是碳酸氢钠分解造成的质量差。‎ ‎(2)实验仪器和装置 ‎ 瓷坩埚、坩埚钳、泥三角、玻璃棒、研钵、药匙、干燥器、电子天平、带铁圈的铁架台、酒精灯。‎ ‎【教学建议】强调下不要写错别字。‎ ‎ (3)实验步骤:‎ ‎①在研钵中将硫酸铜晶体研碎。‎ ‎【思考】为什么要研磨?‎ 加快反应速率,确保充分反应。‎ ‎②准确称量一干燥洁净的瓷坩锅质量(m0g)。 ‎ ‎【教学建议】数据记录上要注意最小读数,即使为0,也必须补足3位小数。下同。‎ ‎③加入一定量研细的硫酸铜晶体,称量瓷坩埚+硫酸铜晶体的质量(m1g)。 ‎ ‎④小火缓慢加热至蓝色晶体全部变为白色粉末(完全失水),并放入干燥器中冷却。 ‎ ‎【思考】加热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为什么?‎ 使受热充分,防止晶体飞溅。‎ ‎⑤在干燥器内冷却后,称量瓷坩埚+硫酸铜粉末的质量(m2g)。 ‎ ‎⑥把盛有硫酸铜的瓷坩埚再加热,再冷却。 ‎ ‎⑦将冷却后的盛有硫酸铜的瓷坩埚再次称量(两次称量误差≤0.001g)。 ‎ ‎【思考】至少需要称量几次?‎ ‎4次 ‎⑧计算:根据实验测得的结果计算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 ‎⑨误差分析:‎ 能引起误差的一些操作 因变量 n值 m(CuSO4)‎ m(H2O)‎ 称量前坩埚未干燥 晶体表面有水 晶体不纯,含有不挥发杂质 晶体未研成粉末 粉末未完全变白就停止加热 加热时间过长,部分变黑 加热后在空气中冷却称量 加热过程中有少量晶体溅出 两次称量相差大于0.001 g 答案:‎ 增大 偏大 增大 偏大 增大 偏小 减小 偏小 减小 偏小 减小 偏大 减小 偏小 减小 偏大 减小 偏小 ‎【典型例题】某学生做测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实验,试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下列仪器中选出所需仪器:_________________。‎ ‎ (A)天平 (B)研钵 (C)试管夹 (D)酒精灯 (E)蒸发皿 (F)玻璃棒 (G)瓷坩埚 (H)干燥器 (I)石棉网 (J)三脚架 ‎ 除上述所选仪器外,还需要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测得数据:‎ 实验次数 加热前 加热后 W1(瓷坩埚)(g)‎ W2(瓷坩埚和硫酸铜晶体)(g)‎ W3(瓷坩埚和无水硫酸铜)(g)‎ ‎(1)‎ ‎5.412‎ ‎7.913‎ ‎6.845‎ ‎(2)‎ ‎5.412‎ ‎7.954‎ ‎6.921‎ ‎ ①写出结晶水含量z%的计算公式(用W1,、W2、W3表示):x%=_________。‎ ‎ ②测出结果:第(1)次x%________,第(2)次x%________,平均值x%______。理论值为________,测得结果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 ‎③从下列分析中得知该学生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A.加热前称量时,容器未完全干燥 B.最后两次加热后的质量相差较大(大于0.1 g)‎ C.加热后,容器未放入干燥器中冷却 D.加热过程中晶体有少量溅失 答案:(1)(A)、(B)、(C)、(D)、(F)、(G)、(H)、(J);坩埚钳、泥三角、药匙 (2)①(W2-W3)/(W2-W1)×100% ②42.7%;40.6%;41.6%;36%;偏大 ③(A)、(D)‎ ‎(四)中和滴定 ‎1、实验原理 酸碱中和滴定是以中和反应为基础的,反应实质是H+ + OH- → H2O,酸提供的H+与碱提供的OH- 的物质的量相等。如果用A代表酸,B代表碱,‎ 对于一元酸和一元碱之间的反应,则有 ‎2、实验仪器和试剂 ‎ 酸式滴定管 ‎ (1)仪器 碱式滴定管 ‎ 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烧杯 ‎ (2)试剂 标准液、待测液 ‎ 指示剂(甲基橙、酚酞) 作用:根据指示剂颜色的变化确定终点 ‎ 选择:变色要灵敏、明显(终点与变色范围一致)‎ ‎【教学建议】说明滴定管的结构特点:0刻度在上方,读数上需要估读一位小数点记录。‎ ‎(2)实验步骤 ‎1、准备过程 ‎(1)滴定管 ‎①检验酸、碱式滴定管活塞是否漏水、旋转是否灵活自如。‎ ‎【思考】滴定管是否需要洗涤和润洗,‎ 干燥的滴定管不需要洗涤或润洗,可以直接使用。‎ 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要用标准液(或待测液)润洗2~3次,并排除尖嘴处气泡。‎ ‎②取一支干燥的滴定管注入标准液或待测液至“0”刻度或“0”刻度以下某一位置,旋转滴定管使蓝线处于一直线,蓝线的粗细交界点所对应的刻度为准确读数,进行记录。‎ ‎【教学建议】强调粗细交界点不是凹液面的最低点。