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小学科学(心得)之科学教师该扮演何种角色
小学科学论文之科学教师该扮演何种角色 城西小学 朱碎标 科学课程改革正在全国紧锣密鼓的进行着。新课程的不断发展在教学层面也推动着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不断变化。新课程体系在课程的目标、功能、内容、结构、实施、评价与管理等方面都有了重大改革。这一系列的改革,最终都要靠教师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去实现、去完善。教师要与新课程同行,要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必须转变角色,在新课程中不断自我更新发展。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教材的设计是以一个个学生喜欢又有严谨科学结构的活动为主线的,这与以往的自然和常识课有着明显的差别,教师不在是知识的专有者,也不是课堂的控制与决策者。学生与教师在共同的努力下,经历一个个生动的探究活动,运用科学方法获取知识和发展自己的思维。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产生,强烈要求教师改变原来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师要从本质上转变自己在科学课堂教学中的角色,这样才能跟上课程改革的新步伐,科学课程改革才能落到实处。教师实行教学行为的转变是科学课程改革的关键。 在新的科学教育理念指导下形成新的科学教师行为方式。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收获着学习科学,使科学课堂成为一个孩子心目中美妙有趣的小天地。因此,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是良好科学教学的保证。通过实践,我认识到以下策略非常有效: 一、 科学课堂要以活动为载体,以探究为核心 1、课堂由知识型向活动型发展 以往我们教师备课总有这么一种想法:我这堂课讲什么呢?定位在“讲”上,考虑的多的是教师在课上怎么做,因此,很多课成了教师的表演课,而学生只是忠实的听众。再看看现在的《科学》教材,你会发现课本里的文字很少,也没有什么结论性的话语,更多的是让学生去摸索、去探究,因此,教师所要考虑的自然也就起了变化,那就是我这节课需要组织什么样的活动,让学生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在《土壤里有什么》一课中,教者组织了以下几个活动:猜土壤,“土壤里会有些什么呢?”调动学生的已知经验。挖土壤,找一找,土壤里有没有你所说的那些东西。看土壤,利用多种感官以及工具,仔细地观察土壤里到底有什么。问土壤,还有什么想问的,可以记在黑板上的大纸上,课后再去研究。四个活动,环环相扣,琢步深入。 2、课堂教学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主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儿童与生具有探究的本能。因此,探究作为一种天生的本能,并不是一种从无到有要去学习的事物。他们无需学习如何提出问题、如何探究事物内部的结构、如何表达他们的发现,他们天生是“讨厌的”提问者、“可气的”拆卸者、“可恶的”破坏者、“可恨的”的涂画者和“烦人的”嚷嚷者。(“一粒小小的种子怎么会长成那么大的一棵树?种子里面有什么神奇的东西?”“植物吃泥土吗?……”)在《小小纸飞机》中,学生无需教者多加指导,就做出了形式多样的纸飞机。在放飞纸飞机的时候,他们很自然地提出:为什么这些纸飞机下降的速度不一样呢?进行了大胆地假设:可能和回形针的个数、位置(上下、横竖),机身的长短、粗细,机翼的长短、粗细、形状等有关,关继而进行了预测,接下来,学生根据各自的猜想去通过实践加以验证,发现影响飞机下降快慢的因素,与同伴分享自己成功的喜悦以及分析失败的原因。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并没有对结果作太大的在意,他们完全沉浸在与同伴真诚合作的快乐之中,谁也不能打断他们。对于他们来说,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一种有益的经历。 3、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适时引导 在以往的自然教学中,当学生实验或进行其它活动时,教师总是在备课笔记本上写上这么一句“生实验,师行间指导” ,从整个备课笔记上来看,而是更多地以教师怎么做为主,而对学生的关注太少。在教师设计的活动或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中,教者应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学生可能会做些什么?他们需要哪些材料?可能会碰到什么难题?学生可能对什么感兴趣,什么能够引起他们心灵上的震憾?他们会发现什么?可能会得出哪些错误的结论?最终他们又会得到什么?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很重要。该什么时候指导,指导的程度如何?这都是需要教者适时把握的。过早地介入,学生思考得不够成熟,丧失了反思的机会。过迟地介入,学生由于长时间地碰到难题而没有得到解决,会丧失以后探究的信心。因此,在科学课程刚开始实施阶段,教师的指导是不可缺少的。科学教师应是课堂实施的质疑者,应是使学生生疑的非难者,是学生探究的引导者,是促学生释疑的促成者。第五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是材料单元,共有五课,包括纸、纺织材料、玻璃和陶瓷的学习及研究,很多教师认为这一单元离农村小学学生的生活比较远,其实只要好好研究就会发现,这一单元是发展学生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个很好的单元,对于这一单元的教学,笔者认为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二、鼓励想象,提倡大胆的置疑大胆的提问 每个儿童的思维是由大大小小的问题组成的,科学教学的首要问题之一就是使这些杂乱的问题慢慢形成有结构的体系。教师要勤于回答学生的问题,避免不答学生的问题或者简单的回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留有思维的空间,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例如三上年级中沉浮一单元,教师与学生进行《物体的沉浮与什么有关》的探究活动时,引领学生经历物体沉浮与重量、有关系又没有关系,进一步验证又有关戏又没有关系的思维过程后,这节课下课了,那到底物体的沉浮与什么有关?