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模拟试卷3 (6)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数学模拟试卷3 (6)

- 1 - 高考数学模拟训练题(第 42 套)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集合  | 2M x x   ,  2 1 0xN x   ,则  M C N R ( ) A. 0x x  B. | 2x x   C. | 2 0x x   D. | 2 0x x   2.若复数 i 1 i az   (i 为虚数单位, aR )是纯虚数,则实数 a 的值是( ) A. 1 B. 1 C. 1 2  D. 1 2 3.等差数列 na 前 n 项和为 nS ,若 4a , 10a 是方程 2 8 1 0x x   的两根,则 13S ( ) A. 58 B. 54 C. 56 D. 52 4.已知两个单位向量 a 和 b 夹角为 60 ,则向量 a b 在向量a 方向上的投影为( ) A. 1 B. 1 C. 1 2  D. 1 2 5.有 5名同学站成一排照毕业纪念照,其中甲必须站在正中间,并且乙、丙两位同学不能相 邻,则不同的站法有( ) A. 8 种 B. 16 种 C. 32种 D. 48 种 6.双曲线   2 2 2 2 1 0, 0x y a ba b     的一条渐近线与直线 2 1 0x y   平行,则它的离心率 为( ) A. 5 B. 5 2 C. 3 D. 3 2 7.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其中正(主)视图中半圆的半径为 1,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 A. 64 4π B. 64 2π C. 64 3π D. 64 π 8.已知甲、乙、丙三人中,一人是军人,一人是工人,一人是农民.若乙的年龄比农民的年 - 2 - 龄大;丙的年龄和工人的年龄不同;工人的年龄比甲的年龄小,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是军人,乙是工人,丙是农民 B.甲是农民,乙是军人,丙是工人 C.甲是农民,乙是工人,丙是军人 D.甲是工人,乙是农民,丙是军人 9.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 n 值为( ) A. 6 B. 8 C. 2 D. 4 10.已知实数 x , y 满足 3 0 2 0 0 x y x y x y           ,若  2 21z x y   ,则 z 的最小值为( ) A. 1 B. 2 C. 2 D. 5 2 11.已知定义在 R 上的函数  f x 的导函数为  f x ,且     1f x f x  ,  1 0f  ,则 不等式   1e 11 0xf x    的解集是( ) A. ,1 B. ,0 C.  0, D.  1, 12.已知抛物线 2 4x y 的焦点为 F ,双曲线   2 2 2 2 1 0, 0x y a ba b     的右焦点为  1 ,0F c , 过点 F , 1F 的直线与抛物线在第一象限的交点为 M ,且抛物线在点 M 处的切线与直线 3y x  垂直,则 ab 的最大值为( ) A. 3 2 B. 3 2 C. 3 D.2 - 3 - 本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 13.计算定积分 2 1 1 dxx  __________. 14.一只蚊子在一个正方体容器中随机飞行,当蚊子在该正方体的内切球中飞行时属于安全 飞行,则这只蚊子安全飞行的概率是__________. 15.   8x y x y  的展开式中 2 7x y 的系数为__________(用数字作答). 16.具有公共 y 轴的两个直角坐标平面  和  所成的二面角 y  轴  大小为 45,已知 在  内的曲线 C 的方程是 2 4 2y x ,曲线 'C 在平面  内射影的方程 2 2y px ,则 p 的 值是__________.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12 分)如图,在圆内接四边形 ABCD 中, 8AB  , 7BD  , 5AD  . (1)求 BCD 的大小; (2)求 BCD△ 面积的最大值. 18.(12 分)如图,在四棱锥 P ABCD 中,四边形 ABCD 为正方形, PA  平面 ABCD , PA AB , M 是 PC 上一点,且 BM PC . - 4 - (1)求证: PC 平面 MBD ; (2)求直线 PB 与平面 MBD 所成角的正弦值. 19.