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20届高三1月适应性调研考试理综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西省2020届高三1月适应性调研考试理综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2020年1月山西省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 理科综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IC 12 N 14 ()16 S 32 Fe 56‎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丝、帛的使用有着悠久的历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丝的主要成分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丝绸制品不宜使用含酶洗衣粉洗涤 B. 《墨子·天志》中记载“书之竹帛,镂之金石”。其中的“金”指的是金属,“石”指的是陶瓷、玉石等 C. 《考工记》载有“涑帛”的方法,即利用“灰”(草木灰)和“蜃”(贝壳灰)混合加水所得液体来洗涤丝、帛。这种液体能洗涤丝、帛主要是因为其中含有K2CO3‎ D. 《天工开物》记载“人贱者短褐、臬裳,冬以御寒,夏以蔽体,其质造物之所具也。属草木者,为臬、麻、苘、葛……”文中的“臬、麻、苘、葛”属于纤维素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丝的主要成分为蚕丝,属于蛋白质是一种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酶会加速蛋白质的水解,破坏丝绸制品,故A正确;‎ B、古代记事常常刻于金属、陶瓷、玉器之上,故B正确;‎ C、草木灰中的碳酸钾与贝壳灰中的氧化钙溶于水生成的氢氧化钙与碳酸钾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钾,故C错误;‎ D、草木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故D正确;‎ 答案C。‎ ‎2.芳香族化合物苯等在ZnCl2存在下,用甲醛和极浓盐酸处理,发生氯甲基化反应,在有机合成上甚为重要。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HCHO+HCl+H2O A. 有机产物A的分子式为C7H6Cl B. 有机产物A分子中所有原子均共平面 C. 反应物苯是煤干馏的产物之一,是易挥发、易燃烧、有毒的液体 - 19 -‎ D. 有机产物A的同分异构体(不包括自身)共有3种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原子守恒定律可分析产物A中有一个苯基()、一个C原子、两个H原子(苯也提供一个H原子)、一个Cl原子,结合题干“氯甲基化反应”分析-CH2-和-Cl(组合为氯甲基(-CH2Cl),故A的结构简式为,分子式为C7H7Cl,故A错误:‎ B、A中氯甲基(-CH2Cl)中的碳有四个单键,故不共面,故B错误;‎ C、根据苯的性质:反应物苯是煤干馏的产物之一,是易挥发、易燃烧、有毒的液体,故C正确;‎ D、有机产物A的同分异构体中(不包括自身),含苯环的结构取代基为-CH3和-Cl,有邻、间、对三种,但还有很多不含苯环的结构,故D错误;‎ 故选C。‎ ‎3.用下列实验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去)进行相应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加热装置I中的烧杯分离I2和Fe B. 利用装置Ⅱ合成氨并检验氨的生成 C. 利用装置Ⅲ制备少量的氯气 D. 利用装置Ⅳ制取二氧化硫 ‎【答案】C ‎【解析】‎ ‎【详解】A、加热时I2和Fe发生化合反应,故A错误;‎ B、检验氨的生成要用湿润的pH试纸,故B错误;‎ C、高锰酸钾氧化性较强,在常温下就可以与浓盐酸反应产生氯气,故C正确;‎ D、铜与浓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硫要加热,故D错误。‎ 答案C。‎ ‎4.工业上可在高纯度氨气下,通过球磨氢化锂的方式合成高纯度的储氢材料氨基锂,该过程中发生反应:LiH(s)+NH3(g)=LiNH2(s)+H2 (g)。