‎ ‎ (2)锥形瓶:只用蒸馏水洗涤,可以不干燥,但不能用待测液润洗。‎ ‎2、滴定操作(以标准盐酸滴定NaOH溶液为例)‎ ‎(1)用干燥的滴定管量取20.00mL待测NaOH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入2滴甲基橙。‎ ‎【思考】NaOH溶液滴定盐酸溶液时,指示剂选择什么?强酸弱碱滴定呢?弱酸强碱滴定呢?‎ NaOH溶液滴定盐酸用酚酞作为指示剂,指示剂一般颜色变化由浅到深较易观察。‎ 若反应生成强酸弱碱盐溶液呈酸性,则选用酸性变色范围的指示剂(甲基橙);‎ 若反应生成强碱弱酸盐溶液呈碱性,则选用碱性变色范围的指示剂(酚酞)。‎ ‎(2)用一手控制活塞,一手握住锥形瓶颈轻轻摇动,视线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开始滴定时,溶液滴出速度可以稍快些,随着滴定的进行,滴定的速度要减慢,最后要一滴一滴加入,当最后一滴使溶液由无色变成粉红色,充分摇动后红色在半分钟内不褪色,即为滴定终点,待1~2 min后液面不再变化时读数记录。‎ ‎【教学建议】强调滴定过程中的操作规范、视线关注及终点判断。‎ ‎【思考】滴定结束时能否立即读数?为什么?‎ 不能,滴定过程中有液体挂在滴定管壁上,必须等待液面不再变化时才能读数。‎ ‎【思考】滴定过程中如果液滴飞溅到锥形瓶壁上,会不会对结果产生影响?如果会,应该如何操作?‎ 会,在滴定过程中,如果溶液滴在靠瓶口处的内壁上,可小心倾斜锥形瓶,使瓶内溶液与之中和,或用蒸馏水把它冲洗下去。‎ ‎3、计算 ‎ 重复操作1次,取其平均值求出结果。‎ ‎【思考】为什么要再做一次?‎ 消除偶然误差 ‎【教学建议】对比结晶水测定实验、气体摩尔体积测定实验等都需要至少做2次取平均值计算,强调消除偶然误差。‎ ‎4、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 误差分析的依据: =(n表示酸与碱反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 只要使增大的操作所得的待测液浓度都偏大,反之则偏小。‎ ‎【典型例题】分析下列实验操作,分析对滴定结果的影响(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 ‎ a.滴定管用水洗后来用标准液润洗就直接注入标准液 ‎ ‎ b.滴定管用水洗后未用待测液润洗就直接注入锥形瓶 ‎ ‎ c.锥形瓶用水洗后用待测液润洗 ‎ ‎ d.锥形瓶用水洗后没有干燥 ‎ ‎ e.滴定前向锥形瓶中加入蒸馏水 ‎ ‎ f.滴定前盛标准液的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后消失 ‎ ‎ g.盛待测液的滴定管尖嘴有气泡,移至锥形瓶后消失 ‎ ‎ h.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 ‎ ‎ i.滴定完毕立即读数 ‎ ‎ j.半分钟内褪色 ‎ ‎ k.用HCl滴定NaOH,以甲基橙作指示剂,溶液由黄一橙一红作为终点 ‎ 答案:偏大 偏小 偏大 无影响 无影响 偏大 偏小 偏大 偏大 偏小 偏大 ‎【教学建议】此环节教案预期时间20(练题)+15(互动讲解)分钟。‎ 本单元综合检测,通过竞赛的互动方式进行,并给予学生相应的鼓励与表扬,正确率高的学生可以适当减少回家作业或者按学生的情况,针对性安排回家作业。‎ 选择题:‎ ‎1、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 A.除去N2中的少量O2:通过灼热的CuO粉末,收集气体 ‎ B.除去CO2中的少量HCl:通入Na2CO3溶液,收集气体 ‎ C.除去FeCl2溶液中的少量FeCl3:加入足量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 D. 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MgCl2:加入适量NaOH溶液,过滤 ‎2、在质量为G g的瓷坩埚里,加入BaCl2·nH2O晶体后,称得质量为W1 g,加热使结晶水全部失去,冷却后为W2 g。则n值为 ( )‎ A. B. C. D.‎ ‎3、允许加热的条件下,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硫酸铵、氯化钾、氯化镁、硫酸铝和硫酸铁溶液,这种试剂是(  )‎ ‎  A.NaOH    B.NH3·H2O    C.AgNO3     D.BaCl2‎ ‎4、将等体积的苯、汽油和水在试管中充分混合后静置。下列图示现象正确的是 (  )‎ ‎  A B C D ‎5、在测定1 mol氢气体积的实验中,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 )‎ ‎ A.擦净镁带表面的氧化膜再称量 B.保证装置不漏气 ‎ C.硫酸稍过量 D.