(12 分)针对国家提出的延迟退休方案,某机构进行了网上调查,所有参与调查的人中, 持“支持”、“保留”和“不支持”态度的人数如下表所示: 支持 保留 不支持 50岁以下 8000 4000 2000 50岁以上(含 50岁) 1000 2000 3000 (1)在所有参与调查的人中,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 n 个人,已知从持“不支持”态度的人中 抽取了 30人,求 n 的值; (2)在持“不支持”态度的人中,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 10 人看成一个总体,从这 10 人中任 意选取 3人,求 50岁以下人数  的分布列和期望; (3)在接受调查的人中,有 10 人给这项活动打出的分数如下:9.4,8.6 ,9.2,9.6,8.7 , 9.3, 9.0, 8.2 , 8.3 , 9.7 ,把这 10 个人打出的分数看作一个总体,从中任取一个数, 求该数与总体平均数之差的绝对值超过 0.6 概率. 20.(12 分)已知  2,0A  ,  2,0B ,点 C 是动点,且直线 AC 和直线 BC 的斜率之积为 3 4  . (1)求动点C 的轨迹方程; (2)设直线 l 与(1)中轨迹相切于点 P ,与直线 4x  相交于点 Q ,判断以 PQ 为直径的 圆是否过 x 轴上一定点? 21.(12 分)已知函数     2 2ln , 0xf x x a aa    R . (1)讨论函数  f x 的单调性; - 5 - (2)若函数  f x 有两个零点 1x , 2x  1 2x x ,且 2ea  ,证明: 1 2 2ex x  . 请考生在 22、23 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2.(10 分)【选修 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曲线 C 的方程是:  2 25 10x y   ,以坐标原点为极点, x 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 (1)求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 (2)设过原点的直线 l 与曲线C 交于 A , B 两点,且 2AB  ,求直线 l 的斜率. 23.(10 分)【选修 4-5:不等式选讲】已知函数    3f x x x x   R . (1)求  f x 的最大值 m ; (2)设 a ,b , c R ,且 2 3 4a b c m   ,求证: 1 1 1 32 3 4a b c    . - 6 - 高考数学模拟训练题答案(第 42 套) 1. 【答案】D 【解析】求解指数不等式可得:  0N x x  ,则:  | 0C N x x R ,    | 2 0M C N x x   R ,本题选择 D 选项. 2【答案】B 【解析】令  i i1 i az b b   R ,则:  i i 1 i ia b b b     , 据此可得: 1 a b b      , 1a b   ,本题选择 B 选项. 3.【答案】D 【解析】由韦达定理可得: 4 10 8a a  , 4 10 1a a  , 结合等差数列的性质可得: 1 13 4 10 8a a a a    , 则:  1 13 13 13 13 8 522 2 a aS      .本题选择 D 选项. 4.【答案】D 【解析】由题意可得: 1 a b ,且: 1cos60 2      a b a b ,   2 1 11 2 2        a a b a a b , 则向量 a b 在向量 a 方向上的投影为:   1 12 1 2    a b a a .本题选择 D 选项. 5. 【答案】B 【解析】首先将甲排在中间,乙、丙两位同学不能相邻,则两人必须站在甲的两侧, 选出一人排在左侧,有: 1 1 2 2C A 种方法, 另外一人排在右侧,有 1 2A 种方法, 余下两人排在余下的两个空,有 2 2A 种方法, 综上可得:不同的站法有 1 1 1 2 2 2 2 2C A A A 16 种.本题选择 B 选项. - 7 - 6.【答案】A 【解析】由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可得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 by xa   ,其斜率为: b a  , 其中一条渐近线与直线 2 1 0x y   平行,则: 2b a  , 则双曲线的离心率: 2 1 1 4 5be a         .本题选择 A 选项. 7. 【答案】B 【解析】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一个正方体挖去一个半圆柱形成的组合体, 其中正方体的棱长为 4 ,半圆柱的底面直径为 2 ,高为 4 , 据此可得,几何体的体积为:  3 214 π 1 4 64 2π2       .本题选择 B 选项. 8. 【答案】A 【解析】丙的年龄和工人的年龄不同;工人的年龄比甲的年龄小,则甲丙均不是工人,故乙 是工人;乙的年龄比农民的年龄大,即工人的年龄比农民的年龄大,而工人的年龄比甲的年 龄小,故甲不是农民,则丙是农民;最后可确定甲是军人.本题选择 A 选项. 9. 