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广东省佛山市高考一模试卷数学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广东省佛山市高考一模试卷数学文

2018 年广东省佛山市高考一模试卷数学文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个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 A={-1,0,1},B={x|x-x2=0},则 A∩B=( ) A.{0} B.{1} C.(0,1) D.{0,1} 解析:B={x|x-x2=0}={0,1},则 A∩B={0,1}. 答案:D 2.设复数 z1=2+i,z2=1+ai,若 12zz ∈R,则实数 a=( ) A.-2 B. 1 2  C. 1 2 D.2 解析:∵z1=2+i,z2=1+ai,∴ =(2+i)(1-ai)=(a+2)+(1-2a)i, 若 ∈R,则 1-2a=0,即 a= . 答案:C 3.若变量 x,y 满足约束条件 0 2 1 0 4 3 0 y xy xy          , , , 则 z=3x-2y 的最小值为( ) A.-1 B.0 C.3 D.9 解析:画出变量 x,y 满足约束条件 0 2 1 0 4 3 0 y xy xy            , , , 可行域如图阴影区域: 目标函数 z=3x-2y 可看做 1 2 3 2 y x z,即斜率为 3 2 , 截距为 1 2 z 的动直线, 数形结合可知,当动直线过点 A 时,z 最小由 2 1 0 4 3 0 xy xy          , , 得 A(-1,-1), ∴目标函数 z=3x-2y 的最小值为 z=-3×0+2×1=-1. 答案:A 4.袋中有 5 个球,其中红色球 3 个,标号分别为 1,2,3;篮色球 2 个,标号分别为 1,2; 从袋中任取两个球,则这两个球颜色不同且标号之和不小于 4 的概率为( ) A. 3 10 B. 2 5 C. 3 5 D. 7 10 解析:袋中有 5 个球,其中红色球 3 个,标号分别为 1,2,3;篮色球 2 个,标号分别为 1, 2;从袋中任取两个球,基本事件有 10 个,分别为:(红 1,红 2),(红 1,红 3),(红 1, 篮 1),(红 1,篮 2),(红 2,红 3),(红 2,篮 1),(红 2,篮 2),(红 3,篮 1),(红 3,篮 2),(篮 1,篮 2),这两个球颜色不同且标号之和不小于 4 包含的基本事件有 3 个,分别为: (红 2,篮 2),(红 3,篮 1),(红 3,篮 2),故这两个球颜色不同且标号之和不小于 4 的概 率为 p= . 答案:A 5.已知命题 p: x>1,log2x+4logx2>4,则  p 为( ) A.  p: x≤1,log2x+4logx2≤4 B. p:  x≤1,log2x+4logx2≤4 C. p: x>1,log2x+4logx2=4 D.  p:  x>1,log2x+4logx2≤4 解析:命题是全称命题,则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即: p:  x>1,log2x+4logx2≤4. 答案:D 6.把曲线 C1:y=2sin(x- 6  )上所有点向右平移 个单位长度,再把得到的曲线上所有点的 横坐标缩短为原来的 1 2 ,得到曲线 C2,则 C2( ) A.关于直线 x= 4  对称 B.关于直线 x= 5 12  对称 C.关于点( 12  ,0)对称 D.关于点(π ,0)对称 解析:把曲线 C1 :y=2sin(x- 6  )上所有点向右平移 个单位长度,可得 y=2sin(x 66 )=2sin(x- 3  )的图象; 再把得到的曲线上所有点的横坐标缩短为原来的 1 2 ,得到曲线 C2:y=2sin(2x- )的图象, 对于曲线 C2:y=2sin(2x- ):令 x= 4  ,y=1,不是最值,故它的图象不关于直线 x= 对 称,故 A 错误; 令 x= ,y=2,为最值,故它的图象关于直线 x= 4  对称,故 B 正确; 令 x= ,y=-1,故它的图象不关于点( ,0)对称,故 C 错误; 令 x=π ,y= 3 ,故它的图象不关于点(π ,0)对称,故 D 错误. 答案:B 7.