读取液体量瓶的体积读数作为氢气的体积 ‎6、根据下列实验现象,分别做出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 ①溶液→加入BaCl2溶液和稀硝酸→白色沉淀→证明原溶液中一定含SO42―‎ ‎ ②气体→点燃→只产生一种纯净物液体→加入无水硫酸铜→白色粉末变蓝→证明原气体一定是H2 ‎ ‎ ③气体→通入KI淀粉溶液中→溶液变蓝色→证明原气体一定是Cl2‎ ‎ ④溶液→加入NaOH溶液→白色沉淀→放置空气中→沉淀最终变红褐色→证明原溶液中一定有Fe2+‎ ‎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④     D.②④‎ ‎7、现有一瓶由两种液态有机物乙二醇和丙三醇(甘油)组成的混合液,根据下表性质判定,要将乙二醇和丙三醇相互分离的最佳方法是( ) ‎ 物质 分子式 熔点(℃)‎ 沸点(℃)‎ 密度(g/cm)‎ 溶解性 乙二醇 C2H6O2‎ ‎-11.5‎ ‎198‎ ‎1.11‎ 易溶于水和乙醇 丙三醇 C3H8O3‎ ‎17.9‎ ‎290‎ ‎1.26‎ 能跟水、酒精以任意比例互溶 A.分液法     B.结晶法      C.蒸馏法      D.过滤法 ‎8、用盐酸作标准液滴定待测浓度的碱溶液,若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当滴定达终点时,溶液颜色变化是( )‎ A.由红色变橙色 B.由黄色变红色 C.由黄色变橙色 D.由橙色变黄色 ‎9、下列各组物质,不可以通过互滴法鉴别的是( )‎ A.HC1和NaHCO3 B.AlCl3和NaOH C.FeCl3和Na2S D.H2SO4和Na2CO3‎ ‎10、“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并利用。如可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其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 ‎ ‎ 下列有关该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 A.能耗小是该方法的一大优点 ‎ B.整个过程中,只有一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 C.“反应分离”环节中,分离物质的基本操作是蒸发结晶、过滤 ‎ D.该方法可减少碳排放,捕捉到的CO2还可用来制备甲醇等产品 ‎11、在常温常压下,可利用下列装置来测定气体体积 ‎(1)写出装置名称:A 。C装置的作用是 。‎ 抽气装置 ‎(2)若称取0.113 g镁带跟10.00 mL稀硫酸(足量)完全反应制取氢气,并测定1 mol氢气的体积(在常温常压下测定)。反应结束时C中的液面刻度为128.00 mL,则得此条件下1 mol氢气的体积为 L(精确到0.001)。‎ ‎(3)上述测出1 mol氢气的体积比该温度和压强下的理论值偏高的原因是(假设操作和装置都无问题) (选填编号,下同)。‎ A.未冷却到室温 B.反应速率太快 C.未进行抽气操作 D.装置气密性不好 ‎(4)若利用上述装置测定CO2的气体摩尔体积。‎ ‎① B中所盛放的液体应为 ‎ A.饱和Na2CO3溶液 B.饱和NaHCO3溶液 ‎ C.水 D.澄清石灰水 ‎② 仪器A中盛放的试剂应为_ _‎ A.大理石,浓盐酸 B.纯碳酸钠,稀硫酸 ‎ C.纯碳酸钙,稀硫酸 D.纯碳酸钠,稀盐酸 ‎(5)用以上装置测出的气体摩尔体积均比理论值大,你认为减小实验误差可行的措施是_ _‎ A.把A装置浸入盛水(常温)的水槽中 B.减小酸的浓度 C.把A装置浸入盛冰水的水槽中 D.增大酸的浓度 ‎12、测定硫酸铜晶体(CuSO4·5H2O)里结晶水的含量,实验步骤为:①研磨;②称量空坩埚和装有试样的坩埚的质量;③加热;④冷却;⑤称量;⑥重复③至⑤的操作,直到连续两次称量的质量差不超过0.001 g为止;⑦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的含量。‎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坩埚、坩埚钳、三脚架、泥三角、玻璃棒、干燥器、药匙、硫酸铜晶体样品等实验用品,进行该实验时,缺少的实验用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中哪一步骤需要使用干燥器?使用干燥器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实验步骤⑥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若操作正确而实验测得的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的含量偏低,其原因可能有(填入选项的编号) 。‎ ‎ A.被测样品中含有加热不挥发的杂质 B.被测样品中含有加热易挥发的杂质 ‎ C.