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人教版 新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人教版 新版

‎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Cl:35.5 Al:27 Fe:56 Cu:63.5 Zn:65 ‎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 学习化学过程中需要经常做实验。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闻气体味道要用手扇着闻,A项错误;B.向试管内倾倒液体时有以下注意事项: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试管要倾斜,试剂瓶口与试管口紧挨着,B项正确;C.取用粉末状药品要用药匙,不能用手直接抓,C项错误;D.过滤操作时,漏斗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用玻璃棒引流,D项错误; 答案选B。‎ 考点: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2.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含最低价元素的化合物一定具有强还原性 B. 阳离子只具有氧化性,阴离子只具有还原性 C. 失电子越多,还原性越强 D. 强氧化剂与强还原剂之间不一定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含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如碳酸钠中碳元素为最高价,却不具有强氧化性,HClO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不是最高价,却具有强氧化性,A错误;B、最高价态的阳离子一般具有氧化性,如Fe3+;最低价的阴离子具有还原性,如I-;但Fe2+、SO32-都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B错误;C、还原性的强弱与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越易失去电子的还原性就强,C错误;D、在化学反应中,某元素化合价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化合价可能升高也可能降低,则此元素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D正确;选D。‎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还原性、氧化、还原反应。‎ - 14 -‎ ‎3. 下列有关铁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氯化亚铁可以被氧化生成 FeCl3,所以氯化亚铁只具有还原性 B. 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能形成胶体 C. 新制的氢氧化亚铁沉淀露置在空气中最终会变为红褐色 D. 除去FeCl2溶液中的FeCl3杂质可以向溶液中加铁粉,然后过滤 ‎【答案】A ‎【解析】A. 氯化亚铁中铁元素化合价是+2价,处于中间价态,既可以被氧化,也可以被还原,A错误;B. 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腾的蒸馏水中,继续加热至呈红褐色,即形成胶体,B正确;C. 氢氧化亚铁易被氧化,新制的氢氧化亚铁沉淀露置在空气中最终会变为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C正确;D. 除去FeCl2溶液中的FeCl3杂质可以向溶液中加铁粉,氯化铁被铁还原为氯化亚铁,然后过滤除去多余的铁粉即可,D正确,答案选A。‎ ‎4. 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 A. 都不稳定 B. 能透过滤纸 C. 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 nm~100 nm之间 D. 呈红褐色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溶液是稳定的,胶体的介稳体系, A错误; 胶体和溶液均能通过滤纸,B正确;因溶液中溶质粒子直径较小于1nm,胶体粒子直径在l~100nm之间,C错误;氯化铁溶液是黄色的液体,氢氧化铁胶体是红褐色液体,D错误。‎ 考点:考查胶体的性质以及胶体和溶液的区别 ‎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所以需要将其放在煤油中保存 B. 铝制品在生活中非常普遍,这是因为铝不活泼 C. 镁因在空气中形成了一薄层致密的氧化膜,保护了里面的镁,故镁不需要像钠似的进行特殊保护 D.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因生成的氧化物很疏松,不能保护内层金属,故铁制品往往需涂保护层 ‎【答案】B ‎【解析】A. 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极易被氧化,能与水反应,所以需要将其放在煤油中保存,A正确;B. 铝是活泼的金属,其表面易被氧化为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而耐腐蚀,因此铝制品在生活中非常普遍,B错误;C. 镁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镁保护膜,可防止进一步腐蚀,故镁不需要进行特殊保护,C正确;D.‎ - 14 -‎ ‎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铁锈是一种疏松多孔的物质,所以不能保护内层金属,D正确,答案选B。