【答案】B 【解析】程序流程图执行如下: 首先初始化数据: 0S  , 1a  , 1n  ,进入循环体执行循环: 第一次循环: 2S S a n    ,不满足 10S  ,执行: 1 2 2 aa   , 2 2n n  ; 第二次循环: 14 2S S a n    ,不满足 10S  ,执行: 1 2 4 aa   , 2 4n n  ; 第三次循环: 38 4S S a n    ,不满足 10S  ,执行: 1 2 8 aa   , 2 8n n  ; 第四次循环: 716 8S S a n    ,满足 10S  , 此时跳出循环,输出 8n  .本题选择 B 选项. 10【答案】C 【解析】绘制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所示, 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为可行域内的点与点  1,0 之间距离的平方, 如图所示数形结合可得,当目标函数过点  2,1P 时取得最小值, 最小值为:    2 22 2 min 1 2 1 1 2z x y       .本题选择 C 选项. - 8 - 11.【答案】A 【解析】令    1 1e e 1x xg x f x    ,则:       1e 1xg x f x f x    , 由题意可知:   0g x  ,则函数  g x 在 R 上单调递增, 且  1 1 0 1 1 0g      ,不等式   1e 11 0xf x    即  1 1e 1e 0x xf x    , 即:    1g x g ,结合函数的单调性可得不等式的解集为: 1x  , 表示为区间形式即为 ,1 .本题选择 A 选项. 12【答案】B 【解析】由题可知抛物线 2 4x y 的焦点为  0,1F , 1 1 0 1 0FFk c c     ,过 F , 1F 的直线方程为  1 11 0 1y x y xc c         , 联立方程组 2 2 1 1 4 4 4 y x x xc cx y          2 4 4 0cx x c    , 22 2 1 cx c     , 由题可知, 2 1 2 2 1 cx c    , 2 2 2 2 1 cx c    (舍去), 又由 2 14 ' 2x y y x   ,因此  22 2 11 2 c k c      21 1 c c    , 又由题可知  21 1 3 1 3c cc          ,即得 2 2 3a b  , 又 2 2 32 3 2 2a b ab ab ab      ,当且仅当 6 2a b  时取等号,即 max 3 2ab  ,故 选 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 13.【答案】 ln2 - 9 - 【解析】由题意结合微积分基本定理可得:  2 2 11 1 ln ln 2dx xx   .故答案为: ln2 . 14.【答案】 π 6 【解析】设正方体的棱长为 2a ,其体积  2 3 1 2 8V a a  , 内切球直径为 2a ,其体积: 3 3 2 4 4π π3 3V R a  , 利用几何概型公式结合题意可得这只蚊子安全飞行的概率是: 2 1 π 6 Vp V   . 15.【答案】 20 【解析】 8x y 展开式的通项公式为:    8 8 1 8 8CC 1r rr r r r r rT x y x y       , 令 7r  ,则展开项为: 7 7 8 7 7 7 8C1 8x y xy   , 令 6r  ,则展开项为: 6 6 8 6 6 2 6 81 2C 8x y x y  , 据此可得展开式中 2 7x y 的系数为 8 28 20   . 16. 【答案】 2 【解析】结合题中所给的示意图可知:曲线 'C 的方程是 2 4 2y x ,则 2OF  , 作 F  平面 于点 F ,由于平面 和  所成的二面角 y  轴  大小为 45, 故 2cos45 1OF   ,即曲线C 在平面 内射影所形成的抛物线的焦距为1, 故 2 1 2p    .故答案为:2.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答案】(1)120 ;(2) 49 3 12 . 【解析】(1)在 ABD△ 中,由余弦定理得 2 2 2 cos 2 AB AD BDBAD AB AD     2 2 28 5 7 1 2 8 5 2     , 解得 60BAD   ,注意到 180BAD BCD     ,可得 120BCD  . (2)法 1:在 BCD△ 中,由余弦定理得 2 2 2 2 cosBD BC DC BC DC BCD     , - 10 - 即 2 2 27 2 cos120BC DC BC DC     2 2BC DC BC DC    , ∵ 2 2 2BC DC BC DC   ,∴3 49BC DC  ,即 49 3BC DC  . ∴ 1 1 3 49 3sin sin1202 2 4 12BCDS BD DC BCD BC DC BC DC            . 当且仅当 BC CD , BCD△ 为等腰三角形时等号成立,即 BCD△ 面积的最大值为 49 3 12 . 法 2:如图,当 C 为弧 BCD 中点时, BD 上的高最大,此时 BCD△ 是等腰三角形,易得 30CBD CDB     ,作 BD 上的高 CE , 在 Rt BCE△ 中,由 30B   , 7 2BE  ,得 7 2 3 CE  , 可得 7 7 49 3 2 122 3BCDS BE CE    △ ,综上知,即 BCD△ 面积的最大值为 49 3 12 . 