当 m=5,n=2 时,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 S 值为( ) A.20 B.42 C.60 D.180 解析:由已知中的程序语句可知:该程序的功能是利用循环结构计算并输出变量 S=5×4×3 的值,S=5×4×3=60. 答案:C 8.已知 tanθ =2,则 cos2(θ + 4  )=( ) A. 1 2 B. 2 5 C. 1 5 D. 1 10 解析:tanθ =2, 则 2 1 cos 2 2cos 42           2 2 2 2 2 2 2 2 1 sin 2 sin 2 sin cos cos tan 2 tan 1 2 2 2 1 1= 2 2 sin 2 cos 2 tan 2 2 2 2 1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答案:D 9.已知函数 f(x)= 2 2 20 20 ( ), () x x x x x x     < , 则下列函数为奇函数的是( ) A.f(sinx) B.f(cosx) C.xf(sinx) D.x2f(cosx) 解析:根据题意,对于函数 f(x)= 2 2 20 20 ( ), () x x x x x x     < , 当 x>0 时,f(x)=x2+2x,则有-x<0, f(-x)=(-x)2-2(-x)=x2+2x,则函数 f(x)为偶函数,分析选项: 对于 A,设 g(x)=f(sinx),有 g(-x)=f[sin(-x)]=f(-sinx)=f(sinx)=g(x),为偶函数,不 符合题意; 对于 B,设 g(x)=f(cosx),有 g(-x)=f[cos(-x)]=f(cosx)=g(x),为偶函数,不符合题意; 对于 C,设 g(x)=xf(sinx),有 g(-x)=(-x)f[sin(-x)]=-xf(-sinx)=-xf(sinx)=-g(x),为 奇函数,符合题意; 对于 D,设 g(x)=x2f(sinx),有 g(-x)=(-x)2f[sin(-x)]=x2f(-sinx)=x2f(sinx)=g(x),为偶 函数,不符合题意. 答案:C 10.如图,在正方形 ABCD-A1B1C1D1 中,E,F 分别为 B1C1,C1D1 的中点,点 P 是底面 A1B1C1D1 内 一点,且 AP∥平面 EFDB,则 tan∠APA1 的最大值是( ) A. 2 2 B.1 C. 2 D. 22 解析:连结 AC、BD,交于点 O,连结 A1C1,交 EF 于 M,连结 OM, 设正方形 ABCD-A1B1C1D1 中棱长为 1, ∵在正方形 ABCD-A1B1C1D1 中,E,F 分别为 B1C1,C1D1 的中点, 点 P 是底面 A1B1C1D1 内一点,且 AP∥平面 EFDB,∴ AO 平行且相等 PM,∴ A1P=C1M= 2 44 AC  , ∴tan∠APA1= 1 1 1 22 2 4 AA AP .∴tan∠APA1 的最大值是 22. 答案:D 11.双曲线 C: 22 221xy ab (a>0,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F1、F2,焦距为 2c,以右顶点 A 为圆心的圆与直线 l:x-3y+c=0 相切于点 N.设 l 与 C 的交点为 P、Q,若点 N 恰为线段 PQ 的中点,则双曲线 C 的离心率为( ) A. 2 B. 3 C.2 D. 解析:如图,∵以右顶点 A 为圆心的圆与直线 l:x- y+c=0 相切于点 N,∴AN= 2 ac , ∵直线 l:x- 3 y+c=0 的倾斜角为 30°,∠QF1A=30°,∠NAF1=60°, ∴yN=AN·sin60°=  3 4 ac , 由 2 2 2 2 2 2 30 b x a y a b x y c       , , 得  2 2 2 2 4 2 2 4 3 2 3 0 2 3 0 b a y b cy b y b cy b          , .   2 12 22 33 2 3 4N yy bcy a c ba      , 整理得:c3-3c2a+4a3=0-e3-3e2+4=0,(e3+1)-3(e2-1)=0-(e+1)(e2-4e+4)=0.∴e=2. 答案:C 12.设函数 f(x)=x3-3x2+2x,若 x1,x2(x1<x2)是函数 g(x)=f(x)-λ x 的两个极值点,现给出 如下结论: ①若-1<λ <0,则 f(x1)<f(x2); ②若 0<λ <2,则 f(x1)<f(x2); ③若λ >2,则 f(x1)<f(x2).