‎ ‎6. 工业上用金红石(主要成分TiO2)制金属钛可通过以下反应进行:‎ ‎①TiO2+2C+2Cl2TiCl4+2CO ‎②TiCl4+2MgTi+2MgCl2‎ 对于上述两个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都是置换反应 B. TiO2做氧化剂 C. ②中反应中钛元素被还原 D. Cl2被氧化 ‎【答案】C ‎【解析】A.反应①中反应物是3种,且生成物中没有单质,不是置换反应,A错误;B.反应①中Ti元素化合价不变,TiO2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碳是还原剂,氯气是氧化剂,B错误;C.反应②中钛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C正确;D.Cl2被还原,D错误,答案选C。‎ ‎7. 由铁、锌、铝、镁四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的混合物11 g,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为11.2 L,则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 A. 铁 B. 锌 C. 镁 D. 铝 ‎【答案】D ‎【解析】标准状况下11.2L氢气的物质的量是0.5mol,需要金属的质量分别是:锌32.5g,铁28g,铝9g,镁12g,根据平均值思想,混合物中的两种金属需要量应分别小于和大于11g,而小于混合物11g的只有铝,因此一定含有铝,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混合物的计算,可用极限法或平均值法计算,用极限法计算时可分别计算生成氢气11.2L时需要金属的质量,用平均值法计算可计算出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 ‎8. 下列各组反应中最终肯定是白色沉淀的是(   )‎ A. 单质钠投入 MgCl2溶液 B. 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KOH溶液 C. FeCl2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D. Fe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KOH溶液 ‎【答案】A ‎【解析】A. 单质钠投入MgCl2溶液中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氯化钠和氢气,A正确;B. 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KOH溶液生成偏铝酸钾、氯化钾和水,B错误;C. FeCl2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生成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氢氧化亚铁不稳定,因此最终得到的是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C错误;D. Fe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KOH溶液生成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D错误,答案选A。‎ - 14 -‎ 点睛:选项A是解答的易错点,学生往往错误的认为钠的金属性强于镁,钠置换出镁,而忽略了钠是很活泼的金属,极易与水反应,因此钠投入到盐溶液中时首先考虑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然后再分析生成的氢氧化钠与盐溶液中的溶质发生复分解反应。‎ ‎9. 下列物质中,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的一组物质是(   )‎ A. 石墨、食醋 B. 泥水、石灰水 C. 熔融NaCl、熔融Ca(NO3)2 D. 稀硫酸、蔗糖 ‎【答案】C 点睛:掌握电解质的含义和物质导电性的原因是解答的关键,另外需要注意电解质与电解质溶液的区别:电解质是纯净物,电解质不一定导电,电解质溶液是混合物,电解质溶液可以导电。无论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的导电都是指本身能电离出离子而导电,而不是说只要在水溶液或者是熔化能导电就是电解质。‎ ‎10. 下列反应中,反应后固体物质质量减小的是 ( )‎ A. 二氧化碳通过Na2O2粉末 B. 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C. CO通过灼热的CuO粉末 D. 将铝粉投入CuSO4溶液 ‎【答案】C ‎【解析】A. 二氧化碳通过Na2O2粉末中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固体质量增加,A错误;B. 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固体质量增加,B错误;C. CO通过灼热的CuO粉末生成铜和CO2,固体质量减少,C正确;D. 将铝粉投入CuSO4溶液中生成硫酸铝和铜,固体质量增加,D错误,答案选C。‎ ‎11. 下列反应中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进行的是 (  )‎ A. FeCl3→FeCl2 B. Zn→ Zn2+ C. H2O2→H2O D. CuO→CuCl2‎ ‎【答案】A ‎【解析】反应中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进行,这说明该微粒中有关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作氧化剂。