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广西南宁市普通高中高三10月摸底测试数学(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届广西南宁市普通高中高三10月摸底测试数学(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 届广西南宁市普通高中高三 10 月摸底测试数学(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都乘以 3,再减去 30,得到一组新数据,若求得新数据的平均数是 3.6, 方差是 9.9,则原来数据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是( ) A.11.2,1.1 B.33.6,9.9 C.11.2,9.9 D.24.1,1.1 2.股票价格上涨 10%称为“涨停”,下跌 10%称为“跌停”.某位股民购进某只股票,在接下来的交易时 间内,这只股票先经历了2 次涨停,又经历了2次跌停,则该股民这只股票的盈亏情况(不考虑其他费用) 为( ) A.略有盈利 B.略有亏损 C.没有盈利也没有亏损 D.无法判断盈亏情况 3.已知集合 { | lg( 2)}A x y x   , ( 2, 3)B   ,则 A B  A. ( 2, 2) (2,3  ) B. ( 2, 2) C. (2, 3) D.[2,3) 4.过直线 y x 上的一点作圆  22 4 2x y   的两条切线 1 2,l l ,当 1l 与 2l 关于 y x 对称时, 1l 与 2l 的夹角为( ) A. 30° B. 45 C. 60 D. 90 5.定义在 2 2 , 上的函数  f x 与其导函数  f x 的图象如图所示,设O 为坐标原点, A 、 B 、 C 、 D 四点的横坐标依次为 1 2  、 1 6  、1、 4 3 ,则函数   x f xy e  的单调递减区间是( ) A. 1 4,6 3     B. 1 ,12     C. 1 1,2 6       D. 1,2 6.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A. 4 12   B. 1 3   C. 1  D. 1 4   7.若 2a  ,则双曲线 2 2 2 13 x y a   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 A. 10 ,2     B. 10 ,2      C. 101, 2      D. 101, 2       8.若   1sin 3    ,且 2     ,则sin 2 的值为 A. 2 2 9  B. 4 2 9  C. 2 2 9 D. 4 2 9 9.已知抛物线  2: 2 0C y px p  与椭圆   2 2 2 2: 1 0x yE a ba b     交于点  1,2A ,若抛物线 C 的焦点 F 也是椭圆 E 的焦点,则实数 a 的值为( ) A. 2 1 B. 2 C. 2 2 D. 2 2 10.i 为虚数单位,复数 2 1 21 2 iz ii    ,复数 z 的共轭复数为 z ,则 z 的虚部为( ) A.i B. 3i C.1 D.-3 11.已知 1 1 1 31 tan 1 tan2 2       ,且 02     ,则 22sin sin 2 cos( )4       ( ) A. 2 5 5 B.- 3 5 10 C.- 3 10 10 D.- 2 5 5 12.如图,在 ABC 中, 2A   , 3AB  , 5AC  , 1 2AF AB  , 2 5CE CA  , 1 4BD BC  , 则 DE DF  的值为 ( ) A. 3 4 B. 1 2 C. 2 D. 1 2  二、填空题 13.不等式 2 2 3 0x x    的解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4. 被 除所得的余数是_____________. 15.已知 2z x y  ,其中 x , y 满足 2 y x x y x m       ,且 z 的最大值是最小值的 4 倍,则实数 m 的值 是________. 16.直径为 2 的球的表面积与此球的体积之比是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7.证明两两相交且不共点的三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 已知:如图所示, 1 2l l A  , 2 3l l B  , 1 3l l C  . 求证:直线 1 2 3, ,l l l 在同一平面内. 18.已知函数      2 xf x ax x e a R   . (1)求  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 (2)设    2 21 1 ln2g x x x e     ,若 3 8a   ,是否   1 0,2x  ,使得  2 0,2x  ,有    1 2f x g x 成立,若存在,求出 a 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19. 