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 ) A.0 B.1 C.2 D.3 解析:函数 g(x)=f(x)-λ x,∴g′(x)=f′(x)-λ , 令 g′(x)=0,∴f′(x)-λ =0, 即 f′(x)=λ 有两解 x1,x2,(x1<x2) ∵f(x)=x3-3x2+2x,∴f′(x)=3x2-6x+2, 分别画出 y=f′(x)与 y=λ 的图象如图所示: ①当-1<λ <0 时,则 f(x1)>f(x2); ②若 0<λ <2,则 f(x1)>f(x2); ③若λ >2,则 f(x1)<f(x2). 答案:B 二、填空题(每题 5 分,满分 20 分,将答案填在答题纸上) 13.设 1 2 1 1( ) ( )a b c a b    , , ,, ,若 ac ,则实数λ 的值等于 . 解析: c a b =(1,2)+λ (-1,1)=(1-λ ,2+λ ), ∵ ,∴ ac =1-λ +2(2+λ )=0,则实数λ =-5. 答案:-5 14.设曲线 y=xlnx 在点(1,0)处的切线与曲线 4y x  在点 P 处的切线垂直,则点 P 的横坐标 为 . 解析:由 y=xlnx,得 y′=1+lnx,∴y′|x=1=1,由 ,得 y′=-4x2,设 P(x0,y0),则 0 2 0 4|xxy x    ,由题意可得: 2 0 4 x  =-1,∴x0=±2.则 P 点的横坐标为±2. 答案:±2. 15.△ABC 内角 A,B,C 的对边分别为 a,b,c,若 a=5, 11cos 3 14 BA, ,则△ABC 的面 积 S= . 解析:△ABC 中,∵cosA= 11 14 ,可得: 2 53sin 1 cos 14 AA   , ∴由正弦定理可得: 35sin 2 7 sin 53 14 aBb A    , ∴由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可得:49=25+c2-5c,解得:c=8 或-3(舍去), ∴ 1 1 3sin 5 8 10 3 2 2 2ABCS ac B      . 答案:10 3 16.平面四边形 ABCD 中,AB=AD= 2 ,CB=CD= 10 ,AC=4,沿直线 AC 将△ACD 翻折成△ACD′, 当三棱锥 D′-ABC 的体积取得最大值时,该三棱锥的外接球的表面积是 . 解析:在三角形 ABC 中,由余弦定理可得 2 10 16 1cos 2 2 10 5 B     , 则 2 2 1 1 2sin 1 cos sin 2 10 2 2255ABCB B S ac B        , , 则 AC 边上的高为 h=1,平面四边形 ABCD 中,AB=AD= 2 ,CB=CD= 10 ,AC=4,四边形是筝 形,AC⊥BD,当三棱锥 D′-ABC 的体积取得最大值时,△ACD 翻折成△ACD′两个三角形所 在平面垂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 则 A(0,0,0),B(0,1,1),C(0,4,0),D(1,1,0),设外接球的球心为(x,y,z),则 |OA|=|OB|=|OC|=|OD|,可得:         22 2 2 2 2 222 2 2 2 22 2 2 2 2 1 11 4 x y z x y z x y z x y z x y z z y z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解得 x=-1;y=2,z=-1,外接球的半径为: 1 4 1 6r OA     , 外接球的表面积为:4π r2=24π . 答案:24π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7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已知数列{an}是等比数列,数列{bn}满足 b1=-3,b2=-6,an+1+bn=n(n∈N+). (1)求{an}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bn}的前 n 项和 Sn. 解析:(1)利用已知条件列出方程求出数列的首项与公差,然后求解数列的通项公式. (2)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然后利用拆项法求解数列的和即可. 