如图表示在0.3 MPa下,不同球磨时间的目标产物LiNH2的相对纯度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19 -‎ A. 工业生产中,在0.3 MPa下合成LiNH2的最佳球磨时间是2.0 h B. 投入定量的反应物,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越大,LiNH2的相对纯度越高 C. 在0.3 MPa下,若平衡时H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60%,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5‎ D. LiH和LiNH2都能在水溶液中稳定存在 ‎【答案】C ‎【解析】‎ ‎【详解】A、2.0h LiNH2的相对纯度与1.5h差不多,耗时长但相对纯度提高不大,故A错误;‎ B、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越大,说明氨气的含量越多,正向反应程度越小,LiNH2的相对纯度越低,故B错误;‎ C、K===1.5,故C正确;‎ D、LiH和LiNH2均极易与水反应:LiH+H2O=LiOH+H2↑和LiNH2+H2O=LiOH+NH3↑,都不能在水溶液中稳定存在,故D错误。‎ 答案选C。‎ ‎5.化合物ZYX4是在化工领域有着重要应用价值的离子化合物,电子式如图所示。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其中只有一种为金属元素,X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Z是短周期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B. 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呈弱酸性 C. X、Y可以形成分子式为YX3的稳定化合物 D. 化合物ZYX4有强还原性 ‎【答案】C ‎【解析】‎ - 19 -‎ ‎【详解】X原子半径最小,故为H;由YH4-可知Y最外层电子数为8-4(4个氢原子的电子)-1(得到的1个电子)=3,即Y最外层有3个电子,Y可能为B或Al;Z显+1价,故为第IA族的金属元素,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因为只有一种为金属元素,故Y为B、Z为Na,则 A.钠是短周期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A正确;‎ B.硼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硼酸,呈弱酸性,B正确;‎ C.BH3中B的非金属性弱且BH3为缺电子结构,B的气态氢化物为多硼烷,如乙硼烷等,故BH3不是稳定的气态氢化物,C错误;‎ D.NaBH4中H为-1价,故有强还原性,D正确;‎ 答案选C。‎ ‎【点睛】解题关键,先根据所提供的信息推断出各元素,难点C,BH3为缺电子结构,结构不稳定。‎ ‎6.室温下,向20 mL0.1 mol/L H2A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L NaOH溶液,H2A溶液中各粒子浓度分数δ(X)随溶液pH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当溶液中A元素的主要存在形态为A2-时,溶液可能为弱酸性、中性或碱性 B. 当加入NaOH溶液至20 mL时,溶液中存在((Na+)=2c(A2-)+c(HA-)‎ C. 室温下,反应A2-+H2A=2HA-的平衡常数的对数值lgK=3‎ D. 室温下,弱酸H2A的第一级电离平衡常数用Ka1表示,Na2A的第二级水解平衡常数用Kh2表示,则Kal>Kh2‎ ‎【答案】B ‎【解析】‎ ‎【详解】A、当溶液中A元素的主要存在形态为A2-时,溶液pH大于4.2,溶液可能为弱酸性、中性或碱性,故A正确;‎ - 19 -‎ B、HA与NaOH按1:1混合,所得溶液为NaHA溶液,由图可知,NaHA溶液呈酸性。根据电荷守恒得c(Na+)+c(H+)=2(A2-)+c(HA-)+c(OH-),因为c(H+)>c(OH-),所以c(Na+)<2c(A2-)+c(HA-),故B错误;‎ C、依据图像中两个交点可计算出Ka1=10-1.2,Ka2=10-4.2,室温下,反应A2-+H2A2HA-的平衡常数K==103,lgK=3,故C正确;‎ D、因为K1=10-1.2,所以Kh2=,故Ka1>kh2,故D正确;‎ 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酸碱混合定量判断及根据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进行计算,明确图象曲线变化的意义为解答关键,难点C注意掌握反应平衡常数与电离常数的关系。