则A. FeCl3→FeCl2中铁元素化合价降低,需要加入还原剂,A错误;B. Zn→ Zn2+中锌元素化合价升高,需要加入氧化剂,B错误;C. H2O2→H2‎ - 14 -‎ O中氧元素化合价降低,但可以是双氧水自身分解,不需要还原剂,C错误;D. CuO→CuCl2中元素化合价均不变,不是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答案选A.‎ 点睛:易错选项是C,学生往往直接根据氧元素化合价降低而得出需要加入还原剂,而忽略了有些物质可以通过自身的分解反应实现转化,常见的还有氯酸钾、高锰酸钾等,另外还需要注意有些物质不需要通过分解反应,也可以实现,例如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等,因此答题时要灵活应用,不能机械照搬。‎ ‎12. 下列操作中,不会发生明显颜色变化的是 ( )‎ A. 硫酸铜固体溶于水中 B. 氧化钙变成石灰石 C. 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铜粉 D. 硫酸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 ‎【答案】B ‎【解析】A. 硫酸铜固体溶于水中溶液变为蓝色,A错误;B. 氧化钙、石灰石均是白色固体,颜色没有变化,B正确;C. 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铜粉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溶液颜色发生变化,C错误;D. 硫酸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生成硫酸铁,溶液颜色由浅绿色变为棕黄色,D错误,答案选B。‎ ‎13. 下列各组物质中,分子数不相同的是 (  )‎ A. 同温同压下5 LH2和5 L CO2 B. 0.2molHCl和6.4g氧气 C. 标准状况下1mol氮气和22.4 L水 D. 71g氯气和标准状况下22.4LHe ‎【答案】C ‎【解析】A. 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同温同压下5 LH2和5 L CO2的分子数相同,A错误;B. 6.4g氧气的物质的量是6.4g÷32g/mol=0.2mol,和0.2molHCl的分子数相同,B错误;C. 标准状况下水是液体,1mol氮气和22.4 L水的分子数不相同,C正确;D. 71g氯气的物质的量是71g÷71g/mol=1mol,标准状况下22.4LHe的物质的量是1mol,二者含有的分子数相同,D错误,答案选C。‎ ‎1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3 mol H2O的摩尔质量为18g/mol B. CH4的摩尔质量为16g C. 3.01×1023个SO2分子的质量为64g D. 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物质体积均为22.4L ‎【答案】A ‎【解析】A. 物质的摩尔质量是不变的,3 mol H2O的摩尔质量为18g/mol,A正确;B. CH4的摩尔质量为16g/mol,B错误;C. 3.01×1023个SO2分子的物质的量是3.01×1023÷6.02×1023/mol=0.5mol,质量为0.5mol×64g/mol=32g,C错误;D.‎ - 14 -‎ ‎ 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气体物质的体积约为22.4L,D错误,答案选A。‎ ‎15. 今有Na2O和 Na2O2的混合物共70g,溶于水后刚好被400 mL 5 mol·L-1的盐酸中和,则混合物中Na2O和 Na2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 A. 4:5 B. 1﹕1 C. 3﹕4 D. 任意比 ‎【答案】B ‎.....................‎ ‎16. 下列除杂试剂或操作方法正确的一组是(  )‎ 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或操作方法 ‎①NaCl BaCl2‎ 加入过量的K2CO3溶液,过滤,再加适量的盐酸并加热蒸发 ‎②FeSO4溶液 CuSO4‎ 加入过量Fe粉,过滤 ‎③H2‎ HCl 通过盛NaHCO3溶液洗气瓶,再通过盛H2SO4洗气瓶 ‎④自来水 植物油 分液 A. ②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①加入过量碳酸钾,过滤后再加入盐酸,生成氯化钾,引入新杂质,应该用碳酸钠,①错误;②铁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后过滤即可除去硫酸亚铁中的硫酸铜,②正确;③氯化氢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引入新杂质,③错误;④植物油不溶于水,分液即可除去自来水中的植物油,④正确,答案选B。‎ 点睛:明确物质的性质差异是解答的关键,注意除杂的几个原则:不增(提纯过程中不增加新的杂质);不减(不减少被提纯的物质);易分离(被提纯物质与杂质容易分离);易复原(被提纯物质转化后要易复原)。‎ - 14 -‎ ‎17. 下列物质反应后一定有+3价铁生成的是(  )‎ ‎①少量 Fe在Cl2燃烧;② Fe与过量稀H2SO4反应;③ FeCl2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④ FeO和Fe2O3的混合物溶于盐酸中。‎ A. ① ② ④ B. ① ③ ④ C. ① ② ③ D. ② ③ ④‎ ‎【答案】B ‎【解析】①Fe在Cl2燃烧生成氯化铁,有+3价铁生成,①正确;②Fe与过量稀H2SO4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②错误;③FeCl2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很快又被氧化为氢氧化铁,有+3价铁生成,③正确;④FeO和Fe2O3的混合物溶于盐酸中生成氯化亚铁、氯化铁,有+3价铁生成,④正确,答案选B。