答案:(1)因为 an+1+bn=n,则 a2+b1=1,得 a2=4,a3+b2=2,得 a3=8, 因为数列{an}是等比数列,所以 1 2 1 4 8 aq aq    , , a1=2,q=2,所以 an=a1qn-1=2n. (2)由(1)可得 bn=n-an+1=n-2n+1, 所以 Sn=(1-22)+(2-23)+…+(n-2n+1) =(1+2+3+…+n)-(22+23+…+2n+2)=    2 2 21 2 1 2 42 2 1 2 2 nn n n nn      . 18.某课外实习作业小组调查了 1000 名职场人士,就入职两家公司的意愿做了统计,得到如 下数据分布: (1)请分布计算 40 岁以上(含 40 岁)与 40 岁以下全体中选择甲公司的概率(保留两位小数), 根据计算结果,你能初步得出什么结论? (2)若分析选择意愿与年龄这两个分类变量,计算得到的 K2 的观测值为 k1=5.5513,测得出 “选择意愿与年龄有关系”的结论犯错误的概率的上限是多少?并用统计学知识分析,选择 意愿与年龄变量和性别变量哪一个关联性更大? 附:           2 2 . n ad bc K a b c d a c b d       解析:(1)根据题意计算选择甲公司的概率,比较即可得出结论; (2)根据题意填写列联表,计算 K2,根据临界值表得出结论. 答案:(1)设 40 岁以上(含 40 岁)与 40 岁以下群体中选择甲公司的概率分别为 P1,P2,由数 据知 P1= 110 120 23 0.49 110 150 120 90 47    , P2= 140 80 22 0.42 140 200 80 110 53      , 因为 P1>P2,所以年龄 40 岁以上(含 40 岁)的群体选择甲公式的可能性要大; (2)因为 k1=0.5513>5.024,根据表中对应值, 得出“选择意愿与年龄有关系”的结论犯错的概率的上限是 0.025, 由数据分布可得选择意愿与性别两个分类变量的 2×2 列联表: 计算 K2= 21000 250 200 350 200 2000 6.734 600 400 450 50 297 ()      ,且 K2=6.734>6.635, 根据临界值表得出结论“选择意愿与性别有关”的犯错误的概率上限为 0.01,由 0.01<0.025, 所以与年龄相比,选择意愿与性别关联性更大. 19.如图,已知四棱锥 P-ABCD 中,AB∥CD,AB⊥AD,AB=AD=2,CD=4,PC=PD,∠ PAB=∠PAD=60°. (1)证明:顶点 P 在底面 ABCD 的射影为边 CD 的中点; (2)点 Q 在 PB 上,且 DQ⊥PB,求三棱锥 Q-BCD 的体积. 解析:(1)取 CD 的中点为 O,连接 OP,OB,说明 OB⊥CD,证明 PO⊥CD,推出 CD⊥平面 POB, 得到 CD⊥PB,AB⊥PB,证明 OP⊥OB,即可证明 PO⊥底面 ABCD,顶点 P 在底面 ABCD 的射影 为边 CD 的中点. (2)求出 BQ= 2 3 ,设三棱锥 Q-BCD 的高为 h,求出 h,S△BCD= 1 2 ·4·2=4,然后求解三棱锥 Q-BCD 的体积. 答案:取 CD 的中点为 O,连接 OP,OB, 则 OD=BA=2,因为 AB∥CD,AB⊥AD,AB=AD=2, 所以四边形 ABOD 是正方形,OB⊥CD, 因为 PC=PD,O 为 CD 中点,所以 PO⊥CD, 由 OP∩OB=O,所以 CD⊥平面 POB,PB  平面 POB, 所以 CD⊥PB,因为 AB∥CD,所以 AB⊥PB, 则在 Rt△ABP 中,∠PAB=60°,AB=2, 所以 AP=4,PB= 23,在 Rt△DOP 中,  2 22 3 2 2 2PO    所以 OB2+OP2=4+8=12=PB2,即 OP⊥OB,又 CD∩OB=O, 所以 PO⊥底面 ABCD,即顶点 P 在底面 ABCD 的射影为边 CD 的中点. (2)由题设与(1)可得 2 2 2 3 2 3BD PD PB  , , , 因为 DQ⊥PB,所以 8-BQ2=12-(2 3 -BQ)2,解得 2 3 BQ  ,所以 1 3 BQ PB  , 又 PO= 22,设三棱锥 Q-BCD 的高为 h, 则 h= 1 2 222 33  ,又 S△BCD= 1 2 ·4·2=4, 所以三棱锥 Q-BCD 的体积 1 2 2 8 24 3 3 9 V     . 