‎ ‎7.全钒液流储能电池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储能系统(工作原理如图,电解液含硫酸)。该电池负载工作时,左罐颜色由黄色变为蓝色。‎ ‎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电池工作原理为VO2++VO2++2H+VO2++V3++H2O B. a和b接用电器时,左罐电动势小于右罐,电解液中的H+通过离子交换膜向左罐移动 C. 电池储能时,电池负极溶液颜色变为紫色 D. 电池无论是负载还是储能,每转移1 mol电子,均消耗1 mol氧化剂 ‎【答案】B ‎【解析】‎ ‎【详解】电池负载工作时,左罐顔色由黄色变为蓝色,说明ⅤO2+变为ⅤO2+,V化合价降低,则左罐所连电极a为正极;右罐发生V2+变为V3+‎ - 19 -‎ ‎,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所以右罐所连电极b为负极,因此电池反应为VO2++V2++2H+=VO2++V3++H2O,所以,该储能电池工作原理为VO2++VO2++2H+VO2++V3++H2O,故A正确;‎ B、a和b接用电器时,该装置为原电池,左罐所连电极为正极,所以电动势大于右罐,电解液中的H+通过离子交换膜向正极移动,即向左罐方向移动,故B错误;‎ C、电池储能时为电解池,故电池a极接电源正极,电池b极接电源负极,电池负极所处溶液即右罐V3+变为V2+,因此溶液颜色由绿色变为紫色,故C正确;‎ D、负载时为原电池,储能时为电解池,根据反应式VO2++VO2++2H+VO2++V3++H2O可知,原电池时氧化剂为VO2+,电解池时氧化剂为V3+,它们与电子转移比例为n(VO2+):n(V3+):n(e-)=1:1:1,故D正确。‎ 答案选B。‎ ‎8.某实验小组探究补铁口服液中铁元素的价态,并测定该补铁口服液中铁元素的含量是否达标。‎ ‎(1)实验一:探究补铁口服液中铁元素的价态。‎ 甲同学:取1 mL补铁口服液,加入K3[Fe(CN)6](铁氰化钾)溶液,生成蓝色沉淀,证明该补铁口服液中铁元素以Fe2+形式存在。‎ 乙同学:取5 mL补铁口服液,滴入10滴KSCN溶液无现象,再滴入10滴双氧水,未见到红色。乙同学为分析没有出现红色实验现象的原因,将上述溶液平均分为3份进行探究:‎ 原因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 ‎1‎ 其他原料影响 乙同学观察该补铁口服液的配料表,发现其中有维生素C,维生素C有还原性,其作用是①______‎ 取第1份溶液,继续滴入足量的双氧水,仍未见红色出现 排除②_________影响 ‎2‎ 量的原因 所加③________溶液(写化学式)太少,二者没有达到反应浓度 取第2份溶液,继续滴加该溶液至足量,仍然未出现红色 说明不是该溶液量少的影响 ‎3‎ 存在形式 铁的价态是+3价,但可能不是以自由离子Fe3+形式存在 说明Fe3+‎ - 19 -‎ 取第3份溶液,滴加1滴稀硫酸,溶液迅速变为红色 以④_______形式存在,用化学方程式结合文字,说明加酸后迅速显红色原因 ‎(2)甲同学注意到乙同学加稀硫酸变红后的溶液,放置一段时间后颜色又变浅了,他分析了SCN-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将变浅后的溶液分为两等份:一份中滴人KSCN溶液,发现红色又变深;另一份滴入双氧水,发现红色变得更浅,但无沉淀,也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根据实验现象,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放置后溶液颜色变浅的原因________。‎ ‎(3)实验二:测量补铁口服液中铁元素的含量是否达标。‎ 该补铁口服液标签注明:本品含硫酸亚铁(FeSO4·7H2O)应为375~425(mg/100 mL),该实验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测定其中铁元素的含量。(说明:该实验中维生素C的影响已排除,不需要考虑维生素C消耗的酸性KMnO4溶液)‎ ‎①取该补铁口服液100 mL,分成四等份,分别放入锥形瓶中,并分别加入少量稀硫酸振荡;‎ ‎②向 ________式滴定管中加入0.002 mol.L-l酸性KMnO4溶液,并记录初始体积;‎ ‎③滴定,直至溶液恰好_____________且30秒内不褪色,记录末体积;‎ ‎④重复实验。