已知函数 (( 1) 3 3 )x a af xx  , 0a  且 1a  . (1)试就实数 a 的不同取值,写出该函数的单调增区间; (2)已知当 0x  时,函数在 0, 6 上单调递减,在 6, 上单调递增,求 a 的值并写出函 数的解析式; (3)记(2)中的函数图象为曲线 C ,试问是否存在经过原点的直线l ,使得l 为曲线C 的对称轴? 若存在,求出直线l 的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0.已知函数 ( ) | 2 | | | ( 0)f x x x t t     的最小值为 2. (Ⅰ)求不等式 ( ) | 4 | 8f x x  … 的解集; (Ⅱ)若 2 2 2 52 3 5 2a b c t   ,求 2 3ac bc 的最大值. 21.已知椭圆 2 2 2 2 1( 0)x y a ba b     的离心率 2 2e  , 直线 1 0x y   与椭圆交于 ,P Q 两点, 且OP OQ (如图) . (1)求证: 2 22a b ; (2)求这个椭圆方程. 22.华为手机作为华为公司三大核心业务之一,2018 年的销售量跃居全球第二名.某机构随机选 取了 100 名华为手机的顾客进行调查,并将这 100 人的手机价格按照 5001500, , 1500,2500 ,…,  6500 7500, 分成 7 组,制成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 (1)若 a 是b 的 2 倍,求 a ,b 的值; (2)求这 100 名顾客手机价格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同一组中的数据用该组区间的中间值作代表, 精确到个位); (3)利用分层抽样的方式从手机价格在 1500,2500 和 5500 6500, 的顾客中选取 6 人,并从这 6 人中随机抽取 2 人进行回访,求抽取的 2 人手机价格在不同区间的概率. 23.各项都为正数的数列 na 的前 n 项和为 nS .且 24 2n n nS a a  . (1)求数列 na 的通项公式; (2)若 2n n nb a .求数列 nb 的前 n 项和 nT 【答案与解析】 1.A 根据新数据所得的均值与方差,结合数据分析中的公式,即可求得原来数据的平均数和方差. 设原数据为 1 2 3, ,x x x  则新数据为 1 2 33 30,3 30,3 30x x x    所以由题意可知    3 30 3.6, 3 30 9.9E x D x    , 则    3 30 3.6,9 9.9E x D x   , 解得    11.2, 1.1E x D x  , 故选:A. 本题考查了数据处理与简单应用,平均数与方差公式的简单应用,属于基础题. 2.B 计算 2 2(1 10%) (1 10%)  与 1 的大小关系,即可判断出结论. 解:由题意可得: 2 2 2(1 10%) (1 10%) 0.99 0.98 1     . 因此该股民这只股票的盈亏情况为:略有亏损. 故选:B. 本题考查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3.C 先求函数定义域得集合 A,再根据交集定义求结果. 因为   | lg 2 2A x y x     ( , ),所以  2,3A B  ,选 C. 求集合的交、并、补时,一般先化简集合,再由交、并、补的定义求解. 4.C 过圆心作直线 y x 的垂线,过垂足作圆的两条切线满足题意,画出图形,数形结合求解即可. 如图,记圆  22 4 2x y   的圆心为  0,4C , 过点C 作直线 y x 的垂线,垂足为 M , 则过点 M 所作圆的两条切线关于直线 y x 对称. 设 1 2,P P 为切点,易得 1 2 2CP CP  , | 0 4 | 2 2 2 CM   , 所以 1 2 30CMP CMP     . 所以 1 2 60PMP   ,则 1l 与 2l 的夹角为 60. 故选 C. 本题考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作出图形利用数形结合求解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思路. 5.B 先辨别出图象中实线部分为函数  y f x 的图象,虚线部分为其导函数的图象,求出函数   x f xy e  的导数为     x f x f xy e   ,由 0y  ,得出    f x f x  ,只需在图中找出满足不 等式    f x f x  对应的 x 的取值范围即可. 若虚线部分为函数  y f x 的图象,则该函数只有一个极值点,但其导函数图象(实线)与 x 轴 有三个交点,不合乎题意; 若实线部分为函数  y f x 的图象,则该函数有两个极值点,则其导函数图象(虚线)与 x 轴恰 好也只有两个交点,合乎题意. 对函数   x f xy e  求导得     x f x f xy e   ,由 0y  得    f x f x  , 由图象可知,满足不等式    f x f x  的 x 的取值范围是 1 ,12     , 因此,函数   x f xy e 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 1 ,12     . 故选:B. 本题考查利用图象求函数的单调区间,同时也考查了利用图象辨别函数与其导函数的图象,考查推 理能力,属于中等题. 6.A 根据三视图判断出几何体的直观图,结合三视图的数据可计算出该几何体的体积. 