18. 【答案】(1)证明见解析;(2) 6 3 . 【解析】(1)连接 AC ,由 PA  平面 ABCD , BD  平面 ABCD 得 BD PA , 又 BD AC , PA AC A ,∴ BD  平面 PAC ,得 PC BD , 又 PC BM , BD BC B ,∴ PC  平面 MBD . (2)法 1:由(1)知 PC  平面 MBD ,即 PBM 是直线 PB 与平面 MBD 所成角,易证 PB BC ,而 BM PC , 不妨设 1PA  ,则 1BC  , 3PC  , 2PB  , - 11 - 在 Rt PBC△ 中,由射影定理得 2 2: : 2:1PM MC PB BC  , 可得 2 2 3 3 3PM PC  ,所以 6sin 3 PMPBM PB    , 故直线 PB 与平面 MB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6 3 . 法 2:取 A 为原点,直线 AB , AD , AP 分别为 x , y , z 轴,建立坐标系 A xyz ,不妨 设 1PA AB  ,则 0,0,1)P( ,  1,0,0B ,  1,1,0C , 由(1)知平面 MBD 得法向量  1,1, 1PC   ,而  1,0, 1PB   , ∴    1,0, 1 1,1, 1 6cos , 32 3 PB PC         , 故直线 PB 与平面 MB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6 3 . 19. 【答案】(1)120;(2)分布列见解析,1.2;(3) 3 10 . 【解析】(1)参与调查的总人数为8000 4000 2000 1000 2000 3000 20000      , 其中从持“不支持”态度的人数 2000 3000 5000  中抽取了30人, 所以 3020000 1205000n    . (2)在持“不支持”态度的人中,50岁以下及50岁以上人数之比为 2:3,因此抽取的10人中, 50岁以下与 50岁以上人数分别为 4 人和 6 人, 0  ,1,2,3,   3 6 3 10 10 6 Cp C     ,   1 2 4 6 3 10 11 2 C Cp C     ,   2 1 4 6 3 10 32 10 C Cp C     ,   3 4 3 10 13 30 Cp C     , - 12 -  0 1 2 3 p 1 6 1 2 3 10 1 30 1 1 3 10 1 2 3 1.26 2 10 30E          . (3)总体的平均数为  1 9.4 8.6 9.2 9.6 8.7 9.3 9.0 8.2 8.3 9.7 910x            , 那么与总体平均数之差的绝对值超过 0.6 的数有8.2 ,8.3 ,9.7 ,所以任取1个数与总体平均 数之差的绝对值超过 0.6 的概率为 3 10 . 20. 【答案】(1)   2 2 1 04 3 x y y   ;(2)  1,0 . 【解析】(1)设  ,C x y ,则依题意得 3 4AC BCk k   ,又  2,0A  ,  2,0B ,所以有  3 02 2 4 y y yx x      ,整理得   2 2 1 04 3 x y y   ,即为所求轨迹方程. (2)法 1:设直线l : y kx m  ,与 2 23 4 12x y  联立得  223 4 12x kx m   ,即 2 2 23 4 8 4 12 0k x kmx m     , 依题意     2 2 28 4 3 4 4 12 0km k m      ,即 2 23 4k m  , ∴ 1 2 2 8 3 4 kmx x k    ,得 1 2 2 4 3 4 kmx x k    , ∴ 2 2 4 3,3 4 3 4 km mP k k       ,而 2 23 4k m  ,得 4 3,kP m m      ,又  4,4Q k m , 设  ,0R t 为以 PQ 为直径的圆上一点,则由 0RP RQ   , 得  4 3, 4 ,4 0k t t k mm m          ,整理得   24 1 4 3 0k t t tm      , 由 k m 的任意性得 1 0t   且 2 4 3 0t t   ,解得 1t  , 综上知,以 PQ 为直径的圆过 x 轴上一定点  1,0 . 法 2:设  0 0,P x y ,则曲线C 在点 P 处切线 PQ : 0 0 14 3 x x y y  ,令 4x  ,得 - 13 - 0 0 3 34, xQ y       ,设  ,0R t ,则由 0RP RQ   得    0 04 3 3 0x t t x      ,即  2 01 4 3 0t x t t     , 由 0x 的任意性得1 0t  且 2 4 3 0t t   ,解得 1t  , 综上知,以 PQ 为直径的圆过 x 轴上一定点  1,0 . 21.【答案】(1)当 0a  时,知  f x 在  0, 上递减;当 0a  时,  f x 在 0, a 上递 减,在 ,a  上递增;(2)证明见解析. 