20.已知椭圆 C1: 22 221xy ab (a>b>0)的右顶点与抛物线 C2:y2=2px(p>0)的焦点重合, 椭圆 C1 的离心率为 1 2 ,过椭圆 C1 的右焦点 F 且垂直于 x 轴的直线截抛物线所得的弦长为 42. (1)求椭圆 C1 和抛物线 C2 的方程; (2)过点 A(-2,0)的直线 l 与 C2 交于 M,N 两点,点 M 关于 x 轴的对称点为 M′,证明:直 线 M′N 恒过一定点. 解析:(1)利用椭圆的顶点与抛物线的焦点坐标相同,椭圆的离心率,列出方程组,求出 a, b,即可得到椭圆方程抛物线方程. (2)设 l:x=my-2,联立 2 2 8 x m y yx    , , 得 y2-8my+16=0,设 M(x1,y1),N(x1,y1),则 M′(x1, -y1),利用韦达定理以及判别式大于 0,求出仔细的斜率,推出直线系方程,得到直线 M′N 恒过定点(2,0). 答案:(1)设椭圆 C1 的半焦距为 c,依题意,可得 2 pa  ,则 C2:y2=4ax, 代入 x=c,得 y2=4ax,即 2y ax ,所以 4 4 2ac  , 则有 2 2 2 2 31 2 1 ac ca a b a b c          , , , , , 所以椭圆 C1 的方程为 22 1 43 xy,抛物线 C2 的方程 为 y2=8x. (2)依题意,可知直线 l 的斜率不为 0,可设 l:x=my-2, 联立 x=my-2,y2=8x,得 y2-8my+16=0,设 M(x1,y1),N(x2,y2),则 M′(x1,-y1), △>0,得 m<-1 或 m>1,y1+y2=8m,y1y2=16, 12 8 yym  , 所以直线 M′N 的斜率   12 2 1 2 1 2 1 88 MN yy mK x x m y y y y       , 可得直线 M′N 的方程为  21 21 8y y x x yy     , 即  2 2 2 1 2 1 828 my y x y y y y y         2 2 1 2 2 1 2 1 2 1 168 y y y y y y x y y y y         2 1 2 1 2 1 8 16 8 2xx y y y y y y        , 所以当 m<-1 或 m>1 时,直线 M′N 恒过定点(2,0). 21.已知函数    221ln 2 f x x ax x x   ,(其中 a∈R) (1)若 a>0,讨论函数 f(x)的单调性; (2)若 a<0,求证:函数 f(x)有唯一的零点. 解析:(1)求出函数的定义域,导函数,求出极值点,然后判断导函数的符号,判断函数的 单调性即可. (2)求出 f(x)取得极小值小于 0,证明:在区间(0, 1 e )上,f(x)<0,令 x= 1 e ,t>1,则 x ∈(0, ),   1 1 1 1 1ln 2t t t t tf x f a e e e e e              ,推出不等 atet<t- 1 2 成立,得到结 论. 答案:(1)f(x)的定义域为(0,+∞), f′(x)=(2x-a)lnx+(x2-ax) 1 x +x=(2a-x)lnx+2x-a=(2x-a)(1+lnx), 令 f′(x)=0,即(2x-a)(1+lnx)=0 12 1 2 axx e   , , ①当 x1=x2,即 12 2 a a ee , 时,f′(x)≥0,f(x)是(0,+∞)上的增函数; ②当 x1<x2,即 120 2 a a ee < ,< < 时, 当 x∈(0, 2 a )时,f′(x)>0,f(x)单调递增, 当 x∈( 1 2 a e , )时,f′(x)<0,f(x)单调递减; 当 x∈( 1 e ,+∞)时,f′(x)>0,f(x)单调递增; ③当 x2<x1,即 1 2 a e < ,a> 2 e 时,当 x∈(0, 2 a )时,f′(x)>0,f(x)单调递增; 当 x∈( 1 2 a e , )时,f′(x)<0,f(x)单调递减; 当 x∈( ,+∞)时,f′(x)>0,f(x)单调递增; 综上所述,当 0<a< 时,f(x)在(0, ),( ,+∞)单调递增,在( 1 2 a e , )单调递减; 当 a= 时,f(x)在(0,+∞)单调递增; 当 a> 时,f(x)在(0, ),( ,+∞)单调递增,在在( )单调递减. (2)若 a<0,令 f′(x)=0,即(2x-a)(1+lnx)=0,得 x= ,当 x∈(0, )时,f′(x)<0, f(x)单调递减,当 