‎ ‎18.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 纯碱溶液中滴加少量盐酸:CO32-+H+===HCO3-‎ B. Na跟稀硫酸反应:2Na+2H+=2Na++H2↑‎ C. Na2O投入水中:Na2O+H2O=2Na++2OH-‎ D. 金属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Al+2OH-=AlO2-+H2↑‎ ‎【答案】D ‎【解析】A. 纯碱溶液中滴加少量盐酸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离子方程式正确,A正确;B. Na跟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气,离子方程式正确,B正确;C. Na2O投入水中生成氢氧化钠,离子方程式正确,C正确;D. 金属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2Al+2H2O+2OH-=2AlO2-+3H2↑,D错误,答案选D。‎ ‎19. 下列各组物质不能实现直接转化的是(  )‎ A. Mg→MgO→MgCl2→Mg(OH)2 B. Cu→CuCl2→Cu(NO3)2→Cu(OH)2‎ C. Fe→Fe3O4→Fe(OH)3→Fe2O3 D. Na→Na2O2→Na2CO3→NaCl ‎【答案】C ‎【解析】A、镁燃烧生成氧化镁,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A正确;B、铜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铜,氯化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硝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B正确;C、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四氧化三铁不能直接转化为氢氧化铁,C错误;D、钠燃烧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D正确,答案选C。‎ ‎20.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 A. 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 - 14 -‎ B. 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在同一直线上 C. 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 萃取碘水中的碘时,可选择苯或四氯化碳作萃取剂 ‎【答案】A ‎【解析】A. 蒸发操作时,当有大量晶体出现时,才能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A错误;B. 蒸馏操作时,温度计测量蒸汽的温度,应使温度计水银球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在同一直线上,B正确;C. 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我防止试剂交叉污染,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C正确;D. 碘易溶在有机溶剂中,萃取碘水中的碘时,可选择苯或四氯化碳作萃取剂,D正确,答案选A。‎ ‎21.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碱性的溶液中:NH4+、Cu2+、NO3-、SO42-‎ B. 能使石蕊变红的溶液:Ca2+、K+、HCO3-、CO32-‎ C. 与Al反应放出氢气溶液中:Ba2+、Fe3+ 、Cl-、NO3-‎ D. 无色透明的溶液中:Na+、Al3+、Cl-、NO3-‎ ‎【答案】D ‎【解析】A. 碱性的溶液中NH4+、Cu2+均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B. 能使石蕊变红的溶液显酸性,HCO3-、CO32-均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C. 与Al反应放出氢气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显碱性Fe3+不能大量共存,显酸性,NO3-在酸性溶液中与铝反应得不到氢气,C错误;D. 无色透明的溶液中Na+、Al3+、Cl-、NO3-可以大量共存,D正确,答案选D。‎ 点睛:易错选项是C,注意在酸性溶液中硝酸根具有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得不到氢气,属于隐含条件,是易错点。另外解答该类试题时还需要注意是“可能”共存,还是“一定”共存或“一定不能”共存等,例如选项C中把铁离子换成钠离子,如果是可能共存的话,在碱性溶液中是可以满足的。‎ ‎22. 下列关于钠的化合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Na2CO3和NaHCO3均能与盐酸溶液反应 B. Na2CO3固体中含有的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除去 C. Na2O2和Na2O均为固体,与CO2反应均放出O2‎ D. 分别向Na2O2和Na2O与水反应后的溶液中立即滴入酚酞溶液,现象不相同 ‎【答案】C ‎【解析】A. Na2CO3和NaHCO3均能与盐酸溶液反应,A正确;B.