实验前被测样品已有部分失水 D.加热前所用的坩埚未完全干燥 ‎13、海洋植物如海带、海藻中含有大量的碘元素,碘元素以碘离子的形式存在。实验室里从海藻中提取碘的流程如图:‎ ‎(1)实验室焙烧海带,需要下列仪器中的_____(填序号)。‎ a.试管 b.烧杯 c.坩埚 d.泥三角 e.铁三脚架 f.酒精灯 ‎(2)指出提取碘的过程中有关的实验操作名称:①________,③__________。‎ ‎(3)提取碘的过程中,可选择的有机试剂是 (   )‎ A.甲苯、酒精 B.四氯化碳、苯 C.汽油、乙酸 D.汽油、甘油 ‎(4)为使海藻灰中碘离子转化为碘的有机溶液,实验室有烧杯、玻璃棒、集气瓶、酒精灯、导管、圆底烧瓶、石棉网以及必要的夹持仪器、物品,尚缺少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组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在右下图的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呈______色;他们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却未见液体流下,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含碘的有机溶液中提取碘和回收有机溶剂,还须经过蒸馏,指出下面实验装置图中的错误之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进行上述蒸馏操作时,使用水浴加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晶态碘在________里聚集。‎ ‎14、某学生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未知盐酸溶液的浓度。‎ ‎(1)取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各一只,加入少量蒸馏水,检查是否漏水。‎ ‎(2)用蒸馏水洗涤上述两个滴定管后,再用 润洗酸式滴定管,用 润洗碱式滴定管,一般需要润洗2~3次。‎ ‎(3)向 滴定管中加入待测盐酸溶液,向 滴定管中加入标准烧碱溶液,液面略高于滴定管的零刻度,设法除去滴定管中的气泡,特别是碱式滴定管的橡胶管部分不能留有气泡。并调整液面达到零刻度或略低于零刻度。‎ ‎(4)从酸式滴定管中向 中加入待测盐酸溶液15. 00 mL,并加入 做指示剂,然后移至碱式滴定管下,开始滴定,当观察到 ,即表明已达到滴定终点。‎ ‎(5)读数时,操作要点是 ‎ ‎ ‎ ‎(6)已知:标准NaOH溶液的浓度为0.100 mol/L,某学生三次滴定的结果如下:‎ 初读数/mL 终点读数/mL 第一次 ‎0.00‎ ‎18. 50‎ 第二次 ‎0.00‎ ‎18. 52‎ 第三次 ‎0.00‎ ‎18. 48‎ ‎ 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出待测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说明该同学要滴定三次的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标准烧碱溶液由于吸收少量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测定的结果将 (“偏大”“偏小”或“基 本不受影响”)。‎ ‎(8)下列操作可能导致测定盐酸的浓度偏低的足______________。‎ ‎ A.滴定前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未用标准烧碱溶液润洗 ‎ B.滴定前碱式滴定管尖端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 C.读数时,先仰视,后俯视 ‎ D.滴定前在锥形瓶中有少量蒸馏水 答案:1~10 CBADD DCCDD ‎11、 (1)气体发生装置 精确量取液体体积 (2) 25.062 (3) AB (4)B B (5)AB ‎12、(1)研钵、托盘天平、酒精灯 (2)冷却,防止吸水 (3)检验样品中的结晶水是否已经全部除去(4)AC ‎13、(1)cdef (2)①过滤 ③萃取 (3)B (4)分液漏斗 漏斗 (5)紫红 分液漏斗上口活塞小孔未与空气相通(或未打开分液漏斗上口) (6)①缺石棉网 ②温度计插到了液体中 ③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颠倒 ‎(7)使蒸馏烧瓶受热均匀,控制加热温度不至过高 蒸馏烧瓶 ‎14、(2)未知的盐酸溶液 标准NaOH溶液 (3)酸式 碱式 (4)锥形瓶酚酞锥形瓶中液体颜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5)乎视与液体凹面最低点相切的刻度 (6)0.123 mol/L 减少滴定误差,提高测定的准确性 (7)偏大 (8)C ‎ ‎(此环节设计时间在10分钟内)‎ ‎(以学生自我总结为主,TR根据教案中的总结及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进行引导为辅,为本次课做一个总结回顾;总结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画思维导图、默想回忆、抢答形式等。