根据数据计算,平均消耗酸性KMnO4溶液的体积为35.00 mL。计算每100 mL该补铁口服液中含铁元素__________mg(以FeSO4·7H2O的质量计算),判断该补铁口服液中铁元素含量___________(填“合格”或“不合格”)。‎ ‎【答案】 (1). 防止Fe2+被氧化 (2). 维生素C (3). KSCN (4). Fe(OH)3,Fe3+水解程度大,加入稀硫酸,水解平衡Fe3++3H2OFe(OH)3+3H+左移,Fe3+浓度增大,因此显红色 (5). 2SCN-+11H2O2=N2↑+2CO2↑+2SO42-+10H2O+2H+ (6). 酸 (7). 变为紫色(或浅紫色或其他合理颜色) (8). 389.2 (9). 合格 ‎【解析】‎ ‎【详解】(1)实验一是探究铁元素的价态,根据甲同学的实验现象推断是Fe2+。乙同学按照实验原理看,先加KSCN溶液无现象,再加双氧水将Fe2+氧化为Fe3+,应该能看到红色。之所以没有看到,除了分析实验原理是否可行,也要看实验实际。本题主要从三个角度入手:一是其他原料的影响;二是反应物的量是否达到能够反应的量;三是看反应物的存在形式。铁元素主要以Fe2+形式被人体吸收,但Fe2+‎ - 19 -‎ 容易被氧化,而实验1中提示“维生素C有还原性”,因为其还原性比Fe2+强,所以先与氧气反应,因此其作用是防止Fe2+被氧化。同时实验中如果双氧水量少的话,双氧水也是先与维生素C反应,反应后无剩余或剩余量少,导致Fe2+可能没有被氧化或生成极少量的Fe3+。因此继续滴加过量的双氧水,将维生素C完全氧化后再氧化Fe2+,因此过量的双氧水是排除维生素C的影响。实验2中提示“二者没有达到反应浓度”,该实验中有两个反应,一是双氧水氧化Fe2+,二是Fe3+与SCN-的反应;双氧水在实验1中已经排除其量的影响,铁元素在药品中是定量,不可更改,故只有改变KSCN的量。实验3中提示“铁的价态是+3价,但可能不是以自由离子Fe3+形式存在”“滴加1滴稀硫酸,溶液迅速变为红色”,通过这两处信息结合“Fe3+水解程度较大,通常用于净水”等常识,可知Fe3+水解成Fe(OH)3。加入稀硫酸以后,水解平衡Fe3++3H2OFe(OH)3+3H+左移,使Fe3+浓度增大,因此显红色。‎ ‎(2)甲同学注意到乙同学加稀硫酸变红后的溶液,放置一段时间后颜色又变浅了。分析SCNˉ中各元素的化合价,S为-2价,C为+4价,N为-3价,说明SCNˉ有还原性。通过“一份中滴入KSCN溶液,发现红色又变深”,说明褪色是因为SCNˉ被消耗;“另一份滴入双氧水,发现红色变得更浅,但无沉淀,也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说明双氧水与SCNˉ发生反应,其中S元素没有生成硫黄,也没有生成SO2气体,应该是被氧化为SO4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SCN-+11H2O2=N2↑+2CO2↑+2SO42-+10H2O+2H+。‎ ‎(3)②酸性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易氧化橡胶管,所以不可以用碱式滴定管,须用酸式滴定管。‎ ‎③滴定时紫色酸性KMnO4溶液变为无色Mn2+,当Fe2+反应完,呈现MnO4-紫色。‎ ‎④依据反应方程式MnO4-+5Fe2++8H+=5Fe3++Mn2++4H2O可知,每100mL补铁剂中含FeSO4·7H2O的质量为0.002mol·L-1×0.035L×5×278g·mol-1×4=0.3892g=389.2mg,因此该补铁剂中铁元素含量合格。‎ ‎9.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日本吉野彰等三人,以表彰他们对锂离子电池研发的卓越贡献。‎ ‎(1)自然界中主要的锂矿物为锂辉石、锂云母、透锂长石和磷锂铝石等。为鉴定某矿石中是否含有锂元素,可以采用焰色反应来进行鉴定,当观察到火焰呈________,可以认为存在锂元素。‎ A.紫红色 B.紫色 C.黄色 ‎(2)工业中利用锂辉石(主要成分为LiAlSi2O6,还含有FeO、CaO、MgO等)制备钴酸锂(LiCoO2)的流程如下:‎ - 19 -‎ 已知:部分金属氢氧化物的pKsp(pKsp=-lgKsp)的柱状图如图1。‎ 回答下列问题:‎ ‎①锂辉石的主要成分为LiAlSi2O6,其氧化物的形式为________。