‎ - 14 -‎ ‎ 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Na2CO3固体中含有的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除去,B正确;C. Na2O2和Na2O均为固体,Na2O2与CO2反应时放出O2,氧化钠不能,C错误;D. 分别向Na2O2和Na2O与水反应后的溶液中立即滴入酚酞溶液,现象不相同,前者先变红色,后褪色,后者只能显红色,不褪色,D正确,答案选C。‎ ‎23. 不添加任何试剂无法区分的一组溶液是(  )‎ A. MgCl2和KOH B. Na2CO3和CuSO4‎ C. KOH和AlCl3 D. Na2CO3和盐酸 ‎【答案】A ‎【解析】A.无论氢氧化钾是否过量,氯化镁与氢氧化钾反应都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不能区分,A符合题意;B.碳酸钠溶液无色,硫酸铜溶液蓝色,可以区分,B不符合题意;C.当AlCl3过量时,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氯化钾,当氯化铝少量时,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偏铝酸钾、氯化钾和水,所以反应现象不同,可以区别,C不符合题意;D.当盐酸少量时,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氢钠,当盐酸过量时,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现象不同,可以区别,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A。‎ 点睛:明确物质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生成物与反应物的量有关,有的生成物与反应物浓度有关,如铜和浓稀硝酸反应产物不同,有的与反应条件有关,如钠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对于不需要另加试剂能否鉴别时,首先要考虑物质的颜色,例如选项B。如果物理性质不能区分,然后再考虑相互滴加顺序不同时实验现象不同的,平时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24. 把33.6L CO2通过一定量的固体过氧化钠后收集到22.4 L气体(气体的测量均在标准状况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22.4 L气体的总质量是30g B. 反应中共转移1.5mol电子 C. 有70g过氧化钠参加反应 D. 混合气体的体积比为1:1‎ ‎【答案】D ‎【解析】令参加反应的CO2气体的体积为a,生成的O2的体积为b,则:‎ ‎2CO2+2Na2O2=2Na2CO3+O2,气体体积减小△V ‎2 1 1‎ a b 33.6L-22.4L=11.2L 解得:a=22.4L,b=11.2L - 14 -‎ 所以剩余的二氧化碳体积为33.6L-22.4L=11.2L,物质的量是0.5mol,产生的氧气是0.5mol,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是1mol,则A. 22.4 L气体的总质量是0.5mol×44g/mol+0.5mol×32g/mol=38g,A错误;B. 反应中共转移1mol电子,B错误;C. 有1mol过氧化钠即78g过氧化钠参加反应,C错误;D. 混合气体的体积比为1:1,D正确,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根据方程式的计算,本题采取差量法计算,可以避免单独讨论或计算判断最后气体的组成,注意差量法的理解与运用。差量法中既可以是气体的体积差,也可以是固体的质量差。‎ ‎25. 根据以下几个反应:‎ ‎①Cl2+2KI=2KCl+I2 ②2FeCl2+Cl2=2FeCl3‎ ‎③2FeCl3+2KI=2FeCl2+2KCl+I2 ④I2+SO2+2H2O=H2SO4+2HI 判断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 Cl2>I2>Fe3+>SO42- B. Cl2>Fe3+>I2>SO2‎ C. Cl2>I2>SO2>Fe3+ D. Fe3+>I2>Cl2>SO42-‎ ‎【答案】B ‎【解析】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反应①中氯气是氧化剂,碘化钾被氧化为单质碘,则氧化性是Cl2>I2;反应②中氯气是氧化剂,氯化亚铁被氧化为氯化铁,氧化性是Cl2>Fe3+;反应③中氯化铁是氧化剂,碘化钾被氧化为单质碘,则氧化性是Fe3>I2;反应④中碘单质是氧化剂,二氧化硫被氧化为硫酸,则氧化性是I2>SO2,综上所述氧化性强弱顺序是Cl2>Fe3+>I2>SO2,答案选B。‎ 二、非选择题(50分)‎ ‎26. A、B、C、D、E是高中阶段学习的常见单质或化合物,金属单质A在常温下可以和氧气生成化合物C,且A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合物E淡黄色物质,可用于呼吸面具,可由一种活泼金属D在氧气中燃烧得到。单质B是所含元素在地壳中含量居于第四。回答问题:‎ ‎(1)物质E的化学式___________,E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质A与NaO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合物C与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质B与水蒸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单质D与CuSO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活泼金属D与水的反应中,做___________(填“氧化剂”或“还原剂”)。‎ ‎【答案】 (1). Na2O2 (2). 