x∈( ,+∞)时,f′(x)>0,f(x)单调递增, 故当 x= 时,f(x)取得极小值 2 1 1 1 1 1 1 1ln 0 2 f a a e e e e e e 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以下证明:在区间(0, )上,f(x)<0, 令 x= ,t>1,则 x∈(0, ),   1 1 1 1 1ln 2t t t t tf x f a e e e e e               ,    1 1 1 1 10 0 0 0 2 2 2 tt t t tf x f a t ate t ate t e e 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因为 a<0,t>1,不等 atet<t- 1 2 ,显然成立, 故在区间(0, )上,f(x)<0,又 f(1)= 1 2 >0,即 f(1)f( )<0,故当 a<0 时,函数 f(x) 有唯一的零点 x0∈( ,1). 22.在直角坐标系 xOy 中,直线 l 的参数方程为 cos 2 sin xt yt      , (t 为参数,0≤α <π ),曲 线 C 的参数方程为 2 cos 2 2 sin x y      , (β 为参数),以坐标原点 O 为极点,x 轴正半轴为极轴 建立极坐标系. (1)求曲线 C 的极坐标方程; (2)设 C 与 l 交于 M,N 两点(异于原点),求|OM|+|ON|的最大值. 解析:(1)曲线 C 的参数方程消去参数β ,得曲线 C 的普通方程,由此能求出曲线 C 的极坐 标方程. (2)由直线 l 的参数方程可知,直线 l 必过圆 C 的圆心(0,2),则∠MON= 2  ,设 M(ρ 1,θ ), N(ρ 2,θ + ),则 4 2 sin ( 4 )OM ON    ,当 θ = 4  ,|OM|+|ON|取得最大值为 42. 答案:(1)∵曲线 C 的参数方程为 2 cos 2 2 sin x y      , (β 为参数), ∴消去参数β ,得曲线 C 的普通方程为 x2+(y-2)2=4, 化简得 x2+y2=4y,则ρ 2=4ρ sinθ ,所以曲线 C 的极坐标方程为ρ =4sinθ . (2)∵直线 l 的参数方程为 cos , 2 sin , xt yt      (t 为参数,0≤α <π ), ∴由直线 l 的参数方程可知,直线 l 必过点(0,2),也就是圆 C 的圆心,则∠MON= ,不 妨设 M(ρ 1,θ ),N(ρ 2,θ + 2  ),其中θ ∈(0, 2  ), 则 124 sin 4 sin 4 sin cos 4 2 sin 2 ( ) ( ) ( ) 4 OM ON                 , 所以当θ = 4  ,|OM|+|ON|取得最大值为 42. 23.已知函数 f(x)=x|x-a|,a∈R. (1)若 f(1)+f(-1)>1,求 a 的取值范围; (2)若 a>0,对-x,y∈(-∞,a],都有不等式 f(x)≤|y+ 5 4 |+|y-a|恒成立,求 a 的取值范 围. 解析:(1)利用 f(1)+f(-1)=|1-a|-|1+a|>1,通过 a≤-1,-1<a<1,a≥1,分别求解即可. (2)要使得不等式恒成立,只需[f(x)]max≤[|y+ |+|y-a|]min,通过二次函数的最值,绝对 值的几何意义,转化求解即可. 答案:(1)f(1)+f(-1)=|1-a|-|1+a|>1, 若 a≤-1,则 1-a+1+a>1,得 2>1,即 a≤-1 时恒成立, 若-1<a<1,则 1-a-(1+a)>1,得 a<- 1 2 ,即-1<a<- , 若 a≥1,则-(1-a)-(1+a)>1,得-2>1,即不等式无解, 综上所述,a 的取值范围是(-∞,- 1 2 ). (2)由题意知,要使得不等式恒成立,只需[f(x)]max≤[|y+ 5 4 |+|y-a|]min, 当 x∈(-∞,a]时,f(x)=-x2+ax,[f(x)]max= 2 24 aaf    , 因为|y+ 5 4 |+|y-a|≥|a+ 5 4 |,所以当 y∈[- ,a]时, |5 5 5 4 4 4 | min y y a a a         , 即 2 5 44 a a,解得-1≤a≤5,结合 a>0,所以 a 的取值范围是(0,5].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