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心得)之例析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态度培养的策略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小学科学(心得)之例析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态度培养的策略

小学科学论文之例析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态度培养的策略 ‎ 例析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态度培养的策略 316000舟山市普陀区沈家门第一小学   陈佩红 【内容摘要】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课要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引用郝京华教授的一句话:“有时候,决定一个人行为的不是知识,而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所以在某种层面上讲,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教育比传授科学知识更为重要!科学态度不是光靠老师的教就能培养出来的,应该是从学生的各种科学探究过程中感悟和积累起来的。本文仅结合一些具体的课例作浅近的探讨。【关键词】科学态度  求真求实  挑战权威  正视失败  公正公平  例析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课要全面培养学成的科学素养,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科学素养所涵盖的目标主要有科学概念、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引用郝京华教授的一句话:“有时候,决定一个人行为的不是知识,而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足见它的重要性。所以说,在某种层面上,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教育比传授科学知识更重要!如今的科学课与以往的不同,不仅仅是经历科学探究,而着重于科学概念的构建、科学能力的培养;不是培养科学家,而是培养每个学生应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科学态度不是光靠老师教就能培养出来,应该是从学生的各种科学探究过程中感悟和积累起来的。本文仅结合一些具体的课例作浅近的探讨。一、立足科学本质,造就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科学课脱胎于自然课,而又有所发展。它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对科学本身的认识是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科学》不同于《自然》的新的特点,即这一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要体现科学求真求实的本质。如果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不断进行求真求实意识的培养,那么学生的科学态度将会不断得到加强,对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例如《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这一课,课前桌子上放着两杯液体,老师出示两个马铃薯,分别放到杯子里。马铃薯在一杯液体里沉,另一杯液体里浮。交换马铃薯,再分别放入杯中,在刚才沉的杯子里,马铃薯还是沉,浮的还是浮。把两个马铃薯放入其中一个杯中,都浮起来了,放入另外一个杯中,马铃薯都沉下去了。这时候学生说:“呀,这个水是怎么回事?”有的就说:“老师,浮的一杯是盐水!”听一个学生这样说,好多学生都会跟着认为是盐水。这时大多数老师都会说:“好!真聪明!告诉大家,老师在课前确实放了盐。” 接下来老师又问:“这是盐水吗?怎么来验证呢?”学生会说:“烧一烧就烧出盐来了。”‎ 接着学生动手实验,按照教材的方法烧盐水,结果真的烧出了白色的粉末,学生都认为这就是盐!老师又问:还有什么方法证明这盆杯水是盐水?学生思考之后说:做一杯盐水试试看。于是,分小组做盐水使马铃薯浮起来的实验,最后试验成功了,学生十分开心。像这样的过程充满探索性,孩子们很有兴趣,学习积极性很高,一堂课上下来也很顺。我们很多老师差不多就是这样操作,效果很好,得到大家认可。那么,有没有更好的教法呢?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将这一课作了改进。当学生说杯里的水是盐水时,老师问:“你能确定老师的一杯水肯定是盐水吗?”这个提问引起了学生的思考,有一些学生就说不敢确定。我说,如果不能确定这杯水是不是盐水,那么我们怎么办?有的学生说:我们来把水烧干,有的学生说做一杯盐水试试看。同样是烧液体,同样也是做盐水使马铃薯浮起来的实验,这次的实验是探索性的实验,前面是验证性的实验。对学生来说是验证和探索的区别,也是不同思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是个推理的过程、证实的过程、质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科学的本质都隐含在这个“是不是盐水?”的活动当中。“不能确定”才是真正的科学结论!学生说的“可能是盐水、可能是糖水”这个结论,是一个真正属于他们研究之后的结论,真正符合逻辑推理之后得到的结论。这样的课就体现了我们科学课对科学本质的追求,从而造就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学中,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真意识,培养学生的求实精神,不仅能发展学生的探究技能,而且能养成学生超越自我、敢于求真、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二、尊重科学事实,倡导挑战权威的科学态度《小学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明确指出:在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由于建构主义学习活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且是真实的,因而学习者就更具有兴趣和动机,能够鼓励学习者进行批判型思维,而教师预先教授一些知识仅是为了提供帮助学生继续前进的资源和“脚手架”。我教《月相变化》一课时,先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画出所见到的月亮样子,再研究月相变化的成因,然后画月相,研究月相变化规律。为了巩固同学们对月相变化的认识,我提供给各组一套月相图片,提议举行一场比赛,一听说比赛大家都来劲了。可就在我巡视中,发现每一组的上半月月相卡上有一张写着“下弦月”字样,当时暗暗责怪自己课前准备不够充分,没将月相卡事先自己排序,现在只好将错就错了。稍过片刻,有些小组已经完成了排序,我继续巡视着,发现部分已完成的小组又在移动月相,经过一番周折后,我根据现场情况调整排名,等到所有组都完成后,宣布比赛最终的成绩,看得出许多同学都为自己组的成功表示庆幸。这时我将不正确组的排列情况用实物投影展示给大家看,这时好多同学纷纷举起手要求发表意见,我请了其中一位同学,那位同学一语道破天机:“上弦月,西边脸,亮面绝对朝西,只是卡片上的字写错了,写成下弦月。主要问题就在于上弦月与下弦月的图与文字不相符合,刚才我们也是经过争论的,但最终大家还是以图为准则了。” 此时我被同学们的科学态度深深地感动了,欣慰地对大家说:“‎ 同学们,你们今天的比赛令陈老师大开眼界,让我看到一群尊重事实、不迷信权威、敢于挑战权威的真正的小科学家!这是今天科学课最大的收获,陈老师佩服你们!我们用掌声鼓励自己!”