2Na2O2+2H2O=4Na++4OH-+O2↑ (3).‎ - 14 -‎ ‎ 2Al+2OH-+2H2O=2AlO2-+3H2↑ (4). Al2O3+6H+=2Al3++3H2O (5). 3Fe+4H2O(g)Fe3O4+4H2 (6). 2Na+2H2O=2NaOH+H2↑、2NaOH+CuSO4=Cu(OH)2↓+Na2SO4或者2Na+2H2O+CuSO4=Cu(OH)2↓+Na2SO4 +H2↑ (7). 还原剂 ‎【解析】A、B、C、D、E是高中阶段学习的常见单质或化合物,金属单质A在常温下可以和氧气生成化合物C,且A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因此A是铝,C是氧化铝。化合物E淡黄色物质,可用于呼吸面具,可由一种活泼金属D在氧气中燃烧得到,则D是钠,E是过氧化钠。单质B是所含元素在地壳中含量居于第四,则B是铁。(1)物质E的化学式为Na2O2,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4OH-+O2↑。(2)单质铝与NaO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化合物氧化铝与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2O3+6H+=2Al3++3H2O;(3)单质铁与水蒸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g)Fe3O4+4H2。(4)金属钠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氢氧化铜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CuSO4=Cu(OH)2↓+Na2SO4 +H2↑。(5)活泼金属钠与水的反应中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钠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做还原剂。‎ ‎27. (1)下列五个反应 A.5Cl2+I2+6H2O=10HCl+2HIO3 ‎ B.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C.2KMnO4+16HCl=2MnCl2+2KCl+5Cl2↑+8H2O D.2NaCl+2H2O2NaOH+Cl2↑+H2↑ ‎ E.MnO2+4HClMnCl2+Cl2↑+2H2O ‎ 上述反应中氯元素只被氧化的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只被还原的是_____________,部分被氧化的是_____________,C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 ‎(2)在反应4(NH4)2SO4N2↑+6NH3↑+3SO2↑+SO3↑+7H2O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生成56gN2转移的电子___________mol。‎ ‎(3)饮用水中的NO3-对人类健康会产生危害,为了降低饮用水中NO3-的浓度,某饮用水研究人员提出,在碱性条件下用铝粉将NO3-还原为N2,其化学方程式为:10A1+6NaNO3+4NaOH==10NaA1O2+3N2↑+2H2O。上述反应中,若产生2mol N2,转移电子数为_________(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用“双线桥”表示反应中电子转移,化合价的变化,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 -‎ ‎(4)将等质量的两份镁、铝合金分别投入足量的NaOH和HCl中,在相同的情况下测得生成气体的体积之比为1:2,求合金中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 ‎【答案】 (1). D (2). A (3). B、C、E (4). 5:1 (5). 1:3 (6). 12 (7). 20NA (8). (9). 3:2‎ ‎【解析】(1)反应A中氯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反应B中氯气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反应C中氯元素化合价部分升高,被氧化;反应D中氯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反应E中氯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则上述反应中氯元素只被氧化的是D,只被还原的是A,部分被氧化的是B、C、E;根据方程式可知C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2=5:1;(2)在反应4(NH4)2SO4=N2↑+6NH3↑+3SO2↑+SO3↑+7H2O中氮元素化合价从-3价升高到0价,失去3个电子,氮气是氧化产物,硫元素化合价从+6价降低到+4价,得到2个电子,二氧化硫是还原产物,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56gN2的物质的量是2mol,因此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是2mol×6=12mol。(3)反应中氮元素化合价从+5价降低到0价,得到5个电子,因此若产生2mol N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2mol×5×2=20mol,电子数为20NA;铝元素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3价,失去3个电子,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可表示为。