‎ ‎②为提高“酸化焙烧”效率,常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③向“浸出液”中加入CaCO3,其目的是除去“酸化焙烧”中过量的硫酸,控制pH使Fe3+、A13+完全沉淀,则pH至少为_______ 。(已知:完全沉淀后离子浓度低于1×l0-5) mol/L)‎ ‎④“滤渣2”的主要化学成分为 _______。‎ ‎⑤“沉锂”过程中加入的沉淀剂为饱和的 __________(化学式)溶液;该过程所获得的“母液”中仍含有大量的Li+,可将其加入到“ ___________”步骤中。‎ ‎⑥Li2CO3与Co3O4在敞口容器中高温下焙烧生成钴酸锂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利用锂离子能在石墨烯表面和电极之间快速大量穿梭运动的特性,开发出石墨烯电池,电池反应式为LiCoO2+C6LixC6+Li1-xCoO2其工作原理如图2。‎ 下列关于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过程1为放电过程 B.该电池若用隔膜可选用质子交换膜 - 19 -‎ C.石墨烯电池的优点是提高电池的储锂容量进而提高能量密度 D.充电时,LiCoO2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LiCoO2-xe-=xLi++Li1-xCoO2‎ E.对废旧的该电池进行“放电处理”让Li+嵌入石墨烯中而有利于回收 ‎【答案】 (1). a (2). Li2O·Al2O3·4SiO2 (3). 将矿石细磨(搅拌、升高温度或其他合理答案) (4). 4.7 (5). Mg(OH)2、CaCO3 (6). Na2CO3(或其他合理答案) (7). 净化 (8). 6Li2CO3+4Co3O4+O212LiCoO2+6CO2 (9). CD ‎【解析】‎ ‎【详解】(1)焰色反应常用来检测金属元素,高中要求学生记住钠元素的焰色为黄色,钾元素的焰色为紫色,利用排除法可以选择出锂元素的焰色为紫红色。故答案为:a;‎ ‎(2)①硅酸盐改写成氧化物形式的方法如下:a.氧化物的书写顺序:活泼金属氧化物→较活泼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水,不同氧化物间以“·”隔开。b.各元素的化合价保持不变,且满足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各元素原子个数比符合原来的组成。C.当计量数配置出现分数时应化为整数。锂辉石的主要成分为LiAlSi2O6,根据方法,其氧化物的形式为Li2O·Al2O3·4SiO2。‎ ‎②流程题目中为提高原料酸浸效率,一般采用的方法有:减小原料粒径(或粉碎)、适当增加酸溶液浓度、适当升高温度、搅拌、多次浸取等。本题中为“酸化焙烧”,硫酸的浓度已经最大,因此合理的措施为将矿石细磨、搅拌、升高温度等。‎ ‎③根据柱状图分析可知,Al(OH)3的Ksp大于Fe(OH)3的,那么使Al3+完全沉淀pH大于Fe3+的,Al(OH)3的Ksp=1×10-33,c(OH-)=mol/L=1×10-9.3mol·L-1,c(H+)=1×10-4.7mol·L-1,pH=4.7,即pH至少为4.7。‎ ‎④“净化”步骤是尽最大可能除去杂质离子,如Mg2+、Ca2+等,结合加入物质Ca(OH)2、Na2CO3,可以推出“滤渣2”的主要成分为Mg(OH)2、CaCO3。‎ ‎⑤根据“沉锂”后形成Li2CO3固体,以及大量生产的价格问题,该过程中加入的沉淀剂最佳答案为Na2CO3溶液;该过程所获得的“母液”中仍含有大量的Li+,需要从中2次提取,应回到“净化”步骤中循环利用。‎ ‎⑥Li2CO3与Co3O4在敝口容器中反应生成LiCoO2时Co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因此推断空气中O2参与反应氧化Co元素,化学方程式为6Li2CO3+4Co3O4+O212LiCoO2+6CO2。‎ ‎(3)A.电池反应式为LiCoO2+C6LixC6+Li1-xCoO2‎ - 19 -‎ ‎,由此可知,放电时,负极电极反应式为LixC6-xe-=xLi++C6,正极电极反应式为Li1-xCoO2+xLi++xe-=LiCoO2。石墨电极为放电时的负极,充电时的阴极,过程1为Li+向石墨电极移动,因此为充电过程,A错误;B.该电池是利用锂离子能在石墨烯表面和电极之间快速大量穿梭运动的特性而制作,因此隔膜不能选择质子交换膜,B错误;C.石墨烯电池利用的是Li元素的得失电子,因此其优点是在提高电池的储锂容量的基础上提高了能量密度,C正确;D.