由三视图还原原几何体如图, 该几何体可看作两个几何体的组合体, 左侧是四分之一圆锥,右侧是四棱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1,高为1, 棱锥的底面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一条侧棱垂直于底面,且长度为1. 所以,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21 1 41 1 13 3 4 12V S h             . 故选:A. 本题考查由三视图求体积,关键是由三视图还原原几何体,是中档题. 7.C 分析:用含 a 的解析式表示双曲线的离心率,求此函数在 2,  上的值域即可. 详解:离心率 2 2 2 2 3 3 31a ae a a a      , 因为 2a  ,故 2 3 51 1 2a    ,故 101 2e  ,故选 C. 点睛:离心率范围的计算,关键在于构建 , ,a b c 的不等式关系.此题中b 为定值, a 为变量, 只需构建离心率与 a 的函数关系并求出函数的值域即可. 8.B ∵   1sin sin 3      , 2     , ∴ 2 2 2cos 1 sin 3       , ∴ 1 2 2 4 2sin2 2sin cos 2 ( )3 3 9          .选 B. 9.A 根据题意,由点  1,2A 在抛物线  2: 2 0C y px p  上,可求得 2p 值,进而得到焦点 F 坐标, 再由点  1,2A 在椭圆 E 上与椭圆中 2 2 2a b c  的关系,解方程,即可求解. 解:由题意:对于抛物线 2: 2C y px ,有 22 2 p , 2 4y x  所以抛物线 C 的焦点为 (1,0)F , 所以对于椭圆 E,有 2 2 2 2 1 1 4 1 b a a b      , 解得 2 3 2 2a   或 2 3 2 2a   , 又因 2 2a c ,即 2 1a  , 所以 2 23 2 2 ( 2 1)a     , 所以 2 1a   . 故选:A 本题考查抛物线与椭圆的基础知识,考查理解辨析能力与运算求解能力,属于基础题. 10.D 先利用复数的除法和加法运算化简复数 z,再求得其共轭复数求解. 复数       2 1+22 1 2 1 2 =1+31 2 1 2 1+2 i iiz i i ii i i        , =1-3z i , z 的虚部为-3,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复数的运算,复数的共轭复数和概念,属于基础题. 11.D 把题设条件中的三角函数式通分后可得 tan 的值,再利用三角变换化简所求三角函数式为 2 2 sin ,由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可求其值. 因为 1 1 1 31 tan 1 tan2 2       ,故 2 2tan 12 31 tan 2      即 1tan 3    . 又 2 22sin sin 2 sin sin cos2 2 2 2 sinsin coscos 4               , 因为 1tan 3    , ,02       ,所以 10sin 10    ,所以 22sin sin 2 2 5 5cos 4          ,故选 D. 三角函数的中的化简求值问题,我们往往从次数的差异、函数名的差异、结构的差异和角的差异去 分析,处理次数差异的方法是升幂降幂法,解决函数名差异的方法是弦切互化,而结构上差异的处 理则是已知公式的逆用等,最后角的差异的处理则往往是用已知的角去表示未知的角. 12.D 向量的坐标表示及运算可得:  0,0A ,  0,3B ,  5,0C ,由 1 2AF AB  , 2 5CE CA  , 1 4BD BC  ,可得: 30, 2F      ,  3,0E , 5 9,4 4D     ,所以 7 9,4 4DE       , 5 3,4 4DF        , 得解. 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则有  0,0A ,  0,3B ,  5,0C , 由 1 2AF AB  , 2 5CE CA  , 1 4BD BC  , 可得: 30, 2F      ,  3,0E , 5 9,4 4D     , 所以 7 9,4 4DE       , 5 3,4 4DF        , 所以 5 7 9 3 1 4 4 4 4 2DE DF         , 故选 D. 本题考查了向量的坐标表示及运算,属简单题.向量的两个作用:①载体作用:关键是利用向量的 意义、作用脱去“向量外衣”,转化为我们熟悉的数学问题;②工具作用:利用向量可解决一些垂直、 平行、夹角与距离问题. 13. | 1 3x x x 或 试题分析:不等式变形为: 2 2 3 0x x   ,分解因式可得:  3 1 0x x   ,所以解集为  | 1 3x x x 或 考点: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14.1 试题分析:因为 䍘ऺ 哘 䍘吸 ऺ 䍘ऺ 哘 䍘 䍘ऺ 䍘ऺ 䍘ऺ 哘 䍘吸 哘 䍘吸 ,展开式中的前 8 项均能被 5 整除,只有最后一项 哘 䍘吸 䍘 不能被 5 整除,所以 被 除所得的余数是 1(注意余数只能是大于等于 0 且小于 5 的数). 考点:二项式定理的应用. 15. 