(4)设镁的物质的量是xmol,铝的物质的量是ymol。镁只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则生成的氢气是xmol。铝与盐酸或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氢气均是1.5ymol,则,解得x:y=3:2。‎ ‎28. 实验装置用于验证NaHCO3的稳定性,做了如下下实验。D为固定蚊香的硬纸片。试回答下列问题:‎ - 14 -‎ ‎(1)在A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双球干燥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双球干燥管内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上面的实验现象某同学受到启发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纯净的氧气.试回答下列问题:‎ ‎(4)丙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丁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5)若把原装置连接顺序改为甲→丙→乙→丁→戊,则在装置戊中能否收集到氧气?____(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NaHCO3Na2CO3+H2O+CO2↑ (2). 2Na2O2+2CO2=2Na2CO3+O2 (3). 淡黄色物质变成白色固体,蚊香燃烧剧烈 (4). 吸收生成的CO2 (5). 除去水 (6). 能 (7). 甲产生的CO2和H2O经过丙装置除去CO2后水蒸汽可以与Na2O2反应生成O2,经过丁干燥可以得到纯净的O2‎ ‎【解析】(1)依据装置分析判断A试管中是加热碳酸氢钠固体的反应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2)B中盛的是浓硫酸起到吸收水蒸气干燥二氧化碳气体,因此在双球干燥管内3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双球干燥管内过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氧气,氧气是助燃性气体,则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淡黄色物质变成白色固体,蚊香燃烧剧烈;(4)加热碳酸氢钠固体的反应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水与过氧化钠均反应生成氧气,反应中二氧化碳过量,所以丙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生成的CO2,另外生成的氧气中含有水蒸气,则丁中浓硫酸的作用是除去水。(5)由于甲产生的CO2和H2O经过丙装置除去CO2后水蒸汽可以与Na2O2反应生成O2,经过丁干燥可以得到纯净的O2,因此可以收集到氧气。‎ ‎29. 某无色混合物水溶液,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Fe3+、ƒBa2+、④CO32-、⑤SO42-、⑥NO3-。取100mL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I.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无气体生成;‎ II.向I中所得的滤液中滴加足量Na2SO4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试回答下列问题:‎ - 14 -‎ ‎(1)肯定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 ;写出II中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能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判断其中阳离子存在与否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答案】 (1). ƒ⑥ (2). ‚④⑤ (3). SO42-+Ba2+=BaSO4↓ (4).  (5). 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少量的待测液在酒精灯的外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颜色,如果是紫色的则有K+,反之则没有 ‎【解析】溶液无色,则不存在铁离子;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无气体生成,说明不存在CO32-;向I中所得的滤液中滴加足量Na2SO4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存在钡离子,因此不存在SO42-;根据溶液显电中性可知一定存在硝酸根,钾离子不能确定。(1)肯定存在的离子有Ba2+、NO3-,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有Fe3+、CO32-、SO42-;II中的离子方程式为SO42-+Ba2+=BaSO4↓。(2)可能存在的离子是K+,判断其中阳离子存在与否的方法是利用焰色反应,即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少量的待测液在酒精灯的外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颜色,如果是紫色的则有K+,反之则没有。‎ ‎ ‎ ‎ ‎ - 14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