充电时,LiCoO2极为阳极,将放电时的正极电极反应式逆写即可得,即LiCoO2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LiCoO2-xe-=xLi++Li1-xCoO2,D正确;对废旧的该电池进行“放电处理”让Li+嵌入LiCoO2中才有利于回收,E错误。故答案为:CD。‎ ‎10.雾霾天气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因此研究NO2、SO2等大气污染物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1)某温度下,已知:‎ ‎①2SO2(g)+O2(g)2SO3(g) △H1=-196.6kJ/mol ‎②2NO(g)+O2(g)2NO2(g)△H2‎ ‎③NO2(g)+SO2(g)SO3(g)+NO(g) △H3=-41.8kJ/mol 则△H2= _____________。‎ ‎(2)按投料比2:1把SO2和O2加入到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 ,测得平衡时SO2的转化率与温度T、压强p的关系如图甲所示:‎ ‎①A、B两点对应的平衡常数大小关系为KA __________(填“>”“<”或“=”,下同)KB;温度为T,时D点vD正与vD逆的大小关系为vD正 _____________vD逆;‎ ‎②T1温度下平衡常数Kp=______________ kPa-1(Kp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结果保留分数形式)。‎ ‎(3)恒温恒容下,对于反应2SO2(g)+O2(g)2SO3(g),测得平衡时SO3的体积分数与起始 - 19 -‎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当=1.5达到平衡状态时,SO2的体积分数是图乙中D、E、F三点中的____________点。A、B两点SO2转化率的大小关系为aA ___(填“>”“<”或“=”)aB。‎ ‎(4)工业上脱硫脱硝还可采用电化学法,其中的一种方法是内电池模式(直接法),烟气中的组分直接在电池液中被吸收及在电极反应中被转化,采用内电池模式将SO2吸收在电池液中,并在电极反应中氧化为硫酸,在此反应过程中可得到质量分数为40%的硫酸。写出通入SO2电极的反应式:____________;若40%的硫酸溶液吸收氨气获得(NH4)2SO4的稀溶液,测得常温下,该溶液的pH=5,则___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已知该温度下NH3·H2O的Kb=1.7×10-5);若将该溶液蒸发掉一部分水后恢复室温,则的值将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答案】 (1). -113.0kJ·mol-1 (2). > (3). < (4). (5). D (6). > (7). SO2-2e-+2H2O=SO42-+4H+ (8). 5.9×10-5 (9). 变小 ‎【解析】‎ ‎【分析】‎ ‎(1)由盖斯定律可得②=①-2×③计算;‎ ‎(2)根据影响平衡常数和速率的因素解析;列三段式计算;‎ ‎(3)根据投料对反应的影响分析;‎ ‎(4)负极失电子,再结合溶液的环境完成电极反应;结合Kw和Kb进行计算。‎ ‎【详解】(1)由盖斯定律可得②=①-2×③,所以△H2=△H1-2△H3=-196.6kJ·mol-1-2×(-41.8kJ·mol-1)=-113.0kJ·mol-1。‎ ‎(2)①2SO2(g)+O2(g)2SO3(g)反应放热,压强一定时,温度越低,SO2的转化率越大,所以T1<T2,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所以KA>KB;温度为T1时D点SO2的转化率大于平衡转化率,所以反应需要逆向移动达到平衡,即v正<v逆。‎ ‎②选取C点计算T1温度下的Kp值,设SO2的起始加入量为2mol:‎ - 19 -‎ ‎ ‎ SO2%=,O2%=,SO3%=。由于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所以C平衡点各物质的分压分别为p(SO2)=pc,p(O2)=pc,P(SO3)=pc,Kp=kPa-1。‎ ‎(3)当反应物的投料比等于方程式的系数比即=2时,SO3的平衡体积分数最大,所以当投料比=1.5达到平衡状态时,SO3的体积分数是在投料比=1时SO3的平衡体积分数的基础上继续增大,所以应该是D点,由于从A到B只增加了SO2的量,所以SO2转化率的大小为aA>aB。‎ ‎(4)因为SO2在电池中被氧化成硫酸,所以SO2应该从负极通入,负极失电子,再结合溶液的环境完成电极反应:SO2-2e-+2H2O=SO42-+4H+。