教案中给到重难点/易错点等的总结条目。)‎ ‎1.可以采取选择性默写本次课上讲解过的特征离子、气体的检验反应方程式;‎ ‎2.设计一个简单的分离实验;‎ ‎3.定量实验流程默写。‎ 一、复习作业 ‎1、某溶液中可能含有Na+、NH4+、Ba2+、SO42-、I-、S2-。分别取样:①用pH计测试,溶液显弱酸性;②加氯水和淀粉无明显现象。为确定该溶液的组成,还需检验的离子是( )‎ ‎ A.Na+ B.SO42- C.Ba2+ D.NH4+‎ ‎2、下列各组物质仅用蒸馏水不能鉴别出的是( )‎ ‎ A.苯、酒精、硝基苯 B.食盐、烧碱、硝酸铵 ‎ C.蔗糖、硫酸铜粉末、碳酸钙粉末 D.氧化铜、二氧化锰、活性炭 ‎3、下列各组溶液中,不用任何其他试剂就能鉴别的是( )‎ ‎ A.Na2SO4、H2SO4、AlCl3、BaCl2 B.HCl、NaOH、K2SO4、NaHSO4‎ C.NaCl、Na2CO3、HCl、H2SO4 D.KOH、FeCl3、MgCl2、K2SO4‎ ‎4、下列实验操作会引起测定结果偏高的是  (     )  ‎ A.测定胆矾晶体结晶水含量时,强热迅速蒸干,在干燥器中冷却后称量     ‎ B.中和滴定时,锥形瓶里有少量水   ‎ C.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仰视读数  ‎ D.加热胆矾晶体测其结晶水含量时,加热过程中坩埚没有盖坩埚盖  ‎ ‎5、除去下列括号内杂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A.HNO3溶液(H2SO4),适量BaCl2溶液,过滤    B.CO2(SO2),酸性KMnO4溶液、浓硫酸,洗气   C.KNO3晶体(NaCl),蒸馏水,结晶  D.C2H5OH(CH3COOH),加足量CaO,蒸馏 ‎6、用已知浓度的酸滴定未知浓度的碱时,会导致待测碱液的浓度偏低的操作是( )‎ ‎①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 ‎②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后,未用待测液润洗 ‎ ‎③配制碱液时,称量的固体吸潮   ‎ ‎④滴定前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未充满溶液  ‎ ‎⑤滴定中不慎将锥形瓶内液体摇出少量于瓶外 ‎  A. ①③④  B.②⑤      C. ②③⑤      D.①③‎ ‎7、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Mg2+、Al3+、NH4+、Cu2+、K+及Fe3+中的几种离子,当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固体NaOH时,产生一种气体,同时生成白色沉淀,加入NaOH的量与产生白色沉淀的量之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原溶液中一定含有K+;‎ B.产生的气体能是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色;‎ C.加入NaOH后能产生3种不同的沉淀;‎ D.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Cu2+;‎ ‎ ‎ ‎8、下列配制溶液的操作中能引起浓度偏低的是 ( )‎ A.在80 mL水中,加入18.4 mol/L H2SO4溶液20 mL,配制3.68 mol/L稀H2SO4‎ B.在100 mL无水乙醇中,加入2克甲醛配制2%的甲醛的酒精溶液 C.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H2SO4溶液时,最后在容量瓶中加水稀释到刻度线,塞好塞子摇动倒转混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 D.