这就给学生留下一个生动的问题和思维的空间。学生在后续的研究中就会去找资料、问大人等途径寻找答案。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大胆想象有理有据的提出问题和推理。 三、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选择 建立合理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沟通的桥梁,教育才能深入学生的内心。科学教师的每节科学课都与学生一起经历科学探究活动,要真正使探究活动在学生的思维上有更大的发展,教师要充分的走入学生的心灵中去,了解和关注孩子的思维发展。探究活动的途径有很多,在经历生动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选择,提倡他们选择。 四、学会向孩子学习 课堂教学过程不单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学习的过程。现在学生的知识可以通过网络和电视传媒手段获取,学生获取信息的面广了途径多了,学生在很多方面都超过教师。笔者对此深有感触,例如在进行《蜗牛》的教学中,关于对蜗牛嘴巴的观察,学生提出蜗牛有上万颗牙齿,我表示怀疑和不解,课后学生将很多关于蜗牛牙齿的资料展示给我看,这是我才发现其实学生对自己喜欢的科目获取的相关信息是很多的。教师在课堂教师中向孩子学生,不仅不会影响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反而会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科学课在孩子心中的地位。 五、 教师应是课程的创生者 对现代教师的要求也不再是会教书的要求了,现代教师应具有教研能力,具有课程设计的能力,学生对科学的学习也不再局限于《科学》教材,“教师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更广阔天地”。一次突变的天气状况,一次偶发的天文景向,一场流行的瘟役都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有一种能力,那就是能够捕捉到学生感兴趣的物体或事件,及时地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这其实就是在创生课程。组织学生对这些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和探究,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质疑、探疑、释疑。 六、组织学生进行调查搜集 在《研究纸》、《我们穿什么》、《玻璃和陶瓷》这三课中都可以让学生进行调查搜集。学生在上这些课之前,他们并不是对这些材料一无所知,面是带着几年的感性认识进入课堂的,他们或多或少地对这些材料有些了解(尽管有些是片面的,基至是不正确的),这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后续学习。以《研究纸》一课为例,学生在收集纸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形式名样的纸,以及纸的用途(哪些物品是纸做的,为什么要用这种纸做)以及通过查资料的方式,搜集到纸的发明以及纸的发展等方面的知识。这是种主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也属于探究的范畴。学生对自己搜集到的信息将在脑海中建立深刻的印象,这比课堂上教师直接告诉的效果要好得多,课堂上学生要做的就是将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分析,教师只是一名组织者,引导者,适时点拔。 七、在课堂教学中要容忍学生的错误,大胆的鼓励学生大胆的尝试错误 在课堂中要形成良好的课堂创新氛围要靠教师长期的努力。传统的科学教育观念认为,科学教学必须是严谨不能出现一点错误。这种科学教育观念忽视科学发展的整个有价值的过程,科学的发展过程就是在研究者无数次的错误中得出接近完美的结果。我们的科学教学也一样,教师不仅要容忍学生犯错误,还要大胆的鼓励学生尝试错误,在错误中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不断的得到发展。在科学错误中学生体验到了科学真理的伟大,在科学错误中学生可以发现更多的科学知识 八、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科学课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关注学生—— 人的发展,展示学生的多样性,而这些只有教师充分的尊重学生的前提下才会发生。科学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学科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用科学,改善人们的生活。在这三课中,学生的创新思维都可以得以很好地发挥。在学生心中,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自己是一个发现者,一个发明者,一个创造者。他们的新点子、新创意,之所以没有表现出来,那是被我们的教师压抑住甚至扼杀在萌芽状态中。因此,科学课上,教师创设多种情境,将学生的潜能激发出来,是何等的重要。在《研究纸》中,教者让学生设计出一种新型的纸,学生设计了很多,有导电纸,防水纸,防火纸,可食用纸等,虽然这些当中有很多已经被人们所发明,但当学生提出来的时候,教师要给予充分地肯定。同样,创设情境,让学生设计将来的衣服和设计打碎时不易伤人的玻璃都是学生创新能力有所展示的机会。学生在发明创造的过程中,感受到科学技术地不断发展带给人类的方便,意识到科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学科学,将来更好地为人类造服的价值观。 总之,新课程要求教师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导者上,使教师由教材的崇拜者、知识的专有者和传授者逐步转变成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由课堂教学的管理者逐步转变成学生学习的引领者;由科学学习的决策官逐步发展成学生科学兴趣的呵护者。要认识到:学生素质的形成,是一个主体的建构过程,不是在整齐划一的批量加工中能完成的,教师要尊重差异性,尊重多样性,尊重创造性。与新课程同行,我很幸运,也很高兴,以上只是本人的比较肤浅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更深入的去研究《科学》课。 参考文献: 《科学新课程标准》第3、10、12页; 《走进新课程》中的部分片断查看更多