1 4m  作出不等式组对应的平面区域,如图所示, 由 2z x y  ,得 2y x z   , 平移 2y x z   , 由图象可知当直线 2y x z   经过点 A 时,直线 2y x z   的截距最大, z 取得最大值, 当直线 2y x z   经过点 D 时,直线 2y x z   的截距最小, z 取得最小值, 由 1 2 1 y x x x y y        ,此时 (1,1)A ,所以 max 2 1 1 3z     由 x m y x    ,此时 ( , )D m m ,所以 min 3z m , 又最大值是最小值的 4 倍,所以 3 12m ,解得 1 3m 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线性规划的应用问题,其中解答中涉及到画二元一次不等式作作表示的平 面区域,直线的斜截式方程等知识点的综合运用,着重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试题比较基础,属于基础题,解答中正确画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是解答的关键. 16.3:1 根据球的表面积公式 24S R 和体积公式 34 3V R ,计算出表面积和体积,然后两者相比即可 得到相应结果. 因为 24 4S R   , 34 4 3 3V R   ,所以 3:1S V  . 故答案为: 3:1. 本题考查球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运用,难度较易. 17.证明见解析 由 1 2l l A  ,可知 1l 和 2l 确定一个平面 ,再根据 ,B C 在 内,可知 3l 在 上,即可得证,也 可由 1 2,l l 确定一个平面, 2 3,l l 确定一个平面,再根据两个平面都过不共线的三个点 , ,A B C ,知两 个平面重合. 证明:方法一(纳入法) 1 2l l A  ,∴ 1l 和 2l 确定一个平面 . 2 3l l B  , 2B l  . 又 2l  , B   .同理可证C  . 又 3B l , 3C l , 3l   ,∴直线 1 2 3, ,l l l 在同一平面内. 方法二(同一法) 1 2l l A  , 1 2,l l 确定一个平面 . 2 3l l B  , 2 3,l l 确定一个平面  . 2A l , 2l  , A   . 2A l , 2l  , A   . 同理可证 B  , B  ,C  ,C  . ∴不共线的三个点 A B C, , 既在平面 内,又在平面然  内. ∴平面 和  重合,即直线 1 2 3, ,l l l 在同一平面内. 本题主要考查了确定一个平面的公理及推论,属于容易题. 18.(1)①当 0a  时,故  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1,  ;②当 0a  时,故  f x 的单调递增 区间为    2 22 1 4 1 2 1 4 1, , ,2 2 a a a a a a                      ;③当 0a  时,故  f x 的单调 递增区间为    2 22 1 4 1 2 1 4 1,2 2 a a a a a a              ;(2) 1 4a   . (1)求出  'f x ,分三种情况讨论 a 的范围,在定义域内,分别令  ' 0f x  求得 x 的范围,可 得函数  f x 增区间,  ' 0f x  求得 x 的范围,可得函数  f x 的减区间;(2 对 3 8a   ,   1 0,2x  ,使得  2 0,2x  ,有    1 2f x g x 成立,等价于    max maxf x g x ,利用导数求 得     2 max 1g x g e  ,       2 max 2 4 2f x f a e   ,进而可得结果. (1)令        2 22 1 2 1 1 0x x xf x ax e ax x e ax a x e           . ①当 0a  时,有 1x   ,故  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1,  ; ②当 0a  时,有   22 1 4 1 2 a ax a     或   22 1 4 1 2 a ax a     , 故  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   2 22 1 4 1 2 1 4 1, , ,2 2 a a a a a a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③当 0a  时,有    2 22 1 4 1 2 1 4 1 2 2 a a a axa a          , 故  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   2 22 1 4 1 2 1 4 1,2 2 a a a a a a              . (2)问题可转化为    max maxf x g x , 令     1 11 0x xg x x x x       ,得 0 1x  ,故  g x 在 0,1 递增, 1,2 递减, 故     2 max 1g x g e  , 由(1)可得当 0a  时,  f x 在 0,2 递增,故       22 4 2f x f a e   故  2 24 2a e e  ,此时 0a  , 当 3 08 a   时,设    2 2 1 1h a ax a x    , 易知     23 3 1 10 0, 1 3 4 2 08 8 4 8h h x x x x              , 故    2 2 1 1 0h a ax a x     , 故  f x 在 0,2 递增,       2 max 2 4 2f x f a e   故  2 24 2a e e  , 此时 1 04 a   , 综上可得, a 的取值范围为 1 4a   . 