用1克98%的浓H2SO4加入4克水中配制1 : 4硫酸溶液 ‎9、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测定实验室条件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设计的简易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该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①配制100mL1.0 mol・L-1的盐酸溶液;‎ ‎②用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并注明规格)量取10.0 mL 1.0 mol・L-1的盐酸溶液加入锥形瓶中;‎ ‎③称取ag已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镁带,并系于铜丝末端,为使HCl全部参加反应,a的数值至少为_____;‎ ‎④往广口瓶中装入足量水,按上图连接好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⑤反应结束后待体系温度恢复到室温,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为VmL。‎ 请将上述步骤补充完整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用文字表述实验步骤④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⑤中应选用________(填序号)的量筒。A.100 mL     B.200 mL      C.500 mL ‎(3)若水蒸气的影响忽略不计,在实验室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式为:Vm=________。‎ ‎(4)若将装置中虚线部分换成装置丁测量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必须包括以下几个步骤:a.调整量筒内外液面高度使之相等;b.使量筒内的气体冷却至室温;c.读出量筒内气体的体积。这三步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填序号)。测量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时(图中夹持仪器已省略),如何使量筒内外液面的高度相同?__________________‎ ‎10、测定硫酸铜晶体(CuSO4·5H2O)中结晶水含量的数据如下表:‎ 质量 第一次 第二次 瓷坩埚(m0)‎ ‎15.688 g 电子天平置0‎ 瓷坩埚+硫酸铜晶体(m1)‎ ‎17.668 g ‎2.056 g 瓷坩埚+无水硫酸铜晶体(m2)‎ ‎16.962 g ‎1.345 g ‎ 试计算:第一次实验x_________(取小数点后1位,F同);‎ ‎ 第二次实验x____________;‎ ‎ 两次实验平均值x__________;‎ ‎ 本次实验误差___________。‎ ‎11、取体积相同(0. 025 L)的两份0.10 mol/L NaOH溶液,把其中一份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用已知浓度的硫酸溶液中和上述两份溶液,若中和第一份(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所消耗硫酸溶液的体积为VA,另一份消耗硫酸溶液的体积为VB,则:(已知甲基橙pH变色范围为3.1~4.4)‎ ‎(1)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时.VA与VB的关系是 ;‎ ‎(2)以酚酞为指示剂时,VA与VB的关系是 。‎ 需先煮沸,然后滴加氯化钙稀溶液 ‎12、为了除去某氯化钠固体样品中含有的少量硫酸钠、氯化钙杂质,设计了以下实验流程:‎ 请回答:‎ ‎(1)操作Ⅲ的名称是________。‎ ‎(2)试剂A是________,试剂B是________,A和B都要稍过量的原因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剂C是__________,加C的目的是________,为什么要调节滤液的p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操作Ⅲ得到的滤渣的成分是________。‎ ‎(5)最后得到的氯化钠与试样中的氯化钠质量是否相等? 。‎ 二、预习作业 ‎【预习建议】思考摩尔质量的计算方法。‎ 答案:1~8 ADDCA CBD ‎9、10mL量筒 0.12g 两手紧贴锥形瓶外壁一会儿,如果观察到广口瓶中长导管内有一段水柱高出液面,表明气密性良好, B 0.2VL/mol bac 将 量筒慢慢上下移动 ‎10、第一次实验x=4.92,第二次实验x=4.74,平均值为4.83,相对误差为 -4%(负值为偏小)。‎ ‎11、减小;因为氢氧化钠放置在空气中与空气里的二氧化碳反应,使氢氧化钠减少,故pH减小;(1)VA=VB;(2)VA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