=5.9×10-5,设(NH4)2SO4溶液的浓度为c,NH4+的水解程度为a,则,蒸发掉一部分水后恢复室温,溶液浓度增大,水解程度减小,(1-a)增大,比值变小。‎ ‎[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11.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立起的沼气发酵池,其生产的沼气用作燃料,残渣(沼渣)中除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常量元素外,还含有对作物生长起重要作用的硼、铜、铁、锌、锰、铬等微量元素,是一种非常好的有机肥。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代化学中,常利用___________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 ‎(2)下列微粒基态的电子排布中未成对电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__________(填字母)。‎ a.Mn2+ B.Fe2+ C.Cu D.Cr - 19 -‎ ‎(3)P4易溶于CS2,难溶于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铜离子易与氨水反应形成[Cu(NH3)4]2+配离子。‎ ‎①[Cu(NH3)4]2+中提供孤电子对成键原子是__________。‎ ‎②研究发现NF3与NH3的空间构型相同,而NF3却难以与Cu2+形成配离子,其原因是___________。‎ ‎(5)某晶胞中各原子的相对位置可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表示:‎ 在铁(Fe)的一种立方晶系的晶体结构中,已知2个Fe原子坐标是(0,0,0)及(,,),且根据均摊法知每个晶胞中有2个Fe原子。‎ ‎①根据以上信息,推断该晶体中原子的堆积方式是__________,‎ ‎②已知晶体的密度为ρg·cm-3,Fe的摩尔质量是M g·mol-1,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晶体中距离最近的两个铁原子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_ pm(用代数式表示)。‎ ‎【答案】 (1). 原子光谱 (2). d>a>b>c (3). P4和CS2均为非极性分子,H2O为极性分子,相似相溶 (4). N (5). NH3中氮原子显负电,易与Cu2+结合,NF3的氮原子显正电性,与带正电的Cu2+相排斥,难以结合 (6). 体心立方堆积 (7). ×1010‎ ‎【解析】‎ ‎【分析】‎ ‎(1)核外电子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能量,通过光谱仪器可获取其特征谱线;‎ ‎(2)电子排布中未成对电子会出现在价电子中。‎ ‎(3)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分析。‎ ‎(4)根据分子中价态特点,NF3的氮原子显正电性,与带正电荷的Cu2+相互排斥;‎ ‎(5)①根据晶胞结构特点分析。‎ ‎②解题时应先求棱长a,再求两个原子间距。‎ - 19 -‎ ‎【详解】(1)核外电子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能量,通过光谱仪器可获取其特征谱线,这些特征谱线即原子光谱。故答案为:原子光谱;‎ ‎(2)电子排布中未成对电子会出现在价电子中。基态Mn2+的价电子排布为3d5,有5个未成对电子;基态Fe2+的价电子排布为3d6,有4个未成对电子;基态Cu的价电子排布为3dl04s1,有1个未成对电子;基态Cr的价电子排布为3d54s1,有6个未成对电子。故排序为d>a>b>c;‎ ‎(3)白磷(P4)为正四面体结构,为非极性分子,CS2为直线形结构,为非极性分子,H2O为Ⅴ形结构,为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白磷易溶于CS2而难溶于水。故答案为:P4和CS2均为非极性分子,H2O为极性分子,相似相溶;‎ ‎(4)根据分子中价态特点,NF3的氮原子显正电性,与带正电荷的Cu2+相互排斥,所以难以形成配位键。故答案为:①N;②NH3中氮原子显负电,易与Cu2+结合,NF3的氮原子显正电性,与带正电的Cu2+相排斥,难以结合;‎ ‎(5)①由题干信息可知,该晶胞中铁原子位于顶角和体心,则该晶体中原子的堆积方式为体心立方堆积。