本题主要考查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值,以及逻辑连接词的应用,属于难题. 全称量词与 存在量词的应用共分四种情况:(1) 1 2, ,x D x E       1 2f x g x 只需    min maxf x g x ;(2) 1 ,x D  2x E     1 2f x g x ,只需  minf x   ming x ;(3) 1x D  , 2 ,x E     1 2f x g x 只需  max ,f x   maxg x ;(4) 1 2,x D x E    ,    1 2f x g x ,  maxf x   ming x . 19.(1)当 0a  时,函数 ( )f x 的单调增区间为 ( 1),0a a  , 0, ( 1)a a  ;当 0 1a  时, 函数 ( )f x 的单调增区间为 ,0 , 0,  ;当 1a  时,函数 ( )f x 的单调增区间为  , ( 1)a a   , ( 1),a a   ;(2) 3a  , 2( ) , 03 3 3 xf x xx   ;(3) 3y x , 3 3y x  . (1)根据复合函数的单调性与对勾函数的单调性级即可;(2)根据(1)的结论即可求解;(3)设 直线l 的方程  0y kx k  , ,( )P p q   与 ,( )P p q 曲线C 上关于直线l ,结合直线的斜率公式、 中点坐标公式及曲线C 的方程即可求解. (1)①当 0a  时,函数 ( )f x 的单调增区间为 ( 1),0a a  , 0, ( 1)a a  ; ②当 0 1a  时,函数 ( )f x 的单调增区间为 ,0 , 0,  ; ③当 1a  时,函数 ( )f x 的单调增区间为 , ( 1)a a   , ( 1),a a   . (2)由题设及(1)中③知 ( 1) 6a a   ,且 1a  ,解得 3a  , 因此函数解析式为 2( ) , 03 3 3 xf x xx   . (3)假设存在经过原点的直线l 为曲线C 的对称轴, 显然 ,x y 轴不是曲线C 的对称轴,故可设l :  0y kx k  . 设 ,( )P p q 为曲线C 上的任意一点, ,( )P p q   与 ,( )P p q 关于直线l 对称, 且 ,p p q q   ,则 P 也在曲线C 上, 由此得 2 2 q q p pk    , 1q q p p k    , 且 2 3 3 pq p   , 2 3 3 pq p     , 整理得 2 3 1k k   ,解得 3k  或 3 3k   . 所以存在经过原点的直线 3y x 及 3 3y x  为曲线C 的对称轴. 本题考查函数的单调性,直线与曲线交点的对称性.求函数单调区间常用方法:1、定义法;2、根 据基本函数单调性;3、根据复合函数单调性;4、导数法;5、图像法. 20.(Ⅰ) 2{ | 3x x„ 或 6}x… ;(Ⅱ)5 (Ⅰ)先利用绝对值三角不等式求出 ( )f x 的最小值,然后求出 t 的值,再利用零点分段法解不等式 ( ) | 4 | 8f x x  … 即可; (Ⅱ)根据(Ⅰ)可得 2 2 22 3 5 2 10a b c t    ,然后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出 2 3ac bc 的最大值. 解:(Ⅰ) | 2 | | | | ( 2) ( ) | | 2 | 2x x t x x t t         … , 4( 0t t   舍去), 10 3 , 2 ( ) 2 2 4 6 ,2 4 3 10, 4 x x f x x t x x x x x x               „ „ , 当 2x  时,令10 3 8x … ,得 2 3x„ , 2 3x„ ; 当 2 4x„ „ 时,令 6 8x … ,得 2x „ ,无解; 当 4x  时,令3 10 8x  … ,得 6x… , 6x … . 不等式的解集为 2{ | 3x x„ 或 6}x… . (Ⅱ)由(Ⅰ)知 4t  ,所以 2 2 22 3 5 2 10a b c t    , 2 2 2 2 2 2 210 2 3 5 2( ) 3( ) 4 6a b c a c b c ac bc        … , 2 3 5ac bc  „ ,当且仅当 1a b c    时等号成立, 2 3ac bc  的最大值为 5. 本题考查了绝对值三角不等式,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和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考查了分类讨论思 想和转化思想,属于中档题. 21.