【解析】(1)   2 2' xf x a x   , 0x  , 当 0a  时,  ' 0f x  ,知  f x 在 0, 上是递减的; 当 0a  时,     2 ' x a x a f x ax    , 知  f x 在 0, a 上是递减的,在 ,a  上递增的. (2)由(1)知, 0a  ,    min 1 lnf x f a a   , 依题意1 ln 0a  ,即 ea  , 由 2ea  得,     2 2 2lne 0xf x x x   ,  1 0,ex  ,  2 e,x   , 由  2e 2 2ln 2 0f    及  2 0f x  得, 2 2ex  ,即  2 e,2ex  , 欲证 1 2 2ex x  ,只要 1 22ex x  , 注意到  f x 在 0,e 上是递减的,且  1 0f x  , 只要证明  22e 0f x  即可, 由   2 2 2 22 2lne 0xf x x   得 2 2 2 22e lnx x , 所以         2 2 2 2 2 2 2 2 22 2 2e 4e 4e2e 2ln 2e 2lne e 2ex x xf x x x          - 14 -     2 2 2 2 2 2 2 22 4e 4e 2e ln 42ln 2e 4 2ln 2ln 2ee e x x xx x x         ,  2 e,2ex  , 令    44 2ln 2ln 2e etg t t t     ,  e,2et  , 则       24 e4 2 2' 02e e 2ee tg t t t t t        , 知  g t 在  e,2e 上 是 递 增 的 , 于 是     0eg t g  ,即  22e 0f x  ,综上, 1 2 2ex x  . 请考生在 22、23 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2. 【答案】(1) 2 10 cos 15 0     ;(2) 3 4k   . 【解析】(1)曲线 C : 2 25 10x y   ,即 2 2 10 15 0x y x    , 将 2 2 2x y   , cosx   代入得,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为 2 10 cos 15 0     . (2)法 1:由圆的弦长公式 2 22 2r d  及 2 10r  ,得圆心  5,0C 到直线l 距离 3d  , 如图,在 Rt OCD△ 中,易得 3tan 4DOC  ,可知直线l 的斜率为 3 4  . 法 2:设直线l : cos sin x t y t        (t 为参数),代入 2 25 10x y   中得    2 2cos 5 sin 10t t    ,整理得 2 10 cos 15 0t t    , 由 2AB  得 1 2 2t t  ,即  210cos 4 15 2    , 解得 4cos 5    ,从而得直线l 的斜率为 3tan 4    . - 15 - 法 3:设直线l : y kx ,代入 2 25 10x y   中得    2 25 10x kx   ,即  2 21 10 15 0k x x    , 由 2AB  得 2 1 21 2k x x   ,即  2 2 2 2 10 60 1 1 21 k k k     , 解得直线l 的斜率为 3 4k   . 法 4:设直线l : y kx ,则圆心  5,0C 到直线l 的距离为 2 5 1 kd k   , 由圆的弦长公式 2 22 2r d  及 2 10r  ,得圆心  5,0C 到直线l 距离 3d  , 所以 2 5 3 1 k k   ,解得直线l 的斜率为 3 4k   . 23.【答案】(1) 3m  ;(2)证明见解析. 【解析】(1)法 1:由   3, 0 2 3,0 3 3, 3 x f x x x x         知    3,3f x   ,即 3m  . 法 2:由三角不等式   3 3 3f x x x x x       得,即 3m  . 法 3:由绝对值不等式的几何意义知     3 3,3f x x x x     R ,即 3m  . (2)法 1:∵  2 3 4 3 , , 0a b c a b c    , ∴  1 1 1 1 1 1 12 3 42 3 4 3 2 3 4a b ca b c a b c           1 2 3 2 4 3 43 33 3 2 4 2 4 3 a b a c b c b a c a c b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当且仅当 2 3 4a b c  ,即 1 2a  , 1 3b  , 1 4c  时取等号,即 1 1 1 32 3 4a b c    . 法 2:∵  2 3 4 3 , , 0a b c a b c    , ∴由柯西不等式得 1 1 1 1 1 13 2 3 4 2 3 4 2 3 42 3 4 a b c a b c a b ca b c             , - 16 - 整理得 1 1 1 32 3 4a b c    ,当且仅当 2 3 4a b c  ,即 1 2a  , 1 3b  , 1 4c  时取等号.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