故答案为:体心立方堆积;‎ ‎②每个晶胞中含有两个铁原子,则晶胞体积V=a3= cm3,所以立方体的棱长a= cm;距离最近的两个铁原子的坐标分别为(0,0,0)和( ),则该两原子之间的距离为体对角线的一半,即为×1010pm。‎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结构和性质,涉及电子排布式的书写、结构的分析、晶胞的计算等知识点,这些是学习难点,也是考查重点,难点(3)要求学生晶胞的结构求距离最近的两个铁原子间距离,考查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计算能力。‎ ‎[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12.用合成EPR橡胶的两种单体A和B合成PC塑料其合成路线如下:‎ - 19 -‎ ‎ ‎ 已知:①RCOOR1+R2OHRCOOR2+R1OH ‎ ‎②(CH3)2C=CHCH3+H2O2+H2O ‎③+(n-1)H2O 回答下列问题:‎ ‎(I)F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反应Ⅲ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2)C的名称为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下列选项中选择______试剂,可以一次性鉴别开D、G、H三种物质。(填字母)‎ A.氯化铁溶液 B.浓溴水 C.酸性KMnO4溶液 ‎(5)满足下列条件的有机物E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__种。‎ ‎①与E属于同类别物质;②核磁共振氢谱有6组峰,峰面积比为1:1:1:1:1:3。‎ ‎(6)以丙烯和丙酮为原料合成,无机试剂任选,写出合成路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结构简式表示有机物,用箭头表示转化关系,箭头上注明试剂和反应条件)。‎ ‎【答案】 (1). (2). 加成反应 (3). 异丙苯 (4). (2n-1)CH3OH (5). AB (6). 12 (7). ‎ - 19 -‎ ‎【解析】‎ ‎【分析】‎ 根据EPR橡胶()的结构可知,合成它的单体分别为乙烯和丙烯,结合C的化学式可知A为丙烯,B为乙烯,结合转化关系图和已知信息分析解答。‎ ‎【详解】(1)依据信息②可知,B→F发生反应:+H2O,故F的结构简式为。反应Ⅲ:,因此反应Ⅲ的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故答案为:;加成反应;‎ ‎(2)依据产物苯酚和丙酮反推C为异丙苯()。故答案为:异丙苯;‎ ‎(3)反应Ⅳ是酯交换反应,按照信息①的断键原理进行反应 ‎(2n-1)CH3OH。‎ 故答案为:(2n-1)CH3OH。‎ ‎(4)D是苯酚,G是 - 19 -‎ ‎,H是乙二醇。A.苯酚与氯化铁溶液反应显紫色,氯化铁溶液与G物质混合分层,与乙二醇互溶,可以鉴别,A正确;B.浓溴水与苯酚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G分层,与乙二醇互溶,可以鉴别,B正确;C.苯酚、乙二醇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能鉴别,C错误;答案选AB。‎ ‎(5)与E()为同类别物质,羟基只能在苯环上。核磁共振氢谱有6组峰,要求两个苯环上的羟基处于对称或者等价碳上,按照峰面积比为1:1:1:1:1:3的要求,其同分异构体分别是(标号为羟基所在位置)、、、。故答案为:12;‎ ‎(6)合成需要碳酸酯和异丙醇经过信息①中反应合成。碳酸酯由环氧烷与二氧化碳合成,环氧烷由烯烃与过氧化氢合成,因此合成路线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机推断和合成,易错点(5)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核磁共振氢谱有6组峰,要求两个苯环上的羟基处于对称或者等价碳上,难点(6),根据信息设计合成路线,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并利用好这些信息来设计流程。‎ ‎ ‎ - 19 -‎ ‎ ‎ - 19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