(1)略 (2) 2 22 4 3x y  (1)根据椭圆离心率,结合 2 2 2b c a  ,即可证明结论成立; (2)先设 1 1 2 2( , ), ( , )P x y Q x y ,联立直线与椭圆方程,结合韦达定理,以及题中条件,即可求出 结果. (1)因为椭圆的离心率为 2 2e  , 即 2 2 c a  ,又 2 2 2b c a  ,所以 2 2 2 2 2 2 2   c c a b a a a , 整理得: 2 22a b ; (2)由(1)椭圆方程可化为 2 2 2 2 12 x y b b   设 1 1 2 2( , ), ( , )P x y Q x y , 由 2 2 2 2 1 0 12 x y x y b b      得 2 2 22( 1) 2 0   x x b , 整理得: 2 23 4 2 2 0   x x b 所以 2 1 2 1 2 4 2 2,3 3     bx x x x , 所以 2 2 1 2 1 2 1 2 1 2 2 2 1 1 2( 1)( 1) ( ) 1 3 3 3             b by y x x x x x x , 因为 OP OQ , 所以 2 2 2 1 2 1 2 2 2 1 2 41 03 3 3       b b bx x y y , 所以 2 3 4b  , 2 2 32 2  a b , 因此所求椭圆方程为 2 22 4 3x y  . 本题主要考查椭圆的方程,以及椭圆的离心率,熟记椭圆的标准方程与离心率即可,属于常考题型. 22.(1) 0.00016a  , 0.00008b  ;(2)平均数 3860;中位数 4033;(3) 8 15 . (1)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列出方程组,能求出 a ,b 的值. (2)由频率分布直方图能求出这 100 名顾客手机价格的平均数和中位数. (3)由已知得从手机价格为[1500 ,2500) 中抽取 4 人,设为 a ,b ,c ,d ,在手机价格为[5500 , 6500) 中抽 2 人,设为 x , y ,从这 6 人中任意取 2 人,利用列举法能求出抽取的 2 人手机价格在 不同区间的概率. (1)由已知得: 2 0.00024 a b a b     , 故 0.00016a  , 0.00008b  . (2)平均数 1000 0.06 2000 0.16 3000 0.12 4000 0.30x         5000 0.26 6000 0.08 7000 0.02 3860       元. 中位数 163500 1000 403330    . (3)由已知得:从手机价格为 1500,2500 抽 4 人,设为 a ,b , c , d , 在手机价格为 5500 6500, 中抽 2 人,设为 x , y , 从这 6 人中任意抽取 2 人共有 xy , xa , xb , xc , xd , ya , yb , yc , yd , ab , ac , ad , bc , bd , cd ,15 种抽法,其中抽取出的 2 人的手机价格在不同区间的有 8 种, 故概率 8 15P . 本题考查频率、平均数、中位数、概率的求法,考查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性质、古典概型、列举法等 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23.(1) 2na n ;(2)  21 2 4nn     1 运用数列的递推式和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求解即可;  2 由 1 知 2na n ,由此可得 12n nb n   ,利用错位相减法求和,结合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进行 求解即可.  1 由 24 2n n nS a a  ① , 得 2n  时, 2 1 1 14 2n n nS a a    ② , 由 ① ② 得.    2 2 1 1 14 ( )4 2n n n n n n nS S a a a a a        , 即   2 2 1 12 0n n n na a a a     , 化简得  1 1 2 0n n n na a a a     , 因为数列 na 各项都为正数, 所以 1 2 0n na a    , 即 1 2 2 ,( )n na a n  - 又 2 1 1 1 14 2 4 ,S a a a   故 1 2,a  所以 na 为首项为 2,公差为 2 的等差数列, 所以数列 na 的通项公式为  2 2 1 2na n n    .  2 12 2 2 2n n n n nb a n n       2 3 4 11 2 2 2 3 2 ... 1 2 2 ,n n nT n n              ③  3 4 5 1 22 1 2 2 2 3 2 ... 1 2 1 2 ,n n nT n n              ④ 由 ④ ③ 得  2 2 3 4 1 2 22 2 1 1 2 2 2 ... 2 2 2 22 1 n n n n n nT n n                  2 2 2 22 2 2 1 2 4n n nn n          本题考查已知 nS 与 na 的关系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及错位相减法求数列的前 n 项和;考查运算求解能 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属于中档题、常考题型.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