大凡科学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都有严谨治学、敢于挑战权威的科学态度。如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布鲁诺不畏火刑,坚定不屈地同教会、神学,同所谓的权威作斗争,为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哥白尼敢于挑战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影响人类一千多年的“地心说”,同时冲破了沉重的神学宗教的枷锁而创立了“日心说”。他们的精神折射了唯物论和自然人性论的思想光辉,又体现了“实事求是”‎ ‎、谨严治学的科学态度和敢于挑战权威的思想勇气及创新精神。因此,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培养,能使学生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正确认识和处理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有利于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素养,倡导挑战权威的科学态度。三、抓住教学时机,培养正视失败的科学态度在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除了要让他们尝试成功的乐趣,为什么还要关注失败?因为有失败的探究才是真正的探究!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从空白开始的,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会影响整个学习过程。要使学生学习更有效,必须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而失败正好可以给探究者提供即时的,有价值的,能促进探究进程的经验。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与失败的忧伤,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如《控制铁生锈的速度》一课是在前一课《铁生锈了》课外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在课堂上分析、讨论铁生锈的真正原因,进一步探索铁生锈的快慢。在什么情况下铁容易生锈?学生们一起设计了一组对比实验:一组铁钉完全浸没在水中;另一组铁钉一半浸在盐水里,一半暴露在空气中。实验设计完成后,我带大家一起学习教材的资料库《铁为什么会生锈》一文,文中提到:一块铁完全生锈后,体积可增大8倍。学生对这一点特别感兴趣,都很想去探个究竟。一个星期后,学生将实验结果到课堂中进行交流,得出了铁钉生锈的条件,可是他们却发现铁钉生锈后的体积并不像文中所说能增大8倍。我鼓励他们继续观察,一个月后的,一个学生拿着那枚实验的铁钉,很失望地走进我的办公室,对我说:“老师,我的实验失败了,铁钉生锈后的体积变化还是不明显?”望着他沮丧的眼神,我觉得有必要将这种情况搬到课堂上与大家共同探讨。在探讨中我发现,大部分同学们认为自己的实验失败了。针对学生共同的问题,我因势利导,认真与学生一起探讨:“我们的实验真的失败了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开始大胆地猜想:可能是实验的时间还不够长;也有可能这铁钉的成分有问题;或认为由于铁钉浸在水中,水里的氧气有限;或者是水的作用使部分铁锈在生成后脱落……于是,学生有针对性地对实验方案进行改进:1、选择了极其普通的纯铁钉,必须排除不是合金类铁钉;2、将铁钉置于阴暗潮湿的环境中;3、延长实验时间,定期进行观察。在以后的两个多月时间里,经常有学生来我办公室或在走廊里拦住我交流他们铁锈的“生长”情况,看得出学生对结果已经有了足够的信心。新课标突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的过程同样孕含成功与失败。被誊为“杂交水稻之父”‎ 的袁隆平多年如一日地探究着仅有几万分之一的雄性不良水稻,最后终于创造出杂交水稻,解决了人类的温饱问题。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为了人类的光明,同样经历了无数次的探究、失败、再探究,终于发明了电灯。教学实践表明,失败就像影子一样伴随于科学探究过程中,这些失败正是成功之母。因为科学探究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不断思考失败,改正错误的过程,甚至有些科学发现直接来源于失败。另一方面,探究中的失败还蕴涵着大量的教学资源,往往呈现出学生的内在需求,而教师针对性的引领对学生科学知识系统的建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四、依据探究实际,树立公正公平的科学态度在我们的生活中,坚持公正公平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之一。在科学学习中,坚持公正公平同样是进行科学观察与实验的基本条件之一,也是学生科学探究中必须树立的良好科学态度之一。如在《抵抗弯曲》教学中通过尝试实验、对比实验、巩固实验一步步深入来探究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的关系。本节课重要的是让学生充分讨论把实验做得公正公平应控制哪些条件不变,并注意实验的规范操作,在学生动手操作实验之前,先动脑想一想应控制哪些变量,尽量想全面,这样,在做实验时对出现的各种现象能及时做出分析判断,达到实验的目的。让学生知道科学实验最讲究的是一个公平公正,潜移默化的渗透到整个活动中去。长期这样做,孩子知道做事之前要经过深思熟虑,考虑周详,逐渐学会善于动脑,真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又如《谁流得更快一些》一课是让学生对不同液体的流动快慢进行比较,加深“‎ 液体是流动的”这个基本属性的认识,液体流动的快慢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受力的大小、流动物体表面的状况、液体自身的黏度等。本课主要通过食用油和水的对比实验,来证明谁流得最快。首先引导学生认识到教学中既然是比赛,肯定要做到公平公正。先组内交流,讨论后再集体交流,完善比赛规则。预设如下:(1)同一物体的表面上;(2)玻璃片上的液体要放在同样的高度上;(3)同一倾斜的角度;(4)液体的多少要相同;(5)同一时间开始流动……科学课中进行对比实验典型的课型如:《摆的研究》、《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斜面的作用》、《电磁铁的磁力》等,此类课型的探究活动必须在遵循公平公正的前提下进行,这样的教学让学生理解公正公平条件下的实验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尤为重要,并让学生充分理解对比实验条件的控制,逐步培养学生科学地思考问题,形成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总之,在科学课堂里,要能让学生感觉到科学学习不是枯糙无味、无力苍白的,而是公平公正,充满新意,充满挑战的,感觉到在科学课堂中的学习是一种奋发,一种享受。综上所述,科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尤其是科学态度的培养。在科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应当将科学态度渗透到科学教育的精髓里,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应当成为科学教学的主旋律之一。  ‎ ‎ 参考文献: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2.《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艺术》  刘显国3.《科学究竟是什么》(张红霞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